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儒道释寺庙(5划—下)

  宁海庙(金崎宁海庙,大普公宫,圣姑夫人宫。丰泽区东海镇金崎社区。鹧鸪山。沿革。“大普公”信仰的传播。规制。天香巡境。)宁寿寺、
  仙公宫
(裴仙公宫)仙峰岩仙峰寺(仙峰岩。德化县九仙山畔龙池之左)、仙境宫(泉港区南埔镇仙境村。沿革。规制。)
  圣公宫
(鲤城区东街东门第三巷南端。沿革。规制。)圣惠庙、圣天宫(德化县盖德乡有济村内洋。明·洪武肇建。规制。)、圣峰岩(安溪县金谷镇山岭村东甲山下。沿革。规制。)
  永安岩
(荇菜岩。德化县赤水镇铭爱村西北面、大铭乡大铭村的北边。唐·开元僧无比艺圃处。史公祖师。沿革。规制。周边景致。摩崖题刻。诗词。)永潮宫(四堡宫)永全社(社亭。泉港区峰尾镇诚峰村。沿革。规制。)
  正觉庵
正顺王宫(惠安县小岞镇后内村。谢枋得与李雄。始建宫。沿革与规制。)
  玄坛宫[塘园玄坛宫(石狮市灵秀镇塘园村村北宫庙。塘园佛塔。风狮爷。)。安溪玄坛宫(葛仙境。安溪县凤城镇西门一巷)]
  丛桂庵(岭头庵。永春县东平镇东山村贵格岭。沿革。规制。布金院法华寺、泉郡布金院、法净寺。石狮市宝盖镇仑后村与塘后村一带。位于仑后村附近。始建于隋。宋。元·院学合一。明·永乐重建。·顺治废。现代重建。、代天府(五府王爷庙、石鼓府。安溪县西坪镇松岩村)、示现庵生韩古庙、
甲第真人庙
(甲第宫
。泉州甲第巷北侧。甲第巷。沿革。规制。甲第宫保生大帝灵签61首乐安宫、四王府(龙水殿)、世斋堂(菜堂、观音堂。惠安县辋川镇峰崎村树脚自然村)
  半岭宫
(安溪县官桥镇西北部善坛畲族村蝙蝠山半坡)
、半岭寺(惠安县紫山镇西北部半岭村笔架山)

宁海庙大普公宫

  泉郡宁海庙,又称“金崎宁海庙”,俗称“大普公宫”,前身是“圣姑夫人宫”,位于丰泽区东海镇金崎社区,背依鹧鸪山(今称鸡笼山),在晋江、洛阳江交汇处西北岸。民间称其为泉州古代八大庙之一。

  “宁海庙”,列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鹧鸪山

  鹧鸪山,古称“圣姑山”清•道光《晋江县志》“圣姑山在三十六都……东南行至法石、石头、圣姑、岱屿,别名蚶江,此又晋江入海之水门也。地饶鱼盐,而苦卑湿。”《闽书》载称:“地产大菇,里人异之,即地建祠,讹为‘圣姑’。”但明代泉州知府周道光《碧玉毬记》中提出质疑:“疑灵山为圣姑,非是。按产菇何以建祠?殊属无谓。今人称其地为‘鹧鸪’也。”

  鹧鸪一带,紧扼晋江的出海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明末,泉州沿海海防形势日益严峻,天启七年(1627年),泉州知府王猷下令建立鹧鸪口铳台,亦称“鹧鸪口城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邑卫所寨城•铳台(城台)与寨隘•鹧鸪口铳台》)

  沿革

  宁海庙始建年代不详,金崎当地相传建于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时期(907—925年),主祀“圣姑妈”

  关于“圣姑妈”,金崎当地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泛指地方上溺水的阴魂,并无特定人物;一指唐代当地1位溺水沉亡的少妇,后来频频显灵搭救沿海落水乡民,称阴姑妈(即无主亡灵),乡人立“圣姑夫人宫”小庙祀之,尊称圣姑妈

  相传,唐•光启元年(885年),氏三兄弟(王潮王审知王审邽)率兵入闽,后又“入泉平寇”,进攻泉州刺史廖彦若。当王审知的舟师航行至今石湖港一带时,海面浓雾密罩,一时迷失方向,船只无法驶入泉州港,且随时有触礁的可能,王审知只好乞求天地神灵指明航向。突见船队前方高岗(鹧鸪山)上有一位少妇身穿白色盔甲,手举火把,站在1块巨岩上为舟师引航,舟师得以顺利入港,一鼓作气攻下泉州。开平四年(910年),王审知任闽王,差人来泉寻觅该少妇,寻至鹧鸪山附近的圣姑妈庙,见庙里奉祀的神像同样一袭白衣,且样貌无异,方知是圣姑娘娘显灵。王审知遂敕封圣姑妈“护国夫人”,下令建造“宁海庙”以祀,立碑为纪。而圣姑娘娘所站的那块巨岩,也被称为“七星岩”(今无觅处)。(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潮王审知王审邽》)

  明代,古时金崎西墓头原有1座主祀赵子龙的侯爷宫坍塌,村民便将顺平侯•赵子龙的神尊迁入宁海庙,与圣姑娘娘、大普公同祀。顺平侯信仰在该地历史悠久,视为境主。近年,村民又筹资在村中角落、离宁海庙不足百米处重建侯爷宫。侯爷宫前拜亭悬挂“下间顺平侯”横幅,宫内神龛中有赵子龙的塑像,龛顶悬“神威英灵”匾额,宫中左右两壁满是关于三国故事的彩绘画。

  1922年,重建主体建筑[山门(前殿)、中殿、后殿],现存。

  1942年重修中殿。

  “文革”中,中殿被用作渔具厂,后殿被毁。1993年再修中殿,立有《重修中殿碑》。1995年重建后殿,翌年竣工,立有《重建宁海庙后殿捐资芳名碑》。

  现代在古代宁海庙西斋堂旧址新建三宝殿。

  宁海庙原称“圣姑夫人宫”,主祀圣姑娘娘,配祀等追随王审知奋战捐躯的将领。后来,3将又被民间尊为“大普公”“宁海大总巡”

  近、现代,由于敬奉“大普公”的香客日渐增多,“大普公”香火逐渐兴盛,声名远播,在宁海庙中逐渐取代“圣姑夫人”的主祀地位,成为宁海庙的主神,金崎一带民众即将宁海庙称作“大普公宫”

  “大普公”信仰的传播

  近、现代,随着宁海庙香火的兴盛,“大普公”信仰也逐渐传播到周边地区。据估计,大约在100多年前就传播到惠安涂寨、前村(又称“前山仔”),后又逐渐传播到惠安净峰、晋江东石、白沙及安海、龙湖等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威灵庙》)

  后来,由于晋江、惠安一带不断有人前往海外谋生,因而“大普公”信仰也就传播到东南亚各地。据介绍,约在近百年前惠安前村马来西亚华侨就把“大普公”信仰传播到侨居地,后即在槟城州四条路横路建造了大普公坛。又据悉,1920年晋江东石蔡世鼎把金崎宁海庙“大普公”香火携往村中供奉,建造了大普公宫,后即由该宫分灵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水江庙也供奉“大普公”,菲律宾也建有“大普公庙”,等等。

  1992年,马来西亚大普公坛首次组团100多人前来金崎宁海庙寻根谒祖,并赠送祖庙1面旗帜和五羊、五猪、五牺等,盛况空前。后来,他们还曾多次与新加坡水江庙联袂前来进香,2000年曾达80人左右(马来西亚大普公坛50多人,新加坡水江庙20多人)。在1993年再修中殿和1995年重建后殿时,马来西亚大普公坛信众均有捐资。

  规制

  宁海庙坐北朝南,石木砖结构,翘脊飞檐,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三进,整体分为山门(前殿)、拜亭、中殿(正殿)、后殿(观音殿)、三宝殿,庙东西两侧有回廊。

  大门前有宽畅石埕。

  山门(前殿)门前廊立有有1对辉绿岩雕成的浮雕双狮起舞图案抱鼓石;大门口两侧各有辉绿岩石狮1对,为民国年间所雕;中间还有近年新添的青石雕石狮子1对。

  正面开通3门:正门上高悬“泉郡宁海庙”、“金崎古地”金字匾额,门联“积德济贫拜佛自有福,欺善作恶求神也无益”;左边门悬挂“有求必应”匾额,门联“驱风息浪,碧波声如歌;视民犹伤,香枝烟似舞”;右边门悬“普天同庆”匾额,门联“善为至宝仁德颂千秋,心作良田宽宏耕百世”

  入山门,中殿前有天井。天井中有1棵树龄近200年的老榕,树下竖有1方风化严重的古石碑,碑额文字“敕赐宁海通□护国夫人碑记”尚依稀可辨,但碑文已漫漶不清,仅可辨起句为“泉州圣姑夫人庙,三十六都……”。村人世代相传的说法,此碑是闽王•王审知敕封“圣姑妈”“护国夫人”时立的。

  中殿面阔3间,进深4间,前有廊,硬山式。神龛内奉祀圣姑娘娘(俗称“圣姑妈”)塑像,凤冠霞帔,雍容华丽,神情恬淡;龛前有“金崎护国夫人”字样。正殿中还祀顺平侯•赵子龙座像,白色箭衣装束;殿中有柱联“忠肝义胆匡汉室,单枪匹马救皇嗣”指其事。而红、黑、白脸共3尊“大普公”(“宁海大总巡”三将军)神像,平时则供奉在正殿寝室中,不轻易让人看见。宁海庙还配祀三夫人、石胜王、四大将军、文武判官等。

  后殿面阔3间,进深3间,前有廊,硬山式建筑。

  三宝殿为现代新建。其址原为古代宁海庙西斋堂,始建于明•万历(1573—1620年)间,廿世纪初垮塌。1943年国民党驻军宁海庙,建军事工地,将西斋堂的残墙推倒,石头搬走,只留基石。西斋堂原遗留有1块明•大学士张瑞图题写的“唯我独尊”木牌匾,“文革”毁。(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瑞图》)

  天香巡境

  农历三月廿六日,是“大普公”诞辰日。每年在此前后,宁海庙董事会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天香巡境活动,抬着宁海庙的众神巡境,寄托讨海人巡境护海、祈求平安的祝愿。

  金崎社区几乎每户人家都派代表参加,聚众千余人,青壮年们也从各地赶赴回乡。男人们身着红衣,负责肩扛大轿和幡旗。女眷负责彩旗队、挑灯队、娘伞队,以及高举香火队。女性头饰特别,她们早早就拥到有盘发手艺的阿婆家中排队,盘上一头精致灵动的蟳埔女头饰,一个头梳下来需一个多小时。

  锣鼓齐鸣、炮声连天,队伍浩荡,似一袭大红绸,沿着村道流动,从宁海庙出发,再回到宁海庙。

  载着神像的轿子重量不轻,需十几个人才能合力抬起。抬轿人为加油鼓劲,会发出整齐有力的号子声。偶遇坡道、山路,他们便通过简单的言语和肢体,相互鼓励。

宁寿寺

  宁寿寺,在泉州唐故城东郊东原之麓(约今东街二郎巷至崇福路一带),唐建。留从效扩仁风门筑城时围人城内。今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府城·泉州罗城》)

仙公宫(裴仙公宫)

  仙公宫,即裴仙公宫,在府城裴巷南口西侧(裴巷1号)。东向。始建未详。祀裴仙公。今为店面。

仙峰岩

  位于安溪县龙涓乡美岭村官里峡谷中之大岩石下。史料载:“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仙景秀溪,乡人建院峰顶,清幽可玩。”

  岩宇正殿供奉释迦佛。中内陈列一石,上刻 “奉吉石台人于仙峰岩,供系祈求现世平安者。洪武六年吉日题。” 殿内的一口大钟,铸于明·嘉靖三十二年,虽年代久远,钟声仍然洪亮,上面刻的文字也清晰可见。

  殿边有禅房两间。右边供奉观世音菩萨,称观音殿。右边供奉清水祖师,称清水殿。

  正殿后沟陡峭的岩壁上,有清泉渗出滴漏而下,水质甘甜,沁人心脾,人称“长寿水”

  岩的左前方,有一榕树长在岩石上,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尊称“大树公”

  岩的左边,还有多块巨石相拥而立,形成天然石洞,洞内清泉潺潺,清澈见底。

  此地奇峰怪石,卓然矗立。民国时安溪县县长吕德超下乡考察民情时,曾在此留下“芒鞋斗笠千山去,碧血丹心一路来”的石刻。

仙峰寺

  仙峰寺,原名仙峰岩,位于德化县西北部九仙山畔龙池之左。(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山川·九仙山》)

  始建莫考,明·万历(1573—1620年)间重建。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8·祠宇志·寺宇(附)·九仙二岩》:“九仙二岩在九仙山,左为灵鹫,右为仙峰……仙峰岩兴废莫考,万历间重建。”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6·古迹志·胜迹·灵鹫岩》:

  “九仙峰畔有龙池……龙池左为仙峰岩,宇基宽广,兴废不知年代,万历间重建。

  国朝·岁贡陈拭诗:‘仙峰佳景即蓬莱,岩踞峰头绝点埃。古树亚枝盘鸟道,天花落水涌莲台;微云送雨前山度,淡月邀僧八榻来,饱我烟霞忘世味,烹泉敲韵恣徘徊。’”

  后又圮。

  1994年,传畅法师在仙峰岩遗址上重建,名仙峰寺。传畅法师出生在德化县赤水镇猛虎村,22岁被“抓壮丁”,后去台湾。47岁拜台湾承天寺广钦老和尚为师,57岁正式出家,3年后受 “三坛大戒”。1994年,离开大陆近40年的传畅法师从台湾回到家乡德化,筹建仙峰寺弘法。 2009年传畅法师圆寂,时千佛殿框架刚完工,既没装修也没有佛像,其徒释道川继之。

  2013年7月17日,历时20年修建的仙峰寺落成。2014年八月初八,千佛殿揭彩。德化彩绘陶瓷大师郑雄文精心创作“杨柳观音”、“慈颜观音”、“坐岩自在观音等上千尊,让广大信众认供。寺内主要供奉“杨柳观音”,又称“药王观音,左手托净瓶,右手持杨枝,与仙峰岩千年传统一脉相承。

仙境宫

  仙境宫,位于泉港区南埔镇仙境村。

  沿革

  仙境宫始建于宋960—1279年),先有3座小石塔,后造宫宇

  仙境村原名山仔村。宋代,此地穷山恶水,是一片草木稀疏、红土白石裸露的荒山埔。据传,入住此处开拓的氏先祖认为山仔村地貌入出水的田鸡(“即田鸡穴”),而对面的岩山,蜿蜒山脉如水蛇(“即水蛇穴”),水蛇吞食田鸡,故而住民谋生艰难。为改此“风水”氏先祖便在村口建3座小石塔,一前一左一右成两翼之势,每塔相距10丈,内奉“虎爷”,以抗拒来自岩山的“水蛇”

  后来,村民在3座小石塔的对角线上建造仙境宫,后人即将此地取名仙境村。

  仙境宫代有修缮2015乙未又集资300元,就旧址拓遗制重建

  规制

  仙境宫殿敬奉天上圣母妈祖娘娘司马圣王观世音菩萨。(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民间信仰妈祖》)

  宋代建造的3座小石塔今存,称仙境三塔,分别位于宫宇三角边上,规模和造型平常。但年久月深,3座小石塔已分别被1棵榕树包围,除中塔尚未被大榕树“包”没还可见完整石塔形状外,左、右两塔残存的塔石已近乎被包在树心;树赖塔以寄生,塔因树而闻名,每座小石塔各形成“树包塔”景观。

圣公宫

  圣公宫,位于泉州郡城东街东门第三巷南端,是古代衮绣铺圣公境境庙。2010年入选泉州首批古城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

  “圣公宫壁画”,1998年3月列为泉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沿革

  圣公宫始建年代不详,或说明末。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建,现存。

  “文革”期间关闭,廿世纪90年代方对外开放。

  规制

  圣公宫座南朝北,面对第三巷,有拜亭、主殿,西侧有佛祖殿,后侧有房,总面积500多平方米。

  拜亭于文革中被摧毁,后恢复。亭中有4根石柱。后两根石柱阴刻清·光绪九年(1883年)黄贻楫[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撰写的楷体楹联:“果平日修身行善定荷神恩,任大众点烛焚香求从心愿。”前两根石柱阴刻清·光绪十年(1884年)陈启仁撰写的篆书楹联:“英灵一脉接陈江,庙貌千庆依衮秀。”“陈江”即晋江陈埭。(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贻楫》)

  宫门左右有精美的髹金木雕。

  主殿面阔1间,进深5间,硬山式。门上额匾“圣公境”

  殿内中央神龛 祀2神尊,奉祀昭福侯·倪国忠塑像,称“圣公”,每年有5次佛生日。倪国忠事无可考,传说是晋江陈埭倪厝人,南宋末将领,战死沙场;入元后屡显灵,元帝敕赐建庙,加封慈悲解厄昭福候,赐武状元。

  殿中东、西两墙内壁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水墨壁画4幅,描绘昭福侯事迹,并有文字标题说明:东壁前为“敕赐建庙加封慈悲解厄昭福候,后为“公显圣在海驱除水族救船户庇民”;西壁前为“皇宫救灾顺帝敕赐武状元”,后为“公显圣护国救皇后产厄”。每幅画落款“金兰社诸第”,时间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4幅壁画均高2.68米,宽1.6米。其原来的工艺是,在墙壁上披白灰,未干时描线条,然后用麻拌石灰粉或石膏磨平,再用桐油或光油最后涂上1层,晾干。“文革”期间壁画被白灰糊上,后经洗刷,画面稍模糊,个别不甚完整,但还算基本完好,是泉州现存除天后宫外保存较完整的、规模较大的壁画。(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天后宫》)

  墙壁还有龙、虎2副彩绘壁画。

  佛祖殿祀观音菩萨,曾被毁,近年重建,是东门社区老人活动中心。

圣惠庙

  圣惠庙,在府城临漳门城墙边,始建未详。祀武安王·张巡。后毁。

  1998年于马路头(门牌15号对面)重建,西北向。现祀四王府,配祀三夫人。

圣天宫

  圣天宫,位于德化县盖德镇有济村内洋中部、“中洋书院”对面,是闽南地区民间传统信仰的吴公真仙祖殿。(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书院·中洋书院》)

   “圣天宫(德化县)”,列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洪武肇建

  圣天宫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祀吴公真仙

  吴济川甲九郎),名岩说济川其号,元•有济村人;正一派著名道士。至正廿六年丙午(l366年)十月初九日吴济川羽化。是年,其道友徐友山募缘为其塑像,将他的遗骸分为两半,装入2尊雕塑的仙像体内,1尊在金液洞建洞宇奉祀,另一尊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在有济村建“圣天宫”奉祀,尊为吴公真仙,俗称吴仙公。(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金液洞》、《泉州宗教·道教·元·著名道士·吴济川》)

  数百年间,吴公真仙的香火远播八闽大地、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地,仅在国内就有几百座分炉宫观。

  规制

  “圣天宫”背后,有一处天然的龟背山,形神兼备。

  “圣天宫”占地面积11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2进式,土木结构,屋顶歇山式,双脊八翘,盖黑色瓦片,分3檐建筑。厅堂四点金起架,墙上有壁画,以表现宗教人物为主要内容。

  厅堂上设神龛,供奉吴公真仙太上老君赵公元帅康公元帅观音菩萨等圣像。

  厅堂上还有石雕香炉,以及匾额、楹联等明、清旧物;其中有清·康熙(1662—1722年)间永春县举人吴维新书的“圣德同天”牌匾、清·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文人杨航的木刻联文:“仙德无私成即圣,祖恩有济本乎天。”

  宫内还保存宋代古钟1口,铭刻文字的古代七宝铜方块、古铜镜各1件。

  每年七月廿五和十月初九,分别是公真仙”诞辰和羽化归仙纪念日,有济村都举行为期1周的民俗活动,历时1周。

圣峰岩

  圣峰岩,位于安溪县金谷镇山岭村东甲山下。

  宫庙所在处三面环山,只有1条道路通往境外,地名“山门”;山亦因岩寺得名“圣峰岩”

  沿革

  圣峰岩始建无载,但历来相传:①岩寺内所奉清水祖师,与蓬莱清水岩的清水祖师金身是用同根沉香木雕塑而成的,只是晚2年雕装金身而已。因此到清水岩进香取火,特受优待,可免香信礼,连铲回的香火块也可铲比其他庙大块。②古代金谷定明院三代祖师、洋内帝君公、新林三乡玄天上帝等都到圣峰岩殿取圣火,说明圣峰岩历史悠久。据此,大致可认定圣峰岩应始建于宋代。

  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圣峰岩被毁,祖师神像被连夜藏到村民家中幸存。

  后以建茶山的名义,重新修建岩寺。

  近年,由于岩殿规模小,年久殿宇破漏不堪,有倾圮迹象,2005年,重建圣峰岩,并拓宽通岩山路。

  规制

  圣峰岩宇依山而建,背靠狮形龙脉,岩山与境内茶芯尖、东甲山连亘蜿蜒,左青龙、右白虎2山相辅,前景开阔,与蓬莱清水岩相对相望。清水岩的钟声在这里清晰可闻。据说,早时交通不便,岩寺之间即用钟声为号,传达信息。

  圣峰岩山形如“雄狮戏球”,岩殿正处狮头位置;殿前大埕下1方长长巨石,如“狮鼻”;岩后山石壁深处,有直穿山腹的天然石洞,窈然深邃,是“狮喉”

  岩殿内主祀清水祖师,俗称“山门祖师”;配祀观音菩萨南大王骑南大帝;还有1尊和尚佛,据说是古时圣峰岩的主持和尚圆寂后,村民雕刻金身供奉,如今在右侧白虎山还保存有和尚墓。

  岩山峻峭嶙峋,奇岩怪石如石船、石鼓、石磐,如羊似虎,形肖神似。岩宇的左后角有大石头,形如祖师仰头观测天象,其头部天庭饱满,额头、鼻子、嘴形态逼真。岩后岩石上长有天然的生成的罗汉松,分3支叉,如3柱香。

永安岩荇菜岩

  永安岩,旧称“荇菜岩”,位于九仙山南麓“荇菜湖”,在德化县赤水镇铭爱村西北面、大铭乡大铭村的北边。(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九仙山》)

  ·开元无比艺圃处

  永安岩,是唐•开元(713—741年)间僧邹无比艺圃处,多种荇菜,旧名“荇菜岩”;因其地有方塘半亩,亦称“荇菜湖”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6·古迹志·胜迹·永安岩》:“永安岩,在九仙山之麓。唐僧无比艺圃处,多种荇菜,旧名‘荇菜岩’。”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8·祠宇志·寺宇(附)·永安岩》:“永安岩,在九仙山南,亦名‘荇菜岩’。”

  史公祖师

  史云济,明·晋江县浮桥坊埚人(今属鲤城区);正统六年(1441年)生。原为儒士,曾乡试中举,但厌弃仕途。天顺(1457—1464年)间游历德化县九仙山,寓居诗敦,设馆教书于坑美。后在缨溪时祝发为僧,法号妙应,结庵修行。

  后下榻荇菜岩,与铭山(今赤水镇铭爱村)周进隆周进宗兄弟(荇菜岩山场业主)结盟结为金兰之交;并结识在附近“蛇岳洞”修行的蛇岳氏。因荇菜岩地处九仙山南麓,密林幽篁,小涧飞流,空林霖色,遂选定此处为出家修行居地。家兄弟本地豪绅,家财万金又乐善好施,在他们的引领下,四周乡人纷纷成为妙应的信徒。

  天顺八年(1464年)六月十四日,史云济在荇菜岩旁小涧大岩石上(今存“法水流香”石刻),用百担松柴叠成柴塔,史云济身穿袈裟,手持法器,趺坐于柴塔顶端火化,时年仅24岁,方圆百里信众赞称“活佛”。与此同时,蛇岳也在“蛇岳洞”修成正果而羽化成佛。

  史云济圆寂前,曾家兄弟曰:“吾大劫未尽,圆寂后悬吾骸于大椿树梢,六十年后则永安于此。”家遵嘱照办。据传后此60年间,常有紫云遮盖此椿树顶。老椿树今尚存,位于永安岩前方不远,胸围6.55米,高30余米,枯枝嫩叶,郁都苍苍。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宗教•佛教•明•其他名僧•史公祖师》)

  沿革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周进宗侄儿周琼六捐献山场筹建寺庙,按史云济“六十年后永安于此”之遗言,取名“永安岩”;同时捐田租千担作寺田,故后来便有“九仙银、荇菜谷”之称。

  嘉靖三年(1524年),椿树梢史云济的舍利子发光,周进宗之孙周孟士等取塑佛像,尊为史公祖师,奉祀于永安岩正殿;同时塑蛇岳氏像,尊为蛇岳尊王,配祀左偏殿。

  之后,铭山氏又捐献山场百亩和田租数百担,还有大铭姓、小铭姓及邻近五乡八里陆续捐献田租,以充寺用。

  万历卅三年乙已(1605年),林顺七及住持僧应经再次募缘修建,至今正殿佛龛尚保存当年修建的文字。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募建。

  民国初重修。

  廿世纪80年代,3姓捐资发起依明代建筑物原貌全面重修。1996年,当地信众筹集资金10余万元,重修永安岩。2000年,港胞颜禧强颜宝玲伉俪资50余万元赞助。近年来,承海内外热心人士兴资修葺,并辟专线公路穿越林间,方便四方游客寻幽访古。

  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永安岩都举行隆重佛事,纪念云济祖师诞辰。

  规制

  永安岩坐落在密林环抱中,保持明代建筑风格。宇系木构,歇山顶式,由下殿、中殿、正殿(上殿)、观音楼(大士殿)、地藏殿、斋堂、禅房等组成,附属建筑有护厝、护界亭、戏台、厨房等,总建筑面积8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29平方米。

  岩宇前有一泓林山倒映的半月形放生池。放生池前有1片翠绿小竹,面积3~4平方米;竹高2米,直径2~3厘米,呈方形,俗称“方竹”,九仙山上仅见。

  中殿,又称“大雄宝殿”、“释迦殿”,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和护坛神将。佛龛前悬挂匾额,有明·进士、礼部侍郎赖垓“法云真际”,清·德化知县许齐卓“雨甘法种”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赖垓》)

  正殿(上殿)砖木结构,屋梁为穿斗抬梁式,屋顶重檐悬山式,翘脊;殿厅为“四点金”,顶置藻井,圆天画着太极图,结构复杂精巧,独具一格。

  屏柱顶悬挂“活佛匾。廊柱悬挂清·太常寺卿心湖?李懋桧“别一洞天”题匾。(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懋桧》)

  正殿正中供奉云济?史公祖师,左偏殿供奉蛇岳尊王伽兰佛,右偏殿安放檀越主周进宗周琼六塑像。正殿供奉的史公祖师塑像共6尊,仅1尊为舍利真身;其余5尊为分身,大多时候都被山下的村民请去供奉。

  正殿大柱有史云济皈依佛门时自撰对联:“云路原从觉路来,看破功名两字;碧衣换却朱衣去,恍成儒释一家。”

  正殿殿堂左、右柱,挂着1对民国时期遗存的木刻楹联:“云路附仙班,史不及书,为脱朱衣成释祖;济生施佛法,公而能大,咸钦青饭本儒师。”

  观音楼(大士殿),供奉观音菩萨

  地藏殿,供奉地藏王菩萨

  护界亭在寺宇东侧。

  周边景致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6·古迹志·胜迹·永安岩》:

  “其南有亭翼然,可以眺远,云山尽剑南之胜,松风皆方外之音。左史颜廷榘匾曰‘觉路’,为入门初地云。

  稍左有玉液泉。

  岩北直上百余折为松径,多五须松。岁贡林槟诗:‘几树松阴石径幽,参差交影舞龙蛇;风清近午寒涛起,彷佛天台顶上游。’

  松径北,蹲一巨石,状若蟾蜍,半覆以古树,宛然月中扶疏桂子。颔下可坐数人。旁数石,如落星。

  南为小石天,石形如一片瓦,可避雨,石上有二珠树。监生张士宾诗:‘林影挂晴晖,洞霞篆罗绮,何年石上花,犹作蕊珠比?’

   转入宝林,鬯葱数里,鸟声上下,麋鹿猿虎间出其中,可爱可愕。春来绿战红酣,令人应接不暇。林中曲涧幽佳,周道俊书‘泉石烟霞’四字。左史颜廷渠诗:‘小涧飞流万玉鸣,空林霁色落霞明。几回扫石林中坐,无数风花扑面轻。’监生李乔霖诗:‘斋鸟巢深枝,野猿拾定果;衣珠入宝林,悟处是仙岛。’”

  寺院大门前的公路边有水杉,树龄近千年,胸围数米;还有一株“一木四树”,树干长出4种不同类别的树杈,应为小鸟觅食时把不同类别的树籽遗留在此所致。距此10米开外,有一棵“三杈树”,一树长出的三根枝杈长着不同形状的叶子;靠右边的枝叶在每年的八月就全部掉光,中间的枝桠要到十月才开始落叶,而左边的树枝一年四季不落叶。

  岩寺之前有“蛇岳洞”,四周幽竹成荫,密林蔽日,沟壑里露出一巨石,如大蟒蛇张嘴,喉头上下清洁无尘,似带血丝,生动逼真。相传此处为蛇岳氏修炼成真之所。

  岩左有一小亭,亭匾“泉石烟霞”;亭里立有清·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年)的《记功碑》,勒石记述当年募建岩宇的芳名。亭边一小石桥,桥下涧水飞流,涧水中有一巨石,题刻“玉液泉”,横写楷书。

  寺院后左侧山腰,有“惊木”,外表极为光滑,用手一摸,枝叶就会抖动。不远处还有一棵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南方红豆杉,高10多米,胸围2米,“枝枝朝南”,每一树枝均为单向,朝南生长延伸。

  岩北古道依存,顺其攀登可抵“九仙十二胜景”之一的弥勒禅门”。道旁时有奇岩怪石,如蟾如狮,如鼓如屏。

  寺后翠竹茂密,呈有特色的四方竹产在其中。“九仙十二胜景”之一的“永安翠竹”即指此地。

  摩崖题刻

  永安岩寺附近有明、清两代的摩崖题刻。

  “松径”:横写楷书,位于寺北通往九仙山顶峰小路边巨石上。昔该地多“五须松”,曾是“九仙十二胜景”之一的“松迳风涛”

  “第一山”:竖写楷书,位于寺右300来米处山上,巨石如峰。

  “法水流香”:竖写楷书,位于寺前“半月池”东边小涧上面的孤石上,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镌。石下泉水潺潺,石上乃史云济涅槃处。清·乾隆《德化县志·卷8·祠宇志·寺宇(附)·永安岩》:“旁有小涧,题曰‘法水流香’。又有会仙室,勺泉泻出石壁间,清旷爽墙,纵目无际。”

  “坐禅石”:竖写楷书,位于寺西近会仙室的路旁。

  还有“觉路”等。

  诗词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8·祠宇志·寺宇(附)·永安岩》收录诗词有:

  “明·左史颜廷榘诗:‘永安有禅室,亦傍九仙山。竹与僧俱净,云将客共闲。空中一鸟下,谷口万花斑。不尽香泉水,涓涓流出关。’(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颜廷榘》)

  举人李云阶诗:‘室于深谷隐,人自九仙来。禅寂闻花雨,僧孤涅镜台。何时香荇绿,应共碧莲开;未得无生诀,宁论济世才!’(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云阶》)

  监生张士宾诗:‘礼佛空中室,宜人方外山。高天浮沆瀣,曲涧漱潺湲。尊对荼藤绿,盘行荇菜斑。因多微尚意,谷鸟语间关。’

  庠生涂重光诗:‘绀殿倚嶕蛲,山花屡见招。池蔬曾供酒,涧竹若鸣箫。万象低云近,千峰带雨遥。岩前有怪石,醉月几清宵!’”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5·艺文志上·诗(明)》收录明代咏永安岩(荇菜岩)的诗词有:

  “《宿永安岩》(知县张大纲):‘闻说仙人不可招,空余佛室结层霄。半山微雨侵衣冷,绝壑行云挂树饶。秋色到门花冉冉,涛声绕涧竹萧萧。脚根犹喜能攀蹑,呼取村醪醉一宵。’”(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大纲》)

  “《将游九仙先过永安岩》(知县杨文正):‘九仙山外客星来,喜傍岩亭紫气开。日满苍林移凤影,泉澄碧涧映蓬台;行题立石云生砚,坐对孤峰露湿杯。境寂僧闲思止止,元风应与梦先回。’”

  “《宿永安岩》(田一俊):‘岩据蓬莱胜,地兼竹树幽。云衣青霭合,山色满烟浮。僧老无机械,楼闲可酢酬。游踪原不定,一宿故人留。’”

  “《宿永安岩》(侍郎詹仰庇,安溪人):‘拄杖山将夕,祗林晚暂扳。门关青竹里,犬吠绿萝问。入榻泉声冷,凭栏客意闲。空庭月自照,僧向小铭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詹仰庇》)

   “《宿永安岩二绝》(黄孔昭,惠安人):‘岩前相对谁?竹冷裳衣湿。人自戴云来,又向云头立。山山翠露重,树树黄鸟语。问僧何处归?夜宿山下雨。’”

  “《过永安岩》(进士王际逵,晋江人):‘隐约山光接马啼,九峰矗立万峰低。云横野径人谁扫?日静空庭鸟自啼。境寂恍疑身上世,岩虚真觉佛同栖。探奇未尽登临兴,莫是仙源去路迷。’”

  “《永安岩》(封主事郑扬):‘共道仙山好,秋高天更清。跻攀山是主,缥缈客为星。树古披云郁,泉幽出涧鸣。几将高隐事,畅此傲游情。’”

  “《宿永安岩和韵》(张士宾):‘初地犹闻水荇香,可堪供客醉壶觞。相过翠竹云光绕,应接青山雨色凉。秋搅松梢天籁动,泉敲石齿野弦长。耽游未毕尚平事,觉路还期裹宿粮。’”

  “《永安岩》(邑监生林焌):‘寻香临法水,独坐听潺湲。暗谷非因暮,慈云不在山。风棂随石出,竹意与僧闲。何事禅扉掩,苍龙自闭关。’”

  “《宿永安岩》(庠生张助,永春人):‘公蜕骨护香云,钵水涓流尚可闻。蠹简投来青是竹,荇丝香口翠如芹。岩头豹雾仙峰隐,天外莺花客路分。笑倚楼拦敲短句,夜窗灯火映星文。’”

  “《宿永安岩》(里人李嵩):‘暮入禅关径渺茫,潺湲碧涧荇流香。幽岩已在青云半,觉路犹悬北斗旁。万壑秋涛喧宿客,一灯寒衲礼空王。西来祖意从前会,航海三周慧命长。’”

  “《游荇菜岩》(太常卿李开藻,永春人):‘危峰百折访僧伽,流水淙淙石径斜。荇莱参差香自远,松杉幂历影还遮。空楼一榻闻斋磬,五夜何人演法车?不是同声能载酒,胜游应隔十年赊。’”(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开藻》)

  “《游荇菜岩》(邑监生周任):‘岩扉常不厌,载酒共临风。荇菜僧厨净,莲华世界空。山移云片白,树挂日轮红。归兴沿修竹。君庐尺咫中。’”

  “《荇菜岩》(邑岁贡、教谕周桐):‘九仙南麓半,古刹隐松筠。法水牵青荇,玄关扃白云。阴庭崖树合,野色洞霞分。自古堪岩下,偏宜养豹文。’”

  另,明代张士宾还赋诗赞曰:“涧环万竹翠交加,盘如台高转法华;夜半岩头风雨作,化龙疑是葛洪家。白日松风韵野涛,虬枝压径出平皋;抠衣欲觅知音者,弘景当年兴自高。”

永潮宫(四堡宫)

  永潮宫俗称四堡宫,位于鲤城区四堡街中段。2001年5月公布为泉州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原为星主宫,始建于明代,据龙虾出海穴。祀星主公。后改为永潮宫。

  清初遭火焚,后重建。西向,面积400平方米,大三开间布局,原三进三落。解放后长期作为他用,毁损严重,1997年重修,只修复前落和重建山门,历时1年竣工。

  永潮宫古是慈济铺的铺主宫,主祀康王爷,配祀星主公铺主公铺主妈境主公晏爷公观音菩萨等。

  明朝后期,张瑞图(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瑞图》)曾为该宫书写“慈济威灵”横匾,原匾已失落,现匾为重新复制的。

  宫前左侧,曾立四座石碑,现在仅存一块明代的碑座。

永全社

  永全社,又名“社亭”,位于泉港区峰尾镇诚峰村峰尾城东门内。

  “永全社(泉港区)”,列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沿革

  永全社原址在旧城顶,系姓入峰尾始祖刘士贤之子刘元哲刘予岳刘本初兄弟倡建于明·洪武(1368—1398年)末年。初时仅有诸椽数瓦,貌似小亭,又是社宫,俗称“社亭”;一说永全社上有一亭翼然,故名“社亭”

  隆庆六年壬申(1572年),因旧城狭小,不孚民居,及移址拓建圭峰城,姓族人悉数进入城内。永全社也由旧城顶徙到东门内,重新壁垒,扩大规模。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迁界”,峰尾奉命内迁,永全社及其它庙宇同遭焚毁,社主神像随移民迁至仙游赖店。(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历史事件·清初迁界》)

  康熙廿二年(1683年)复界后,乡人回归峰尾。康熙卅四年(1695年),族中耆宿倡修永全社,改为3殿,中祀三宝画像,左祀社主,右祀观音菩萨陈仙姑陈靖姑);康熙卅五年丙子( 1696年)竣工。

  至光绪廿六年(1900年),永全社日久颓废。某日,氏对门房举人刘瑞凤到此进香,“大雨留宾”,目睹雨水从破损的天窗汨汨而下,不禁感慨系之,遂捐银元 2500两作启动资金,并发动民众,群策群力,重修永全社,并恢复为5大殿。

  现代重修。

  规制

  永全社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 220平方米,由山门、礼堂、大殿组成。系硬山屋顶,双屋脊,古宫殿式建筑。

  社亭对面原有一放生池,荷花盛开,香气袭人;现已填平垒石筑成戏台。

  山门左、中、右3开并列,门扇绘有秦叔宝尉迟恭神像。墙面瓷砖陶甓相间,诗画浮雕兼容。中门屋顶前部,有一阁楼碑亭,悬木兑(“木兑”合一字)斗拱,翘脊飞檐,古朴大观。

  左侧山门前面有口“万人神井”,“甚旱不竭,城之内外千家,皆资于此,又有三百余网,日日于此洗涤,往来渔商等船无不于此取汲……”是圭峰十二景之一。

  礼堂东、西列序,左、右分行,有圆形大柱6对,半圆壁柱3对,栋梁交错,斗拱层叠。牌匾对联鎏金喷漆,飞天壁画琳琅满目。

  大殿一分为五,中殿敬奉观音,左殿奉祀天上圣母·妈祖,右殿奉祀陈靖姑,左偏殿奉祀社神,右偏殿奉祀 关羽赵光明及红面相公。

正觉庵

  正觉庵,在府城东,确址莫详。元·至元间建。后废。《八闽通志》有载。

正顺王宫

  正顺王宫,位于惠安县小岞镇北部后内村(古称后里,又称龙兴境),2006年6月列为惠安县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

  谢枋得李雄

  正顺王宫主祀之正顺王,即南宋爱国志士、学者、著名诗人谢枋得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原籍江西信州贵溪,居弋阳县新政乡儒林里。其伯父谢徽明抗元战死,其父谢应琇因忤贵官被冤死,枋得由母亲桂氏教养。

  《宋史·谢枋得传》(有删改):

  “谢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人也。

  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

  宝佑中(宝佑四年,1256年)举进士(与文天祥同科),对策极攻丞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意擢高第矣,及奏名,中乙科。除抚州司户参军,即弃去。明年复出,试教官,中兼经科,除教授建宁府。

  五年(1257年)枋得考试建康,擿似道政事为问目。漕使陆景思衔之,上其稿于似道。坐居乡不法,且讪谤,追两官,谪居兴国军。

  德佑元年(1275年)吕文焕导大元兵东下鄂、黄、蕲、安庆、九江,凡其亲友部曲皆诱下之。枋得吕师夔善,乃应诏上书,以一族保师夔可信,且愿身至江州见文焕与议。会文焕北归,不及而反。

  明年正月,师夔武万户分定江东地,枋得以兵逆之。军驰至,枋得走入安仁,奔信州,不守。乃变姓名,入建宁,寓逆旅中,日麻衣蹑履,东乡而哭,人不识之,以为被病也。已而去,卖卜建阳市中,有来卜者,惟取米屦而已,委以钱,率谢不取。其后人稍稍识之,多延至其家,使为弟子论学。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为首,辞不起。又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将旨诏之。枋得曰:‘上有,下有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丞相义之,不强也。

  二十五年(1288年),尚书留梦炎枋得荐。枋得遗书梦炎,终不行。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见时方以求材为急,欲荐枋得为功。枋得骂曰:‘天佑仕闽,无毫发推广德意,反起银冶病民,顾以我辈饰好邪?’及见天佑,又傲岸不为礼。天佑怒,强之而北。

  二十六年(1289年)四月至京师。已而病,迁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

  后内村人李雄曾是文天祥抗元义军的一名将佐,和谢枋得是至交。文天祥谢枋得殉国后,李雄返回惠安,在家乡组织船队继续抗元,曾多次前往金门岛,拟将金门岛作为抗元斗争的基地,时官府称之为“金门大盗”

  传说一:李雄潜回惠安后,谢枋得已死,因图谢枋得像于家中,纪念这位挚友,并以谢枋得矢志抗元、不仕二主、以身殉国的精神激励乡人。李雄卒后,其后裔一直在家中奉祀谢枋得

  传说二:李雄潜回惠安后,谢枋得流寓建阳和武夷山中。其间曾从建阳来到后内寻找李雄,此时李雄恰在金门岛组织训练船队准备抗元。谢枋得找不到李雄,并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暂居后内,在小岞、净峰一带卖卜度日,后来村民又聘他到李文会府宅教书达数月之久。谢枋得临离开后内时,悄悄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和此行目的告诉一个信得过的村民,要他转告李雄。过后不久,李雄听说谢枋得被官府强行押送北京不事二主绝食身亡,为纪念这位挚友,画谢枋得像于家中祭拜。李雄卒后,其后裔一直在家中奉祀谢枋得

  始建宫

  明·嘉靖(1522—1566年)间,倭寇四处侵扰,盗贼横行。当时后内地面上居住着等10多个姓氏的村民,村民在嘉靖廿八年(1549年)协力筑成小岞后里之城,以备倭患。时倭寇由辋川直窜小岞,强寇压境,村民一片惊慌。尽管村中原来崇奉诸神明,但群神无主。为给抗倭寇斗争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鼓舞,经各姓氏派人协商,一致推举供奉在李雄后裔家中的谢枋得为抗倭主神,在村民中广泛宣传他矢志抗元、不事二主、以身殉国的事迹。村民凭着坚固的后里城堡和古井的水源供给保证,借助爱国志士的威灵,取得了抗倭胜利。《惠安政书》对此有“后里,其堡险而有泉,日者倭由辋川捣之,四枕藉而幸不破,民素骁勇……”的记载。

  抗倭胜利后,后内各姓氏把原来城堡里供奉的苏王爷蒋王爷舍人公等小宫庙通通拆除,筹资兴建宫庙以祀谢枋得。按照传说,谢枋得曾被明宣宗敕封为正顺尊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安山庙》),就称谢枋得为正顺王或正顺公,奉为后里境主,宫名正顺王宫。正顺王宫签诗的前身,据说就是谢枋得当年在后里时占卜所用的卦辞。

  正顺王宫一直香火不断。每年农历十一月廿七日神诞,后内村民在前后三天都举行挂香、巡境、办筵、演戏等活动。

  沿革与规制

  正顺王宫代有修葺,因年代久远,难以查考。能查到的是清·宣统二年庚戌(1910年)和民国卅年(1941年)有过两次修葺,最后一次是在1992年按旧制修复。2004年增建后楼,辟谢枋得纪念室。

  宫庙坐东朝西,石、土、木结构,由养鱼池、戏台、主殿和后楼纪念室等建筑物组成,占地面积720平方米。

  主殿占地面积100平方米,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式屋顶。供奉正顺王妈祖告海公

  供奉有檀香木雕成的正顺王正、副坐像各1尊,高1.48米,并配有四肢,灵活自如;雕像身穿龙袍,头戴王帽,威武凛然。正驾端坐内殿正中,副驾坐于外殿特制轿中。

  宫外大埕右侧现存《小岞后内之城碑记》。

玄坛宫

  塘园玄坛宫

  塘园玄坛宫,位于石狮市灵秀镇塘园村村北。

  宫庙

  塘园玄坛宫始建于北宋,代有维修,清末倒塌。1999年(己卯年)重建,2000年(庚辰年)竣工。

  玄坛宫供奉玄天上帝,是1座典型闽南特色的宫庙,标准的闽南建筑风格,重檐歇山式屋顶,青石雕面墙。殿内清爽肃静,画栋雕梁,木雕构件雕艺精细,与宫庙风格融为一体。

  现玄坛宫内还保留了2个老物件:一是石案桌,一是“拜石”。传说这块“拜石”十分奇妙,早年人们在其上“卜杯”,声响能传到3里以外。现宫庙大门上还挂有“音播五里”匾额1方 。

  塘园佛塔

  塘园佛塔,俗称“千年佛塔”,位于玄坛宫左前方。

  “塘园佛塔(石狮市)”,列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塘园佛塔 始建于北宋,为“玄坛宫”的驱邪镇煞之塔,原立于西环路边。2010年结合西环路改造,迁至离玄坛宫更近的庙宇前(现址),并经修缮,在石塔地面铺设条石,对四周环境进行绿化。(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玄坛宫·塘园玄坛宫》 )

  塘园佛塔为宝箧印经式花岗岩石塔,实为“经幢”,3层实心四方形,高3.76米,底座单边长2米。

  底座4面各雕力士金刚1尊承托。第3层4面都雕有佛像:向西南面的佛像面容沉着,双眼微闭;另外三面佛像虽风化较重,但仍可感觉出古朴的韵味。上置金刚宝箧相轮塔刹。

  风狮爷

  玄坛宫右前方立有石狮子(风狮爷)1座,半米多高,呈半蹲姿势,狮身表面早已斑驳粗糙,但却稳稳蹲立;五官轮廓尚清晰,双眼睥睨,咧着大嘴,想做威严之姿却因胖胖的身子显得有些憨态可掬。(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俗 • 风狮爷 》 )

  该石狮子原在宫址西侧的农地中,系隋末唐初遗物。清•蔡永蒹《西山杂志》有载:“园有石狮,像极壮观。”1999年重修玄坛宫时被挖出,移至宫前安放,形成宝塔、祥狮左、右护法的景象。

  安溪玄坛宫

  安溪玄坛宫,俗称葛仙境,位于安溪县凤城镇西门一巷。分炉于台湾、新加坡等地。

  始建无考,代有修缮。“文革”期间被占用,1999年重建

  占地面积8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宫前有两根石雕龙柱和1对宋代石狮。

  宫内供奉卞府舍人玄坛天君,兼祀观音佛祖赵府大人麻府相公刘府大人福德正神诸神祇。

  卞府舍人卞壼281-328年),字望之,东晋•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以忠孝著。

  玄坛天君即东汉张道陵,曾任州官,后弃官在江西龙虎山修炼得道,成为道教祖师爷,后人称天师。

丛桂庵

  丛桂庵,原名岭头庵,位于永春县东平镇东山村贵格岭(亦称彭崇岭,古属桃源里湖洋地)上要隘。列为永春县文物保护单位。

  沿革

  始建于北宋·元佑年间(1086-1094年),名岭头庵。

  岭头庵有一则传说与南宋·孝宗光宗宁宗朝的三朝元老庄夏1155—1223年)有关。庄夏(桃源八世),早年未娶,每日肩挑猪肉担入市贩卖,往返必经岭头庵前。有一次中途遇雨,进庵暂避,道姑氏女见衣服尽湿,请其先后解衣裤烘干保暖,不意被尼师发觉,致遭鞭责驱逐。氏女不得已投靠母,母怜爱之,待如亲女。后见女与相爱,遂为择吉完婚。婚后夫妻倍加孝顺,育四子皆人才出众,庄夏更是飞黄腾达,始悟女与之情缘福分,皆因一个“裳”字引起(注:上衣为衣,下裤为裳,意指当年因烘裤被逐,才获如此良缘)故始称庄裳,后世称为公。后父以子贵,赠中大夫。

  明代,庄夏后裔庄际昌因岭头庵地处贵格岭,斋居幽静,曾卜居此庵攻读。万历四十七年已未1619年),庄际昌高中状元,不忘读书发祥地,天启元年(1621年)来庵拜谒,想起当年读书时的月夜桂花香,“丛桂庵”三个字。自此,岭头庵即以丛桂庵之名传世。

  清·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年),旅马侨亲颜金水投资修葺,并立《重修丛桂庵并东山宫记》碑刻1方于庙前,今存。

  “文革”期间,庵宇挪作耕山队队址。

  1980年后,旅马华侨颜延福庄添文出资重建。

  规制

  丛桂庵是雕梁画栋、翘脊飞檐、金碧辉煌的庵亭。庵周绕桂树,庵内天井也植有月桂树,常年可闻桂花幽香。

  正殿主祀观音大士。庵内还供有释迦牟尼佛达摩禅师

  庵殿上“丛桂庵”木质额匾为明·庄际昌手书,遒劲挺拔。

  陈和璧所撰楹联:“丛桂法雨千年绿,桂拂书风万里香。”“岭笼白云观自在,头淋红雨见如来。”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夏庄际昌》)

布金院

  布金院,初名法华寺,后名“泉郡布金院现名法净寺位于石狮市宝盖镇仑后村与塘后村一带(原属晋江廿四都仑后乡),可能跨越仑后、塘后两村。

  布金院鼎盛历经唐、宋、元、明、清5朝,曾有32位高僧继任主持,且不乏高官名人亲临进香、题匾、赠联;历朝达官乡绅、慈善人士、主持僧曾屡次捐修扩建。

  明《八闽通志》、·乾隆《泉州府志·寺观志》、道光《晋江县志》以及《福建通志》、《泉郡晋南地名探源·寺庵考之39卷·布金院》等有简单的相似记载。

  位于仑后村附近

  仑后村也叫院后村,布金院应在附近。

  布金院在仑后村的遗迹不少,不但有石佛塔、数座古石桥、龙眼井、和尚墓等,还有院内石、院东坑、院后山、塔仔井等物名和地名。

  仑后村落附近小山丘名“院后山”,又称“圆厚山”清《仑峰介石房谱》载,仑后5黄妈奴卒于明·天顺六年(1462年),葬“本处圆厚山”

  清《塘后氏东五祧家谱》记载:黄元有,卒嘉庆三年(1798年),“葬布金院黄亨座,卒道光廿二年(1842年),“葬布金院内

  始建于隋

  ·黄仲昭《八闽通志·77·寺观·泉州府·晋江县·布金院布金院,在府城东南二十四都。旧名法华,唐季更今名。

  ·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外寺观·布金院》载:“布金院,在(泉州府城)南门外二十四都。旧名法华,唐季更今名。

  布金院始建于隋·大业十年甲戌(614年)九月,僧逸生缘化而立,初为茅构。

  ·贞观十八年(644年)始改土木构号法华寺

  乾符三年丙申(876年)八月,僧衍德募缘重修,凡见木皆漆,施朱布粉,随类附彩,富丽堂皇,从兹每当晚霞夕照,寺院异彩缤纷似西天法界,满地犹如金碧毫光,祥云缭绕,故易名布金院

  五代后梁•龙德元年(921年)八月,闽王•王审知感其瑞气福荫四方百姓,赐额“彩霞团地”,赠官瞻田百亩,以永梵修。

  宋

  2004年2月,文博人员在石狮的两座迦叶佛像铭文塔中,发现该塔第二层有一段铭文“宝祐癸丑(宝祐元年,1253年)……”,第四层的铭文中有“淳祐壬子(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仲冬……”之语,铭文中还发现有“院前”的地名。“院前”,应指布金院之前。

  元·院学合一

  •至元六年(1269年),元朝廷令各路、府、州创设“蒙古字学”。至元十八年(1281年),泉州行省设蒙古提举学校官2员,蒙古学教授、学正各1名,布金院即设立书院,院、学合一,冠以“泉郡”字号,其山长(院长)由官府委派。

  延佑五年(1318年)黄凤承袭其祖父、莆田黄石金墩人、新州府教授黄近祖荐辟为征仕郎、泉郡布金院蒙古学教授,是元代泉州仅有的两个蒙古学教授之一;黄凤在任37年,兴师纳生,置院田为学田供养诸生,至至正十四年(1354年)致政归,至正廿八年(1368年)卒,葬晋邑廿四都教授山之原。

  黄凤1293—1368年),少名,长名仕凤,又字仕元,行万一,号潘山,晚号十四致政黄凤是入莆氏始祖黄岸(字宗极674—756年)之后,泉郡城南潘湖元处士黄天麟(字秀卿,讳)长子,泉州府城熙春铺仕曹巷黄天麒(讳天麟之兄)嗣子。黄凤自潘湖入仑后后即居焉,其次子黄贯亦随父迁居院后,世代传衍,为金墩仑峰氏一族,后裔奉黄凤为仑后开基1世祖,庙号金墩。·万历(1573—1620年)初年,仑后9黄阳1527—1602年),字弘毅,号东桥,移居院后,为仑后氏分支院后派支祖。至今居仑后族人有2500多人,三房后裔于明初入台繁衍,目前海外、台湾有族人3000多人。

  《台湾中坜仑山金墩氏祖谱》字行:“仕文兆启,永元宗标,哲成章世,际同天国,庭家时宜,光明正大,仰惟前修,族昭青史,致政凤公,仑山开基,蒙学教授,布金院师,儒士丕振,先声肇盛,清相贤锡,德裕渊衮。”

  元代布金院曾铸有两口巨型铜钟,其中一口重3000斤,钟面铸有“布金院”、“至正廿四年岁次甲辰1364年)三月上己日谨题,浙江平阳州铸匠周明德周景之造。以及《心经》全文、梵文咒语,字迹清晰,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闽中金石略》有文介绍。清·顺治(1644—1661年)后布金院废,此钟辗转存到泉州开元寺藏经阁。

  元末,布金院毁于兵。

  明·永乐重建

  布金院于·永乐五年(1407年)重建为重檐歇山顶式,五开间四进院落,左右翼堂相对;祀奉观音佛祖。

  ·黄仲昭《八闽通志·77·寺观·泉州府·晋江县·布金院国朝·永乐五年重建。……存

  ·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外寺观·布金院》·永乐五年1407年)重建。

  布金院曾拥有院田一顷九十亩(1顷为100亩)。2004.11.12《泉州晚报》载:2004年旅菲华侨黄志勇从海外携带修于清·乾隆廿五年庚辰(1760年)的《金墩仑峰氏宗谱》返乡。族谱上不仅载有布金院当年地址,画有布金院寺院平面图,还录有仑后人、明·刑部尚书黄光癉(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光癉》)撰写的《晋江学田记》,有文曰:“泉有布金院,院有田地,为吾先祖仕凤公产也。”“以布金院田改废之,详上之于公,公曰:院田业学田,安得有变卖……?

  现代重建布金院时,在工地上从三、四米深的土层里挖出两座圆形石塔,经考证是明代埋葬僧人的墓塔。其中一座基础保存较完整,外砌石条,内砌砖块,成圆塔形;残高2.6米,直径最大的地方达2.7米,顶部缺损,最上方存有一圆形塔刹形石刻,有佛像、莲花等图案;塔身一石块上楷书阴刻“大明·宣德庚戌年(宣德五年,1430年)二月布金院住山释立等字样。

  正德十一年(1516年),因泉州府教育经费短缺,布金院即将院田200亩改为泉州府学学田,用于供养各县的部分贫困学子。

  清·顺治

  ·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年),布金院因迁界被焚废。·道光1821—1850年《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外寺观·布金院》今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历史事件·清初迁界》)

  现代重建

  1994年,仑后旅菲华侨黄志勇捐资1000多万元依据《仑峰氏宗谱》,首倡缘故地重建布金院,1995年破土奠基,更寺名法净寺2006年7月9日举行开光典礼。

  法净寺择布金院故地、仑后村东侧院后山而建,坐东北向西南,占地20亩,五开间四进,仿木结构;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圆通宝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两翼罗汉堂、讲经堂及两侧厢房等建筑。还有僧舍、斋堂以及佛事活动拜台等配套设施。

  法净寺采用泉州庙宇的传统建筑规制和形式,屋面作双坡顶带脊,脊上雕双龙戏珠,脊端作燕尾吻。整个建筑雕梁画栋,精雕细刻,彩画琳琅,做工考究。

  山门额曰“法净寺”,南海戒忍书丹。

  寺内新立铸铜大香炉,直径1.8米、高4.1米、重4.5吨。香炉脚是3只蹲姿的狮子,两侧和炉身铸有蟠龙。

  圆通宝殿中间供奉观世音菩萨,高7.3米;宝殿两侧分别是地藏王菩萨关帝菩萨。两翼罗汉堂分别各供奉以整块香木雕刻而成的十八罗汉。

代天府(石鼓府)

  代天府,又名石鼓府,位于安溪县西坪镇松岩村松林头上。

  现代《安溪寺庙志》载:“代天府,又名石鼓府……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重建,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

  传说明·万历(1573—1627年)间有5位进士因揭露科考腐败被害,后皇帝追封为“王爷”,代天巡狩。当地乡民建庙祀之,称五府王爷庙,又改名代天府。

  廿世纪60年代庙宇被毁,1978年重建。

  代天府占地面积仅四五十平方米,祀五府王爷。庙前有“下马碑”,庙里悬挂清朝大学士、邑人李光地于康熙卅九年(1700年)题写的“山高月明”匾。

  庙后茂林盖顶,瓦片上却没有一片落叶,成为一大奇观。

  附近有“文魁石”,状如官帽。相传,清·安溪县崇信里留山乡(今西坪镇留山村)人潘思光,赴考时途经此地,倚靠此石休憩,观赏风光,终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高中进士,乡人名之“文魁石”

  誉为“龙虾出海”的石崖之上有一株绿叶红芽的老茶树,是魏荫发现的第一棵铁观音的姐妹株——铁观音古株,前有魏荫纪念亭。

  (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光地潘思光》、《泉州茶事·泉茶小志、铁观音》)

示现庵

  示现庵,在府城泉山桥左、今华侨新村二村巷西口北侧。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示现庵:在泉山桥左。康熙戊申(康熙七年,1668年),古井放光,里人得观音像建庵。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惟宽募修。”

  民国期间为养老院。后废。重修碑石闽台馆收藏。

生韩古庙

  原位于泉州鲤城区连理巷西口南侧(今福建医大附属二院门诊大楼北侧),旧属云山铺。是云山铺生韩境境庙。解放后连同连理巷划人二院院区,庙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生韩古庙》载:

  “生韩古庙,在云山铺。

  以宋·魏公魏国公·韩琦生此,明·万历1573~1620年)间设公神牌祀焉。石刻匾额乃相国张瑞图书也。

  附以晋江县城隍,国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城隍别建庙。(改祀秦大帝)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韩琦张瑞图》、《泉州儒道释寺庙·城隍庙·晋江县城隍庙》

甲第真人庙(甲第宫)

  甲第真人庙,俗称甲第宫,旧在泉州郡城宫后巷内,后徙甲第巷中段北侧今址,是文锦铺甲第境境庙。

  甲第巷

  甲第巷名称的由来,与唐·欧阳詹有关。

  贞元八年(792年),欧阳詹高中龙虎榜,后任国子监四门助教,在泉州兴建府邸,宅后挖有青龙井,还堆一座人造假山,称詹府山。通往府的小巷因此称甲第巷。

  南宋·朱熹曾在府题联:“事业兴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岭甲第破天荒。”

  (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欧阳詹朱熹》)。

  沿革

  始建年代不详,应不迟于明初,明、清均有重修的记载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甲第真人庙》载:

  “甲第真人庙,在城西甲第巷内。亦祀吴夲

  (明)天启乙丑(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侍读载鳌(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吴载鳌》)重修。庙额曰‘高真留处’。

  (清)康熙乙未(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进士内阁霞彩重修。

  乾隆辛亥(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春夏之交,郡邑大旱,府州县祷雨于庙,雨即大霈,官民忭悦。同安邑令张学溥赠匾曰‘甘雨随辇’,马巷分府樊晋赠额曰‘霖雨均沾’。”

  “文化大革命”期间,主殿被占为街办工厂,下落升平居委会占用。2002年6月重建。

  规制

  甲第宫座西朝东,由主殿、下落、金亭、储藏间组成,宫前有避雨铁棚,宫后搭设一铁棚供看戏,总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大门漆绘门神。大门两侧门分别有眉额“洞真胜景”、“慈航济世”,镌联:“金阙灵光兴刺桐气运,银光焕彩增甲第文明。”“慈航扶弱千秋歌正气,济世行医万古颂英名。”

  主殿单檐硬山式,屋面用杉木梁,主梁雕龙画凤。主保生大帝·吴真人(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吴夲》),穿戴皇服、皇帽、皇鞋。配祀四大元帅,以及三太子哪咤

  殿中有花岗岩圆石柱14根支撑,柱联:“救死扶伤功高日月,施医赈药德满乾坤。”“喜甘霖滋润文锦,庆阳德光耀甲第。”“妙方济世德行大道,真蹄为民功归帝君。”“群庶追思大帝德,黎民共颂真人恩。”“求药殉身名垂千古,驱瘟除疫恩惠万民。”“保生恩德千秋永颂,大帝功业万古流芳。”“奇术灵方齐扁鹊,神功妙药并华佗。”

  还有许多牌匾,如:“甘雨随辇”、“扁鹊之道”、“华佗之术”、“德崇万古”、“医灵真君”、“济世佑民”、“功臣千秋”、“普救众生”等。

  甲第宫保生大帝灵签(61首)

  甲第宫有保生大帝灵签 60支,外加王签1支,共61支,供善信卜耆,其不知始于何时,也不知何人所制。北山宫亦引用此签。(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北山宫》)

  第一首

  真金经火炼千回,此物生成七宝魁。分明骨格非常在,谁肯移来就炭灰。

  【诗解:○运途 吉。○求财  平。○田厝 吉。○婚姻 平。○有孕 生女。○病人 吉。○官事 吉。○失物 无。○行人 至。】

  第二首

  日出东方渐吐辉,银河星斗自然稀。次第流光将欲午,何愁万里炽炎威。

  【诗解:○运途 早吉晚凶。○求财  平。○田厝 缓吉。○出外 吉。○婚姻 吉。○有孕 生男。○病人 平。○官事 吉。○风水 平。○失物 西方寻。】

  第三首

  宝沉沧海欲亲寻,鱼鳖鼋鼍 敢有侵。巨浪滔天君莫管,阳光已久照君心。

  【诗解:○运途 平。○功名 有。○求财  无。○田厝 吉。○有孕 月初生男月尾生女。○病人 吉。○失物 无。○行人 未至。○海面 求财有。】

  第四首

  君思千里任遨游,动用经营自往求。云翳欲遮风已吹,一轮明月满天秋。

  【诗解:○运途 吉。○功名 平。○求财 平。○田厝 吉。○出外 吉。○婚姻 吉。○有孕 生女。○病人 凶。○风水 吉。○行人 至。○百事 吉。】

  第五首

  劝君改行礼金容,宝灶频添好香浓。灾祸不除祥不至,宜先急扫此尘空。

  【诗解:○运途 祈神吉。○功名 难。○求财 平。○田厝 凶。○出外 吉。○婚姻 难成。○有孕 生女。○病人 祈神吉。○失物 无。○行人 未至。】

  第六首

  他家衰喜休相问,莫兴筵中竞酒浆。无事闭门家里坐,惟憑旦夕一炉香。

  【诗解:○运途 吉。○ 求财 无。○田厝 平。○出外 不吉。○婚姻 不吉。○有孕 生女。○病人 凶。○风水 不吉。○ 行人 至。】

  第七首

  枯木庭前欲长芽,金刀为剪不放花。诚心自有诚心报,莫作当时酒价赊。

  【诗解:○运途 吉。○功名 吉。○求财 平。○ 田厝 平。○婚姻 难成。○病人 祈神。○风水 不吉。○失物 无。○行人 未至。】

  第八首

  有事些些挂在心,虚劳心力乱搜寻。闭门只好三缄口,事大如天总不侵。

  【诗解:○功名 无。○求财 无。○田厝 平。○婚姻 不吉。○有孕 生男。○病人 凶。○风水 不吉。○失物 无。○行人 未至。】

  第九首

  南北西东任去游,阴人在内不须忧。萍踪自有相逢日,金璞之资可往求。

  【诗解:○运途 吉。○功名 有。○求财 有。○田厝 吉。○出外 吉。○婚姻 平。○有孕 生男。○病人 吉。○行人 至。○ 作事 成。】

  第十首

  相遇良媒已过门,因循日久未成婚。好事但逢三六九,何愁美貌不思君。

  【诗解:○运途 吉。○功名 吉。○求财 有。○田厝 缓吉。○出外 吉。○婚姻 吉。○病人 吉。○风水 吉。○失物 有。○百事 吉。】

  第十一首

  水中言语起交繁,惹得家堂有是冤。祸事欲沾君莫染,一身也免此心烦。

  【诗解:○求财 无。○出外 不吉。○婚姻 不吉。○有孕 生女。○病人 祈神。○行人 至。○消息 未至。○百事 不吉。】

  第十二首

  喜事亲临莫往观,哀门咫尺不须看。且外野外三天后,禄马自然得遂安。

  【诗解:○运途 祈神。○功名 无。○求财 无。○田厝 缓吉。○出外 吉。○婚姻 不吉。○有孕 生男。○病人 凶。○失物 无。○行人 缓吉。】

  第十三首

  匹马匆匆指去程,好逑体态自然成。损言若有来相破,到底完婚一笑迎。

【诗解:○运途 吉。○功名 有。○求财 有。○田厝 平。○婚姻 吉。○有孕 生男。○病人 少年吉老人凶。○失物 见。○行人 至。○百事 吉。】

  第十四首

  片帆渡海任奇斜,顷刻乘风入远沙。忙里不知分别去,明朝便是到吾家。

  【诗解:○运途 平。○功名 三分。○求财 有。○田厝 缓吉。○出外 吉。○婚姻 吉。○病人 平。○官事 吉。○失物 有。○行人 至。】

  第十五首

  一轮明月照千家,银汉澄清望眼斜。丹桂分枝长叶在,纤纤云翳漫相遮。

  【诗解:○运途 平。○功名 无。○求财 无。○田厝 缓吉。○出外 吉。○婚姻 成。○有孕 生男。○病人 三分。○官事 吉。○失物 无。○行船 吉。】

  第十六首

  闲游暗路被侵伤,浑痛心身不上床。昨夜焚香祈祷下,淋漓喜雨得安康。

  【诗解:○求财 有。○田厝 平。○婚姻 不吉。○有孕 生男。○病人 凶。○官事 吉。○失物 无。○行人 三六九至。】

  第十七首

  灾不厌禳禳自消,祸因作福福宜生。神前旦夕焚香叩,万事自然保安宁。

  【诗解:○求财 吉。○田厝 不吉。○出外 吉。○婚姻 平。○有孕 生男。○病人 祈神。○行人 至。】

  第十八首

  匆匆匹马挂金鞍,金镫才敲去不难。大道坦平君速进,贵人迎接乐团圆。

  【诗解:○运途 吉。○功名 有。○求财 有。○田厝 吉。○婚姻 吉。○有孕 生男。○病人 初病吉久病凶。○官事 吉。○失物 有。○行人 至。○作事 成。】

  第十九首

  故人遗爱馈蒸豚,莫较樽前酒下分。报道门前佳客到,不知多少可留存。

  【诗解:○运途 平。○求财 平。○田厝 吉。○出外 平。○婚姻 吉。○有孕 生男。○病人 平。○行人 十日至。○作事 成。】

  第二十首

  扁舟一叶泛来轻,午夜无声再月明。任是长江风浪阔,不劳心力自登瀛。

  【诗解:○运途 平。○功名 有。○田厝 吉。○出外 吉。○病人 平。○失物 无。○行人 月半至。○海面 吉。○作事 成。】

  第二十一首

  财帛相交莫信谗,信谗诚恐有疑贪。寸心若得存中正,去后何须说二三。

  【诗解:○运途 平。○功名 无。○求财 三分。○田厝 平。○出外 吉。○婚姻 平。○有孕 月初生女月尾生男。○病人 平。○失物 难。○行人 月半至。】

  第二十二首

  只影迢迢路又疏,不遭险恐也迷途。临行记得君有嘱,莫上高岗与险隅。

  【诗解:○功名 难。○求财 三分。○田厝 不吉。○出外 平。○婚姻 平。○有孕 生女。○病人 平。○风水 不吉。○失物 难。○行人 缓至。○海面 吉。】

  第二十三首

  整冠人道偷渠李,纳履傍观谓摘瓜。不如回却家中坐,无是无非莫管他。

  【诗解:○运途 不吉。○功名 难。○求财 三分。○田厝 平。○有孕 生男。○病人 凶。○风水 不吉。○失物 难。○行人 至。○作事 难。】

  第二十四首

  幸有仁人得尽扶,进身何必苦踌躇。欲求名利皆如意,财帛自然应不虚。

  【诗解:○功名 难。○求财 三分。○田厝 不吉。○出外 平。○婚姻 平。○有孕 生女。○病人 平。○风水 不吉。○失物 难。○行人 缓至。○海面 吉。】

  第二十五首

  结契金兰莫反仇,朝中青紫不须求。芸窗若肯相磋切,一举成名万户侯。

  【诗解:○运途 吉。○功名 有。○求财 有。○田厝 吉。○出外 吉。○婚姻 吉。○有孕 生女。○病人 吉。○风水 吉。○行人 至。○作事 成。】

  第二十六首

  谁言大海无珠宝,袛恐于人不为寻。宝不负人人自负,见之不取枉费心。

  【诗解:○运途 平。○功名 无。○求财 三分。○田厝 平。○婚姻 平。○有孕 生女。○病人 吉。○官事 不吉。○失物 无。○行人 至。】

  第二十七首

  一文欲换两千文,谁道斯言是妄云。富贵荣华天与汝,归期喜鹊噪纷纷。

  【诗解:○运途 吉。○功名 有。○求财 平。○田厝 吉。○婚姻 吉。○有孕 生男。○病人平。○失物 有。○行人 至。】

  第二十八首

  乍闻喜鹊噪詹声,谋望欣然自称情。最是行藏堪爱处,闭门家内有人迎。

  【诗解:○运途 平。○功名 有。○求财 有。○田厝 吉。○移居 吉。○婚姻 吉。○有孕 生男。○病人 三分。○风水 吉。○失物 有。○ 行事 成。】

  第二十九首

  伊尹耘耕于有莘,太公垂钓渭江滨。两人久屈林泉下,一旦为君辅弼臣。

  【诗解:○运途 吉。○求财 有。○田厝 吉。○出外 吉。○婚姻 吉。○有孕生男。○病人 少年平老年凶。○失物 无。○行人 至。○海面 吉。】

  第三十首

  铁船渡海最沉重,婚屋居人岂可容。能得脱难双险道,莲花火里水溶溶。

  【诗解:○运途 不吉。○功名 无。○求财  有。○田厝 平。○出外 不。○有孕 生女。○病人 十日外吉。○失物 无。○行人 至。○海面 吉。】

  第三十一首

  自求福德自天申,福分未真宁作真。运动行藏皆合意,一番喜气一番新。

  【诗解:○运途 祈神。○功名 七分。○求财 五分。○田厝 五分。○出外 不吉。○婚姻 不吉。○有孕 生女。○病人 祈神。○ 行人 未至。】

  第三十二首

  一杯清水救斯民,何必区区别问津。富贵荣华天必与,无愁无虑在君身。

  【诗解:○运途 吉。○功名 有。○求财 有。○出外 吉。○婚姻 吉。○有孕 生男。○病人 吉。○作事 吉。○百事 吉。】

  第三十三首

  枯木逢春再发花,秋蟾皎洁绝云霞。两般消息皆分晓,也知不久到吾家。

  【诗解:○运途 吉。○功名 有。○求财 少。○田厝 吉。○出外 吉。○婚姻 吉。○有孕 生女。○病人 少年吉老年凶。○失物 有。○行人 至。】

  第三十四首

  巨川欲渡无舟楫,大厦将成无栋梁。自是天时无便利,放心静坐细思量。

  【诗解:○求财 无。○出外 不吉。○婚姻 不吉。○有孕 生女。○病人 不吉。○作事 不成。○百事 不吉。】

  第三十五首

  牡丹骤雨压奇斜,皎月扬辉云莫遮。云岂不时遮月色,雨无常压有名花。

  【诗解:○运途 祈神。○求财 无。○婚姻 不吉。○ 有孕 生女。○病人 凶。○行人 二三日到。】

  第三十六首

  花儿重开月再圆,家中幸有得媒贤。他人欲起心残害,却被贵人发制先。

  【诗解:○运途 五分。○功名 五分。○求财 三分。○田厝 缓吉。○出外 平。○婚姻 平。○有孕 生女。○病人 平。○失物 知消息。】

  第三十七首

  匣中宝镜挂高台,今日欣适匣正开。不管人间分万类,一时广照在东来。

  【诗解:○运途 吉。○功名 有。○求财 无。○田厝 吉。○婚姻 吉。○有孕 生女。○病人 吉。○失物 难。○行人 月半至。】

  第三十八首

  牝鸡鸣旦总非祥,入室飞禽未为殃。好念真经千万遍,家中方保再荣昌。

  【诗解:○求财 五分。○田厝 五分。○出外 五分。○婚姻 不吉。○有孕 生女。○病人 祈神。○官事 不吉。○行人 未至。○百事 不吉。】

  第三十九首

  家门坎坷有些灾,口舌是非必破财。若不破财灾未免,人丁损失见悲哀。

  【诗解:○功名 无。○求财 无。○出外 不吉。○婚姻 不吉。○有孕 生女。○病人 凶。○失物 无。○行人 未至。○百事 不吉。】

  第四十首

  满园雨雪落霏霏,叶落山林树影稀。若问何时花正发,也应守得到春晖。

  【诗解:○求财 无。○出外 吉。○婚姻 平。○有孕 生男。○病人 春吉。○行人 未至。○百事 春吉。】

  第四十一首

  欲来时早起风云,官职宣迁意不动。正好行程偏宿住,炉香今日尽烧焚。

  【诗解:○求财 有。○田厝 平。○出外 吉。○婚姻 吉。○有孕 月初生男月尾生女。○病人 祈神。○行人 至。】

  第四十二首

  性质原来骑骏马,今朝却换此驽駘。欲知善恶须知相,伯乐分明为主裁。

  【诗解:○求财 平。○田厝 平。○出外 吉。○婚姻 平。○有孕 生男。○病人 祈神。○作事 有。】

  第四十三首

  画烛当空焰焰烧,琉璃瓶在水中漂。勿惊风浪随流转,可保安然不动摇。

  【诗解:○求财 无。○出外 平。○婚姻 平。○病人 平。○官事 平。○行人 至。】

  第四十四首

  夜行灯火中途灭,寂寂人间暗自伤。敲门入室唤他醒,起来无火也难当。

  【诗解:○运途 不吉。○求财 无。○出外 不吉。○婚姻 不吉。○有孕 生男。○病人 春冬吉秋夏凶。○官事 凶。○失物 难。○百事 不吉。】

  第四十五首

  忍耐溪边人养鸭,纵无烦恼也劳心。滔滔游入江中去,岸上呼声哪得寻。

  【诗解:○运途 凶。○求财 五分。○田厝 不吉。○出外 不吉。○婚姻 不吉。○有孕 生女。○病人 祈神。○官事 不吉。○失物 难。○行人 至。○百事 不吉。】

  第四十六首

  浴出龙池妙色身,老君抱送玉麒麟。仙花玉蕊呈祥瑞,顶上摩尼珠一新。

  【诗解:○运途 吉。○功名 有。○求财 有。○田厝 吉。○出外 吉。○婚姻 吉。○有孕 月初生男月尾生女。○病人 平。○官事 吉。○行人 至。○百事 吉。】

  第四十七首

  画匣新妆满镜花,凝眸端正足堪夸。欲折一枝归去赏,那堪再取惹交加。

  【诗解:○求财 平。○田厝 凶。○出外 吉。○婚姻 吉。○有孕 生女。○病人 凶。○官事 凶。○行人 有信。】

  第四十八首

  煌煌秉烛正元宵,厨火飞蛾自损烧。高挂云台端正坐,阳光照耀必无饶。

  【诗解:○运途 平。○功名 有。○求财 无。○田厝 平。○出外 平。○婚姻 缓吉。○有孕 月初生女月尾生男。○病人 祈神。○官事 不吉。○行人 至。】

  第四十九首

  清江鼓棹月盈船,水压中天尽可观。幸祷至诚天眷佑,何愁首尾不安全。

  【诗解:○运途 吉。○功名 有。○求财 平。○田厝 吉。○出外 平。○婚姻 平。○有孕 生女。○病人 祈神。○水面 吉。○作业 祈神。○作事 祈神。】

  第五十首

  日月何曾照覆盆,而今且在暗中存。贵人不久提携去,早晚知君得处尊。

  【诗解:○运途 吉。○功名 缓吉。○求财  平。○田厝 缓吉。○出外 吉。○婚姻 吉。○有孕 月初生男月尾生女。○病人 平。○失物 有。○行人 至。】

  第五十一首

  夜梦堪嗟大不祥,醉中未有乱癫狂。但存心正相安处,早晚虔烧一炷香。

  【诗解:○运途 不吉。○功名 难。○求财  无。○田厝 平。○出外 不吉。○婚姻 平。○有孕 生女。○病人 祈神。○失物 难。○行人 至。○作事  不吉。】

  第五十二首

  一心虽急马行迟,扁舟欲渡遇风时。等待明朝波浪急,还君自在任迁移。

  【诗解:○运途 平。○求财 平。○田厝 平。○出外 平。○婚姻 难。○有孕 月初生男月尾生女。○病人 平。】

  第五十三首

  子欲养亲亲罔在,树欲静时风不停。出入行藏休再问,劝君且去守安宁。

  【诗解:○家运 祈神。○求财 五分。○田厝 五分。○出外 不吉。○婚姻 不吉。○有孕 月初生男月尾生女。○病人 凶。○行人 未至。○百事 不吉。】

  第五十四首

  斜日寒风入暮天,丝纶懒下莫移船。潮来水泛鱼难见,且向蓑衣卧雪眠。

  【诗解:○运途 凶。○功名 难。○求财 难。○田厝 平。○出外 平。○婚姻 难。○有孕 月初生男月尾生女。○病人 平。○百事 不吉。】

  第五十五首

  急上云梯步月宫,嫦娥与我桂花香。骑鲸变化凌云志,一任扶摇入九重。

  【诗解:○运途 吉。○功名 有。○求财 三分。○田厝 吉。○出外 吉。○有孕 月初生女月尾生男。○病人 凶。○失物 难。】

  第五十六首

  令行到手宛相投,自唱自吟却自由。鸡犬相闻消息近,姻缘夙世不须求。

  【诗解:○运途 平。○求财 难。○田厝 平。○婚姻 吉。○有孕 生男。○病人 吉。○官事 平。○行人 未至。】

  第五十七首

  万里求仙意甚虔,青山重叠水连天。终寻隐道桃源洞,不觉回来坐碧莲。

  【诗解:○运途 坎坷。○功名 有。○求财 三分。○田厝 平。○出外 吉。○婚姻 吉。○病人 平。○失物 难。○作事 难。】

  第五十八首

  静心修炼学真仙,蝴蝶飞来岂偶然。不觉狂风吹去后,丹青依旧是前缘。

  【诗解:○运途 平。○功名 难。○求财 平。○田厝 旧吉。○出外 平。○有孕 生男。○病人 祈神。○行人 未至。】

  第五十九首

  虔意求神祷必灵,醉中邪魅不须惊。诚心自有真神在,谁道虚空无报应。

  【诗解:○运途 平。○功名 有。○求财 平。○田厝 平。○出外 吉。○婚姻 平。○有孕 生男。○病人 祈神。○官事 平。○行人 至。】

  第六十首

  来意不诚祷不灵,不诚祈祷枉劳心。欲知无限神机事,尽在虔心一点清。

  【诗解:○求财 平。○出外 平。○婚姻 平。○有孕 月初生女月尾生男。○病人 祈神。○行人 未至。】

  王签

  六十灵签增一支,未来过去我先知。万事清吉皆如意,诚心添油正合宜。

  【诗解:○求财 吉。○出外 吉。○婚姻 平。○有孕 生男。○病人 凶。○行人 缓至。】

乐安宫

  位于鲤城区江南镇下店村。始建于明,1980年重修。主祀三王爷,配祀三夫人妈

四王府(龙水殿)

  四王府亦称龙水殿,位于鲤城区江南镇玉霞村。始建未详。祀四王爷。

世斋堂

  世斋堂,俗称菜堂、观音堂,位于惠安县辋川镇峰崎村树脚自然村,坐东北向西南,背负麒麟山,南向走马埭。

  始建于明,原先是一处颇具规模的佛教寺宇,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山门三通,殿宇七落,挑脊飞檐,构架壮观。

  相传明末清初,世斋堂主持(其真实姓名、法号未传,后世称“起义公”)秘密组织“反清复明”队伍,焚香祭旗,立誓为盟,准备择日起义,因人告密,惨遭剿灭。世斋堂也因此被烧毁,只留下残墙颓壁。

  15年后,信徒和热心人士力倡再建世斋堂,广集资金,在原址按原坐落重建堂宇。新建的堂宇规模较前为小,一园二落,中有天井,分前后殿。

  抗日战争期间,峰崎下埕的何来亨父子出任主持,世斋堂名声又振,当时住泉州开元寺的弘一法师和住崇福寺的妙月师都曾来此讲道传经。

  堂宇多年失修,至1996年仅存后殿,前殿地段也为修公路所用。1997年夏信众集资重修,因地就简,取二进单殿结构,面阔三间,殿外加围墙,以院门加檐作为山门。门楣上镶以黑色花岗岩镌“世斋堂”三大金字,门联:“西方竹叶千年树,南海莲花九品香。”以门前公路为开阔地。

  世斋堂重修后装潢清净简朴,仅奉祀观音菩萨塑像。配以始建时留下的几对楹联:“永使苍生离苦海,常教赤子有慈航。”“南海驾慈航普渡众生离苦海,西方悬慧日光昭万姓庇钧天。”“玉瓶甘露滴,紫竹惠风生”等。

半岭宫

  半岭宫,位于安溪县官桥镇西北部善坛畲族村蝙蝠山半坡,是安溪县唯一的妈祖分灵庙。(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妈祖》)

  善坛畲族村地处戴云山余脉,海拔400—1000米,是一个远离海洋的小山村,而妈祖是海神,半岭宫却因何奉祀妈祖

  善坛姓肇基祖钟颜德原居厦门钟宅,钟宅的妈祖信仰是从莆田湄洲传入的。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钟颜德背着已在钟宅供奉了200多年的妈祖金身,往北翻山越岭迁至善坛定居衍传,就此妈祖也在善坛分灵。当时,钟颜德因担心钟宅祖地族人不同意携走神像,便用襁褓帨巾包裹。

  现庙内供奉的妈祖金身,是来自厦门钟宅的明初原物。往年善坛每年迎春,沿袭着用襁褓背妈祖金身巡境以为纪念,直到近代才改用辇轿。

  随着善坛人的外迁,妈祖信俗又传到了新加坡、美国、印尼、阿根廷、马来西亚、台湾、香港、澳门等地。近几年来,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纷纷回乡寻根谒祖,到庙朝拜,香火鼎盛。

  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妈祖生日、妈祖醮,善坛村都要举行妈祖巡安绕境活动,舞龙舞狮队、火鼎公婆队、十八学士队、文阁八音阵、八仙阵、过火坑、大鼓唢呐队、少数民族电声乐队等一起表演,热闹非凡。

半岭寺

  半岭寺,位于惠安县紫山镇西北部半岭村笔架山,地处与泉港区、洛江区交界。

  始建于明,后有重修。

  寺坐西朝东,面积111.6平方米,由山门、两廊和正殿组成。

  该寺为邱二娘起义遗址。邱二娘(1833~1855年),惠安农民起义女首领。清•咸丰三年(1853年)于此起义反清,并以寺为聚义厅,广场为练兵场。后围攻县城失败,被俘牺牲。(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邱二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