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名录(蔡—上卷)

  蔡如川(字继之,明·晋江人)
  蔡谓(后更名蔡懋)
  蔡沼(字虚中)
  蔡仲辉(字寿星)
  蔡鼎[字可挹,号无能,明·晋江县十四都塘东人(今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以经世自任。客游燕都。居家。明代清源学派的最后一人。民国·曾遒《桐阴旧迹诗纪·过西资岩怀蔡无能先生》和现代·陈泗东按。]
  蔡景秩、
  蔡镐、
  蔡璟、
  蔡克廉
[字道卿,号可泉。明·晋江青阳蔡厝人(今晋江市梅岭街道蔡厝社区)。少时。嘉靖进士:南京户部主事,北刑部主事、员外郎。谪广德州同知,转庐州同知。南京礼部主客郎中,贵州、江西提学佥事。广东提学副使、广东按察副使、云南按察副使。浙江右参政,江西按察使、右布政使,操江佥都御史。江西巡抚。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户部右侍郎、左侍郎,南户部尚书,卒。其他。]
  蔡永蒹、
  蔡天兴
(又名添兴,字永受,号东轩)
  蔡仕舢(或作蔡仕丹山[“丹山”合一字],字诒霞,号藐村。身世。鱼台知县。累工科掌印给事中。署按察司、布政司。终浙江巡抚。卒于乡。蔡仕舢自述宦历。妻施氏。)
  蔡润宗字克恭,一说克昌,号东洛
  蔡善继[字五岳,又字伯达,明·浙江湖州乌程人。知莆田县。知香山县(治澳。建烟墩塔。诗词两首。)。工部主事,南京兵部郎中。知泉州府(出知泉州府。推崇北宋·泉州太守蔡襄。泉人祠之。)知福宁府,广东参政。泉州巡海道——招抚郑芝龙未果。湖广按察使,右布政使。福建左布政使。著述。]
  蔡侃(字明标。明·晋江青阳人。累宦至江西按察。升云南左布政,晋左布政,拜开府。归,卒。
  蔡国柄(字诚中)、蔡悉字士备,号肖谦、符卿,谥文毅) 蔡兹(字光烈。南宋·永春县达埔镇东园村人。永春东园人。进士及第。慧眼识朱熹。 仕至南恩守。隐居永春。余事。、蔡廷魁(字经五,号鹤邨,清·南安县人,后居晋江。南安人,居晋江。少游粤。乾隆元年实授刑部湖广司郎中。病假归。年六十一卒于家。附一:重刊《虚斋集》。附二:刊《虚斋三书》。)、蔡怛(字诚叟。南宋·晋江人)、蔡惟溥(明·晋江县人)、蔡民望(明·晋江人)、蔡思雍(字主恒,明·晋江人)、蔡应麟(字子瑞,明·晋江人)、蔡立敬(字惺甫,号熙斋,明·晋江人)、蔡承锡 (字畴夫,清·晋江人)、蔡庆旺(字于曾,清·晋江人)、蔡时光(字君龙,清·晋江人)、蔡协吉(字舜孺,清·晋江人)、蔡鹏霄(字子搏,号培自,明·石狮 蚶江莲塘人)、蔡任鹄(字诒翀,清·晋江人[今石狮市蚶江莲塘])、蔡继祖(字贻皇,清·晋江人)、蔡宸升(字诒迎,清·晋江人)蔡震升(字诏青,清?晋江人。)蔡宾兴(字尚三,号邃园,清·晋江人[今石狮市蚶江莲塘])、蔡焕章(字尚闇,清·晋江人[今石狮市蚶江莲塘])、蔡璋(字秉钺,清·晋江人。累功授南昌总兵。调抚州总兵。移镇广东顺德,卒于官。)

蔡如川

  蔡如川,字继之,明·晋江人,蔡清曾孙(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清》)。万历元年癸酉(1573年)举人,历官至云南寻甸知府。万历廿八年(1600年)四月,以矿税事忤税使杨荣,逮下诏狱,廷杖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3·人物志·宦绩4·明·蔡如川》:蔡如川,字继之曾孙。万历癸酉举人,历官寻甸太守。以矿税忤权珰下狱,廷杖卒,赠光禄寺少卿。”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9·郡守先生如川》:蔡如川,字继之文庄公曾孙。万历元年乡荐,累官寻甸知府,以矿税抗内监,逮诏狱廷杖卒。赠光禄寺少卿。”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342》:万历廿八年四月,“云南矿税宝井内臣杨荣参寻旬知府蔡如川、赵州知州甘学书及生员人等抗扰开采。”

蔡谓

  后更名蔡懋,北宋·泉州城东街菜巷人,蔡确之子(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蔡确》)。进士,官下正议大夫。

  蔡确,任宰相期间支持王安石变法,更化中,于元祐二年(1087年)被罢黜流放广东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元祐八年(1093年)卒于贬所。

  贬蔡确蔡渭受株连,他先惊走回泉州蔡巷老家,朝廷还要派人来泉州追捕,遂弃官逃入德化贵湖里(今桂阳)蔡岩避难。德化香林寺原主持僧了他出家前曾是蔡渭的邻居,后蔡渭又转入香林寺避难。元祐四年(1089年),郑道徵见永春、德化两县捕快还在追寻蔡渭下落,便劝其改着僧服,躲过追捕,隐匿寺中7年。(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香林寺》)

  但蔡渭仍忘不了在京妻子及往昔荣誉,在香林寺前龙潭曾续写一首诗:“千崖万壑不辞劳,远地流来出高处。山洞岂能留得住,终为大海作波涛。”表明终要回京。

  《宋史·卷471·列传第230·奸臣1·蔡确》载:

  高太后死后,“绍圣元年(1094年)冯京卒,哲宗临奠。婿也,于丧次中阑诉。明日,诏复蔡确正议大夫。二年(绍圣二年,1095年),赠太师,谥曰忠怀,遣中使护其葬,又赐第京师。

  徽宗崇宁(1102—1106年)初,配飨哲宗庙庭。蔡京徽宗书‘元丰受遗定策殊勋宰相蔡确之墓'赐其家。

  与太宰郑居中不相能,居中以忧去,惧其复用,而居中王珪婿也。时更名使之重理前事,以沮居中,遂追封清源郡王,御制其文,立石墓前。擢同知枢密院事,蔡确次子为从官,弟赠待制,诸女超进封爵,诸婿皆得官,贵震当世。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高宗即位,下诏暴群奸之罪,贬武泰军节度副使,窜英州,凡所与滥恩,一切削夺,天下快之。”

  此后,蔡确父子的后人陆续在宋朝为官,到元兴宋末仍佐宋帝逃难。蒲寿庚降元,大捉东街蔡巷的氏族人,氏族人惊走泉州南门外分居于五店市(今晋江市青阳)各乡,并改堂号为青阳

蔡沼(756—806年)

  蔡沼虚中。唐·泉州晋江人。贞元八年(792年)登明经科,为泉州登明经科之始。授崇文馆校书,转太原县尉,旋任杭州司仓,迁任太康主薄,其后以疾假归,后起复中书舍人、国子监祭酒、太常寺卿。元和元年(806年)十二月卒,年五十一岁。

  ·道光《晋江县志·55·人物志·文苑1·唐·蔡沼》:

  “蔡沼,字虚中

  贞元中明经及第。

  《欧阳詹文集》有《送蔡沼及第后归闽觐省序》,其略曰:‘虚中以学,予谬以文,共受遣乎长吏,皆求试于宗伯。虚中登太常第,归宁故园,予有曝腮之困,犹留京师。才欤?命欤?虚中其行乎。勿谓业就不增修,勿谓名成有所忽。’”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欧阳詹》)

蔡仲辉(1857—1919年)

  字寿星,清·石狮市蚶江镇莲塘村前埔东片人。生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光绪六年癸末科进士,官至户部主事。卒于民国八年(1919年)。

蔡鼎

  蔡鼎(1588—1655年),字可挹,号无能,明·晋江县十四都塘东人(今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理学家;万历十六年(1588年)生。

  清·乾隆黄燮《重建先贤塘东无能?先生观易亭记》有记述(全文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西资岩·周边附属建筑·观易亭》)。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8·人物志·理学·明·蔡鼎》有传。

  以经世自任

  蔡鼎少有远志,以经世自任,自少敏而好学,六经子史、旁及星纬诸书,无不精读精研,尤潜心《易》学,并书其楣曰“来师门”,取《孟子》“必有人前来取法为王者师”之意。

  清·乾隆黄燮《重建先贤塘东无能?先生观易亭记》:

  “明季蔡无能先生者,家海上,自弱冠时精《星经》,而于《易》尤独擅天授。”

  “先生少时即具大志,尝自匾其楣曰‘来师门’,寓必来取法为王者师。”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8·人物志·理学·明·蔡鼎》:蔡鼎,字可挹。研精《易学》、《星纬》诸书,独探其秘,言屡奇验。以经世自任。”

  客游燕都

  天启(1621—1627年)间,蔡鼎游京师,缕析时事,为在朝官绅所折服。

  时边疆多故,高阳孙承宗为蓟辽(今河北西北部及辽宁一带)总督,聘蔡鼎为山海关阁部参军,随军北上。蔡鼎到山海关后,遍观山川形势,随时记录,为参赞规划防务,使其地区得到几年安宁。天启六年(1626年),熹宗赐为“白衣参军”

  天启七年丁卯(1627年),蔡鼎上疏参魏忠贤十大罪,触怒当朝,遂微服潜避故里晋江金井塘东,于西资岩寺西畔筑“观易亭”潜心研究易学。(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西资岩寺》)

  毅宗·朱由检(崇祯帝)即位,阉伏法,帝命绘像访求,欲复其原职,不拜,朱由检称其为布衣”

  清·乾隆黄燮《重建先贤塘东无能?先生观易亭记》:

  “当熹宗之世,边疆多故,先生以诸生为当事幕致(天启间孙承宗督师蓟辽,聘蔡鼎为幕僚),山川形势,到辄留心,区画所周,蓟辽无震,帝赐为‘白衣参军’。

  珰摇国,复上疏力陈,触怒潜避。

  庄烈即位,绘像旁求,诏复原职,辞不拜命,上称为‘布衣’,进见赐茶。”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8·人物志·理学·明·蔡鼎》:

  “客游燕都,高阳孙承宗督师苏辽,征为参谋,赞襄区画。

   丁卯,上疏陈魏忠贤之奸,触怒潜避。

  庄烈帝即位,命绘像访求,复原职。辞不拜命,帝称为‘布衣’,赐茶。”

  居家

  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晋见,蔡鼎痛心于当朝积弊渐深,无力挽回狂澜,旋归故里。

  崇祯十一年戊寅(1638年),国患日深,蔡鼎曾上书言治国防边事,未被采纳;著《激论》,见者咋舌,朝野争相传闻。蔡鼎叹曰:“固知非时能用,亦非时所能杀,为此将以明天下未尝无人也。”并谓“明之欲如宋之南渡而不可得。”

  在卓望山西资岩寺隐居期间,蔡鼎潜心攻读,著书讲学,撰《易蔡》10卷50万言和《万远堂稿》等。《万远堂稿》起天启三年癸亥(1623年),迄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历时21年,系重要史料。

  蔡鼎心终不忘国,每于中夜起观天象,慨然长叹:“人子事亲,虽病笃不能求药,冀幸于万一。”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蔡鼎一度隐居厦门岛,日与纪许国等游虎溪、仙洞诸胜景。

  清·顺治二年乙酉(1645年),唐王·朱聿键即位福州,称隆武元年,拜漳浦黄道周为宰相。黄道周隆武帝力荐蔡鼎可大用,帝驰诏三聘,拜为左军之师;时南明小朝廷靠地方武装郑芝龙支持,但氏跋扈,文武不和,蔡鼎知事无可为,皆拜辞。(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芝龙》)

  清·顺治十二年乙未(南明永历九年,1655年)卒,年六十八。

  清·乾隆黄燮《重建先贤塘东无能?先生观易亭记》:

  “归家后,复见国患日深,屡揭送政府,极论边事。”

  “后又曰:‘我非时所能用,亦非时所能杀。’

  及著《万远堂稿》,篇末绝笔曰:‘我不得过计于癸未。’所言无不验者。其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若烛照而数计,非精于《易》而能若是乎?

   里有西资岩者,为先生当日结亭著《易》之处,大书‘古卓望’,复搜罗岩景十八。

   厥后应唐王(“庀”:具,使具其官属)军师之征,旋即归里,终隐于是,每凭眺雅歌长啸,其于斯亭,所云魂魄犹应恋此者。”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8·人物志·理学·明·蔡鼎》:

  “丁丑(崇祯十年,1637年)归。

  戊寅(崇祯十一年,1638年),见国难日深,仗策叩阍。与时枘凿,退隐卓岩。

  乙未(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仲秋晦日,凭几谓门弟子曰:‘《易》言动静有常、原始反终,生来便为劳人佳士,今后归去称逸民矣。’卒,年六十八。”

  明代清源学派的最后一人

  有明一代,泉州研习理学成风,以《易经》的研究最负盛名,涌现了蔡清陈琛林希元苏浚等一大批理学名家,而俞大猷以《易》治军而成一代名将,时有“至今天下言《易》者,皆推晋江”之说,世称“清源学派”。而蔡鼎是明代清源学派的最后一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清陈琛林希元苏浚俞大猷》)

  蔡鼎的学说上承宋代理学余绪,下及明代蔡清虚斋)、陈琛紫峰)诸同乡先辈的学说,尤服膺蔡清“《易》为五经之首,生命之蕴”的言论,方志称他“多发前人所未发”。代表著作有《易蔡集解》。(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南著述·易蔡》)

  清·乾隆黄燮《重建先贤塘东无能?先生观易亭记》

  “殚精研虑,著《易蔡》一书,分封彖爻象,推消长存亡,本其心得,合揆(“揆”:准则)前圣,共五十万言。

  陈卧子曰:‘读震、艮、渐、归妹诸解,可以知其养;读蹇解、损益诸解,可以知其识。’(“震、艮、渐、归妹”、“蹇”、“损益”:卦象)识者以为知言。

   而一时钜公:虞江钱蒙叟、梁溪、吾闽曹能始诸先生同校刻之,海内风行,驰不以胫,则先生之书,流传者远矣。”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8·人物志·理学·明·蔡鼎》:“著有《易蔡集》五十万言。曹学佺曹荃陈子龙同校订刻之。子龙序称其学在天人性命之际,淡泊宁静,若终身云。”

  蔡鼎公然标明学为世用、仗策叩阍、极论边事者,是明代佼佼之一人,其书的成就也自然不为前人见解所拘束。可惜的是人居末世未得世用,书遭朝代更替未得盛传,清·乾隆《四库全书》亦未收录。

  乡人与弟子为他建专祠于卓岩南麓西资岩(大石佛寺)西侧,颜曰无能?先生祠”,门联刻云:“帝称布衣,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书名《易蔡》,往圣由此继,后学由此开。”撰书者为清·嘉庆举人蔡廉石。(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西资岩·周边附属建筑·无能?先生祠》)

  另,日本有老旧写抄本《时务要略》1册全,内页题《镌万远堂时务要略》,汉文,明末清初福建晋江大儒无能?蔡鼎论著,明代福建建阳著名刻书家犹龙?余应虬参订,内含《蓟门条议》、《榆关条议》、《揭富强十二条》等,国内外少见。

  民国·曾遒《桐阴旧迹诗纪·过西资岩怀蔡无能先生》和现代·陈泗东

  清·光绪(1875—1908年)举人曾遒(字振仲。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曾遒》)《桐阴旧迹诗纪·过西资岩怀蔡无能先生》(原载《晋江文献丛刊第一辑》,晋江县文献委员会编,1946年。现代陈泗东加按后载《幸园笔耕录》,鹭江出版社,2003年出版):

  ,号无能,岩其隐居处。公南门外塘东人,著《易蔡》行世。生于明季崇祯间,知天下将乱,尝游京师,不慕仕进,以布衣终。蔡兼石先生(原注:名植元,清·嘉庆戊寅[1818年]乡荐第二名)尝题联云:‘帝称布衣,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经名《易蔡》,往圣由此继,后学由此开。’

  精心阐易理,祸福识先机。

  静可参天地,斯境微乎微。

  虚斋蔡清紫峰陈琛后,西资一布衣。

  姓名达天听,高举鸿独飞。

  观剧疼亡国,涕泣将安归?(原注:公尝观剧至高宗南渡,语同座谓明之亡,欲求如高宗南渡,尔不可得。遂大哭。)

  阴阳细探讨,编已三绝韦。

  逊含族之秀,阐象能嗣徽。(原注:公族侄首乾,号逊含,亦以布衣治《易》,著有《周易阐象》五卷行世。)

  遗书昔曾读,山斗仰巍巍;

  驱车岩下过,岚影挹清晖。(原注:西资岩在往塔头车路边,经蔡族修葺,气象一新。)

  泗东按】

  诗中所提的紫峰,即陈琛,字思献,晋江涵口人。明·正德丁丑(1517年)进士,官佥事。著有《四书浅说》。

  《易蔡》编幅甚巨,传本甚少。三十多年前蔡光华向上海借得一部,雇工精抄。今存市文管会。”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西资岩寺》、《泉州人名录·蔡鼎蔡清陈琛》、《泉南著述·四书浅说、易蔡》)

蔡景秩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石狮大仑人蔡景秩与蔡景恩、蔡周夫往吕宋(今菲律宾)谋生,是已知最早的石狮华侨。

  四十四年(1565),蔡景秩回石狮,买地盖屋,托付田产与宗亲,“全家赖之”,是已知最早输入石狮的侨汇。

蔡镐

  清·嘉庆版《惠安县志》载:“济阳蔡四使庙,在县治十都(今泉港区南埔镇)之南,神讳镐。莆人,唐·大中年间(847-859年)家此。后梁(907-923年)为兵马使。击贼有功,没葬大乡澳(今泉港区南埔镇先锋村的大澳)之西山,墓碣尚存。”

  蔡镐墓在先锋村大澳临海的小山坡上,中间是一块无字的墓碑,碑中间似乎是一个圆形,圆形旁边的花纹依稀可见,墓碑旁边的石头已经风化,地上散落着一些年代久远的砖头。

  蔡镐人称蔡大帝,泉州市区后城有座兵马庙奉祀蔡大帝。

蔡璟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太祖赐给琉球国“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详见《典故·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闽人三十六姓中,惟一有明确记载祖籍泉州的是蔡姓。

  蔡璟,明·南安县人。其祖父为移居琉球的闽人三十六姓之一,至蔡王景,任琉球国中山王长史。《明宪宗实录》成化五年三月壬辰条载:“琉球国中山王长史蔡璟,以其祖本福建南安县人,洪武初,奉命于琉球国导引进贡,授通事,父袭通事,传至,升长史”。

  1980年那霸市史编集委员会出版的《那霸市史·资料篇》收录的《蔡氏家谱》对蔡璟祖父是这样记载:元祖崇,号升亭,行二,年廿七,丰腮、额广、风雅,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以太祖赐姓三十六居首,洪武二十五年授御奉敕始迁中山,择居于唐荣。

  又《明世宗实录》嘉靖二十六年十二月辛亥条载:(蔡)廷会者,其先闽人蔡,永乐中拨往琉球充稍水,而产籍在闽”。说明蔡氏几代人到琉球充当通事、长史。他们并非合家迁琉球,所以才会“产籍在闽。”

蔡克廉

  蔡克廉(1511—1560年),字道卿,号可泉,明·晋江青阳蔡厝人(今晋江市梅岭街道蔡厝社区),正德六年辛未(1511年)生。

  明•何乔远《闽书•卷84•英旧》、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蔡克廉》、钦定四库全书《广东通志卷40•副使•蔡克廉》有传。

  少时

   蔡克廉少受学林福,与安海王慎中、泉州梁怀仁梁克家的裔孙)并称神童,又称“三凤”。(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林福王慎中梁怀仁梁克家》)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蔡克廉》:蔡克廉,字道卿,晋江人。”

  钦定四库全书《广东通志卷40•副使•蔡克廉》:蔡克廉,字道卿,晋江人。少与梁怀仁并称神童。”

  嘉靖进士:南京户部主事,北刑部主事、员外郎

  嘉靖七年戊子(1528年),蔡克廉18岁中举;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联捷进土(第二甲第50名),与潘湖黄光升同榜。蔡克廉初授户部主事,因年纪太小,乞请迁改南京。继后,调北刑部主事,擢员外郎。(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光升》)

  明•何乔远《闽书•卷84•英旧》载: 蔡克廉,字道卿,年十九举嘉靖己丑进士。 ”

  钦定四库全书《广东通志卷40•副使•蔡克廉》:“弱冠举进士。”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蔡克亷》:

  “嘉靖己丑进士。历升刑部员外郎。

  先是,大同军叛,逮总督刘源清下狱。克廉谓:‘边镇大臣论死,以快叛卒,非国体;且源清有破宁庶人(宁王•朱宸濠功,请宥之。’议上,得免死。”

  谪广德州同知,转庐州同知

  后蔡克廉坐宽宥建昌侯张延龄罪,谪广德州(今安徽宣城市广德县)同知,移任庐州(今安徽合肥)同知。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蔡克亷》:“后以宽张延龄狱事,谪广德州同知。”

  南京礼部主客郎中,贵州、江西提学佥事

  擢南京礼部主客郎中,出为贵州提学佥事。丁外艰,返乡守孝3年,服除,起补江西提学佥事。

  广东提学副使、广东按察副使、云南按察副使

  擢广东提学副使,寻擢广东按察副使,转云南按察副使。

  钦定四库全书《广东通志卷40•副使•蔡克廉》:

  “擢广东提学副使。教规严肃,藻鉴精明。己酉(嘉靖廿八年,1549年)秋试,所首权者中式四十馀人,后多为名臣……

  寻擢广东按察副使。政体宽平,服官清慎,与诸生讲学如故。

  转云南。”

  浙江右参政,江西按察使、右布政使,操江佥都御史

  后蔡克廉被升为浙江右参政、江西按察使、右布政使,寻擢为操江佥都御史。

  嘉靖卅二年(1553年),倭寇骚扰太仓城。其时,蔡克廉驻江苏,立即派人星驰入州城,督将固守。用火炮反击,杀贼三十余人。

  另据《樵书·2编·卷9》载,嘉靖卅二年(1553年),倭兵入犯苏淞海滨,该地兵民起而御之,不克,操江蔡克廉更募僧众,大破之。

  江西巡抚

  旋任江西巡抚。

  嘉靖卅五年(1607年),江西巡抚蔡克廉倡议为一条鞭法,“各州县统计粮诸额,不轮甲,通十年均派,帖下民户,备载所应纳之数于上,征银解给,县官亲裁之”,“公议一出,民翕然称便。”

  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嘉靖卅五年六月,总漕陈儒听调巡抚江西,蔡克廉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疏陈“漕政八事”,请筑宝应县城。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444》:“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二月乙未……总督漕运兼巡抚都御史蔡克廉请筑宝应县城以防倭患,工部议覆从之 。诏以凤阳府所贮折粮银二万两,及扬州没官田租银给工费。”

  户部右侍郎、左侍郎,南户部尚书,卒

  嘉靖卅六年(1557年)三月,蔡克廉入为户部右侍郎,不久转左侍郎。嘉靖卅九年(1560年),蔡克亷转户部尚书,但“辞北乞改南”(改南户部尚书);至,复以病在告。当年三月初九日,因南京振武营兵变事被论去官。病卒邸中,时年四十九岁。归葬家乡。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蔡克亷》:“历升右副都御史督漕。入为户部右侍郎,转南户部尚书。”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尚书蔡克廉墓,在四十一都莲村山。”青阳蔡厝蔡克廉后裔在原晋江四十一都白叶乡莲村山玉泉里发现1方残缺墓碑,有文曰:“维万历二十年岁次壬辰冬十二月丁亥朔越十七日祭。皇帝遣福建布政使左参政胡心得讫祭原任南京户部尚书蔡克廉并妻赠夫人留氏曰:惟尔起泉郎……署致位留乡茂宣文武猷历践兵农之任卓有丕绩著于先朝……峻望咸归……既还原秩仍锡……”为万历廿年(1592年)朝廷遣福建布政使左参政胡心得前来致祭所立。

  其他

  所著《蔡可泉集》,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录(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南著述·蔡可泉集》)。另有《先行录》等多种。钦定四库全书《广东通志卷40•副使•蔡克廉》:“为政有《先行录》传于世。”

  泉州府城原为蔡克廉立有“三省儒宗坊”、“尚书坊”,均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牌坊》)

  蔡克廉家乡原立有祠,祠门口有一池,犹存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蔡厝池,在城东南隅,明·尚书克廉祠门口。今祠废池存。”乡人以遗迹故,至今仍称其地“蔡厝池”

蔡和

  字廷杰,号白石,南宋·南安县人,居三十五都(今官桥镇石柱村)蔡山。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有传。

  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朱熹赴同安任主簿,经蔡岭,见书室傍菜畦依八卦为塍,谓从者:“此地有贤人,予当往谒之。”适在楼上弹琴的蔡和整冠出迎,款洽情殷。蔡和“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意,以饮明水及茄一豆二宴请朱熹。自此时相往来,谈道论理。

  蔡和之家颇为殷实,以耕读为乐。其居有二楼相连,匾曰“铎楼”,以振铎斯民自任。他种植荔枝数百株,名“龙峰荔”,其颗一茎两枚,大小配合,核如米大,不同一般。居乡,丧祭悉尊古礼,乡闾化之。

  著有《家训集鉴》、《易说》等。

  (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朱熹》、《泉州小吃·荔枝》)

蔡永蒹(1776—1835年)

  清·晋江县东石人。生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

  出身航海世家。因七世祖伯随郑成功抗清,为清廷所忌,“弃文航海,拓海兴田”,游历中外,曾至东南亚各地,见闻广博。

  蔡永蒹对碑刻铭志特感兴趣,“录之成帙”。尤其是在富室家查阅万卷藏书,其中有一些是当时还能看到而今已绝迹的佚书,经作者勤于笔录辑佚,留下《西山杂志》手抄本。(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南著述·西山杂志》)

蔡天兴

  又名添兴,字永受,号东轩,明初晋江仑山(今属石狮市)人。洪武五年(1372年)生,正统九年(1444年)卒。

  《仑山蔡氏族谱》称其“赋性刚方,学问宏邃”,隐居不仕。时常屏居小轩,并作一联悬于书斋:“ 努学不知人有爵,躬耕辛荷世为明。”

  蔡天兴潜心文史,精治《毛诗》,治学强调勤苦。曾说:“末学用功须勤而且苦,看书苦如沿◇丝,作文苦如商活计。盖勤而不苦,便有优游之气,虽诗书成诵,总得皮毛;下笔数千,绝无到语。故苦之一字最有味,吾人不可不尝之也。”

  蔡天兴著有《诗文集》二卷,毁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乱,仅赖《仑山蔡氏族谱》存录其《客中见寄》、《题仙迹石》、《题雁塔山》数首。

  其《客中见寄》曰:
                 (一)
    “楼高列低嶂,地拆远前逵。风露三更冷,梧桐一叶危。”
                 (二)
    “半生为客滞,无日不见思。荏苒门庭蕙,蓬蒿与蔓滋。”

  子蔡滋谷,亦精《毛诗》,著《诗文集》四卷。孙蔡彦向,通《四书》,擅《易经》,著《诗文集》二卷。

蔡仕舢

  蔡仕舢,或作蔡仕丹山(“丹山”合一字),诒霞,号藐村,清·晋江人。

  《泉州府志·清列传·蔡仕舢》、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9·人物志·名臣3·国朝·蔡仕丹山》有传。

  身世

  《泉州府志·清列传·蔡仕舢》:蔡仕舢,字诒霞,号藐村,晋江人;太仆卿鹏霄孙,赣榆令仕岳胞弟。少聪颖好学,持身严正。”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9·人物志·名臣3·国朝·蔡仕丹山(“丹山”合一字)》:蔡仕丹山(“丹山”合一字),字诒霞,号藐村鹏霄孙,仕岳胞弟。”

  鱼台知县

  蔡仕舢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年)登贤书,授山东兖州府鱼台知县。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年)分校文武闱。

  《泉州府志·清列传·蔡仕舢》:

  “年二十三登康熙癸酉贤书,授鱼台知县。

  邑故污下多河患,至则力为疏浚,野无漫流。

  东省素苦蝗,捕扑之,役民困供亿,仕舢谓:捕蝗救民,宁以累民损车?徒挈磕而往。自后不蝗,即蝗不为灾。

  邑赋岁二万余,民多逋负,为每两裁减火耗五分,民便之。

  癸巳分校文武闱,取士得人,兴学校,培养人才,文风以振。

  县八年,巨盗就法,逸囚自至。”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9·人物志·名臣3·国朝·蔡仕丹山(“丹山”合一字)》:“登康熙癸酉贤书,授鱼台知县。邑故洿下,多潦患,力为疏浚,野无漫流。岁赋二万余,向多逋欠,为每两裁减火耗五分,民便之。治县八年,巨盗就法,逸囚自至。”

  累工科掌印给事中

  试刑部广西司主事提牢三月。补户部河南司主事,兼理四川司。升监察御史。雍正元年(1723年)擢工科掌印给事中。雍正二年甲辰(1724年)典湖北乡试。以原衔出督浙江粮储。

  《泉州府志·清列传·蔡仕舢》:

  “行取试刑部广西司主事提牢三月,囚粮必亲尝遍给,狱无瘐死。

  补户部河南司主事,兼理四川司。

  升监察御史,历巡三城,一切米厂食仪、番役,门礼概革除。

  世宗宪皇帝登极,擢工科掌印给事中。

  甲辰典湖北乡试,佳士林立,舆论翕然。向例旗匾银,给主司路费,仕舢独屏却之。

  复以原衔出督浙江粮储,奏减漕规旧例年二千九百余两,请宽追扣漕丁积年侵支工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9·人物志·名臣3·国朝·蔡仕丹山(“丹山”合一字)》:“行取试刑部广西司主事,补户部河南司主事,兼理四川司。升监察御史,历巡三城,一切米厂食仪,番役门礼概革除。擢工部掌印给事中。甲辰,典湖北乡试,佳士林立,舆论翕然。出督浙江粮储道,奏减漕规旧例年二千九百余两。”

  署按察司、布政司

  署按察司、布政司。

  《泉州府志·清列传·蔡仕舢》:

  “署按察司,奏免监候死囚、逐年解审;承办铜斤,事竣,以节省银四千六百余两,解送藩库。

  署布政司,核赢余米三千七百石归公。”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9·人物志·名臣3·国朝·蔡仕丹山(“丹山”合一字)》:“署按察司,奏免监候死囚,逐年解审。”

  终浙江巡抚

  《泉州府志·清列传·蔡仕舢》:“随以都察院佥都御使任浙江观风整俗使。旋署浙江巡抚,出耗米充办科场,增筑海塘,通省利赖。嗣以失察书史,解组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9·人物志·名臣3·国朝·蔡仕丹山(“丹山”合一字)》:“随以都察院佥都御史任浙江观风整俗使。署浙江巡抚,增筑海塘,通省利赖。以察书吏解组归。”

  卒于乡

  《泉州府志·清列传·蔡仕舢》:

  “仕舢天性孝友,俸余分惠族戚,未尝自私。有姐为未亡人,终身事之如母。又好奖借单寒,接引后进,乡评重之。

  归时年六十一,藏书万卷,时手一篇。越六年卒。

  仕舢韫辉以子贵,赠文林郎,巡视南城、江西道监察御史。

  蔡仕舢著有《大中丞奏疏》、《藐村诗文集》、《依稀影响集》、《卷蛛集》、《破蟀集》、《夹谷啼莺集》等。

  仕舢墓在三十三都龙首山。”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9·人物志·名臣3·国朝·蔡仕丹山(“丹山”合一字)》:仕丹山(“丹山”合一字)天性孝友,俸余分惠族戚。有姊为未亡人,终身事之如母。又好挈借单寒,接引后进,乡评重之。归时年六十一。藏书万卷,时手一编。越六年卒。著有《奏疏》及《藐村诗集》。”

  蔡仕舢自述宦历

  蔡仕舢在为曾炳(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曾炳》)撰写《墓志铭》中曾自我介绍道:

  “皇清赐进士承德郎翰林院庶吉士候补□□□□□□□□、乡进士中议大夫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粮储漕□□□、前工科掌印给事中、钦差湖北甲辰科乡试主考官巡视中城、掌浙江道事巡视南城、协理河南、山东、山西道事,江西道监察御史、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刑部广西清史司额外主事,丁酉科山东武乡试司考官、癸已科山东乡试同考官、知山东兖州府鱼台县事加一级记录十四次、内弟蔡仕舢顿首拜撰文。”

  妻施氏

  《泉州府志·清列传·蔡仕舢》:蔡仕舢施氏,举人教谕德馨女。归时极贫,常煮秕糠杂薯叶为食。勤纺织,供祀事。仕舢宦游,氏在家抚孤侄如己子,悉为婚娶。以舅姑窀穸未安,朔望祈天,稽首以百计,扣地有声。累封恭人,衣皆布素,且多绽补。遇贫苦,杯粥必分。后无疾坐逝。箧中犹存嫁时衣,加命服以殓。”

蔡润宗

  蔡润宗,字克恭(一说克昌),明·晋江人。嘉靖四年乙酉(1525年)举人,历余杭令、宁国教授、南国子博士,终建昌府通判。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通判蔡东洛先生润宗综述《闽书》、《郡志》、新《郡志》稿为作传 

  “蔡润宗,字克昌,晋江人。

  好古力学,作止起居终日严肃。受蔡文庄蔡清文庄《易》学,转授生徒,学者师之,尚书黄光昇蔡克廉、吏部梁怀仁傅夏器,其最著也。

  领嘉靖四年乡荐,除余杭令。节约里甲,劝民务孝弟力田。刻所著《四书讲章》、《易学正言》以教士。

  左迁宁国教授,擢南国子博士,以父忧归。

  服除补北京,出为建昌府通判。

  寻称老乞归。杜门养恬,家无担石,充然自得,不屑求人,足迹未尝及郡邑。监司守令往往造庐加礼,间一出接,终不及门报谢,士大夫益以此重之。” 

  ·道光《晋江县志·卷之五十四·人物志·儒林·清修··蔡润宗》:

  “蔡润宗,字克恭

  受蔡文庄《易》教。

  嘉靖乙酉举人,授余杭令。节约里甲,劝民务孝悌力田。刻《四书讲章》、《易学正言》以教诸生。

  左迁宁国教授。擢南京国子博学。

  丁忧,服除,补建昌府通判。

  寻称老乞归,杜门养恬。家无儋石,充然自得。足迹来尝及郡邑庭,监司守令往往造门礼焉。”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通判蔡东洛先生润宗学派》:

  何乔远《名山藏》言:‘虚斋蔡清陈布衣陈紫峰陈琛罗整庵罗钦顺诸公,皆不立门户,不开讲堂,卓然圣人之道,躬修君子也。虚斋身自力学而教人,恒循举业以入,曰:不如是,法堂前草深一丈矣。’

  今考诸门徒讲说践履,确循榘度,无轶师门宗旨,其笃信好学者欤。

  再按:恭肃 黄葵峰黄光昇葵峰恭肃诸公,皆经先生指授,为世名臣,其为学卓然儒者准绳。而恭肃于诸经皆有论述,前辈尝言:吾乡自蔡文庄而后,行修学富,必推黄恭肃,渊源有自来矣。”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清黄光昇蔡克廉梁怀仁傅夏器陈琛何乔远》)

蔡善继

  蔡善继,字五岳,又字伯达,明·浙江湖州乌程人。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0·名宦2·明泉州府知府·蔡善继(同治补刊本)据《通志》,参《霞椟藏稿》、《河干集》”为作传;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蔡善继》有传,文字相同。

  浙江湖州乌程人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0·名宦2·明泉州府知府·蔡善继》:蔡善继,字五岳,乌程人。”

  钦定四库全书《广东通志·卷40·名宦志·各府·南雄府·蔡善继》:蔡善继,字五岳,湖州人。”

  湖州岘山逸老堂西轩——滴翠轩的右侧建万籁轩,是蔡善继读书处,蔡善继自题轩额。

  知莆田县

  蔡善继举万历廿九年辛丑(1601年)进士,万历卅一年(1603年)知福建兴化府(今莆田市)莆田县。

   《兴化府莆田县志·知县》:蔡善继,湖州人,万历三十一年由进士知,后任南京兵部郎中。”

  兴化府有莒溪,处莆田、仙游交界深山中,距兴化府四十里,地接九鲤湖(属仙游县),是兴化府入九鲤湖的必经中转站,有莒溪古道相通。九鲤湖九仙自古有祈梦之俗,仕子庶民引为时尚。为缓解到九鲤湖的祈梦游客太多的压力,嘉靖(1522—1566年)间直指李元阳于九鲤湖九仙祠东北倡建“迎仙公馆”,万历卅一年(1603年)到任的莆田知县蔡善继在莒溪建“莒溪公馆”

  民国徐鲤九《九鲤湖志》:“莒溪公馆,莆田县宰蔡善继建。今废。”

  知香山县

  万历卅六年(1608年),蔡善继调广东香山知县(今中山市)。

  钦定四库全书《广东通志·卷40·名宦志·各府·南雄府·蔡善继》:“万历三十六年以进士知香山。尝端坐堂皇,若不营一事,而堂上下肃然,发摘若神,好讼者相戒匿影。”

  治澳

  明代,葡萄牙人开始在澳门进行贸易和修建洋房居住。万历三年(1575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建立城台。万历十一年(1583年),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未经当权政府同意,自行成立澳门议事会进行葡萄牙社区的自治管理,但葡萄牙仍每年付500两白银予明政府与其后的清政府为地租。

  万历卅六年(1608年)蔡善继甫任香山知县,即收回澳门治权。及后,清政府继续沿用明朝制定之法令管治澳门。

   《澳门记略》:

  “知县蔡善继甫履任,即条议《制澳十则》上之。未几,澳弁以法绳‘夷目’,夷哗,将为变;善继单车驰往,片言解,缚悍夷至堂皇下痛笞之。故事:‘夷人无受笞者。’善继素廉介,夷人信之,故帖息。

  后总督何士晋采其言,下令隳澳城台。”

  钦定四库全书《广东通志·卷40·名宦志·各府·南雄府·蔡善继》:

  “甫履任,即条上《制澳十议》。未几?弁以法绳番目,番叫嚣叵测,善继单车驰澳,数言解,散缚至堂下,笞之。故事,番人无受笞者,独善继廉介素为,人人所服,又临事控驭有方,故遂弭耳受笞而去。

  后徵入郎署,出为岭西道。适两粤总制何士晋下令堕澳城台,一切机宜悉筹于善继,香之民盖始终受其庇云。”

  建烟墩塔

  万历卅六年(1608年)九月,蔡善继创建烟墩塔于香山石歧阜峰(又名烟墩山,位今中山市城区)。

  该塔为七层八角形楼阁式砖结构塔,塔置平座,凌角牙砖与线砖相间叠涩出檐,高24.5米,原为空心塔;整塔造型如1支在蓝天上书写诗文的巨笔,故又称“文笔”。1952年重修时,把上三层改为实心。宝瓶状刹为铁铸。

  “阜峰文笔”“香山八景”之一,原指山形似文笔的湖洲山;烟墩塔落成后,改指烟墩山塔了。

  诗词两首

  罗山岳刺史晚过仁山小饮》蔡善继邑令):“山依官舍柳丝垂,客到开轩鸟乱窥。春尽几人花下酌,月明孤笛岭头吹。试飞雏鹤穿青霭,弄影新篁漾碧池。解组十年君尚健,怜予五斗折腰时。”

  《白鹤峰谒苏文忠祠》:“竹树萧萧岸苇秋,先生祠宇枕荒邱。千年白鹤峰头老,万点青山海上浮。才大英雄多睥睨,身逢圣主更穷愁。孤城日落寒云冷,读罢残碑泪欲流。”按:白鹤峰,在广东省惠阳县北龙江之滨,北宋•绍圣中苏轼谪惠州时居此。

  工部主事,南京兵部郎中

  蔡善继入为工部主事,调南京兵部郎中。

  知泉州府

  出知泉州府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蔡善继出知泉州府。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0·名宦2·明泉州府知府·蔡善继》:

  “万历四十三年,由进士知泉州府。悉心民瘼,布政清和,剔蠹节浮,缓刑去杀。
属岁祲,疫疬大作。善继曰:‘守为民司命,岁何能灾!’于是多方劝赈,施药、施钱,全活甚众;复借帑金,差官远籴接济,米价以平。

  进诸生课试,第其甲乙,首拔前列尽知名。

  以其间,饬黉宫,修废坠,郡中濠堑沟渠皆疏通。

  又以溜石(晋江市池店镇溜石村)居下流,建塔其地,与凌霄、宝盖(关锁塔)鼎峙为三。(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史迹·溜石塔、关锁塔》、《泉州山川·紫帽山·凌霄塔》)

  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秋乙卯,泉士隽者半闽榜。越己未(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庄际昌巍然会状。”(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庄际昌》)

  推崇北宋·泉州太守蔡襄

  蔡善继十分推崇北宋·泉州太守蔡襄。曾曰:蔡襄嗣守温陵者再,此方被化最深,畏垒之祝,数百年一日至今,温陵数贤守必以公为首称。而其最为表著者,无如万安渡之桥梁,七百里松荫蔚然夹道,皆公在事时所植。”(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蔡襄》)

  同时,印行蔡襄《宋忠惠文集》36卷本以传。

  明·徐火勃《红雨楼题跋·跋蔡忠惠年谱》:“……岁甲寅(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友人侍御始乘骢江右,余坚投以公蔡襄集上之,侍御纳之囊中去,下车即请王孙朱爵仪、秀才李克家严加雠校,并《外纪》载之梨枣。再一周而吴兴伯达来守泉郡,以公同姓同官又同地也,于是从副宪(莆阳卢贞?常方为江右副宪)求录本,广文启睿订正镂版以传。”

  泉人祠之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0·名宦2·明泉州府知府·蔡善继》:“郡人思其功,建祠于蔡忠惠蔡襄祠之后,曰‘前蔡’、‘后蔡’,岁时祀焉。庄际昌为之《记》。”(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祠堂·蔡忠惠公祠》、《泉州人名录·庄际昌》)

  知福宁府,广东参政

  丁艰,服阙,起知福宁。天启四年(1624年)为广东参政,备兵罗定(位广东省西部)。

  天启四年(1624年),罗定兵备道蔡善继组织建造泷江河上第1座石墩大桥,称“青云桥”。桥长70米,连接对岸学宫(今文塔旁)。该桥在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倒塌。

  又与广东巡抚王命璇建巽峰塔于肇庆西江南岸新兴江口东侧的乌榕岗上,又称乌榕塔。“巽”为风,风生木。“巽峰”意为生生不息。塔高39.2米,八角七层。进深14.3米,高12.19米。

  泉州巡海道——招抚郑芝龙未果

  天启六年(1626年),为方便对郑芝龙进行招抚,起用蔡善继任泉州巡海道。3年后致仕归。卒赠太仆寺正卿。(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郑芝龙》)?

  关于这次招抚活动的情况,有如下一些记载:

  日本·川口长孺《台湾割据志》?载:

  “芝龙飞黄,小名一官(《郑成功传》),后号飞虹将军(《武经开宗》、《华夷变态》),泉州南安县石井巡司人也。父绍祖。……

  绍祖尝为泉州太守蔡善继库吏。芝龙时十岁,戏投石子,误中善继额;善继禽治之,偶见其容止,笑曰:‘后当贵而封’,释而不问(《明史纪事本末》、《郑成功传》)。……

  (芝龙纵横海上(《明史纪事本末》、《郑成功传》)……官军莫能抗,朝廷始议招抚,以蔡善继尝有恩于芝龙,令作书招之。

  芝龙感恩,为约降。及受降之日,善继坐战门,令芝龙兄弟面缚请命。芝龙素德善继,屈意下之;然芝虎一军皆哗不服,故竟叛去(《明史纪事本末》、《郑成功传》)。 ”

  《台湾通史·卷29·列传·列传》载:

  (天启)六年(1626年)春二月,芝龙谋出军。……

  三月初十日伐金门,十八日伐厦门,官军莫能战。已而薄粤东,沿海戒严。朝议招抚,以蔡善继芝龙,为书招之。

  芝龙感激,归命。及降,善继坐军门,令芝龙兄弟泥首。芝龙屈意下之,而一军皆哗,竟叛去,复居台湾,劫截商民,往来闽、粤之间。”

  具体过程为:

  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郑芝龙率部进攻漳浦县。四月,郑芝龙进犯海澄县,派遣部将曾五老近泊海澄,接着大掠芦坑、溪尾、九都各地,海澄村落无一幸免。

  当年秋,明廷决定招抚郑芝龙,找到闲住在家的蔡善继,随即起用为泉州巡海道。蔡善继曾任泉州太守,时郑芝龙之郑绍祖士表)其库吏,家与家颇有旧恩,蔡善继郑芝龙少时即熟悉。

  明廷令蔡善继写信招降郑芝龙蔡善继则选中黄昌奇,委任为辕门旗鼓,带信前往劝降。黄昌奇原在泉州府任礼房,与郑绍祖共事,又有口才,兼与家兄弟相识。

  郑芝龙很快便同意接受明朝的招抚,但他有很多部下对接受招安感到不满,拒绝与他一同归降,郑芝龙只得拨给船只粮饷布帛器械,听其离去。当时与颜思齐一同起事的陈衷纪杨天生等带着一批部属乘12艘船返回台湾。一同去泉州港投降的只有郑芝龙郑芝豹等800余众、12只船。

  郑芝龙率众来到泉州,见到蔡善继,在辕门脱去衣帽,与郑芝虎郑芝豹等12人背捆泥首于阶下。

  蔡善继令人为他们松绑,并以好言抚慰,说:“尔原是良家子,生在公门,况又容貌堂堂。虽尔父已死,尔应立志以图上进,光耀门庭,何忽作乱阶,飘流海外,而暴弃至此?倘非本道,岂能瓦全?今既翻然而悟,贵于自新,本道应为汝详请上宪,通行府县,安插得所。”

  郑芝龙说:“此实迫于倭番,不得已也,非芝龙敢萌此不肖之心。”

  蔡善继又说:“谁能无过?只患思知而不改,今尔能改,自是完人。将来功名未可量也。”

  郑芝龙等叩首称谢退出,守候军门,等待安插的回文。

  但是当局只是为了平定海患,并不想给郑芝龙什么职务,巡抚朱钦相批示:“该道即为安插。并将船只、军器追存,造册报缴。”

  被官府冷处理了一段时间之后,氏兄弟觉察朝廷并没有诚意,于是鼓动郑芝龙等马上离开泉州,重新海上称雄。郑芝虎对其大哥说:“虎不可失威,人不可失势,今当事举动,不过欲散我们党羽耳。党羽散,将来祸福未定,不如乘今夜潮退,扬帆而去。”

  郑芝龙认为,如此时反悔会辜负蔡善继一片好意,犹豫不决。郑芝虎说:“不提道宪(巡海道蔡善继还可,若提道宪,早该去了。”他指出:“宪道书呆,如此安插我们,以为恩莫大矣。安望其有格外乎?况汝又末授官职,倘后来有事,衙门深远,那时呼应不灵,将奈何?”

  于是郑芝龙命令芝虎等密传部众,收拾船械,于深夜三更放炮三声,随潮而去。这次招安以失败告终。

  湖广按察使,右布政使

  升湖广按察使,转右布政使,分巡襄阳。

  时全国各处为巴结东厂权阉宦魏忠贤,掀起一股兴建宦生祠热。蔡善继拒之,险遭迫害。

  明•文秉《先拨志始》:

  “湖广巡抚姚宗文疏请建魏忠贤祠,祠名‘“隆仁’。郧阳抚治梁应泽、巡按温皋谟疏同。

  应泽复欲建祠于郧阳,荆南道蔡善继不肯申详。迫之至再,善继以挂冠争之。

  应泽善继疏出矣!忽闻庙晏驾[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薨],追回!”

  福建左布政使

  升福建左布政使(副使),分巡漳南。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0·名宦2·明泉州府知府·蔡善继》:“升本省副使。”

  道光《晋江县志·卷10·关隘志》李国宏《明五部尚书黄克缵年谱》载:“崇祯二年(1629年)……海寇突入泉州海口,福建副使蔡善继申令募壮士分伏要害,以邀其归,贼骇遁去。蔡善继捐俸,委命周斌在溜石筑建铳台,周二十余丈,高一丈四尺,配备火炮十九门,军士三百名,与鹧鸪口铳台互为犄角,大学士史继偕撰文以纪其德。”(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史继偕》)

  著述

  蔡善继编《前定录》2卷,载古来前定之事,但十有九剽自《太平广记》第146卷至第160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44·子部54》:

  “《前定录》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蔡善继编。

  善继伯达,乌程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福建左布政使。

  其书皆载古来前定之事。上卷凡七十八事,下卷凡九十三事。前有善继自序,后有泉州府训导张启睿跋。

  细核所录,乃全剽《太平广记》第一百四十六卷至第一百六十卷定数一门之交,名姓次序,一字无异。惟上卷之末增延陵包隰一人,下卷之首增窦易直至刘逸二十人,为原书所无,然亦自《广记》他门移掇窜入者。

  《广记》为习见之书,乃取其中十五卷别立书名,攘为己有,作伪之拙,予是极矣。”

蔡侃

  蔡侃,字明标,明·晋江青阳人。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蔡侃》、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蔡侃》有传。

  累宦至江西按察

  蔡侃登万历卅四年丙午(1606年)乡荐,万历卅五年丁未(1607年)连捷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迁抚州守;丁外艰,起补淮安郡;晋督学粤东,转赣州粮道,擢江西按察。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蔡侃》:蔡侃,字明标,晋江人。以儒士登万历丙午乡荐,丁未成进士。初授计部,守抚州,历粤东督学。”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蔡侃》:蔡侃,字明标。万历丁未联捷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迁抚州守。丁外艰,起补淮安郡,以卓异晋督学粤东,转赣州粮道,擢江西按察。”

  升云南左布政,晋左布政,拜开府

  升云南右布政,晋左布政;崇祯四年(1631年)拜开府,节制建昌、东川、毕节等处地方,兼督贵州兵饷。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蔡侃》:“升滇南左布政,晋开府。擒叛党懿母,摄伊巴计等,滇赖以安。”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蔡侃》:

  “升云南右布政。值重庆土酋安邦彦据石碃,出没滇黔东川间,设奇剿捕,擒安酋及逆党数十人。上功,晋左布政,赐金币。

  崇祯四年,滇土酋据弥勒州三乡堡反,抚按交荐,拜开府,仍命节制建昌、东川、毕节等处地方,兼督贵州兵饷。

  临安围急,贼以柳公车炮击城,密授守将方略,城中架木台以火攻堵御,贼稍退。夜以哨兵假乞丐入贼营,烧毁柳公车,乘火纵击,贼退。乘胜直捣贼穴,擒枭长,斩首数千,滇始安堵。事闻,赐金币,荫子。复于嶍峨、弥勒之间,择高埠筑城三所,设员置兵,昆洱一带,永为磐石。”

  归,卒

  以母老乞终养,归。卒于家,年六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蔡侃》:“以母老乞终养。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蔡侃》:

  “以母老乞终养,归;两袖清风,琴书自娱。

  未几卒于家,年六十八。赠工部侍郎,赐祭葬。

  所著有《滇舆诗草》诸集。”

蔡国柄

  蔡国柄,字诚中,明·晋江沙塘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蔡国柄》:

  “蔡国柄,字诚中一槐胞侄,沙塘人。

  万历甲戌(万历二年,1574年)联捷进士,授永丰令。陈《救荒七议》,招复流亡。教民通渠,引溉注田。

  以最,擢工部主事。会通行清丈田亩,亲诣履勘,通融均亩无失旧额而止。出督清江漕艘,酌为修船定式,三年省费千余万,后遂遵以为法。

  历吏部稽勋考功郎中。竭力澄汰铨法,为同事所忌。

  出为广东参政,调四川按察副使。防潴江水患,奏免建昌运木议。

  念母年届九旬,决意不复出。

  永丰人祀之名宦。”

蔡悉

  蔡悉士备肖谦,又号符卿,谥文毅明·合肥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万历三年任泉州府通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明·通判·蔡悉《闽书》载:蔡悉,合肥人。由进士万历三年任泉州府通判。皦然清节,历官少卿,屡荐不起。”

  《明史·列传171·儒林2·王畿·附蔡悉载:蔡悉,字士备,合肥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常德推官。筑郭外六堤以免水患。擢南京吏部主事,累官南京尚宝卿,移署国子监。尝请立东宫,又极论矿税之害。有学行,恬宦情。仕五十年,家食强半。清操亮节,淮西人宗之。”

  蔡悉为宦50年,历世宗穆宗神宗三朝,累在湖广、两江、山东、福建、河南等地为官,后官至南京吏部主事,南京尚宝司卿、国子监祭酒。其清操亮节、刚风直毅,不避权贵,以“不扯谎”三字为立身之本,有“白鹗”时誉。

  蔡悉著述宏富,融通百家,简白而有文采,崇儒而不泥儒,是明代著名理学家,有“理学儒臣”、“理学符卿”、“庐郡哲人”、“天下一之誉。有《孔子年谱》、《儒学宪章记》、《颜子见知经》、《书畴彝训》、《高帝大学实录》、《程子大学定本》等70余种。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敕命赐额“理学名臣”;天启二年(1622年),熹宗追谥文毅,并且改税课司舍为供祠,造蔡文毅公祠,春秋致祭。

  其墓位于合肥东郊大兴镇以西、夏楼房以东。在不到一里的范围之内,还有宋·包拯、清·李鸿章之墓地,后世并称“一里三公”、“合肥三公”、“庐州三公”,蔡悉“当列三公之首而无愧也。”

蔡兹

  蔡兹,字光烈,南宋·永春县达埔镇东园村人,官至南恩州(今广东阳江)知州。

  最早关于蔡兹的记载,出自成于明·弘治二年己酉(1489年)的黄仲昭《八闽通志》,嘉靖五年(1526年)的《永春县志》及清 《闽中理学渊源考》、 《永春州志》等均有载。

  永春东园人

  蔡兹是永春县东园人。东园古属九、十都安仁里,今属达埔镇。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儒林·宋·蔡兹》:蔡兹 ,字光烈,永春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8·朱子泉州门人并交友·州守蔡光烈先生》:蔡兹,字光烈,永春人。”

  现在永春桃城镇长安村姓族谱》中收录的一篇清初·王廷聘所作的“序”说:蔡光烈先生者,讳,系九、十都东园里人。”

  民国版《永春县志》:蔡兹,字光烈,安仁里之东园人。”

  1990年版《永春县志》:蔡兹“安仁里东园(今达埔乡东园村)人。”

  进士及第

  蔡兹年轻时就以博学多闻而颇有声望,有不少人追随他游学。他早以明经考取举人,在绍兴十二年(1142年)第进士,永春同榜中进士的还有陈知柔。(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知柔》)

  明·嘉靖《永春县志》:蔡兹,字光烈,问学有声,从游者众;蚤以明经领乡荐。”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儒林·宋·蔡兹》:“绍兴中第进士。”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8·朱子泉州门人并交友·州守蔡光烈先生》:“问学有声,从游甚众。早以明经领乡荐,复以词赋第绍兴十二年进士。”

  慧眼识朱熹

  绍兴十七年(1147年)秋,蔡兹任建州(现南平建瓯)贡院考官,慧眼识英才,选拔朱熹贡于乡;是年朱熹十八岁。(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朱熹》)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儒林·宋·蔡兹》:尝为考试官,谓人曰:‘吾取中一后生,三篇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寻常人。’乃朱熹也。”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8·朱子泉州门人并交友·州守蔡光烈先生》:

  “尝于绍兴二年(1132年)为建州贡院考官,谓人曰:‘吾取中一后生,读其三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人。’乃朱熹也,其巨眼如此。

  (按:传中称绍兴二年(1132年)为建州贡院考官,取中朱子

  考《紫阳年谱》,朱子生于建炎四年(1130年)庚戌,至绍兴二年壬子(1132年)方三岁,其年分传写错误无疑。

  公于绍兴十二年(1142年)登第,朱子于绍兴十七年(1147年)贡于乡,十八年(1148年)登第,意 蔡 公自是登第后为建州考官否?谨识之,待考。

  查永春旧《志》、泉郡旧《志》、《闽书》诸书相沿,皆作绍兴二年(1132年),疑皆承误。)”

  仕至南恩守

  蔡兹后来官至南恩州(今广东阳江)知州。届满,当朝丞相梁克家(泉州人。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梁克家》)很器重他,拟委任他为“广德宪”(可能是广东提刑司),他不愿为官,挂冠归。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儒林·宋·蔡兹》:“仕至南恩守。秩满,除广宪,抗辞甚力,遂挂冠归。”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8·朱子泉州门人并交友·州守蔡光烈先生》:“仕至南恩守,秩满,雅有林泉之想。丞相梁克家当轴,除广德宪,控辞甚力,遂挂冠归。”

  隐居永春

  蔡兹回永春后筑室家居,自题其室“燕堂”,又改名“长春堂”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儒林·宋·蔡兹》:“筑长春书室。”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8·朱子泉州门人并交友·州守蔡光烈先生》:“筑室东偏,匾曰‘燕堂’。后取邵康节邵雍,北宋哲学家)‘齿发既衰非昔日,林泉能老是长春’之句,复改其堂曰‘长春’,日与宾友觞咏其间。”

  “长春堂”位于天马山之前的蔡山,即现在达埔镇金星村。桃城长安《桃源东园氏族谱·采访旧址》(1945年编修)载:“长春堂,据《名胜志》:在天马山麓,亦曰蔡山,宋·蔡兹书室。”当时有达埔人士 吴允中潘成辉“以为有宋原址被图占,以其山水形胜佳蔚蓊然,筑为居室,乃移建今所,存胜迹也”。

  蔡兹卒葬达埔镇达德村 溪西角落的一处小山坡上。蔡兹墓规模宏大,但现全被荒草掩蔽,难窥全貌。

  余事

  南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军进兵福建,东园姓举族抗元,兵败后,改姓吴。1990年版《永春县志·大事记》载:“南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1277),元军进兵福建,蓬壶姓、东园姓举族参加抗元,兵败后,姓几至灭族,改姓为。”据说东园姓有“下吴”“顶吴”两部分,“顶吴”就是原来的姓改姓而来的。桃城镇长安村有一个叫“东园蔡”的角落,聚居着数百姓居民,其 祖上就是明朝时从达埔东园迁居到此,恢复姓的。

  今东园“顶吴”的祖祠,原来习称“二世田头祖厝”。元初姓改姓为后,以“二世田头祖厝”为居所,年深月久,也渐渐将田头祖厝当作“长春堂”了。根据《桃源东园氏族谱·采访旧址》的说法,至少在清代已将东园“顶吴”祖厝当作长春堂,这里也成为地方官民纪念蔡兹的地方。乾隆(1736—1795年)间永春知州杜昌丁郑一崧都曾“相继修葺”,同治(1862—1874年)间知州翁学本“又倡修之”。光绪十八年(1892年),永春地方绅士还呈请福建学政沈源深“准敕州牧募修并书‘学启儒宗’匾额 (今无存),称颂蔡兹拔识朱熹一事。2001年翻建“顶吴”祖祠时,干脆在大厅写上“长春堂”,还镌刻楹联:“御敌仰宗风,易姓联一脉;让贤怀祖德,开疆伯仲颂千秋。”

  清·乾隆年间,受聘纂修《永春州志》的黄任《桃源道中杂咏》诗,其中一首曰:“命代文章信有灵,他年措置在明廷。建州锁院三条烛,半夜传衣与考亭。”考亭朱熹, 吟咏的是蔡兹慧眼识朱熹事。

  《中华诗词·全宋诗·卷1》收录蔡兹《燕堂诗》曰:“世情日浇道情深,悔不林泉早脱簪。一世简编胎后叶,百年香火奉先心。诗缘好句须亲录,酒到浓时辄倩斟。於此更无关意事,时携诸幼步花阴。”

  此外,蔡兹还留下一句咏蓬壶温泉的诗:“夜深来浴自然汤,似泛灵槎出尘世。”

  民国年间,达埔乡有旸深保。时东园村有一姓的人在达埔乡政府工作,因仰慕蔡兹,取蔡兹的字光烈,将旸深保改称为“光烈保”,解放后析为金星、光烈两个自然村。

蔡廷魁

  蔡廷魁,字经五,号鹤邨,清·南安县人,后居晋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蔡廷魁》有传。民国《南安县志·卷27·人物志4·清宦绩·蔡廷魁“节雷翠庭撰传,参《二希堂文集》,采《府志》”为作传。

  南安人,居晋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蔡廷魁》:

  蔡廷魁,字经五,居南安鹤山,因号鹤邨。后寓居晋江。

  孝友善诗文。家贫,治生于粤,忠信所孚,缙绅当道咸折节乐与交。”

  民国《南安县志·卷27·人物志4·清宦绩·蔡廷魁》:蔡廷魁,字经五,居鹤山,自号鹤村。”

  少游粤

  民国《南安县志·卷27·人物志4·清宦绩·蔡廷魁》:

  廷魁少游粤,赘(依附)将军家,以忠信孚遐迩。

  外国海舶至者,唯凭其片言为信,当事及缙绅贤士皆俯首愿交。

  有抚军陷囹圄,竭力济之,后得复职。

  泉中有仕粤去官者,辄倾囊助其归资;知交有急,不待请而应之。

  迎父母养于粤,及母殁,奉父旋里,扶母柩归葬。

  祇恭二兄,分畀田庐,扶侄如子。次兄早夭,亦为择继鼎。

  建大小宗祠,置累世祀产,创家塾,备膏火。族中婚娶丧葬,辄取怀而予。”

  乾隆元年实授刑部湖广司郎中

  蔡廷魁由监生考职州同,捐知州,雍正(1723—1735年)间又捐员外郎中,乾隆元年(1736年)实授刑部湖广司郎中。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蔡廷魁》:“雍正间以助边授员外郎,旋晋刑部湖广司郎中。以慎刑驳重案、辟案,得纪录加级。”

  民国《南安县志·卷27·人物志4·清宦绩·蔡廷魁》:

  “由监生考职州同,捐知州,递捐员外郎中。

  乾隆元年,授刑部湖广司郎中。精心谳狱,多平反。以核驳刘尧重辟,得记录,两上泰陵加一级,赠父母、祖父母如其官。

  大司寇(刑部尚书)合河嘉洤廉其朴诚勤慎,多倚重焉。

  廷魁亦刻自奋励,凡有疑义,必与同官虚心商酌,准情度理,不执己以自是,亦不委靡以徇人,同司同部各官无不敬而爱之。”

  病假归

  蔡廷魁任职刑部湖广司郎中未2年,即以疾请假旋里归里,终生未再出仕。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蔡廷魁》:

  “病假归。
建祠修谱,葺蔡西山
(南宋理学家蔡元定庙宇精舍,镌蔡忠惠蔡襄忠惠文庄蔡清文庄二公集。复创义学,课族戚。置氏五世祀田六首余石,捐助晋、南二县诸兴建,族众亲友赖赡给无虞。(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襄蔡清》)

  与族兄漳浦蔡文勤讲学,相得甚欢。

  尝述李文贞李光地文贞论《西铭》云:‘人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无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为心,则无不和之族人,以天地之心为心,则无不爱之民物。豁然有得而勿忘者。’以故起白布衣,人咸称重。(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光地》)

  积经、史、子、集数万卷,综要语手录口诵,著有《鹤邨诗文集》若干卷。

  自奉极啬,待文人故旧极丰。”

  民国《南安县志·卷27·人物志4·清宦绩·蔡廷魁》:

  “在任未两年,以疾请假旋里。

  及在京假归,益为敦本睦族计。订祠规,厘祀产,定学租,刊家乘,修蔡西山祠,刻忠惠文庄文集。

  凡郡邑大役,如修南安文庙,置乐器、祭器,修安平桥、温陵朱子祠、杨龟山祠,建士子考棚,捐输皆以百十计。

  购经史子集,亲为检阅,每有体会,辄手录口诵。为诗文,自写其志,洒然(“洒然”:肃然起敬状)可读。

  自奉极朴,而文人故旧往来无间,樽酒不空。”

  年六十一卒于家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蔡廷魁》:

  “卒年六十一。《二希堂文集》纪其行。

  都宪雷鋐雷翠庭走千余里临其丧,为之《传》,盖诚有慕乎其人而乐道之也。

  南雄。”

  民国《南安县志·卷27·人物志4·清宦绩·蔡廷魁》:

  “年六十一卒于家。

  宁化雷铉走千余里临其丧,为之传。”

  附一:重刊《虚斋集》

  明·蔡清虚斋?先生文集》5卷,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有晋江葛志贞刻本。清·乾隆七年(1742年),蔡廷魁校刊重刻,益以《补遗》、《附录》,分为8卷。

  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71·集部24·别集类24》:

  “《虚斋集》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蔡清撰。有《易经蒙引》,已著录。《明史·艺文志》载清《虚斋文集》五卷,与此本合。盖正德间葛志贞所辑,林俊为之序。其后梨枣漫漶,清·族孙廷魁复为重刊,而益以《补遗》、《附录》,分为八卷。然所增不过手简墨迹,本无关轻重。而史乘传赞之作一概附入,尤多冗滥,固不若原本之持择有要矣。

  学以穷理为主,笃守朱子之说。其《读蜀阜存稿私记》中,谓:‘俱祖,而门户不同。然学未尽符於大中至正之矩,不免为偏安之业。’其宗旨所在,可以概见。然其《易经蒙引》,于朱子之解意有未安者,亦多所驳正,不为苟合。是其识解通达,与诸儒之党同伐异者有殊。故其文章亦淳厚朴直,言皆有物。虽不以藻采见长,而布帛菽粟之言,殊非雕文刻镂者所可几也。

  《明史》本传称:‘在吏部,因王恕访以时事,上二札,一请振纪纲,一荐刘大夏等三十馀人,恕皆纳用。’今检其札,乃不见集中。即蔡廷魁增缉之本,亦复不载。盖不欲居功,已讳而削其稿矣。其斯为醇儒之用心欤。”

  附二:刊《虚斋三书》

  乾隆七年壬戌(1742年),蔡廷魁合刊明·蔡清《太极图说》、《河洛私见》、《艾庵密箴》为一编,名《虚斋三书》。

  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95·子部5·儒家类存目1》:

  “《虚斋三书》(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蔡清撰。是编即以《看太极图说》改名《太极图说》,以《看河图洛书说》改名《河洛私见》,而增以《艾庵密箴》五十条,故曰《三书》。乾隆壬戌,其裔孙蔡廷魁所刊,其名亦非所自题也。”

蔡怛

  蔡怛,字诚叟。南宋·晋江人。绍兴廿一年辛未(1151年)进士,历莆田尉、化州教授,隆兴(1163—1164年)初卒于官。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蔡怛》:蔡怛,字诚叟。绍兴二十一年进士。尉莆田,职事外笃于文学,再调化州教授。隆兴初名闻中朝,陈正献黄端明尚书竞为荐剡。甫改秩而终。”

蔡惟溥

  蔡惟溥,明·晋江县人。永乐二年甲申(1404年)曾棨榜三甲进士,永乐三年(1405年)知香山县(今广东中山市);任满民保留不果,升知钦州。祀名宦。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蔡惟溥》:蔡惟溥,永乐甲申联捷进士,授香山令,抚集流民,百废俱兴。邑有豪恶,号‘三虎’,悉捕诛之。擢知钦州,兴教锄恶,勤于抚字,一州称治。”

蔡民望

  蔡民望 ,明·晋江人。嘉靖卅一年壬子(1552年)举人, 历赣州府推官,寻州、甸州太守。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蔡民望》:蔡民望,嘉靖壬子举人,任赣州府推官。听断公平,庭中清肃,署篆各邑,榷税两关,俱一尘不染。终寻州、甸州太守。”

蔡思雍

  蔡思雍,字主恒,明·晋江人。隆庆元年丁卯(1567年)举人,为古蓟学正,迁龙泉知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3·人物志·宦绩4·明·蔡思雍》:

  “蔡思雍 ,字主恒。隆庆丁卯举人,为古蓟学正,迁龙泉知县。

  邑有势豪,恃姻娅当路,谋夺民山利,凂上官为言。思雍检牍视之,曰:‘此民利也。夺民利以博官,我则不能。’竟断归民。

  云和矿盗起,调乡兵,备粮饷,擒数巨魁,上之军门,余党解散。

  以忤上官意,劾改教职,士民共惜。

  年八十三卒。”


蔡应麟

  蔡应麟,字子瑞,明·晋江人,蔡克廉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克廉》)。

  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朱国祚榜二甲进士,自兵部武选司主事,改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被诬,逮系诏狱年余,谪为平民。天启(1621—1627年)初起为南京光禄寺少卿,天启三年(1623年)三月升为 南京太常寺少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3·人物志·宦绩4·明·蔡应麟》:

  “ 蔡应麟,字子瑞

  万历癸未进士,自兵部改吏部,方正确核,虽亲故不私。被诬,逮系诏狱,年余乃出。

  天启初起田间,敭历太常少卿,卒应麟虽以谪起用,莅官方正,确窍一如其平时。”

  明·李廷机李文节集·卷9·诰勑·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蔡应麟制》:

  “勑曰:

  古称司武之署重于文昌,所以综叙流品、审核功能,为大司马分安攘,惟士之肤敏者乃得处焉。

  尔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蔡应麟,器资端雅,才谞茂明,擢秀春闱,服官夏省,而夙宵匪懈,清慎有闻,兹用年劳,授尔阶承德郎,锡之勑命。

  夫木之枝叶必类其本,尔父克廉为先朝列卿,亦自郎署起尔。尔尚殚心邦政,克绍庭闻,报国之忠,承家之孝胥,是乎在。

  钦哉。”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32》:天启三年三月,“升南京光禄寺少卿蔡应麟为南京太常寺少卿。”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60》:天启五年六月,“山东道试御史陈睿谟言……有今升光禄寺卿、原任浙江左布政周延光其人者,辇金入都,托致私人题升今职;又有南太常寺少卿蔡应麟,景逼崦嵫,形如木偶,所当分别议处,以清仕路者也。得旨:今后内外各衙门务要一体奉行,周延光蔡应麟著该部分别议处。”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明》:“太常寺少卿蔡应麟墓,在四十一都白叶乡。杨铉锡志。”

蔡立敬

  蔡立敬,字惺甫,号熙斋,明·晋江人。万历廿九年(1601年)辛丑科张以诚榜进士,历户部主事 、兵部武选司郎中,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五月任浙江温处道参政,终浙江参议(布政) 。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 44 ·人物志·宦绩 5 · 明 · 蔡立敬 》:

  “蔡立敬,字惺甫

  万历辛丑进士,授户部主事。监兑两浙,题筦通庾,精心剔蠹,冰蘖嚼然。

  授兵部武选郎中。

  出为浙江处道。所治在万山中,最称陋薄。值岁歉民饥,辄便宜倾廪赈之,全活无数。

  以劳成疾,卒于官,年五十五。”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 570》:“万历四十六年五月……兵部郎中蔡立敬为浙江温处道参政。”

  蔡立敬故居在晋江市青阳梅岭街道五店市传统街区,俗称“布政衙”,今存。

蔡承锡

  蔡承锡,字畴夫,清·晋江人。岁贡生,顺治三年丙戌(1646年)授漳平教谕,迁真定县丞,升饶阳县令、宁晋县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人物志·宦绩6·国朝·蔡承锡》:蔡承锡,字畴夫。岁贡生,顺治三年丙戌考授漳平教谕,迁真定县丞,升饶阳、宁晋二县令。勤慎爱民,卒于官。榇归,两邑百姓泣送,相望于道。臬司王原膴赠额曰‘两邑甘棠’。”

蔡庆旺


  蔡庆旺,字于曾蔡承锡子,清·晋江人。 顺治三年丙戌(1646年)授福州教授,后调台湾,迁屯留令。(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承锡》 )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人物志·宦绩6·国朝·蔡庆旺》:蔡庆旺,字于曾承锡子。顺治三年丙戌考授福州教授。调台湾。秩满,迁屯留令,三载致仕。庆旺秉铎四十余年,修宫墙,饬礼器,整肃学规,教人以端士行为先。及宰屯留,勤慎爱人。告归,百姓遮道以送,勒碑曰‘上党著声’。年八十五。”


蔡时光

  蔡时光,字君龙,清·晋江人。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年)进士,历推官、长洲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人物志·宦绩6·国朝·蔡时光》:蔡时光,字君龙。顺治辛丑进士,授推官,奉裁改授长洲令。芟锄豪暴,狐鼠屏迹。以母老告归,养志承欢,不干外事,高风至今乡里传诵。”


蔡协吉

  蔡协吉,字舜孺,清·晋江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人物志·宦绩6·国朝·蔡协吉》:

  “蔡协吉,字舜孺

  康熙间与父呜雷、弟由海上归命,呜雷授参议,授西安府同知,协吉授按察司佥事。

  外巡九江,管理关务,遍询榷政利弊,力行兴革,政简刑清,税额亦足。为政崇大体,不尚苛细。民以事至庭,虽髦稚皆得达情。视事终日,不闻敲扑声。”

  蔡协吉和其父蔡呜雷、弟蔡源原为郑成功抗清部队成员,蔡呜雷氏政权尚书参知军政事,蔡协吉任侍郎、参军,蔡源任通政使。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由子郑经留守厦门,监督沿海岛屿,郑成功宗兄、户官郑泰和参军蔡协吉守金门。康熙二年(1663年),郑经郑泰于金门,郑泰郑纘绪、弟郑鸣骏亡归清。蔡呜雷蔡协吉蔡源及忠靖伯陈辉、武卫楊富、虎卫何义等也先后投清。

  蔡呜雷蔡协吉蔡源投清事,《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9》记载有当时耿继茂向清廷的报告:“康熙二年……八月……已酉(十四日),靖南王耿继茂疏报:‘伪尚书参知军政事蔡雷鸣委曲开导海寇向化之路,密令其子伪侍郎蔡协吉、伪通政使蔡源等携眷来归,真心效顺,应请叙录。’下部议。”

  投清后,蔡呜雷授参议,蔡协吉授江西按察佥事,蔡源授西安府同知。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成功郑经郑泰》)

蔡鹏霄

  蔡鹏霄,字子搏,号培自,明·晋江蚶江莲塘人(今属石狮市)。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刘若宰榜三甲第一百九十三名进士。

  初任嘉善县令,捐修学宫,治绩显著。嘉善县城池旧有窝铺36间,崇祯二年(1629年)知县蔡鹏霄拆去16间,存20间。载于《嘉善县志》。

  又任江西铅山知县。铅山县东南40公里的武夷山北麓有石塘镇,蔡鹏霄继前任知县陈坦,在石塘镇筑堤开渠(官圳),灌溉良田万顷,百姓感其德,为陈坦蔡鹏霄“遗爱祠”(旧称“鸣山庙”)。

  擢监察御史,正直刚毅,相国、晋江人黄东崖称其“清操敏手,铁面冰心,为一时秋宪领袖”

  崇祯十六年(1643年),授太仆寺少卿。

  崇祯十七年(1644年)官四川道御史。《明季北略·卷22·崇祯十七年甲申》:蔡鹏霄,福建晋江人。崇祯戊辰进士,官四川道。《国难录》云:拟京堂,因无缺未授。”

  是年“甲申之变”,明亡,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除授官职,仍任蔡鹏霄为直指使。记李自成除授伪官的明末·钱稚农 《甲申传信录·卷5·槐国衣冠·直指使》载:蔡鹏霄,福建晋江人,戊辰进士。原官四川道御史。”清·徐 鼒《小腆纪年·卷4》也记:“御史以原官授伪直指使者……四川道、晋江蔡鹏霄……”

  清兵入关后,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为抵御清军,于永历二年 (清·顺治五年,1648年)委蔡鹏霄为蜀勋援剿北路左协总兵,在仁怀市黎民镇(今茅坝镇)石山沟小河北岸的台地上修建总兵衙署; 其周围十里内, 还 设有哨所和兵营多处。遗址 尚存。

  后因病告归,杜门十四年,“不接宾客,不谒官府,惟观书史永日,年七十六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明》:“太仆寺卿蔡鹏霄墓,在三十四都岭后吴峰乡。”

蔡任鹄

  蔡任鹄,字诒翀,清·晋江人(今石狮市蚶江莲塘),太仆寺卿蔡鹏霄孙(泉州人名录·蔡鹏霄)。康熙十九年(1680年)庚申科举人,任诏安教谕;康熙卅九年(1700年)庚辰科汪绎榜进士,殿试三甲第二百一十九名,授湖广景陵令;以病免归,卒年七十一。弱冠时编有《救时三略》。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蔡任鹄》:

  “蔡任鹄,字诒翀。康熙庚辰进士。

  夙负经济大志。弱冠时,海氛未靖,条陈救时方略上之,当事多有采择。

  登贤书,司铎诏安。有诸生姓者,以小故为驿丞某所害。丞故贵显旧交,为请于申督学,言士不可辱。或劝其稍为委蛇,卒不少挫。

  既登第,选湖广景陵令,以病免归。”

蔡继祖

  蔡继祖,字贻皇,清·晋江人。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年)举人,山东郓城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蔡继祖》:蔡继祖,字贻皇。康熙壬午举人,授山东郓城令。筑渠利民,谳狱多平反。在任三年,清慎仁恕,民咸怀之。以老告休,送者遮道。年八十卒。”

蔡宸升


  蔡宸升,字诒迎,清·晋江人。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年)举人,海澄教谕。雍正七年己酉(1729年)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蔡宸升》:

  “蔡宸升,字诒迎

  康熙壬午举人,授海澄教谕。廉洁自持,一介不取廪银廪米,贫生租谷尽数给发,不染丝毫。捐俸昉修文庙,葺名宦祠,堂宇焕然。

  己酉赴省送考,卒于三山(福州)旅舍。”

蔡震升

  蔡震升,字诏青,清?晋江人。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儒林传卷7?蔡震升“道光通志”为作传(《福建通志列传选?卷6?蔡震升》选录),曰:

  蔡震升,字诏青,晋江人。

  康熙庚午(康熙廿九年,1690年)举人。少负奇姿,诗文绮丽,新城王士祯称为天才,泉帅张云翼及同里施琅延为上客。

  与侯官林佶、同安阮旻锡之子允让著有《理气漫言》、《事行卑论》二书。”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施琅阮旻锡》)

蔡宾兴

  蔡宾兴,字尚三,号邃园,清·晋江人(今石狮市蚶江莲塘),太仆寺少卿蔡鹏霄曾孙(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蔡鹏霄》)。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科徐陶璋榜进士,殿试三甲第十一名,历官长宁县令(兼署龙南、走南两县)、工部主事、礼部主事、刑部四川司主事、刑部广东司员外郎、吏部验封司郎中。著有《诗文集》。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蔡宾兴》:

  “蔡宾兴,号邃园

  康熙乙未进士,授长宁令。除陋规,擒渠贼,锄恶雪寃,地方以宁。兼署龙南、走南两县,治一如宁。擢升工部主事,送者塞途。

  丁艰,起补礼部主事,旋改刑部四川司主事,迁广东司员外郎。复核直省,奏谳应准、应驳俱中窾。升吏部验封司郎中。

  乞休归,年七十四卒。”

蔡焕章

  蔡焕章,字尚闇,号质亭,清·晋江人(今石狮市蚶江莲塘),太仆寺少卿蔡鹏霄曾孙(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蔡鹏霄》);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陈倓榜进士,榜姓,殿试三甲第一百三十七名,官陕西白水县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蔡焕章》:蔡焕章,字尚闇。雍正癸丑进士,授白水令。地瘠民贫,焕章推诚布公,抚字休养,无不备至,履任七月,丁外艰归,送者遮道,挥涕而别。服阕,入都谒补,卒于京,年四十六。”

 

蔡璋

 

  蔡璋,字秉钺,清·晋江人。官终广东总兵(驻顺德)。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武迹·国朝武迹·蔡璋》有传。民国·陈衍《福建通志·蔡璋“道光旧志”为作传。

 

  累功授南昌总兵

 

  康熙十二年(1673),平西王吴三桂叛乱,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先后呼应,史称“三藩之乱”蔡璋不附逆。康熙廿二年(1682年),施琅发动收复台湾战役,蔡璋从征,以平台功授职,屯田兴国。后从征建昌,授南昌总兵。

 

  清·乾隆《泉州府志·蔡璋蔡璋,字秉钺,晋江人。以平台功,屯兴国。值逆之乱,力拒伪檄,俞旨褒嘉。从征建昌,大小数十战,擒伪帅杀之。授南昌总兵。”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蔡璋》:蔡璋,字秉钺,晋江人。值逆之乱,力拒伪檄。后以平台功授职,屯兴国田。从征建昌,大小数十战,累功授南昌总兵。”

 

  调抚州总兵

 

  调抚州总兵。

 

  清·乾隆《泉州府志·蔡璋“调抚州。克复金溪,复剿龙泉、广信、崇安、光泽诸郡邑贼,所向有功。尝以数千人破黄通贼数万众,以勇闻。”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蔡璋》:“移抚州,克复金溪,复剿龙泉、广信、崇安、光泽诸贼。尝以数千人破黄通贼数万。”

 

  移镇广东顺德,卒于官

 

  移广东总兵,驻顺德。卒于官。

 

  清·乾隆《泉州府志·蔡璋“移镇顺德。率军平蕉岛贼。贼遁,围琼州,疾驰往救,焚其巨舰,贼溃。登陆,与战于五指山,大破之;给被虏男妇数千口资粮,护归。以劳,卒于官。”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蔡璋》:

 

  “移镇广东,顺德贼惮其威名,不敢犯。

 

  踰年,简舟师,出不意剿谢昌等于海陵,倾其巢穴。贼走海,犯琼州,率师渡海,迎击其尾、焚其巨舰,斩获伪官弁等六百余级;救被掳女子三千余人,赀遣还家。贼溃登陆,掩击于五指山,大败之。复破残寇于十字门。

 

  琼州平,亦以劳卒。

 

  先是,之莅顺德也,以大鼓置门外,弁兵有索诈者,许民击闻擒治,民感其德。及疾,民争祷于神。卒之日,罢市巷哭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