富美宫

  沿革。
  规制。
  祭祀——献以生羊、放王爷船。
  富美宫的王爷是正神崇拜而非瘟神崇拜。
  向神借钱的商业文化意蕴。
  传播台湾。

  富美宫,正称“泉郡富美宫”,俗称阿爷庙”,旧称“武圣殿王府行宫”,位于鲤城区南门万寿路水巷末端富美村、富美古渡头之畔(临江街道新桥社区万寿路5号),是泉州地区王爷信仰的中心。

  “富美宫”,1998年3月列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富美宫(清~民国):鲤城区南门水巷后富美村。附属文物《奉督抚两院示禁》碑”,2009年11月列为第七批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沿革

  富美宫,相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原建于泉州城南 现址西侧的后武尾古富美渡头。富美古渡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渡头之一,是连接内地与出海贸物集散的重地,邻近的“聚宝街”在宋、元时是外国商贾经商贸易之所而得名。明代永乐三(1405)年附近的车桥村,建有“来远驿”专为接待国外使者、客人之用。清代和民国期间,城南仍是泉州经贸金融活动的中心。宫外富美渡水闸边,保存有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九月立《奉督抚两院示禁》碑。(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海丝之路·清·几禁几弛》)

  清·嘉庆廿四年(1819年)重修,时称“武圣殿”。据道光《夫子签谱》载郡人曾炳查所撰序言中有云:“昭代嘉庆年间(1796—1820)总巡天下降神于城南富美武圣殿……至令香火增新。”

  道光元年辛巳(1821年)重建,立有《重建鳌旋富美境武圣殿王府行宫捐交姓氏目录》碑,记载重建时的收支情况;碑虽尚存,但曾被火焚过,文字弥漫不清。该碑额用“武圣殿王府行宫”之称,碑文还有二夫子皆大汉忠勋,英灵显赫”之句,可见在道光元年(1821年)之前,富美宫已并祀关圣太傅·萧望之,虽“香火增新”,但太傅仍为该宫主神,且辖有众多王爷,又直称王府行宫 ”

  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四月,鉴于富美宫濒临江畔,屡遭洪水淹没,择地移建新宫于现址,规模较前略有扩大;且供奉太傅为主神,配祀廿四司,还奉祀文武尊王,3夫人。延续至今。

  民国廿三年(1934年,地方绅商再倡修;为扩大场所,里人李德矮自愿献出房地。这次重修,耗巨资,聘名师巧匠,精雕细琢,建筑之精美冠泉州同类庙宇,前清举人曾振仲等名士为本宫撰写多副楹联、匾额。

  廿世纪60年代“文革”中停止活动,庙宇先后被用为工场、老人活动场所。

  1988年5月重新组成董事会,修葺宫貌,增建后殿,恢复活动。1991年1月还于宫左购民房1座,改建为4层楼房,作董事会办公、接待之用。

规制

  富美宫现存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主体两进,由山门、两廊、拜亭、大殿、后殿组成;西侧有夫人妈宫。总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虽然规模不大,但山门和大殿装饰有精美的 檐椽斗拱木雕和石雕,颇为堂皇壮观。

  山门外原建有照墙、戏台,解放初毁。

  大殿面阔、进深各三间,硬山式屋顶,抬梁式木构架。殿中悬匾如“汉代儒臣”、“威镇麦津”等。殿内存光绪年间立柱,有清末举人曾遒撰书的楹联:“富国在臧民,论规张敞;美言莫轻听,议拒乌孙。”(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曾遒》 )

  富美宫共 奉祀王爷神27尊:主祀西汉名臣、太傅萧望之,泉人称为“后武尾阿爷公”,是太傅信仰的发祥地;配祀文、武二尊王张巡许远及廿四司王爷。(详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民间信仰·泉州王爷神·各条》)

  廿四司王爷是:商·金素吉立姚宾,春秋战国·白起伍员(字子胥)、侯嬴田单扁鹊王爷,姓越人扁鹊其号,人称卢医),秦末汉初·纪信,东晋·温峤(字太真),隋末唐初·朱叔裕邢明德李大亮梦彪吴孝宽范承业·雷万春薛礼(字仁贵),五代末北宋初·康保裔,北宋·包拯(字希仁),北宋末南宋初·岳飞(字鹏举,武王爷),南宋·叶适(字正刚),元末明初·徐达(字天德),明·罗伦。除扁鹊王爷、岳飞称武王爷外,余皆以姓称王爷。(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间信仰·泉州王爷神·各条》 )

  后殿神龛中, 保存许多原太傅木雕等神像。还有富美三夫人,自早就有,具体是谁无考。

  萧望之是汉代的著名儒家之一,为官清正,忠君爱民,刚正不阿,又是孝子,官至御史大夫、太子太傅。《前汉书·卷78·萧望之传》谓:“字长传,东海兰陵人……家世以田为业,至望之好学 ……京师诸儒称述焉……宣帝疾笃)诏以丞相御史前将军望之汉元帝(后为宦官弘恭石显所诬)饮鸠自杀。”萧望之冤死后,天子祠祭,并把他作为功臣绘像悬挂于未央宫麒麟阁,姓族人后来也把他奉为祖先神来崇拜,建庙以祀。泉州何时供奉他为神,史无可稽,应是随早期中原移民入泉的姓所带来的祖先神太傅直接衍化而来的。

  配祀诸王爷,也都是历史上曾为国家、民族和人民作过重大贡献的历史名人,他们生前或为忠臣清官,或为英烈义士,或为一代名医,深为民间敬仰。富美宫是泉州地区奉祀王爷神最多的王爷府,后来逐步发展成为泉州唯一的“王爷行宫”,被称为“泉郡王爷庙总摄司”

  该宫香火经久不衰。泉州富美宫董事会《泉郡富美宫志•历史沿革》(1991年2月)记载,清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信士曾君在一篇敬文中写道:太傅,衢歌户祝,阖郡感仰,兆民虔诚,惟富美宫最盛焉。”

祭祀

  阿爷公神灵显赫,建庙以后,富美宫一直扮演着泉州祀奉王爷类神明之铺境“联谊”活动主持单位的角色。泉州民间王爷崇拜由来已久,祠庙遍于临江、沿海,而富美宫则列各庙之上,素有泉郡王爷行宫”之称,祭祀尤为隆重。其祭祀有二特点:

  一是献以生羊。

  以羊祭祀古礼称为少宰之祭,规格甚高。富美宫古有放生公羊之俗。一说事母至孝,以公羊牵车载母,自己在后面推车;一说羊性温顺,吮吸母乳时必下跪,均为褒扬公孝行之义。

  祭羊不杀,放生的公羊,脖颈上挂有牌子,角上刻有记号,白昼外出游逛觅食,夜晚回宫卧于庙下,民间视作神羊,人不敢伤。然神羊外出扰民甚剧,吃庄稼、小贩的蔬菜、水果等,任意糟蹋。后武尾公羊走到那里吃到那里,成为泉州民谚。民不敢阻,又不堪其扰。明·才子陈紫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琛》)遂有宰杀神羊之愤举。抗战时期,民生农校师生也曾杀神羊食其肉。神羊公和富美宫的盛德令名均有损,后来主事人便把公羊圈置栅栏内(宫的右前方),免其扰民,形成独特景观。

  二是“放王爷船”。

  富美宫旁设有制作王爷船的作坊。每逢灾患之年,均举办大型醮会,按例送王船往晋江顺流出海。

  王爷船仿民船体型,又称“彩船”。其它地方制作的王爷船,一般是以竹片扎成骨架,贴上色纸,祭祀后即焚化。有的虽也用木料制作,但因体型小,一遇风浪即覆没。而富美宫所造的王船类似官船,载重在十顿以上。船上设有神坛,置奉神明,配有大牌、凉伞、兵器、乐队和各种生活用品、药材,以及活公羊、公鸡等,装饰威严大方。

  送王爷船是富美宫萧王爷信仰传播到台湾乃至远及东南亚的一个重要途径。据传,富美宫历年送出的王爷船达百艘。因泉州与台湾仅一衣带水之隔,这些王爷船大多漂抵台湾沿海,被当地村民恭迎前去奉祀。因此,富美宫便成为闽台王爷信仰的发祥地之一,太傅也成为台湾泉州籍移民的保护神。少数王爷船还漂航至东南亚沿海一带。

  富美宫组织的放王爷船活动,不仅吸引了泉州地区其他王爷庙参与,也吸引了来自台湾乡村庙宇的参与。

富美宫的王爷是正神崇拜而非瘟神崇拜

  一般都把王爷神视为瘟神,因而有的民俗论者认为富美宫是瘟神庙,这是值得研究和厘清的。

  瘟神信仰由来已久。汉·王允《论衡·卷22·订鬼》中记载了疫鬼的传说:颛顼氏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一居江水,是为疟鬼;一居若水,是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区隅沤库,盖惊人小儿。”

  “疫”为古人对急性传染病之总称,古人对此缺乏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为瘟疫流行,是瘟神、疫鬼作祟的结果,故瘟疫一起,便通过敬神鬼来驱除。福建位于亚热带区域,气候郁热潮湿,古代时常流行瘟疫,尤以元、明、清为烈,认为如果谄事瘟神,求得宽恕,就可以免除瘟疫为害,这就在八闽大地上形成崇拜瘟神的习俗。

  古代泉州人在瘟疫流行之时,其救治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如北宋·闽南名医吴夲率徒弟在泉州施药救治,活人无数,但更多的是向神祗祈求救治。向神祈求不局限于瘟神,也有王爷神,以及地方神如吴真人妈祖清水祖师广泽尊王城隍观音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吴夲妈祖》、《泉州寺庙·清水岩、城隍庙》)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26·风俗·岁时》曰:“是月(五月)无定日,里社禳灾,先日诞道设醮,至其以纸为大舟及五方瘟神,凡百器用皆备,陈鼓乐仪仗百戏,送水次焚之。近竟有以木舟真器,用以浮于海者。”这讲的是泉州明、清时期的瘟神崇拜,且这瘟神是其它地方也有的“五方瘟神”

  泉州名士吴增(1868年—1945年)著于清末的《泉俗激刺篇·贡王》记道:“有病药不尝,用钱去贡王。生鸡鸭,生猪羊,请神姐,请跳童,目莲傀儡演七场,资财破了病人亡。此时跳童又跳起,说是王爷怒未已,托神姐,再求情,派刀梯,派火城,五牲十六盘,纸船送王行。送王流水去,锣鼓声动天,吓得乡人惊半死,恐被王爷带上船。”这讲的是清代的王爷神崇拜。其仪式之隆重与瘟神崇拜甚为类似。因此,认为王爷神就是瘟神,是有一定原因的。

  但是,如果把王爷神和瘟神加以比较,则可发现不少差异,下面以王爷为例加以说明。

  据吴幼雄先生发现的《重建鳌旋富美境武圣殿萧王府行宫捐交姓氏目录》碑刻得知,富美宫于道光元年(1821年)的全称是“武圣殿萧王府行宫,这表明是并祀关帝爷和王爷的。“《碑记》没有只字提到王爷是‘瘟神',亦未提他姓王爷为‘瘟神'。由此可见,道光元年‘萧王府行宫'是驱‘瘟神'的萧王爷行宫而非‘瘟神的行宫'。‘行宫'的8位董事和其它管理人员,除了和富美境附近的商、行、郊、帮等商业行会组织有密切关系外,又直接参加商业经营活动,……是平日备有‘茶火古、茶瓶、茶钟、风炉、磁石本碗'和‘茶心、烟'等好客的‘萧王府行宫'。所以萧王爷是‘瘟神'的传说,应该重新认识了”吴幼雄:《泉州富美宫若干问题研究》,泉州民间信仰研究,总第13期,1993.12)。

  在富美宫附祀的王爷中,与瘟疫有关的,只有王爷(池梦彪),但民间传说称他是为救民免遭瘟疫,骗食了瘟神所带之瘟药而牺牲的,是一位处于瘟神对立面的正面人物。

  今天,在富美宫中也找不到泉州人在明清时期所崇拜的五方瘟神。

  尽管《泉俗激刺篇》中描绘的“贡王”仪式的气氛甚为恐怖,但其目的是祈求王爷神驱逐瘟神,使人们避受瘟疫侵害,这与瘟神传播瘟疫为害人间,是截然不同的。至于禳解仪式故意搞得十分恐怖,可能是在驱逐瘟神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特珠气氛,不能以此作为判断是正神或是邪神的依据。

  泉州民间俗语谓:“王爷不入永春。”泉州的王爷庙多在沿海地区,祭祀王爷时要举行送王爷船仪式,祈请王爷神把瘟神押送出境,但这些王爷神如果去山区永春等地,那里是没有什么庙宇可供奉的。这并非说永春等山区没有流行疫病,恰恰相反,能导致疫病的瘴疠在森林覆盖的山区最为历害。清·乾隆《德化县志·卷3》载:“邑(德化)介丛山,地高而寒,岩间阳曦罕照,岚气郁深,晨起山村尽失。每值阴雨,霾雾霏霏,迷离竟日。春夏之交,梅雨连旬。盛暑时,西北诸里有被不撤絮者。八九月间,人婴瘴疟,十室九卧,鲜知医药。”清·乾隆《永春州志·卷16》云,永春“崇祀敬鬼,疾病不服药,惟事祈祷”。但为何古时永春人不崇拜王爷神,目前尚不得而知。

向神借钱的商业文化意蕴

  《泉郡富美宫志》(泉州富美宫董事会和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合编)载,富美宫至今保留着一些别具特色的祭礼习俗,如向神借钱。

  在太傅神诞(农历五月十七日)前后,包括惠安、晋江等地在内的善信,纷纷到神前祷告,祈求神明庇佑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财源广进,并向萧王爷借钱,卜龟若允准,则借几分或几角钱,取回放置家中神像前,认为必有吉利。来年,必各自心愿,到宫还钱。这种向神借钱习俗,在国内民间信仰中实属罕见。

  富美宫位于曾是泉州海内外水运交通重要枢纽之一的富美渡头,商业文化的历史积淀相当深厚。从北宋后期开始,泉州港便逐渐崛起于我国的东南海隅,至元代,已发展为驰名世界的贸易大港,使当时亲眼见到的外国人赞叹不已。清·乾隆《泉州府志·卷11》载,是时,“一城要地,莫盛于南关,四海舶商,诸蕃琛贡,皆于是乎集。”泉州民谚中的“金浯江,银聚宝”一语,也从地名学的角度反映了宋元泉州城南中外贸易的繁荣。富美宫所在的富美渡头,位于浯江之滨,与聚宝相邻,此地其时商业文化氛围之浓厚,可想而知。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海丝之路·兴盛篇》、《泉州古港·刺桐港》)

  富美宫兴建于明代正德年间,这时泉州港的海外贸易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由于元末泉州地区发生了破坏性的连年战乱,明初又实行海禁,加之倭患严重等原因,泉州港官办的海外贸易走向衰落,而富有外贸传统的泉州海商,而采取“走私”的形式继续从事海外贸易,并发展为明代泉州海外贸易的主流。明·正德年间,西方殖民者的东来,更助长了走私风潮,而富美宫恰恰兴建于此处的特殊位置。(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海丝之路·衰落篇》)

  作为富美的太傅信仰,其产生当与该地商业文化的历史背景不无关系。正德年间在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的泉州城南富美渡头兴建起一座奉祀萧太傅的庙宇,其中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重修鳌旋富美境武圣殿萧王府行宫捐交姓氏目录》碑记披露,清代富美境武圣殿萧王府行宫与渡头的商舶、商家、商行、商郊、桔帮以及政府的海关、税行、军官等,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该行宫董事和管理人员直接参加了商业经济活动。这是富美宫向神借钱习俗的基础。

  明代泉州思想界引人注目的重商主义倾向也是一个因素。明中叶以后,中国的社会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空前发达,与此相呼应,思想界也出现了大量的反传统思潮,一些思想家纷纷强调“商”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思想界的这种重商主义倾向,在当时不少泉州籍士大夫的言论中表现得相当突出。如李贽,在其《焚书》中对商人资本深表同情,为他们鸣不平;何乔远,在其《闽书》中则反对朝廷的海禁政策;李光缙,在其《景璧集》中甚至主张儒者为贾,与李贽一样,也持赞成妇女经商的观点;清·道光《晋江县志》还为一些义利并举的商人立传。明清时期泉州思想界的重商主义呼声,为泉州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泉州民间信仰活动中的商业文化内涵,富美宫向神借钱习俗,即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贽何乔远李光缙》)

传播台湾

  富美宫 是泉州地区王爷信仰的中心,分灵遍及闽南、台湾、港澳及东南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其中仅台湾就多达2000余处。

  崇敬王爷,是泉州民间信仰的一个特点。随着泉人东渡台湾,此风也传去台湾。乾隆间《重修台湾府志·卷13·风俗》载:“台俗尚王醮,三年一举,取送瘟之义也,附郭乡村皆然。境内之人鸠金造木舟,设瘟王三座,纸为之,延道士设醮。……跪送酒食既毕,将瘟王置船上,凡百食物器用财宝,无一不具,送船入水,顺流扬帆以去。”所以王爷也与海事有关,不独祛避瘟疫而已。

  台湾有王爷公宫庙七、八百座,追溯其建庙源流,大多直接或间接与泉州富美宫有祖庙分灵关系。其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乘从泉州富美宫举办醮会放送的“王爷船”漂到台湾。台中县大安港和安宫《简介》载:“本宫祀神为三府王爷,神像由泉州府后辅尾王船而来。”据载,自清·同治至光绪间(1862—1908年),台湾合兴宫先后接奉3艘泉州府无人驾驶彩色神船,其中2艘文兴宫供献,另1艘应来自富美宫。光绪廿九年(1903年)农历六月十三日,从泉州府富美宫供献神船莅临台湾苗栗县后龙乡。嘉义县东石港先天宫,今尚存1条1925年从富美宫送出的“王爷船”

  二、闽南移民把富美宫传至家乡各处分庙的神灵香火带进台湾,然后在台湾各居住地建庙以祀。如高雄市旗津区天凤宫的王爷就是从晋江潘经乡分灵的;台南县将军乡保济宫的王爷来自石狮大仑村;嘉义县东石乡连天宫的王爷来自晋江长市乡白石堡;台南县福安宫的王爷来自泉州锡坑村等。

  三、台湾同胞到闽南谋生,返台时把在泉州富美宫“过炉”的神像带到台湾建庙祀奉。

  尽管如今台湾王爷宫庙名不一定叫富美宫,但从其庙志记载看,说明其祖庙在泉州富美宫。《台湾嘉义县东石港先天宫志》载:溯自先民随郑成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成功》)渡台定居东石港……至康熙六十年始建庙宇祀王府千岁。……民国十三年四月初二派代表黄傅心等19名往泉州富美宫进香。如今先天宫已分坛全岛多达百余座,如高雄分宫、屏东小琉球五龙宫、台中诸兴宫、台北玄一慈惠堂、新竹顺天宫、嘉义顶安宫、彰化五侯宫等,皆供奉太傅并奉泉州富美宫为祖庙。《镇安宫志》载:该宫五千岁系发祥于大陆福建泉州。

  民国年间,台湾云林县聚安宫、嘉义县东石先天宫等到泉州富美宫参拜,带回祖庙所赠威镇麦津”、“灵照东石等牌匾,今仍高悬庙中。

  1989年5月,云林县麦寮乡光大聚宝宫组织了1个200多人的赴大陆进香团,在台湾首次通过合法途径经澳门转来大陆,实现到泉州祖庙进香的愿望。1990年,回祖庙谒祖参拜的云林光大寮聚宝宫、台北三重市灵圣宫、彰化白沙坑富美宫等,还在祖庙旁捐建接待楼。

  妈祖王爷都是福建向台湾移民的保护神。妈祖是福建本生本土的,太傅是古代中原移民带来,再由泉州出境的,妈祖信奉遍及全球华人,王爷信仰只局限泉州与台湾部分地区,这是两者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