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林默娘

  生平。
  北宋·宣和成神赐庙额。
  南宋的敕封。
  元代的敕封

    ——敕封。
    ——泉州神女(局势。泉州地位的提升。海外交通。)
    ——泉州海神。
     ——致祭。

  明代的敕封
    ——洪武五年的敕封。
    ——永乐七年的敕封。
    ——崇祯十七年的敕封。

  清代的敕封
    ——康熙十九年的敕封。
    ——康熙二十三年敕封天后。
    ——其后。
    ——康熙五十九年始定春秋致祭。

  妈祖,本名林默(960~987年),俗称林默娘,北宋·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廿三日生,雍熙四年(987年)“羽化生天”

  自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赐庙额“顺济”后,南宋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敕封(包括改封和加封)46次,封号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明·永乐封“天妃”,立庙京师,而至清·康熙廿三年(1648年)封“天后”,列入国家祭典。

  妈祖神格的不断提升,和泉州有极大的关系。没有泉州的海外交通,妈祖就没有可能成为伟大的神抵。(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海丝之路》、《泉州儒道释寺庙·天后宫》)

  历代朝廷和人民历来崇敬妈祖,但有不同角度。

  第1种是信仰的道教化。宋封妈祖“神女”、明·崇祯帝“清灵普化慈爱应碧霞元君”,清·嘉庆皇帝“天上圣母无极元君”等,都属此类。

  第2种为官爵化。宋高宗“灵惠夫人”宋光宗进其爵为“灵惠妃”,元世祖进封“护国明著天妃”,清·康熙帝 封其“天后”,都按照朝廷妇女的封爵而封之。

生平

  妈祖的生平,以传说为多,带有很大神话色彩。

  南宋·惠安人黄岩孙主编的《仙游县志》说,妈祖生前的身分是“巫”“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巫”者,《说文》解释为:“视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宋·丁伯桂《顺济至妃庙记》“神,莆田湄洲氏女。少能言人祸福,殁称道贤神女,或曰龙女也。”

  宋·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独为女神人,壮者尤灵,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于本屿…… ”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6·祠庙志·天后庙》:“神为莆田氏女。”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6·祠庙志·天后庙》《隆庆府志》载:“神(指林默娘居莆阳(莆田)之湄洲屿(今湄洲岛),都巡检之季女也。生有祥光异香,资慧颖悟,能知休咎,长能乘席渡海,常乘云游于岛屿,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以其变化尤著于江海中也。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二十九日升化;是后常朱衣翩旋,飞行水上,累著灵验。”

  《十国春秋·卷99·闽10·列传》:林愿女,闽人也。事□□官统军兵马使。女始生而地色变紫,屡著灵异。幼通秘法,长能乘席渡海,云游岛屿,人呼为‘神女’,又曰‘龙女’。一云泛海舟溺,女方织,忽据几而寐者终日,母问之,曰:‘父溺舟,儿救父也。’归,扣其事果不妄云。”

  研究者一般认为:

  妈祖,本名林默,民间称林默娘。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生于莆田湄洲岛,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生化。  

  林默曾祖父林保吉,祖父林孚,是莆田名门望族“九牧世家。据《天后志》载:保吉公弃官隐居贤良港。”

  父林愿,字帷悫,或作惟懿,官都巡检,驻湄洲岛;母王氏林愿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四十余岁时,虽膝下有1男5女,但感到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1男,不久却又诞下一女, 因生弥月不闻啼声,故名

  现莆田市秀屿区湄洲湾北岸开发区山亭镇贤良港(“黄螺港”)港里村有妈祖故居”,为林默生前与父母、兄姐居所,背靠祖祠山,面朝妈祖城。宋、元、明3朝多次修建,清初“迁界”时与莆田“界外”民居一起被焚毁,复界后一直未重建。2001年闰四月重建,2002年九月竣工。(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历史事件·清初迁界》)

  莆田市秀屿区忠门镇有“天后祖祠”,与湄洲岛妈祖祖庙相望。供奉妈祖父母神像和宋代“异人妆塑”妈祖神像,以及妈祖列祖列宗的牌位。

南宋的敕封

  南宋,妈祖受敕封17次,神格频繁得到提升。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6·祠庙志·天后庙》: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封‘崇福夫人’;

  二十六年(1156年)封‘灵惠’;(全称“灵惠夫人”)

  二十七年(1157年)封‘灵惠昭应’。(全称 “灵惠昭应夫人”)

  [乾道二年(1166年),封“灵惠昭应崇福夫人”。]

  淳熙十年(1183年)灵惠昭应崇善福利夫人’。[或作淳熙十二年(1185年)封“灵慈昭应崇福善利夫人”]

  绍熙元年(1190年)封进爵‘灵惠妃’。[或作绍熙三年(1192年)诏封“灵惠妃”]

  庆元四年(1198年)封‘助顺’;[或作庆元四年(1198年)封“慈惠夫人”]

  六年(1200年)封‘护国庇民’,追封一家。

  开熙元年(1205年)封‘显卫’。

  嘉定元年(1208年 )封‘助顺英烈妃’。[或作嘉定元年(1208年)封“显卫”]

  (嘉定十年(1217年)封“灵惠助顺显卫英烈妃”。

  嘉熙三年(1239年)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妃”。)

  宝祐元年(1253年)封‘嘉应英烈’;[或作宝祐二年(1254年)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协正妃”]

  三年(1255年)封‘慈济’;

  四年(1256年)封‘善庆’。[或作宝祐四年封“灵惠协正嘉应慈济妃”]

  开庆元年(1259年)封‘显济妃’。”

  [景定三年(1262年),封“灵惠显济嘉应善庆妃”。]

元代的敕封

  敕封

  《元史·卷10·世祖纪》“至元十五年(1278年)八月乙丑(即八月十四日),制封泉州神女号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续文献通考》至元十五年条亦称妈祖“泉州神女”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6·祠庙志·天后庙》:

  “ 至元十八年(1281年 )护国明著天妃;

  二十六年(1289年)显佑(全称“护国显佑明著天妃”)

  大德三年(1299年)辅圣庇民(全称“ 辅圣庇民明著天妃”)

  延祐元年(1314年)广济(全称“护国庇民广济明著天妃”)

  天历二年(1329年)以怒涛拯溺,加封灵感助顺福惠徽烈,赐额‘云慈’,遣官致祭。”[或作天历二年封“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至正十四年(1354年)封“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泉州神女

  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的首次敕封,称妈祖“泉州神女”。值得注意的有3点:

  局势

  此时张世杰等奉南宋幼帝南奔海上,元将张弘范率兵追击。据《宋史·卷47·瀛国公本纪》载:“至元十六年(1279年)正月壬戍,张弘范至崖山……二月癸末……陆秀夫负帝投海中。”至此宋亡。

  元世祖于此时以“泉州神女”之名、而不以南宋累封的“护国助顺协正嘉应善庆显济妃”之号来封妈祖,又去掉“助顺”改为“明著”,并由妃晋为天妃,是有其政治目的,表示元朝不承认南宋的封号,另以“泉州神女”妈祖,祈求保佑元朝灭宋室于海上。

  泉州地位的提升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廷在泉州设立行宣慰司,兼领行征南元帅府事。至元十五年(1278年),福建全境入元版图。

  “泉州神女”一词非同凡响,说明泉州行政区的地位大大提升。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称:“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领录事司一,以领在城之民。县如故。大德元年(1297年)置福建平海行中书省,以泉州为治所,辖诸州。”府下设录事司,等于现在的市设区,说明城区人口增加及经济发达。“辖诸州”包括管辖妈祖出生地兴化军。

  同时,泉州顺济宫改称天妃宫,列入国家祀典。

  海外交通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廷在泉州设置市舶提举司。

  《元史·卷11》载:“至元十八年(1281年)九月癸酉,商贾市舶物货已经泉州抽分者,诸外贸易止令输税益。”凡在泉州进口已在泉州交纳进出口税的货物,运至国内他处只交行商税而已。此时泉州已等于中国海关的总关。据元·庄弥邵所撰泉州镇南门《碑》称:元世祖混一区宇,梯航万国,此其都会……一城要地,莫盛于南关。四海舶商,诸番琛贡,皆于是乎集。”泉州成为世界贸易港之一。

  《湄洲屿志略·卷2·祀典》载: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护国明著天妃。诏曰:……腾恭承天庥,奄有四海经,粤若稽古,咸秩无文。惟尔有神,保护海道,舟师漕运,恃神为命,威灵赫濯,应验昭彰。自混一以来。未遑封尔,有司奏请,礼亦宜之。今遣正奉大夫宣慰使左副都元帅兼福建道市舶提举蒲师文,册封尔为护国明著天妃。”

  诏书明确写有妈祖“保护海道”的职能。有趣的是这次册封妈祖的钦差大臣,竟是派蒲寿庚之子,时任市舶主管的蒲师文充任。是阿拉伯人,伊斯兰教徒,派1个伊斯兰教徒充当册封道教天妃的钦差,似不相称。如细细一想,派市舶司主官员又属外族的人册封妈祖的,表示至元十八年(1281年)这次册封与至元十五年(1278年)的性质不同。上次元世祖是因海上宫事及政治需要封妈祖的,这次则是从海上交通贸易的经济目的来册封的。所指的“有司奏请”当然指泉州的官方了。(参见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蒲寿庚蒲师文》)

  泉州海神

  《元史·卷20·成宗纪》载:“大德三年(1299年)二月壬申(即二月二十日),加泉州海神曰护国庇民明著天妃。”

  《湄洲屿志略·卷2·祀典》称:成宗大德三年,加封辅圣庇民。诏曰:利涉洪波,显造化难名之德。尊崇懿号,传神明不朽之荣。申锡宠章,禀为殊典,可加封护国辅圣庇民显佑明著天妃。”

  此次册封,《元史》提出妈祖“泉州海神”,较为至元十五年提的“泉州神女”意义更明确。为什么元朝朝廷不称妈祖为“湄洲神女”“莆田海神”,而称为“泉州海神”?可见妈祖在元朝的扬名晋爵,都是泉州官方奏荐的成果。宋代凡水旱盗疫之灾妈祖悉皆显灵,并不局限于航海。妈祖的专职海神地位,是元朝封天妃后才正式奠定的。

  致祭

  《湄洲屿志略·卷2》称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遣官致祭天下各庙(妈祖庙)。”致祭的日程安排,从是年八月初一祭直沽妈祖庙开始,由北而南,十月二十祭湄洲庙,十月二十五以祭泉州庙结束,计祭祀十五处妈祖庙。其御祭文随庙而异,皆提其保庇南北漕运之功。

  湄洲庙是妈祖的降生地,当然要崇祀纪念;泉州庙则是妈祖发祥之处,并且功及海外,庇及社稷,更要崇祀纪念。在当时十五所官方承认的天妃宫中,以泉州、湄洲2庙最重要,故祭祀以湄洲庙、泉州庙结尾。

  “十月二十戊申日,湄洲庙御制文曰:‘惟乾坤英淑之气,郁积扶舆,以笃生大圣。炳灵于湄洲,为天地广载之恩,为国家弘治平之化。特命巨恭诣溟岛,虔修崇祀,秩视海岳,光扬今古。于戏休哉!’”

  “十月二十五日癸丑日,泉州庙御制文曰:‘圣德秉坤极,闽南始发祥。飞升腾玉辇,变见蔼天章,海外风涛静,寰中麟凤翔。民生资保锡,帝室借匡襄。万载歌清宴,昭格殊未央。’”

  从以上2篇御制文的内容分析比较,同样是一尊妈祖神,元朝皇帝对不同庙宇的同样神象,其评价很不一样。对湄洲庙,皇帝只肯定其地钟灵,因而出生了这位神祗,从宗教意义加以颂扬。对泉州庙则认定其“闽南始发祥”的地位,“海外风涛静”的神力以保护海上交通贸易的畅盛。“民生资保锡,帝室借匡襄”,对国计民生江山社稷都需要妈祖的庇佑。从政治经济意义加以表彰。

明代的敕封

  明代敕封3次。

  洪武五年的敕封

  洪武五年(1372年)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6·祠庙志·天后庙》:

  “明·洪武五年封‘昭考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六年(1374年)遣官致祭。文云:‘圣德秉坤极,闽南始发祥。飞升腾玉辇,变现蔼天香。海外风涛静,寰中麟凤翔。民生资保锡,帝室藉劻勷。万载歌清晏,昭格殊未央。’”

  永乐七年的敕封

  永乐七年(1409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这次敕封,与郑和下西洋有关。(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 《泉州人名录·郑和》)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郑和张谦等屡次下西洋,是时泉州仍设市舶司(成化间才迁福州),为朝廷指定的使节出入口岸。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 16 · 祠庙志 · 天后庙 》《隆庆府志》“明·永乐五年(1407年),以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守镇官重新其庙(泉州天妃宫)。自是节遣内官及给事中行人等官,出使琉球、暹罗、爪哇、满剌加等国,率以祭告祈祷为常。”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6·祠庙志·天后庙》:“永乐七年(1409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

  崇祯十七年的敕封

  崇祯十七年(1644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安定慈惠天妃”

清代的敕封

  清代敕封18次。

  康熙十九年的敕封

  康熙十九年(1680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上圣母”。这次敕封,与万正色攻克 厦门有关。(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 《泉州人名录·万正色》)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6·祠庙志·天后庙》:“国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平定台湾(?应为万正色克厦门),神涌潮济师,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 ’。”

  清·乾隆《莆田县志·卷23》载 :“康熙十九年舟师南征大捷,提督万正色以妃灵有反风之功,加封‘昭灵显应仁慈天后’。”(按:此记封号有误。后施琅于康熙廿三年奏文虽提到万正色“曾题请封”,而奏文仍称妈祖为“天妃”,可见当时并未封“天后”。)

  《湄洲屿志·卷2》载:“康熙十九年(1680年),神助提督万正色克敌厦门,钦差礼部员外郎辛保等,赍香帛诏诰加封致祭。制曰:‘……特封尔为 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康熙二十三年敕封天后

  康熙廿二年(1683年),施琅率军收复台湾,经施琅奏请,康熙廿三年(1684年)敕封妈祖“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天后”妈祖的最高神格。(参见泉州人名录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施琅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6·祠庙志·天后庙》:(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天后。”

  《湄洲屿志·卷2》载:“康熙二十三年八月十四日,以军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钦差礼部郎中雅虎等,御书香帛,到湄庙致祭,特封‘天后’。”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16·天后庙》亦称:“国朝·将军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有助顺功,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遣礼部郎中雅虎(到泉州庙)致祭。”

  泉、莆的府志均附有祭文,内容完全一样,可见雅虎之祭妈祖,湄洲宫与泉宫并祭,并非只祭湄洲。

  其后

  乾隆二年(1737年)封“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天后”

  乾隆三年(1738年)封“弘仁普济天后”

  乾隆廿二年(1757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天后”。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天后”

  嘉庆五年(1800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天后”

  嘉庆十九年(1814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祐天后”

  道光六年(1826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天后”

  道光十九年(1839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天后”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天后”。  

  咸丰二年(1852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天后”。  

  咸丰三年(1853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天后”

  咸丰五年(1855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天后”

  咸丰五年(1855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天后”

  咸丰七年(1857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

  同治十一年(1872年)欲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 。  

  光绪元年( 1875年)加封“敷仁”

  康熙五十九年始定春秋致祭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6·祠庙志·天后庙》:(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始定春秋致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