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方言的俗谚、熟语

  熟语
  节气、气候类俗谚

     ——节气。
     ——气候。
  历史、传说、故事类俗谚
  宗教、风俗类俗谚
  婚姻、家庭、宗族类俗谚
  人生类俗谚

  生活体验类俗谚
  戏曲类俗谚
     ——演员人生。
     ——剧种特色。
     ——戏文。

  俗谚,指民间流传的有较固定句型的通俗浅显的格言式短语。它点破事实真谛,或者刻划行为、状态的形象,浅显易懂,形象洗炼。熟语,又称俚语,在大众中广为流传的常用固定短语。

  有些俗谚形象生动、风趣诙谐,也可归入“五色话”范畴。有些歇后语与俗谚有交叉,大体是歇后语用久了,深入人心了,后半截子话不再那么重要,而俏皮的性质仍在,就转为俗谚。

  泉州方言中有非常大量的俗谚、熟语,来源于民间口语,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的特色。

  泉州俗谚大概有五个来源:

  一、对本地区自然气候变化和农事生产进行预测的农谚。

  二、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古代诗文以及泉州当地的真人真事中演化而来的谚语。

  三、与泉州各种宗教活动及泉州的风俗习惯有关。

  四、来自人们对日常生活观察体验的总结。

  五、南音、南戏(梨园戏、高甲戏、嘉礼戏)的戏文和古典名著的人物故事等。

  当然,由于俗谚、熟语来自民间,其中骂人的话和粗话甚多,本文收录时尽去除;有些仅流传于小范围局部地区,亦不选。仅选载泉州普遍流传且相对较雅的。用汉语拼音注音。

熟语

  柚柑命[youganmia]先苦后甜。

  头路直[taoludi]遇事顺利。

  大嘴斗[dacuidao]夸夸其谈。

  请带辞[qiaduaqi]请客时即辞客,不真诚。

  偷食步[taojiabo]背着人偷偷摸摸地做。

  无头神[motaoxin]健忘。

  一粒一[yiliayi]肝胆,用指感情深,如“一粒一的好兄弟”

  出坏谱[cupaipo]使坏。

  坏剃头[paititao]事情难做或此人难对付。

  大相狗[duaxingao]像狗一样眼巴巴地希翼别人施舍。

  三八气[sanbaki]形容女人举止不当。

  花草步。意喻故弄玄虚,或耍滑头。

  水清鱼现:水落石出之意。

  水流破布[zuilaopuabo]形容一个人说话又多又烂,或做事又慢又烂。

  有七无八[wuqimobe]不三不四之意。

  软涂深掘[lengtoqingu]看人软弱好欺负就越来越欺负他。

  空嘴哺舌[kangcuiboji]“哺”[bo¯]:嚼。形容人有口无心,空话连篇。

  七吐八吐[qitobeto]胡说八道。

  牵声拔调[kanxiabeidiao]说话慢条斯理、打官腔。

  无鼻无目[mopimoma]糊涂,不精明。

  搬嘴小姑[biacuixiogo]播弄是非。

  贼吃狗阃[qiajiagaokun]不务正业,胡乱打发日子。

  狐狸半天[holibiantian]形容女人花里胡哨。

  斗脚老戏[daokalaohi]“斗脚”:凑合。“老戏”:梨园戏的成人班。过去的戏班大多为草台班,平时无事时大家各自务农,要演出时才临时凑齐角色。此语喻“临时凑合”。(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文艺·梨园戏》)

  枵箫饱曲:“枵”(go:饥饿。“曲”(kia):曲子。饥饿时还可以吹箫,但唱曲子(南音)要在吃饱后才有力气,因南音一句要拉得很长。

  拳头烧酒曲:早时泉州人消遣时的三件事,就是练武术(指南少林拳)、喝酒、唱曲子(南音)。

节气、气候

  泉州古代三分田七分海,气候、节气与出海、农耕密切相关,涉及收成甚至生命安危。《泉州府志·气候》云:“致治之道,勤民为先,勤民之事,测候为急。月令所纪,顺时应物……泉为南方海国,禾稻两收、霜雪罕靓,大都寒少而燠多。乃均兹一郡,而风雨之应,咫尺不同。田野间,即其每方隅,以自为占验而应各不爽……”根据长期生产、生活经验,泉州流传许多有关气候、节气的俗谚、熟语,家喻户晓(文中月份均指农历)

  节气

  立春

  立春在腊月间,明春无倒春寒。“腊月”:十二月。如果在十二月立春,明年就不会倒春寒。

  立春起北风,雨水白茫茫。立春刮北风,预示雨水多。

  立春有雨淋,阴春到清明。立春下雨,预示一直到清明都是阴天。

  立春有两春雨多,夏至少雨作大旱。一个农历年内如有两个立春,预示雨水较多;夏至无雨,预示将有旱情。

  年逢双春,米吃有椿。“椿”[chun]:剩余。一个农历年内如有两个立春,预示风调雨顺,将有较好的收成。

  双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冬”[dang]、“空”[kang]合韵。遇“双春”,农人忙于犁田,牛也跟着大忙。

  雨水

  雨水阴寒,春季袂旱。“袂”[mei]:不会。雨水时如果出现阴冷天气,预示春季没有旱情。

  雷弹雨水后,晚春阴雨报。“弹”[dan]:响起。

  惊蛰

  雷打惊蛰前,阴雨下袂停。“袂”[mei]:不会。惊蛰前响雷,阴雨天气就一直不会停止。

  未惊蛰弹雷,一亩加两斗。“弹”[dan]:响。惊蛰前响雷,一亩田的收成会增加两斗。

  未惊蛰先弹雷,四十九日乌。“弹”[dan]:响。“乌”[o]:乌阴天,阴雨天。惊蛰前响雷,会出现四十九日的阴雨天气。

  春分

  春分豆仔伸。“伸”[cun]:发芽伸展。

  清明

  清明谷雨,寒死虎母。“雨”[文读u]、“母”[mu]合韵。“寒”[gua]。“虎母”:母老虎。清明、谷雨时节,天气尚非常寒冷。

  雨沃上元灯,日曝清明种。“沃”[a]:淋。“上元”[xiongwan]:正月十五,元宵节。“曝”[pa]:晒。“种”[zing]:种子。元宵节如下雨,清明就会艳阳天。(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岁时记·元宵节》)

  食了清明粿,一手扶犁耙,一手剪薯尾。清明是种植甘薯的季节,农民要抓紧时机耕地整畦,扦插薯苗。

  谷雨

  立夏

  立夏小满,潭窟都满。立夏小满雨水多。

  小满

  芒种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七月水流芋。“干”[da]。“雨”[ho]、“土”[to]、“埔”[bo]、“芋”[o\]合韵。芒种日如下雨,则五月少有晴天,而六月少雨且炎热,七月雨水多。

  芒种火烧鸡,夏至烂草鞋。“鸡”[gue]、“鞋”[we]合韵。如芒种骄阳炎热,则夏至多雨。

  夏至

  夏至弹雷,定作大水。“弹”[dan]:响起;“弹雷”即响雷。夏至响雷,当年会闹水灾。

  夏至刮西南,大雨水涨潭。夏至刮起西南风,预示当年雨水会过多。

  夏至大晴天,无雨到秋边。“天”[文读tian],“边”[文读bian],合韵夏至如炎热晴天,预示一直到秋天都没雨。

  夏至未过袂热,冬至未过袂寒。“袂”[mei]:不会。夏至还没过去气候就不会炎热,冬至还没过去气候就不会寒冷。

  小暑

  小暑东北风,不久有台风。小暑如刮起东北风,预示不久就有台风到来。

  小暑无雨,饿死老鼠。小暑如没有下雨,预示当年会欠收,连田中的老鼠都会饿死。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小暑前后十天内若刮东风,大暑前后早晚若泛红霞,则将有台风来袭。

  小暑割来煮。时至小暑,早稻开始成熟,早熟者可开镰收割。

  大暑

  大暑热袂透,大热在秋后。“袂”[mei]:不会。“热”[lua]:指天气热。大暑的天气是应该够热的,但如果不够热,预示秋后还会大热。

  大暑大热,夏早少雨,秋寒早来。大暑够热,预示夏季早到且少雨、秋寒提早到来。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大暑日下大雨,预示百日后下霜。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大暑日如果秋风起,预示秋后会酷热。

  立秋

  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此语指高旱地,如果立秋有雨即有收成,无雨则可能无收。

  立秋紧丢丢。“紧丢丢”[gindiudiu]:很快过去。立秋一过,离春节就不远了,很快一年就完了。

  六月立秋紧溜溜,七月立秋秋后油。

  秋前北风多阴雨,秋后北风旱到底。立秋前如刮北风,以后的日子就多阴雨天;立秋后如刮北风,以后的日子就无雨多旱。

  立秋处暑,热死老鼠。立秋至处暑,气候尚酷热。

  处暑

  处暑出大日,秋旱曝死鲫。“曝”[pai\]:晒。“鲫”[ji]:鲫鱼。处暑如大艳阳,就会秋旱,连小溪中的鲫鱼都会晒死。

  处暑东北风,大路做河通。处暑如刮东北风,预示暴雨成灾。

  处暑不觉热,水果免想结。“热”[lie],“结”[gie\],合韵处暑如不觉得热,当年的水果就难成熟、少结果。

  处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处暑如下雨,则中稻颗粒饱满。

  过了处暑,夜冷白天热。

  白露

  白露有雨会烂冬,白露无雨好年冬。“烂冬”[lua dang]:冬天多雨水,田里的农作物多烂掉,称“烂冬”“年冬”[ni dang]:冬季的收成。白露如有雨,大多会出现“烂冬”;白露如无雨,冬季会有好收成。

  白露风兼雨,有粟堆满路。“雨”[ho]、“路”[lo],合韵。“粟”[qie]:谷子。白露如有风雨,预示丰收在望。

  白露台,无人知。“台”[tai]:台风;“知”[zai]:知道;合韵。白露的台风什么时候会来,谁也不知道。

  秋分

  秋分露重,冬季多霜。“重”[dang],厚重;“露重”指露水浓。

  秋分暝日半分。“暝”[mi]:晚暝,晚上。秋分当日,一天中白天、黑夜长短时间相同。

  秋分北,热到脱壳。“脱壳”[teng- ka\]:脱皮。秋分刮北风,秋后极热。

  寒露

  寒露多雨水,晚稻慢出穗。

  毋惊寒露风,只惊寒露雨。“毋”[m- ]:不。

  寒露、霜降,日落就暗。到寒露、霜降,白天短了,太阳一下山就日黑了。

  霜降

  霜降晴,晴到年暝。“暝”[mi]:晚暝,晚上。霜降如晴天,就会一直晴到除夕夜。

  霜降南风连夜雨,霜降北风好天气。

  霜降有风,两寒有霜。“风”[文读fong],“霜”[文读song],合韵。“两寒”:小寒、大寒。

  立冬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烂冬”[lua dang]:冬天多雨水,田里的农作物多烂掉,称“烂冬”

  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春少晴。

  立冬落雨会烂冬,吃甲柴尽米粮空。“甲”[ga]:助词。

  小雪

  小雪红,好麦冬,小麦种落田。“小雪”如现红霞,冬麦就会有好收成,因此要赶快播种小麦。

  大雪

  大雪雨,甘蔗喜。

  大雪刮北风,冬季多霜冻。“风”[fang],“冻”[dang\],合韵。

  冬至

  干冬至,澹年兜;澹冬至,干年兜。“澹”[dan]:潮湿。“年兜”:[ni dao]春节。冬至如晴天,则春节就有雨;冬至如下雨,则春节就晴天。

  冬至乌,年暝酥;冬至红,年暝澹。“乌”[o],指乌阴,阴雨。“年暝”[ni mi]:除夕夜。“酥”[so]:酥松,指晴天土地干燥。泉语“乌”、“酥”合韵。“红”[ang]:现红霞,指晴天。“澹”(dan):潮湿,指下雨。“红”、“澹”合韵。

  冬至少雨,来春多寒。

  冬节在月头,春寒雨落在年兜;冬至在月中,无雪又无霜;冬节在月尾,春寒雨落正二月。“冬节”(dangzue:冬至。“月头”(getao):月初。“年兜”(nidao):年底底,指春节。“头”、“兜”合韵。“中”(diong、“霜”(song)合韵。“尾”(me、“月”(e)合韵

  暝长到冬节,日长到夏至。“暝”[mi]:晚上、夜晚。“冬节”(dangzue):冬至。从冬至日开始,夜比昼长;从夏至日开始,昼比夜长。

  小寒

  小寒暖,春多寒;小寒寒,六畜安。

  小寒、大寒多南风,明年六月早台风。

  大寒

  大寒雾,春头早;大寒阴,阴二月。

  小寒冷袂透,小暑台风到。“袂透”[meitao]:不够。“透”[tao]、“到”[gao]合韵。

  大寒寒袂死,立春踔踔跳。“袂”[mei]:不会“踔踔跳”[cacatiao]:蹦蹦跳。此句指大寒不冷,立春则冷得直跺脚。

  气候

  正月套昭君,二月雨纷纷,三月青草埔(指到处青草生长),四月芒种雨(芒种多下雨),五月无乾土(多雨),六月火烧埔(无雨,多旱),七月水流芋(多暴雨),八月秋风返,九月九降风,十月小逢春(似春天),十一月霜雪降,十二月寒又冻。“君”[gun]“纷”[fun],泉语合韵;“埔”[bo]“雨”[ho]“土”[to]“芋”[o],泉语合韵。“返”音[deng],“风”音[fang],“冻”音[dang]。

  正月花,二月柳,三月冻脚手。“柳”[liu]、“手”[qiu]合韵。三月的天气还很冷。

  一点雨一个灯,落到明天也不停。一滴雨水落在地上溅起一个泡,这样的雨落到明天也不会停。

  一日北风三日雨,三日北风无水戽。“雨”[ho]、“戽”[ho],合韵。

  一阵秋雨一阵冷。秋天下一阵雨就冷一次,越来越冷。

  二八乱穿衣,三九褴糁穿;三月穿三样,四月穿蚊帐。“褴糁”[lansan]:随便。此语指春季天气多变。

  二八好行船。

  三月半,寒得袂蹩田岸。“袂蹩”[meibie]:爬不上。“田岸”[canhua]:田埂。三月半的时候气候还很冷。

  三月三月,一日剥皮,三日盖被。“皮”[pe/]、“被”[pe]合韵。三月中温差很大,有时热的要剥皮,有时晚上还要盖被子。

  三日风,三日霜,三日炎日光。“风”[文读fong]、“霜”[文读song]、“光”[文读gong]合韵。冬天往往先刮三日风,接着下三日霜,再三日大太阳。

  四月初八太子尿。四月初八是浴佛节,亦称佛诞节,印度太子释迦牟尼成道日。时日必下小雨,称“太子尿”(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岁时记·浴佛节》)

  五月初五龙船水,五月十三关刀水。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日有扒龙船(赛龙舟)活动,下雨称龙船水。五月十三关圣帝君佛诞,下雨称关刀水。(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岁时记·端午节》、《泉州宗教·泉州佛生日》)

  五月十九弹声雷,番薯赛过大秤锤。“弹”[dan]:响。“雷”[lui]、“锤”[tui]合韵。

  六月起风台,寒死囝仔崽。“风台”:台风。“囝仔崽”:小孩子。六月如果刮台风,当年的冬天就会特别冷。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六月初一若打雷,则年中少有台风。

  六月十二彭祖做忌,无风台也有雨意。“做忌”[zueigi]:做忌日。“风台”:台风。

  六月十九,无风水也哮。六月十九日,必有风或雨。“九”[gao/]、“哮”[hao],合韵。

  六月雾露,番薯较贵芋。“较贵芋”:比芋头还贵。“露”[lo]、“芋”[o]合韵。

  六月无风台,有雨无路来。“风台”:台风。六月刮台风就会下雨,所谓“风来雨就来”;如无台风,则罕有雨。

  六月天,七月火,石磨会焙粿。

  六、七月西风,过午变作虎。六、七月如刮西风,其午后的炎热天气就象老虎一样凶。

  七月厚台风。“厚”[gao]:多。

  莫惊七月半鬼,只惊七月半水。“莫惊”[mougia]:不怕。“只惊”[jigia]:只怕。“鬼”[dui]、“水”[zui]合韵。泉俗七月半普度,放焰口,地狱中的鬼魂都到人间觅食。七月半的鬼是前来觅食的,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七月半前后的暴雨,常闹水灾。

  七月半,秋风返一半。“返”[deng]。七月半开始有秋风了。

  八月初关雨门。八月初开始雨水就少了。

  八月颱,无人知。“知”音[zai],与“颱”[tai]合韵。

  十月小阳春。或作“十月小逢春”。十月有一段时间的气候似春天温暖。

  春占冬十日。四季各三个月,但泉州春季比冬季长,多十日(大约而言)。

  春寒雨那溅,冬寒雨四散。或作“春寒雨那溅,冬寒叫苦旱”“溅”[zua]:一直下“苦旱”[ko hua]:无雨,旱。“溅”[zua]、“散”[sua]、“旱”[hua]合韵。春寒、冬寒均有雨,但春寒之雨连续下,冬寒之雨断断续续、时有时无,有时还出现旱情。

  春天囝仔面,三顿肴变面。或作“春天囝仔面,一日变三变”“囝仔”[gana]:小孩子。“面”[min]:脸。“肴”[gao]:容易,很快。春天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了。

  秋西北,半暝沃。“沃”[a]:淋。“北”[ba]、“沃”[a]合韵。“西北”:指刮西北风。“半暝”[biami]:半夜。秋天如刮西北风,半夜就会下雨。

  冬无三日雨。冬天的雨连续下不过三日。

  雨打五更天,日晒午时水。五更下雨,中午必晴。

  西北雨落不过田岸。“袂”[mei-]:不会。“田岸”:田埂。西北雨下得范围不会大,往往这丘田有雨,而隔壁丘田却无雨,即东边日出西边雨。

  西北雨,连落三下晡。“下晡”[ye bo]:下午。西北雨要连下三个下午才止。

  未食五月节粽,破裘不甘放。“五月节”:端午节。端午节前天气依然冷峭,以后方无寒意。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岁时记·端午》)

  空心雷,袂过午时雨。“空心雷”早晨打的雷。“袂”[mei]:不会 

  云荫中秋月,雨沃上元灯。“沃”[a]:淋。“上元”[xiongwan]:正月十五,元宵节。中秋夜如云遮月,则元宵节将下雨。(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岁时记·元宵节》)

  时季有早晚,逐年无相看。“时季”:季节。“晚”[wa]、“看”[kua]合韵。每年各季节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有变化。

历史、传说、故事类俗谚

  假憨食咸“猪屎”。“假憨”[gie¯gong]:装疯卖傻。明朝书法家张瑞图曾为魏忠贤写过“擎天一柱”匾额,后被列为阉党,遂回籍匿居晋江青阳家中。不久朝廷派人要将他逮京审讯,他急中生智,赤膊散发装疯,满身涂污,蹲于猪圈中。并且染灰黑色的面糊和香蕉,从一竹筒中挤出,冒充猪粪,散放于圈中地面。捕快来时,家人带往面验,见其疯相,与猪混居,甚至取食“猪粪”,便认定真疯,不予逮捕,据情回报。后人将此演化出此句谚语。(参见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瑞图》)

  人在咧中进士,汝在咧拔死羊母。“咧”[le¯]:语音助词。明·万历年间,泉州新门外浮桥李廷机李九我)中进士,捷报传后,家吹吹打打,不胜热闹。邻居一儿童正在牧羊,闻声急欲往观热闹,而羊啮草不肯走,牧童一意要往,用力硬拉,绳子硬勒羊颈,竟将羊拉死。他的母亲得此事,遂出此怨言,后流传成谚,意即“为他人凑热闹而自己吃了亏”。(参见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廷机》)

  扁担挑坦横。意即横行霸道。清初·康熙年间,漳浦人蓝理因军功升为福建陆路提督,驻军泉州。蓝理在泉州算是最高首长了,他的乡亲也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凡从漳浦来泉找的乡亲,每将扁担打横着走,路人心知这种扁担打横者一定是蓝理的乡亲,皆避让,不敢与之计较,此语就慢慢流行开来。(参见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蓝理》)

  陈广彬,顾嘴袂顾身。“袂”[mei¯]:不。传说从前泉州有个少爷名叫陈广彬,家庭富有,照理衣食都可丰足,但是他将做衣服的钱也全部充作酒食,只顾大吃大喝,却不顾身上褴褛,众人皆以此语笑之。后成为俗语,讽人只注重吃而不注意自身服饰和举止。

  东街扛出门,西街医倒床。泉州东、西街相毗连。相传一医生到东街行医,医后病人立即死去;医生旋到西街诊病,服药后病人亦死在床上,这时东街死者的棺材正好扛出门。此语原指庸医害人,后来用以讽人不学无术。

  跋输缴谤台湾反。“跋缴”[puagiao/]:赌博;“跋输缴”即赌博赌输了。前清时期,泉州人赴台湾谋生者甚众,其中许多人都去参与赌博,及至腰缠输光,才狼狈回泉。回来后常对人说在台湾做生意赚钱很容易,后因台湾反乱,致使本钱亏尽。后来人们以此语揭露那些捏造原因、掩盖失败真相的人。

  千金买厝,万金买厝边。“厝”:房子,居宅。“厝边”:邻居。《南史·吕僧珍传》:宗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谚语即由此演化而来,意同“千金买邻”

  死马当活马医。意即无可奈何而为之。宋·朱翌《猗觉寮杂记(下)》“作死马医,自唐已有此语。……其初出《郭璞传》:‘有主人良马死者,璞教令一人东行遇林木以杖击之,得一物如猿,持归见死马,即吹其鼻,少顷活。’故世俗于无可奈何尚欲救之者,谓死马死。”清·顾张思《土风录》“死马当活马医”条目。泉州此谚当亦由此而得。

  孔子公不敢收隔暝帖。“隔暝”:隔夜。喻谨慎的人不随便向人承诺。

  偷食孔子饭。喻冒充斯文。

  邯郸里眠。泉音[han da li min],意为刚刚睡醒还睡眼惺忪。语出唐《枕中记》,生在邯郸城中旅舍一枕黄粱事。

宗教、风俗类俗谚

  死死师公调。“师公”[sai¯gong¯]:即斋公,道士。道士为人做法事时,所用乐曲比较单调,缺少变化。泉州人以此喻办事死板、不够灵活。

  本地师公治本地鬼。泉州本地的道士一般都在一定的范围里活动,做法事时对当地情况较了解。喻解决问题要请熟悉情况的人。

  摸着鼻,食百二;摸着目,食百六。泉州清源山有宋代石刻老君坐像,高5米多,是全国罕见的道教石刻艺术品。由于它体形高大,站在其肩上伸手都难以摸到它的鼻子和眼睛。传说如能摸到它的鼻子就有120岁的预期寿命,摸到眼睛就有160岁的预期寿命。泉人以此语形容理想境界不易达到。

  得过年,去找崇福寺和尚。19世纪以前,泉州崇福寺很发达,寺产甚多,僧人食用有余,足以布施。一般贫民常欠债,到了年关债主按例催讨。该寺“千人鼎”大煮其粥。凡避债来寺者,皆招待予以饱食,并让其宿在寺里,债主不敢入寺催索。越宿已是正月初一,泉州惯例不准索债。此语后喻避难自有去处,天无绝人之路。(参见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崇福寺》)

  天公无目睭。“天公”是泉州人对玉皇大帝的俗称。玉帝是传说中神道与人间的最高主宰者,掌握着人们的命运。旧社会,善良的人尽管虔诚地祈求上天庇佑,然而往往得不到幸福而饱受人间的痛苦。此俗语反映人们对神的怀疑。

  土地公白目眉,无人请自己来。泉州人家和商店大都奉祀土地神,神像是位白发苍髯的慈祥的老人。它每天端坐神龛里,受人供奉。泉州人以此喻没有经过主人邀请而自行上门的不速之客。

  天妃宫还在,雨伞怎会无。从前,泉州南门天后宫(元代称天妃宫)很热闹,酬神的,演戏的,玩把戏的,看热闹的,以及摊贩、命卜,赌钱什么都有。有个乡下人进城,带了把雨伞也在看热闹。后来他把雨伞放在天后宫一个角落里。一会儿要回去时,雨伞却不见了。他奇怪地说:“天妃宫还在,我的雨伞怎会无?”这话传出去,成为笑柄。后来,人们用此语讥讽那些丢三落四、没头没脑的人。(参见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天后宫》)

  佛靠扛,人靠装。“扛”[geng]、“装”[zeng]合韵。菩萨靠人抬才显灵,人靠装扮才好看。

  使唆乌鬼放熕。即唆使别人做事。“熕”:火炮、礮。“熕”是闽南人自造字。“礮”本义指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甩出石块的抛石机,后来转为表示在金属筒中装火药,借爆发火药把弹丸射出的火炮;现在通写为“炮”。闽南语将抛掷而撞击称“扌贡”,由此引申出表示火炮的“熕”“熕”字始见之于官方文献是明《武备志》“发熕”,是一种装在木车上的铜铸炮。清·乾隆颁布的《钦定工部则例造火器式》中也有一种“发熕炮”。《先王实录》和施琅进攻台湾的奏折中也提到“龙熕”、“发熕”

婚姻、家庭、宗族类俗谚

  一划

  一代亲,两代表,三代煞了了。“表”:指表兄弟姐妹。“煞了了”[sua\liaoˉliaoˉ]:什么都没了。指亲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疏远,如一代时是同胞兄弟姐妹,至二代是堂兄弟姐妹或表兄弟姐妹,尚多往来和亲近;到三代,就基本没来往了。

  二划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高龄老人常出意外,故不要在外留宿、留餐。

  人水袂配饭,心水赢过鸭母生金蛋。“水”[sui]:漂亮。

  三划

  大目新娘找无灶。讥看不到眼前之物。

  四划

  不孝新妇三顿烧,有孝查某子路上摇。“新妇”:媳妇。“烧”[xiao]:热。“三顿烧”:指三餐热饭热菜。“查某子”[za mo a]:女儿。喻媳妇再不孝,也能侍奉三餐;女儿再孝顺,也路途遥远顾不及。

  风吹断了线,家伙了一半。“风吹”[fang ce]:风筝。“家伙”[gieˉhe/]:家财。“了”[liao]:亏损。喻损失惨重。

  五划

  囝仔脚川三斗火。“囝仔”[gan a]:小孩子。“脚川”[ka ceng]:屁股。过去,小孩子都穿开脚裤,整个屁股外露,严冬也不例外。故比喻屁股不怕冷如有“三斗火”

  甘愿担菜卖葱,呣甲别人公家盎。“呣”[mu\]:不。“甲”[ga\]:与。“公家”:共有。“盎”[ang]:丈夫。女子宁可吃苦,也不与人共夫。

  打破人姻缘,万世拖屎连。“拖屎连”:麻烦多。

  好某娶会着,恰好吃补药。

  好囝好倜陀,哌囝不离莫。“囝”[ga]:儿子。“倜陀”[ti\tuoˉ]:玩。“哌”[pai\]:坏,不好。“不离莫”[bu\li/muoˉ]:不如没有。好的儿子好玩,不好的儿子不如没有。

  生前若不孝,死噜就免哭。“噜”[lo]:语气助词。

  六划

  有囝万事足,无官一身轻。“囝”[ga]:儿子。

  七划

  男大到廿五,女大到大肚。传统的说法是:男孩到25岁才停止长高,女孩不管几岁,怀孕后就不再长高了。

  男女嘠意,无嫌喀示。“嘠意”[ga\yi\]:合意、称意。“喀示”[kia\xi\]:难看,丑。

  两人没相嫌,糙米煮饭也会粘。

  八划

  细汉偷针,大汉偷杉。“细汉”[sue\han\]:小时候。“大汉”[dua\han\]:长大成人。“针”[zan]、“杉”[san]合韵。喻孩子从小要加强教育,不能放任不管。

  细汉偷割瓠,大汉偷牵牛。“瓠”[bu]。义同上。

  拍虎掠贼要亲兄弟。“拍”[pa\]:打。“掠”[lia\]:抓。喻手足之情最可靠。

  饲子是义务,吃子看新妇。养儿子是父亲的义务,到了须让儿子养时,还得看媳妇的脸色。

  九划

  相亲看家宅,娶某看外家。“某”[mo/]:老婆、妻子。“宅”[tie\]、“家”[gie]合韵。女方相亲时,要注意观察男家的宅院,可知其家境是否殷实;男方讨老婆,要注意了解女家情况,可知其家教是否良好。

  要嫁才缚脚。讽临渴掘井、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

  十划

  菜无沃袂大丛,囝无管袂成人。“沃”[a\]:浇。“袂”[mei]:不会。“大丛”[dua\zangˉ]:大棵。

  十一划

  娶某时,生仔运。“娶某”[cua\mo/]:娶妻。此语意喻人处于好运气的时期。

  常打袂惊,常骂袂听。

  十二划

  最囝好名,独子好命。“最”[zui\]:多。“好名”:好名声。

  媒人包入房,没包你一世人。“一世人”[jiˉxi\langˉ]:一生。

  十三划

  嫁着臭头盎,有肉又有葱;嫁着跋缴盎,归厝内空空。“跋缴”[bia\giao/]:赌博。“盎”[ang]:丈夫。“归厝内”[guiˉcu\lai\]:满屋里。此语劝人找对象不要单看外貌,要注意人品。

  新妇哭礼数,查某仔哭坝肚。“新妇”:媳妇。“坝肚”[baˉdoˉ]:肚子。“查某子”[za mo a]:女儿。父母丧,媳妇的哭常是因礼俗、礼教而哭(哭不由衷),女儿的哭才是痛心澈肺的。

人生类俗谚

  少年拼出名,吃老顾名声。

  少年袂晓想,吃老不成样。“袂晓”:不晓得。劝人年轻时要知努力、规划未来,免得到老时悔恨莫及。 没日不知祷,没须不知老。“没日”:没有太阳。“祷”[dao]:中午。阴天看不到太阳,过了中午也不知道;没长胡须,老了也不知道。讽人胡涂。

  吃老三项歹:哈噫流目屎,放尿带尿迨,放屁兼渗屎。“歹”[pai\]:坏。“哈噫”[ha hi]:打哈欠。“目屎”[ma\sai/]:眼泪。“尿迨”[lio\daiˉ]:小便中的沉淀物。“屎”[sai/]:粪便。老人有三项不好:打哈欠时会流眼泪,小便有沉淀物,放屁时有时会大便失禁。

生活体验类俗谚

  一划

  一白荫九水。“水”[suiˉ]:美丽、漂亮。如果皮肤白皙,就能弥补其他相貌的不足。喻主流好可掩盖枝节的不足。  

  一条肠通脚川。“脚川”[kaˉcengˉ]:屁股。喻人直肠直肚,不晓得转弯。  

  一就一,二就二。即一点也不含糊。与“丁是丁,卯是卯”同义。  

  一面抹壁双面光。喻为人圆滑、八面玲珑。  

  一物一物治,说破不值钱。事物都是相生相克的,只要了解其规律,就没有什么玄妙的。喻只要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事情就好办。  

  一下传,到台湾;一下谤,到吕宋。“吕宋”:菲律宾。“谤”[bong﹨]:夸张。喻指流言和虚张夸大的话语传播非常迅速。

  二划

  十嘴九脚川。“脚川”[kaˉcengˉ]:屁股。喻指七嘴八舌吵闹不休,意见无法统一。

  三划

  山顶鹧鸪獐,海底马鲛鲳。山上有鹧鸪、山獐,海里有马鲛鱼、鲳鱼。指山珍海味。

  乡下亲情,食饱就行:“亲情”(qin jia),亲戚;“行”(gia),走。过去交通不发达,逢城里亲戚宴请,乡下的亲戚都要早早走路进城,吃饱之后顾不上和其他人寒暄,又得早早赶路回家。喻指“匆匆忙忙”

  五划  

  目睭袂贮得一粒沙母。“目睭”[ma﹨jiuˉ]:眼睛。“袂”[meiˉ]:不会。“贮”[dueˉ]:装下。“沙母”:沙子。原意眼睛里装不得一料沙子,喻心胸狭窄,对别人毫不宽容。

  目睭看九界,看见逐项爱。“目睭”[ma﹨jiuˉ]:眼睛。“逐项”[da﹨hangˉ]:每一项。讽人占有欲强、贪得无厌。

  未学行,先学飞。指不务实际、急于求成,讽人办事急躁,不按客观规律办事。

  未生囝,先号名。“号名”:起名字。原意孩子尚未出生就先取下名字,讽人事情尚未办成就先到处张扬。

  六划

  讲长讲短,讲食煞尾。“煞尾”:尾声,结束。聊天的时候,不管聊些什么,最后都是以讲到吃的结束。

  有存存刀砧,无存呣免睻。“睻”[xianˉ]:偷看;“呣免睻”[muˉmianˉxianˉ]:不要偷看。此语喻该是你的迟早都是你的,不该是你的怎么想方设法也没用。

  七划

  坏人厚话,坏米厚秕。“厚话”[gaoˉwei﹨]:话多。“厚秕”[gaoˉpei﹨]:稗子多。讽人爱搬弄生非。

  别人脚川做面皮。“脚川”[kaˉcengˉ]:屁股。用别人的东西来装阔气。

  八划  

  青瞑鸡啄着虫。“青瞑”[qiˉmiˉ]:瞎眼。“啄”[de﹨]。此语喻事情凑巧,侥幸碰上好运气,常用来说明事情的成功出人意料,义同“瞎猫碰上死老鼠”

  袂驶船嫌溪歪。“袂”[meiˉ]:不会。不怪自己不会行船,反怪溪流弯曲不直。此语讽遇事不顺时,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推给客观因素。

  拆内裾补巴脊。以往女人的外衣还有一层内里,称“内裾”“巴脊”(ba jia),背部。背部的衣服破了,将内裾裁剪下来缝补,意“拆东墙补西墙”

  九划  

  顺风旗那曳。“曳”[ya﹨]:挥动。“那”:语气助词。手举旗子顺着风势摇动,喻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缺乏主见,不问是非。

  相尊食有偆。“相尊”[saˉzunˉ]:互相尊重,此处指互让。“偆”[cunˉ]:剩余。此语喻东西虽少,但如互尊互让,则不但不显不足,反而有余。

  十一划

  脚踏马屎傍官气。讽人狐假虎威。

  十二划

  番薯三箍汤照甲。“三箍”:三块。“甲”[gaˉ]:搭配。每人三块地瓜片,地瓜汤照量搭配,意指平均分配。

  二十划

  鳖笑龟无尾,龟笑鳖无毛。“彼此彼此”之义。

戏剧类俗谚

  泉州是古代南音、南戏的保存地,泉州的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加礼戏(提线木偶)、布袋戏等,在人们的生活中影响极为深刻。一些泉州方言俗谚直接来自戏剧或一些俗谚就直借用戏文,一些戏曲故事和古典名著的人物等也在泉州俗谚中占有一席之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文艺·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木偶戏》)

  演员人生

  搬戏搬到老,呣值路边草。“搬戏”[bia-hi\]:演戏。“呣值”[m-da-]:比不上。一辈子演戏永无出头之日,还比不上路边的一棵草。

  搬戏头,乞食尾。“乞食”[ki-jia-]:要饭,乞丐。戏子演一辈子的戏,到最后都成了要饭的。

  搬戏魈,看戏戆。“魈”[xiao-]:疯子。“戆”[gong-]:傻瓜。演戏的在台上装疯卖傻,像疯了一样;观众的在台下看的如醉如痴,像傻子一样。

  恨爸恨母无舍施,卖囝卖儿去学戏。“无舍施”[mo-xia-xi\]:可怜兮兮的。过去,穷人家走投无路了,才送儿送女去学戏。

  好琵琶挂勒壁咧。“勒”[le-]、“咧”[le-]均为泉语的语音助词。“琵琶”是南戏的主要乐器之一,好的琵琶挂在墙壁上,喻“英雄无用武之地”

  老戏跋落戏棚脚。“跋落”[ba-lo\]:跌下。“脚”[ka-]:下面。老戏子也有跌落戏台下的时候,喻再熟练也会失足。

  老戏旦趁钱无够剃啐须。“戏旦”:概称戏子。“趁钱”[tan-ji-]:赚钱。“啐须”[cui-qiu-]:胡须。老戏子赚的钱还不够剃一次胡须,喻收入极差。

  戏旦共担衫笼借钱。“衫笼”[sa-lang-]:装衣服的箱笼,此处特指装戏服的箱笼。戏子挑着戏笼到处向人借钱。喻穷。

  好鸡呣沿路啼,好曲呣沿路唱。“呣”[m-]:不会。好的公鸡是不会一路啼鸣的,只会在鸡窝旁边啼鸣;好的曲子是不会一路唱过去的,只会在适当的场合演唱。喻要看场合做事。

  剧种特色

  前棚嘉礼后棚戏。“嘉礼”:提线木偶。过去的迎神赛会酬神,往往请戏班演出,为求热闹,常多剧种多台同演。

  佛尿嘉礼屎。“嘉礼”:提线木偶。菩萨和木偶都是没有生命的,哪来的“屎尿”?此语喻不存在的事物。(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文艺·木偶戏·嘉礼戏》)

  嘉礼马,抽一步,行一步。喻人不会主动做事,不叫不动,叫一下才做一下,很被动,就像木偶戏中的马一样,不抽线是不会动的。

  嘉礼弄破鼓,老戏亵查某,布袋戏滥糁噜。“嘉礼”[ga-lie-]:提线木偶。“老戏”:梨园戏成人班。“滥糁噜”[lan-san-lo-]:七说八说,胡说八道。嘉礼戏班较穷,买不起乐器道具,常常只能使用破鼓演出;“老戏”演出时,为追求演出效果,经常拿女性来寻开心;“布袋戏”戏文粗糙,有时信口开河,胡编乱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文艺·梨园戏。木偶戏·嘉礼戏、布袋戏》)

  三十六仙嘉礼搬百万兵。“仙”[xian-]:个。“嘉礼”[ga-lie-]:提线木偶。“搬”[ba-]:演。“嘉礼”棚一共也才36尊木偶,却能演出百万兵士作战的场面,喻以少代多或言过其实。

  戏歹嘉礼歹,连棚都搭歪。“歹”[pai-]:坏;与“歪”[wai-]合韵。演“嘉礼”戏时,不但剧目不好,木偶破旧,连戏棚也搭歪了;喻事情糟得一塌糊涂。

  无生无旦戏免看。一台戏的主角是“生”“旦”,如果“生”“旦”不怎么样,这台戏就没什么看头了。

  鼓未填,拍先填。过去为戏文填曲,须先定鼓再定拍。鼓未定先定拍,喻本末倒置。

  三分扮相,七分目神。“目神”:眼神。演戏时,扮相固然重要,眼神更重要讲究用眼神抓人。

  目臼若无神,袂输柴头人。“目臼”[ma-jiu-]:眼睛。“袂”[mei-]:不会。演戏时如眼神不能抓人,就跟木头人差不多了。

  旦角比手对下颌,小生比手对目眉,大花比手过头来,丑角比手随便来。“比手”:手的动作。“下颌”[ye-hai-]“目眉”[ma-mai-]。此语指梨园戏科步,手的动作,旦角不超过下颌,小生不超过眉毛,大花可以超过头顶,丑角则随便均可。

  举手到目眉,分手到肚脐。“目眉”[ma-mai-]、“肚脐”[do-zai-],合韵。亦指梨园戏科步。

  老戏旦跋倒也有科。“跋倒”[ba-do-]:跌倒。老戏子就是不小心跌倒,连跌倒的动作都带科步。喻习惯成自然。

  千斤道白四两曲。有人认为道白比曲重要,道白占千斤,曲才占四两。

  四两白,千斤唱。有人认为曲比道白重要,曲子占千斤,道白才占四两。

  锣鼓长了无好戏。锣鼓是在戏中烘托气氛的,但如果锣鼓长了,则恐怕剧情不够紧凑。

  戏仔骑马,畅都畅,脚骨会较酸。“畅”[tiong-]:爽,快活。“脚骨”[ka-gu\]:脚。戏剧中的骑马,都是拿根带绥的鞭子作假动作,并非真马,到头来只搞得双腿酸疲。喻虚假的东西没有用。

  妆旦的惜曲。旦角以唱为主,故曰演旦角的爱惜曲子。

  妆女着有身材,妆旦着有下颏。“着”[dio-]:要。“下颏”[ye-hai-]:下颌。“材”[zai-]“颏”[hai-]合韵。女角需要有好身材,旦角还需要较宽的下颌。

  言不露齿,行不露趾。演出时,道白时不能露出牙齿,行走时不能露出脚趾。

  好香烧一线,好曲两句半。“线”[sua\]、“半”[bua\]合韵。好的香烧一根就够了,好的曲子唱两句半就够了。喻好东西不在多。

  乡下车鼓乡下擂。“车鼓”是泉州民间文艺形式之一。此语喻入乡随俗。(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文艺·民间舞蹈·车鼓舞》)

  戏棚脚的猪母会拍拍。“猪母”:母猪。“拍拍”[pa -pie\]:拍拍板;拍板是南音和梨园戏常规乐器之一。天天在戏棚下听戏,就连苯如老母猪也会拍拍板了。喻“熟能生巧”,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死死六工尺,豆干、菜脯、蜇。“六工尺”[lio\gong-qie-]:南音以“工乂谱”记谱,其曲子翻来覆去只有“乂、工、六、士(思)、乙”5基本谱字“菜脯”:萝卜干。“蜇”[tie\]:海蜇皮。此语原意饭菜天天相同、不会变花样,讽人死脑筋,没有创新精神。

  戏文

  看戏呣识戏文,看仔大气那喷。“呣识”[m-pa\]:不懂得。“仔”[a-]、“那”[na-]:语气助词。看戏如果不懂得戏文,等于白来一趟。

  来久变管甫“久”[gu-]、“甫”[hu-]合韵。管甫:梨园戏剧目《管甫送》中的主要人物。《管甫送》表现的是,到台湾谋生的泉人管甫要回乡,情人依依不舍送行,约定来日返回迎娶。此语喻看戏看久了,连自己都入戏不能自拔。

  程咬金,本就本,不就不。程咬金是木偶戏《四将归唐》中的人物,“本就本,不就不”是剧中台词。此语讽人无主见。

  程咬金尽会三下大斧。“尽会”[jin-ie-]:只会。讽人技艺不过如此

  大人情三日,小人情一点仔久。“一点仔久”:一会儿。木偶戏《汉江寨》中台词。受人大恩惠只不过三天、小恩惠才一会儿就忘记了。喻薄情寡义。

  奸臣未刣,台下呣散。“刣”[tai]:杀。“呣”[m-]:不会。剧中的奸臣未杀,观众都不肯散去。事无结局不算完。

  将是将才,丑是丑脚。扮什么像什么,或作“各有各的行当”

  锦被罩鸡笼,外头好看内头空。木偶戏《张飞鞭督邮》中台词。讽人草包、腹中无物。

  《目莲》那要看,见鬼总有日。“要”[me-]。《目莲》即打城戏、木偶戏的剧目《目莲救母》,鬼戏。如果要看《目莲救母》,总有一天会见鬼。喻“如果做坏事,总有一天会吃不了兜着走”

  上得了《目莲》棚,称得上嘉礼师。“嘉礼”[ga-lie-]:提线木偶。《目莲救母》是最能体现木偶戏技艺的剧目。只要能演《目莲救母》的演员,就可以当木偶戏师傅了。

  乾埔呣学秦世美,查某呣学买臣妻。“呣”[m-]:不。“乾埔”[da-bo-]:男人。“查某”[za-mo-]:女人。男人不要学秦世美,女人不要学朱买臣的老婆。秦世美买臣妻都是南戏中为追求荣华富贵而负心的人物典型。此语劝人莫当负心人。

  仔不长进,偷贴斋公印。仔”:苏秦“偷贴”[tao-tie-]:偷拿。“斋公”[sai-gong-]:道士。此语是大梨园《苏秦假不第》中的台词,用讽人不求上进。

  苏秦拜祖,周氏提古。“古”[go]:故事,旧事;与“祖”[zo]合韵。苏秦拜六国相后回乡祭祖,其妻周氏提还一再要提起过去苏秦落魄的旧事。喻人“老爱提往事”

  没啥雨,落衫透。没下多少雨,也把衣服淋得湿透了。此语是木偶戏《火烧赤壁》中的台词,用喻因一点小事竟弄得狼狈不堪。

  面七空,脚手十六缝。“空”[kang-]:孔窍。“缝”[pang\]合韵。脸上五官有眼睛、鼻孔、嘴巴、耳朵7个开窍,两只手掌、两只脚掌共有16条指(趾)缝,清清楚楚。此语是大梨园戏《仔算粿账》中的台词,用喻账目清楚明白,或手脚干净。

  仔算粿账。仔算粿账》是大梨园戏剧目。指清还欠账。

  李固见员外,无话通说。“通说”[tang-se\]:可说。李固是木偶戏《卢俊义》中卢俊义的管家,既与卢俊义小妾私通,又要谋害卢俊义以夺财产,被梁山好汉活抓后面对卢俊义无话可说。喻指人做了丑事,暴露后无言以对。

  食曹操糜说刘备话。“食”[jia]:吃“糜”[me-]:稀饭。吃着曹操的饭,替刘备说话,讽喻人吃里扒外。

  食饭三战吕布,作穑桃花搭渡。“食”[jia]:吃“作穑”[zuo\si\]:作事、干活。桃花搭渡”:高甲小戏剧目。剧中角色仅桃花和艄公二人,边唱边舞;桃花急着过渡为小姐送信,而艄公则一直与桃花打趣,拖延时间。此语指吃饭的时候,像三英战吕布一样勇猛;干活的时候,像桃花搭渡一样慢条斯理、一步三摇;讽人好吃懒做。

  有人救李世民,无人救秦叔宝剧目《说唐演义》。

  在厝呣唱《当初贫》,出门呣唱《远望乡》。呣”[m-]:不。在家不唱《当初贫》,出门在外不唱《远望乡》,唱了让人伤心。

  郑元和做乞食郑元和是梨园戏《郑元和李亚仙中的男主角,未中科举之前曾流落街头当乞丐。喻指君子落魄是暂时的。

  猪哥婶伴五娘睇灯。“猪哥”[di-go-]:配种的公猪,极丑。五娘是梨园戏《陈三五娘》中的女主角。剧中有一场戏《睇灯》,讲五娘同家婆、婢女益春游元宵遇陈三之事。饰家婆的是老丑旦,以丑衬美,彰显五娘的美貌。此语喻指事物很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