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专祠(8—12划)

  8划:
  忠义孝悌祠(晋江忠义孝悌祠[在晋江县学西,祀128位晋江当地百姓和军士出身的忠义孝悌人物]。德化忠义孝悌祠[在德化学宫之西]忠勇祠(安溪县还集里)、忠应庙(颜长官祠、忠应侯庙,德化县石杰乡[硕杰,今三班镇] )
  
林、李二先生祠、林素庵祠、林公祠(惠安城乐善铺圣堂内,祀明·惠安知县林咸。)
  宗圣曾子祠、青阳八贤祠、罗文毅祠[泉州郡北“梅石书院”(旧址在今泉州一中校门内西侧),祀罗伦。]佟公祠(佟道祠。泉州东门外驿路铺,祀佟沛年。)周忠愍[泉州府学(泉州府文庙)东]周侯祠(永春县太平格)英显庙(德化县桂林乡。祀谟、烈)
  9划:

  姜凤阿
(开元寺东塔巷内,祀姜宝。沿革。附:明·嘉靖黄凤翔《记》。)姜同节祠、姜公生祠(洛阳桥中亭。祀明·泉州知府姜志礼。)
  欧阳四门祠、欧阳指挥祠欧阳将军忠节祠。泉州郡城北门泉州卫旁、小山丛竹书院内。沿革。民国·曾遒《桐阴旧迹诗纪·读欧阳东田残碑》。欧阳将军忠节祠碑。都指挥欧阳公平倭碑。附:东田欧阳深祠。
  通判祠、洪文襄
[泉州府学(泉州府文庙)西]、洪公祠[晋江湮浦埭(泉州郡城南郊外)。祀南宋·晋江知县洪元英,配祀僧祖派、体柔。]
  部院祠、赵公祠[原惠安县菱溪“永济桥”左(今属泉港区涂岭镇驿坂村后吴村),祀南宋·泉州知州赵令衿。]
  郡王祠(晋安郡王祠。泉港区涂岭镇清美村水鸡窟自然村南九龙岗山麓林禄墓北侧。)寺丞祠(鲤城区水门巷市舶司亭之侧)昭忠祠(附祀于泉州涂门街通淮关岳庙之三义庙)施襄壮[泉州府学(泉州府文庙)前]郭恭定[泉州府学(泉州府文庙)东。](位于泉州府学)茶王公祠(集福堂。安溪县感德镇。安溪感德乡人奉谢枋得为“茶王公”。规制。附:《宋史·谢枋得传》。)、姚公祠(在德化;祀姚迟)、钟公祠(位于惠安县。祀明·惠安知县钟化民。)
  10划:
   郡守祠
[泉州府城行春门(处今东街相公巷口以西、门楼巷口以东的街道上)内。]顾新山[泉州府学(泉州府文庙)东]真文忠公祠[泉州府城东门外东湖畔(古属“衮绣铺”)。南宋时初建祠于行春门内。明·嘉靖三年始立专祠于衮绣铺。明·隆庆五年重修。清代圮毁。]翁公祠(祀翁学本。永春县五里街镇西安社区新亭路中段。清·光绪肇建。民国设国术馆。规制。附:翁学本《哀三子文》碑刻。)、唐公生祠(南安潘山)、高、王公祠(高、王二公报德祠。晋江安海龙山寺,并祀高拱乾、王承祖)、徐太守长生祠(晋江安海龙山寺东,祀清·徐汝瀾。)
  11划:
  崇德祠[南安县潘山市(今属丰泽区北峰街道招贤社区),祀明·南安知县唐爱、夏汝砺,清·知县祖泽茂。]崇报祠[钱侯庙。惠安县崇武镇(今北门街近南端、渔民会场东侧),祀明·守御崇武千户所千户钱储。明·嘉靖卅九年钱储死于倭难。设祭(明·嘉靖末建“厉坛”设祭。明·万历七年建“崇报祠”。清·康熙卅年建“无祀宫”。)] 崇贤祠、
  
偰监郡祠(偰监郡生祠。有泉州府治东和洛阳桥南两处。)总督祠、粘郁庵[泉州府学(泉州府文庙)前]惠风祠(位于泉州府文庙周边)龚剑峰祠[南安县文庙(县学)主体建筑周边,祀龚士镖。]
  12划:
  韩中令·忠献父子祠、蒋君遗功祠、遗爱祠 (泉州府治东北)、童指挥祠、道南祠[泉州学宫(泉州府文庙)左,祀杨时。]、傅公祠(在德化县城隍庙中亭东;祀傅以履、何演荣)、程公生祠(一在泉州郡城东门外,一在九日山,祀明·泉州知府程达。)

8划

忠义孝悌祠

  晋江忠义孝悌祠

  忠义孝悌祠,在晋江县学(晋江县文庙)西,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共供奉128位晋江当地百姓和军士出身的忠义孝悌人物。

  《泉州府志》:在晋江县学西。国朝(清)雍正四年(1726年),知县叶祖烈奉文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忠义孝悌祠》:

“忠义孝悌祠,在文庙(晋江县文庙)西,雍正四年知县叶祖烈奉文建,内应祀神主计一百二十八位,系雍正十三年(1735年)教谕林士秀复增补,神位一体奉祀。

  五代忠义:王忠顺(死难义士,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王忠顺

  宋忠义:苏缄(全家死难,邕州知州,赠节度使,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苏缄)、苏子明子,补祀)、苏子正子,补祀)、苏广孙,补祀)、苏渊孙,补祀)、苏直孙,补祀)、苏温孙,补祀)、杨世永(端溪县尉,原祀)、陈霖(瑞金县尉,原祀)、萧统(义士,原祀)、王大寿(义士,原祀)、王公济(死守城池,瑞安知县,原祀)、梁公范(从死守城池,瑞安县尉,补祀)、曾注(德信州通判,补祀)。

  元忠义:郑寿(全家死难,宣武将军,原祀)、杨郎(义士,原祀)、赵深道(年荒赈饥,义士,原祀)。

  明忠义:崔惠(石城教谕,原祀)、顾黑子(死延主裔,原祀)、张养正(百户,原祀)、张守庆(义士,补祀)、李思邹(义士,原祀)、王世定(指挥,原祀)、童乾震(指挥,原祀)、陈学书(义士,补祀)、欧阳深(指挥,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欧阳深)、周岳镇(义士,补祀)、薛天申(义士,补祀)、王铨(指挥,补祀)、史朝宾(刑部主事,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史朝宾)、黄仰(诸生,补祀)、周天佐(户部主事,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周天佐郭楠(御史,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郭楠)、王世实卫镇抚,补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王世实)、熊尚初(泉州知府,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熊尚初》)史孟常(晋江县主簿,补祀)杨仕洪(阴阳训术,补祀)陈一道(芜湖县县尉,原祀)、陈子义(义士,补祀)、蔡道宪(长沙府推官,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蔡道宪)、蔡肱明(威茂道,补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蔡肱明苏茂杓(封邱县知县,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苏茂杓)、蒋德璟(大学士,补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蒋德璟)、林李二先生(明亡自缢明伦堂,失名,补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专祠·林李二先生祠》何燮(亳州知州,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何燮郭符甲(进士,补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郭符甲苏梦仪(都督同知,全家死难,补祀)、苏国伟 (参将,梦仪子,补祀)、苏应瑞梦仪义子,补祀)。

  本朝忠义:段应举(福建提督,忠义)、林维造(西宁道,补祀)。

  宋孝悌:江常(给事中,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江常)、王凯(布衣,原祀)、林彬(乡荐,原祀)、林颐寿(布衣,原祀)、杨寅翁(宜黄令,原祀)、杨楙(永福县知县,原祀)、梁亿(福州府通判,原祀)、徐浩(汀州府推官,原祀)、郑至果(梅州知州,原祀)、刘志学(台州教授,原祀)、陈继文(布衣,补祀)、曾孝纯(殿中丞,补祀)、赵甫王雋“王雋”合一字。宁远县知县,原祀)、傅定保(三山院长,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傅定保钱褒(布衣,原祀)。

  元孝悌:陈成(四世同居,原祀)、陈与桂(乡荐,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与桂)、吕祐(布衣,原祀)、黄道贤(布衣,原祀)。

  明孝悌:赵仕亨(布衣,原祀)、庄逢辰(布衣,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庄逢辰)、韦起宗(布衣,原祀。)、秦昇(千户,原祀)、王熺(泷水训导,原祀)、朱则文(赠副都御史,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朱则文)、史惠(赠中书舍人,原祀)、郭尚谦(布衣,原祀)、张志越(布衣,原祀)、林肃(布衣,原祀)、潘宽(布衣,原祀)、赵瑺(户部郎中,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赵瑺田嵓(宝庆府知府,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田嵓)、蒋孔炀(户部主事,原祀)、陈永(训导,原祀)、史于光(吏科给事中,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史于光)、王慎中(参议,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王慎中)、庄用宾(赠太仆寺少卿,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用宾)、徐孟(黄州教谕,原祀。)、江万仞(佥事道,原祀)、陈瓛(诸生,原祀)、何元述(参议道,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何元述)、沈亨(宜山教谕,原祀)、林敦忠(兴化教授,原祀)、林甫任(诸生,原祀)、赖廷桧(参政道,原祀)、陈安(国子监典籍,原祀)、黄乔栋(临安太守,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乔栋)、韦孚献(举人,原祀)、庄履丰(进士,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庄履丰)、何炯(靖江教谕,原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何炯)、张旺(举人,原祀)、王育贤(分守兴泉道,原祀)、王文升(布衣,补祀)、朱鉴(副都御史,补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朱鉴)、黄礼(赠资政大夫,补祀)、赵元有(黄陂县知县,补祀)、庄用晦(布衣,补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庄用晦)、何乔遴(赠文林郎,补祀)、富可济(赠通奉大夫,补祀)、李雍(进士,参政,补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雍)、林福(布衣,补祀)、伍民宪(布衣,补祀)、曾魁(赠通政大夫,补祀)、陈康祐(布衣,补祀)、陈让(监察御史,补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让)、薛天华(右布政使,补祀)、林武苴(赠指挥,补祀)、陈显谟(诸生,补祀)、陈舜道(布衣,补祀)。

  国朝孝悌:林鼎汉(封中宪大夫,补祀)、林崧(布衣,补祀)、陈允锡(平湖县知县,补祀)、郑魁万(布衣,补祀)、庄肇浤(术者,补祀)、陈曙(赠太常寺少卿,补祀)、黄士珍(赠儒林郎,乾隆四十九年旌表)。

  乾隆(1736—1795年)年间,晋江学教谕何奕奇详:

  ‘林国俊李师孔陈贤系长沙衙卒,应列于本官蔡道宪之下。

  陈吉元吉,系惠安孝子,应饬知惠安县祠祀。

  尤新五何廷火叔(“火叔”合一字)苏端举刘富旺郭显七钟旺辉张元宗蔡王智郭景二陈显清黄子明张瑶章吴璇义庄廷实李成张周育苏舜宁王元珍黄子孝陈朝宗陈德克林启九朱祥逸苏甫进苏宠二陈良陈乾瑞范文华沈朝美杜荣茂廖时通郭惠四郭惠九,据志载系柴镳所募义士,先后战死。查柴镳系永春知县,且御贼地方多系永春,其为永春人无疑,兼从前经祀永春义烈祠,应移知永春州祠祀,详准在案。

  又按祠内所祀,尚有宋·陈士英卓子信,系永春死难义士;林洽系德化孝行;黄甫黄旦系南安弁韐,兄弟孝友;郑振系安溪死难义士。元·雷灿系惠安塗岭死难巡检;颜应祐系同安人,孝友。明·杨钦恩陈通皆系永春死难义总;吴世可沈佛居刘必祉黄元复林德顺,则之部下也。庄以信朱仕登李国宣黄纯福许养仔张四仔颜锦五魏于守林以成黄元六黄道道谨李学任等永春义士,黄光甫之部下也。张荣系惠安崇武死难百户,林咸系惠安县死难知县。本朝李云永系安溪孝子。分见《闽书》及各府、州、县《志》,皆应一体行知永春州及各县崇祀本处,以昭画一。’”

  德化忠义孝悌祠

  德化忠义孝悌祠,在德化学宫(德化文庙)之西,清·雍正元年(1723年)建。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8·祠宇志·庙祀·忠义孝悌祠》:“忠义孝悌祠……在学宫之西。雍正元年,奉旨建。春秋致祭。”

忠勇祠

  忠勇祠,在安溪县还集里,祀义勇郑振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2·山川形势2·奠方·忠勇祠》:

  “忠勇祠,在还集里,祀义勇郑振

  ,本里人。建炎(1127—1130年)中,杨勍寇县,率乡兵破走之。绍兴十三年(1143年),郡盗四起,号曾少龙周老虎何白旗陈大刀詹铁叉拥众数万,帅司檄邀击之,贼遁去。十六年(1146年)詹铁叉复来,寇势甚锐,率众与敌,手杀数十人,遂死之。

  乡人立庙祀振,匾曰‘忠勇’。”

忠应庙

  忠应庙,亦称长官祠、忠应侯庙,在德化县三班镇后房街头(古称石杰乡、硕杰)。主祀五代·归德场(今德化县)长官颜仁郁,配祀庄赋郑昭祖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8·祠宇志·庙祀·忠应庙》:

  “忠应庙,在石杰乡。祀唐·归德场长颜仁郁

  颜仁郁死后,当地的人民十分感念他,描绘他的肖像奉祀。

  宋初,在德化县城龙浔山麓和三班归德寨(湖内寨)兴建长官祠”。

  相传南宋年间,颜仁郁曾多次显圣抗拒元兵。乾道二年(1166年)被敕封忠应侯,并赐庙额。

  宋·乾道二年(1166年),赐额忠应侯庙。

  【南宋·嘉定(1208—1224年)间,民众又在三班后房街头建“忠应庙”塑像祀之。

  绍定三年(1230年),颜仁郁显灵助官兵驱逐“流寇”。

  《族谱》载:“宋·绍定三年(1230年),汀寇入境,闻金鼓声惊怖而遁,皆公默护之灵,动闻京师,复加显惠王。”

  民间传说亦称,绍定三年(1230年),汀州、邵武的流寇晏彪等攻陷德化县城,继而攻入三班,官兵节节退败。就在这时,天空忽现一字旗帜,飘摇不止,田野上的稻荐全部变幻成威武凛凛的阴兵,杀向汀寇,如入无人之境,结果官兵反败为胜。

  如今三班泗滨居民之区内的昭阳宫,还奉祀着颜仁郁身着大红龙袍、手抡大锤的武像。

  淳祐二年(1242年),加孚祐忠应侯(俗称“孚祐王”)。诰云:德邑泉属也。尔神尝为长于斯,生爱其民,殁而福之,宜也。然天时水旱、虫蝗、疾疠,吏请于神而得其效。若吏之昏懦贪墨,以害吾民,而有司不能举者,神岂得不疾去之,以称吾意乎?

  翊卫二神:

  一为庄赋,永春人,明侍郎庄夏之祖。为长时,左右之。宋·绍定(1228—1233年)间,以驱寇功,封协祐侯。

  一为郑昭祖,邑石杰人,初祖仁賲,继为长官,终郡司马,里人祔祀之。昭祖复能惠爱其乡,又尝劝闽王归顺,(北宋·太平兴国[976—983年]间)众为立祠于忠应之侧,请于朝,封翊顺侯。

  知县事陈居方为记。略曰:于时僭据,瓜割豆分,惟神忠义,凛凛知天命在宋,力劝闽王上图,民无干戈之扰,生聚晏然。其气节尤为昭著,不特肸蚃有灵而己,故表而出之。

  1942年,国民党福建省保安纵队第九团进驻德化,派兵驻扎三班乡,便强行在泗滨村永茂堂氏祖宇设立营部。之后要修建办公室,命士兵拆毁忠应庙,族人迎颜仁郁塑像安奉永茂堂大厅。传说,次日颜仁郁大显威灵,拆庙的士兵纷纷患恶疾,连死数人。而在夜深人静之时,忽狂风大作,沙土纷卷,许多官兵在昏天黑地中见颜仁郁身着大红龙袍,金光闪闪,手抡大锤,策马挺进大厅……没几天,心有余悸的官兵全部撤出祖宇,驻扎在其他地方。

  (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颜仁郁庄夏郑昭祖》、《泉州民系·泉州祠堂·氏·永茂堂

二先生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二先生祠》

  “二先生祠,在县学内,忠孝祠左。崇祯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年)岁,二先生同缢于明伦堂,名字无考。国朝·雍正九年(1731年),教谕林士秀倡绅士即学宫之旁祀焉。

  李光墺《记》:

  ‘二先生者,失其名也。失其名,胡以称先生?重其所死之正也。人孰无死,先生生于明存之日,则先生自当死于明亡之时。先生之死而不自著其名,是先生之心安于死矣。传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苟其心安理得,则名者实之宾也。古今者,旦暮之景也。举不足恋,惟学宫一堂,实为三纲五常之地,讵不重哉!先生之意若曰岁惟甲申,国破家亡,吾死于此,若酣寝矣。

  按《横云山人集》:破扬州时,殉义者多有,高孝缵者入学宫自经于先圣座前,解其衣襟题曰:首阳志,睢阳气,不二其心,千古一致。吁!二先生,何其与高申伯之事相符耶!岂其死志久定于生前,故其择地同归于名教,而彼传其名者,人知之,此缺其名者,人昧之欤?夫名之存缺,不关其入,而高之节义并垂不朽者,人心之所以不死也。

  自死节后,郡人买学宫之旁以奉之,今其地建为忠孝祠。仅余左侧一椽,卑陋不足以位先生,凭吊者彷徨焉。吾同年友广文士秀司教吾晋邑,招邀绅士,买榱桷瓦甓。以拓二先生之居而俎豆之。吾闻《国觞》礼魂之骚曰: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想二先生之忠魂义魄,与日月而争光也,虽不知二先生为何人焉可。’”

林素庵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乡贤祠·附乡贤专祠之祭·林素庵祠》:林素庵祠,在晋江学宫(晋江县文庙)兴贤门右,祀明·吏部郎中孕昌。”(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晋江文庙》、《泉州人名录·林孕昌》)

林公祠

  公祠,位于惠安城乐善铺圣堂内,祀明·惠安知县林咸

  林咸,字季虚,明·广东番禺县人(今广州),嘉靖卅五年(1556年)任惠安知县。嘉靖卅七年(1555年),倭寇由福清南下攻掠惠安,林咸率军民抵抗,倭遁去。后倭寇由海道寇鸭山,林咸统率军民讨之,重伤死于战场。

  事后,朝廷追赠林咸泉州府同知,赐谥“忠节”,入祀乡贤祠;荫一子为官。惠民在县城乐善铺圣堂内建公祠”,塑林咸像祀之。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咸李恺》、《泉州历史事件·泉州倭患·嘉靖年间泉州成为“倭患”重灾区》)

宗圣曾子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宗圣曾子》:

  “宗圣曾子祠,在三朝横巷。

  乾隆丙午年(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监生□缵登举人,曾濠会族里建,置祀店,春秋二丁甲乙科轮当焉。”

青阳八贤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青阳八贤祠》:

  “青阳八贤祠,在晋江县二十八都,即石鼓庙。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庄用宾建议祀元·进士夏秦、明·进士李聪、唐府教授蔡黄卷、吉府纪善李逢期,后复增祀太仆寺卿庄用宾、通判庄尚稷、户部侍郎庄国桢、景州知州李伯元、礼部主事吴韩起。”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石鼓庙》、《泉州人名录·庄用宾夏秦李聪蔡黄卷李逢期庄国桢李伯元吴韩起》)

罗文毅

  罗文毅祠,位于泉州郡北“梅石书院”(旧址在今泉州一中校门内西侧),祀明·福建(泉州)市舶司副提举罗伦。(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罗伦》)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罗文毅祠》:罗文毅祠,在府治北,祀直谏谪市舶司罗伦,详见梅石书院。”

   罗伦(1431—1478年),字彝正,号一峰,谥文毅,明·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人(今上饶市广丰区瑶田镇水心村)。成化二年(1466年)状元,授翰林修撰。仅2月,因疏阻大学士李贤夺情忤旨,当年夏五月谪福建市舶司(驻地泉州,亦称“泉州市舶司”)副提举,在任不足2年,成化三年(1467年)召复翰林修撰原职去。(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海丝之路·明代·福建市舶司》)

  罗伦任市舶司副提举期间,上疏拒理力争,反对将福建市舶司从泉州迁往福州柏衙,事遂寝。同时,公余聚众收徒,讲学郡北虎头山一带“净真观”(位“梅花石”东畔),四方士人从学如流,连府学和县学的教谕,也来听课受教。

  嘉靖八年(1529年),巡按御使聂豹、提学副使郭持平、泉州知府顾可久、通判李文、推官徐炤“净真观”地建一峰书院”(又称“梅石书院”),并立祠以祀罗伦。(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书院·一峰书院》)

公祠


  公祠,原称道祠”,位于泉州东门外驿路铺,祀佟沛年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27·职官8·总部·国朝·分守兴泉道》:佟沛年,正蓝旗人,康熙四十三年任。”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佟道祠》:道祠,在东门外驿路铺,康熙间兴泉道佟沛年建为讲堂,今即为‘公祠’。”

  佟沛年,字禹公,汉军正蓝旗,清·辽阳人。康熙卅六年(1697年)年任榆林道。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任分守兴泉道,兴利除害,施惠于民;构讲院于郡东郊,民即其讲堂为道祠,后改“公祠”。

  永春魁星岩大殿,至今留有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佟沛年题写的木刻联:“胜地钟灵,山色溪声,尽入彩毫干象纬;名蓝郁起,朝钟暮鼓,好舒衣裓受天花。”(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魁星岩》)

道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道祠》:道祠,在东门外驿路铺,康熙间兴泉道佟沛年建为讲堂,今即为公祠。”

周忠愍

  周忠愍祠,在泉州府学(泉州府文庙)东。已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府文庙(府学)·泉州府文庙周边专祠》)

  清·乾隆(1736—1795年)间建,祀明·周天佐(谥忠愍)。嘉庆(1796—1820年)间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周天佐》)

  清·道光《晋江县志·14·学校志·乡贤祠·附乡贤专祠之祭·周忠愍》:

  周忠愍祠,在府学东,祀明·死谏户部主事周天佐,国朝·乾隆年间建。

  嘉庆年间重修。”

侯祠

  侯祠,位于永春县太平格,祀明·永春知县周堪赓

  周堪赓,字仲声铉应,号五峰,明末清初·湖南宁乡县平冈人。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授永春知县,期而成化。以贤能委署惠安去。永春州立祠祀之。(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周堪赓》)

英显庙

  英显庙,在德化县桂林乡,祀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8·祠宇志·庙祀·英显庙》:“英显庙,在桂林乡。神一名、一名,姓失传。宋·绍定三年(1230年)以捍汀寇(指晏彪功,赐今额。国朝·雍正(1723—1735年)间,庠生赖必捷募修。”

9划

姜凤阿

   姜凤阿祠,位于开元寺东塔巷内,祀姜宝

  沿革

  姜凤阿祠”始建于明·万历卅六年(1608年),祀明·福建提学副使姜宝。(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姜宝黄凤翔》)

  姜宝(1514—1593年),字廷善,一作惟善,号凤阿,明·江苏镇江府丹阳蒋墅人。嘉靖卅二年(1553年)进士。授编修。以忤严嵩,出为四川提学佥事,转福建提学副史。泉州缙绅庶士慕先生遗教,建祠以祀,黄凤翔为撰《记》。

  清·康熙六年(1667年)毁,廿二年(1683年)重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姜凤阿祠》:

  姜凤阿祠,在开元寺东塔巷内北。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建,祀督学佥事姜宝

  国朝·康熙六年(1667年毁,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

  附:明·黄凤翔《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姜凤阿祠》收录黄凤翔《记》”文曰:

  “郡郭之西,望招提而入,循廊而左,有崇构翼如,其堂扃靓邃,丹垩辉煌,令瞻盼趋跄者俨然祗肃,是为故督学宪使凤阿?先生之祠。盖吾郡缙绅庶士慕先生遗教,相与鸠工藏事,隆俎豆以志永思者也。

   先生之督吾闽学也,谓标悬而众目集,矩画而群足趋,则尝揭科条示之的矣。已而曰:‘此旧章耳,听睹未新也。’则尝抑奔竞,杜请寄,新厥听睹者矣。而曰:‘此捷韄耳,底里未澂也。’

  每诸士上谒,或退食赐坐,则亹亹谕之。曰:‘若侪生考亭(学者称朱熹考亭先生”)之乡,今海内景仰考亭,宁直以著述注疏为六经羽翼已耳,其涵养本原,出处大节,固后学榘范也,若侪宜自得师焉。’诸士闻之,靡弗涤心振奋者。

  乃至临校评隲,则觇本业于词华,判前塗于寸晷,九方皋神识不足谕矣。间拔其尤,俾肄业讲舍,诸经奖许,而卒用成名者,斌斌甚盛。

  迄于今,流风余韵,士犹津津颂说之。讵第之侯芭,文中子之也哉?兹祠所为建也。

  先生起家中秘,官词垣,以沈毅梗直,雅为士论所归。分宜相弗善也,而挤之外。比分宜逐,苍素灼然,先生寖寖内召矣。新郑相又弗善也,而挤之里居,盖避喧抱寂者十五载矣。建葺宗祠,捐义田,设义塾,日覃精著述,如《周易传义》、《释疑》诸书,鉴然为考亭氏鼓吹。游泉石,视人间世澹如矣。用廷议推毂出载,典奉常以至佐铨部,为司寇宗伯,皆在留都。属满考,固已乞归休。上悯劳以事,优其宠数,特加太子少保致仕。

   夫以先生之清修正气,两扼于权相,甘自沉沦,卒由蹇而亨,克以令名终始。而吾闽士之颂说乡慕,阅四纪如一日,则信乎公评直道不泯于当世人心也。

  祠既成,而吾郡之缙绅庶士属记于不佞。窃谓兹举也,犹齐人之祠相,潮人之祠韩昌黎韩愈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乎!先生家行直与相差肩,而节概文章,拟诸昌黎,当亦不让。皇皇祠庙,真足令人祗肃已。昔苏文忠苏轼东坡文忠韩昌黎庙碑,谓潮人饮食必祭,水旱疾疫有求必祷。藉令其祷而求者止是耶,则仅如柳子厚柳宗元子厚之在罗池,能惊动祸福之以食其土,亦浅之乎祀公矣。殆不其然。先生之休声不泯,教泽犹存,诸怀思景行者,方见诸羹墙,方依为模楷,唐人山斗之仰,意若斯乎?

  不佞于词垣为后进,又叨领南雍,时即先生过化地也,获私淑遗榘以玷皋比,其耿慕之私独至,因不揣论次,复于缙绅庶士。乃缙绅之长者复语不佞曰:‘昔考亭先生尝主同安簿,而吾郡祠焉。自宋已然,非始今日,矧先生风教,被于我全闽也,是吾侪所以祠先生之意也,子其记之。’不佞曰:‘诺。’遂并次其语勒于石,且为诗,俾郡人歌以祀公。

  词曰:

  ‘北固之山控洪涛,天孕灵秀挺人豪。雄跱词林擅彩毫,谗夫仄目自孤高。
  一麾外服拥旌旄,蚕丛闽海师誉髦。赐环赐玦任所遭,薄视缨绂如羁牢。
  时至顺风鼓鸿毛,八座归休卧林皋。五湖烟水泛轻舟刃
(“舟刃”合一字),乘箕久矣解天弢。
  剩有声华满士曹,忆昔闽士荷甄陶。绛帐冥茫驾六鳌,顾怀含睇祗心劳。
  虔构庙貌迎焄蒿,爰洁椒糈荐清醪。云剡剡兮风颾颾,神来临兮骋游翺。’

  先生讳,字惟善,镇江丹阳人,嘉靖癸丑(嘉靖卅二年,1553年)进士。”

姜同节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姜同节》:

  “姜同节祠,在府治东洛阳桥中亭。明·万历(1573—1620年)间建,祀郡守姜志礼(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桥梁·洛阳桥》、《泉州人名录·姜志礼》)

  何乔远(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何乔远》)《记》:

  ‘三代之化,何其隆哉。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而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应之。天下之人,未必尽君子长者也,盖有以此待之,而未必以此应者矣。而吾不失其待天下之道,是以治古之隆,虽千百世之下,晓然如见其心。夫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也。人来离乎三代,而处之以叔季,是谓轻其民。轻其民,是谓轻其身。轻其民者,谓是何足与三代也;轻其身者,曰吾乌乎能三代哉?

  丹阳同节来守吾泉,政成入觐,擢广东宪副以行。泉人思公不置,祠公洛水之上,群然问记于予。予与泉人赞公之美,不可殚书;而挈公之心,则惟以三代自待,而以三代之道待人而已矣。

  盖公治泉,大要在正人心,厚风俗,敦伦常,贵节谊,尊高年,尚有德,引多士,恤无告。民有不率之训,公然教之,而不徒取其平一时之咎忿。民有不题之谤,卒然销之,而不徒取其奋一时之严健。公非不能为精察,而但欲镇以安靖;公非不能为激励,而但欲驯以教化。至于不靖不驯,公恍乎威之,虽有有势如山不为回,民乃莫测公所以武,而莫由望公之更转而为祥。盖公之治泉,大都如此已。

  公诚心直道,独澄其原,而先立其大,所以厚望斯民不啻切至。民蒙公赏者,真可儗华袞玄纁之赐;得公一言之怒,而甚于立石之耻,罚觥之辱,可谓不轻其身与民者也。

  洛水之上,有宋·蔡忠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襄》)之祠在焉,公政之美既不可殚书,而洛水之桥,南北往来过焉。公尝修治以继忠惠之绩,于是泉人祠公其上,知公远可以不愧先贤,近可以示夫南北往来之人,而若耳目告之者。

  公万历已丑(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

  李光缙(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光缙》)《祀田记》:

公守吾郡三年,政成入觐,奏最,擢广东按察司副使以去。郡士民思其德不真,谋祠公于洛阳之江上。

  故事郡邑去,有功德于民者,设其祠祀之,祠必于附郭第一山之麓。洛阳有祠,宋·蔡忠惠公之外,无闻焉。其以祠公何?丁未(万历卅五年,1607年)地震,桥大圮,公捐俸挈力修之,民谓公之功与忠惠埒。

  桥楼之右,大磐石亘江中,隆兴桥齐,广可数丈,其平如砥,公祠依焉。祠既成,惠邑民德公尤深,相与捐金五十两,置四十石,择道士一人守之。岁度田所入,半给道士食,半储为父老祝公诞之需,几岁岁祠而勿失。

  噫嘻!公今忠惠也。公之勋不必待祠而后存,祠亦不必待田而后守,若是者,皆郡人畏垒之意,而岂公南面不释然之本心哉。’”

姜公生祠

  公生祠,位于洛阳桥靠近桥南的桥中小屿中,现改建为“中亭”。祀明·泉州知府姜志礼。(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桥梁·洛阳桥·七古亭南、北、中亭》)

  明·万历卅五年(1607年)秋,泉州大地震,洛阳桥倾圮,大梁折人于海,圮坏严重。万历卅六年(1608年)春,泉州知府姜志礼动工大修,万历卅七年(1609年)夏竣工。姜志礼自为《记》。民思其德,为建生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灾异·地震·第一个地震活动期·明·万历卅五年强地震》、《泉州人名录·姜志礼》、《泉州古桥梁·洛阳桥·历代修葺·明万历修》)

欧阳四门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乡贤祠·附乡贤专祠之祭·欧阳四门祠》:

  “欧阳四门祠,在府治北萼辉铺中为不二堂,祀唐·四门助教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重建。

  万历(1573—1620年)间,知府邱浙窦子偁蔡善继相继修。

  李光缙募修疏略:‘资寿寺有小山亭,祀朱文公先生朱熹画像,右有不二堂,祀欧阳行周先生塑像。’

  按之《郡志》,不详其构于何年。据父老相传言,谓文公朱熹为同安主簿,每抵郡城,必登小山,称其山川之美,为郡治龙首之脉,徘徊数日而后去,自书曰:小山丛竹。而所谓不二堂者,文公曾修,今所悬对句曰: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此文公华袞之言也。若然,则不二之堂更古于山亭矣。”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欧阳詹李光缙朱熹》、《泉州学校·泉州书院·小山丛竹书院》)

欧阳指挥祠

  欧阳指挥祠,又称欧阳将军忠节祠 ” ,原在泉州郡城北门泉州卫旁、小山丛竹书院内。入清后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卫邑所司寨城·泉州卫》、《泉州学校·泉州书院·小山丛竹书院》)

  沿革

  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祀抗倭战死的泉州卫都督佥事欧阳深。(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欧阳深》)

  清 ·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乡贤祠·附乡贤专祠之祭·欧阳指挥祠》:欧阳指挥祠,原在泉州卫旁,祀明·都督佥事欧阳深。今废。附祀于唐·四门助教祠。”(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欧阳詹》)

  民国·曾遒《桐阴旧迹诗纪·读欧阳东田残碑》

  民国·曾遒《桐阴旧迹诗纪·读欧阳东田残碑》(原载《晋江文献丛刊第一辑》,晋江县文献委员会编,1946年):

  “公名,字德深,南安东田乡人,其号东田者,乡名也。明·嘉靖间,抗倭殉节莆田。朝廷嘉公之烈,立祠推恩之典,一如旧章。两碑存不二祠,一倒在墙边,一竖立厅西壁。

  小山西畔欧阳祠,兵燹之后存两碑。三百年来半泯没,几人到此读其辞? 东田本是四门派,以孙附祖谁不宜 ?当年倭寇肆猖獗,发愤投笔参戎帷;转战莆阳扼冲要,孤军对垒力难支。二枪中后歼二贼,慷慨就义真男儿,血洒河山气冲斗,忠悬日月身骑箕。将军英灵在天地,表彰岂仅明时 ?安得子长良史笔,大书特书补缺遗,庶与虚江俞大猷耀先后,旗常竹帛名同垂。”(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俞大猷》)

  欧阳将军忠节祠碑

  现代·陈泗东《幸园笔耕录》(鹭江出版社,2003年出版)收录民国·曾遒《桐阴旧迹诗纪·读欧阳东田残碑》,加按语曰:欧阳深的《忠节碑》,解放后由市文管会从不二祠移入保存,现嵌立于小戒坛之后壁。另一块下落不明。”

  《欧阳将军忠节祠记》碑为石灰岩质,高218厘米,宽98厘米,厚11厘米,除石碑边角处有些磕损及底座缺失外,基本保存完好。碑额阴刻竖排篆书欧阳将军忠节祠记”八字,分 4行,每行两字,字径11.5×8厘米;碑文阴刻楷书,竖排,右起左行共23行,全碑共888字,字径2.5×2.2厘米,至今字迹清晰。现存泉州市博物馆。

  陈泗东“现将《忠节碑》全文抄下”

  “欧阳将军忠节祠碑

  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奉敕分巡兴泉道、兼管兵备、福建按察司佥事、成都凤野何全

  吴郡周天球书并篆

  夫士怀蹇蹇之忠者,或歉济时之才,负凛凛之义者,或亏立身之节,四者备矣。而特自树立以表见于世,古谓奇男子非耶?

  君名,字德深,唐·四门助教裔。世家南安东田,因号东田。君生含双阳之精,符三台之数,倜傥有奇气,美容仪,音吐琅琅宣畅。不喜徇时,好淟忍相效,庶几国士之风。

  会倭夷匪茹流薄漳、泉、兴、福间,漳、泉、兴、福亡敢发一矢,君以成均纳级,高卧清源。有中丞王方湖公者,檄君,君仗剑而起,慷慨运筹,悬赏募兵,一时悍勇艺能之士,素知君,□然从之,愿为君效死。

  君出次郡郊,引药弩,歼数千倭。倭走同安,追之梵天山,又追之长泰,两战两捷焉,由是威名日振振起。至月港,开谕诸酋,散其党二十四将。事闻,赐白金采币。

  逾年,倭益猖獗,山海无籍,景附风从,至十余万。崇武、永宁相继陷失,发冢质棺,惨及枯骨,郡城震恐。中丞游让溪公继公至,又檄君。是时,贼巢双溪口八尺岭,谋绝郡城饷道。君两夜扁舟,率师袭之。贼觉,慴缩莫敢斗。诘朝大战,连破七巢,潘径、氵丙洲六路诸巢皆下。君度贼携贰,可抚而散也,请给贴便宜招降,散者数万,人就令讨,执江一峰李五观二酋,戮于市,泉郡抵宁,我武维扬。事闻,钦授都指挥佥事,专职泉郡地方。

  居无何,倭陷兴化,中丞又檄君往。或谓莆非信地,可无往。君曰:‘事急不往,非义也!’乃进濑溪与贼对垒。贼弃城去崎头堡,君入城抚摩遗黎,移营逼贼垒,仅十五里,俟救至。贼悉众来攻,或又谓众寡弗当,可且退。君曰:‘临难而退,非忠也!’乃逆战。移日晚,身被二枪,犹手刃二贼而死。

  夫死,人人能即;动事之忠,赴难之义,具才之美,守节之坚,与睢阴张巡许远,屹屹今古争雄,可能哉?

  旬日救至,贼亦灭。郡人痛君益加切,相向失声挥泪。

  天子悼之,赐立祠祭祀,给棺殓费,荫子孙世袭指挥佥事。君家子,足绍弓裘,振门阀,拓光先业者,举进士,让弟生员授职,归自本兵。(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欧阳模欧阳枢》)

  祠适落成,俨然肖像,为嘉靖丙寅(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之春。率郡大夫拜于祠下,相与资嗟,谓名莫隆于不朽,劳莫大于定国,骏烈动于钟彝,鸿禧光于奚叶,乃树碑镌石于祠之右,为之颂曰:

  种玉自芳,将军东田,厥种孔减,郁郁其文,桓桓其武,以正以奇,以宁海宇,以宁海宇,招降解散,濑之生全,不下数万,将军勋德,获福匪诬,意如之何,而死于莆,英风烈烈,浩气洋洋,将军之死,万古纲常,北山春霁,翠开千嶂,洛水云寒,碧落汤汤,山高如峙,水流不息,有祠在焉,天地同极。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四月口日。

  泉州府知府万庆、同知谭维鼎、通判潘璘、 推官钟崇文、晋江县知县谭启等立石。(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万庆》)

  曾孙重辑。”

  都指挥欧阳公平倭碑

  上陈泗东所称关于欧阳深的石碑,除欧阳将军忠节祠记”外,“另一块下落不明。”这1块“下落不明”的石碑,即“都指挥欧阳公平倭碑”

  由于解放后“小山丛竹书院” 址曾辟为泉州市第三医院,廿世纪80年代末医院重新清理建设大楼前的地面时,这块石碑还曾紧邻欧阳詹“不二祠”靠墙而立,便将其有字一面朝下、石碑上方盖上水泥、石块,就地掩埋保护起来。

  2018年,为建设“小山丛竹”文化公园,泉州市博物馆考古队挖掘和整理文物史迹遗存,重新出土“都指挥欧阳公平倭碑”,移交泉州文旅集团。

  石碑高3米多,宽1米有余,基本完好。上方标题为篆书,正文为工整楷书,记述欧阳深抗倭事迹。碑文落款署“姚安知府、赵后裔赵恒。(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赵恒》)

  附:东田欧阳深

  东田欧阳深祠,又称“昭毅将军祠”,旧称欧阳永思堂”,位于南安市东田镇337县道旁。

  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后世历数次重修。1997年依旧制重建,仍称“昭毅将军祠 ”,为2进式的闽南古建筑,大门额用红色联纸写着欧阳永思堂”

  如今“昭毅将军祠”设于1栋3层楼现代建筑顶层。祠门有额“春祀秋尝”,另有一横匾“渤海传芳”欧阳氏郡望)。祠堂大殿正中有“祖孙父子兄弟叔侄文武科第”匾额,据说匾文原为嘉靖皇帝御题。

通判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通判祠》:通判祠,在宣明坊铁炉庙左,祀明·通判洪葆。今为淫祠,神牌久失。”

洪文襄

  洪文襄祠,位于泉州府学(泉州府文庙)西。已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府文庙(府学)·泉州府文庙周边专祠》)

  清·康熙六年(1667年)建,祀洪承畴(谥文襄)。(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洪承畴》)

  清·道光《晋江县志·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洪文襄》:

  洪文襄祠,在府学西。

  国朝·康熙六年建,祀大学士洪承畴。”

公祠

  公祠,位于晋江湮浦埭(泉州郡城南郊外),祀南宋·晋江知县洪元英,配祀僧祖派体柔

  湮浦埭(后称“烟浦埭”)是大型水利工程,始建于唐,成于宋。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湮浦埭坏,冲决益广,10年不修。至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晋江知县洪元英应邑人请,以僧祖派体柔领其事,进行了1次大规模修治,3年竣工;于是郡城南门外罗棠山、崎山诸溪涧水蓄于盈塘,和大沙塘相通,然后下流经烟浦埭六陡门出海。民感洪元英之德,为立祠,以祖派体柔从祀。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湮浦埭》“绍兴六年,邑人李密李国表,复请筑于令洪元英,仍以僧祖派体柔领其事,凡三年而成。时刘子羽闻于朝,赐洪元英章服,祖派赐号‘慈惠大师’。民为立祠,以祖派体柔从祀。”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水利·烟浦埭·历代修葺》、《泉州人名录·刘子羽》)

部院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部院祠》:部院祠,在城南溪亭铺郑厝巷。康熙七年(1668年)建,祀总督赵匡臣,匾曰‘崇德报功’。”

公祠

  公祠,位于惠安县菱溪“永济桥”左,祀南宋·泉州知州赵令衿

  “永济桥”原名“菱溪桥”,在今泉港区涂岭镇驿坂村后吴(古属惠安县),横跨菱溪上。今废,遗址尚存。

  “永济桥”,始建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后圮。南宋·绍兴廿一年(1151年),泉州知州赵令衿在续建完成安平桥后,于绍兴廿二年(1152年)和惠安县尉赵汝均一起重建“菱溪桥”,命名“永济桥”。惠安民众建祠祀之。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赵令衿》、《泉州古桥梁·永济桥、安平桥》)

郡王祠

  郡王祠,又称“晋安郡王祠”,位于泉港区涂岭镇清美村水鸡窟自然村南九龙岗山麓林禄墓北侧。始建于清·乾隆廿四年(1759年)。(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墓·林禄墓·郡王祠》 )

寺丞祠

  寺丞祠,在鲤城区水门巷市舶司亭之侧,祀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胡长卿。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海丝之路》)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寺丞祠》:寺丞祠,在旧市舶亭侧,即水门巷,祀宋·市舶提举胡长卿。今废。”

  胡长卿,字元之,南宋·吴县人(今江苏苏州)。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淳熙七年(1180年),为将作监丞;十一年(1184年),改军器监丞。淳熙(1174—1189年)间,任泉州市舶司提举。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30·秩官·历官·方面·宋·诸司附·提举市舶司·提举》:胡长卿……淳熙间任。”绍熙三年(1192年),知崇化县;四年(1193年),由知吉州迁提点广西刑狱;五年(1194年),为广西转运判官。

  胡长卿重视发展海外贸易。仅淳熙十五年戊申(1188年)夏四月和冬十月,胡长卿就2次在九日山昭惠庙通远王祠主持祈风典礼,在九日山东峰南麓留有祈风崖刻。文曰:“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祀事既毕,登山泛溪,因为一日之欵。淳熙戊申夏四月,会者六人:林枅赵公迥胡长卿韩俊折知刚赵善罙。冬十月,会者五人:赵不逷胡长卿韩俊赵善罙。”(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九日山·崖刻·海交祈风及市舶司事石刻》)

昭忠祠

  昭忠祠,清·嘉庆廿年(1815年)设,附于涂门街通淮关帝庙(后称“通淮关岳庙”)之三义庙,计祀乾隆(1736—1795年)间征台匪死难文武官员6位、乡勇2位、兵丁159位。(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儒道释寺庙·通淮关岳庙·三义庙》 )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6·祠庙志·昭忠祠》:

  “昭忠祠,附祀惠义铺涂门街三义庙。

  因乾隆(1736—1795年)间征台匪,文武官员、乡勇、兵丁死难,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奉文建祠,择地未定,暂附此庙。文武官员在庙后左右二龛,乡勇、兵丁在庙前东西二龛。嘉庆十三年(1808年),增设浙江提督李长庚牌位,计祀文武官员六位、乡勇二位、兵丁一百五十九位:

  皇清赐侍卫出身,提督浙江全省水陆军务等处地方总兵官,兼署福建水师军务、统辖澎、台水师总兵官,在粤洋追逆,被破伤亡,追封三等壮烈伯,爵承袭十六次,候袭次完时,给予恩骑尉,世袭罔替,赐谧忠毅长庚神牌。

  福建闽安协溺故副将庄锡舍

  原任湖北来凤县阵亡知县庄仍兰

  台湾镇标右营被害守备林国升

  福建烽火门溺故把总张瑞章

  福建海坛镇标右营溺故外委林允得

  拏获洋盗张阿四等审拟治罪,烽火营伤故乡勇二名:庄唱,晋江人;庄卓,惠安獭窟乡御盗被害。义勇。

  缉捕洋盗拒捕淹毙、海坛右营守兵一名:许世明,晋江人;台湾镇标右营步战兵一人:钟正魁,晋江人。

  攻捕艇匪溺毙官兵谢得明案内,烽火营步战兵一人:蔡入,晋江人。

  出洋缉匪,船只失火落水淹毙,烽火营步战兵一人:陈荣华,晋江人。

  浙江剿捕船匪,坏船淹毙,金门左营步战兵一人:吴汉,晋江人。

  台匪陈锡宗案内,北路左营步战兵三人:丁得龙黄士升郑有高,俱晋江人;守兵一人:蔡日升,晋江人。

  出洋捕盗,中炮着火,船只沉溺,水师提标左营步战兵一人:陈瑞金,南安人。

  出洋追捕艇匪,被盗冲破船只,台湾左营守兵一人:林廷贵,南安人。

  台匪陈周全滋事案内,阵亡台湾水师协标左营守兵一人:蓝光建,同安人。

  出洋捕盗,中炮着火,船只沉溺,水师提标左营额外外委一名:洪廷魁,同安人;步战兵十八人:黄天佑杨禄谢国荣郑顺光蔡捷生尤得春陈再兴柯贵凤施朝生蔡捷程国彩曾光辉朱成施日生张钦逢叶连生洪水生庄日生,俱同安人;守兵九人:鲍春凤孙宗贤许得福吴进成任国安王得荣庄世生邱一生施振胜,俱同安人。水师提标前营步战兵二人:陈九老杨捷顺,俱同安人;守兵三人:黄进生曾得贵张飞凤,俱同安人。

台湾班兵内渡在洋遇匪围却案内,水师提标右营被害步战兵二人:洪逸林勇老,俱同安人;守兵十二人:王国忠王得春李再福吴捷成钟元宝林再兴庄天凤赵孟辉黄水生陈来成陈得春尤泗满,俱同安人。

  追捕盗匪抵御不住跳海淹毙,台湾水师协标左营步战兵一人:吴福生,同安人。

  缉捕洋盗吴兴信等被害案内,水师提标右营步战兵一人:许和光,同安人。

  擒拿洋匪徐数等落海淹毙,水师提标中营步战兵一人:纪金凤,同安人。

  缉捕台匪廖挂案内,台湾北路左营步战兵一人:孙元章,同安人。

  缉捕洋盗林乌案内,金门左营守兵一人:许玉,同安人。

  出洋缉匪遭风淹毙案内,海坛镇标右营步战兵一人:吴岱升,同安人。

  拏获洋盗张阿四等审拟治罪案内,金门镇标右营步战兵三人:王升陈元方得,俱同安人;守兵二人:蔡连桂曾坚,俱同安人。

  拏获盗匪被炮伤毙案内,金门左营步战兵一人:张河清,同安人;水师提标右营步战兵二人:王捷生孙海,俱同安人;水师提标前营步战兵一人:许和成,同安人。

  出洋缉匪,船只失火落水淹毙案内,闽县左营步战兵一人:李虎,同安人;闽安右营步战兵一人:陈得成,同安人。

  浙洋追捕艇匪,坏船淹毙案内,金门左营步战兵十四人:郑国祥江注老李中和黄海生吴永禄王得胜黄光生杨国静杨国曾国兴陈元林清良杨志良许春光,俱同安人。守兵二十八人:杨云静欧荣钱国宝林长春杨楚生张元意王志福翁玉成黄元成洪得辉郑得泰许清辉郭朝宗林国和董元荣叶志德吴得成刘金春金志威张荣得李日生刘法生林廷英卢得生卢登魁翁江水许得安蔡保生(“同安”上疑脱一“俱”字)同安人;金门右营步战兵一人:黄镇生,同安人;守兵五人:黄兴旺纪鹏飞庄成黄禄徐金春,俱同安人。

  缉捕洋盗黄胜长案内,金门左营步战兵二人:许兴林廷金,俱同安人。

  出洋追捕船匪被盗冲破船只案内,台湾澎湖水师恊标右营步战兵十九人:陈有才蔡攀陈东来林妈生陈得良董志诚卓天赐辜志得林成章郭大江林吉施启林飞虎王国彩洪聪林光彩周全彬张奇生黄岩山,俱同安人。

  擒捕盗匪陈标等案内,金门右营落水淹毙守兵一人:郑成宗,同安人;台湾北路淡水营阵亡守兵一人:王恩,晋江人。”

施襄壮

  施襄壮祠,位于泉州府学(泉州府文庙)前。已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府文庙(府学)·泉州府文庙周边专祠》)

  清·康熙卅五年(1696年)建,祀施琅(谥襄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施琅》)

  清·道光《晋江县志·14·学校志·乡贤祠·附乡贤专祠之祭·施襄壮》:

  施襄壮祠,在府学前,国朝·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建祠,□□祀靖海侯·施琅

  又晋江学(晋江县文庙)有祠,祀世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属县学(县文庙)·晋江县学》、《泉州人名录·世騋》)

郭恭定

   郭恭定祠,位于泉州府学(泉州府文庙)东。己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府文庙(府学)·泉州府文庙周边专祠》)

  明·万历(1573—1620年)间建,祀郭维贤(谥恭定)。(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郭维贤》)

  清·道光《晋江县志·14·学校志·乡贤祠·附乡贤专祠之祭·郭恭定》:

  郭恭定祠,在府学东。

  明·万历间建,祀户部侍郎郭维贤。”

  祠,原位于泉州府学(泉州府文庙),祀北宋·泉州教授柯述郑侠。已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府文庙(府学)·泉州府文庙周边专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祠》:祠,在府学,祀宋·教授柯述郑侠,今废。”

  先,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郡守高惠连迁府学于育材坊;大观三年(1109年),柯述白于郡,迁回旧址,构室120区,士人德之,祠于学宫。

  郑侠先后2度任泉州教授:一是自元祐元年(1086年)至绍圣元年(1094年),任职9年,时“泉士为所造就,多以节义相尚。”二是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郑侠复为泉州教授,“士沐旧雨,益切奋励”。大观元年(1107年)被罢归,任职7年。

  入南宋,入郑侠柯述并祀于学宫,称祠”

  后在府治东建“先贤祠”,并祀唐·常衮欧阳詹、宋·柯述刘子羽郑侠5人;祠”遂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专祠·名宦乡贤祠·泉州名宦乡贤祠·宋先立先贤祠于府治东》)

  按:

  柯述(1017—1111年)别名柯世程,字仲常,北宋·南安县丰州富春人,后居泉州(亦晋江县治),或称晋江人。柯述从乡试中式,皇祐(1049—1054年)中起为泉州教授。嘉祐四年(1059年)举进士,累官至怀州知州,元祐(1086—1094年)、元符(1098—1100年)中两知福州,后历福建提刑、湖南转运使,官终朝议大夫、直龙图阁学士。(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柯述》)

  郑侠(1041—1119年),字介夫,北宋·福清人。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累至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司法参军。熙宁五年(1072年)秩满入都述职,反对王安石变法,熙宁七年(1074年)安石第1次罢相,惠卿执政,郑侠又上疏论之,遂以“讪谤朝廷大不敬‘编管汀州’(今福建长汀),又徙英州。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立,大赦天下,始得归福清;苏轼孙觉表言之,以为泉州教授。绍圣元年(1094年),章惇等迫害33名“元祐党人”郑侠再次贬逐英州。元符三年(1100年)徽宗立,赦之,追复“元祐党人”被贬官阶,仍还故官;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郑侠复为泉州教授。大观元年(1107年),蔡京为相,立元祐“党人碑”郑侠名列第15名,罢职还乡,宣和元年(1119年)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侠惠卿》)

茶王公祠

  茶王公祠,原称集福堂,位于“中国茶叶第一镇”的安溪县感德镇。

  安溪感德乡人奉谢枋得为“茶王公”

  谢枋得,南宋末元初江西信州弋阳人,是著名的爱国诗人、抗元志士。德佑二年(1276年), 谢枋得兵败后入闽后,隐姓埋名,转徙山间10多年。

  至元廿一年(1284年),谢枋得曾从武夷山区随感德左槐氏18世祖黄鸾哥黄凤哥兄弟前来潜居戴云山深处的安溪感德,因感当地村民纯朴,便留此参道讲学。

  谢枋得对茶情有独钟,不仅精于品茶,而且深通茶性,在他创作的诗歌里就有不少关于闽茶的描写。感德本是荒僻之地,山高水寒,田稻薄收。谢枋得细察当地水土,竭力劝慰左槐人垦荒种茶,时左槐的姓、姓、姓、姓均有村民响应。他将亲手培育出的优质茶苗提供给村民,还改进茶叶传统制作方法,使感德在原来种茶基础上又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促进了感德的种茶业。在感德,谢枋得还留下一首《觅茶》诗:“茂绿林中三五家,短墙半露小桃花。客行马上多春日,特叩柴门觅一茶。”

  至元廿六年(1289年)谢枋得卒后,感德乡人感其德,尊为“茶神”、“茶王”,在一座小山头坡坎处悄悄立下一块简陋的“茶王”石碑纪念他(今存)。每年采茶之前,当地村民都要聚集在这里祭拜。

  至明·成化五年(1469年),感德槐植村村民又集资修建集福堂(茶王公祠前身),供奉谢枋得金身,称正顺尊王茶王公。 此后每年春季,槐植茶农都会举行隆重的正顺尊王金身巡境,祈求风调雨顺,茶运绵长。

  集福堂历代几经修葺,日渐规模。

  1958年集福堂遭毁,辟为茶园,仅留地基遗址;“文革”茶王公茶王妈两座圣像又差点被毁,多亏村民奋力保护,将他们暂时供奉在槐植村福龙宫,位宫中正位康王元帅的右侧。茶王公穿着典型宋朝官服,皮肤黝黑。

  2010年,在集福堂原址启动建设“茶王公”民俗文化园,规划占地10多亩。作为首期主体工程的“茶王公祠”于2013年10月落成。

  规制

  茶王公祠占地1200平方米,二进式结构,主祀谢枋得。还将建牌坊、善积堂、佛堂等。

  重建过程中,工地无处取水,工匠要泡茶,需到百米以外引水,茶王公祠建成后如何取水成为当时各方最担忧的问题。然而 就在茶王公祠基建收尾阶段,工匠们发现中庭有一小块土地非常湿润,似泉眼的征兆。为此,工匠们特地在那里挖了个小窟窿。次日,现场果真冒出一汪清泉 ,用其水泡茶,茶汤清润、醇香,没有一点杂味,真是上等的泉水。茶人们遂将泉眼开挖成一口井,命名为“感恩泉”,寓“感恩尚德”之意,既纪念谢枋得对茶产业所做的贡献,也感谢乡邻为建庙的尽力。同时,定感德镇的每届茶王赛都将在茶王公祠举行,“感恩泉”井水为比赛专用水。

  附:《宋史·谢枋得传》

  《宋史·卷425·列传184·谢枋得》:

  “谢枋得(1226~1289年) ,字君直(江西)信州弋阳人也。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徐霖称其 ‘ 如惊鹤摩霄,不事笼絷。 ’

  宝佑中举进士(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进士),对策极攻丞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意擢高第矣,及奏名,中乙科。除抚州司户参军,即弃去。

  明年复出试教官,中兼经科,除教授建宁府。未上,吴潜宣抚江东、西,辟差干办公事。团结民兵,以扞饶(饶州)、信(信州)、抚(抚州),科降钱米以给之。枋得二社诸大家,得民兵万余人,守信州,暨兵退,朝廷核诸军费,几至不免。

  (景定)五年(1264年) ,彗星出东方。枋得考试建康,擿似道(丞相兼枢密使)政事为问目,言:‘兵必至,国必亡。’漕使陆景思衔之,上其稿于似道,坐居乡不法,起兵时冒破科降钱,且讪谤,追两官,谪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咸淳三年(12 67年) 赦,放归。(隐居弋阳家中讲学)

  【咸淳七年(1271年)蒙古改国号元。德佑元年(1275年)元将伯颜率兵大举攻宋。】

  德佑元年(1275年)吕文焕导大元兵东下鄂(鄂州)、黄(黄州 )、蕲(蕲州)、安庆、九江,凡其亲友部曲皆诱下之,遂屯建康。枋得吕师夔善,乃应诏上书,以一族保师夔可信,乞分沿江诸屯兵,以之为镇抚使,使之行成,且愿身至江州见文焕与议。从之,使以沿江察访使行;会文焕北归,不及而反。

  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

  明年(德佑二年,1276年) 正月,师夔万户分定江东地,枋得以兵逆之,使前锋呼曰:‘提刑来。’军驰至,射之,矢及马前。枋得走入安仁,调淮士张孝忠逆战团湖坪,矢尽,孝忠挥双刀击杀百余人。前军稍却,后军绕出孝忠后,众惊溃,孝忠中流矢死。马奔归,枋得坐敌楼见之,曰:‘马归,孝忠败矣。’遂奔信州。师夔下安仁,进攻信州,不守。

  【三月,元军占临安,太皇太后谢氏曾寄诏书命令南宋臣民降元,但谢枋得拒绝。五月,端宗在福州即位,任谢枋得为江东制置使。他再次招集义兵继续抗元,九月二日率兵进攻铅山,终因不敌而失败。】

  (九月下旬)枋得乃变姓名,入建宁唐石山,转茶坂,寓逆旅中,日麻衣蹑履,东乡而哭,人不识之,以为被病也。已而去,卖卜建阳市中,有来卜者,惟取米屡而已,委以钱,率谢不取。其后人稍稍识之,多延至其家,使为弟子论学。天下既定,遂居闽中。(流亡期间,谢枋得创作大量的诗和文,反映人民的疾苦,痛斥南宋的昏暗和大臣们的卖国求荣,表达对复国还乡的强烈愿望,艺术成就极高。有《叠山集》传世。)

  至元二十三年 (1286年) ,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为首,辞不起。

  又明年(至元廿四年,1287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将旨诏之,执手相勉劳。枋得曰:‘上有,下有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丞相义之,不强也。

  二十五年(1288年),福建行省参政管如德将旨如江南求人材,尚书留梦炎枋得荐,枋得遗书梦炎曰:‘江南无人材,求一瑕吕饴甥程婴杵臼 厮养卒,不可得也。之亡也,以八百国之精兵,而不敢抗二子之正论,武王太公凛凛无所容,急以兴灭继绝谢天下。殷之后遂与周并立。使三监、淮夷不叛,武庚必不死,殷命必不黜。夫女真之待二帝亦惨矣。而我宋今年遣使祈请,明年遣使问安。王伦一市井无赖、狎邪小人,谓梓宫可还,太后可归。终则二事皆符其言。今一王伦且无之,则江南无人材可见也。今吾年六十余矣,所欠一死耳,岂复有它志哉!’终不行。

  少师从瀛国公入朝,既而南归,与枋得道时事,曰:‘大元本无意江南,屡遣使使顿兵,令毋深入,待还岁币即议和,无枉害生灵也。张宴然上书乞敛兵从和,上即可之。兵交二年,无一介行李之事,乃挈数百年宗社而降。’因相与痛哭。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见时方以求材为急,欲荐枋得为功,使其友赵孟来言,枋得骂曰:‘天佑仕闽,无毫发推广德意,反起银冶病民,顾以我辈饰好邪?’及见天佑,又傲岸不为礼,与之言,坐而不对。天佑怒,强之而北。枋得即日食菜果。

  二十六年 (1289年)四月,至京师,问谢太后欑所(太皇太后谢道清坟墓)及瀛国宋恭宗所在,再拜恸哭。已而病,迁悯忠寺(今法源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弃之于地,(四月初五 )终不食而死。

  【遗书自称“大元制世,民物一新,宋室孤臣,只欠一死。某所以不死者,以九十三岁之母在堂耳,先妣以今年二月,考终于正寝,某自今无意人间事矣!”。其子定之负骸骨归信州,葬故乡弋阳玉亭龚原。明·景泰七年(1456年)九月,明代宗文天祥谥忠烈、谢枋得谥文节。】

  伯父徽明以特奏恩为当阳尉,摄县事,时天基节上寿,大元兵奄至,徽明出兵战死,二子趋进抱父尸,亦死。”

公祠

  公祠,在德化,明·崇祯(1628—1644年)间建,祀明·德化知县姚迟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8·祠宇志·庙祀·公祠》:公祠,祀明知县姚迟。崇祯间建,郭维翰记。见《艺文志》(见民国版《德化县志·艺文、碑文》卷十七)。”

  (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姚迟郭维翰》)

钟公祠

  公祠,在惠安县,建于明·万历(1573—1620年)间,祀惠安知县钟化民

  钟化民(1545—1596年),字维新,别号文陆,明·仁和博陆人(今杭州市临平区运河街道博陆村)。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授惠安知县。有惠政,御史安九域到福建巡视,所至无不欠收,唯有惠安丰盈,百姓俱称颂公廉明勤政,乃向朝廷举荐。钟化民惠安任期未满,即移知乐平县。惠民数万向抚按请留未果,去之日乃夹道欢送。惠安民立祠祀之。(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钟化民》)

10划

郡守祠

  郡守祠,在泉州府城行春门内。明代已废。

  【行春门又名“东鼓楼”,是唐·光启二年(886年)泉州刺史王潮所建泉州子城东城门,遗址在现东街相公巷口以西、门楼巷口以东的街道上,清代犹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府城·泉州子城·行春门》)】

  郡守祠”为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再知泉州的真德秀所建,祀郡守倪思真德秀自为《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倪思真德秀》)

  倪思,字正甫,谥文节,南宋·湖州归安人(今浙江湖州)。乾道二年(1166年) 进士,嘉泰元年(1201年)知泉州。嘉定十三年 (1220年)卒。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59·祠庙·泉州府·晋江县》:郡守祠,祀宋·郡守倪思。今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郡守祠》:郡守祠,在行春门内,宋·真德秀建,以祀郡守倪思德秀为《记》。今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倪思》:殁有年,德秀真德秀为祠而《记》之曰:‘泉守多矣,不求祠而民祠之有三人焉:蔡襄王十朋,其一思也。’”

顾新山

  顾新山祠,在泉州府学(泉州府文庙)东。已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府文庙(府学)·泉州府文庙周边专祠》)

  明·天启六年(1626年)建,祀顾珀(号新山)。清·乾隆(1736—1795年)年间修。(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顾珀》)

  清·道光《晋江县志·14·学校志·乡贤祠·附乡贤专祠之祭·顾新山》:

  顾新山祠,在府学东。

  明·天启六年建,祀侍郎顾珀

  国朝·乾隆年间修。”


顾新山祠,在泉州府学(泉州府文庙)东,明·天启六年(1626年)建,祀顾珀(号新山)。已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府文庙》、《泉州人名录·顾珀》)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乡贤祠·附乡贤专祠之祭·顾新山祠》:顾新山祠,在府学东,明·天启六年建,祀侍郎顾珀。国朝·乾隆(1736—1795年)年间修。”

真文忠公祠

  真文忠公祠,位于泉州府城东门外东湖畔(古属“衮绣铺”)。无存。

  南宋时初建祠于行春门内

  真德秀,字景元希元,号西山,谥文忠,南宋·浦城人。庆元五年( 1199年)进士,嘉定十年—嘉定十二年(1217—1219年)首知泉州,绍定五年(1232年)再知泉州。真德秀政绩突出,后世将其与蔡襄王十朋并称泉州古代3位贤太守。(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真德秀蔡襄王十朋》)

  泉人感真德秀功德,曾在泉州府治东行春门(东门)内建祠,与招捕使陈鞾合祀。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真文忠祠》:真文忠祠,旧在府治东行春门内,与招捕使陈鞾合祀。”

  此外,泉民和蕃商还在花巷壕沟墘西侧向南处因“真济亭”塑像立祠以祀,后又列祀“名宦祠”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真德秀》:“祀名宦。”(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真济亭》、《泉州专祠·名宦乡贤祠·泉州名宦乡贤祠》)

  明·嘉靖三年始立专祠于衮绣铺

  泉州东门外东湖畔,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里人、宰相梁克家建有“广灵庙”,明·嘉靖(1522—1566年)间方移蔡巷今址,称仙妃庙”。(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仙妃庙》)

  明·嘉靖三年(1524年),福建提学副使邵锐、泉州知府高越就南宋“广灵庙”旧址(属衮绣铺)建真文忠公祠”,专祀真德秀

  ·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知州事·真德秀》:“明·嘉靖间,郡人复立祠郡治之东,专祀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真文忠祠》:“明·嘉靖三年,提学副使邵锐、守高越改建今衮绣铺,系‘广灵庙’旧址,专祀文忠。”

  明·隆庆五年重修

  明·隆庆五年(1571年),真文忠公祠”圮,泉州太守朱炳如重修,自为《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炳如》)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真文忠祠》:“隆庆五年圮,守朱炳如修。炳如自为《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真文忠祠》收录朱炳如《记》文曰:

  炳如自为《记》:

  ‘宋大儒文忠真西山先生,两守泉州郡,其德业隆茂,冠绝今古,俱载仁政二经。
炳如至泉,即檄两庠博士弟子,访先生美意良法,为治郡章程及获二经善本于司寇,同安公遂刻置郡之仰真堂,文献为足征已。

  先生泽在泉人,千载如一日,旧有专祠,每岁春秋,有司奉祀,为泉人报德报功于无穷云。顾正堂年久,倾圮几尽,惟存拜亭三楹,乃迁先生神位于亭中,以奉祀典。

  炳如数谒祠下,恻然靡宁,窃谓先生道德学术,直接伊洛(“伊洛”:洛阳地区的伊水、洛水;又指“伊洛之学”,即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正传,而与二夫子互相发明理学,其嘉惠万世学者,功至大也。自惟早岁向学,窃尝诵法其言久矣,独无兴起图报之念乎?又况叨守是郡,实继先生于千载之后。泉为海内人文最盛之区,日接缙绅大夫学士,雅知炳如一念私淑真切,罔不各记忆先生往所施措,衣被泉中诸善政。或摘举一事,或槩论全美,谈者口津津有味,至今尚有遗思焉。则知泉人怙恩感德,沦浃心髓,而是祠废坠,祀典弗称,泉人固不能一日安也。

  兹叨治郡,每以泉人之心为心,则当体泉人之不能一日安者而亟图之。第郡中兵荒之后,疮痍未起,待罪三年,惟汰冗剔繁,与民节省,而郡堂诸公费,皆取给于牛凭余税。
曾闻先生治泉,首禁私宰,初任遂申法禁,无毫发之假藉,民不敢犯,则向所藉以给公费者,无遗铢矣。官帑不敢以请,又安能为泉人一筹经费,以报先生耶?

  今年首夏,旱甚,斋沐虔祷,且闾阎艰食,嗷嗷待哺,富民闭粜,大为饥民仇诉。按之得其状,不绳以法,因劝之修理。时禁屠沽有敝,民犯私宰禁,既纠以常刑,因命少助成之,撤旧增修,阅两月而讫工,乃奉神位奠之中堂。神既安,而泉人之心亦安矣。向之恻然靡宁者,庶几其少释乎?

  初采乡大夫议,奉郡守王梅溪先生王十朋梅溪合祀,今秋奉主与先生东西列座,举行如礼。寻复思之,二先生各有专祠,则各全其尊,合之则不得正位,而况祝告之文,难于致词,意虽隆重,而礼实简亵。今王梅溪祠亦既重修,苟完矣,仍奉其主入原祠,以遵旧典,庶先生正位中堂,以永泉人之瞻依,而泉人之心与炳如之心,亦为允安矣。(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十朋》)

  别驾君、节推君,竭力赞襄;乡先生宪副君,躬为规画。二守君,适以觐回,又素所协谋者。佥谓不可无纪,遂详颠末,以告后来,而不文非所论也。’”

  清代圮毁

  入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乾隆六年(1741年)、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真文忠祠》

   “国朝康熙五十二年,守刘侃修。
乾隆六年,守王廷诤重修。
嘉庆十六年,董事鸠财重修。”

  后圮毁。

  解放后,该址为东升居委会驻地。

  廿世纪90年代东街改造施工中,重新发现真文忠公祠”遗址,遗件仅余一真文忠公祠”石刻额匾,存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翁公祠

  翁公祠,位于永春县五里街镇铜鼓山西南麓西安社区新亭路中段,祀永春知州翁学本

  “翁公祠(永春县)”,列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肇建

  翁学本(1829-1882年),字小轩,号兰畦,清·湖南善化县(今长沙县)人,祖籍浙江余姚。同治六年(1867年)夏至同治十年(1871年)秋,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光绪四年(1878年),翁学本两知永春直隶州,颇有善政。当翁学本第1次任满离开永春时,永春州民感其德政,焚香罗拜,充塞于道,希望他去而复来;第二次永春知州任满升任福州知府时,永春州民再次挽留而不得。(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翁学本》)

  翁学本在永春期间,有两子一女因病卒于任所。光绪十七年(1891年),翁学本第4子翁传熙遵父遗命,远道来永春祭奠亲人,看望州民,情景感人。为纪念翁学本,永春州民踊跃捐建“翁公祠”,光绪廿年(1894年)冬落成。

  有武生林克中,出身埔头村豪绅家族,曾犯事而被翁学本惩治,但他却毫无怨言,在建造“翁公祠”过程中,提倡最力,并身任购地、督匠事宜。

  民国设国术馆

  民国二年(1913年)3月,废永春州,恢复为县。是年,宋渊源(同盟会员,福建临时议会议长)在翁公祠成立永春县商会,后又在祠内设立侨商小学。

  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在南京举办全国第一届国术考试,永春选派7名白鹤拳师前往参加,均获及格证书,载誉归来,名噪一时。同年11月间,永春白鹤拳师择址翁公祠,创办“中央国术馆永春分馆”,开门授徒。(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武术·白鹤拳》)

  1929年,应著名侨领陈嘉庚邀请,永春白鹤拳师组成“中央国术馆闽南国术南游团”,到南洋巡回表演,历时1年。陈嘉庚热情接待国术团,与全体团员合影留念,并写下2副对联相赠:“勿忘黄帝儿孙任人鱼肉,相率中原豪杰为国干城。”“谁号东亚病夫此耻宜雪;且看中华国术我武维扬。”此2联后来被珍重地镌刻在永春翁公祠武术馆内。

  翁公祠国术馆成立以后,招收培养了大量生徒,除了本县的,还有德化、南安、安溪、泉州、福州、漳州、厦门等县市的。

  规制

  翁公祠坐南朝北,占地约260平方米,2进悬山式土木结构,由一进祠门(有阁楼)、两廊、二进正堂(大厅)组成。

  正堂面阔3间,进深3间,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厅堂高悬1方“甘棠遗爱”匾,上款兰畦?公祖大人神鉴”,下款“阖州绅耆敬献”。厅堂正中奉祀翁学本塑像。

  在大厅边,立有1方同治(1862—1874年)间《翁公祠记》碑刻,记述永春百姓因怀念翁学本德政而踊跃捐资立祠的缘由。

  在大厅一侧的墙上,嵌着一方同治(1862—1874年)间翁学本《哀三子文》碑刻,是翁学本怀念在永春夭折的三个子女的遗文。(见下文)

  还存有光绪廿年(1894年)永春州民为翁学本立的“德政”碑和“去思”碑各1方。

  祠内悬有对联多副,均为称颂翁学本两牧永春的德政:

  “有亲可久,有功可大;所居民乐,所去民思。”

  “此之谓民之母,以能保我于邦。”

  “两度贤劳施泽久,万年俎豆荐馨长。”

  “公亲民若保赤子,祠永祀可贯丹霄。”

  “九年治永,政声卓异称循吏;万众立祠,俎豆长新由爱民。”

  “政有清声,治存令誉,自古名宦留去思;桥修东关,坝筑卫城,至今永人受遗惠。”

  翁公祠内还奉祀有许其谊神像。许其谊,清·康熙(1662—1722年)间任永春知县,亦惠政于民,卒任于永春,邑人为建“许侯祠”祀之。后来“许侯祠”圮于暴雨,民众将其神像移寄“翁公祠”内。翁学本许其谊分别被邑人尊称为老爹”老爹”。每年永春城隍神诞,都要举行重大的民俗活动,群众抬着城隍爷神像上街出巡,翁学本许其谊神像也陪同出巡,接受敬奉。近年,佛轿改由卡车载乘,在载着翁学本许其谊神像的车子上方,还分别挂上大书“永春历史清官”的牌子。城隍爷还要到“翁公祠”接受奉祀,城隍爷居中,老爹”在左,老爹”在右。

   附:翁学本《哀三子文》碑刻

  翁学本在永春直隶州知州任上时,两子一女病卒于永春,哀痛之余写下《哀三子文》。

  光绪十七年(1891年),翁学本长子翁传煦遵父遗命,远道来永春祭奠亲人,看望州民。为纪念翁学本,永春民众为建“翁公祠”祠,光绪廿年(1894年)冬落成。后来翁学本次子翁传照找出其父留下的《哀三子文》,建议翁传煦将其镌刻于翁公祠。于是在光绪廿二年(1896年)九月,翁传煦敬录这篇《哀三子文》并加跋,勒于“翁公祠”墙上。

  碑文有曰:

  同治九年(1870年)二月十六日,年仅4岁的第3子翁传燕“病嗽伤”早夭;五日后,年仅12岁的次女翁玉燕“以哭弟亡”。同治十年(1871年)正月十三,第4子翁传熙“以惊疾亡”,年仅4岁。

  翁学本“瘗两子一女于州城外大鹏山环翠亭右,置祭田若干亩,树石于墓,备案于官,托州中父老任其事”。(环翠亭,位于永春县桃城镇大坪村大鹏山南麓。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史迹·环翠亭》)

  同治十年(1871年)秋,翁学本奉旨赴京,州人在环翠亭设宴饯行。翁学本路过子女之坟,回忆起他刚到永春上任时曾为环翠亭题写过柱联,其中有“翠绕闲亭燕子飞”之句。不料4年之间,3个子女俱埋此亭之畔,其中2个名字还带着“燕”字,一语成谶。

   翁学本含泪写下此《哀三子文》,文尾附哀词云:“桃源作吏兮,政简身闲。景贤一亭兮,翠绕山环。两子一女兮,瘗魄其间。竹马多情兮,眷太守之往还。燕子去兮不可归,大鹏虽翥犹可扳。州民爱我难我留,邺垅芜没何所患。”

公生祠

  公生祠,位于南安潘山,祀明·南安知县唐爱

  唐爱,字有德,明·苏州嘉定娄塘人(今上海市嘉定区娄塘镇)。嘉靖廿年(1541年)进士,嘉靖廿六年(1547年)授南安知县。任上兴教化,缮学宫,修桥梁,浚水利,苏民困,政绩显著。擢兵部主事,去之曰,士民送行者二三十里。邑人思之,建生祠于潘山市。(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泉州人名录·唐爱》)

公祠

  公祠,原称二公报德祠”,位于晋江安海龙山寺,并祀清·泉州知府高拱乾、晋江知县王承祖,俱有大德于安海者

  高拱乾,号九临,清·陕西长安区人。父高宗,以军功递升至永宁卫总兵。高拱乾为荫生,康熙廿一年(1682年)任户部郎中,出为广德知州。康熙廿九年(1690年)迁泉州知府。郡南安平(安海)一带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播迁”,至康熙廿三年(1684年)复界,田地多荒芜,按旧册征输,民苦粮累。高拱乾躬历田亩,逐一勘丈清查;其无著者,申请具题豁免,民累以苏。康熙卅年(1691年),高拱乾奉文清丈安海,编为岁律吕调四图。就田问赋,不至偏累;乃咨部门晋南界外十里之地,屋基坟墓不丈,故今沿海十里之内基坟皆无配产。百姓德之。(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高拱乾》、《泉州历史事件•清初迁界》)

  王承祖,字贻云,号岳生,明末清初·陕西渭南县阳曲里人(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辛市镇东酒王村)。顺治三年(1646年)举人,除晋江令。安平海滨埭田崩坏,民苦肆累,王承祖宽典清丈,俾得修筑有资。顺治十三年(1656年),世子王屯兵安平,钱埔草粮被劫,某武官诬陷镇民通海盗,欲屠之,王承祖披肝泣血力辨于大帅,事遂寝;又郑成功曾驻军安平,及退,议者欲追民间通贼之罪屠杀之,王承祖亦力争不可;二事全活无数。(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承祖》)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施琅施韬等相继捐修龙山寺,以余力在寺东立二公报德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施琅》、《泉州儒道释寺庙·龙山寺·安海龙山寺》)

徐太守长生祠

  太守长生祠,位于晋江安海龙山寺东,祀清·徐汝瀾

  徐汝瀾,字鼎三,号文波,清·顺天府宛平县(今属北京市)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进士。嘉庆五年(1800年)闰四月任晋江县令,嘉庆八年(1803年)署海防厅同知,嘉庆十三年(1808年)八月任台湾知府,嘉庆廿年(1815年)七月调署泉州知府。(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徐汝瀾》)

  嘉庆十二年(1807年),安平桥(安平西桥)久圮,晋江县令徐汝澜捐俸银500大元倡修,乡人相应,六月兴工,嘉庆十三年(1808年)九月竣工。时徐汝瀾已擢升台湾府知府(太守),但尚未赴任,为撰《重修安平桥记》碑,立于安平桥中亭碑亭。董事感其德,建太守长生祠”于安海龙山寺东。(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桥梁·安平桥·重修·清嘉庆十二年修》、《泉州儒道释寺庙·龙山寺·安海龙山寺》)

11划

崇德祠

  崇德祠,位于南安县潘山市(今属丰泽区北峰街道招贤社区),祀明·南安知县唐爱夏汝砺,清·知县祖泽茂

  民国《南安县志·卷4·营建志1·乡贤专祠附·崇德祠》:“崇德祠,在潘山市。明·嘉靖(1522—1566年)间建,祀邑令唐爱夏汝砺祖泽茂。”

  唐爱,字有德,或作良德,明·苏州嘉定娄塘人(今上海市嘉定区娄塘镇)。嘉靖廿年(1541年)进士,嘉靖廿六年(1547年)授南安知县,性通敏,兴教化,苏民困,善理繁剧,盘错盈庭,处之裕如。擢兵部主事去之曰,士民送行者二三十里。邑人思之,建生祠潘山市。(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唐爱》)

  夏汝砺,明·广西融县人。嘉靖十六年(1537年)举人,司教南平,擢湖广通城知县。南安县邑(古“丰州”)旧无城,嘉靖卅七年(1558年)倭寇犯丰州,南安知县涂光裕失守;倭寇肆虐,情状惨烈。涂光裕因之谪去。嘉靖卅八年(1559年)夏汝砺继任,始筑石为城。城成未久,土寇褚铎吕尚四率众攻城,坚不可入;因督兵挫之九日山下,邑境赖以保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秩满,擢福宁州知州去。邑人为立祠塑像祀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夏汝砺》、《泉州历史事件泉州倭患·嘉靖年间泉州成为“倭患”重灾区·嘉靖卅七年》、《泉州邑卫所寨城·泉州邑城·古南安县城·明·嘉靖始建县城》)

  祖泽茂,号滋渊,清·奉天广宁人。顺治八年(1651年)由官生知南安县事。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年)冬,郑成功部将陷南安县城(丰州),城坠,毁于兵灾过半,顺治十三年(1656年)春,祖泽茂就旧址重建。40余日竣工。邑人尸祝之,与前明初建城者夏汝砺同祠祀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祖泽茂、郑成功》、《泉州邑卫所寨城·泉州邑城·古南安县城·清顺治重建》)

崇报祠

  崇报祠,又称侯庙”,位于惠安县崇武镇(今北门街近南端、渔民会场东侧),祀明·守御崇武千户所千户钱储。(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邑卫所寨城·守御千户所城·崇武》)

  明·嘉靖卅九年钱储死于倭难

  钱储,明·嘉靖(1522—1566年)间世袭守御崇武千户所千户。时正值东南沿海倭患最为严重的年代。(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钱储》、《泉州历史事件·泉州倭患·嘉靖年间泉州成为“倭患”重灾区》)

  嘉靖卅七年(1553年)三月,倭寇从海道大举围攻崇武城,钱储拿捐俸向富户购买粮食分发给缺粮士兵和居民,身先士卒,率全城军民奋力死守7昼夜,敌多折伤,退去。

  嘉靖卅八年(1559年)春三月,倭寇攻城。钱储督北门,百户王铁督南门,相持十余日,敌攻不下,退去。

  嘉靖卅九年(1560年),时钱储年逾六十,休致在家。四月初二日凌晨,倭寇趁大雾戒备松懈突至,攻陷崇武城。子孙劝钱储带家中妇幼暂避锋芒,钱储不听,遂率全家男丁与百户王铁一道为掩护民众撤出崇武城协力巷战至当天下午,殁。城陷42日,军民死伤枕籍,钱储父子兄弟满门10余人死难。倭寇为报复,对氏家族的府邸、家庙等烧掠殆尽。五月十一日,闽宪万民英率军反击,复崇武城。事后,朝廷追封钱储靖江侯

  设祭

  明·嘉靖末建“厉坛”设祭

  嘉靖卅九年(1560年)倭难后,崇武民众自发在崇武城北门外(今后湖路石盘下)开筑灰圹收埋死于倭乱的军民骨骸,并祭祀之。

  都指挥某乃在其处建一四柱石亭,竖以石碑,上镌“崇疆厉坛”4字,设为定祭;址在今崇武城北关外崇兴路南侧靖(江)海(门)路口(崇武中学西北侧隔路)。

  明·万历七年建“崇报祠”

  “崇报祠”,又称侯庙”,位于在钱储故居所在地的1条由城中心千户所公署东通往钱忠千户府第的巷道上(今北门街近南端、渔民会场东侧)。

  《崇武所城志·庙祀》载,明·万历七年(1579年),民众发起兴建“钱侯庙”(又称“崇报祠”)祀奉钱储,供桌上原塑有钱储持刀牵马的威武立像,民众尊为“老爹公”;并请本县进士、广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庄朝宾撰《崇武所靖江侯庙祀记》碑。巷因名侯巷”,沿用至今。(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朝宾》)

  廿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期间,“钱侯庙”毁,庄朝宾所撰《崇武所靖江钱侯庙祀记》石碑也被毁作城内通往北门的路基。

  清·康熙卅年建“无祀宫”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播迁,“崇疆厉坛”亭荒雨圮。(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历史事件·清初迁界》)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复界,康熙卅年(1691年)“厉坛”易建为壁瓦小院,得再兴祀。再后,民众将小院拓建,名“无祀宫”,塑钱储王铁神像奉祀,定其遇难的四月初二日为主祀日。

  “无祀宫”立有康熙四十七年戊子(1708年)林瑞撰立“抗倭护城英烈纪念碑”(现存),文曰:

  “崇北去关外数里,有四柱石亭一座,竖以石碑,上镌四字曰‘崇疆厉坛’。盖明代都指挥公始建也。公姓氏失传,其作坛何?

  初,洪武二十年(1387年)筑所城,抽漳州十县壮丁一千三百零四名,戍此防倭,瓜期不代,遂家焉,孙曾各袭祖职。

  数传至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四月初二日,倭寇犯所,众从千户侯公讳,百户公讳御倭于东北阵,俾老弱西走,血战累日,力尽矢竭,城陷身亡,填尸遍野。迨寇退民复,就北关外后湖路石盘下开筑灰圹十一窀,尽收骷髅而埋之。

  但忠魂欝积,义魄无依,往往天阴为厉。都指挥公哀而怜之,故设此坛焉。且旌其功德详于列宪,将本所城垣倒影三丈园地房店等业例诸绵田,每春秋征粮备物,率千百户暨绅耆临坛致祭。神得所依,无复为厉矣。

   孰意我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倭再犯所,人民播迁,荒亭雨圮,残碣风摧,神呼馁而十余载。

  至康熙十九年(1662年)复回,累住近三百余烟,百废将举。三十年,又值邑侯嗣旦清丈,将城垣地量入正供。幸里中恩进士公,庠生公,率同父老以遵典存祀呈留。古亭既坏,公等易为小院,坚造壁瓦,以故斯坛得再兴祀。然向非指挥公设之于前,公成之于后,曷克致此?

  今流传既久,祭或失时,品物丰凉不一,因集公议,簿正祭器、祭期及城垣粮册,俾得永远相传,无替厥祀,庶英灵时享,而士女蒙庥靡既矣。是为序。

  原任江西南昌营游击、转任广东新会营游击、升山东兖州府参将、里中林瑞撰。

  康熙四十七年岁次戊子□月榖旦”

崇贤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乡贤祠·附乡贤专祠之祭·崇贤祠》:“崇贤祠,在府治承天寺右,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建,祀太仆寺少卿庄用宾(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用宾》)。”

监郡祠

  监郡祠,亦称监郡生祠”,有两处,一在泉州府治东,一在洛阳桥(万安桥)南,祀元·监郡偰玉立,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祀偰玉立。均废。三山(福州)吴鉴为作《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偰玉立吴鉴》)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59·祠庙·泉州府·晋江县》:监郡生祠,元至正十年郡人为达鲁花赤偰玉立建。三山吴鉴有《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监郡祠》:监郡祠,在府治东,一在万安桥南,祀元·监郡偰玉立。并废。”

  偰玉立(1290—1365年),字世玉,号止堂,元·畏吾人(“畏兀儿”:维吾尔族),居高昌郡(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元·延祐五年(1318年)进士,至正九年(1349年)五月以正议大夫监郡泉州,任福建行省泉州路达鲁花赤,政绩突出。至正十二年(1352年),偰玉立由泉州迁湖广廉访佥事,官终海南道肃政廉访使。

  终元一朝,泉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多达22人,由于元朝“吏治鲁莽”,多数达鲁花赤碌碌无为,甚至遭人唾弃,只有偰玉立被誉为“温陵贤守”。泉人敬重偰玉立,其尚在泉州任时,即于城东和洛阳桥南立生祠奉祀。明·万历《泉州府志》有谓,之所以称监郡祠”而非达鲁花赤祠”者,“恶胡元官名也”

总督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总督祠》:总督祠,在东门外驿路铺,康熙间建,祀总督梁鼎。”

粘郁庵

  粘郁庵祠,位于泉州府学(泉州府文庙)前。已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府文庙(府学)·泉州府文庙周边专祠》)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建,祀明·粘洪录(字郁庵)。(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粘洪录》)

  清·道光《晋江县志·14·学校志·乡贤祠·附乡贤专祠之祭·粘郁庵》:

  粘郁庵祠,在府学前。

  顺治十八年建,祀明·江浦知县粘洪录。”

惠风祠

  惠风祠,位于泉州府文庙周边。(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府文庙(府学)·泉州府文庙周边专祠》)

龚剑峰

  龚剑峰祠,位于南安县文庙(县学)主体建筑周边,明·万历(1573—1620年)间建,祀南安县教谕龚士镖。(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属县学(县文庙)·南安县学·原规制·龚剑峰祠》)

  民国《南安县志·卷4·营建志1·龚剑峰祠》:龚剑峰祠,在南安学。明·万历(1573—1620年)年间建,以祀学谕士镖。”

  龚士镖,号剑峰,明·仙游人。持身廉重,敦行孝悌。在南安教谕任上,“先德行,后文艺,以教道迪诸生”。待诸生如子,“诸生中有未伸冤状,自为之白”龚士镖任满擢去,士民佩其德,相与鸠金伐木,筑宫构亭并祠先生。

12划

韩中令、忠献父子祠

  旧在泉州州治圃,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韩国华五世孙韩康卿为泉州市舶司提举时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忠献父子祠》:忠献父子祠,旧在州治后圃,其祠一堂两室。王十朋有诗,梁克家有记。明洪武初,改州治为卫署,祠废,今合祀于五贤祠,宋王十朋有诗。”

  《府志》载:中令、忠献父子祠,祀韩琦及父国华。”并载有梁克家李光缙黄凤翔等人写的祠记和王十朋题诗。

  后废,又祀于府治北城隍庙左五贤祠。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om《泉州人名录·韩国华韩琦梁克家李光缙黄凤翔王十朋》)

君遗功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乡贤祠·附乡贤专祠之祭·君遗功祠》:

  “君遗功祠,在十三都福全,明·万历(1573—1620年)间建,祀邑庠生君用

  嘉靖(1522—1566年)之季,倭贼屠毁海滨,君用纠众保守福全孤城,出奇攻贼栅,连蹂五营,贼遂宵遁,人思其功,建祠崇报。黄凤翔(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凤翔》)为《记》。

  君用光源,登进士。

  祠今废。”

遗爱祠

  遗爱祠,位于泉州府治东北,祀尹宏。废。

   尹宏,字克宽,明·历城人。正统三年(1438年)知泉州,廉正公勤,留心抚字。正统五年(1440年)卒于官,民为肖像立“遗爱祠”祀之。正德(1506—1521年)间泉州太守葛恒曾重修。(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尹宏葛恒》)

  清·道光《晋江县志·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遗爱祠》:

  “遗爱祠,在府治东北,祀明·知府尹宏

  正德间守葛恒修。

  今废。”

指挥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指挥祠》:指挥祠,在府治衮绣铺,明·嘉靖间建,祀指挥童乾震。”

道南祠

  道南祠,位于泉州学宫(泉州府文庙)左,祀宋·先儒杨时。(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府文庙(府学)·泉州府文庙周边专祠》)

  杨时(1053—1135年),字行可、中立,号龟山,宋·南剑州将乐县北封山支龟山下人(今属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区)。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官终龙图阁直学士。

  杨时先师从程颢,及归,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卒,又师其弟杨时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门四大弟子”,与罗从彦李侗朱熹合称为“延平四贤”,又与罗从彦李侗被称为“南剑三先生”,是将二程颢程颐)理学传入福建的第1人。《宋元学案》:晦翁(朱熹晦翁)南轩(张栻南轩)东莱(吕祖谦出身“东莱氏”,学者称吕祖谦为“东莱先生”)皆其所出。”
明·弘治九年(1496年),朝廷从国子监杨廷用之请,赐杨时爵将乐伯,从祀孔庙。

  “道南祠”应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后,清·乾隆(1736—1795年)间重修。已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道南祠》:

  “道南祠,在府学宫左,祀宋·先儒

  国朝·乾隆(1736—1795年)年间重修。”

公祠

  公祠,在德化县城隍庙中亭东,清·康熙(1662—1722年)间建,祀清·德化知县傅以履、汛防把总何演荣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8·祠宇志·庙祀·公祠》:公祠,在城隍庙中亭东。祀国朝知县傅以履,汛防把总何演荣。康熙(1662—1722年)间建,乾隆十年(1732年)知县鲁鼎梅重修。”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傅以履鲁鼎梅》)

公生祠

  公生祠,一在泉州郡城东门外,一在九日山,祀明·泉州知府程达

  程达,号信吾,江西·清江人。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万历廿九年(1601年)任泉州知府。时俗悍士骄,贵家侠侈,下令整肃,闻者竦然顾化,虎攫狼贪、狐媚兔狡之徒胥敛迹。移兵屯戍石湖以加强海防。饬学宫,新黉舍,正佾舞,崇梅溪王十朋梅溪)之祀,表文庄(蔡清谥文庄)之庐,聚八序之俊,发展文教。秩满以最升本省按察司副使,备兵上杭兼制粤中。泉人追思,在郡东外构公祠祀之,南安士民复祀公于九日山。(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程达》、《泉州山川·九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