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名录(王—二卷)

  王熺(字仕显,号东轩)、王文升(字子腾,号居南)、王镛(字庚铸,号三揆)、王锷(字淑甫,号元液,汉冶先生 王世实、王观光[字子开,一字于国,号存儒,明·晋江人(今石狮市宝盖塘头)。天启进士,舒城令。刑部主事。常州知府。荆州知府。南明·隆武户部右侍郎兼吏、礼、兵三部事。]王雍[字在云,明·德化县清泰里绍卿人(今雷峰镇肖坑村)。受业李廷机。历云和、富沙令。归田里。] 、王弼 (小名盛世)
  王畿[字翼邑,号慕蓼,明·晋江人,其家居地今为石狮市宝盖镇塘头(古称“龙塘”)。早年。历吏部主事。杭州知府。浙江督学。累至浙江左布政。治学。卒。两王畿辩。]
  王璋(字昂伯,一作颙伯,清·台湾县人,原籍惠安县仙塘铺沙格[今泉港区南埔镇沙格村]。渡台。分修《台湾府志》。历宦。)、王猷[字胤方,号壮其,明·东莞人。万历丙辰进士,授行人,升户部主事。泉州知府。招抚郑芝龙(督兵捍御。抚剿之议。谈判。郑芝龙受抚。)筑鹧鸪口城台。平李魁奇、钟斌、周三舍等。兴泉道副使。]、王栋(字子东)、王会龙(字君遇。宝庆二年状元,累官工部郎中。知泉州。终太府少卿。)、王廷诤(号訚斋)、王畴(字体范,号闲斋)、王时迈(字任式。子维城、孙士凤)、王春复(字 与乐、学乐、学牧,号堣斋,明·晋江人。明·嘉靖进士,初令泰和。历南京工、户二部郎中,出守赣州。云南按察副使。广西布政参政,卒于官。治学。)、王任重(字尹卿)
  王宗澄(字志濓)、王宗会(字宾之。明·晋江人。)、王宗濬(王宗浚,字志达,号少山,明·晋江人。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累迁湖广江防佥事,卒于官。)
  王国辅(字忠甫,号未斋)王国泰(清·奉天盖平人,隶汉军镶白旗。贡生,笔帖式。福州同知,泉州同知,福建盐驿道。安徽按察使,分守河东道,广东提刑按察司按察使。)、王国勋(字隆臣,清•南安人。历千总、守备。台湾斗六门都司,擢游击。)
  王克恭
字彦礼,南宋·南安人。南宋·淳熙进士。历宦。终兴化知府。
、王秬(字嘉叟,号复斋,北宋末南宋初•中山曲阳人,居晋江。清·道光《晋江县志》本传。身世。行状。楚东诗社。著述。)、王炳(字景文,北宋·南安人)、王宠受号濯陆,清·直隶真定府赵州宁晋县人。清·顺治八至十年任德化知县。赖垓《王侯去思碑》。、王泽洪(清·北直人,康熙五年以泉州通判署德化县篆)、王之纪(清·沈阳人,康熙十六至廿二年任德化知县)、王一导(号惕斋,清·湖广黄冈人,康熙四十年任德化知县)、王调元(字燮公,清·辽阳义州人,康熙四十八年任德化知县)

王熺

  王熺,字仕显,号东轩,明·晋江人;王文升父,王镛王锷之祖父。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6·司训王东轩先生顾新山先生(顾珀)撰《墓志》、何镜山先生(何乔远)撰《先生父子传》为作传,曰:

  “王熺仕显,号东轩

  曾祖,靖难时以忠节著。

  父,郡庠生,早逝。母李氏,安溪旌义之女,矢志守节,督教其子读书;其媵洪氏不字,以从李氏老,世号双节。

  资禀聪颖,博学多识,事其母以孝闻。父墓患水,哀哭几绝,改葬焉,追服斩衰,蔬粥庐墓。母死,毁瘠治葬,复庐墓三年。

  正德十三年(1518年)以贡授广东泷水训导。泷水僻陋,士鲜知学,首以‘明伦敬身’为教,以经义启迪之。俗尚鬼信禨,删定家礼教之。任官五载,乞休,归。

  恒言称母训,母好施,虽贫,每新谷升必播精遗四邻;忌日必哀;其生辰,虽年七十,不敢受子弟上寿礼如忌日。

  《肇庆郡志》载‘名宦’。

  顾新山先生志其墓。

  子文升,亦以孝称。”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6·氏家世学派》:

“按:

郡先辈撰《彦衡 神道碑》称:‘氏之门,世笃忠贞,家全孝友。’

今考公在靖难时,奋身殉节;其孙庠生,早逝,妻氏为吾六世祖朴庵李森之女,誓守节,教督其子,是为东轩;其媵洪氏不字,从李氏老,世号双节。顾新山顾珀先生诸公撰志传,详矣。

  东轩首以儒学显著,其子居南文升,孙三揆汉冶,皆以理学称。东轩居南又以双孝著,同郡先正用汲镜山宗镒并娓娓作传述之。厥后曽孙某为宁粤军门,赠东轩居南为安东伯。

  考其家世累叶,济美自逊,国迄季明,与国咸休,无极此,可以观徳矣。”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森顾珀王文升王镛王锷王用汲何乔远许宗镒》)

王文升

  王文升,字子腾,号居南,明·晋江人;王熺子。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6·王居南先生文升宗镒撰《本传》、用汲撰《墓志》为作传,曰:

  “王文升,字子腾,号居南之季子也。

  凝定有至性,自少即不为凡儿嬉戏。

  十三岁随父司铎于广。父患疾,祈以身代,躬汤药,少愈乞休;归途疾转剧,值寇警旅寓郭外,又有水患,文升竭力护持,设床褥卧父床离水仅尺许,文升立侍水中。三日父疾愈,亦无恙。洎父歾毁,瘠致哀如礼。

  嫡母、继母,事之尽欢。生母疾思荔,非其时,迨荔熟,而母逝,则终身弗食焉。

  公于祀事虔甚,洁修思慕,澘然涕出。

  感母独子之言,中年议纳妾。初捐金纳一女,同安人,既至,询已许人,盖儒生也;不敢近。亟物色儒生归之,不责原金,其重义如此。

  生平勤学强识,动遵矩矱,不愧衾影,谈吐必称古人。性和粹庄重,口不出暴戾媟狎之言,每诧儿辈仕无崇卑,毋以墨败法。课子虽以举子业,而视世之繁华靡竞口习行违者,弗善也。

  尝戒子,遗言曰:‘吾泉前辈林龙峰、近辈王嵎斋此二先生者,人皆谓之朴实头学者。正当朴实上用工夫,做到精微细密地位,便是真正圣贤。大抵人品好者,都朴实;不好者,都不朴实。好人又有几样者,全看他学问如何耳。’

  之著述,可摭入性理者甚多。

  宗镒用汲并为撰志传。

  子,皆以实行理学著声。

  后以曽孙某贵,赠安东伯。”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许宗镒王用汲王熺王镛王锷》)

王镛

  王镛,字庚铸,号三揆,明·晋江人;王文升子。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6·孝廉王三揆先生何镜山先生(何乔远)撰《本传》为作传,曰:

  “王镛,字庚铸,号三揆,旌孝文升子。

  幼醇谨,长有志,圣贤之学覃精会思,手笔识之。

  万历十六年(1588年)举于乡,七上春官不第,无意世途,抱遗经以终老。

  岁丁未(万历卅五年,1607年)下第,归逰山东,卒济南逆旅舍,家童图轻装,取所著书焚之。丧至,其弟惊问其故,大恸,而摉家箧中者次之(今见镜山所撰《传》中附载数十条)。

  自少知孝,五岁请父取笔作书,即书‘老莱子孝奉二亲’七大字。执父丧,每餐二合米、数叶菜合煑之。布衣欲润题其斋曰:‘今世谁有如王庚铸行古人道。执父丧,蔬粥三年,未尝一启齿笑。庚铸真孝子矣。’

  沉静坚忍,浑厚洪深,得失不分,喜怒不形,其言讷讷,其貌迂迂,而大义所在,必为必止,贲育不能夺也。

  抚军欲求贤师,以嘱观察。观察求得,而己先受聘广文所,固辞却之。广文曰:‘此吾上官,足下奈何重名义、慢吾上官,而使见怪我乎!’不得已,往馆三年,未尝以一事干,其梗节大概类此。

  所著有《天彝淑世编》及《语录》诸书。

  先辈何镜山先生撰《本传》,其言曰:‘吾泉理学之盛,自蔡文庄蔡清布衣而后兴起者仅仅,其当吾身所见者三人焉:布衣陈欲润、诸生林甫任、孝廉王镛云。’

  后以孙某贵,赠安东伯。”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何乔远王文升蔡清》)

王锷

  王锷,字淑甫,号元液学者称汉冶先生·晋江人;王文升子。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6·明经王汉冶先生林省庵先生(林学曾)撰《本传》为作传,曰:

  “王锷,字淑甫,号元液

  天性孝友,少慧颖,居南王文升一言即服之。终身竭力养志,几微周悉。父歾毁,瘠骨立丧,祭如礼。

  与兄事嫡母曲尽孝敬;事生母虽孝,然终嫡母世不敢与齿。事兄禀命步趋惟谨。

  岁借教授弟子吚唔自给,操持极严,介平生志学,以居敬穷理为务。读古人书,卷不去手,虽终老明经,而实以斯文正脉为己任,言动不苟,后学负笈相踵。

  自癸巳(万历廿一年,1593年)受学李见罗徐匡岳,潜心著述,有《四书五焚存稿》、《易经七削存稿》、《诗经三百大意》及《时习诸说》等书。

  与林省庵诸公同修《府志》,一时名士如郑孩如郑维岳李衷一李光缙何匪莪何乔远诸公并称许,以为后学楷式。

  设教江右。勉诸生实行与广文孝廉涂世叶门人吴文盛讲论不辍。独坐一室,不夜分不寐。卒之前一日,犹以吾未见刚章、未脱稿命侄记之。

  学者称为汉冶先生。”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文升林学曾郑维岳李光缙何乔远》)

王世实

  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部下,是镇守鳌城(永宁)的指挥官,世袭职挂印都指挥使镇国将军万户侯。英勇剽悍,文韬武略,深得俞大猷器重。

  嘉靖四十年,倭寇进犯,王世实指挥永宁卫城军民奋勇抵御。倭寇退后,回泉州甲第巷家中,告诫家人勤于耕读,振家报国。配合当地私塾动员亲属及邻人子弟就学,并聘请兴化陈愈老先生为甲第巷诸生传道授业,文风日进。的一个儿子和一个侄儿都科举进士。

  隆庆元年,王世实俞大猷广东会剿,在广东龙眼沙海一次激战中,殉于沙场,年仅49岁。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2·古迹志坊宅附·城外宅·明宅》“征广东殉难、升袭指挥佥事、赐祠王世实宅:在永宁北门内。名清风楼。”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征广东殉难、升袭指挥佥事、赐祠王世实墓:在永宁北门外北山之阳。”

王观光

  王观光,字子开,一字于国,号存儒,明·晋江人(今石狮市宝盖塘头),浙江布政使王畿侄(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王畿》)。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王观光(同治补刊本)“采周芮公撰志”为作传。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6·政绩志·王观光》、清·徐鼒《小腆纪传·卷57·列传50·王观光》有传。

  天启进士,舒城令

  王观光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年)举人,天启五年乙丑(1625年)余煌榜三甲第160名进士,授舒城令。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王观光》:

  “王观光,字子开,一字于国,号存儒,晋江人。

  万历壬子举人,天启乙丑进士。授舒城令。

  富户多飞采脱役,累贫民。至则总计米额,设法派贴,而役始均。

  直指按临,奸徒自充访犯,捏富民为害;吓胁之,令赔赃,因以为为。观光详核真犯,使服辜坐赃,宁少无滥。

  有屠者谋杀其伴,尸、刀俱投潭中,仍自控告。亟驰视之,蛙跳莲叶,哀鸣不已;使投水验之,屠刀在焉,遂抵命。

  一妖男子,以妇貌遍入富贵家。事发,立毙之,不使再出一言,邑人称厚。

  有兄弟讼数年,召至庭中,以至情感动之,各涕泣悔罪去。”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6·政绩志·王观光》:王观光,字子开。天启乙丑进士,授舒城令。”

  清·徐鼒《小腆纪传·卷57·列传50·王观光》:王观光,字子开,晋江人。天启中进士,知舒城县,有声。”

  刑部主事

  迁刑部主事。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王观光》:

  “计竣,迁刑部主事。

  适富商吴守礼家奴吴荣拥赀数十万,投拜魏珰,反噬其主;珰败系狱,几贿脱,立拟决,舆论称快。”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6·政绩志·王观光》:“迁刑部主事。”

  清·徐鼒《小腆纪传·卷57·列传50·王观光》:

  “迁刑部主事。

  富商某家奴拥赀数十万,投璫门,反噬其主;败系狱,贿求脱,卒拟决,舆论快之。”

  常州知府

  出知常州府,郡有权相,不附,莅任8月遂引疾归。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王观光》:

  “升常州知府。

  有织造岁例八千金,革去之。

  又内官多驳缎绢,勒机户造换,破费累数十万。通详奏准贴价,得免再造,四府机户皆援为为。

  宜兴鲁较肆为首,毁屋划坟,几成大变;以计擒之,余党遂戢。

  郡有权相薰炎灼天,莅任八月,不通一刺;而绅士待论多异同,不无掣肘,遂引疾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6·政绩志·王观光》:

  “升常州知府。

  革去织造岁例八千金。

  又内官多驳缎绢,勒机户造换,破费不赀。通详奏准贴价,得免再造,四府机户皆援为例。

  郡有权相,观光不肯依附,引疾归。”

  清·徐鼒《小腆纪传·卷57·列传50·王观光》:

  “出知常州府。

  革织造输知府岁例八千金。

  宜兴鲁较肆乱,计擒诛之。

  寻引疾归。”

  荆州知府

  以荐起补荆州知府,以疾乞休。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王观光》:

  “以少司农庄钦邻荐,起补荆州知府,惠藩桐封在焉。

  藩府有紫金山,承奉怙势横甚,拘士民数千人幽其中。下车,愬者盈数篋,观光谓:‘争之,不如化之。’密缄送。承奉大惊愧,夜出数千人,府前后欢声如沸。

  潞藩与惠藩疏争垦田,数年不能决;为为之,得平而止。

  荆,故流寇出入处也。沙市在城外十里许,冲要繁华,贼垂涎焉,残破者三。郡有商税,例归太守,推与倅分季掌焉,遂将所得税银建筑关城,延衮三十里,沙、草二市赖为屏,郡人国子祭酒文定之为记之。

  宋银山掘地得金千八百两,以千金助边、八百金充城费;建敌楼,额曰‘天助’,自为记焉。

  惠藩表上其事,得旨‘加级优擢’。

  时流氛日炽,屡召土兵,杂民兵吹笳扬帜,贼颇胆落。而妖人杨大将为贼奸细,术能呼风唤雨;来谒,倨甚。稔其奸,令之演武场,自献八阵图,密授计破之,惭阻遁去。余党数千人尚谋为为,设备歼焉。

  阁部督兵驻荆、襄间,民苦馈饷,详令其兵自馈。心衔之,遂中以计典。去之日,士民攀辕卧辙,至鬨与帅院之门,号声振天。惠藩特疏保留,亦心悔,上疏乞召还。未抵家而旨下,乃回任。

  是时寇益猖獗,闯兵尝以三百人混入荆城托买棉,窥虚实。观光盘诘素严,悉为勇擒献。徐谕之曰:‘汝等既为营兵,皆朝廷赤子,忍令独寒?第归语而主,无生事开衅!’遂发棉卖之。贼亦心詟,过当阳,距荆八十里,不敢窥半武焉。

  自是,登陴设防无虚日,除夕犹在城上。积劳成病,乃乞休。荆人建祠塑像崇奉,称为为‘小关公’;盖因其守荆多惠爱,而名与‘关公’同音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6·政绩志·王观光》:

  “起补荆州知府,惠藩桐封在焉。

  藩府有紫金山,承奉怙势,拘士民数千人幽其中,下车诉者盈数箧。观光密缄送,承奉大惊愧,夜出数千人,府前后欢声如沸。

  沙市在城外十里许,冲要繁华,流寇垂涎,残破者屡。郡有商税,例归太守。以所得税银,建筑关城三十里,沙、草二市赖为屏藩。

  以疾乞休。荆人建祠塑像祀之。”

  清·徐鼒《小腆纪传·卷57·列传50·王观光》:

  “以荐起补荆州府。

  惠藩承奉某虐于民,诉者盈箧。观光谓争之不如化之,密缄送阅。某大悚愧,夜出数千人,欢声如雷。

  荆故流贼出入处,观光捐橐中金筑沙市关城,延袤三十里,杂民兵吹笳扬帜,奸细来则歼之;贼不敢犯。

  杨嗣昌督师驻荆、襄,观光请令其兵自馈,嗣昌衔之,以计典去。士民号泣,惠藩疏保留。寻以积劳,乞休。”

  南明·隆武户部右侍郎兼吏、礼、兵三部事

  清兵入关,明亡。唐王立福州,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建号隆武(南明),王观光起户部右侍郎,兼吏、礼、兵三部事,未几归。年七十五卒于家。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王观光》:

  “唐王时,起户部右侍郎兼吏、礼、兵三部事。未几,归。

  观光聪颖绝人,过目成诵,历久不忘;为为自成一家。与人落落不苟合。居家,孝友睦族。及林下优游,躬自灌园,奴耕婢织;足不入城市,惟与里老谈说农桑,教以礼义。其家训曰:‘文章须性灵流出,品地由淡泊做成。’其学问、气节,可想见矣。

  年七十五卒。所著有《紫云制义》。”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6·政绩志·王观光》:

  “唐王时,起户部右侍郎兼吏、礼、兵部事。未几,归。

  年七十五卒。著有《紫云制义》。”

  清·徐鼒《小腆纪传·卷57·列传50·王观光》:“隆武时,起户部右侍郎兼吏、礼、兵三部事。未几,归。”

王雍

  王雍(1537~1622年),字在云,明·德化县清泰里绍卿人(今雷峰镇肖坑村);嘉靖十六年(1537年)生。历任浙江云和、富沙县令。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1·县令王在云先生“《德化邑志》”为作传,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治行·明·王雍》有传。

  受业李廷机

  李廷机(1541—1616年),字尔张,号九我,谥文节,明·泉州新门外(今鲤城区浮桥镇)人。隆庆四年(1570年)举顺天府乡试解元后回到泉州,到永春县游学和教书数年,又曾到德化授馆。德化县城西敦有氏宗祠“英魁堂”,始建于嘉靖(1522—1566年)间,原系王雍故居,后改宗祠;李廷机曾常住此研学,王雍即受业李廷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廷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1·县令王在云先生》:王雍,字在云,德化人。受业李文节。”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治行·明·王雍》:王雍,字在云,清泰绍卿人。受业李文节,甚重之。”

  历云和、富沙令

  王雍以明经(贡生)授浙江云和县令,任5年,调富沙县令。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1·县令王在云先生》:“以明经宰浙之云和,冰蘖著闻;调富沙。”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治行·明·王雍》:“以明经宰浙之云和,清慎自矢。五载,调富沙,所首取士悉登第,时服得人。”

  归田里

  后归乡不仕,历二十余年,天启二年(1622年)卒。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1·县令王在云先生》:“归田二十余年,为乡先生,正直不阿,邑有利病,辄为别白邑侯;亦蓍蔡奉之甚,为时推重。置义租以供宗族祭祀。”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治行·明·王雍》:“归田里二十余年,为乡祭酒。邑有利病,辄亲别白于令。复自置义租数千斤,以供宗祀。”

王弼

  明·嘉靖、万历间泉州晋江人,民间雕塑大师。

  清·乾隆《泉州府志·艺术》载:王弼,小名盛世,晋江人,工诗文书画,尤善塑土写真及诸仙佛像,独造其微。虽阿尼哥刘秉元髹帛脱活者,不能过也。”阿尼哥刘秉元均为我国元代佛像雕塑名家。“髹帛脱活”即指脱胎佛像。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8·人物志·方伎·明·王弼亦载:王弼,小名盛世。工诗文书画,尤善塑土写真及诸仙佛像,独造其微。同时又有何朝宗(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何朝宗》)者,寓郡城,善陶磁像为僧伽大士,天下传宝之。”

  民间传闻,王弼善塑关羽像,据说泉州最早的关帝庙里的塑像是王弼所雕,因为人物造像形神备致,塑成后引来全城人争相观看。

  王弼所塑关羽像有“忠”、“义”两种类型。流传下来的传世作品极罕,能见到的仅有两件:

  一尊是“忠”字型关羽坐像。通高41厘米,“塑土范金”关羽头裹青巾,腰系须髯,飘逸洒脱,双手藏袖作拱,端坐于太师椅。此作造型比例优美适中,衣褶线条流畅柔和,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有很高艺术造诣。此塑像虽历经沧桑、烟熏火燎,却风采依然,基本完好。曾入选1988年版的《中国美术全集·雕塑卷》,1995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珍品。

  另一尊是关羽泥塑立像。较之前者,虽略逊一筹,但同样是不可多得、弥足珍贵的上乘佳作。神态逼真,造型端巧,工艺精湛。那纤毫毕现的五络长髯,熠熠生辉的方巾翠玉,雍容华贵的体态服饰等,也刻画点缀得恰到好处。

王畿

  王畿(1549一1630年),字翼邑,号慕蓼,明·晋江人[其家居地今为石狮市宝盖镇塘头(古称“龙塘”)]。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2·古迹志坊宅附·城外宅·明宅》“参政王畿宅:在塘头乡。”

  王畿的行状,见于王畿著《樗全集》中的吕图南《特词方伯文集序》、张燮《樗全集序》、施邦曜《樗全集叙》。该书于清·乾隆廿四年(1759年)王畿的6世从孙王宗敏重刻,重刻时还收录有蒋德璟《通奉大夫浙江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慕蓼?公墓志铭》。(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南著述·樗全集》、《泉州人名录·吕图南蒋德璟》)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藩伯王慕蓼先生综述“《通志》、雍正九年《郡志稿》、相国蒋德璟撰《墓志》、吕天池吕图南撰《文集序》”为作传。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王畿》和郡、邑志等有传。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录有王畿《樗全集》,并对王畿作简介。

  早年

  王畿出生于嘉靖廿八年己酉(1549年),出身贫寒,且早失怙恃,“农贾工艺靡不备历”,但刻苦窃读。
清·乾隆版《樗全集·卷8·蒋德璟<通奉大夫浙江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慕蓼?公墓志铭>》:“公讳,字翼邑慕蓼其号,生嘉靖己酉十月十三日。”

  《樗全集·施邦曜<樗全集叙>》“余生遭坎壈,在悲哀衰绖之中者,十有二年。初年所遇,与吾师(指王畿仿佛。”

  清·乾隆版《樗全集·卷8·省志人物传·王畿》:王畿,晋江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藩伯王慕蓼先生》:

  “王畿,字翼邑,号慕蓼,晋江人。

  早失怙恃,家海东,倚依荒郊,备尝困苦。塾有书声,壁听而乐之,时辍耕窃读古人书,积久而心灵功深。年几三十,始蔚然黉序间。”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王畿》:王畿,晋江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王畿》:王畿,字翼邑,号慕蓼。”

  据《泉州府志·明列传·王畿载,王畿少时家贫,无法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但求知欲很高,通过自学,日积月累,读了大量的书,“贯通《易》学,旁及诸经。”

  清·乾隆版《樗全集·卷8·年友吕图南<特祠方伯文集叙>》:“先生早岁失怙恃,以海东孤童,依倚荒郊,屋有四壁,家无片轴,瓶无储粟。塾有书声于先王仪义之说,壁听而乐之,时辍耕窃读。古人顾欢燃松之照,邴原闻书之泣,不是过也。”

  历吏部主事

  王畿万历廿二年甲午(1594年)乡试第一,是石狮市科举史上唯一的“文解元”。万历廿六年(1598年)戊戌科登赵秉忠榜进士,殿试三甲第九十七名。授余千令不赴,改越州(绍兴)教授。迁国子监博士,转户部主事督太仓储。历吏部主事;万历卅四年丙午(1606年)典乡试四川,“识拔皆英俊,录文万传为鹄。”

  清·乾隆版《樗全集·卷8·省志人物传·王畿》:“万历甲午乡试第一,戊戌进士。”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藩伯王慕蓼先生》:“万历二十二年乡荐第一,二十六年成进士。授余千令,不赴,改越州教授。迁国子博士。转户部主事,督太仓储。历吏部,出典蜀试。”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王畿》:“万历甲午乡荐第一,戊戌进士。”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王畿》:“万历甲午乡荐第一,戊戌进士,授余干令,改绍兴教授。与诸生讲《易》,屡恒满。云南聘充同考官。迁国子监博士,讲德问业者益众。转户部主事;丙午典乡试四川。”

  杭州知府

  出为杭州知府。杭州暴雨成灾,王畿“下令赈恤,躬行劝课,浚南湖堙塞数十处,以资灌溉……其他谳狱雪冤,全活甚众。计吏者以天下治行第一,用异等赐宴光禄。”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藩伯王慕蓼先生》:“迁杭州守。浚南湖,工竣,诏赐金劳之,以治行第一召,赐宴光禄。”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王畿》:“授杭州知府。浚南湖湮塞数十处以资灌溉。计吏者以天下治行第一,用异等,锡光禄宴。”

  浙江督

  命督学浙江。

  清·乾隆版《樗全集·卷8·省志人物传·王畿》:

  “历浙江督学。”

  “初视浙学时,拔邦曜第一。邦曜贫不能婚,为备聘,拜雁于官署。是秋邦曜遂登弟,以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年)殉节,为一代完人。朝野服其藻鉴。”

  清·乾隆版《樗全集·卷8·张燮<樗全集序>》:“余友王翼邑先生,以经术名世,而行业所就,卓然大儒,其理剧郡,一切以王者之道行之,为循吏首载,历藩杲雅称重臣,而最著者尤在督学使者。”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藩伯王慕蓼先生》:“命督学浙江。”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王畿》:

  “历浙江督学。”

  “初视浙学时,拔施邦曜第一,邦曜贫不能婚,为备聘,拜雁于官署。是秋,邦曜遂登第,以甲申殉节,为一代完人。朝野服其藻鉴。”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79·集部32·别集类存目6》:(《樗全集》)卷首《序》为施邦曜所作。视学浙江时,拔邦曜第一;邦曜贫不能婚,为备聘,拜雁于官署。邦曜即于是秋登第,后殉节为完人。其识鉴为世所推服云。”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王畿》:“命督学浙江,首拔施邦曜,后登第殉节,世益服其知人。”

  累至浙江左布政

  擢江西参政,晋观察使、升山西右布政,道转浙江左布政。部推太常卿,未下遭劾,引疾归。

  清·乾隆版《樗全集·卷8·省志人物传·王畿》:“迁左布政。值边警作,兵饷绎骚重,以尚方术机杼之需,措处上下,咸无困焉。”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藩伯王慕蓼先生》:

  “擢江西参政,晋观察使、山西右布政,道转浙江左布政。时边事孔亟,兵饷驿骚重,以织造之役,糜金钱动百万计,屡被严旨督责。部推太常卿,未下,会有劾其饷缺额者,遂引疾乞归。”

  “平生砥节自励,宦游二十余载,治行卓然。尝曰‘国家无轻豢虚饵之爵禄,世上无便宜富贵之圣贤’二语自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王畿》:“迁左布政。值边警作,兵饷绎骚重,以尚方机杼之需,措处上下,咸无困焉。”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王畿》:“擢江西参政,晋观察,升山西右布政,转浙江左布政。廉饬自持,不能结长安贵人欢。引疾乞归,给覃恩三世。”

  治学

  王畿挂冠归后,惟以著述为事。

  清·乾隆版《樗全集·卷8·省志人物传·王畿》:“及挂冠归,惟以著述为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王畿》:“及挂冠归,惟以著述为事。”

  据《泉州府志·明列传·王畿载,王畿告老还乡后,对蔡清的《周易蒙引》和《四书蒙引》深人研究,“以窥之秘。”

  清·乾隆版《樗全集·卷8·蒋德璟<通奉大夫浙江布政使左布政使慕蓼?公墓志铭>》:“所著《樗全集》、《四书易经解》,门人施太卿序而梓行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王畿》:“抵家益肆志《易》学。”“所著《四书易经解》、《樗全集》。门人施邦曜、孙宗敏梓行世。”

  清·乾隆版《樗全集·卷8·张燮<樗全集序>》:“先生之为文,大都与人子言孝,与人臣言忠,原本六经,而自舒轴,水流峰峙,日朗烟褰,不问而知为大儒之结撰焉。”

  清·乾隆版《樗全集·卷8·姚江门人施邦曜<樗全集叙>》:“吾师王畿之学虽博极而万殊,而一本之以正心诚意。言理学则濂、洛、关、闽的派也,言经济则其芳躅也,言文章则六经诸史印证也。”

  清·乾隆版《樗全集·卷8·年友吕图南<特祠方伯文集序>》:“论文则以为的,近世独服膺唐应德王道思,而于王元美衷其材;济南奇、京山杂,无取焉。论学则以濂、洛、关、闽为派,近世独服膺蔡文庄蔡清,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蔡清》)薛文清,而于王阳明衷其旷;泰山傲,庐陵泛,无取焉。”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樗全集》:立自居官,矫矫自励。故所为诗文,皆质朴类其为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藩伯王慕蓼先生》:

  “论学以洛、闽为派,近世独服膺薛文清蔡文庄;而于王阳明,衷其旷论。

  文以为的,近世独服膺唐应德王道思;而于王元美,衷其材。

   故时见之文章议论,无非从心性发挥,其榘度可为后学步趋。即微嬉谑,亦且道存。
图南撰《樗全集序》道:‘晚年友于,最为得力’云;‘无日不晤晤,辄忧盛危明,恻然于临深履薄之际,而勉我者慕蓼先生’云。

  所著有《樗全集》、《四书易经解》,门人施邦曜施太卿梓行之。”

  门生施邦曜王畿的著述合成《樗全集》一书,刻版印刷,并为之“叙”。该书有诗文7卷,后附家谱劝戒20则作为1卷。至清·乾隆廿四年己卯(1759年),王畿裔六世从孙王宗敏鉴于《樗全集》散失殆尽,特取旧本加以校对,作《重刻樗全集序》重新刊刻问世(该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有藏)。(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南著述·樗全集》)

  此外,《王慕蓼先生劝戒录》1卷,民国红兰馆小丛书抄本,泉州市图书馆收藏。

  卒

  崇祯三年庚午(1630年)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王畿》:“卒年八十有二。特祠祀于学宫,江浙亦举名宦。”

  清·乾隆版《樗全集·卷8·蒋德璟<通奉大夫浙江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慕蓼?公墓志铭>》:“卒崇祯庚午八月十二日。”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藩伯王慕蓼先生畿》:“当事采誉言,特祀瞽宗焉。”

  清·乾隆版《樗全集·卷8·六世从孙王宗敏<重刻樗全集序>》:“夫先生王畿以理学祀学宫,直接(蔡清)紫峰(陈琛)数先生嫡派。”(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蔡清陈琛》)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参政王畿墓:在二十六都判山乡龚山原。”


  两王畿

  历史上常有人将晋江人王畿与山阴王畿混同。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79·集部32·别集类存目6》载:“与讲学之王畿同名,非一人也。”

  山阴王畿汝中,别号龙溪,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兵部武选司郎中,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是王阳明弟子,属“浙中王学”派学者。

王璋

  王璋,字昂伯(一作颙伯),清·台湾县人;原籍惠安县仙塘铺沙格(今泉港区南埔镇沙格村);故明遗臣王忠孝侄孙,王钟鸣子。(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王忠孝

  清·连横《台湾通史·卷34·列传6·文苑列传·王璋》、清·《重纂福建通志·卷236·国朝良吏传·台湾府台湾县·王璋》、《郧阳府志·卷5·官师志之三·宦迹》等有载。

  渡台

  王璋的家庭,在明末清初堪称惠北名门望族。其叔祖王忠孝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户部主事督蓟储。其父王钟鸣于顺治八年(1651年)中陈圣泰榜举人,授甘肃庄浪知县;兄王原威王际慧,都略后于王璋而中举,家声显赫。

  王璋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家乡沙格度过的,因他排行第六,人称王六舍。至今本地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有关王六舍的传奇故事。

  顺治三年(1646年),郑成功举义抗清,王忠孝成为郑成功重要谋士之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氏举家迁居台湾,王璋随同前往,故史称台湾县人。王璋一入台便被台湾当地的名门聘为塾师。(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王忠孝郑成功》)

  清·连横《台湾通史·卷34·列传6·文苑列传·王璋》:王璋,字昂伯,台湾县人。 ”

  清·《重纂福建通志·卷236·国朝良吏传·台湾府台湾县·王璋》:王璋,字昂伯。”

  分修《台湾府志》

  康熙廿二年(1683年)施琅收复台湾,康熙廿三年(1684年)四月台湾置府,隶属福建省。

  康熙卅二年(1693年),王璋以台湾府台南县凤山生员身份来闽参加福建乡试,中郑基生榜第六名举人,为台湾置府后的第一个举人,首开台湾府科第记录。主考孙莪山婉转说:“如果没有看到郑基生的试卷,王璋的试卷是第一名了。”副主考李正笏则直言:王璋的试卷胜过郑基生,之所以屈居其后,只因他是台湾籍的缘故。”

  康熙卅四年(1695年),福建分巡台湾、厦门道兼理学政高拱乾倡修首部《台湾府志》,聘王璋等14人分修,王璋为主撰,出力最多。

  清·连横《台湾通史·卷34·列传6·文苑列传·王璋》:

  “善文。康熙三十二年举于乡,为邑士登贤书之始。

  台湾初启,《府志》未修,豫求文献藏诸家。

  三十四年,巡道高拱干议修志,聘任分修。与邑贡生王弼、生员张铨等十四人入局任事。志成,拱干大喜。台湾文献之存,有功焉。”

  清·《重纂福建通志·卷236·国朝良吏传·台湾府台湾县·王璋》:“康熙癸酉举人,分修《台湾府志》。”

  历宦

  不久,王璋出任云南宜良县令,任期未满,丁母忧守制归。制满,先后任湖北保康知县、房县知县。擢户部主事,又升户部员外郎,主管仓储库务多年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王璋受朝廷表彰,授朝议大夫,其父母、妻子皆受朝廷诰命。后任贵州道 监察御史(从五品),迁工科给事中(正五品),卒于官。

  清·连横《台湾通史·卷34·列传6·文苑列传·王璋》:

  “嗣出任云南宜良县,洁己爱民。丁母艰将归,百姓吁留巡抚。素服从间道旋。

  服阕,任湖广房县,寻升主事,迁监察御史,以骾直闻。后卒于官。”

  清·《重纂福建通志·卷236·国朝良吏传·台湾府台湾县·王璋》:

  “后为云南宜良知县,洁己爱民;丁内艰,百姓数千吁留,从间道旋家。

  服阕,补湖广房县,以最擢主事。终监察御史。”

  《郧阳府志·卷5·官师志之三·宦迹·保康知县(清)》:王璋,惠安举人。才识明敏,理讼事周悉民隐,凡阅人能识其姓名,寻迁房县,多政绩。 ”

  《郧阳府志·卷5·官师志之三·宦迹· 房县知县(清)》:王璋,惠安举人,康熙中除。政敏干,无留牍,凡闻人皆能议其姓名,民间事,纤微周知,创书院,置学田,考校资给数年,家有弦颂声 。去后民为祠祀。”

王猷

  王猷(1582—1631年),字胤方,号壮其,明·东莞人;王希文的曾侄孙。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0•名宦2•明•泉州府知府•王猷(同治补刊本)据“雍正《志》,参《云台藏稿》、《敬日草》”为作传。


  万历丙辰进士,授行人,升户部主事

  王猷于万历卅七年(1609年)乡试举人,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登进士。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0•名宦2•明•泉州府知府•王猷》:王猷,字壮其,东莞人。万历丙辰进士。”

  授行人,升户部主事、视税崇文门,时太监魏忠贤专权,主者讽王猷建生祠,王猷鲠直不肯。

  泉州知府

  天启七年(1627年),王猷魏忠贤排挤,外调为泉州知府。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0•名宦2•明•泉州府知府•王猷》:“天启七年,任泉州知府。”

  甫至泉州,王猷甚感失落。其壮其遗集》收录“《候刘简二春元》”的致友人信曰:

  “一入温陵(泉州别称“温陵”),如居异域。所见都是鸠形,所闻惟有御货。上司之督率,不曰助辽,则曰剿贼;下司之造报,不曰流移未复,则曰无米难炊。身处多虑多恼之途,而又修至艰至难之责。民穷而不忍问罪,官多又要送书仪。即日咬菜根以供应酬,而毕竟未给也。每入署中攒目相对。人生所拂意之事偏于弟尝之。今腰瘦可以充楚庭,而须落又似一婆子,异日相对足下,应诘此老妪不知从何来矣。

  初谓守郡可以为民,故一麾而出。今民不见德而身在畏途,足下贮相花砖应不知此味,而亦当怜郡县之劳人矣。虽然居吾邑而谈守郡之苦,足下必疑其非情。而试观天下,有几个泉州,有几郡如此多贼。弟一味要做好人,而乃遭此厄运,岂非命哉?


  身在危疑,不暇复言寒暄事,簿具不腆,以申穷官景况。惟足下叱而存之。”

  招抚郑芝龙

  督兵捍御

  王猷甫到任,正值郑芝龙率众攻打厦门,并进逼泉州。泉州城内外一片空虚,人心慌乱。(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郑芝龙》)

  王猷整顿守卫之兵,并撰《编垛事宜》二十四条,督兵捍御,屡挫贼锋。

  抚剿之议

  郑芝龙号称拥兵二万,有意受抚,但语气张狂。郑芝龙是晋江县人,对泉州地区一向倒也温和,泉州乡绅多同意将其招安。但官员剿、抚两种意见却争执不下。

  王猷召集泉籍大学士史继阶等28人于承天寺,从天亮讨论到天黑。王猷认为自己是“守臣”,自然以“守”为上。但要“守”哪来的实力,更谈不上“剿”了。归乡守制的御史苏琰认为,“守”只是从名誉上去尽守土之职,“抚”才能解决兵临城下的危机。只有先满足郑芝龙的求抚之心,再从长计议,方能双赢。(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史继阶苏琰》)

  于是招安一策取得共识,并上报兴泉兵备道邓良知和巡抚朱一冯、巡按赵胤昌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0•名宦2•明•泉州府知府•王猷》:“时海上陆梁,议抚不决。乃画抚之利、担抚之局,散党措饷,上之台使,事始定。”

  谈判

  王猷先是让当地士民通晓其意,释放和谈信息。

  再是让郑芝龙的母舅黄梦龙打通关节。

  而后派泉州府海防同知何舜龄几次与郑芝龙接触,“檄往抚之,扁舟往见,开示祸福”,“调停其间,至诚足以取信于彼”。(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何舜龄》)

  最后,郑芝龙“船器分拨,已有头绪;议留之兵,俱经点过”,崇祯元年(1628年)正月十八日,“就中左所叩见海防同知何舜龄,明确接受朝廷招抚,“约众无哗,渐行解散。散者相属不绝”

  时王猷赋诗二首,题曰《海上受降》:

  其一:“白浪兼天春渺茫,降旗一片水云张。直凭青帝行新令,便系长鲸莫跳梁。天净帐开悬海月,潮平乃挂在扶桑。从今高坐安澜上,快覩朝宗百谷王。”

  其二:“蛮云蜃气一时清,天外恩波霁景生。怜尔潢池骄赤子,想堪海国寄干城。流云野浦供横槊,落月沧溟照洗兵。此日卖刀忙买犊,水田归去及春耕。”

  郑芝龙受抚

  明朝对郑芝龙的受抚并不放心。

  何舜龄在谈判期间,已经忧心忡忡,谓军上下“狰狞之状、骄蹇之态,目不堪睹。则狼野噬人,时时可虞;非有重兵以弹压之,其变将不可测”。

  巡抚朱一冯、巡按赵胤昌则坚持要等郑芝龙果真解散兵众,船器全都归入官府,真正“以贼制贼”,才肯上书为其封官领赏。

  崇祯元年(1628年)六月,巡抚朱一冯、巡按赵胤昌分别报告朝廷,郑芝龙“今俛首听命数月矣。解散伙党已万余人,擒获别贼又五十余人矣”,并赔还漳、泉两路的船器。

  崇祯皇帝得报下旨,同意的奏报,让郑芝龙“立功自赎”,解散“舟中胁从”,擒杀“海上渠魁”,等果有功绩,再考虑实授官职。

  九月,郑芝龙向新任巡抚熊文灿正式投降。

  筑鹧鸪口城台

  但钟斌李魁奇周三舍等既抚旋叛,大肆焚掠,泉州震动。崇祯二年己巳(1629年)王猷捐俸筑炮台于鹧鸪口以扼其险。官兵失利,贼舟直抵内港,王猷亲自督战,发台中巨炮击沉其舟,贼乃遁;王猷率兵追剿,擒其党醉酒老斩之,复擒黄巽冲杨耀老等五十余人。复慎守郡城。(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邑卫所寨城•铳台(城台)与寨隘•鹧鸪口铳台》)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0•名宦2•明•泉州府知府•王猷》:

  “而钟斌李魁奇等旋抚旋叛。

  崇祯己巳,郊外尽甲。中丞公移泉乘城守,简械缮糈,循行四封,见鹧鸪口为郡东南门户,乃筑城台高百尺、纵横二十四丈,中建房五,安九大炮各重八千钧;旁为火房三,列百子、神飞各炮。凡縻白金四百有奇,皆出俸资,不征民间一钱。台募兵二百人、领兵哨官一员、监督把总官一员,月给之饩。自是厄塞要害,寇至港门,众炮齐发;一夫之守,雄于百人,贼不敢向迩焉。

  复分士绅守郡城,人数雉。侦得内应奸囮,悉磔诸市,城得无虞。”

  李魁奇钟斌周三舍

  崇祯二年(1629年)冬,王猷以计授郑芝龙,使钟斌李魁奇。崇祯三年(1630年),又使郑芝龙钟斌,在柑橘洋之役擒钟斌周三舍等斩之。一时巨寇流毒于浙、闽、粤东者,相继授首,海氛以平。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0•名宦2•明•泉州府知府•王猷》:“其冬,以计授郑芝龙,使。明年,复使,而柑橘洋之役,歼遂尽。”

  兴泉道副使

  王猷随擢兴泉道副使,崇祯四年(1631年)卒于官,年五十。后叙功赠太仆寺卿。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0•名宦2•明•泉州府知府•王猷》:“擢兴泉副使道。文武通材,忠勤矢志,整顿风俗,手棱益凛。劳卒于官,祀‘名宦’。”

  著有《壮其遗集》,原称《太仆壮其公遗集》,为王猷昌宸昌宜所编,成书于崇祯五年壬申(1632年)。

王志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载:

  “王志,潮阳(广东潮州)人,(南宋)嘉定庚辰(嘉定十三年,1220年)正月显化于青阳山石鼓庙(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寺庙·石鼓庙》),里人塑像祀之。辛巳(嘉定十四年,1221年),敕封殿前太尉。德(1275—1276年),封护国上将军。(明)永乐中,敕封顺正王。其座右太尉姓,座前红舍人姓,白舍人姓,咸著灵异。”

王栋

  王栋,字子东,南宋·金华(今浙江金华)人,丞相王淮之子,嘉定十七年(1224年)知泉州,宝庆元年(1226年)致仕。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王栋据《闽书》载:王栋,字子东,文正公之子。由司农少卿出守袁州,改知泉州。政尚简静,驭吏以严。”

王会龙(1192~?年)

  王会龙,字君遇,南宋·台州监海(今浙江临海)人。生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卒年不详。嘉熙四年(1240年)以朝奉郎知泉州,至淳祐元年(1241年)擢太府少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王会龙据《闽书》有载。

  宝庆二年状元,累官工部郎中

  宝庆元年(1225),王会龙参加乙酉科礼部省试,在900多名举子中名列第一,时年三十四岁。因宁宗去世,理宗守丧,未亲加策试,便于宝庆二年(1226年,丙戌)诏令以省试名次作为殿试名次,王会龙遂为状元。

  绍定二年(1229年)九月,授秘书省正字。

  绍定三年(1230年)十二月,除校书郎。

  绍定六年(1233年),改著作佐郎。

  端平元年(1234年)二月,升著作郎。

  端平元年(1234年)七月,以更迭指挥补外,权知严州。在任近3年,复为著作郎。

  端平三年(1236年),任工部郎中。

  知泉州

  道光《晋江县志·王会龙》:王会龙,嘉熙四年(1240年)以朝奉郎知泉州。与典宗赵师恕,率僚属偕寓公、郡士诣学,行乡饮酒。 ”

  终太府少卿

  道光《晋江县志·王会龙》:(淳祐元年,1241年)擢太府少卿。”

王廷诤

  王廷诤,号訚斋,清·全椒人。乾隆三年(1738年)知泉州府,后升汀漳道。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国朝·知府》:

  “王廷诤,号,全椒人。由举人乾隆三年知泉州府。

  下车刊《和字图说》以教民,按户分给。捐俸劝输,倡改兴泉道旧署为考棚。仍修温陵朱子祠、小山丛竹亭、欧阳行周欧阳詹真西山真德秀王梅溪王十朋各祠,浚八卦沟,葺东岳庙,捐置文庙祭器乐器。偕晋邑胡格捐买店屋,以为诸生文会饭食之需。置买田租,为朱子祠祠丁、祭扫、香灯之费。众废俱兴,敬贤礼士。每会集诸生讲学,谆谆不倦,岁科两试,殚心搜索各书院月课,亲定甲乙,分别奖赏。经识拔前列者,不数年多登甲科。

  升汀漳道,历闽省按察使。”

王畴

  王畴,字体范 ,号闲斋,明·南安人 。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0·训导王闲斋先生》:

  “王畴,字体范,号闲斋,南安人。世耕紫帽(紫帽山)之阴。

  弘治(1488—1505年)中,以贡授常宁训导,弃官不仕。与陈紫峰陈琛紫峰友契。

  其读书多实体处,王遵岩王慎中目为‘今之仁人’,自幼至老无惰容;与人推诚无猜。

  其祭紫峰陈琛紫峰文曰:

  ‘大道久荒,正人希阔,谈理学者多隐僻而不经,张气节者每诡异而无实,求纯粹无瑕而高明不累,如吾先生者天下鲜矣。

  先生之未仕也,著书立言,剔髓入神,深而明微而显;其既仕也,不为势诱,不为利夺。两京郎署,各羡清苦之名;再起儒宗,不易终养之孝。

  论者谓先生有浑雄之文章,不知先生所以开来学者,有出文章之外;谓先生有恬退之高节,不知先生所以立大本者,不专在恬退之间也。

  盖先生平日之心,不求人知,惟求天知,不求同俗,惟求同理。故其功名不必大显天下,而教泽垂后世;其特立不必尽悦当时,而行谊拟前修。’

  又曰:

  ‘先生未遇时,读书予馆,著述三年,蔬粥共欢,如兄如弟;既仕之日,往来书问,以陈情共隐为教;告归之后,时常携手秀林之麓、紫帽之巅,谈吐生平。盖相知者四十年,而吾儿承箕王承箕,又荷先生教育云。”

王时迈(子维城、孙士凤)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王时迈(同治补刊本)据《安溪志》为作传,曰:

  “王时迈,字任式(清)安溪人。

  少恢廓有大志,精文艺,兼讲韬钤。年二十,补晋庠。

  时草寇常窃发,蹂躏乡间,提督马得功入安溪剿贼,时与弟倾家助粮。得功知其豪毅,给以金牌,俾统率防御。遂纠合七社,训练其众,与寇林艮陈尔峰等抵敌数次,贼散走,不敢犯境;阳、留山、罗岩、举魁等二十 余村之民,赖以安堵。

  子维城,邑庠生;嗣为里长,提督公复付以乡练之任。值乡寅寇起, 以乡兵破走之。乡有张毛皇者聚众,自同安来劫安溪,遣子监生士凤率乡兵阻之与险乡,尽歼其众。

  其后陈王显,士凤与族叔文雅统乡兵拒之举魁乡,贼以遁散;氏遂世为□信、新康二里社长,里人胥赖。”

王春复

  王春复,字与乐学乐学牧,号堣斋,明·晋江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按察王堣斋先生春复》据《闽书》、万历《志》、氏《三陵稿·疑略序》为作传。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王春复》、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王春复》有传。

  钦定四库全书《云南通志·卷19·名宦·明·王春复》、《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卷359·理学汇编·经籍典·经学部·传经名儒列传33·明6·王春复“按《晋江县志》”、清·鄂尔泰等《云南通志·卷18上·秩官·明·副使·王春复》、《赣州府志·官师志·府名宦·宋·王春复》有记。

  明·嘉靖进士,初令泰和

  王春复举明·嘉靖十七年戊戌(1538年)进士,初授泰和县令(今江西泰和县)。

  清·李清馥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按察王堣斋先生春复

  “王春复,字学乐,号堣斋,晋江人。

  嘉靖十七年进士。

  初令泰和,有惠政。”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王春复王春复,字学乐,晋江人。嘉靖戊戌进士。”

  钦定四库全书《云南通志·卷19·名宦·明·王春复王春复,福建晋江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王春复》:王春复,字与乐。嘉靖戊戌进士,初令泰和。”

  《赣州府志·官师志·府名宦·宋·王春复王春复,字学牧,福建晋江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先令泰和,有惠政。”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卷359·理学汇编·经籍典·经学部·传经名儒列传33·明6·王春复王春复,字学乐。嘉靖戊戌进士,初令泰和。质学于罗整庵欧阳南野。”

  按:

  罗钦顺(1465—1547年),字允升,号整庵,泰和县上模乡上模村人。著名哲学家,明代“气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欧阳德(1496—1554年),字崇一,号南野,谥文庄,泰和县人。明代著名理学家,江右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历南京工、户二部郎中,出守赣州

  王春复召入朝,历南京工部郎中、南京户部郎中,后出守赣州。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按察王堣斋先生春复

  “历南工、户二部郎中,出守赣州。

  会有大木之役,赣当上游,春复条上数事,视他府费为省。

  闽流贼觇督木官积赀,鼓行出石城,越会昌,浸迫雩都,执二指挥以逞。春复提兵出郭,去四十里民皆来集。贼闻春复出,不敢前,释二指挥,遁去,赣下流诸郡率保无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王春复

  “守赣州。

  会有大木之役,采办押运视他府为省。

  流贼觇督木官槖赀,肆出行劫,寖逼雩都,执二指挥。春复持兵出郭,民闻守至,四十里内皆来集,贼乃释去。”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王春复》:“历南京工部郎中,出守赣州。”

  《赣州府志·官师志·府名宦·宋·王春复

  “比守赣,益简靖不扰。督府有事于岑冈,方倚经画,会奔丧去。起复还故治,郡人相庆。

  丙辰(嘉靖卅五年,1556年)大水,春复乘筏拯溺。

  未几,有大木之役,条上便宜,视诸府费为省。

  时流寇觇知督木者有积资,从石城越会昌,将薄雩都。敊府谴二材官侦贼,为所执。春复提兵出,结营四百里外,慑以先声。贼闻气阻,不敢进,释二弁归。”

  云南按察副使

  擢云南按察副使,备兵金腾,驻札永昌。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按察王堣斋先生春复

  “擢云南按察副使,驻札永昌。

  慎固关梁,禁民无私入于崖陇川南甸三夷地牟利激怨,民夷并安。”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王春复

  “宪副云南。

  黔国世镇滇中,诬民侵支属土田,遣家僮逼胁,民莫谁何。春复至,申牒深切,谕以利害,黔国愧悔,戢家人毋敢肆者。”

  钦定四库全书《云南通志·卷19·名宦·明·王春复》“嘉靖间任金腾兵备副使,慈恕廉介,时与诸生讲学,尤恤边军,创设义仓,饥民获济。”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王春复》:“擢云南副使,备兵金腾,驻永昌。慈恕廉介,民夷相安。”

  《赣州府志·官师志·府名宦·宋·王春复“累官贵州按察史。”

  清·鄂尔泰《云南通志·卷18上·秩官·明·副使·王春复王春复,晋江人,进士。”

  广西布政参政,卒于官

  擢广西布政参政,驻札宾州。年余,迁按察使,命下未仕卒于官。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按察王堣斋先生春复“擢广西布政参政,驻札宾州。出系囚,编保甲,立獞市,期民方赖为安,春复遽浸疾,迨贵州按察使报至,则不起矣。”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王春复“参议广右。年余卒。”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卷359·理学汇编·经籍典·经学部·传经名儒列传33·明6·王春复“ 累官广西布政使参政,迁按察使,未仕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王春复》:“参知广右,年余病卒,而贵州总宪之命下。”

  治学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按察王堣斋先生春复

  “春复持重老成,言如不出口,临事设议则侃侃擘画;为治持大体,不屑屑簿书期会;留心教化,素不立道学之名,遇有讲者,与剖析微义,开关启钥,闻者诎之。

  令泰和时,曾质学于罗整庵欧阳南野二公。

  所著有《四书周易疑略》,自‘序’曰:‘儒者诵法门,质圣道为依归,而言人人殊,莫得一也。夫子之门,聪明莫若子贡,笃实莫若子夏子贡则以多闻见为高,子夏则以笃志力行为实,而皆不若独得其宗。夫其亲受业于圣人,所见若斯殊也。道者着于所感,学者止于所知,故虽多闻笃行,而莫见其多闻笃行之迹焉,此之所谓愚、之所谓鲁也。至一之机,见乎感,故不待于牵合戒惧之要;止于内,故未尝见其在外也。’

  按:氏《三陵稿》云:‘堣斋先生之为是书也,折衷朱熹说,而反覆义理之所安。不敢于背,未尝徇人之所同信;不必于异,未尝讳已之所独得。该更数载,而后就稿,翻数稿而始成书云。’”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王春复》:春复持重老成,然诺不苟。历官所至,皆有惠政。著有《四书、周易疑略》,自为‘序’。”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卷359·理学汇编·经籍典·经学部·传经名儒列传33·明6·王春复“有《周易、四书疑略》。 ”

王任重

   王任重,字尹卿,明·晋江人。隆庆二年戊辰(1568年)进士,历廉州推官、柳州同知、柳州守、贵阳守、维杨同知、云南曲靖守、云南按察副使、陕西按察副使(太仆寺卿)、云南参政、山东按察使、云南右布政使,以疾乞归,予太仆寺卿致仕。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太仆王尹卿先生任重据旧《郡志》、新《郡志》、《闽书》为作传,曰: 

  “王任重,字尹卿,晋江人。

  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授广州推官。州守与舶司交构事连,任重竟不自明。升柳州同知。久之事白,擢守其府。持法方严,豪家忌之。

  调贵阳,以驰传左迁维扬同知。年余,迁云南曲靖守、按察副使,移陕西,行太仆寺卿,复迁云南参政、山东按察使,专董漕储。事竣,迁云南右布政使,以疾乞归,予太仆寺卿致仕。

  任重自幼慤淳,浮沉边徼,悉心官理,滇中先后削平逆酋,任重劻勷为多。

  为诸生时,慨然欲绍濓、洛、关、闽之学,常粘太极图西铭于座壁。及守曲靖,值江右中丞分宪金腾,遂以学往复相质顾任重功专实践非第于唇吻寻求也。

  持身重,循礼法,终日正襟危坐,诫子孙以孝悌勤俭;夜将就枕,必诵《孝经》、《小学》二章,虽耋不辍。曰:‘惟义理可颐性,诗书可陶情。’

  年七十八卒。

  任重王恭质王用汲,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用汲》)俱南乡人,为书生出入相随,其质行又相类,里人并称焉。”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王任重》:

  “王任重,字尹卿

  隆庆戊辰进士,为廉州推官,迁柳州同知,擢守其府。持法严,豪家忌之。

  调贵阳,左迁维杨同知,年余,迁云南曲靖守,擢云南按察副使。

  移陕西,升太仆寺卿,复迁云南参政。滇中逆酋先后削平,任重匡勷之力为多。

  擢山东按察使,专董漕储,稽督多方。事竣,擢云南右布政使。声猷益著。

  以疾乞归,予太仆寺卿致仕。

  任重自幼悫淳,事关民瘼,力为拯援,里输粲福全仓,苦跋涉,为请改折,里闾欢呼,建祠祀之。

  所著《边防要略》、《王太守讲章》诸书。

  寿七十有八。”

王宗澄

  王宗澄,字志濓,明·晋江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文学王次山先生宗澄张冕撰《墓志》为作传,曰:

  “王宗澄,字志濓,晋江人。

  为郡学生,天性孝友,操履纯固,动有矩度言耻及利,与兄宗源宗浚俱以学行重当时。著《易经儿说》,为世指南,一时名德如一龙并游其门。

  按:公有《易经儿说》,门人苏紫溪苏浚亦有《易经儿说》,岂师弟相授,不嫌其同耶,阙疑待考。”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浚张冕》、《泉南著述·易经儿说》)

王宗会

  王宗会,字宾之。明·晋江人。嘉靖卅二廿癸丑(1553年)进士,历大理评事、大理寺副、大理寺正、广东佥宪,卒于官。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7·佥事王宾之先生宗会据《闽书》为作传,曰:?

  “王宗会,字宾之

  起家大理评事,转寺副、寺正。明恕详谳,每多平反。

  自其未遇,受知于郡守程秀民。及入仕,秀民身后为里豪所齮龁,宗会为直枉。衢有柑橘之饶,宗会捐百金买柑园一区,供祀,人名曰‘氏柑’。(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程秀民》)

  有权相欲罗致门下,宗会不就,邅回冷署者十余载,始转广东佥宪,寻卒官。”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王宗会》:

  “王宗会,字宾之

  嘉靖癸丑进士,起家大理评事,转寺副、寺正。明恕详谳,每多平反。

  有权相欲罗致门下,宗会不就,邅迍冷署十余载,始转广东佥事。寻卒于官。”

王宗濬

   王宗濬,亦作王宗浚,字志达,号少山,明·晋江人;兄宗源

  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

  嘉靖五年丙戌(1526年)进士,授户部湖广司主事;丁外艰,服除,补户部四川司主事,升员外郎;丁内艰,复升户部河南司郎中。因反对宗室藩王“自征地赋”事,得罪徽藩。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王宗浚》:

  “王宗浚,字志达,晋江人。与兄宗源先后成进士。

  宗浚为户部郎。值徽府奏乞自征地赋,并请勅示。后宗浚言于尚书梁材,以‘擅征困民,非祖宗旧制也’,疏力争之,事得寝。”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王宗濬》:

  “王宗濬,字志达,号少山

  嘉靖丙戌进士,授户部湖广司主事。奉命督理淮安常盈等仓,会画精详,厘诸宿弊。

  丁外艰,服除,补户部四川司主事,掌太仓银库。廉介自持,出纳严明,升员外。

  丁内艰,复升户部河南司郎中。时宗室徽藩奏乞自征地赋,宗濬以‘擅征困民,非祖宗旧制’,疏争之,事得寝。”


  累迁湖广江防佥事,卒于官

  徽藩以“部司抗违成命”上告朝廷,逮王宗濬诏狱,谪广东提举。后历署大埔县、廉州府,迁太平同知,晋湖广江防佥事,卒于官。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王宗浚》:“累迁湖广江防佥事,以疾卒于官。”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王宗浚》:

  “徽藩复奏部司抗违成命,逮宗濬诏狱,谪广东提举。

  历署大埔县、廉州府,有惠政。

  迁太平同知。郡有大狱百余人,数年不能决,以属宗濬。悉辩析,顷刻而定。

  晋湖广江防佥事。饬武备,新黉序,岁饥请赈,全活数万。未几,以疾卒于官。

  参政慎中哭以诗云:‘世情多忌直,天道无妨才。’又云:‘处室无长物,附身惟故衣。’其生平可概见云。”(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王慎中》)

王国辅

   王国辅,字忠甫,号未斋,明·晋江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7·王未斋先生国辅司徒(何乔远)撰《本传》为作传,曰:

  “王国辅,字忠甫,号未斋,晋江人。

  当嘉靖(1522—1566年)间,蔡松庄蔡元伟何怍庵何炯同时讲《易》,国辅尊之为师;松庄知之尤深,妻以女。

  国辅事继母至孝,畜异母弟至友。

  蔡松庄久居建州,临殁无子,作诀书割田遗国辅,而国辅不受。

  每朔望,具衣冠作礼祖先于寝门之内。诱子弟读书,作谱垂训,常欲仿古礼如河东义门,湏有力行之,而皆不果。

  读书寒热不废,为词章刻苦沉涵。十入棘闱,主司拟中选,而卒不与。

  尝一游邓州,其守公请国辅为邓中弟子开讲,从者百余人;开封守闻之,即延为其子师。不久倦游,遂归。

  孙有栋,又从镜山先生何乔远受业焉。”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元伟何炯何乔远》)

王国泰

  王国泰,清·奉天盖平人,隶汉军镶白旗。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通志·卷238·人物志118·循吏传3·汉军镶白旗·外任官·王国泰》有传。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清·泉州府同知·王国泰“《福建通志》”为作传。

  贡生,笔帖式

  王国泰,贡生,笔帖式。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通志·卷238·人物志118·循吏传3·汉军镶白旗·外任官·王国泰》:王国泰,汉军厢(镶 )白旗人,世居奉天盖平县。”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清·泉州府同知·王国泰》:王国泰,奉天盖平人。”

  《盖平县志》:王国泰,隶镶白旗汉军。”

  福州同知,泉州同知,福建盐驿道

  康熙十二年(1673年),王国泰初为福州同知,转泉州同知,康熙十六年(1677年)迁福建驿传道。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通志·卷238·人物志118·循吏传3·汉军镶白旗·外任官·王国泰》:

  “康熙十二年任福建福州府同知。时逆藩耿精忠潜蓄异谋,国泰每侦其阴事闻于总督范承谟

   寻改泉州同知,就迁驿传道。

  逆甫平,海氛尚炽,军需旁午,国泰筹画有方,民以无扰。

  俄泉州告警,国泰募壮勇得数千人,授以衣粮甲仗,率先奋击,贼众大溃,泉围以解。”

  “闽人祀之名宦祠。”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清·泉州府同知·王国泰》:

  “初为福州同知,逆藩蓄异谋,国泰每侦之以告总督范承谟

  后佐郡泉州。康熙十六年迁福建盐驿道。

  逆初平,海氛尚炽,国泰办应夫船予直,不以扰民。

  泉州告警,请破贼,募壮勇数千人,授衣粮、甲仗,率先士卒,奋呼击贼。泉人素衔其恩,效命恐后;贼大溃,围解。”

  安徽按察使,分守河东道,广东提刑按察司按察使

  康熙十九年(1680年),王国泰叙功增秩,擢安徽按察使。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八月分守河东道;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任广东提刑按察司按察使。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通志·卷238·人物志118·循吏传3·汉军镶白旗·外任官·王国泰》:“叙功增秩,擢安徽按察使。”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清·泉州府同知·王国泰》:“叙功增秩,擢安徽按察使。”

  清·光绪《安徽通志·卷123》:“康熙十九年”条,王国泰,奉天人, 贡生;安徽按察使。”

  钦定四库全书《山西通志·卷80·职官8·国朝·分守河东道》:王国泰,镶白旗汉军人,笔帖式;康熙三十一年八月任。”

  钦定四库全书《广东通志·卷29·职官志4·国朝·提刑按察司按察使》:王国泰,镶白旗人,笔帖式,(康熙)三十四年任”

王国勋

  王国勋,字隆臣,清•南安人。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9•王国勋“《南安县志》”为作传(《福建通志列传选•卷5•王国勋》选录)。

  历千总、守备

  同治(1862—1874年)初,广东太平军陷漳州,王国勋军前投效,历授千总、守备。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9•王国勋

  王国勋,字隆臣,南安人。

  同治初,粤匪(指“太平军”)陷漳郡,以千总投效军前。道员张启煊督办下游防务,委带亲军防堵安溪、长坑一带。功擢守备。”

  台湾斗六门都司,擢游击

  同治元年(1862年),台湾彰化地主戴万生戴潮春)发动民变。王国勋随总兵曾元福入台,解嘉义县围,并克复斗六土城;王国勋即授斗六门都司。又平彰化廖有于,擢游击。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9•王国勋

  “戴万生乱台湾,总兵曾元福调往剿贼,解嘉义县围,并克复斗六土城。事平,总督左宗棠奏保都司,旋授斗六门都司。

  当征台时,统帅曾驻扎北斗,捣破贼巢,获妇女三十余人,指为贼眷,悉欲聚而歼旃。国勋见情状可疑,急吁统帅曰:‘恐是良家女,为贼所掳者,乞缓正典刑。’未几,被执之家扶老携幼,纷纷哀禀释放。统帅令国勋逐一研讯,供词符合,各准领回。

  彰化廖有于作乱,陆路提督罗大春檄调剿匪,以功升游击衔。

   延建上游寇盗充斥,旅居苦之;镇军委带内河九里潭一带炮船巡防河道,认真缉盗,商民安堵。

  庆麟,岁贡生。”

王克恭

  王克恭,字彦礼,南宋·南安人。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王克恭》、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王克恭》等有传。

  南宋·淳熙进士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王克恭举丁未科进士。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王克恭》:王克恭,字彦礼,南安人。淳熙中进士第。”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王克恭》:王克恭,字彦礼,南安人 。淳熙十四年进士 。 ”

  历宦

  王克恭初授循州教授,历宁德知县、广州通判、新州知州,入监登闻检院,迁度支驾部郎中,奉祠归。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王克恭》:

  “教授循州。以理义迪后进,讲授不倦。

  改知宁德县。以最闻。

  通判广州。海寇掠境,盛夏暑泄,力疾督师,擒其酋以徇。

  辟知新州。奏裁减丁米,以宽民力。

  秩满,除监登闻检院,累迁度支郎官,以祠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王克恭》:

  “历判广州。海寇掠境,盛夏暑泄,力疾督师,擒其酋。

  辟知新州。奏裁减丁米以宽民力。

  迁度支郎,乞祠归。”

  终兴化知府

  起知兴化府(今莆田市),任职仅6个月即卒于官。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王克恭》:

  “起知兴化。

  汀、邵寇作,从公寓版筑之议,捐不济,院钱数万缗相其役。

  属邑点集民兵,措道乘方,几激变,克恭点其胥(乾隆《泉州府志·仕迹》作“克恭黥其胥”),论平之。

  在郡六月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王克恭》:

  “起知兴化。汀邵寇作,克恭议筑城,捐钱数百缗相其役。

  在郡六月卒。”

  子道翁,以国子生知海阳县。

王秬

  王秬(?—1173),字嘉叟复斋北宋末南宋初•中山曲阳(今属河北)人,宋室南渡时徙居泉州,是南宋爱国诗人。事迹见魏了翁侍郎 复斋诗集序》(《鹤山集•旁卷54》)、《宋诗纪事•卷51》。

  清·道光《晋江县志》本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9·人物志·流寓·宋·王秬》:

  “王秬,父辟章,为泉太守;母,丞相赵挺之孙女也。建炎南渡,从诸卜居晋江。

  少负才,以荫补官。稍迁枢密院编修,历刑部侍郎。在官抗疏,言论切直。后乞祠归泉南,寓僧寺,其诗有‘投老归来乏一钱'之句。”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王秬》:王秬,字嘉叟。以荫补官,由勅局删定官登对,改枢密院编修,历刑部侍郎。每抗疏,言论切直。后丐祠归,作诗有‘投老归来乏一钱’之句。”

  身世

  王秬原籍中山曲阳(今属河北)。

  祖父王安中履道,北宋•中山曲阳(今属河北)人《宋史•列传110•王安中有传。王安中进士及第,历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秘书省著作郎,政和(1111—1118年)间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宣和元年(1119年)拜尚书右丞,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后除检校太保、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1126—1127年)初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又贬单州团练副使。宋室南渡后的绍兴初(1131年)复左中大夫,无实职。“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

  王辟章,建炎(1127—1130年)间为泉州太守,绍兴三年(1133年)以左朝散郎任漳州知州事,绍兴十七年(1147年),知兴化府军事。

  母赵氏,丞相赵挺之的孙女。

  行状

  建炎宋室南渡时,王秬从母亲的外家氏徙居泉州。

  绍兴十九年(1149年),以宣教郎十办诸军审计司(《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9》)。

  绍兴廿五年(1155年),为淮南转运判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9》)。

  历知江、抚二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5》)。

  绍兴卅年(1160年)五月初四,从事郎陆游为敕令所删定官。陆游到任时,除了和他同时任命的徐履之外,已有闻人滋李浩王秬等人。王秬于绍兴卅年六月二十六日除枢密院编修官,与陆游在敕令所同事时间还不到2个月。陆游与这几位同事关系融洽,与李浩王秬这两位爱国者关系尤深,即使他们后来不在敕令所任职,仍然保持着密切关系。

  绍兴卅一年(1161年),王秬通判洪州,陆游《送王嘉叟编修出佐南昌》,多致殷勤慰勉之情,有云:“君看多故日,宁是弃言时。小作南州计,方观急诏追。归来上霄汉,莫遣此心移。”

  乾道元年(1165年)四月,距隆兴和议订成仅4个月,张孝祥《太平州学记》,记当涂守王秬修葺太平州学事。在天灾人祸接踵而至的艰苦条件下,王秬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既有“救灾之政”,又有“备敌之略”,使“饥者饱,坏者筑”。当“内外之事略定”,即建新学,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成功,且“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文末张孝祥大声疾呼:“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谓予不信,请视新学。”

  乾道四年(1168年),为江东转运副使(《景定建康志•卷26》)。

  召除权刑部侍郎,兼详定一司敕令。

  乾道(1165—1173年)中,孝宗起用王秬为起居舍人,又兼权中书舍人。辞以“臣无科第”,上曰:“眼前中科第者,皆不及卿。然科第者假此入仕耳。”

  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饶州(周必大王秬除集英殿修撰知饶州制旁)。《续资治通鉴•卷142•宋纪142•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七年(金大定十一年)》“冬,十月……是月,赈饶州饥。不足,帝因览知州王秬赈济画一,曰:‘饥岁民多遗弃小儿,已付诸路收养。如钱不足,可于内藏支降。'”

  后乞祠归泉州,寓僧寺。乾道九年(1173年)卒。十月,陆游在嘉州四川乐山听到王秬逝世的消息,作《闻王嘉叟讣报有作》,有“哭君寝门泪如水”句。

  直到绍熙五年(1194年)陆游70岁作《感旧》诗时,还以自注的形式回忆了在临安时与王秬等友人相处的细节:“绍兴壬午(绍兴卅二年),予年三十八,与查元章王嘉叟同出垂拱殿门。二君指予问曰:‘子亦有白发耶!'相与太息。今三十二年矣。”

  楚东诗社

  隆兴二年(1164年)五月,王十朋以集英殿修撰起知饶州(今江西省鄱阳地区),至乾道元年(1165年)七月移知夔州。(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十朋》)

  王十朋任饶州知州期间,曾创建“楚东诗社”,最早由王十朋何子应王嘉叟王秬)、洪景卢陈阜卿五人组成,后来加入的还有张孝祥张安国喻良能陈造等。他们都是支持张浚北伐的志同道合者,不时唱酬,互通情愫。楚东诗社的诗作很多,结集为《楚东酬唱集》(分前、后两集)。

  值得一提的是对“不欺室”的唱和诗。王十朋早在绍兴卅一年(1161年)就在家乡名其书斋为“不欺室”,并作《书不欺室》诗曰:“室明室暗两何疑,方寸长存不可欺。勿谓天高鬼神远,要须先畏自家知。”

  隆兴二年(1164年)仲秋(八月)廿日,王十朋张浚书写“不欺室”作为书房的匾额,警勉自己,张浚还为王十朋作《不欺室铭》。为此,王十朋作《不欺室铭,不欺室三字参政公书也,笔力劲健,如端人正士,俨然人望而敬之,因成古诗八韵》、《次韵何子应题不欺室》,张孝祥作《和何子应赋不欺室韵》,喻良能作《次韵王龟龄侍御不欺室》,王秬作《题不欺室,张魏公为王龟龄书也,何子应赋诗》(见下“著述”),陈造作《次韵守(张孝祥)不欺堂》。

  著述

  王秬传承家学,蓄厚而资深,故发为文章,忠忱恻怛;长诗短章,精深丽则,有之遗风,蔼然有少陵一饭不忘君之意(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54侍郎 复斋诗集序》)。

  著有《复斋诗集》十五卷(《后村诗话前集卷2》),又有《复斋制表》二卷(《直斋书录解题•卷18》),均已佚。《全宋文卷4895》收有其文。

  刘克庄尝选其“柳色知春浅,钟声觉寺深”,“避虎连村静,分鱼一市腥”两联,称为佳句(《后村诗话前集•卷2》)。

  《全宋诗•卷2046》录其诗五首:

  《题王龟龄詹事祠堂》:“当时孤论偶相同,终始知心每愧公。才见安车延绮季,遽嗟石室祀文翁。百年公议分明在,一饷纷华究竟空。白发旧交衰甚矣,尚能留面对高风。”

  《题不欺室,魏公为王龟龄书也,何子应赋诗》:“君不见开元名相张九龄,岁寒松柏森苍鳞。胡尘澒洞言始末验,世间回首思忠臣。堂堂魏公忠贯日,志欲平戎奖王室。归来无地展经纶,余事文章挥健笔。玉节朱轓两君子,不以交情变生死。共将新句纪遗编,留与山林续诗史。”

  《登历卜古城员外新亭二首》:“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迹籍台观旧,乞溟海岳深。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芳冥此时具,哀丝千古心。”“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登绮霞亭》:“危亭临霁景,金碧迥纷纷。天映中原气,山横万古云。夕阳寒未敛,孤鹜远犹闻。俯仰怀前哲,清樽为苾芬。”

王炳

  王炳,字景文,北宋·南安人。绍圣四年(1097年)何昌言榜进士,历沐阳令、海陵丞、潮州通判、知汀州(未上)。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风节·宋·王炳》:

  “王炳,字景文,南安人。

  绍圣中第进士。娶吕惠卿犹子,避氏权十年不调 。

  后为沐阳令。秩满入都,时蔡京当国,登其门者悉通贵,以惠卿连姻,嘱使往见,不往,左授海陵丞而归。之败,附丽者皆坐谪,独得全。

  通判潮州,改知汀州,未上,提举洞霄宫卒。”

王宠受

  王宠受,号濯陆清·直隶真定府赵州宁晋县人。

  清·顺治八至十年任德化知县

  王宠受清·顺治六年己丑(1649年)进士,顺治八至十年(1651—1653年)任德化知县。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1·秩官志·国朝·知县》:王宠受,顺治八年任。”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宦迹·知县·国朝·王宠受》:

  “王宠受,号濯陆,北直宁晋人。顺治己丑进士。事母至孝。

  八年来任,节俭慈爱而有威,举止进退有仪,寡言笑。邑遭兵燹之余,流离未定城市丘墟。受下车抚凋敝,询疾苦。会土寇充斥,设法联络山寨,亲为训练乡勇,捐俸犒士,悉力御之。常举行乡饮酒礼,远近翕然。

  十年,以忧去。”

  赖垓侯去思碑》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之十五·艺文志(下)·碑文(国朝)》收录侯去思碑(赖垓

)》(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赖垓》),曰:

  “侯治德之逾年,惠化翔洽,百里膏融,蠹政除,及害马倾巢,遍有归禽。而夫探丸揭竿,在在萑蒲刃相翔,蠹蠹思动者,无不怀音革心,恐干污赭。即时方有事,海上急催科如捕亡,而民亦征输恐后,忘其追呼之扰。噫!硗瘠山城,民乐走险,宦兹者碌碌以奉其官,救过不暇。何侯之游刃引割,恢乎有余地欤? 

  阖邑士民方翘首祝曰:侯实生我,未及期,吾侪已欣欣坐衽席中。其庶几及瓜而代,以龙浔为桐乡,且俾吾侪得一睹綵袋欢乎?

  盖先是侯实奉太夫人偕来,德民恃侯,因不敢忘侯之恃,亦太山尊配林意也。何期天不祚德,圣善忽捐。侯毁悲号,闻见掩泣。即士民欲援郡县夺情之例,上控当路,侯意不少回,屡牒求去。

  嗟乎!饮冰载石,空余两袖清风;截蹬留鞭,难挽一庭明月。宜里长郑世卿等思所以不朽吾侯,而持孝廉一言为索予《记》也。

  虽然,仁不遗亲,义岂后?君侯少待祥琴,立膺征玺,一量持斧秉钺,重莅闽邦吾邑,且得托并州之谊,倍深雨露,则侯所以布铠流膏,宁只赤县扬雷?吾民所以濡沫侯泽者,又岂但枯鳞之脱惊川,而哀鸿之集中野哉?故夫淮阳之哭遮,荆州之泣拥,或于此日一稍纾乎?

  敬勒之石,以表今日卧辙之恋,并为他日使君重来乎左券。

  侯讳宠受,号濯陆,顺治已丑进士,直隶真定府赵州宁晋县人。”

王泽洪

  王泽洪清·北直人。康熙五年(1666年)以泉州通判署德化县篆。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1·秩官志·国朝·知县(署县附)》:王泽洪,康熙五年署。”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宦迹·知县·国朝·王泽洪》:王泽洪,北直人。泉州通判来署邑篆。时遭寇乱后,城治萧条,洪按户籍,令民移市入城架屋,严为之期,而稍听其自限。悉力经营,人烟辏集。去任犹施余泽,为邑民雪冤。”

王之纪

  王之纪,清·沈阳人。康熙十六至廿二年(1677—1683年)任德化知县。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1·秩官志·国朝·知县》:王之纪,康熙十六年任。”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宦迹·知县·国朝·王之纪》:

  “王之纪,沈阳人。由笔帖式随征入闽。

  康熙十六年,委知德邑。耿逆初平,泉郡新复,疮痍未起。纪简静镇抚,不事纷更。平讼狱,省兴作,民甚便之。

  二十二年,擢行人司行人,去之日,士民攀辕泣留如和令云。”

王一导

  王一导,号惕斋,清·湖广黄冈人。康熙卅六年丁丑(1697年)进士,康熙四十年(1701年)任德化知县,履任一年去。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1·秩官志·国朝·知县》:王一导,康熙四十年任。”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宦迹·知县·国朝·王一导》:

  “王一导,号惕斋,湖广黄冈人。康熙丁丑进士,四十年任,慈惠廉明。

  邑旧例有节礼银八百两,为上官交际之资,里甲轮供,多至荡产。又有屯田硃价银,每甲一两。恻然曰:竭小民之膏脂,供一己之周旋,为民父母,顾如是乎?即出示除之。

  听断平允,案无留牍。

  履任一年,以内艰去。”

王调元

  王调元,字燮公,清·辽阳义州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任德化知县。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1·秩官志·国朝·知县(署县附)》:王调元,康熙四十八年任。”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宦迹·知县·国朝·王调元》:王调元,字燮公,辽阳义州人。正白旗监生。康熙四十八年任。果毅正直,不避权势。明伦堂久废,鼎建之。适外郡奸匪陈五显抄略乡村,飞报收捕。境赖以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