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太保宫(一堡宫)

  沿革
  规制
  日月太保
  传播

  日月太保宫,全称泉郡日月太保宫,俗称“一堡宫”,是浦东境境庙,亦称“浦东宫”,位于鲤城区海滨街道办事处水门社区一堡街中段。殿宇坐东北朝西南,背靠宋、元时代泉州市舶司,面向一堡街旁边的剖腹沟,雄踞一堡溪,是内河古码头。2013年8月列为泉州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沿革

  日月太保宫始建年代不详,据初步考证,应始建于元·元贞年间(1295~1297年)。初创伊始,殿宇简陋,规制简约,后来屡圮屡修,随之完善。

  ·道光年间(1821~1850年),殿宇再次落架大修,新科进士庄俊元为题楹联3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庄俊元》)

  解放后,日月太保宫成了企业所在地,殿宇屡遭损毁。文化大革命期间,塑于元、明两代的神像和历史遗存的道具、雕艺毁于一旦,殿宇破损不堪。宫后原有500多平方米的放生池,1977年填为平地播种农作物,随后又任意搭盖4家竹厝作手工作坊,于1992年失火焚为灰烬,1993年又在其上紧贴后殿盖楼。1995年,后殿坍塌,前殿亦摇摇欲坠。

  1995年,泉郡日月太保宫重新修复,历时1年,尽力恢复明、清时期建筑风貌。

规制

  日月太保宫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1267.86平方米,沿中轴线自东北而西南有:后殿、正殿(前殿)、天井、东西两廊庑、山门、石拜庭、古榕树、戏台。

  殿宇单檐硬山式,卷棚顶,三开间四进。门额悬“泉郡日月太保宫”黑底金字木匾为泉州市副市长周焜民2002年所题。

  正殿木柱有楹联“一代君臣同英烈,万年日月共争光”龛正中祀3对大小不等的帝、帝神像;其中1对着黑漆,为文革后雕作,另两对均着朱色;3对神像均为二帝互相拥抱立像,神态、动作相同。左侧配祀关圣帝君塑像,右侧祀关护国苏夫人姑塑像。神坛上方悬挂现代泉州书法家吴捷秋题额“咸勇光威”鎏金黑漆大木匾。

  东西两廊庑石柱上和山门正面石柱,有清·道光进士庄俊元(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庄俊元》)题写的楹联:“堡障咸推功第一,神童漫说古无双。”“象叶同人神交总角,名齐二曜位殿三公。”

  正殿神坛内还有一组形似“十八般兵器”的奇特器械,左侧为“日”字,右侧为“月”字。左侧有一件“兵器”为手掌中执有一方玉玺,而右侧的一件“兵器”则是手掌中执有一管御笔,此为是“日月太保”神像出巡时的仪仗。

  宫庙还保存着一个旧时端午节民俗活动的“唆啰嗹”龙王头。(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民间舞蹈·唆啰嗹》、《泉州岁时记·端午》)

  殿堂内外精雕细琢,窗花、托木、出拱、吊筒、瓜筒、寿梁、椽桷以及中脊桁完好保存闽南古色古香的造型结构和传统木刻工艺,整座殿宇凸现清代色彩基调。

  殿堂前石今(“石今”合一字)石和台阶,殿堂上石柱础等重要石构件,明初特色的石刻图案历历在目。

  殿宇东侧护厝是明、清时代社学义学场所——拱紫书舍,日月太保宫用以延请师资教授社区子弟。现门额“拱紫书舍”为旧构,白色花岗岩质地。

日月太保

  日月太保信仰为泉州所独有。

  日月太保神像,俗称相伴舍人,是两尊相伴(泉语“互相攀肩”)的孩童形象,手脚均佩戴金镯,身穿龙袍,头戴皇冠;右边是哥哥,左边是弟弟,哥哥用手摸弟弟的臉,弟弟则用手拉哥哥的腰帶。其真实身份,是南宋末年的宋端宗·赵昰、宋卫王(末帝)·赵昺兄弟,因此神坛的墙壁上还挂着端宗御容”、“末帝御容两幅绘像。

  宋度宗·赵基(礼字旁)生有七子三女,第1、2、4、5子在襁褓中夭亡,存活的有三子赵昰(生于咸淳四年,1268年)、六子赵礘(左旁去“石”)、七子赵昺(生于咸淳八年,1272年)和三女赵育赵菁赵胄。此6位的名字中,皇子都冠以“日”字、皇女续以“月”字,民间昵称日月太保

  咸淳十年(1274年),宋度宗去世,由于其生前未册立太子,权臣贾似道强行拥立赵礘(左旁去“石”)继位,是为恭宗,次年改元德祐。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十七,元兵围困临安(杭州),依张世杰文天祥“分二王于闽、广,以备万一”的请求,进封永国公赵昰为益王、判福州兼福建按抚大使,进封信国公赵昺为广王、判泉州兼南外宗正司事(参见泉州历史网《南外宗正司》),当晚逃出临安。不久,皇太后和恭宗具表降元,被俘北上。

  景炎元年(1276年)五月初一,赵昰在福州登基,是为端宗;进封赵昺为卫王、判泉州兼南外宗正司事。由于宋军在江西、浙南连连失利,福州不保,景炎元年(1276年)十一月十五日赵昰赵昺在庞大船队护送下再次南逃,廿二日到达泉州湾,驻扎在现东海法石村外。已暗中降元的泉州知州田真子和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闭城不纳,且元将伯元急令董文炳驰援蒲寿庚赵昰赵昺的船队只好逃亡潮州方向(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蒲寿庚》)。

  景炎三年(1278年)四月十五,端宗·赵昰在碙州(广东新会)病逝,年仅十一岁;四月廿一,赵昺继位,改元祥兴元年(1278年),史称末帝。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崖山海战中元军大败宋军,不甘受辱的左丞相陆秀夫抱年仅九岁的赵昺蹈海殉国。

  泉州是赵昺的封地。相传,约在赵昺死后十余年的元·贞元年间(12951297年),其噩耗始辗转传入赵昺泉州府。在元朝的暴虐统治下,泉州百姓怀念前朝,地处海外交通要枢的一堡码头民众率先创立神庙供奉帝昰帝昺兄弟。由于担心被元朝统治者发现惹来杀身之祸,对外就将这尊神像称为保护儿童的神灵,而“日月太保”的神讳和真实身份则以口头形式流传。至今,一堡宫附近仍有“认契子”习俗,居民得子,都会到日月太保神像前添香油、献三牲,通过“打卦”征求神灵意见,拜日月太保为“契爸”,祈求养育顺利平安。

  ·弘治十三年(1500年),广东佥事徐紘奏请广东新会崖山祠入祀典,朝廷赐额“全节”赵昺为英烈侯,祀典如祀历代帝王

  時至今日,泉郡日月太保宫将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六月初六和十月十五作为节庆日。正月十二是赵昺的神诞纪念日,十月十五是缅怀赵昰赵昺纪念日;六月初六则是景炎二年(1277年)宋将张世杰奉帝之令围城而泉州百姓犒劳王师的日子,这天的纪念活动最为隆重,不仅要进献三牲五果和鲜花,还要上演一些征战类的武戏。这些纪念日,各地所有日月太保宫的分炉均照遵守。

传播

  一堡古时属城厢南隅慈济铺浦东境(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铺境·浦东境》)。慈济铺五境(浦西境、浦东境、通津境、永潮境、紫江境)皆是宋、元时代最繁华的内河码头。旧时船到泉州港,就直接驶入内河破腹沟各码头卸货。元代慈济铺五大码头全部是大宗货物的装卸码头,特别是丝绸织品的专业装卸码头。斯时丝绸货物从这一带上岸,经过通津桥穿过宏博巷就可便捷地抵达上坊巷(今象峰巷)这个中外闻名的丝绸专业市场。一堡浦东一带古称帆船穴,一堡码头地势开阔,便于装卸作业,而且比其他码头更加靠近上坊巷,因之吞吐量居五大码头之首。

  日月太保宮创立后,日月太保的神讳迅速在码头的秘密会社之中流传。而在码头的秘密会社中,就有经营山木的德化帮和竹排的永春帮,这些船帮的帮众就把日月太保这一秘密信仰带回了家,并传到泉州下属的晋江、南安、永春、德化等地。

  ·正统十年(1445年)五月,泉州郡城遭遇300年来特大洪水,“城郭庐舍毁坏无数”,六月初洪水再度犯城,“田庐尽成泽国,民舍漂流成队”,唯日月太保宮独立码头巍然无恙,信众倾城遥拜日月太保威灵。更有甚者,洪水退后,一棵硕大无比的樟树漂浮到宫前码头不走了,树干上还有多处日、月斑纹图案。缙绅耆老公议,此樟树干只能用于雕塑日月太保神像,主干归一堡,两分叉经神前问卜裁定归惠存巷辅德宫和广平仓广平宫。自此,日月太保才以真面目现世,各地争相分炉奉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朝廷赵昺为英烈侯后,日月太保更是播衍四方。

  至今犹存的主祀日月太保的宫庙,尚有东海法石坂头宫、东海后厝金瓯宫、江南浮桥前后埔宫、新街船肚联墀宫、广平仓广平宫、惠存巷辅德宫等,附祀的则无可计数。

  在晋江市深沪镇颜厝村“蔡王府”古庙,也有一尊奇特的木雕红漆神像:两个攀肩嬉闹的孩童,身披龙袍,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当地称为“孩童佛”。尽管说法不一,比较可信的应该是帝、帝俩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