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1187—1269年)

(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谥文定。)

  莆田人。
  入仕。
  从学真德秀。
  潮州通判,福建安抚使司参议、领祠。
  枢密院编修兼权右侍郎。
  累广东转运使。
  因旧任。
  历官。
  建宁知府兼福建路转运副使,罢祠。
  历迁权工部尚书兼侍讲,建宁知府。
  卒。
  总体评价。
  南宋末年的文坛宗主。
  抛弃理学偏见的爱国者。
  刘克庄与泉州。

  刘克庄初名,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谥文定,南宋·兴化军莆阳县(今莆田)人。与泉州渊源颇深。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文定刘后村先生克庄据《莆阳文献》、《闽书》为作传。

莆田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文定刘后村先生克庄》:刘克庄,字潜夫之孙,莆田人。”

  刘克庄幼习理学,得自家传。

  刘克庄的祖父刘夙,是理学创始人程颐的三传弟子。

  父刘弥正也是家传理学人士,对理学崇尚备至,尤其称颂朱熹集理学大成之功。嘉定三年(1210年)十二月在为朱熹赐谥时,太常寺初议谥“文忠”,时任考功郎中的刘弥正极力反对,大谈儒学自孟轲之死,此道几熄,及本朝而又明,濂溪横渠、二子发其微,氏之徒阐其光,至公朱熹而圣道灿然矣”。进而提出谥以和唐代韩愈相同的“文”,被朝廷采纳(《两朝纲目备要·卷12·嘉定三年十二月己巳》)。

入仕

  嘉定二年(1209),刘克庄以郊祀恩奏补将仕郎入仕,任靖安县(今属江西)主簿。嘉定六年(1213年)七月,父刘弥正(吏部侍郎)死,刘克庄丁忧守制。起复后任福州司理参军,改任真州(今江苏仪征)录事参军,应江淮制置使李珏召入幕。嘉定十二年(1219年),因持论不合,辞官,得请宫观闲差。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文定刘后村先生克庄》:“嘉定二年,以郊恩补将仕郎,调靖安簿。”

从学真德秀

  嘉定十七年(1224年),任建阳知县。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文定刘后村先生克庄》:“以宣教郎知建阳县。新考亭朱熹祠,祀、魏四贤于学。籴赈粜仓二千斛。”

  宝庆元年(1225年)十一月,朱熹弟子真德秀罢官回家乡浦城闲居。浦城为建阳邻县,刘克庄投入真德秀门下,从此大力宣扬理学。《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94·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刘克庄行状>》载:“以师事真德秀,自此学问益新矣。”

  宝庆三年(1227年),刘克庄在建阳重修朱熹祠,以朱熹的大弟子黄榦黄干)配祀;又在建阳县学建四君子祠,祭祀朱熹的父亲朱松朱熹的师友。四君子祠落成时,真德秀为作《记》,因刘克庄祖父刘夙从学于理学创始人程颐的再传弟子林光朝,《记》称刘克庄“世以正学(理学)传其家”真文忠公文集·卷26·建阳县学四君子祠记》)。

潮州通判,福建安抚使司参议、领祠

  刘克庄后因所作《落梅》诗,为史弥远鹰犬李知孝梁成大攻击为谤讪朝政,幸得郑清排解,改任潮州(今属广东)通判。绍定六年(1233年)末,改吉州(今江西吉安)通判;未及赴任,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真德秀任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刘克庄以将作监主簿任安抚使司参议官。经真德秀向朝廷推荐,授领宫观闲差。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文定刘后村先生克庄》:“方以邑(建阳县)最闻,而言官李知孝梁成大笺其所咏落梅有‘朱三郑五’之句,以谤讪摭其罪。郑清力为之辨,释,得通判潮州,改吉州。真德秀辟为帅参,且以学贯古今、文追骚、雅荐于朝,与祠。”

枢密院编修兼权右侍郎

  端平元年(1234年)六月,真德秀被召任户部尚书,刘克庄援例辞官,奉诏回京任将作监主簿本职,同年九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后改任宗正寺主簿。端平二年(1235年)六月,任枢密院编修官兼权吏部侍右郎官。在理宗召见时,抨击故相史弥远擅权误国,劝导理宗近君子远小人,虽为理学家魏了翁等称许,却得罪了史弥远的党羽。同年十一月,曾从龙任枢密使兼督视江淮军马,拟辟刘克庄任督府参议官,后因曾从龙死而未及赴任。次年,中书舍人吴泳传闻刘克庄当初曾遏制他晋升之事,指使其弟、御史吴昌裔攻击刘克庄刘克庄遂被罢官降授宫观闲差。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文定刘后村先生克庄》:

  “未几,渐致从班,遂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右侍郎。

  轮对,言:‘服天下莫若公,今失之私;镇天下莫若重,今失之轻。’

  又言:‘权臣坏朝纲,开边衅,兵骄楮贱,贪饕侥幸之俗不可回。诸贤起而当之天人未应愿坚凝初意。无使邪说淫夺正论。’

  又拳拳于济王苕川之狱,虽复其爵,未雪其冤,皆人所难言。”

累广东转运使

  不久,任漳州知州。嘉熙元年(1237年)改任袁州(今江西宜春)知州。御史蒋岘攻击刘克庄任枢密院编修时,与方大琮王迈三人抨击朝廷处理前皇位继承人济王·赵竑事欠妥,刘克庄因而又改授宫观闲差,、王二人也被贬降,时称“三贤”徐鹿卿因向他们赠诗也被贬降,太学生为此作《四贤诗》称颂。

  嘉熙三年(1239年),刘克庄被起用为江西提举常平公事;同年,改任广东提举常平公事,嘉熙四年(1240年)初到任;八月,升任广东转运使。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文定刘后村先生克庄》:“寻除知漳州,嘉熙元年改知袁州。坐先言济王事,为御史蒋岘所劾,与方大琛王迈同罢。既与祠,擢广东提举,就升漕,摄舶,俸给例卷,皆却不受。买田二十亩,为南仕归丧之费。”

因旧任

  淳祐元年(1241年),诏令回临安奏事,但受御史金渊攻击而罢召回之命,并再次降授宫观闲差。淳祐三年(1243年)初,一度出任为吏部侍右郎官,又受到濮斗南的攻击而仍领宫观闲差。淳佑四年(1244年),除将作监,改直华文阁。同年起用为江东提举常平公事(一作提点刑狱),十一月又回原职。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文定刘后村先生克庄》:“淳佑四年,除将作监,改直华文阁,因旧任。”

历官

  淳祐六年(1246年)七月,召回临安,改任大府寺少卿;八月,改任秘书省少监兼中书舍人。淳祐七年(1247年)二月,出为漳州知州,以母年高,就除秘阁修撰、福建提刑以便养。母死丁内忧后,淳祐十一年初,起复回朝,除崇政殿说书、史馆同修撰,十月除起居舍人兼侍读。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文定刘后村先生克庄》:

  “六年,令赴行在奏事,道除大府少卿。既至,面对三札,御札:‘刘克庄文名久著,史学尤精,可特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中书舍人。’

  史嵩之服阕,御笔除职予祠,令克庄行词。克庄奏:‘嵩之有无父之罪四、无君之罪七,旧相致仕合有诰词,今臣行嵩之之词,未知为褒、为贬?’论奏不已,为殿中侍御史章琰劾罢,寻依旧职知漳州,就除秘阁修撰、福建提刑以便养。

  甫及月,丁内艰,方衤覃除崇政殿说书、史馆同修撰。时事多内出,克庄言:‘祖宗盛时,内降绝少,今中外除授不由大臣启拟,求者、与者、奉行者习以为常,臣窃惜之。’忤当国意。

  寻除起居舍人。进言愈切,力奏不草史宇之答诏。”

  刘克庄纵论国内外形势,批评朝政,认为蒙古军攻占四川,致使“五十四州遂成荡覆,岂非外重而不能御,内虚而无以守”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以致受到御史郑发的攻击。

建宁知府兼福建路转运副使,罢祠

  淳祐十一年(1251年)正月,出为建宁知府,改福建路转运使,但郑发认为责轻而再次论奏,同年六月,再次以宫观回乡闲居。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文定刘后村先生克庄》:“除右文殿修撰、知建宁府;改福建转运使。以郑发疏褫职,寝新命提举明道宫。”

历迁权工部尚书兼侍讲,建宁知府

  景定元年(1260年),贾似道自鄂州入朝任相,十一月起刘克庄为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随后升为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次年升为权工部尚书仍兼两制。这段经历,是刘克庄最受诟病之处。景定二年(1261年)八月,刘克庄请致仕,同年依旧任建宁府(今福建建瓯)知府。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文定刘后村先生克庄》:“景定元年,贾似道还朝,历迁权工部尚书兼侍讲。以年迫,坚乞纳禄,除焕章阁学士、守本官致仕。”

  实际情况是:开庆元年(1259年),贾似道在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暗中向蒙古军乞降求和,由于蒙古忽必烈汗一时忙于内部事务而无暇南顾,贾似道即以战胜蒙古军的假象闻奏,“通国皆不知所谓和也”;景定元年(1260年),理宗“以其有再造功,以少傅、右丞相召入朝”《宋史·卷474·贾似道传》)。

  贾似道入朝任相后,为收德望以慰人心,蹈蔡京杨时之故智,起用年过七十的一代文宗刘克庄刘克庄不明真相,也加入对时相贾似道歌功颂德的群臣行列,受到后人责难,称其媚于贾似道。其情形,与当年陆游与权相韩侂胄的关系受后人责难类似。

  回朝不到1年,刘克庄急流勇退,请求致仕,这也许是他对贾似道的真面目有所认识后决定的。任建宁(今福建建瓯)知府,实际是告老还乡,并不多过问府事,只“优游觞咏”而已林希逸《后村先生公行状》

  景定五年(1264年)秋,刘克庄“目眚”(白内障)致仕。咸淳四年(1268年),特除龙图阁学士。咸淳五年(1269年)病逝,享年83岁,谥文定。积官至龙图阁学士(职)、正议大夫(阶)、莆田县伯(爵)。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文定刘后村先生克庄》:

  “咸淳四年,特除龙图阁学士致仕。

  仍旧年八十三卒,谥文定。所居后村,人因称为后村先生。”

  “所著有《后村前、后、续、新》四集。”后人合编为《后村先生大全集》传世。

总体评价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文定刘后村先生克庄》:彭韶祠堂记曰:维莆至宋,文献特盛,蔡忠惠蔡襄林文节林希陈正献陈俊卿三五公为冠冕,最后先生起而继之,文章流布,事业兼备,论者谓三五公而下一人而已。贾似道当国,贪收德望以慰人心,公为之出。盖贾蹈蔡京龟山杨时之故智云。”

南宋末年的文坛宗主

  刘克庄是南宋陆游辛弃疾之后最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

  南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公行状》称:西山真德秀诸老既没,公刘克庄独岿然为大宗工。”

  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亦称:“过江号大家,数无虑六七公”刘克庄为其中之一,其诗词“流布海内,岿然为一代宗工。”“水心叶适评公刘克庄诗曰:是当建大将旗鼓者。

  刘克庄推崇南宋·诗人陆游,其《题放翁像》(《后村先生大全集·卷36》)称许他“诗倍太白李白子美杜甫,而且是“三百篇(《诗经》)寂寂久,陆游诗)九千首句句新,譬宗门中初祖,自过江后一人。”

  刘克庄是个多产作家,诗词颇有成就,作诗约4500首,数量之多在宋代仅次于陆游,其诗作追求晚唐风格,是南宋后期诗坛江湖派最主要的代表。

  他所处正是南宋末年的危亡之际,爱国之情溢为诗词,“忧时元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正是他的自我表白。当史弥远杀害主张抗金的权相韩侂胄向金乞降求和,于嘉定元年(戊辰年,1208)完全按照金朝的要求,增加岁币并出“犒军银”300万两订立“嘉定和议”后,当时还未入仕的刘克庄《戊辰即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写道:“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更有对爱国人士的称颂,如《有感》《后村先生大全集·卷3》“老犹奋笔排和议,病尚登陴募救兵。”《梦丰宅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3》“残胡仍在王师老,宝剑虽埋愤不平。”

  刘克庄还是南宋后期最有成就的豪放派词人,他也推崇爱国词人辛弃疾《后村先生大全集·卷98·辛稼轩集序》称赞“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刘克庄不仅与辛弃疾词风相似,而且同样充满爱国主义与忧国情怀,如在《沁园春·梦孚石》(《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87》)词中叹道:“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而反映抗战的《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词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90》),更惊呼“国脉微如缕”,激励友人投笔从戎,“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快投笔,莫题柱。”

  即使被后人称为阿谀贾似道的诗词,也多出于爱国忧民的情怀,如《凯歌十首呈枢使》(《后村先生大全集·卷2》)诗中,歌颂抗蒙将士,“残党分兵尽扑除,游魂多不返穷庐,肃清执至龙颜喜,又奏淮西有捷书”。《汉宫春》“丞相生日,乙丑”词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88》)也说:“但管取三边无警,活他百万生灵。”这些都是在“时海内顺轨,边患浸舒”(《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94》),而不知道贾似道暗中向蒙古乞降求和的真实情况下写出的。

  刘克庄还是南宋最有成就的诗词评论家,所著《后村诗话》论诗兼评词,《四库全书总目·卷195》称其“论诗则具有条理”,“采摘菁华,品题优劣”,“迥在南宋诸家诗话上也。”

抛弃理学偏见的爱国者

  作为理学家的刘克庄,思想中占首位的是爱国,而不像其他理学人士那样,对理学一味盲从。他对于朝廷不顾国家安危,热衷于打击新学等其他学派,盲目推崇理学,深为不满。

  淳祐六年(1246)八月,刘克庄《召对札子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52》)中指出:宋理宗首要的失误是,不顾国家安危,致力于打击新学等学派,树立理学为统治思想。宋理宗的有关活动,被刘克庄讥为“薄物细故”,而群臣“纷争不已”;但对涉及国家安危的“急政要务”,却“谦逊未遑”,使人觉得“未免有不言‘防秋’,而言《春秋》;不言‘炮石’,而言安石王安石之讥”。他不点名地指出,北宋末年以二弟子杨时为首的理学家们不顾国家安危,致力于攻击王安石及新学派,宋钦宗在金兵临城之际还忙于罢王安石配享庙、重设《春秋》博士等,因而受到当时有识之士的批评。刘克庄进而认为,罢斥新学等学派及崇奉理学派的举动,“于时(北宋末)尚以为不急,况今之不急有甚于此者乎?”

  刘克庄《召对札子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52》),还借元祐(1086—1094年)之初,副相刘挚提出调和新、旧两党关系但被太皇太后高氏所拒绝,终于引发新、旧党争的不断加剧,从而导致奸臣蔡京擅权、北宋走向灭亡的悲剧,指出“今庙谟暌异”,只重用理学人士,排斥其他学派人士,以致遭到“邪党(当是指新学派等人士)(揶)揄”,实在不知道今后将如何发展,以此作为宋理宗的第二个重大失误。刘克庄并提出,理宗是想把图存之权托付给像秦桧那样乞降求和的人呢,还是托付给像张浚那样始终坚持抗战的人?刘克庄早在端平二年(1235)七月《轮对札子二》(《后村先生大全集·卷51》),就将把理宗扶上皇位的权相史弥远毫不客气地比作奸臣秦桧那样的小人。刘克庄的这些言论既不会受到宋理宗的欢迎,也不会为表面上似张浚,实际是秦桧的奸相史弥远所喜欢。然而他们对于在理学宗师真德秀等死后,“独岿然为大宗工”刘克庄,不得不进行笼络,但并不授与大权,而是以宫观回家乡闲居达七、八年之久。

  刘克庄抛弃理学偏见的爱国言行,不断受到其他理学人士的攻击,人言排诋,无所不至。景定元年(1260年)冬,七十多岁的刘克庄重新被起用,主要担负起草诏书的工作,但仍不忘提醒宋理宗致力于国家大事,而不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崇尚理学排斥异己方面。在《庚申(景定元年)召对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52》)指出:王羲之讥诸贤以清谈废务、浮文妨要。先朝(指钦宗朝)杨时为给(给事中)、谏(谏议大夫),或者尚有不言‘防秋’、不言‘炮石’之诮。然则先急政要务,薄物细故,非士大夫责乎。臣虽老悖,一念忧爱,狂言望择。”刘克庄抛弃理学偏见的爱国精神,可说至老不变。

  元代理学信徒修撰《宋史》,在《宋史·卷45·理宗纪·赞》中吹捧“自帝宋理宗继统,首黜王安石孔庙从祀,升濂、洛九儒,表章朱熹《四书》,丕变士习”的所作所为,并予完全肯定。对于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一味扶植理学、排斥异己,将南宋送上灭亡之途的宋理宗,认为只是“身当季运,弗获大效”,且认为“后世有以‘理学’复古帝王之治者,考论匡直辅翼之功,实自帝始焉”。这与刘克庄的观点实为大相径庭。所以,作为南宋末年文坛宗师的刘克庄,在496卷的元修《宋史》中竟无一席之地,而为刘克庄请谥的门生洪天锡却有传,这就是不难理解了。

刘克庄与泉州

  刘克庄与泉州渊源颇深。

  刘克庄受学于真德秀真德秀曾于嘉定十至十二年(1217—1219年)和绍定六年(1232—1233年)知泉州。

  其弟刘克逊淳祐三年(1243年)任福建提举市舶(驻地泉州),淳祐五年(1245年)知泉州刘克刚曾任泉州录参。

  莆田与泉州临近,刘克庄常往来两地。

  在刘克庄诗词中,留下大量描写泉州风土人情的的篇什。其中最常被人引用的,当属《泉州南廓吟》“闽人务本亦知书,若不耕樵必业儒。惟有桐城南廓外,朝为原宪暮陶朱。海贾归来富不赀,以身殉货绝堪悲。似闻近日鸡林相,不博黄金不博诗。”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2·泉州南廓》) 

  刘克庄与泉州蒲寿晟也有交往。蒲寿晟心泉学诗稿·卷1》有《投后村先生尚书》。蒲寿晟刘克庄之名气而“贻书陈诗”,进而“请其序”,《投后村先生尚书》当即所贻之书所陈之诗也;而刘克庄也应其所请,撰《心泉》一文(《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12》),作为《心泉学诗稿》之序言。蒲寿晟诗作属江湖派之列。蒲寿晟刘克庄作序,与他们的诗歌风格有相同之处有关。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熹真德秀曾从龙蔡襄陈俊卿叶适洪天锡刘克逊刘克刚蒲寿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