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正色

【字惟高,号中庵。
清·晋江三十七都渡头铺浔美乡(今丰泽区城东街道浔美社区)人。】

  家世与早年
    ——家世。
    ——早年。

  入伍。
  参与征吴三桂叛乱

    ——从征四川。
    ——详细经过。

  山西平鲁卫参将
    ——戢定兴安兵变。
    ——抵任平鲁卫。

  擢岳州水师总兵官
    ——除副将,授岳州水师总兵。
    ——赐宴保和殿。
    ——离任平鲁卫。

  岳州大捷,加左都督
    ——破洞庭湖套。
    ——拔岳州,平常德、长沙诸郡。
    ——加左都督。

  调福建水师总兵,旋擢提督。
  议征郑经。
  平福建沿海

    ——破海坛。
    ——克南日岛、平海卫、崇武。
    ——收复金门、厦门。
    ——三月十四日的疏报。
    ——疏请敕封妈祖。
    ——设镇分防。
    ——疏请“展界”。
    ——叙功(“万正色、吴兴祚报军政失实”案。廷议。议叙:予世职拜他喇布勒哈番。)

  之争。
  请缓征台湾。
  改福建陆路提督

    ——居官亦优。
    ——家乡公益事业。

  云南陆路提督,革职。
  卒于家。
  著述。
  遗迹。


  万正色(1637—1691年),字惟高,号中庵,清·晋江三十七都渡头铺浔尾乡(今丰泽区城东街道浔美社区)人;明·崇祯十年(1637年)七月初二日生,排行第二。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万正色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勳绩•国朝勳绩•万正色》(同治补刊本)、道光《晋江县志》有传。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雍正旧志、道光旧志”为作传(《福建通志列传选•卷3•万正色》选录)。

家世与早年

  家世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万正色,字惟高,福建晋江人。”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万正色》:万正色,号中庵,晋江人。”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万正色,字惟高,晋江人。”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万正色,字惟高,一字中庵,晋江人。”

  家世代业渔务农,至高祖若山,字靖泉,始以椽官寿县(今属安徽)尹。

  曾祖会嘉,字敦礼,行船载货,下海讨鱼。

  祖国孚,字宏心,号心台,县庠生,淹贯经史,一生乐善好施。

  父乘琬,字怀璞,贡生,为人刚毅不阿,知书达礼。

  兄德耀,行伍出身,后以军功授都督佥事。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兄德耀,以功授都督佥书。”

  早年

  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民国·《福建通志·万正色》:正色胸有七痣,声如洪钟。”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天下大乱,义军四起。时正色7岁,父乘琬为延师授业。

  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三月,清军入京,明亡。正色8岁,转而随伯祖父、武举人万国光习武。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八岁时,母病目;以舌舐之,遂愈。”

  清·顺治五年(1648年),正色12岁,进县学修读四书五经。

  顺治九年(1652年),正色16岁,父乘琬以非罪系狱,正色请代得释。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父以非罪系,请代得释。”

  顺治十年(1653年),正色府试未及格,入泉州天后宫后院温习功课,自修《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诸书。(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天后宫》)

  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色19岁,英殿村相士为正色看相,遂决定弃文从武。

  顺治十三年(1656年),正色娶夫人吴氏后,入开元寺拜释惠运学习十八般武艺,尤精七七四十九式大刀法。(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开元寺》)

  顺治十五年(1658年),长子际璋生;十七年(1660年)次子际昌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际璋》)

  康熙元年(1662年),正色26岁,第3子际祥生。

  入伍

  康熙元年(1662年),万正色招募乡勇,以姑父姓从军,调戍山东威海卫。是年行迁界令,浔尾夷为废墟,万正色一家徙居郡城。(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历史事件·清初迁界》)

  康熙二年(1663年),以功授职嵫阳(今山东兖州)屯田领队。

  康熙三年(1664年),以招降海寇陈灿等,叙功授陕西兴安州(治今陕西安康市)游击。此后,万正色在兴安游击任上9年,直到康熙十一年(1672年)离开。在兴安时,生了4个女儿和第4子际瑞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少入伍。以招降海寇陈灿等,叙功授陕西兴安游击。”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万正色》:“由行伍累迁至兴安州游击。”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初,以姓从军,有功,授职屯嵫阳田,擢兴安游击。”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初,以姓从军。康熙三年以招抚海贼陈灿授职,擢陕西兴安州游击。”

参与征吴三桂叛乱

  从征四川


  清兵入关,定鼎中原以后,对明朝投降将官,论功行赏,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镇守云南;封尚可喜为平南王,镇守广东;封耿精忠为靖南王,镇守福建。三藩拥兵自重,割据称雄,引起了清王朝的顾虑。为了清除心腹之患,于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年)八月降诏撤藩。三藩不服,先后乘机叛乱,史称“三藩之乱”万正色从西安将军瓦尔喀征四川。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正色从西安将军瓦尔喀征四川。叛将谭弘等据阳平关拒战,败之于野狐岭,乘胜复广元、昭化(今属四川省广元市)。”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万正色》:“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正色率所部从军讨逆,计取朝天关,克复广元县,破保宁府,累立战功。”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吴三桂反,随将穆瞻讨贼。破罗汉关,以计擒贼。伏兵取朝天岭;衣贼衣,夜袭广元。于是昭化、苍溪,望风皆复。”

  详细经过

  万正色从征四川的经过,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的记述较为详细,曰: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逆藩吴三桂反,四川应之;正色从西安将军瓦尔喀进征。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二月]运饷银十余万至汉阴县(今属陕西)。营中夜噪,正色曰:‘是欲因乱攘取吾饷耳,静以镇之,必止。’密敕左右控弦以待,噪者果息。

  【至宁羌州,即修雉堞,严守备,叛军不敢犯。师次汉中(今陕西南郑)。】

  伪总兵谭宏等据阳平关拒战,正色率兵败之于野狐岭,(五月初八)夺朝天关,乘胜克七盘关(和阳平关),复广元、昭化、苍溪诸县。

  (九月)至保宁府(治今四川阆中县),屯蟠龙山,贼以我兵深入,绝我粮道三十余日,兵各饥困。

  (十一月初一日,命撤保宁军回广元)统帅乘夜溃围而退,正色持大刀殿其后,行六七程始达汉中府(治今陕西南郑县),时人因称为‘万大刀’。”

山西平鲁卫参将

  戢定兴安兵变

  康熙十三年(1674年)十二月,万正色擢山西平鲁卫(今山西平陆县)参将。赴任前,先回一趟兴安州原任所;是年五子际璜生。

  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十五日,兴安府(治今陕西安康市)镇标千总李茂荣发动兵变,杀总兵王怀忠。兵众蜂拥至万正色公署,大呼:“三军无主,请老爷作主!”万正色不愿苟且相从、随众叛应,劝说参与兵变的士兵中止行动。兵众因群龙无首,星散离去。

  事定,乃乘舟往山西平鲁卫赴任。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迁平鲁参将。值兴安兵变,戢定乃行。”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擢山西平鲁卫参将,疏复原姓。”

  抵任平鲁卫

  康熙十四年(1675年)夏五月,万正色抵达平鲁卫。

  下车伊始,即加强防卫措施,集兵力,修城堡,严保甲。暇时亲行郊野,课农桑,谈孝悌,以是地方安定。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万正色赴河南养马,道出真定府,与征川时同为前锋的穆瞻将军相会。后穆瞻陛见,具陈万正色征川功劳。是年,五女生[后适施琅第八子施世苑,22岁病卒。(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施琅》)]。

擢岳州水师总兵官

  除副将,授岳州水师总兵

  康熙十六年(1677年)二月,清圣祖下旨召见万正色,以平定兴安兵变及征川功著,除副将,擢湖南岳州水师总兵官(治今湖南岳阳县)。

  在京期间,万正色于宣武门外倡建晋江会馆。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累擢岳州水师总兵。”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万正色》:“擢岳州水师总兵官。”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授岳州总兵官。陛见,赐赉有加。”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寻除副将,授岳州水师总兵。”

  赐宴保和殿

  康熙十六年(1677年)二月,万正色陛见,清圣祖赐宴保和殿,亲设馔食,赐盔甲。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万正色》:“陛见,赐鞍马盔甲,赐宴,赐帑金。”

  宴会中,清圣祖万正色“闻汝在川时,以大刀破敌。今大刀在此,能为朕一试否?”

  万正色答:“剑一人敌,但幼所熟手,未尝有忘也。”遂提刀舞蹈再三,初时一招一式尚清晰可见,后来只见一团刀光,不见人影。

  圣祖在旁看得眼花缭乱,又问:“汝晓读书否?”

  万正色答:“家传,时学,颇习章句,晓大义耳。”

  圣祖说:“汝今为大将,专事指挥,非同禆将只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已也。事须用人,乃克有济。”

  万正色答:“知人之哲,古人所难,要在反求诸身耳。古人有言:‘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为将者,能正其身,则士卒用命。用人之道,亦在其中矣。”

  圣祖大悦,又赐帑金2000两,准万正色建置家庙,祭以其爵。

  离任平鲁卫

  万正色进京陛见后,旋回平鲁卫办理离任事宜。

  万正色初至平鲁时,曾告神明自誓:“水火资平鲁,此外无他营。”至是,复焚香告神:“前言应不爽,神听自和平。”遂将积贮粢粮散给贫民。

  就道之日,远近焚香奔送,30余里不绝。平鲁兵民为立碑纪德。

岳州大捷,加左都督

  破洞庭湖套

  时岳州为吴三桂叛军所据,重兵聚集,清军屡攻,四载不下。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万正色抵岳州就任。先战洞庭湖套,十七战皆捷,康熙十七年(1678年),破洞庭湖套,清军进湖,堑君山。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

  “时三桂据岳州,扼守洞庭湖套,植木为椿阻我师。

  十七年,正色上官率舟师夜入乱苇中,拔椿尽,击贼,屡败之。

  三桂江义巴养元杜辉等率舟二百攻柳林嘴,正色与游击唐善等击之,毁其舟。”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万正色》:“祗受庙谟,抵岳,身先诸军据卢席口,遏柳木嘴袭,砍木椿以破逆险,尝堑君山以扼逆吭,决胜驼河夹、磊石、萧埠镇诸处,前后十七战,兵无顿刃。”

  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

  “时贼之宿将重兵皆聚于岳,树栅洞庭湖而筑堡于岸以拒我师,四载不下。

  正色为前锋,军七星山。别遣轻骑袭岸,身率壮士斫其水栅;岸上举火大呼,贼惊溃。复堑君山以扼之,据驼河绝其饷道,战芦席口焚其舟,斩贼将张炳赵有库等,凡十七战皆捷。”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

  “岳州为吴三桂所据,重兵宿将皆聚其间,贼将杜辉江义立桩于洞庭之套河峡,又置砦岸上,设兵固守,官兵攻之,四载不下。

  正色置前锋军七星山(与岳阳城相对)[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十五日]遣将廖春率兵百余人乘雨夜袭杀岸上守者,而自驾小舟入乱苇中尽斫其桩木,纵火呼噪。贼惊乱,自相残杀。

  【五月十二日,正色率标兵,以二十余船先进驼河夹开路。军将领杜辉正色孤军先进,拥众迎敌。正色分兵夹击,舟中大小炮、喷筒、火箭一时并发。军死伤不可胜数,杜辉仅以身免。】

  我军遂进湖,堑君山以扼贼(据驼河,绝其饷道;又大战芦席口,放火烧毁敌舰,斩杀敌将张炳赵有库等人)

  大小十七战皆捷。”

  拔岳州,平常德、长沙诸郡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吴三桂死于衡州,其子应麒杜辉江义等婴城固守岳州。万正色使反间计,致岳州城内猜惧内讧,守将出降。康熙十八年(1679年)春正,应期弃岳州城溃围走长沙,万正色遂复岳州,并以次削平常德、长沙诸郡。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是岁,三桂死于衡州,其子应麒等守岳州。正色遣千总魏士曾赍书十四分致应麒部将,士曾为所杀,应麒亦杀部将之受书者,遂内讧。其将陈华李超王度冲出降。应麒弃城遁,遂复岳州。”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万正色》:“又遣义士魏士曾用死间计杀逆魁杜辉等,剪其羽翼,绝其粮道,常德、长沙诸郡以次削平,逆授首。”

  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贼杜辉江义遁,与吴应期婴城固守。正色遣表弟魏士曾用死间计,賫书赴贼中;应期果疑,杀杜辉等十三人,士曾亦遇害。贼猜惧,皆出降,应期奔去;遂拔岳州,长沙诸郡以次削平。”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

  “是年,三桂死于衡州,子应期与伪帅杜辉江义等婴城(岳州)固守;正色以计间之,贼内溃。万正色作书14封,派遣表弟、千总魏士曾分致吴应麒部将。魏士曾吴应麒杀害,吴应麒亦疑杀部将之受书者13人,遂内讧。吴应麒属下陈华李超王度冲出降。)

  应期弃城溃围走长沙。正色豫饬陆路诸师遏其前、调船兵袭其后,首尾夹击之,遂拔岳州,而常德、长沙诸郡以次削平。”

  加左都督

  康熙十八年(1679年),追叙万正色克阳平关功,加左都督。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

  “正色士曾请恤,赠守备。

  十八年,追叙克阳平关功,加左都督。”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

  “岳州既平,万正色购表弟魏士曾尸首,亲临葬所哭祭,并特疏请恤。奉旨赠守备,准荫一子,以卫千总用。

  又轸念阵亡将士,亲为文以奠,已而放声大哭,阖营皆恸,声彻十余里。”

  “叙功加左都督。”

福建水师总兵,旋擢提督

  康熙十八年(1679年),康亲王征福建,耿精忠降,而郑锦(即郑经。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郑经》)犹踞金门、厦门,陷海澄。四月初四日,正色自以《闽人习海上事状》因陈水陆战事机宜。疏入,调万正色任福建水师总兵,旋升为福建水师提督,统辖全闽水师营务,以专职掌。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

  “大将军康亲王·杰书征福建,耿精忠降,而郑锦犹踞金门、厦门,陷海澄。

  正色自以《闽人习海上事状》,因陈水陆战守机宜,言:‘福建负山枕海,贼踪出没靡常。宜择官兵习於陆者分布要害,使贼不得登岸;水军自万安镇顺流直下金门,塞海澄以断其归路。贼自厦门来援,则从金门掩击。更请蠲除沿海边地杂派,设法招抚,善为安置,则贼党自散。’

  疏入,诏加太子少保,调福建水师总兵,擢提督。”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万正色》:“时海寇犹肆陆梁,朝廷以正色闽人,熟悉海上情形,加太子少保,提督福建水师。”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时‘海寇’犹肆陆梁,正色密疏陈海疆情形。晋太子少保,提督福建水师。”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

  “时福建耿精忠亦降,海贼郑锦犹据金门、厦门,陷海澄。

  正色自以闽人,素悉海上情形,陈水陆战守机宜,言:‘闽地负山枕海,贼出没无常。今宜择官兵习于陆路者分布要害,使贼不得登岸;水军自万安镇顺流直抵金门,塞海澄以断其归路。贼自厦门来援者,则从金门掩击。更请蠲除沿海边地杂派差役,使民安居乐业,不致穷而投贼,则闻风归命者必多,贼党自散。’

  疏入,特旨加太子太保,调福建总兵,擢水师提督。”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15载,任万正色为福建水师总兵时的上谕曰:万正色剿寇洞庭,著有劳绩,今岳州、长沙诸处悉已恢复,无烦水师,且万正色闽人,稔知水性,兹剿灭海寇之际,从优加太子少保,调福建水师总兵官,率所部官兵克期速赴闽中。其标下兵有不谙水性者仍留岳州,以见在投诚兵内习水性者补额携往。至闽之日,即以所条奏事宜,与大将军康亲王等会议酌行。”

  五月廿一日,圣祖又谕议政大臣等:万正色赴闽时,即令其领在岳鸟船并水手以行,至江南、浙江,更选战舰共百艘携往,以资征剿。”

  七月间,姚启圣曾先后两次上疏,另外保举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靖海将军,但清廷都以万正色效力茂著、特拣补福建水师提督”为由,驳回他的题请[《康熙统一台湾档案史料选辑·议政王等题复姚启圣疏请施琅以将军总统水师事务本》])

  十二月,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大集舟师攻厦门。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康熙)十八年十二月,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大集舟师攻厦门。”初二日,正色由福建南台登舟,出师定海,巡抚吴兴祚舟次饯别。十七日,万正色设帐幕,张旗帜,集诸镇营将士举行祭江仪式,鼓励将士“戳力同心,共锄祸乱”

  是年,福建沿海重行“迁界”。(泉州历史网《泉州历史事件·清初迁界》)

议征郑经

  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月,正当万正色船泊浙江定海县(今舟山市定海区),准备收复福建沿海岛屿时,被郑成功驱逐出台湾的荷兰殖民者与清廷私下交易,企图借助清政府力量消灭郑经势力,然后卷土重来;而朝廷议檄调荷兰国船队到达协助进取厦门,方可行动。万正色上疏反对,圣祖是之,即下令福建巡抚吴兴祚率陆路兵先据围头,而以林贤黄镐陈龙杨嘉瑞为援剿四镇,领兵而南。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时议檄调荷兰国船进取厦门,正色疏言:‘荷兰船迟速莫必,延至三四月,风信转南,即难前进。今新旧鸟船俱集,臣与抚臣吴兴祚决计进讨,臣率水师直攻海坛,兴祚率陆兵为声援。’”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

  “时议檄调荷兰国船到,然后进攻。

  正色疏言:‘荷兰船迟速莫必,延至三、四月风信转南,我舟又当退泊闽安,老师费财,敌锋愈炽;不如集现存舟师,直取海坛。海坛为贼帅朱天贵所据已七年,破之则夺其所恃,厦门、金门自危,海澄闻风必溃’。

  上是正色言,遂移咨巡抚吴兴祚率陆路兵先据围头,而以林贤黄镐陈龙杨嘉瑞为援剿四镇,领兵而南。”

平福建沿海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万正色吴兴祚与福建总督姚启圣、将军拉哈达、提督杨捷等合力进剿占据金门、厦门、海澄等地的郑锦郑经郑成功子)所部反清势力。(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经郑成功》)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万正色》:“值总督姚启圣锐意平海,正色亲统四镇弁兵恢复海澄、金门、厦门,招抚降附,禁戢诸军,四民安堵。”

  破海坛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初二日,万正色拜疏出师征海坛,拉开了平定福建沿海的序幕。海坛即今平潭县的主岛,亦称平潭岛,是全国第5大岛、福建第1大岛。东西宽约19公里,南北长约29公里,面积278.61平方公里。

  海坛海战发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初四,清水师提督万正色督师进攻海坛,福建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率陆师声援。二月初六日,经过猛烈炮战后,清军终于突破海坛水寨防线。这次海战,军战船被击沉16艘,溺死3000余人。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十九年,正色征海坛,分前锋为六队,亲统巨舰继之,又以轻舟绕出左右,并力夹攻,发炮击沈敌舰,溺死三千馀人,遂取海坛。”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以林贤黄镐陈龙杨嘉瑞为援剿四镇,与巡抚吴兴祚水陆并进,破海坛。”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

  “时朱天贵有从叔丙坤在兴化,正色令赍书往招天贵而泄其言于海上,分前锋兵为二,声言鸟船由外洋进、赶缯小船由内洋进(由浒屿门直取贶美澳)天贵分兵堵御。

  (二月初六日)正色自以所乘大船由浒屿门入(诸镇随后,一时并进,大小船首尾相接,帆影蔽江)天贵急迎战,正色佯置天贵取他舟,诸伪将以天贵有异志,各怀观望。我师奋勇争进,击沈贼船十六,贼兵溺死者三千余人(遂取海坛)天贵退据南日、湄洲诸澳。”

  克南日岛、平海卫、崇武

  万正色既克海坛,军海坛守将朱天贵退守南日岛、湄洲岛。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十四日,万正色乘锐追击,直至平海卫(今莆田市秀屿区东部),攻克南日岛(今莆田市东南部),与吴兴祚会师;朱天贵闻风走崇武(今惠安县崇武镇)。二月十七日,清军抵崇武,沿海岸设炮,军有近岸汲水者,辄开炮攻击。二月廿日,万正色率领部将林贤黄镐陈龙杨嘉端等人将水师分6队乘风南下,朱天贵林升率水军300余艘迎战,清军击沉其舟十二,驱散军船队,克崇武。二月廿一日,清军舰队6队分3路迎战军,朱天贵林升王德王应等数舟合围万正色大船,攻势猛烈。万正色下令左右开炮击碎军船只。巡抚吴兴祚从陆上配合,水陆合击,鏖战两天,大获全胜。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其将朱天贵遁,正色追蹑至平海澳。天贵走崇武,正色掩击,大败之。?”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进泊湄州。诘旦会战,扬帆直捣贼队,兄德耀率四镇继至,大破之。”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

  “正色既克海坛,率将士乘锐追击,直至平海卫,与兴祚师会,天贵闻风遁去。
正色虑其退据崇武,亟分将士为六队乘风南下,击沈其舟十二,遂克崇武。人定后,忽令各镇移泊,贼果来劫,不值。

  诘旦,复分兵为六队,先以两队乘上风,以两队从下风诱战,以两队冲其中。兄德耀亦率四镇兵至,斩伪总兵吴丙、伪副将林勋。”

  收复金门、厦门

  军溃败,朱天贵撤往铜山澳(今东山)。万正色乘胜追击,抵夜收泊岱队港口。二月廿二日,军退至金门料罗湾;因飓风大作,万正色移舟秀涂澳。二月廿三日,巡抚吴兴祚自祟武驰会。时康亲王杰书规取玉洲,刘国轩退守厦门,总兵苏堪投降,遂收复玉洲、石码;二月廿四日,陈昌罗士珍等以海澄降。

  万正色师至泉州。二月廿六日,郑经遁归台湾;同日,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所率诸军进克厦门。万正色合巡抚吴兴祚军战于围头湾。二月廿九日,万正色分兵三路直捣料罗(今金门料罗湾),遂至金门受降,朱天贵率伪镇来归。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与将军拉哈达、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提督杨捷会师取厦门。天贵降。窜归台湾。”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均简要记载曰:“十九年二月,提督万正色兵至泉州,合巡抚吴兴祚军与贼战于围头,克厦门,进扼料罗;贼惧,遁归澎湖。”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复金门、厦门,伪将罗士珍等以海澄降。”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

  “时巡抚吴兴祚自祟武驰会,正色曰:‘贼已窜料罗,则海澄、金门、厦门皆空虚,疾引兵由同安石浔渡师,可袭取之。吾邀其归路,数十年逋寇可立歼也。’

  翊日,陈昌罗士珍等以海澄降。

  郑经知事不可为,率家属遁归台湾。

  正色分兵为三路直捣料罗,遂至金门受降,朱天贵率伪镇来归。”

  三月十四日的疏报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月十四日,万正色曾疏报前阶段战况,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均有收录。其疏文曰:

  “万正色疏:

  臣等与二月初六日攻复海坛,其全胜情形,业于二月初七日具疏题报外,随探逆贼朱天贵率舟宗(“舟宗”合一字)遁据南日、湄洲等澳,希图抗御。

  臣即咨会抚臣统师由陆路声援,臣审候风利,亲率大舟宗(“舟宗”合一字)于二月十四日自海坛进取,鼓励将士乘锐攻击,逆贼望风披遁。我师奋勇尾追,直至平海,与抚臣会师。

  朱天贵又将败遁逆舟宗(“舟宗”合一字)窜合伪右武卫将军林升、伪左武卫江钦、伪镇黄应黄德等会舟宗(“舟宗”合一字)三百余艘,拼力坚踞崇武。

   经抚臣先以陆师于二月十七日抬运红衣炮火直抵崇武,缘岸设伏炮击,贼取水路绝,惊惶游移,栖泊不安。臣随于二十日乘风顺,自平海扬帆南下,贼径率逆舟宗(“舟宗”合一字)分列大洋数股迎战。臣指挥将士,分作六股攻击。自巳至酉,钓搭大战,犁沈贼舟大小一十二只。贼溃□海面大洋外,遂克获崇武,安泊船只。

  贼复于二十一日午时乘南风大发,径会各港逆舟宗(“舟宗”合一字)前来,拚命死战;抚臣仍与崇武缘岸炮击。臣豫挥两股占据上风,以两股从下风诱战,以中两股冲舟宗(“舟宗”合一字)炮击。上下夹至,犁沈贼船一十七只、烧毁六只、擒获三只,阵斩伪总兵吴丙、伪骁翼营副将林勋、伪副领薛春、伪翼将林熊俞硕筹方国发等,阵斩贼兵六百余人,活擒五十二名,击沈溺死贼兵二千五百余众,得获器械、伪印节、火药、旗帜等项。

  鏖战两日夜,贼势莫支,我师乘胜追至泉州港,又得臭涂、地温。而贼舟宗(“舟宗”合一字)遂飘洋南遁,回顾巢穴。

  是役也,破海坛,取湄洲、南日、平海,攻复崇武、臭涂,皆贼所连年据扼边海要地以肆毒螯者。幸赖我皇上威灵,一旦肃静,而福(福州)、兴(兴化)、泉(泉州)沿边居民获安衽席矣。”

  疏请敕封妈祖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月,万正色疏请敕封妈祖。疏下部议,如永乐七年(1409年)封天妃故事,遣礼部官祭告。(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妈祖》、《泉州儒道释寺庙·天后宫》)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因疏言:‘海岛澄清,实藉风潮顺利,乞赐敕封天妃以隆昭报。’下部议行,并遣礼部官祭告。”

  万正色的疏文曰:

  “海岛澄清,实借风潮利顺。

  相传莆田县林愿之女,自宋时肇显灵异,明·永乐(1408—1424年)中建庙龙江,封为天妃,列在祀典。迩者臣率舟师渡海,虔中祷告。

  方征崇武时,贼恃南风,扬帆直逼,忽风从西发,我师欢呼奋进,遂以败贼。是固国家之福,亦由明神默佑。

  乞赐敕封,以隆昭报。”

  设镇分防

  康熙十九年(1680年)四月廿九日万正色疏请分兵镇守滨海要地。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曰:“疏请分兵镇守滨海要地,上遣兵部侍郎温岱莅视。寻议铜山、厦门诸处量设总兵以下官,留水师二万人分镇之。”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复疏请复沿海边界以苏残黎,严边防以杜寇萌;自海坛、厦门、金门、海澄以至铜山、南澳,留水师三万分镇之。”

  万正色疏言曰:“闽省之患,海甚于山,防守之宜,水重于陆,海澄、厦门、浯屿、金门、围头、海坛、平海、定海、烽火门、日湖、獭窟、永宁、铜山、南澳等十四处,或孤悬海上,或滨海要冲,若以兵三万人,设镇分防,不时巡缉,则贼不能肆犯,我兵得以乘机灭寇矣。”

  上谕:海防设兵,所关最要。令兵部侍郎温代前往,会同尚书介山、侍郎吴努春及总督、巡抚、提督,亲诣诸处,详阅定议。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五月十九日,克复海澄等地。朱天贵率所部文武官员六百余人、兵士二万余人、船三百余艘献铜山归降;郑经走台湾。至此,福建沿海诸岛全部复归清有。

  康熙十九年(1680年)八月初四日,清圣祖采纳万正色在福建设镇分防的建议,谕兵部:“厦门、金门诸处,悉设兵镇守”,“近海要区,总督、提督标下可各设五营,兵五千人;巡抚标下设二营,兵一千五百人……提督驻镇海澄,其铜山、厦门诸处,分设总兵官、副将镇守。见在水师,留二万人……”

  疏请“展界”

  收复金、厦后,万正色严申纪律,禁止部下骚扰地方。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福建总督姚启圣、提督万正色分別疏请“开边”、“展界”,俾沿海内迁百姓得以复业。(参见泉州历史网《海丝之路·没落篇·清·辛丑播迁》、《泉州历史事件·清初迁界》)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

  “正色招抚降附,禁戢诸军。都司有掠民羊者,斩以徇,民得安堵。

  复疏展沿海界禁,四省仳离,一时复业。”

  叙功

  “万正色吴兴祚报军政失实”案

  康熙廿年(1681年)正月,海坛既克,奉旨下部叙功,但此时发生了所谓万正色吴兴祚报军政失实”案。案由是前兵部侍郎温岱视察福建时,总督姚启圣有言万正色“未尝与贼战”,二月初兵部据此疏闻。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初,海坛既克,下兵部叙功。启圣温岱:‘正色先与天贵约乃进兵,未尝与贼战。’兵部疏闻。”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万正色》:“初克海坛时,奉旨下部叙功。有言正色先与朱天贵密约投诚,乃进兵取其空地,无攻击殪贼之事;兵部据其言入奏。”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94》:“康熙二十年辛酉……二月……兵部题:‘恢复海坛、及厦门、金门地方,系提督万正色密遣人至伪总督朱天贵处豫定投诚,然后率兵进取。以致各岛败遁,恢复空地,并无杀贼攻克之处。应俟提督万正色、巡抚吴兴祚明白回奏之日再议。’”

  兵部的疏闻曰:“福建提督万正色疏称大破贼巢,恢复海坛,并击败贼众,恢复梅州等处;巡抚吴兴祚疏称击破海贼恢复厦门、金门,夺取平洲二案。兵部议覆,前本部侍郎温岱差往闽省,总督姚启圣于众官会集时,跪陈恢复海坛及厦门、金门等处,万正色与伪总督朱天贵相通,比时贼已遁去,所得空地,并非对敌杀败恢复等语,此系妄报军功,未便即行议叙,俟万正色等明白回奏之日再议事。”

  廷议

  廷议时,康熙帝问:“尔等云何?”

  明珠曰:万正色吴兴祚初时即欲恢复厦门、金门,姚启圣等犹谓未可。今厦门等处皆正色等奋力克取,臣等之意,应严饬该部,敕下另议。”

  大学士李霨杜立德禀奏:此事关系封疆大臣,若有功者反令回奏,非所以鼓舞将士,理应严饬该部。”

  康熙帝曰:“然。既已拓取疆域,若止令另议,恐立功者皆为灰心……”

  左都御史疏劾姚启圣妒功,皇上命姚启圣覆奏,姚启圣说:天贵朱天贵言之,臣始知之。”

  议叙:予世职拜他喇布勒哈番

  康熙帝仍命议叙。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94》:“得上谕曰:‘进剿海贼一案,原系吴兴祚万正色会同定议,不俟荷兰国船只,即奋勇前往,志靖海氛。万正色领水师先行出洋,吴兴祚率陆兵互为声援,驱除海逆,克奏肤功。尔部乃称万正色朱天贵密约投诚,任意妄奏,以为滥冒军功,殊属不合,着遵前旨即行议叙。’”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上命仍议叙。”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上曰:‘正色志靖海氛,不俟荷兰国船,领水师先行出洋,驱除海逆,迅奏肤功。不得以朱天贵密约投诚谓冒滥军功。仍即与议叙。’”

  二月廿三日,叙克复海坛、厦门、金门功,予水师提督、太子少保、左都督万正色他喇布勒哈番(骑都尉)世职,予吴兴祚他喇布勒哈番兼拖沙喇哈番(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予世职拜他喇布勒哈番。”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于是部议得予骑都尉世职。”

之争

  康熙十九年(1680年),姚启圣在清军攻取厦、金等岛后,奏请由他统兵进征澎、台。这是施琅入为内大臣后,在清政府内部首次提出的用兵台湾的意见。

  其时,福建的封疆大吏对这个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万正色竭力反对进攻台湾,因而引起之间的争论。

  《清代官书记明台湾氏亡事·卷2》记载说:

  “及提督万正色等进兵克海坛、厦门、金门,启圣复奏请身往澎湖、台湾攻取。上命与巡抚、提督等详议具奏。

  正色因奏言:‘澎湖远悬外洋,仅有三澳可泊,且港口迫狭,不能联舟而进。台湾及外国荒远之区,其隘口浅狭,仅可方舟,一人守险,万夫莫开。卒遇风涛,驻泊无所,粮运不继,将为大忧。今逆贼郑锦等窜处台湾,分遣伪镇,已扼澎湖之险。并力穷追,或成困斗,徐行招纳,必自归诚。况闽海残黎既遭饥馑,又苦借派,息兵休民,犹恐未靖,劳师动众,将何以安?臣愚,窃谓今日之计,宜沿海设戍,以固疆隅,不可轻议进兵,以滋劳扰。’

  启圣又奏:‘郑锦不灭,则广东、浙江、福建山海之寇终难殄绝。臣愿亲督水师进取台湾。’

  上谕 :‘台湾应否进取,令侍郎温代会同尚书介山、侍郎吴努春、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提督杨捷万正色等速行确议以闻。’

  至是,温代等奏复: ‘宜如正色言。’”

  时兵部侍郎温代、刑部尚书介山、礼部侍郎吴努春恰在福建。从讨论的结果看,是万正色的主张占了上风。
姚启圣并不气馁,是年八月他又上疏称:“台湾断须次第攻取,永使海波不扬。此款在臣必欲亲率舟师剿灭台湾,永除后患。”《康熙统一台湾挡案史料选辑·姚启圣题为详议平海善后条款事本》

  康熙帝于十九年(1680年)八月初五日谕兵部:“台湾、澎湖暂停进兵,令总督、巡抗等招抚贼寇。如有进取机宜,仍令明晰具奏。”《清圣祖实录·卷91》

请缓征台湾

  康熙廿年(1681年)正月,郑经病故,李光地姚启圣都奏称应趁机进攻台湾,得到康熙认可。但是,是否进军台湾的争议依然存在,其中万正色尤主缓征,抗疏具陈。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载:“上谕正色规取台湾,正色请缓师。”

  万正色认为,台湾远处海外,刘国轩颇能用兵,若悬军远斗,不惟有穷兵黩武之嫌,且有伤威失重之虑;且台湾变故已经数月,文武辑睦,绝无警息,遽启兵端,实为非利。“台湾难攻且不必攻”、“台湾断不可取”。

  清·李光地《榕村语录·续集·卷11》载:“至五月,而尽来上本,言海寇不可平。大都是畏难有六分,而养寇以自重亦有四分。万正色更有‘三难六不可’之疏,中一条系言渠将刘国轩智勇不可当。皇上未免怒云:‘我仗他有本事,委之以重任,而他却畏服贼将,不成说话!’”

  康熙决心不变。六月初七日,康熙发出武装进取台湾的进军令:“滇黔底定,逆贼削平。惟海外一隅,尚梗王化……郑锦(郑经)既伏冥诛,贼中必乖离扰乱……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提督诺迈万正色等,其与将军喇哈达、侍郎吴努春,同心合志,将绿旗舟师分领前进,务期剿抚并用……速乘机会,灭此海寇……底定海疆,毋误事机!”《康熙起居注·二十年六月初七日》亦载:“进取台湾事情关系重大,着该将军、总督、巡抚、提督等,同心速乘机会灭此海寇。”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经李光地施琅》)

改福建陆路提督

  居官亦优

  康熙廿年(1681年)秋七月二十八日,康熙帝派右都督施琅往福建,并任福建水师提督总兵官,加太子少保,“专征台湾”;改万正色为福建陆路提督,配合施琅作战。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载:(康熙)二十年(1681年)改陆路提督。”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万正色》:“官终福建陆路提督。”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移陆路提督。”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明年,改陆路提督。”

  万正色自康熙廿年(1681年)七月改任福建陆路提督,至康熙廿五年(1686年)离任,首尾6年,驻地均在泉州。期间官事无可记。康熙廿三年(1684年)七月廿二日,清圣祖召问学士席柱万正色品行若何?”席柱奏称:“陆路提督万正色为人忠厚和平,居官亦优。”

  家乡公益事业

  万正色为家乡做了一些公益之事:

  康熙廿一年(1682年)夏,万正色捐俸为倡,重浚郡城八卦沟;仲冬,重建浔尾“美山古地”――王公宫;续修《氏族谱》,撰《宗法议》。(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府城·泉州府城内外沟濠》、《泉州民系·泉州祠堂·浔江万氏家庙》)

  康熙廿二年(1683年)三月,万正色主持重修洛阳桥,十二月告成;翌年二月作《万安桥记》。(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桥梁·洛阳桥》)

  康熙廿四年(1685年),万正色主持修葺安海龙山寺。(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儒道释寺庙·龙山寺》)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及贵,修洛阳桥、开八卦沟、建晋江会馆,乡党尤盛称之。”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及贵,修洛阳桥、开八卦沟、建晋江会馆,人至今称之。”

云南陆路提督,革职

  康熙廿五年(1686年),万正色调任云南陆路提督。

  康熙廿六年(1687年)十月,鹤庆总兵王珍万正色纵幕客、家人借军政造册名,索各营将弁银数千两。万正色亦揭发王珍侵占、挪用捐造胄用银二千余两。圣祖下诏,调万正色王珍驰驿至京质问。云贵总督范承勋党同伐异,偏袒王珍,复劾万正色婪取财贿,侵蚀兵粮诸款。

  清圣祖派遣侍郎多奇傅拉塔往云南察取人证物证。后下刑部定谳,论死。清圣祖下旨:万正色久历行阵,劳绩甚多,从宽免死,着革去提督,仍留世职。”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载:“二十五年,调云南。未几,与鹤庆总兵王珍互讦,命与诣京师质问。总督范承勋正色纳贿侵蚀,上遣侍郎多奇傅拉塔按治,下刑部论死,上以正色功多,特宥之,夺官,仍留世职。”

  《清史稿·本纪7·康熙》“云南提督万正色侵冒兵饷,按律论死。上念其前陷贼时抗志不屈,行间血战劳绩甚多,免死,革提督,仍留世职。”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改云南。为部将所愬,罢归。”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未几,移云南提督。总督范承勋劾以纳贿侵粮,夺官,仍留世职。”

卒于家

  万正色夺官后回归故里闲居。康熙卅年(1691年)年初,清圣祖下旨令万正色官复云南陆路提督原职,万正色因病未行;四月,万正色卒于家,年五十五岁。葬晋江县四十一都埭北乡(今属洛江区双阳街道)后山上。

  《清史稿·卷261·列传48·万正色载:“三十年,卒。”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

  “卒。”

  “子际璋,盐法道;际祥,世袭骑都尉;际瑞,浙江提督。”(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万际璋》)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

  “卒于家。”

  “子际璜际璋际瑞际昌际祥,以际祥袭职。孙布韩、元孙朝景。”

著述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万正色》:“所著有《平岳疏议》、《平海疏议》等书。”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勋绩•国朝勋绩•万正色》:“著有《平岳、平海疏议移文》及《师中纪绩》等书。”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万正色》:“幼习举子业,辍而学剑;及为大将,不废吟诵。”

  《四库总目提要》载:“《平岳疏议》一卷、《平海疏议 》一卷、附《平海咨文》一卷、《师中小札》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万正色撰。正色中庵,晋江人。康熙十三年(1674年)正色以岳州水师总兵官征吴三桂,累立战功,《平岳疏议》作于是时。寻提督福建水师,同总督姚启圣平海坛及金、厦两岛,《平海疏议》及《咨文》作于是时,《小札》亦是时师中作也。”

  《师中小札》结集问世于康熙廿年(1681年),内附王得一《师中纪绩》。进士、内阁中书舍人、姻亲黄志焕万正色随军幕僚、螺阳王得一均为之作序。

遗迹

  万正色府第位于鲤城区东街第三巷。(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万正色故宅》)

  康熙廿年(1681年)万正色任福建陆路提督(驻泉州)时,有司在泉州东街仁风门内为立“宫保提督”石牌坊。1963年拆毁。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提督万正色墓:在四十一都埭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