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名录(庄—上卷)

  庄用宾(字君采,号方塘。·晋江青阳人。早年。为宦。居乡。抗倭御寇。附:清·李清馥《青阳氏家世学派》。)、庄用晦(字君显。·晋江青阳人。
  庄俊元
(字克明,号印潭、四休子。清·晋江县人[今鲤城区西街甲第巷]。家居。书法。故居和茔墓。)
  庄绰
(字季裕)
  庄龙光
(字自昭,号明斋)
  庄际昌
(初名梦岳,改名际昌,字景说,号羹若,又号羹元,明·晋江人。籍贯与身世。状元及第。授官后与魏忠贤相抵夺职。居家。起至侍读兼记注官,卒于邸。评价。)
  庄夏
(字子礼自号藻斋老人。早年。第进士,知宁国县、兴国县。太常博士 、国子博士、吏部员外郎、军器监、太府少卿。知漳州。累试中书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左谕德。兵部侍郎、奉祠归。卒。评价。)
  庄承祚
(字锡长,号松峰,清·惠安县螺城镇霞张村人
  庄安期
(字际休,明·晋江人)、庄安世(可平,号念德)
  庄培因
(字本淳)
  庄一俊
(字君斐,号初仙、石山、八石山人)
  庄应祯
(字希周,号石坡)、庄应桢(字西洛,明·晋江人)
  庄笃坎、庄梦说
(字应求,南宋·晋江人,祖籍永春) 、庄科(字由炬,明·晋江人)、庄琦(字元美,明·晋江人)、庄昌期(号清慎,明·晋江人)、庄荣(字本深,明·晋江人)、庄思宽(字君栗,明·晋江人)、庄望栋(明·晋江人)、庄尚稷(明·晋江人)、庄懋华(字仲玮,明·晋江人)、庄延裕(字素思,清·晋江青阳人)、庄公岳(字希仲,北宋·惠安人。)

庄用宾

  庄用宾(1504—1588年),字君采,号方塘,明·晋江青阳人。生于弘治十七年(1504年),卒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太仆庄方塘先生用宾》综述《史馆擬笔》、傅锦泉傅夏器锦泉)撰《墓志》、先文正公撰《本传》等资料,为作《传》。(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清馥傅夏器》)

  早年

  庄用宾弱冠时,与其弟庄用晦(字君显,号肖塘)读书于草庵精舍,嘉靖七年(1528年)双双中举。(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庄用晦》)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太仆庄方塘先生用宾》:庄用宾,字君采,号方塘,晋江人。生而卓犖聪颖,邑先达陈紫峰?闻其名,召试,庭草交翠论,嗟异久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琛》)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庄用宾》:庄用宾,字君采,号方塘。性戆直忤俗。”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庄用宾》:庄用宾,字君采,晋江人。”

  为宦

  庄用宾嘉靖八年己丑(1529年)与庄壬春庄一俊同登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转司副,迁刑部员外郎,以直言忤上司,出为浙江按察佥事、给事中,罢归,时31岁。(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庄壬春庄一俊》)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太仆庄方塘先生用宾

  “与后峰壬春庄壬春后峰石山一俊庄一俊石山同登嘉靖七年(1528年。有误。应为嘉靖八年[1529年],是年开科)进士第。

  初授行人。使蜀,尽却藩国供馈。给事中刘侃当使琉球,以母老且未子,相持泣。用宾奋然曰:‘古有以柳易播者,何人哉!愿得身代。’

  未几陟司副,迁刑部员外郎,出为浙江佥事。

  用宾为人木强,又少戆,尝称:‘士为知己者用,当昂首伸眉论列天下事,奚取局促效辕下驹为。’每遇权贵,人直睨之,不能刓方为圆,而于嫉恶尤甚,不中意辄面頳怒目,甚或发愤呵叱之,故卒为时所中。

  太宰汪铉生贵甚,尝以事怒其属,长跪不解,为不平,愬之永嘉相所,汪适从直房见之,恚甚,用是出之浙。

  浙所辖宁、绍、台三郡多权贵,人一绳以法,无敢辄居请者。

   仕中不废学,多记览,益精于文艺。临岁比,时缺督学,用宾署事。校宁波郡,揭以袁元峰?为第一。时久困,未知名,即许其文首天下,已而果如其言。余姚令顾存仁以不阿权贵得谤,用宾廉知其贤,特夸奖之,遂得擢黄门,以直谏显。

  视事才八月,理冤狱,静哗伍,奖拔廉吏,所部肃然。

  有属官倚势贪横,用宾执法治之,拂巡盐御史意,疏劾用宾。值汪铉修前憾,遂从中覆罢。用宾时年方三十一。”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庄用宾》:

  “嘉靖已丑联捷进士,授行人,使蜀藩,尽却诸馈。

   迁刑部员外郎。时太宰凌折郎署,用宾诣相张文忠言其过,忌之。

   出浙江按察佥事。遇直指,事不合,必与抗论。

  擢给事中,以谏显署督学事,试士首拔袁文炜,后魁春闱。直指报命,以轻浮论劾。而太宰汪鋐遂从中覆罢,时年三十一耳。”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庄用宾》:

“嘉靖己丑进士,授行人,迁刑部员外郎,出为浙江按察佥事。
直指行部,事不合,必与抗论。上虞丞倚鹾使私人,贪恣不法,暴其状黜之。宁波学宫坏,议修建,直指以疏动帑金非便。用宾曰:‘院移某邑,馈某卿大夫金若干,果疏动耶。’直指变色大恨,以论劾罢归,年三十有一。”

  居乡

  庄用宾回乡居晋江青阳四十余载,行乡约,乡评重之。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太仆庄方塘先生用宾》:“如是家食四十余载,绝意仕进。宦囊萧然,居乡一介取予不苟,孝亲睦族,行乡约,开水利,邑人爱敬,乡评至今重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庄用宾》:用宾早废家居,纂谱牒,浚水利。闾阎疾苦,见郡邑大夫,即娓娓言之。”

抗倭御寇

  嘉靖四十一年壬戍(1562年)五月初二,倭寇犯泉州,庄用宾组织乡兵抗倭,亲守泉州南门,救援难民逾万;其弟庄用晦殁于贼,郡邑旌表曰:“孝比黄香,忠继许远。”但因巡抚游震不报,而用宾亦卒,不得朝廷旌表。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太仆庄方塘先生用宾》:

  “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倭冦犯闽中,连岁猖獗,攻入兴化府,戕杀民人无数,沿海卫所相继告陷。而泉之剧贼黄元爵等,因机交煽,自郡之内外所在,皇皇势且不保。用宾为当事画策,浚城濠,部署城中守卒使各为营伍,民心遂定,城赖以安。

  当倭贼突犯时,远近村民争入城逃生,势甚急,城门昼闭,避寇者不得入,几相拥入水中。用宾力请当事,愿身守南门;乃操管钥坐城门外,命开门内之,而身自当贼,所活人以数万计。

  时贼野掠无所得,奸民导之,发冢取赎。用宾与其弟用晦募乡兵,后先杀贼多。贼大恨,乃剜用宾父冢,劫尸去。用宾闻之,拊膺号恸,与用晦径走贼垒,战于南安双溪。贼大溃,连破十三垒,负父骸归。贼追之,用晦殿,与其仆斗死。会佥事万民英、指挥欧阳深以官兵继至,翼而前,又大破贼,前后斩倭首百有十颗,生擒一十四人,夺回被掳生口二百七十余人。时嘉靖壬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五月初二也。

  倭寇既溃,黄元爵势穷,遂就抚,泉郡悉平。当道屡上其事,为冒功者掩抑,久之未叙,而用宾终身不自论列。”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庄用宾》:“倭寇逼郡,父塜为寇所发,用宾偕弟用晦率乡勇直捣寇巢,负父骸以归。用晦没于贼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庄用宾》:“倭寇逼郡城,缙绅分门部守,城门昼闭。用宾部南门,独据床坐门外,以次入避寇者,计全活亿万人。而与弟用晦,募乡兵三百,后先杀贼。贼大恨,发其父冢,取尸去。复偕弟用晦率乡兵直捣寇巢,负父骸以归。用晦殁于贼。巡抚游震得上其事,不报,而用宾亦卒。”

  后事

  万历卅二年(1604年),其子庄凤章(太学生)表奏先人事迹,庄用宾才因抗倭事被朝廷追赠太仆寺少卿,庄用晦子世袭百户,赠“一门忠孝”匾额,祀乡贤祠。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太仆庄方塘先生用宾》:“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倭寇朝鲜,子凤章乃上言于朝。下其事部议,赠用宾太仆寺少卿官,用晦子百户世袭,以风励天下士。盖去用宾破倭之年,且四十载矣。其后曾孙际昌举万历己未(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会试第一,廷对复第一,人咸以为用宾开门活人之报。”(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庄际昌》)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庄用宾》:“闻,赠太仆少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庄用宾》:“万历三十二年,子凤章诣阙疏理,赠用宾太仆寺少卿,予用晦一子世袭百户。乡人思用宾德,请于学使特祠祀之。曾孙际昌。”

   庄用宾之子庄凤章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先生凤章何镜山撰《孝子述》载:庄凤章,晋江青阳人。守阙上书,言其父佥事方塘?用宾与其叔父用晦嘉靖中所为御寇扞城状。晚岁有志斯道(理学),游李见罗先生之门。”

   庄用宾庄际昌,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年)状元。

  故宅在青阳镇晋江市政府驻地西北侧。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2·古迹志坊宅附·城外宅·明宅》“佥事庄用宾偕弟用晦宅:在青阳。匾曰:‘一门忠孝。’”

  墓在磁灶镇宅内村南侧。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佥宪庄用宾墓:在大鹏山之原。傅夏器撰《铭》。”

  附:清·李清馥《青阳氏家世学派》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青阳氏家世学派》

  “先文正公撰《方塘先生传》曰:‘泉郡之南耸起而特秀者为紫帽山,山之下村落绣错,巨宗名人辈出相望,往往为吾郡冠,而青阳氏尤擅科甲,人物之盛非诸族所及也。’

  按:

   之先系,出永春桃源,自宋少师藻斋庄夏赐郡城,因家焉。其姪孙古山复自郡城迁青阳。青阳之有古山始,传至方塘十一世矣。(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庄夏》)

  考方塘先生用宾庄用宾方塘,其后为宫詹际昌?羮若庄际昌羹若奇峰先生,其后为侍郎国桢?阳山庄国桢阳山石山先生一俊庄一俊石山,其后为修撰履丰?梅谷庄履丰梅谷,余派系俱未及详考其家世,抑由内行修洁、隐德弗耀、累功积厚而致然欤!其收名蕴发于后,有以哉。”(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庄国桢庄一俊庄履丰》)

庄用晦

  庄用晦,字君显,明·晋江青阳人;庄用宾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庄用宾》)

  ·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孝烈庄用晦墓:在万石岭。庄际昌志。(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庄际昌》)

  ·道光《晋江县志·卷之49·人物志·忠节·明·庄用晦》:

  “庄用晦,字君显用宾弟。弱冠为诸生,好施济急。

  (嘉靖间,1522—1566年值倭乱焚掠南乡,用晦督练乡兵,屡击寇于万石岭、振南桥等处。寇乃劫其父尸要赎,用晦偕兄弟率家僮暨乡兵,往双溪口捣寇巢,部分三路奋击。倭溃,连破十三寨。用宾夺父骸先归。寇见前兵稍远,下山掩斗。用晦奋身斩寇首三颗,力不支而毙,仆二人殉焉。

  郡旌之曰‘孝比黄香,忠继许远’。

  万历1573—1620年间,予世袭一子百户。

庄俊元

  庄俊元(1808—1879年),字克明,号印潭,又号四休子,清·晋江县人(今鲤城区西街甲第巷),嘉庆十三年(1808 年)生 。

  入宦

  庄俊元幼颖异,道光八年(1828年)进秀才,越年为廪生。道光十四年中举人。

  道光十六年(1836年)恩科进士,点翰林,派习满文,以散馆一等一名授编修,历充国史馆纂修、协办翰林院事兼撰文、清秘堂校理、充庚子顺天乡试磨勘官,协助改造满洲文字。

  道光廿三年(1843年),京察一等,授甘肃西宁府知府,历署西宁道台。

  道光廿六年(1846年)二月,赴青海处理雍沙叶布少数民族案件,总办军需事务。

  道光廿八年(1848年),黑城回民暴动,向上级禀请严办但必须区分良莠,因此保全30多乡 ;又禁止种植鸦片,赈济饥民,禁止官吏乱抓百姓。

  咸丰三年(1853年),以办理黑城回民之事意见与上级不合,告退返乡。

  家居

  咸丰三年(1853年)庄俊元甫回到泉州,即办理城工团练。咸丰七年(1857年),因军功以道员即补。时林俊在闽南起义(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林俊》、《泉州历史事件·泉州农民起义 》),沿海紧张,由闽浙总督保举,以总办福建沿海团练大臣用,奉旨简召,称病未赴。

  庄俊元在泉州当绅士30年,凡兴举乐章、掌教书院、请减重赋,捐置育婴、修葺废坟、劝息械斗等,为善颇多,对地方文教事业多有建树。其他如建宗祠以连同姓、续修宗谱、奖掖后进、体恤乡邻,也做了不少好事。

  但庄俊元的性格外刚毅、内和婉,遇事开诚布公,亲朋同事敬而惮之。且爽直容易招谤,在籍办理团练,赞襄之人不无得失。曾自撰《墓志铭》称:“四品官,况强仕,我方终,人方始。非见几,非知止,奈胆何,小无比。谓归田,担可弛,磨蝎盘,不我已。一波平,一波起,鸠拙才,鼠穷技,不平鸣,良有以。”抒发他生平遭遇的牢骚。

  庄俊元还留意泉州方言,著有《俚言徵》一书。

  光绪五年(1879年)卒,享年72岁。

  书法

  庄俊元好书法,擅行草,出人于董其昌赵子昂之间,可追明代著名书法家、晋江青阳 人张瑞图笔意,行书潇洒遒劲,法古辟新,是清代泉州著名书法家,对泉州书坛颇有影响。“光汉体”书法就是泉州甲第巷人氏黄光汉摹学庄俊元一路而创的。(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张瑞图黄光汉》)

  凡向庄俊元求字者,他无不允应,泉州一带流传甚多。其尤其善于撰写对联,平生撰写楹联颇丰,墨迹遍及泉州、台湾各大小寺院道观、廨宇、市井,楹联书法通达工仗、蕴奥皙逮、遒劲隽逸,成为一些古建筑富有艺术价值的附属文物。

  晋江市博物馆收藏有一组庄俊元行书《箴言》大中堂,上题:“振衣千仞岗,灌足万里流,大丈夫不可无此气节”;“珠藏川自媚,玉韫山含辉,大丈夫不可无此蕴藉”;“海阔纵鱼跃,天空任鸟飞”;“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每幅左下侧有落款俊元,下各钤两方朱色方印,末幅又加题“及三宗台属”。每幅长1455厘米、宽785厘米,字径约18厘米×20厘米,用笔沉着洒脱,提按分明。结字、章法大开大阖,疏密相间,参差错落,有如行云流水。整组作品,古拙而不失流畅,苍劲浑厚而又婀娜多姿,诚是庄俊元众多书作中不可多得的一组行书佳作。

  故居和茔墓

  庄俊元故居在泉州城内西街甲第巷,曾经占地一亩多,当时府第颇大,为三进三开间左右护厝建筑,大门有“翰林第”、“进士第”牌匾,宅内有书房、园池、后花园。

  今老宅尚存,但前落和中厅已破败。大门牌匾毁于文革;大门前还有有1副庄俊元手迹对联,右联“为善最乐”,左联“在福则冲”。大厅四周有两面清代遗存的木墙,天井外是出砖入石墙,另一侧则是现代红砖墙。

  园池在文革中被废毁无存,今仅余些许残垣断墙和1口古井。

  庄俊元墓在晋江县兴贤里紫帽山南麓石阜盆山(今属晋江市紫帽镇)。

庄綽

  字季裕,北宋·泉州惠安人。 生卒年不详,约卒于南宋绍兴十三年至十九年(1143~1149年)。以《鸡肋编》而名世。

  《鸡肋篇》自署“清源人”(唐、五代时泉州曾为清源郡、清源军)陆心源说是山西太原人(历史上太原也曾有清源之称)。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也载其为“南宋·太原清源(今山西清涂)人”福建省志、泉州府志、惠安县志亦均未见介绍其人其事。直至近世,著名文史考证学者余嘉锡在著《四库提要辩证》时,经多方考证,确定庄綽为泉州惠安人,此说已为学术界所接受。此外,其长子取名念祖,字伯泉,也有怀念泉州祖家之意。

  庄綽早年随父外迁,居颖川(今河南许昌)。北宋末年,历摄襄阳尉、官顺昌,大观中(1107~1110年)官澧州,宣和四年(1122年)后官原州通判,靖康元年(1126年)为南道都总管同干办公事。建炎元年(1127年)秋,随宋廷南下临安。南渡后,历任建昌军通判、江西安抚制置使司参谋、视事南雄州,最高官职是“朝奉大夫知鄂州、筠州”

  庄绰喜游历,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其父与黄庭坚苏轼米芾诸人游,庄绰学有渊源,多识轶闻旧事,是一个考证学家、民俗学家、天文学家、 医药学家,对针灸尤有研究。著有《本草节要》、《明堂灸经》、《脉法要略》、《杜诗援证》、《筮法新仪》、《庄氏家传》等,皆已散佚;今尚存世的有《膏肓腧穴灸法》二卷和《鸡肋篇》(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南著述· 鸡肋编》)。

庄龙光

  庄龙光,字自昭 ,号明斋用宾冡孙,庄际昌父,明·晋江青阳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载,庄龙光万历丙子科(1576年)副榜,赠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侍读。

  清·同治壬戌年修《青阳震远公派下谱牒》称,庄龙光之妻氏(1555-1588年),郡城镇抚巷人,诸生陈完公的女儿,其曾祖父为四川涪州别驾。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庄明斋先生龙光史文简史继偕谥文简)《云台藏稿》为作传,曰:

  “庄龙光,字自昭,别号明斋用宾孙。

  甫四岁,父没。少负颖质,九岁能属文,弱冠补弟子员。嗣是祖父母及母继没,龙光以嫡冢持服,不与棘试者十年。时以积毁故,遂得疾病,良已,犹理故业,没时年三十有四。

  龙光笃有至性,内行修饬。母病,忘食饮,非子手调进不御,日侍匕箸间。间以文事出,必归上食,食已复赴,日数还往以为常。母不喜服药,吁天颂祷,宛转进之。如是者五年,母赖以坐起。比母没,事二叔父甚恭,所有遗田,悉推与之。

  少时师黄文振先生,经术之外,尤以行谊相慕合。遇友人困,锐身救之;乏者,不待告赈之。生为舞文吏所陷,竟得直有司;而生妻子恒待以举火。龙光死,交友无不雪涕者,而文振先生与生各为之服。视小功此,以知其义矣。

  子二:梦岳,更名际昌重岳。”

庄际昌

  庄际昌(1577—1629年),初名梦岳,应试时改名际昌,字景说,号羹若,又号羹元,明·晋江人。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庄际昌》、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庄际昌》有传。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詹事庄羮若先生际昌综述“新《郡志》、史文简史继偕撰《墓志》、《闽书》、林麟祯《补八闽掇名记》”等资料为作传。(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史继偕》)

  籍贯与身世

  庄际昌的先祖庄夏,祖籍永春桃源,后举家迁泉州郡城。其姪孙古山复自郡城迁晋江青阳,青阳之有古山始,传至庄际昌的曾祖庄用宾为11世。父庄龙光,母郡城陈氏。(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庄夏庄用宾》)

  庄际昌于万历五年(1577年)生于青阳,故或载庄际昌为永春人、乡籍晋江青阳、寓居泉州城内。

  晋江青阳宫下氏祠堂对面,曾建有庄际昌状元衙。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2·古迹志坊宅附·城外宅·明宅》“状元庄际昌宅:在青阳。”今存。(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民居·庄际昌府第》)

  庄际昌少年时回籍,在永春县岭头庵——丛桂庵读书,后参与永春童子试,为知县陈龙所拔取,并“许以大魁”。(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儒道释寺庙·丛桂庵》)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詹事庄羮若先生际昌》:庄际昌,字景说,号羹若。曾祖用宾襄惠投刺相谒,而际昌生,因名梦岳,以试更今名。九岁善属文,十一而孤。”(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张岳》)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庄际昌》:庄际昌,晋江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庄际昌》:庄际昌,字景说,号羹若用宾曾孙。”

  状元及第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詹事庄羮若先生际昌》:“万历己未,会试、廷试皆第一。泉抡魁天下,自宋己未枢密从龙而后五百年,始克再睹,邦人士艳传之。廷对制策一字偏傍偶误被勘,遂乞假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庄际昌》:“万历己未会试、殿试俱第一。”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庄际昌》:“万历己未进士,会试、殿试皆第一。”

  庄际昌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由永春县学推选参加乡试,中举人第九名。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年)以永春籍参加会试,连中会元、状元,是整个明代惟一连中会元、状元的福建人,也是泉州自南宋·庆元五年己未(1199年)曾从龙后五百年再度中状元的第一人。(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曾从龙》)

  关于其“廷对制策一字偏傍偶误被勘”一事,普遍的说法是:庄际昌误将“醪”字写为“膠”字,且数目字也有误写,卷面稍有刮补,被忌者指摘,未能授职,遂乞假归。

  授官后与魏忠贤相抵夺职

  天启元年(1621年),授翰林院修撰。天启三年(1623年)任经筵展书、直起居注、纂修国史、编葺六曹章奏。《光宗实录》书成,赐白金和文绮,加俸一级。

  天启五年乙丑(1625年)任会试考官。考试之日,题目尚未发下,主考令人传呼帘官。庄际昌坚持不可,认为内外防范,此乃防一溃,否则众制尽溃。时宦官魏忠贤操纵朝政,主持考试的官员,多为魏忠贤私党,庄际昌据理力争,无所顾忌。

  寻管理诰敕。因拒绝为魏忠贤撰写祠记,仅视事数日就被派奉使赵藩。藩王赠以珍宝,均拒,说:“王臣公开宠赂,国法如何维护?且贪污成风,我有何面见乡民?!”事毕便道回到泉州。

  天启六年丙寅(1626年)秋当回京复命,会魏忠贤熏焰,迁延不赴。天启七年丁卯(1627年)因屡忤魏忠贤,被夺职。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詹事庄羮若先生际昌》:

  “天启元年,授翰林院修撰、经筵展书、起居注、纂修国史、编葺六曹章奏。

  乙丑,分校礼闱。

  寻管理诰敕。时珰擅权,求为撰祠记,拒不应,珰衔之。

  视事数日,奉使赵藩,却诸馈遗,无所纳。便道抵家。

  丙寅秋,当复命,会修《三朝要典》,蹙然曰:‘是固欲以国史为刑书者,奈何居词?垣受珰指使哉!’

  丁卯,天下大比,士论资当衡文,两京亲友劝驾。长安中有促之者,曰:“公速来,可步武三事也。”夷犹不赴。会部推迁秩,为珰所挤,夺职。”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庄际昌》:

  “以修撰充经筵展书、起居注。

  珰煽虐,际昌授事未数日即乞差归。丙寅秋当复命,会修《三朝要典》,蹙然曰:‘是固欲以国史为刑书乎?’

  无何,为珰所禠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庄际昌》:

  “天启元年,补授翰林院修撰,召修国史。

  癸亥,命经筵展书,直起居注。

  乙丑分校礼闱。时阉大炽,当事多其所私,侃侃力争,同试目摄之,不顾也。

   编修陈子壮忤阉削籍,命下,际昌独驰慰劳。或言且不测,曰:‘苟得借此以去,吾愿也。’阉两为所私请文,悉拒不应。珰衔之,遂假中旨罢斥。”

  居家

  在家时,庄际昌兴利除弊,为政于乡,立约编伍防卫海疆,捐赀修筑溜石陡门水利。(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水利·烟浦埭·三陡门》)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詹事庄羮若先生际昌》:

  “入仕若干年,里居强半。

  族经倭难,修谱牒,葺祠屋。

  家居肃饬,自将苍头,戢戢不敢问户外事;独好为德于乡,尝与乡先辈合力筑溜石陡门,浚新溪水道,独捐费二百金,增旧规三之二,四十二乡咸利之。

  天启(1621—1627年)末海氛不靖,乡人将远窜,为立约编伍,守望相助,濒海以安焉。”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庄际昌》:“怡然为终老计,思兴利除弊,为政于乡。溜石陡门,内蓄溪流,外捍潮啮,四十二都田里所赖,际昌为诸生,曾与乡先达合力筑之。至是湮塞,则曰:‘吾责也。’遂大捐赀,增旧规三之一,里人永享其利。”

  起至侍读兼记注官,卒于邸

  崇祯帝即位,魏忠贤伏诛。崇祯元年(1628年)庄际昌即家起右谕德,赴京途中升左春坊左庶子,至京又升翰林院侍读兼记注官。崇祯二年(1629年)卒于官邸,年五十二。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詹事庄羮若先生际昌》:

  “崇祯初,珰诛,即家起谕德,道升左庶子。至京,召对,升侍读兼记注官。

  怀宗励精,宵旰五漏入侍,率二皷(夜二更)方罢。际昌赴召时,途中已得末疾,用是困惫,卒于邸,年五十二。

  上闻心悼,降旨:‘庄际昌起废词臣,效劳卒官,赠詹事,盖示优异’云。”

  “孙延裕,好古鲠亮,有祖风。”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庄际昌》:

  “珰诛,起原官,历升春坊庶子。

  数召对,秉笔记言,漏尽入侍,率二鼓方罢。际昌赴召时途中得末疾,用是困惫,竟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庄际昌》:

  “庄烈帝即位,阉伏诛,即家起右谕德,晋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侍读,授记注。数召对,声望日隆。

  病卒邸中,年五十有二。赠詹事府詹事。

  著有《羹若文集》、《霞栖藏稿》等集。

  延裕。”

  庄际昌灵柩运回晋江,葬于青阳山左麓。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会状庄际昌墓:在二十八都。”(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山川·青阳山》)

  邑人念其德,扬其才,颂其功,于泉州郡城泮宫内府学西侧,建有庄际昌“状元祠”祀之。 (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学校·泉州府文庙·庄际昌状元祠》)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太仆庄方塘先生用宾际昌……所著有《周易解意》一编,黄文简黄凤翔文简为之序云。”(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凤翔》)

  评价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詹事庄羮若先生际昌》:际昌胸次坦洞,绝不为矜倨态,而性峭直,好引掖后进;孝友切至,伤其弟重岳孝廉早卒,抚遗孤如己子。终身茹素,午惟一荤而已。为文泚笔立就,初若不经思索,而天动辄随。”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6·杂志下》引《闽书》曰:庄际昌雅善谈谚,风发泉流,四座厌心。兼通禄命、医药、形家之书,人服其多才。尤旷达,自筑生圹,题曰‘羹元真息’。镌诗其傍曰:‘百年忙半逝,四大本归虚。’竟年五十二,亦诗谶也。”

  庄际昌字劲遒,不喜摹帖。喜游山玩水,曾登武夷,历五岭,游桂林,所到之处,皆有吟咏题刻。

庄夏(1155~1223年)

  庄夏子礼自号藻斋老人南宋·永春桃源里湖阳(今湖洋镇)人,晚年徙居泉州郡城(亦为晋江县治);生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

  《宋史·卷395·列传第154·庄夏》、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人物·泉州府·名臣·宋·庄夏》、清·道光《晋江县志·37·人物志·名臣·庄夏》有传。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1·少师庄藻齐先生》据《闽书》、《永春旧志》为作传。

  早年

  庄夏少时丧父,家贫。淳熙二年乙未(1175年)入太学。

  《宋史·卷395·列传第154·庄夏》:庄夏,字子礼,泉州人。”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人物·泉州府·名臣·宋·庄夏》:庄夏,字子礼。永春人。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1·少师庄藻齐先生庄夏,字子礼,永春人。家贫早孤,从兄学,弱冠习礼经。郡博士张叔椿奇其文,勉入上庠。岁乙未入太学,侍郎尝执经焉。”

  清·道光《晋江县志·37·人物志·名臣·庄夏》:庄夏,字子礼,永春人,徙居晋江。”

  第进士,授兴国县

  淳熙八年(1181年),庄夏举进士,授赣州兴国知县。

  《宋史·卷395·列传第154·庄夏》:

  “淳熙八年进士。

  庆元六年(1200年),大旱,诏求言。时知赣州兴国县,上封事曰:‘君者阳也,臣者君之阴也。今威福下移,此阴胜也。积阴之极,阳气散乱而不收,其弊为火灾,为旱蝗。愿陛下体阳刚之德,使后宫戚里、内省黄门,思不出位,此抑阴助阳之术也。’”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人物·泉州府·名臣·宋·庄夏》:“淳熙中登甲科,调兴国县令。应诏上封事,言:‘君阳臣阴,今威福下移,愿陛下体阳刚之德,使后宫戚里内省,黄门恩不出其位,此抑阴助阳之术也。’”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1·少师庄藻齐先生

  “登淳熙八年进士,授兴国县。

  庆元六年,大旱,诏求言,上封事曰:‘君者,阳也;臣者,君之阴也。今威福下移,此阴胜也。积阴之极,阳气散乱,而不收其弊,为火灾,为旱蝗。愿陛下礼阳刚之德,使后宫戚里内省黄门思不出位,此抑阴助阳之术也。’”

  清·道光《晋江县志·37·人物志·名臣·庄夏》:

  “淳熙八年进士,授兴国县。务本敦化,留心庠序。清赋税,剔蠹弊,善政不可枚举。

  庆元六年,大旱,诏求言,上封事。”

  太常博士、国子博士、吏部员外郎、军器监、太府少卿

  召为太学博士,开禧二年(1206年)迁国子博士;嘉定(1208—1224年)更化,以著作佐郎提举擢江东常平仓;除转运判官,逾年入为尚书郎,迁军器监太府少卿。

  《宋史·卷395·列传第154·庄夏》:

  “召为太学博士。言:‘比年分藩持节,诏墨未乾而改除,坐席未温而易地,一人而岁三易节,一岁而郡四易守,民力何由裕?’

  迁国子博士,召除吏部员外郎,迁军器监,太府少卿。”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人物·泉州府·名臣·宋·庄夏》:“召为太学博士,历太府少卿。”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1·少师庄藻齐先生

  “召为太常博士。言:‘比年分藩持节,诏墨未乾而改除,坐席未温而易地,一人而岁三易节,一岁而郡四易守,民力何由而裕?’

  开禧二年,迁国子博士。首陈边衅不可妄开,议者难之。

  嘉定更化,岁洊饥,以著作佐郎提举擢江东常平仓,发廪赈流民,多所全活。

  除转运判官,逾年入为尚书郎,迁军器监太府少卿。”

  清·道光《晋江县志·37·人物志·名臣·庄夏》:

  “召为太常博士。

  开禧二年,迁国子博士。首陈边衅不可妄开。

  嘉定更化,岁洊饥,以著作佐郎提举,擢江东常平仓。发廪赈流民,多所全活。

  除转运判官,益讲荒政。

  逾年,入为尚书郎。”

  知漳州

  嘉定六年(1213年),庄夏出任漳州知州。

  《宋史·卷395·列传第154·庄夏》:“出知漳州。”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人物·泉州府·名臣·宋·庄夏》:“知漳州。”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1·少师庄藻齐先生“出知漳州。”

  清·道光《晋江县志·37·人物志·名臣·庄夏》:“出知漳州。请屯兵大池故寨,增小溪、南岭二寨,控抑汀汀州、潮潮州;造桥柳洋江(名通济桥,即今江东桥),以救覆舟之险。”

  累试中书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左谕德

  以宗正少卿召,兼国史院编修官,寻权东宫官直学士院兼太子侍读,试中书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左谕德。

  《宋史·卷395·列传第154·庄夏》:

  “为宗正少卿兼国史院编修官,寻权直学士院兼太子侍读。时流民来归,言:‘荆襄、两淮多不耕之田,计口授地,贷以屋庐牛具。吾乘其始至,可以得其欲;彼幸其不死,可以忘其劳。兵民可合,屯田可成,此万世一时也。’

  试中书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左谕德,言:‘今战守不成,而规模不定,则和好之说,得以乘间而入。今日之患,莫大于兵冗。乞行下将帅,令老弱自陈,得以子若弟侄若婿强壮及等者收刺之,代其名粮。’上曰:‘兵卒子弟与召募百姓不同,卿言是也。’”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人物·泉州府·名臣·宋·庄夏》:

  “召除宗正少卿,权直学士院。时流民来归,言:‘荆襄两淮多不耕之田,计口授地,贷以屋庐、牛具,吾乘其始至,可以得其欲,彼幸其不死,可以忘其劳,兵民可合,屯田可成,此万世一时也。’

  试中书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左谕德,言:‘今战守不成,而规模不立,则和好之说,得以乘间而入。今日之患,莫大于兵(乾隆《泉州府志·列传》作“莫大于兵冗”)。乞令老弱得以子若弟侄、若婿,强壮及等者收刺之,代其名粮。’宁宗是其议。”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1·少师庄藻齐先生

  “寻以宗正少卿召,兼国史,东宫官直学士院兼太子侍读。时流民来归,复言:‘荆襄、两淮多不耕之田,计口授地,贷以庐屋牛具,吾乘其始至,可以得其欲,彼乘其不死,可以忘其劳,兵民可合屯田,可成万世一时也。’

  试中书舍人兼太子庶子、左谕德。训词华润,论奏明切,封还尤多。又言:‘金战守不成,规模不定,则和好之说得乘间入。今日之患,莫大兵冗。乞行下将帅,令老弱自陈,得以子若弟强壮者代其名粮。’宁宗是之。”

  兵部侍郎、奉祠归

  除兵部侍郎,忤宰相史弥远意,累疏乞闲,以宝谟阁待制奉祠,又进焕章阁待制。嘉定十二年(1219年)封永春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宁宗赐紫衣金鱼袋,从永春县蓬莱山徙居泉州府城。

  《宋史·卷395·列传第154·庄夏》:“除兵部侍郎、焕章阁待制,与祠归。”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人物·泉州府·名臣·宋·庄夏》:“除兵部侍郎,仍掌内制。后除焕章阁待制,奉祠。”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1·少师庄藻齐先生

  “除兵部侍郎。时宰相讳言边事,庙谟秘密人莫得闻。言:‘西蜀溃卒,宜讨宜招;江淮制阃,宜分宜合;山东忠义,宜刺宜汰。乞诏侍从、两省、台谏与二三大臣为议状以闻。’忤柄国者意,累疏乞闲,以宝谟阁待制奉祠。进焕章阁待制,自号藻斋老人

  嘉定十二年,封永春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所居在蓬莱山,宁宗赐第府城,始自永春徙居晋江。”

  清·道光《晋江县志·37·人物志·名臣·庄夏》:

  “除兵部侍郎。时宰相讳言边事,奏言忤柄国者意,累疏乞闲,以宝谟阁待制奉祠,进焕章阁待制。

  嘉定十二年,封永春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所居在蓬莱山,宁宗赐第府城。”

  庄夏祖墓在永春湖洋鬼岫山,宁宗为之改名“锦绣山”,遂有桃源庄氏“御墨锦绣”、“锦绣传芳”之誉称。

  庄夏泉州府城的府第故址在今泉州市区庄府巷现泉州酒店内,庄府巷即因庄府而得名。

  卒

  嘉定十六年(1223年)卒。

  《宋史·卷395·列传第154·庄夏》:“嘉定十年(1217年,?)卒。”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1·少师庄藻齐先生

  “卒,赠少师。宁宗赞其像云:‘天生美质,学业逍遥,坚冰志操,历仕三朝,忠言逆耳,书史所表,宗祀繁衍,百世不祧。’其被遇如此。……

  子梦阁,新城宰;梦序,进士,历太常簿、朝请大夫。孙七人:弥邵,军器监;弥坚,登进士,为编修官;弥大,刑部郎中;弥明,进士。”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1·少师庄藻齐先生“按:黄文简公《田亭草》撰庄阳山 国桢墓志,称公为少师、忠敏公,似谥忠敏矣,志乘未见,录之待考。”

  清·道光《晋江县志·37·人物志·名臣·庄夏》:

  “卒,赠太师。宁宗为之赞其像。……葬鬼岫山,(似为“帝”字)为之改曰‘锦绣山’。

  子梦阁,新城宰;梦序,进士,历太常簿朝议大夫。孙七人:弥邵,车器监;弥坚,登进士,为编修官;弥大,刑部郎中;弥明,进士。”

  庄夏墓在泉州市区北峰镇招联村。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79·丘墓·泉州府·南安县·庄夏》:庄夏墓,在县东三都京塘。”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开国男赠少师庄夏墓:在南安县学后。”时南安县治在丰州。(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墓·庄夏》)

  永春县湖洋乡玉柱村有庄夏衣冠冢。

  评价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1·少师庄藻齐先生邃于经学,平生荐引多,名士洪启夔范钟皆其客也。所著有《礼记解》,又有《遗文》二十卷、《国史大事记》十帙、《典故备志》五帙。”

  清·道光《晋江县志·37·人物志·名臣·庄夏》:“所著有《礼记解》及《典故》诸书。”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1·温陵氏家世学派》

  “次崖曰:少师学问足以名世,议论足以经国,才猷足以立政。天子倾心,鼎鉉可待,当轴一忤,脱辐随之,自古权臣之可畏若是哉!

  弥邵兄弟立朝尽有可观,宋祚既迁,挂冠。元武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其斯人歟!其斯人欤!

  按:少师在南渡为一时名臣,史称负其有为之才,卒奉祠去国,志乘及《道南源委》俱编入儒林之列。元、明以来,后嗣踵起者,多其培根抑厚矣。”

庄承祚

  庄承祚,字锡长,号松峰,清·惠安县螺城镇霞张村人;宋·少师庄夏长子庄梦说的裔孙,惠安霞张长房一世祖,后嗣尊称“老爹公”。《泉州府志》、《惠安县志》有传。(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庄夏》、《泉州民居·庄承祚故居》)

  庄承祚少聪慧,强记忆,精诗史。

  康熙卅七年戊寅(1698年)拔贡,康熙卅八年(1699年)己卯科京举;康熙四十四年乙酉(1705年)顺天府施鸿沦榜京魁;历官江安、雷州府海康知县[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任]、四川遂宁知县[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任]、广东雷州知府(从四品)。据清朝官制,府的长官知府,大多数是由京官外放任职的,从知县、知州中升任的是少数。庄承祚为官,清正廉洁,关心民瘼,政绩卓著。

  著有《松峰稿》、《粤游纪兴》1卷,《螺阳文献》辑其诗流传后世。

  《九日度秦岭谒韩文公祠》曰:“山萸野菊拂征鞍,斜磴风烟九日寒。路出峰尖留古庙,人来岭外望长安。荒碑雨过苔生绿,老树秋深叶未丹。万里投荒遗客恨,一官自古诤臣难。

  庄承祚庄水璋公好义积德,以子贵,赠文林郎、海康知县;胞弟庄承祉,字汝繁,号复村,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岁贡,官海澄训导;三子庄鸿雯,字伯逵,号槐亭,康熙癸巳(1713年)太学生。父子兄弟皆出仕,堪称书香门第,衣冠锦绣。

庄安期

  庄安期,字际休。明·晋江人,庄国祯的祖父(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国祯》)。以贡士授新会训导九年,归老。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庄安期》:庄安期,字际休。以贡士授新会训导。整齐科条,敷扬经旨,善识士于未闻,而时恤其私,文宪尤其注意者。九年秩满,思归,投牒请老。孙国祯。”

庄安世(1574-1644年)

  字可平,号念德,明·泉州晋江青阳人,后迁居洛江区北峰浦西。

  庄安世自幼好武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武举会试第一名,九月中武状元。其年神宗命大理寺卿郑继之主持武举,以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林尧俞、泉州大房人史继偕为武举考官。该科文状元为黄士俊,广东顺德人。

  其时,杨镐指挥的四路明军被后金击败,朝野一片震惊。神宗庄安世为北方守备,在通州协助徐光启练兵。

  天启元年(1621年),熹宗即位,庄安世壮志难酬,称病解甲归乡。

  崇祯元年(1628年),思宗即位,庄安世被召入京,任武英殿侍讲筵官、兵部主侍卫、锦衣卫侍领。

  几年后,后金兵再次攻入明境,深入腹地,京城森严。朝廷召庄安世带兵入援,但杨嗣昌却主张与后金言和。而养精蓄锐埋伏于商洛山中的李自成农民军也乘机攻入河南,占领洛阳。兵饷日增、民怨沸腾。孔有德李九成等叛军一路烧杀。崇祯帝内外交困,调集庄安世等人马围剿,但久攻不下。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大顺军兵临北京城下。十九日,崇祯帝自殁于煤山一棵大树上。而庄安世身先士卒,冲向城中,负伤拼搏,阵亡于京郊沙场。

  事后,南明·唐王朱聿键庄安世去逝,特赐“一门忠孝”匾以旌其忠贞报国之志,该匾至今仍悬挂于泉州庄氏祠堂大门前。

庄培因

  字本淳,清·晋江人。

  乾隆十九年(1754年)状元,历官侍讲学士。乾隆二十一年典试泉州,得人称盛。

  二十三年来,视学待士有礼,被其容接者,如坐春风。取士尚经术,校阅必躬自甲乙,恒至漏尽,以劳得病。或戒其少休,培因曰;“吾敢以身故负官耶?”父卒讣至,不胜悲哀,疾益剧。归家一恸而卒。

庄一俊

  庄一俊,字君斐,号初仙,又号石山八石山人。明·晋江青阳人。故居称天官第,在晋江市青阳街道五店市传统街区(属青华社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天官第》)。

  庄一俊少时读书草庵,为读书草庵的明贤十八士子之一(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寺庙·草庵》)。嘉靖四年(1525年)举人,嘉靖八年己丑(1529年)进士,官户部主事、吏部验封司员外、浙江参议,诗文书法皆有成就。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6·人物志·文苑2·明·庄一俊

  “庄一俊,字君斐

  嘉靖已丑进士,授户部主事,调吏部,擢验封司员外。与唐荆川任忠斋王酉室诸君颉颃,文辞称同调。历官浙江参议。

  尝陟清源绝顶,酒剧兴发,睨青衣行酒者发鬒长可笔也,令背立,而捉发濡墨汁,大书‘清源洞’三字,旁署曰‘天台学道山人’,作龙攫螭走状,至今悬洞门。

  一俊文慕韩愈,诗好,其不挠不羁,斗酒百篇类李白,故人咸呼为谪仙,自号亦曰初仙。尝有诗曰:‘一春中酒非关病,半日无诗便觉哀。’寄兴远矣。

  著有文集、诗集若干卷。

  子望槐望栋,孙履丰履朋。”

  庄一俊的著述有《八石山堂诗稿》二十八卷等。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中秋,庄一俊游览清源山弥陀岩和巢云岩等胜迹,题刻“泉窟”、“招饮径”。又为赐恩岩“开闽许氏宗祠”大门撰写楹联:“华族云礽,昭代更题新额;青山恩赐,唐时已得旧名。”

庄应祯

  庄应祯(1519—1607年),字希周,号石坡,明·惠安县洛阳霞曾人,祖籍惠安县龙田(今泉港区前黄镇龙田),为官后筑府第于惠安县螺城南大街(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宅·庄应祯府第》)。

  《福建通志》、《泉洲府志》、《惠安县志》有载。

  庄应祯嘉靖十六年(1537年)举人,嘉靖廿六年丁未(1547年)李春芳榜三甲进士。

  初授绍兴推官,后为袁州推官。居官清廉正道,办案认真准确,刑部使者考核为“江右第一”

  擢刑部主事,转尚宝司丞。

  迁广西参议。衙里曾有人欲贿赂求做属吏,将金藏于腌菜瓮中作为礼品赠送,庄应祯发现后,立即退回原物,斥曰:“我至此为官,乃为保护市肆境土,使民安居乐业,岂能贪求财物而玷污我的身心。”粤地富饶,出产珍贵物品很多,庄应祯一无所取,且致力整顿地方财政,严格收支制度,对违反规定、贪污冒领滥用者一律严惩不贷。

  升湖广按察司使、参政。汉口、黄州一带年年匪盗猖獗,沿江百姓鸡犬不宁,庄应祯调兵汉、黄两地,捕获匪首,肃清盗贼。是时,有蕲世子依仗父势飞扬跋扈,纵恿管家仆役鱼肉乡民,侮辱民女,庄应祯不畏权势,依法惩戒,世子跪下恸哭要求免刑,他严辞拒绝:“我不愿因私情而违背高帝所制定的法规。”湖广百姓谓之有青天遗风。

  官至广东右布政使。

  退隐归乡后,正值东南沿海倭寇屡犯县境,庄应祯竭力支持邑绅李恺建城墙抵御倭寇的建议,捐良田数十亩为筑城之用。当时,上司拟定按户征年税,户部也拟定征收布税,百姓苦于负担,庄应祯几番奔跋,为民请命,免其课征。同时,他重视农耕,不辞劳苦,重修洛阳江上游留公陂水库,疏导源流,引水入田。

  著有《芝园摘稿》。

  卒葬今泉港区涂岭下炉“玉笏朝天”石北边,兵部尚书吴容为撰《墓志铭》。螺城西郊科山之巅科山寺旁有庄应祯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墓·庄应祯墓》、《泉州祠堂·泉州专祠·庄应祯祠》)

  惠安百姓感其恩德,立乡贤祠于崇圣祠之右祀,竖庄石坡先生思德碑亭”于县孔庙之左。御赐立“大方伯”石坊于县城南街,钦诏南坛胜地修建祖祠。

庄应桢

  庄应桢,字西洛,明·晋江人。隆庆(1567—1572年)中贡士,博罗教谕。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3·人物志·宦绩4·明·庄应桢》:庄应桢,字西洛。隆庆中贡士,为博罗教谕,谆谆善诱,罢官赤贫,仍开馆教授如诸生时。素寡交游,惟与何炯过从不休。后以寿终。”

  (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何炯

庄笃坎

  清末泉州府晋江县人。

  《三州府文件修集》第一章第5件载:庄笃坎于“九月初在厦门附近搭轮船,出洋谋生。至十月初,船抵叻港,随众登岸。突遇二三拐匪,迎面而来,伪作探问亲友。坎以人地生疏,不识路径。该匪即乘间询问,假意殷勤作为前导,遂引至鉴光嘛六甲銮兴客栈内,置于幽室。时坎惊甚,欲出不能。越宿,该匪挟赴英署,即以甘言蜜语教授供词,坎漫应之。殆至,英官问坎是否甘愿佣工,坎称不愿,英官立命该客栈主带回。岂知该匪另行幽禁,重加酷打,谓认愿则生,不认愿则死。且又以西洋强水浸虐皮肤,凄惨痛切,殊有不堪言状者。坎以一介庸愚,受其百般煎熬,无奈声称甘愿,遂被押配落船拄日里僻处,卖充苦役。时同舟亦有二十余人同遭斯惨,举目相视,昏无天日。惟有含冤饮恨,坐以待毙而已。”

  三州府是当时华人对由新加坡、马六甲、槟榔屿组成的英属海峡殖民地的俗称。《三州府文件修集》是英属海峡殖民地公务员司贺尔主编的文献集,1894年在新加坡出版。该书主要为中文文献构成,分3卷,共7章,有数百篇文献。第一章系禀文类,是居住在海峡殖民地,特别是英属新加坡殖民地的普通华人向殖民地当局上的禀帖,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内容是向当局提出某一请求,如开设医院、申请牌照、入籍、财产继承、要求免税费等;向当局反映诱拐华工及妇女案件、械斗事件、赌博行为、财产纠纷、债务纠纷、民事案件、刑事案件等。

  从庄笃坎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当时新加坡华人中的一些不法之徒,充当苦力贩子的非法勾当。1877年,英国殖民当局为了加强对华侨的统治,设立华民护卫司,负责管理华侨。它的职责之一是对华侨劳工移民的“监督”和“保护”,制止非人的苦力贸易。但从庄笃坎的诉说中可以看出,华民政务司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他们与不法之徒相互勾结,公然纵容苦力贩子为非作歹。

庄梦说

  庄梦说,字应求,南宋·晋江人,祖籍永春,庄夏长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 庄夏》)。

  嘉定七年(1214年)以迪功郎任仙游尉,嘉定十二年(1219年)任漳州龙溪县主簿,绍定(1228—1233年)中任龙岩知县,累官太常寺主簿、朝议大夫(正五品)。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庄梦说》:庄梦说,嘉定七年以迪功郎任仙游尉。下车究心职业,吏民畏服,田里帖然。历官大理寺。 ”

  子三:弥明弥高弥约

庄科

  庄科,字由炬,明·晋江人。弘治八年乙卯(1495年)举人,历长沙教谕、平湖教谕,正德(1506—1521年)间擢开建知县,后先后任顺德知县、南京刑部郎中,终高州知府。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庄科》:

  “庄科,字由炬

  弘治乙卯举人,教谕长沙、平湖二学。

  正德间擢知开建县。峒猺啸聚攻城,科整众登陴拒之。贼退,曰:‘御寇之道,安民为本。’乃询民利害,为之因革,民告便,而猺亦伏。

  改任顺德,历南京刑部郎中,终高州知府。”

庄琦

  庄琦,字元美,明·晋江人。弘治十七年甲子(1504年)乡荐,广州通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庄琦》:庄琦,字元美。弘治甲子乡荐,授广州通判。语张岳曰:‘吾书生,初试吏部郎,以一州十二县财赋倚办于我,将何如使上不我疑,下不我欺,民于我无怨言,而事卒办?’应之曰:‘公有此心,可无虑矣。’后竟以失直指,罢归。”


庄昌期

  庄昌期,号清慎,明·晋江人。弘治( 1488—1505年 )间岁贡,全州州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庄昌期》:庄昌期,号清慎。弘治间岁贡,授全州州判。救荒缓赋,宽逋息刑。时猺贼猖獗,州治戒严。昌期率众捍御,贼党尽平。竟卒于官,全州之民,罔不悲涕。”

庄荣

  庄荣,字本深 ,明·晋江人。正德(1506—1521年)中任吉水训导,升赣县教谕。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庄荣》:庄荣,字本深。正德中任吉水训导,与诸生讲经,多从之者。升赣县教谕。”

庄思宽

  庄思宽,字君栗,明·晋江人。嘉靖十七年戊戌(1538年)进士,历鄱阳令、南户部、刑部郎、建昌 太守,卒于官。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庄思宽》:

  “庄思宽,字君栗

  嘉靖戊戌进士,授鄱阳令。重风化,勤训饬,时时以安分知几教其民。每出,民绕车前后,若依慈父母。

  迁南户部,擢刑部郎,出守建昌。书柳子《槖驼传》于壁,以示僚属,僚属相率为清静。卒于官,百姓痛惜之。”

庄望栋

  庄望栋,明·晋江人。嘉靖卅七年戊午(1558年)举人,授荆门知州,左迁淮府左史,改楚府长史,卒于途。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3·人物志·宦绩4·明·庄望栋》:庄望栋,嘉靖戊午举人,授荆门知州。地当孔道,供亿络绎。值丈亩,民苦流困,厘剔冗费,与民更新。豪诡藉州印欲夺民田,廉其实,勒追还民,舆论称快,竟以是中蜚语,左迁淮府左史。假归,襄父葬事。改楚府长史,中途卒。”

庄尚稷

  庄尚稷,明·晋江人。万历四年丙子(1576年)举人,崇明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3·人物志·宦绩4·明·庄尚稷》:庄尚稷,万历丙子举人,授崇明令。小心清慎、遇事加谨,不为一切矫饰。左迁去,邑人思之。”

庄懋华

  庄懋华,字仲玮,明·晋江人,居泉州郡城旧馆驿中段北潘巷(现属井亭巷);庄国祯次子(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庄国祯》)。万历十七年己丑(1589年)进士,历仕至湖广布政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庄懋华》:庄懋华,字仲玮国祯子。万历己丑进士。儒雅厚重,不动声色。居官敏练,历仕至湖广布政使,所至皆有能声。”

庄延裕

  庄延裕,字素思,清·晋江青阳人。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科归允肃榜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廿一年壬戌(1682年)假归,假满赴京时卒于道,年五十四。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人物志·宦绩6·国朝·庄延裕》:庄延裕,字素思。康熙己未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纂修《十六国史》。壬戌以病假归,浚其祖所筑盈塘,恢扩水利,乡人德之。又倡修蔡文庄蔡清祠。假满赴京,道卒,年五十四。”

  (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专祠·蔡文庄公祠·府文庙蔡文庄祠》)

庄公岳

  庄公岳,字希仲,北宋·惠安人;庄全次子。嘉祐四年(1059年)进士,授秘书丞,历河东转运判官、成都提刑、秘书承事(朝请郎),终吏部侍郎;后赐学士衔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庄公岳》:庄公岳,惠安人。嘉祐四年进士,授秘书丞,终吏部侍郎。元祐(1086—1094年)初上疏极陈时事,玺书褒答,有‘顾惟忠尽,深所叹嘉’之语。”

  帝曾有致成都提刑庄公岳、利州运判苏泌敕曰:

  “敕庄公岳等:

  守令贤否,朝廷不能自知;天下利病,吏民不能自言。宣吾德泽于下而达情于上者,部使者也。朕既选用旧人去其贪暴,诏举新进而汰其不以实者矣。

  以尔公岳久任剌举,所至称治;以尔家世文雅,通于吏事,益利险远。民罹茶盐、苗役之害,罢瘵未复,朕念之深矣。其悉乃心,谨察苛吏,与民休息,毋废朕命。可依前件。”

  庄公岳之妻范氏是宰相范纯仁范仲淹之子)的次女,生二子:庄羲庄养(夭折);庶妣孙氏,生一子庄绰(字季裕)。(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庄绰》)

  《全宋诗》庄公岳《此君堂》1首。曰:“使君新构此君堂,手植玲珑玉万行。洗濯清风消暑昼,敲摩直节任寒霜。萧森一径长年碧,洒落高轩四座凉。金斝交飞宾就醉,夜深留待月华光。”此诗原载《宋诗拾遗•卷23》,《宋诗纪事补遗》也有载。按:此君堂在汝州城,北宋•元祐(1086—1094年)知州文大方构,庄公岳为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