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祠堂(13划)

 赖氏:
  颖川堂
(颖川庙堂,氏家庙,横溪祖厝,赖垓家庙。德化县大铭乡琼溪村。)
    ——沿革。
    ——规制(概述。下堂。正堂。上替厝。其他。)
    ——族贤。

  谟显堂(德化县上涌镇桂林村。沿革。规制。)
  赖厝赖氏家庙

 詹氏
  安溪詹氏宗祠
     ——詹姓入闽。
     ——詹敦仁肇基安溪。
     ——传衍(概说。芹山派裔。 厚卿派裔。美楼派裔。楚苑派裔。凤池派裔。扬美派裔。安厚派裔。其他。)
     ——祠庙祖宇(灵惠庙。安溪开先令詹公祠。前厝祖宇。花心穴祖宇。楚苑祖宇。邬舍垅祖宇。凤形楼祖宇。安厚祖宇。虎邱罗岩詹氏宗祠。凤池马石祖宇。美洋厝。)

十三划

颖川堂

  

  颖川堂,又称“颖川庙堂”、“氏家庙”,俗称“横溪祖厝”,位于德化县大铭乡琼溪村,是琼溪氏肇基祖宇,也是明·崇祯进士、礼部右侍郎赖垓的家庙,亦称“赖垓家庙”。2002年,泉州市历史研究会列为“泉州名祠”

  琼溪原名“横溪”,因有1条环山自东向西横流的小溪贯村而过(在颍川堂前)。明·嘉靖(1522—1566年)间,赖光授琼州府教授后,氏以此为荣,借其仕地琼州的“琼”字冠其地名之首,更名“琼溪”,沿用至今。

  沿革

  据《琼溪氏颖川堂碑记》等载:

  南宋·绍兴(1131—1162年)间,赖十四赖十七赖三十兄弟3人从永安迁居德化横溪下洋顷田,在垵头森林中辟地搭寮而居。

  淳熙十六年(1189年),陈朗仙师云游至此,氏族人请就垵头为督建肇基祖宇,名“颍川堂”

  清·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年),颖川堂遭回禄之灾。乾隆五年(1704年)夏复建。

  民国十八年(1929年)年,民军张雄南部在琼溪烧毁民房100余座,颍川堂亦遭兵燹。

  1940年冬,琼溪氏全族鸠工庀材,在原地按宋代建筑形制重建。

  规制

  概述

  颍川堂所在山脉发自九仙山,落穴之处,前有峥嵘纱帽文峰,后有叠岫环绕龙蛇屏嶂,四周群山环抱,水消甲口,其地形人称“两旗结彩”。(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九仙山》)

  南宋·淳熙十六年(1l89年)重新整建后的颍川堂,下堂巽位放大门,坐壬向丙兼子午,与堂宇右畔天生“石牙”对峙。门庭前开辟左右两印池。正堂前廊砌高砼壁,正中筑11个台阶至下堂,天井筑九曲水路。堂后砌高档土墙,基脚沟筑长方形池,堂后宿土左边叠长短层呈半圆状土坪,左上角在坑沟上横铺18块条石,让坑水从石条下内沟流出,长年保持“池泉不涸,大雨不盈”,今存。坑尾林树林内田中案尾仑下田中有7口池,号“七星池”。祖庙水尾造拱桥并做三土坪,号“魁星拱门”

  现存颍川堂为1940年重建,保持宋代建筑规制。占地面积2l78平方米;主体建筑歇山式“皇宫起”,由下堂、正堂、顶替厝构成,建筑面积494.6平方米,卷棚屋顶,凤尾形屋脊,穿斗式木构架。

  下堂

  前为半楼起。堂宇正面坐西向东,大门则坐北向南。门楣悬挂氏家庙”匾额,外间建下堂照厅。正面大门平常不开,仅放半楼顶门作向外观望之用;遇重大祭祀或宗族活动,才大开正门,并放木梯至山路,所谓“收梯而待”。下堂左、右风翘连书院,左院内中间为“公轩官厅”,悬挂“父子乡贤”(指赖孔教赖燫)横隔,外间建下堂照厅;右院内间作大门,与牙石(石门框)对峙。

  正堂

  亦称中堂,“十一架四扇起”

  正堂厅头中奉祀氏历代列祖列宗神位。

  堂上悬挂众多匾额,明·崇祯帝赖垓“代天行玺”(据说为罢职归乡的建极殿大学士张瑞图所书),有赖垓立的“名注金瓯”、“望隆玉署”、“弘德贞廉”,通政使参议赖兴立的“山斗仪型”,全椒县孺学赖孔教立的“清风淑仁”,儋州府正堂赖光立的“德政风清”,长兴县正堂赖萃兰立的“琴堂奕庆”,岁贡、选授雷州府康县正堂赖槛立的“云山翰墨”,以及“五代同堂”、“步宋方轨”、“百岁翁”等。

  厅头正屏柱楹联:“桥梓并树在贤祠,后进至今称景仰;学治兼优膺帝简,先朝当日备咨询。”

  中柱楹联“锡姓来唐宋,富不以财,道德裕千年俎豆;明经开燕贻,贤而在位,文章宗百世师臣。”

  内角柱楹联:“明经传祖训,往继来开,多士联翩登北阙;举业绍乡贤,父作子述,群众教育捷南宫。”

  外角柱楹联:“思简词林册封鲁府;教隆振铎治叶鸣琴。”

  廊柱楹联:“宪府勋名光悬日月;春官选造美尽东南。”

  上替厝

  即后堂,或称后殿,六扇十一架起。

  其他

  颖川堂两侧还有琼溪龙楼堂、琼溪文前堂两座祠堂。

  龙楼堂系颍川堂长支祖祠,辟基肇建于明·嘉靖廿五年(1546年)。

  文前堂系颍川堂的二房次祖,也称“太史第”,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由赖垓的祖父赖孔教鼎建。传说赖垓诞生于文前堂后小山坳中一泉畔,此处至今尚立有赖垓诞生地”石碑。

  族贤

  赖孔教(?~1590年),明·嘉靖(1522—1566年)间人,赖垓的祖父,以岁荐任直隶滁州全椒县司训,卒于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赖孔教》)

  赖燫(1574~1645年),号四表赖孔教子,赖垓父。岁荐,历尤溪司训、四会知县。因赖垓官右春坊右庶子,辞职归,封翰林院检讨。(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赖燫》)

  赖光,岁贡,以岁荐司宣城训,迁仙游教谕,擢琼州府教授,署儋州府正堂(正五品)九月。(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赖光》)

  赖垓(1593~1661年),字元式,又字宇肩,明·崇祯(1628—1644年)间人;赖孔教孙,赖燫子。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历平湖县令、翰林院简讨、右春坊中允、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兼管祭酒印务、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兼管国子监事、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管理国子监祭酒印务。曾出使高丽(今朝鲜)、安南(今越南)等地册封藩王。明亡,不仕清。(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赖垓》)

谟显堂

  谟显堂,位于德化县九仙山北麓上涌镇桂林村两溪交汇处。古时这里长着整片桂花树,每逢清秋,桂子吐黄,十里飘香,故以名村“桂林”,俗称“半林”

  沿革

  桂林村中有2座坐北向南的高山,状似鲤鱼朝天,漈水穿流其间,山水蕴含灵气。历来相传古时割坑(葛坑)著名地理师陈朗曾途经此地,赞曰:“鲤鱼尾中桂花旁,谁人得此穴,代代出书香。”

  桂林氏有盛颖,清·太学生,乾隆三年(1738年)于此地择基筑屋,名“谟显堂”盛颖赖有4子17孙72曾孙,5世同堂,富甲一方,且以书香门第享誉乡邦名闻遐迩,出过举人1人,总兵3人,诰命夫人2人,秀才、廪生、教谕共25人。

  其中举人赖其浚,清廷改制期间曾任福建省谘议局议员7年,后任大田县知事(正堂)。到任伊始,该县人士有轻视之态,翌日,赖其浚即在县衙门口悬1对联:“德风明大义,化雨酥田禾。”乡绅服之,3年惠政,百姓称颂。

  后“谟显堂”改为宗祠。

  2007年,成立“谟显堂教育基金会”,每年向本科以上大学生发放奖学金,为困难大学生发放助学金。

  规制

  谟显堂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厅高7米,宽4米多。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柱结构,屋顶单檐歇山式。

  分上、下两堂,石木结构,高大宏伟;左右有四六、过水、护厝。屋的下埕、天井、大厅,用磨光如镜的青石板砌成。

  有联:

  谟烈裕孙谋,永肃千秋俎豆;显荣由祖荫,长留百世楷模。

  谟训相承,增桂林之秀色;显荣罔替,惟颍水之休风。

赖厝赖氏家庙

  位于晋江市赖厝。赖厝是晋江赖氏聚居地,包括烧厝、后间、苏塘、吴厝等5个自然村。

  肇基

  赖厝肇基始祖是赖廷贵之孙赖泽翁

  赖廷贵赖桂的裔孙。赖桂之兄为唐·西征大将军赖标,因立功封锦衣卫副使,升直殿大将军,乾符元年(874年)从浙江入闽,居汀州府右路。不久,赖桂与弟赖枢亦从浙江南迁,赖桂居宁化牛石村,赖枢居清流黄加地。至赖桂裔孙赖廷贵,始由宁化田心(赤岭马江)迁入泉州。

  南宋末,赖廷贵之孙赖泽翁由泉州徙居晋江八仙山西麓凤山里,其子赖真德居住于晋江赖厝,该地遂称“赖厝”,尊赖泽翁为赖厝肇基始祖。

  氏8世赖凤,明·正德年间官拜兵科给事、谏议大夫。

  9世存谨存业昆仲,博学宏识,时人誉为“兄弟明经”存业还是海瑞的恩师。

  11世庭桧,进士,授户部主事、四川按察使;其子克俊,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殿试第1名,御赐“会魁传胪”、“父子进士”匾;其孙长熙亦进士,授广西思州知州,三代进士传为佳话。

  有清一代,顺治间有赖锦祚中举,康熙时有左营扈驾副总府赖时兴,乾隆朝恩科中式赖天定,道光进士赖大器,等等。

  沿革和规制

  赖氏家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正德间赖凤回乡重修宗祠,得御赐敕封“赖氏家庙”,后张瑞图(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瑞图》)所题“赖氏家庙”制匾额尚存。

  赖氏家庙二落三间,柱、枋为仿木石造;天井系由36块青石板铺就。屋脊作燕尾形,门、窗棂、屋顶铺架则施木料,雕彩并饰,与厚实的青石构件相承托。家庙以版筑为郡号,堂名“孝思堂”,设神龛祀列祖列宗神牌。

桃源堂

  桃源堂是氏宗祠,位于德化县上涌乡传豪村,地处深山,后是席帽山,前右侧是琼山,左侧是戴云山主峰。

  肇基

  氏族谱记载:唐僖宗(874—888年在位)时,魏晋太尉蒋济的裔孙蒋高任尚书左仆射,因黄巢起义而避乱入闽。适逢王审知据闽称王,蒋高不仕,遂择德化上涌(古称上壅)积善坊隐居,成为德化乃至泉州氏的开基祖。

  蒋高生七子:;第六子蒋峦迁传豪村,成为传豪村氏的开基祖。

  沿革与规制

  桃源堂为唐末蒋峦迁传豪村时所建。

  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桃源堂遭到毁弃,蒋峦16世孙蒋敬六认为桃源堂“风水”欠佳,为此他特地到江西赣州学习,数年后回家重建桃源堂,把原地基向山移进三、四丈,定向坐西向东偏南10度,还在后山开了一条沟,种植椿树等,说是在“祭煞”

  嘉靖四十年(1561年),桃源堂又遭灭顶之灾。万历二年(1574年),氏族人依照原地基、原方向、原式样重建。而后,桃源堂经历多次修葺。

  1990年,整座楼向右倾斜,屋顶破漏,还请能工巧匠把楼宇拉正、修缮。

  桃源堂虽几度重建,但它仍是很典型的明代土楼建筑。主体建筑占地308平方米,附属范围1000多平方米,总占地5亩。卷棚屋顶,凤尾形屋脊,木质结构,两层楼宇,13个屋架。

  桃源堂“三无”——无蟑螂、无蚊子、无蜘蛛网。

福全蒋氏家庙

  位于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北门街。(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hnet.com《泉州守御福全千户所城·守御福全千户所城》)

  肇基

  福全一世祖蒋旺,原名旺六,先世世居安徽徽州歙县,兄弟四人(),父蒋成

  元末,蒋旺随父、兄徙居安徽凤阳府寿州(今寿县)延寿乡。蒋旺与父兄追随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后其兄蒋橹蒋真俱封寿州副千户,蒋兴为高州世袭千户。

  蒋旺军功卓著。《兵部黄册》载:

  “甲午二月于梁县二总管归附从军,七月从克滁州。

  乙未闰正月,陈也先犯和州,从诸将后和州,五月攻打三江口水寨,擒也先。六月朔,从自和阳渡江克采石,攻下太平婺州。

  丙申二月,从攻破中丞水寨。三月三日攻破陈兆先营寨,擒兆先。十月克南台。十七日克镇江。四月从克金坛,守御漂阳。

  丁酉三月从克宜兴守御。

  戊戌十二月,从克婺州。

  己亥正月,从克诸暨。二月征进衢州,九月克之。十二月克处州。

  庚子二月取回守御婺州。三月从克信州。闰五月陈友谅犯龙江,调回守御龙江峡。

  癸卯四月千户周李选充百户孙敬下总旗。六月,前往宝庆听调,十月随参政征进宝庆。

  丙午,回守益阳,八月随本卫指挥攻克紫良崖等处。

  吴元年丁未十一月,从征进广西,克永州等处城池。

  洪武三年庚戌十一月,从总兵官征进湖广茅冈,杀直灵蓉

  四年辛亥四月,从指挥胡海得攻克云飞寨。寻从总兵官攻打五开铜关铁寨等处。

  六年癸丑,调拨武冈等寨总旗。

  九年丙辰十月初二日,钦除福建兴化卫前所百户……

  十七年甲子,从总兵官定远侯王弼到毕山会大总兵宋国公·冯胜呐哈,本月十二日调拨指挥前哨取金山,直至密河等处,回还山海卫……十二月初一日钦依复职,除福建永宁卫前所百户。

  二十二年己巳九月,随总兵官王征进兴宁长乐等处……”

  蒋旺长年随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由总旂升任建宁卫(今福建建瓯市)前所百户。洪武廿五年(1392年),得封武德将军骁骑尉,诰命福建永宁卫福全所世袭罔替正千户。相传授官时朝见,朱元璋蒋旺名,答曰旺六朱元璋“旺好”,遂谢恩而改单名

  蒋旺带其子蒋正到福全所上任,着籍晋江,后以明朝开国功臣致仕。氏后裔称蒋旺“寿州公”“凤阳衍派”。此后家先后11代袭任福全所千户之职,直至明亡。

  衍传

  蒋旺有子三:

  明初规定:以功臣之子孙,应袭本职,仍在卫所世袭,不得家于府、县城内。因此蒋旺二子蒋忠、三子蒋信俱回凤阳祖籍,惟留长子蒋政在福全所世袭正千户军籍。

  蒋政有四子:(或曰“”)。

  长子蒋勇袭福全正千户。蒋勇生五子,有分派广西桂林、全州、莆田新安里等地者。

  次子蒋义徙惠安,分支崇武、大岞、峰山等惠安十三乡氏。

  三子蒋雄分支同安澳头、曾林、浯州及漳州大寨、南靖。

  四子蒋全分支晋江深沪。

  《族谱》还记载:“五世永泰,正统、嘉靖年间徙居安海下邦乡,其派下有流入东洋贩货为生,子孙颇蕃育。”

  传至七世蒋继勋蒋赤山,兄弟俩开始从商,从山东临清贩布到泉州一带销售。由于智谋足、有异鉴、善经营,家资万金,购买田园百亩。明·万历间(1540年左右),蒋赤山始入泉州城内,居泉州城内西街会通巷内,蔚为大族。(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祠堂·文简公祠》)

  福全蒋氏后裔还分衍泉州潭尾、安溪龙门、永春岵山等地。

  现福全蒋氏人口600余人,而分支外地族裔达数万之众。子孙虽迁徙各处但均以“福全”为灯号。

  福全氏昭穆(从十九世起):“发祖尚丕前,世泽贻洪业,家声振远猷。”

  后裔名人 

  5世蒋辅,正统五年(1440年)袭正千户,增筑福全所城四门敌楼。管军事30余年,有威惠,军民塑像奉祀于迎恩门外。

  6世蒋元启,字慎庵,成化十三年(1477年)袭千户,掌印40余年。少为书生,与泉郡名士如蔡清温良黄河清李汝嘉黄瑗相友善(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清黄河清》),诸人时至福全相访咏题。蒋元启以俸资整军器,修城堞,得军民信爱。《郡志》“武弁之贤以蒋慎庵公为冠冕”

  7世蒋继实,嘉靖元年(1522年)袭千户兼带浯铜游兵把总,抚军士以恩。少负异才,为府学生时,俞大猷以兄事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俞大猷》)。精骑射,长于海战,曾督将捕倭酋吴平,破林凤诸贼于海上,福全所军民立“怀恩碑”颂之。

  7世蒋继勋(1501—1557年),初为贩布小贾,因善经营渐饶富,疏财仗义,累散千金济人缓急,乡里待以举火者500余家。

  8世蒋君用(1529—1592年),又名际酉,郡庠生。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倭寇围福全城,时福全千户蒋镒欲逃避郡城,君用阻之,率军民协助守城4个月。时值霖雨,疫病流行,君用一一照料,病者施药,守卫者给粮,捐赀达三千金,至家境破落。复乘敌不备出兵攻敌,一日夜破敌5寨。官府要为他请功,蒋君用坚辞,后弃儒学医,精于医术。县志《捍卫》、《方伎》皆有专传,乡人感念而建公遗功祠”

  福全氏不仅在捍卫边城作出巨大贡献,历代还出了许多饱学之士:

  蒋光彦(1553—1628年,9世),万历十三年(1585年)举人,二十七年 (1592年)进士,为官多善政,官至广东布政司参政。

  蒋光源(1528年),万历十九年(1591年)举人,二十九年(1691年)进士,南京国子监博士。

  蒋德璟(1584—1646年,10世),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举人,天启二年 (1622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蒋德璟》)

  蒋德瑗(1601—1640年),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连捷进士,历任广东进贤县令、光禄寺丞、兵科给事中。

     蒋熺(1617—1635年),德璟次子,3岁能颂唐诗,4岁遍读四书及诗经三百首,8岁能文,10岁随父往京,神童之名满京都,14岁考中秀才,19岁卒。著有《童真子集》。

  此外,还有蒋堂衡,清·顺治八年(1651年)举人;蒋堂镰,顺治十四年(1657年)举人。

  入台

  明末清初,郑成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成功》)据泉南沿海抗清,福全城是其根据地之一。随郑成功抗清和入台者不乏其人。

  《谱》记:德模(10世),崇祯乙酉年(清·顺治二年、南明·隆武元年)四月,以侄孙乾隆幼,借袭正千户,覃恩加一级升授永宁卫指挥佥事,七月到任掌所印务并署操事,考新军政。本年十一月病故。”“伯煜(11世),崇祯丙戌年(顺治三年,隆武二年)二月以侄乾隆幼,借袭正千户,五月到任掌印务与考军政。”

  后郑成功退据台湾,氏军职人员亦当随往。连横《雅堂笔记》记有国公墓在彰化八卦山,“大约明季勋臣,避地台湾,没而葬此。”福全以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蒋毅庵为入台第一人。据《福全蒋氏四房北厅序谱》,其10世有号砥庵者,11世有号惠庵雪庵静庵者,这位蒋毅庵也应是福全氏10世或11世之人。

  施琅统一台湾后(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施琅》),福全氏族人亦不少入台。

  《福全氏四房(三世分派)族谱》记:

  13世(康熙至雍正年间)有蒋阶凑慰匡,生子天续天愈,俱住台湾彰化县马芝麟保管事庄;阶义慰礼,生子天埙天均天均未娶,殁在台湾管事厝庄。

  14世(康熙至乾隆年间)有天续天愈天应天秀住台湾,天秀殁在台西螺社。”

  15世(乾隆年间)有彩提彩山彩卿彩运彩城等人住台。

  16世(嘉庆至道光年间)有寿岁寿地寿国住台。

  17世(道光至同治年间)有山兰山根山树山腾住台,山树“葬在台湾南路帮寮庄。”山兰“往台湾,回家水路遇风身故。”

  直至民国初年,还有少数氏族人迁居台湾,如19世“丽”字辈蒋文斗

  据台湾有关资料,氏现今在台湾排名第63位。

  沿革与规制

  福全氏家庙始建于明·天顺七年(1463年),为5世、袭任正千户蒋辅所建。家庙位于福全北门,“坐乾向巽,面际洪涛,左环百堞,右仰元龙,印石浮前,凤髻峙后,规制特为伉敞。”

  至明·天启(1621—1627年)年间,庙宇圯塌,时族人蒋德璟初入翰林,回乡省亲,遂倡族人按原规模重修。工程始于天启五年(1625年)正月。“自堂祖基,为厢房,为厅事,为方台,为庙门,树坊,周垣缭之,葺旧而已。”“凡用杉百四十株……凡用瓦、砷、筒、砖一万二干有奇,竹、藤、皮、铁、灰、油称是。凡用梓工四百八十二,巧工百有十八,漆工五十有四,小工二百五十,费可百三十金。”

  崇祯四年(1631年)落成之日,蒋德璟特题诗志庆:
        “奏鼓行尊族姓圆,晴云高映气初鲜。
         宗功九世十三主,庙貌重开二百年。
         文武祖孙家庆久,弟兄父子国恩偏。
         焚香同作圈宫赋,长取泥金照海天。”

  祠庙时为五开间五进的宏大建筑,前有庙门、牌坊,二进有钟楼、鼓楼,设祭台,三进为拜亭,两旁为厢房,四进为五门十五架的正厅,五进为后殿。正厅内安神龛,龛前安排祭器整齐;堂上挂满诸如“四代一品”、“世袭罔替”、“文武为宪”的匾额;门柱油漆黑红,书写着长联:

  “分茆昉于寿州,祖业传芳,羡砺山带河春秋妥侑;
   卜瓯锺于福海,孙支衍庆,喜驹龙雏风甲第峥嵘。”

  “丹券锡侯封,十数代声灵,忠孝节廉钦世谱;
   瑞揆标相业,千百年似续,文章礼乐振家风。”

  “肇基于寿,锡封于福,惟寿福开两地,本支可忘忠孝;
   建功以武,济美以文,惟文武演千秋,弓冶用勖子孙。”

  “门外拥珠旗,报国曾持三尺剑;
   堂前罗玉树,传家惟有五车书。”

  清·康熙年间,福全氏再度修葺家庙及进主,并编有自13世起五字句昭穆:“天彩寿山丽,人才福海生,承先绥骏烈,世泽贻宏业。”

  年湮代久,氏家庙今已坍塌无余,残砖片瓦满地,上面长满了比人还高的臭菊等植物,仅剩旗杆夹石等一些零散构件。目前,氏后人正规划重建。

树兜氏家庙

  树兜氏家庙,亦称奇树氏家庙,位于鲤城区常泰街道树兜社区

  肇基与衍传

  明·洪武(1368—1398年)年间,原在安徽歙县任文牍的蒋范,南迁泉郡任南安司训,家住南安二都仙景乡。其子蒋畴(字嗣昭,号景山),永乐三年(1405年)中举人,永乐十年(1412年)登进士,任陕西道监察御史。

  蒋畴生三子,长子居仙景,次子徙西坑,第三子蒋贞介宣德(1426—1435年)间生,少敏学,好习王羲之书法,又喜养鹅,以“瑞应飞鹅,族开奇树”徙居树兜。蒋贞介被尊为树兜氏一世祖。

  蒋贞介生有五子,分为五房:长房传西埕、顶厝、刺围;二房传楼下;三房传后架;四房传下部、下店、四洋、祠堂口、前后街;五房传宫围边。树兜蒋氏经 500 多年繁衍,传至“寿”字辈为 22 世,郡望“乐安”,堂号“奇树”

  后裔有部分移居泉州城内,还分衍晋江、惠安、同安、厦门、金门、漳州、南靖,广西的桂林全州,有的迁居台湾、香港、澳门、印尼、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美国等国和地区,以侨居印尼泗水最多。

  树兜氏昭穆:“礼仪既备,报以介福,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沿革与规制

  树兜氏家庙始建待考。

  1907年,华侨蒋备庭蒋报企携公款回乡主持重建,1909年落成。

  1911年春,华侨蒋绍南蒋开远倡议办学,蒋报企独资创办“明新”高、初级两等小学堂,因泗水华侨参加革命活动的秘密组织“明新阅书报社”而得名,校址设在氏家庙。1912年改名明新学校。1922年附设师范科(1923年停办),1927年兼办妇女班(1928年停办,1931年复办)。

安溪氏宗祠

  安溪氏,均为“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传裔,发祥地在祥华乡美西村。

  姓入闽

  历史上,姓形成河间(今河北献县)、渤海等郡望。姓的来源较多,属于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相传在黄帝去世后,继位者从其子孙中选出一些人守护灵柩,这批人中的一些人便以为姓,意“瞻”,有受尊敬之义。二是周宣王为支庶子孙赐姓,史称詹侯,后裔以为姓。三是周朝时,有1种专门管理卜巫的官职,称“詹尹”其有后人即取为姓。四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人以地名为姓。

  西晋“永嘉之乱”时,詹秉邦带兵入闽,居建州。

  唐·总章二年(669年),岭南行军总管事陈政率府兵入闽时,有队正詹英詹次随同入闽。

  唐·光启元年(885年),河南光州固始詹缵王潮王审知入闽,任前锋兵马使,后退居仙游县植德山下。开平三年(909年)王潮卒,拜王审知中书令,封闽王。王审知屡征詹缵,不起。

  詹敦仁肇基安溪

  詹敦仁,原随祖父詹缵、父詹世隆、弟詹敦信居仙游植德山下。后,詹敦仁因三避闽国高官,由仙游遁迹晋江,后移居泉州城北泉山(清源山)。

  南唐·保大三年(945年),南唐灭闽,留从效任清源军节度使,据漳、泉二郡。詹敦仁留从效交往甚密,留从效邀他当属官,詹敦仁力辞不得,求监南安县小溪场(今安溪县地),任场监。上任后,他看到这里山川雄壮,人物夥繁,便向上致文,称小溪场“土沃人稠,舟航可通,若益以邻界,因今之地,可以置县”,果得批准。后周·显德二年(955年),詹敦仁受命任首任清溪县令,后人称“安溪开先县令”。(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詹敦仁》)

  显德三年(956年),詹敦仁为官仅1年多便不愿为官,举荐闽王·王审知之孙王直道继任县令。卸任后,詹敦仁见安溪西部佛耳山峭绝高大、清静偏远,爱其山水,携眷迁居佛耳山麓。先居多卿佛天岩(又名“九峰山”,位佛耳山前,在安溪崇信里),8年后又移居坑内花心穴,再后择地兴建“清隐堂”,肇基崇信里多卿(今祥华乡美西村),为安溪氏1世。(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直道》、《泉州儒道释寺庙·九峰山》)

  传衍

  概说

  詹敦仁传安溪氏,因子孙繁衍甚众,后裔为方便祭祀,分为芹山、厚卿、美楼、楚苑、凤池、扬美、安厚7个支派。除“芹山派”外迁同安县上陵外,余者就地分散居住在祥华乡多个村落和虎邱镇、西坪镇、湖头镇、蓝田乡、龙涓乡、城厢镇南英村及凤城镇等地。

  此外,由于一些安溪氏外迁,分布广远,信息不通,未划归支派,遂独立成派。

  芹山派裔

  3世詹延,在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迁居同安县上陵传衍,称“芹山派”;现有族人2000多人

  继而由上陵迁徙厦门、漳州、广东等地者甚众。

  厚卿(侯卿)派裔

  10世詹承宗,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分居祥华美西村后卿,聚居多卿墟周围,称“厚卿(侯卿)派”

  后裔由美西迁徙漳平、华安、南安等地甚众。

  美楼派裔 

  10世詹承先,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分居美西村美楼,称“美楼派”

  其裔孙又有由祥华乡美西村美楼移居西坪镇西原村墟尾开基(现西坪圩尾氏)。

  后裔孙还有迁徙福建福鼎、广东、广西、安徽等地。

  楚苑派裔

  元·延祐二年(1315年),13世詹千二官分居美西村草坂,称“楚苑派”

  詹千二官肇基美仑村草坂后,后裔有移居祥华村后坑仔开基,部分移居白玉村松林头。

  17世詹雄,明·洪武(1368—1398年)间镇守崇武城,肇基惠安崇武朝阳里,开崇武佛耳氏一派。

  18世詹宽泽詹积顺(17世詹英之子),由祥华乡美仑村移居安溪湖头镇高山村内寮开基。詹英之子还有移居白玉村石室角落上林头的,其后裔有迁至祥华村后坑仔及白荇村。

  “楚苑派”后裔还有陆续移居晋江、龙岩、台湾等地。

  凤池派裔

  明·正统五年(1440年),17世詹乾清分居祥华乡美西村凤鸣楼,育5子,称“凤池派”。族裔大部分聚居美西村。

  18世:詹伯恭由祥华乡美西村移居美仑村开基,居上厝。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詹美孚由祥华乡美西村移居虎邱镇罗岩村开基。詹靖开基下厝,又名“凤池小宗”,居美西。

  19世詹廷秀(又作“廷寿”),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由泉州迁徙至西坪镇内山村开基繁衍。其先祖是由祥华乡美西村移居泉州的。

  21世:詹顺定,挈子詹崇辉由祥华乡美西村迁居西坪圆潭。詹朝实,分居巨港。

  22世詹崇辉詹顺定之子)育有3子,后詹崇辉之妻带3个儿子到赤水村马挞石定居。

  26世:詹弘孙(25世詹元里长子)自赤水村马挞石分居后格村姑婆坑。詹弘豸詹元里第5子)分居姑婆坑湾角楼。詹惟直由美墘开基永安西洋杉林后。

  “凤池派”还有迁徙至马来西亚、台湾、广东、泉州、漳州、永春、漳平等地。

  扬美派裔

  元·延祐七年(1320年),13世詹惠赐由祥华乡美西村移居新寨村开基,称“扬美派”

  “扬美派”裔除聚居新寨村外,还移居龙涓乡后田、南琦,永安西洋、福州、莆田、漳州、龙岩,浙江、江西、台湾,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安厚派裔

  明·正统五年(1440年),17世詹允道分居美西村安厚厝,称“安厚派”,族裔聚居祥华乡美西村卿内外。

  詹允道生5子,为18世:

  长子詹邵辉,由美西村移居石狮村开基。

  次子詹积融,移居白玉村谷春角落。其裔留居谷春外,还移白玉村上山及下林角落。

  三子詹端明,由祥华乡美西村移居白坂村开基,其裔留居白坂村外,还移白玉村上山及玉石角落。其中20世詹汝贵由白坂村移居长泰县善化里院前村,生2子弘沛云龙(21世)。云龙之子詹清湖(22世),于明·万历廿年(1592年)又由长泰县院前村移居安溪县湖头镇美坂村开基。31世詹家恭,由白坂村移居旧寨村仙门角落开基。

  五子詹怀深,开基美西村坑内。其后20世詹觉民由美西村移居祥华乡祥地村上詹开基,21世詹敏夫由美西村移居兰田乡内春村开基,23世詹立积移居白玉村石室角落开基,25世詹进构由祥地村移居兰田乡兰二村开基,26世詹成伍移居白玉村军寨角落开基。 

  此外,属于安厚派裔的还有:

  明·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年),17世詹国辅由祥华乡美西村移居蓝田乡内春村开基。

  清·道光廿年(1840年),詹昭辉由祥华乡美西村移居石狮村开基。

  25世詹仕秀由祥华乡祥东村上詹移居蓝田乡蓝二村溪尾开基。

  另有祥华旧寨氏,先祖由祥华乡美西村移居旧寨村山门开基,时间不详。

  其他

  (一)凤城

  新中国成立后,因工作、经商等原因,氏各派裔部分族人先后从全县各聚居地移居凤城镇凤山、北石、东北、上西等11个居委会。

  (二)

  因信息不通及子孙分布广远,有的未划归支派,遂独立成派。如:

  8世詹卅四迁居华安县仙都开基市上派。

  13世:詹四三开基漳平上林长塔,詹四四开基漳平象湖,詹敬端开基晋江深沪,詹玉章开基漳州鳌门。
15世詹训良(13世詹龙安之长孙,14世詹昭明之子)开基永春县白芒坑。

  (三)

  历史以来,氏先祖因任官、战乱、谋生等原因,向外发展者甚多。如:

  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8世詹卅四移居华安县仙都,现繁衍后裔3000多人。

  清·顺治元年(1644年),安溪氏26世(安厚支派)詹宇发詹宇言詹宇约3兄弟,渡台垦殖海山堡,是旅台时间最早者。

  (四)

  1990年,安溪氏宗亲先后对历代以来全县各地氏族人外迁海内外的情况进行收录,入编氏《移居外地族谱登记簿》和《移居台湾登记簿》。

  现安溪氏后裔分布于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印尼、菲律宾、荷兰、意大利等国家,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

  据统计,现居台湾的安溪籍氏后裔多达数万人。其中,詹士帝为多卿氏迁居台湾省台北市淡水县泰山保西努坑的开基始祖。

  在大陆还有迁居湖南、广东、浙江、江西等省,及省内漳州、龙海角尾、东园、永安、华安、长泰、福清、厦门、同安、漳平、莆田、福州、惠安、泉州、晋江、南安、永春等地。

  祠庙祖宇

  灵惠庙

  灵惠庙,亦称“多卿灵惠庙”,前身为詹敦仁隐居故宅“清隐堂”,是安溪氏祖庙,位于安溪县祥华乡美西村佛耳山麓。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詹敦仁卒;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族人就“清隐堂”立祠祀之;后兼祀其子詹琲。(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专祠·灵惠庙》、《泉州人名录·詹琲》)

  安溪开先令公祠

  安溪开先令公祠,现称“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纪念馆”,位于安溪县城凤冠山南麓,崇祀詹敦仁。(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专祠·安溪开先令公祠》)

  五代·后周·显德年间(954—959年),当詹敦仁辞去清溪(后改称“安溪”)县令时,民众感其功德,于县署“厅事之东”为立生祠。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詹敦仁卒后,因祝祭不便,改于县厅外东界重建祠;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祠成。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迁于城隍庙,后即又移回原址。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敕赐庙号“灵惠”,敕封詹敦仁“靖惠侯”

  明撤旧扩建。嘉靖(1522—1566年)之季毁于倭寇。万历廿九年(1601年)重修。

  1958年,被拆建为安溪县人民银行,原貌无存。1998年依原貌在凤冠山麓择地重建,易名“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纪念馆”,2004年11月落成。

  前厝祖宇

  前厝祖宇,位于安溪县祥华乡美西村卿内,为“厚卿派”宗祠。

  始建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1991年重修。

  土木结构,坐东向西,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

  楹联:

  “前进华堂生瑞气,厝安福地绕祥云。”

  “前日花开万里香,厝后日出青山秀。”

  花心穴祖宇

  花心穴祖宇,位于安溪县祥华乡美西村卿内,为“凤池”、“安厚”、“扬美”3派宗祠。

  由詹敦仁始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詹承祖重建。

  坐东向西,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土木结构。

  楹联:

  “獐运池中,震动蛟龙起舞;鸪啼坑内,首唱凤凰朝阳。”

  “坑内起蛟龙,父子叔侄兄弟一时同登进士第;花心沾西霞,部院道宪台司千古共仰大夫宗。”

  楚苑祖宇

  楚苑祖宇,位于安溪县祥华乡美仑村草坂垵头,为“楚苑派”宗祠。

  始建于元·延祐二年(1315年),1997年重建。

  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砖石混凝土结构。

  邬舍垅祖宇

  邬舍垅祖宇,位于安溪县祥华乡新寨村,为“扬美派”宗祠。

  始建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民国十六年(1927年)、民国卅七年(1948年)、1996年3次重修。

  坐东南向西北,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土木结构。

  楹联:

  “数百年德泽常新,谟显烈承,文物勋厅称扬美;几十世后先继起,支蕃叶茂,源流洄溯衍多卿。”

  “扬名声显祖宗,唯有诗书堪万古;美轮奂耀祠宇,何患俎豆不千秋。”

  凤形楼祖宇

  凤形楼祖宇,位于安溪县祥华乡美西村,为“凤池派”宗祠。

  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

  坐西南向东北,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土木结构。

  楹联:

  “靠佛耳而建堂,旧勋殊骏;当凤形以结宇,奕叶方长。”

  “凤形为胜地,赖祖宗开拓;池涌产名区,靠子孙争贤。”

  安厚祖宇

  安厚祖宇,位于安溪县祥华乡美西村,为“安厚派”宗祠。

  始建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天启五年(1625年)重建。

  楹联:

  “安宅妥先灵,紫诰余蝉,俎豆馨香依敕庙;厚基诒翼子,芳兰玉树,云礽俊秀出多卿。”

  “安溪开胜地,继祖兴宗,派传蓝水家声旧;厚法启达人,显谟承烈,材裕多卿世泽长。”

  虎邱罗岩氏宗祠

  虎邱罗岩氏宗祠,位于安溪县虎邱镇罗岩村上詹角落。

  始建于明·万历(1573—1619年)间。清·康熙(1662—1722年)间、乾隆(1736—1795年)间、民国廿四年(1935年)、1999年4次重新修建。

  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7平方米,二进土木结构。

  堂中悬挂民国十八年(1929年)冬中国红十字会赠与詹廷英“爱国爱群”鎏金匾额,由王震题词、李国杰书。

  楹联:

  “山灵毓秀,敕清溪凿佛耳,产贤豪发流派;世德作求,宋封侯明忠鉴,本节义以传家。”

  “分派本多卿,兰香桂馥,贤人相继而起;发源由大宝,岭峻岗雄,岚区独辟于斯。”

  凤池马石祖宇

  凤池马石祖宇,位于安溪县西坪镇赤水村马石自然村落,背倚祖厝龙山及大宝山峰。

  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原为土木结构,清末曾重修。1992年,台胞詹纪德牵头捐资重新翻建。
为清代建筑风格的石木汉式结构。宗祠占地面积1120平方米,外院分二层,面堂宽旷。

  楹联:

  “佛耳层峦,祖德先昭;马石脉地,宗功远播。”

  “凤池题名荣祖德,马石翼庙裕孙谋。”

  “祖德难忘恩泽大,孝思不惬水泉香。”

  美洋厝

  美洋厝,位于安溪县西坪镇内山村,为内山氏宗祠。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始建,历经3次重修,最后1次在1983年冬。

  坐东北向西南,土木结构,建筑面积250平方米。

  楹联:

  “一念校思随日至,几般气象焕天开。”

  “恭宽信惠仁敦祖,礼乐御数文佑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