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郡王爷神(7划)

  7划:
  张巡(武安尊王、张王爷、张大巡。唐·河南邓州南阳人,或作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张悃(青山王、灵安王、灵安尊王。唐末五代·光州固始县人。)
  李靖(托塔天王。本名药师,或作字药师,隋末唐初·雍州三原人。少有文武材略。仕隋。归李唐。平王世充、萧铣:上柱国、永康县公。检校荆州刺史、检校桂州总管。平辅公祏:东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安边:历检校安州大都督、灵州道行军总管、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击灭东突厥:代州道行军总管、定襄道行军总管、代国公、加左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征吐谷浑: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晚年: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薨。余事。评价。成神。)
  李大亮(李王爷、李王府、李大巡、李星君隋末唐初·雍州泾阳[今陕西泾阳县]。)
  吴孝宽(吴王爷、吴大帝、威勇真君。隋末唐初·江苏吴县[今属江苏]人。)
  吴汉(广平尊王)
  吴三春、朱益利、赵仁义、黄存孝四王爷(明·晋江人)
  佘王府(来自上海)
  邱葵(邱王府。字吉甫,号钓矶,宋末元初·泉州府同安县小嶝岛人。)
  陈王爷
  陈文瑞(陈府王爷。字应萃,号同凡,明·泉州府同安县集美人。)
  苏王爷
  匡王爷
  杨家将
(杨大帝、杨王府;杨五郎、杨六郎、杨七郎)

七划

张巡(武安尊王、张王爷、张大巡)

  张巡,亦称王爷、大巡、武安尊王,是富美宫配祀王爷神,许远“文安尊王”合称“文武二尊王”造像武将装束,面貌威武,手常持

   张巡(708—757年),唐·河南邓州南阳人(《旧唐书》本传、《全唐诗》、乐史《太平环宇记》载为“蒲州河东人”[今山西永济]),生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卒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是安史之乱中的著名英烈。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有传。

  张巡殉国时,身首支离,芮城、邓州和睢阳三地皆招魂而葬。卒赠扬州大都督,许远并称“双忠”在睢阳敕立双忠庙,岁时致祭。唐宣宗·大中(847—859年)时,张巡许远南霁云图像于凌烟阁。据说他死后被追封为“通真三太子”

  北宋,于汴京立庙,尊张巡“保仪大夫”宋徽宗表彰张巡睢阳六将忠烈,封号祭祀,敕封张巡“忠烈侯”许远“忠义侯”南霁云“忠壮侯”雷万春“忠勇侯”贾贲“忠济侯”,世称五王;又封姚訇“上公”

  许远张巡在全国各地被广泛奉祀为神,历朝不断加封,强化他们“忠义报国”的楷模地位,许多地方都建双忠庙或双忠圣庙,庙宇遍及全国各地张巡许远作为保一方平安的地方神祭祀。全国各地祀奉张巡的寺庙中,一般以许远南霁云雷万春姚訇从祀。

  南宋时,其庙亦南渡,民间流传许多张巡许远显灵助官司兵打胜仗的神话传说。

  明、清时期,张巡许远兼有司瘟疫、漕运和冥判的职能。

  泉州至迟在南宋·绍兴(1131—1161年)间泉州就建有奉祀张巡许远凤山忠义庙(今属丰泽区)。以后逐渐遍及各处,但称谓不一,如睢阳庙(又称武安王庙,鲤城区新门街铺仔巷附近,今不存)、双忠庙(鲤城区胭脂巷尾)、三忠庙、忠烈祠(鲤城区桂坛巷,圯)等。

  泉州不少铺境,把张巡许远作为铺境保护神,祀于铺主宫、境主宫中,如通天宫(鲤城区东街东边巷内洪衙埕)、通天宫(义泉宫,鲤城区北门街通天巷)、通津宫(三堡宫,鲤城区三堡街)、文胜宫(鲤城区新门街铺仔巷内,废)、文兴宫(鲤城区后城九史巷,废)、下孝友宫(鲤城区下孝友后街)、彩华宫(鲤城区西街裴巷,配祀池王爷)、王公宫(原在鲤城区东街县学巷,东街拓改时合并到金池巷金池庙)、元帅庙(鲤城区江南镇仙塘村)、和光宫(鲤城区浮桥挖角街)、王公宫(鲤城区江南镇斗南村,配祀南霁云等)、飞龙宫(鲤城区浮桥镇田中村)、石崎宫(鲤城区浮桥镇石崎村,配祀苏王爷)、宝泉宫(南安市);惠安县东部的张坑、北部的崇武,也奉张巡为铺境保护神。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白石宫主祀社稷神,配祀妈祖张巡(称司马圣王)。

  奉祀张巡许远(文武二尊王)的庙宇成为泉州为数最多的王爷庙。《泉州府志》载:睢阳庙,郡中多有。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睢阳庙》载:“按:睢阳庙,郡中多有。有与许远同祀为双忠者,有与汉·关羽、宋·文天祥并祀为三忠者。苟非显灵于泉,皆不备载。”据统计,泉州鲤城、丰泽、洛江三区有民间信仰庙宇310多座,其中奉祀张巡许远的双忠庙24座,占7.9

  在泉州府安溪县,乡人视张巡许远为乡土保护神,昵称“尪公”(普遍认为尪公是张巡许远合称,少数说法认为尪公仅代表是张巡许远两人之一)。茶农多供奉他们为茶业守护神。此俗随安溪人传至台湾,台湾茶农多有建造“忠顺庙”、“集应庙”、“保仪庙”、“双忠庙等奉祀张巡许远

  《新唐书·卷192·列传第117·忠义中·张巡》:

  “张巡,字,邓州南阳人。

  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

  开元(713—741年)末擢进士第。时兄已位监察御史,皆以名称重一时。

  (天宝[742—755年]间)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今河北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秩满还都。于时杨国忠方专国,权势可炙。或劝一见,且显用,答曰:是方为国怪祥,朝宦不可为也。

  更调真源(今河南鹿邑)令。土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邑中语曰:南金口,明府手。下车,以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政简约,民甚宜之。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史称“安史之乱”),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月,贼酋张通晤陷宋(今河南商丘)、曹(今山东曹县西北 70里)等州,谯郡(今安徽亳州)太守杨万石降贼,逼为长史(副职),使西迎贼军。率吏哭玄元皇帝祠,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

  初,灵昌太守嗣吴王·受诏合河南兵拒禄山,有单父(今山东单县)贾贲者,阆州刺史之子,率吏称吴王兵,击宋州。通晤走襄邑,为顿丘令卢韺所杀。

  引军进至雍丘(今河南杞县)与之合,有众二千。是时雍丘令令狐潮举县附贼,遂自将东败淮阳兵,虏其众,反接在廷,将杀之,暂出行部。淮阳囚更解缚,起杀守者,迎等入。不得归,乃屠其妻子,砾城上。吴王·李祗,时为灵昌[今河南滑县]太守,奉诏统率河南抗叛军队)闻,承制拜监察御史。

  ,还攻雍丘,趋门,为众躏死。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主军。间道表诸朝,腾笺府,乃举兖以东委经略。

  (引叛将李廷望以贼众四万薄城,人大恐。谕诸将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今出不意,可惊而溃也,乘之,势必折。诸将曰:善。乃分千人乘城,以数队出,身前驱,直薄军,军却。

  明日贼攻城,设百楼,栅城上,束刍灌膏以焚焉,贼不敢向,伺击之。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士带甲食,裹疮斗,遂败走,追之,几获。

  怒,复率众来。然素善,至城下,情语曰:本朝危蹙,兵不能出关,天下事去矣。足下以羸兵守危堞,忠无所立,盍相从以苟富贵乎?曰:古者父死于君,义不报。子乃衔妻孥怨,假力于贼以相图,吾见君头干通衢,为百世笑,奈何?赧然去。

  当此时,王命不复通,大将六人白以势不敌,且上存亡莫知,不如降。六人者,皆官开府、特进。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引六将至,责以大谊,斩之。士心益劝。

  会粮乏,饷贼盐米数百艘且至,夜壁城南,悉军来拒,遣勇士衔枚滨河,取盐米千斛,焚其余而还。

  城中矢尽,缚藁为人千余,被黑衣,夜缒城下,兵争射之,久,乃藁人;还,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营,军大乱,焚垒幕,追奔十余里。贼惭,益兵围之。

  薪水竭,欲引众走,请退军二舍,使我逸。不知其谋,许之。遂空城四出三十里,撤屋发木而还为备。怒,围复合。徐谓曰:君须此城,归马三十匹,我得马且出奔,请君取城以藉口。归马,悉以给骁将,约曰:贼至,人取一将。明日,,答曰:吾欲去,将士不从,奈何?怒欲战,阵未成,三十骑突出,禽将十四,斩百余级,收器械牛马。遁还陈留,不复出。

  七月,率贼将瞿伯玉攻城,遣伪使者四人传贼命诏斩以徇,余絷送所。围凡四月,贼常数万,而众才千余,每战辄克。于是河南节度使嗣虢王·屯彭城,假先锋。

  俄而鲁、东平陷贼,济阴太守高承义举郡叛,引兵东走临淮。贼将杨朝宗谋趋宁陵,绝饷路。外失依,拔众保宁陵,马裁三百,兵三千,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姚訚等合。乃遣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战宁陵北,斩贼将二十,杀万余人,投尸于汴,水为不流。朝宗夜去。

  有诏拜主客郎中、副河南节度使。籍将士有功者请于才授折冲、果毅。谏曰:宗社尚危,围陵孤外,渠可吝赏与赀?不听。

  至德二载(757年)禄山死,禄山子)庆绪遣其下子琦将同罗、突厥、奚劲兵与朝宗合,凡十余万,攻睢阳。励士固守,日中二十战,气不衰。自以材不及,请禀军事而居其下,受不辞,专治军粮战具。

  前此,李滔救东平,遂叛入贼,大将田秀荣潜与通。或以告曰:晨出战,以碧帽为识。视之如言,尽覆其众。还辄曰:我诱之也。请以精骑往,易锦帽。以告召登城,让之,斩首示贼。因出薄战,子琦败,获车马牛羊,悉分士,秋豪无入其家。

  有诏拜御史中丞,侍御史,吏部郎中。

  欲乘胜击陈留,子琦闻,复围城。语其下曰:吾蒙上恩,贼若复来,正有死耳。诸君虽捐躯,而赏不直勋,以此痛恨!闻者感概。乃椎牛大飨,悉军战。贼望兵少,大笑。亲鼓之,贼溃,追北数十里。

  其五月,贼刈麦,乃济师。夜鸣鼓严队,若将出。贼申警。俄自鼓,贼觇城上兵休,乃弛备。使南霁云等开门径抵子琦所,斩将拔旗。

  有大酋被甲,引拓羯千骑麾帜乘城招阴缒勇士数十人隍中,持钩、陌刀、强弩,约曰:闻鼓声而奋。酋恃众不为备,城上噪,伏发禽之,弩注矢外向,救兵不能前。俄而缒士复登陴,贼皆愕眙,乃按甲不出。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剡蒿为矢,中者喜,谓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一发中左目,贼还。

  七月,复围城。

  初,睢阳谷六万斛,可支一岁,而发其半餫濮阳、济阴,固争,不听。济阴得粮即叛。至是食尽,士日赋米一勺,龁木皮、煮纸而食,才千馀人,皆癯劣不能彀(拉弓),救兵不至。贼知之,以云冲(云梯)传堞,出钩铭干拄之,使不得进,篝火焚梯。贼以钩车、木马进,辄破碎之。贼服其机,不复攻,穿壕立栅以守。

  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以大飨,坐者皆泣。强令食之。亦杀奴僮以哺卒,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

  贼将李怀忠过城下,问:君事胡几何?曰:二期。曰:君祖、父官乎?曰:然。’‘君世受官,食天子粟,奈何从贼,关弓与我确?怀忠曰:不然,我昔为将,数死战,竟殁贼,此殆天也。曰:自古悖逆终夷灭,一日事平,君父母妻子并诛,何忍为此?怀忠掩涕去,俄率其党数十人降。前后说降贼将甚多,皆得其死力。

  御史大夫贺兰进明节度,屯临淮,许叔冀尚衡次彭城,皆观望莫肯救。

  使霁云叔冀请师,不应,遣布数千端。霁云嫚骂马上,请决死斗,叔冀不敢应。

  复遣如临淮告急,引精骑三十冒围出,贼万众遮之,霁云左右射,皆披靡。

  既见进明进明曰:睢阳存亡已决,兵出何益?霁云曰:城或未下。如已亡,请以死谢大夫。叔冀者,进明麾下也,房琯本以牵制进明,亦兼御史大夫,势相埒而兵精。进明惧师出且见袭,又忌声威,恐成功,初无出师意。又爱霁云壮士,欲留之。为大飨,乐作,霁云泣曰:昨出睢阳时,将士不粒食已弥月。今大夫兵不出,而广设声乐,义不忍独享,虽食,弗下咽。今主将之命不达,霁云请置一指以示信,归报中丞也。因拔佩刀断指,一座大惊,为出涕。卒不食去。抽矢回射佛寺浮图,矢著砖,曰:吾破贼还,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至真源,李贲遗马百匹;次宁陵,得城使廉坦兵三千,夜冒围入。贼觉,拒之,且战且引,兵多死,所至才千人。方大雾,闻战声,曰:霁云等声也。乃启门,驱贼牛数百入,将士相持泣。

  贼知外援绝,围益急。众议东奔,议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且帅饥众行,必不达。

  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西向拜曰:孤城备竭,弗能全。臣生不报陛下,死为鬼以疠贼。城遂陷,与俱执。众见之,起且哭,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众不能仰视。

  子琦曰:闻公督战,大呼辄眦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是?答曰:吾欲气吞逆贼,顾力屈耳。子琦怒,以刀抉其口,齿存者三四。骂曰:我为君父死,尔附贼,乃犬彘也,安得久!子琦服其节,将释之。或曰:彼守义者,乌肯为我用?且得众心,不可留。乃以刃胁降,不屈。又降霁云,未应。呼曰:南八!男儿死尔,不可为不义屈!霁云笑曰:欲将有为也,公知我者,敢不死!亦不肯降。乃与姚訚雷万等三十六人遇害。年四十九。

  初,子琦议生致五人许远等)庆绪所,或曰:用兵拒守者,也。乃送洛阳,至偃师,亦以不屈死。

  之走临淮,有姊嫁氏,遮王劝勿行,不纳,赐百缣,弗受,为补缝行间,军中号家姑,先被害。

  长七尺,须髯每怒尽张。读书不过三复,终身不忘。为文章不立稿。守睢阳,士卒居人,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更子琦,大小四百战,斩将三百、卒十余万。其用兵未尝依古法,勒大将教战,各出其意。或问之,答曰:古者人情敦朴,故军有左右前后,大将居中,三军望之以齐进退。今胡人务驰突,云合鸟散,变态百出,故吾止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上下相习,人自为战尔。其械甲取之于敌,未尝自修。每战,不亲临行阵,有退者,已立其所,谓曰:我不去此,为我决战。士感其诚,皆一当百。待人封锁所疑,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塞暑,虽厮养,必整衣见之,下争致死力,故能以少击众,未尝败。被围久,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人知将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遣民止四百而已。

  始,肃宗诏中书侍郎张镐进明节度河南,率浙东李希言、浙西司空袭礼、淮南高适、青州邓景山四节度掎角救睢阳,亡三日而至,十日而广平王收东京。

  命中书舍人萧昕诔其行。时议者或谓:始守睢阳,众六万,既粮尽,不持满按队出再生之路,与夫食人,宁若全人?于是张澹李纾董南史张建封樊晁朱巨川李翰咸谓蔽遮江、淮,沮贼势,天下不亡,其功也。等皆有名士,由是天下无异言。

  天子下诏,赠扬州大都督,荆州大都督,霁云开府仪同三司、再赠扬州大都督,并宠其子孙。睢阳、雍丘赐徭税三年。亚夫拜金吾大将军,婺州司马。皆立庙睢阳,岁时致祭。

  德宗差次至德以来将相功效尤著者,以颜杲卿袁履谦卢弈霁云为上。又赠姚訚潞州大都督,官一子。贞元中,复官它子去疾。赠妻申国夫人,赐帛百。自是讫僖宗,求忠臣后,无不及三人者。

  大中(847—859年)时,图霁云像于凌烟阁。

  睢阳至今祠享,号双庙云。”

张悃(青山王、灵安王、灵安尊王)

  张悃,称灵安王、灵安尊王、青山王,祀惠安县山霞镇下坑村青山自然村青山宫(灵安王庙)惠安县螺城镇西门联珠巷青山庙、惠安县辋川镇城外东北海面鲤鱼岛(竿屿)上灵惠庙、惠安县辋川镇大潘村灵安宫、惠安县崇武镇莲西村灵安王宫、鲤城区宜春巷兵马司桥边宜春宫(配祀)等。

  张悃,唐末五代·光州固始县人。唐·光启元年(885年)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后任闽将,镇守惠安县青山一代沿海,集民兵训练之,刁斗时巡,以御海寇,盗不敢犯,桑麻无恙,鸡犬敉宁。(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悃王潮王审知》)

  当地建庙奉祀,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乡人尊为“青山王”。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八月敕封“灵惠侯”,景炎元年(1276年)晋封“灵安王”。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又晋封其为“灵安尊王”

李靖(托塔天王)

  李靖,本名药师,或作字药师末唐初·雍州三原人。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麾下著名将领,新、旧《唐书》有传。后成为跨佛、道两界的天王。

  少有文武材略

  李靖出身世家,少有文武材略,其舅韩擒虎比之孙武吴起

  《旧唐书·李靖传》: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

  祖崇义,后魏·殷州刺史、永康公。父,隋·赵郡守。

  姿貌瑰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之术者,惟斯人矣。

  《新唐书·李靖列传》: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

  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

  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者,非斯人尚谁哉!

  仕隋

  李靖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历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

  《旧唐书·李靖传》: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后历驾部员外郎。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尝拊其床谓曰:卿终当坐此。大业末,累除马邑郡丞。

  《新唐书·李靖列传》:仕隋为殿内直长,礼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左仆射杨素拊其床谓曰:卿终当坐此!大业末为马邑丞。

  

  ·大业(605—618年)末,李靖任马邑郡(治今山西朔县东)丞,在太原留守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时反隋叛乱风起,河北窦建德,河南翟让李密,江淮杜伏威辅公祏等领导的3支主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涤荡着隋朝的统治。李渊也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李靖察觉李渊的这一动机,于是把自己伪装成囚徒,前往江都,准备向隋炀帝密告。当到京城长安时,关中已经大乱,道路阻塞,未能成行。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长安,俘获李靖,将斩之。李靖大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李渊壮其言,李世民又固请,遂获释。不久,被李世民召入幕府,用做三卫。

  《旧唐书·李靖传》:大业末,累除马邑郡丞。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将斩之,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新唐书·李靖列传》:大业末为马邑丞。高祖击突厥,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至长安,道梗。高祖已定京师,将斩之,呼曰: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谊士乎?秦王亦为请,得释,引为三卫。

  平王世充萧铣:上柱国、永康县公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建唐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为了平定割据势力,武德三年(620年),李靖秦王东进,平定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以军功授开府。其间和其后,又参与平定南梁·萧铣政权,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

  《旧唐书·李靖传》:

  “武德三年,从讨王世充,以功授开府。

  时(南梁)萧铣据荆州(今属湖北),遣安辑之。轻骑至金州(今陕西安康),遇蛮贼邓世洛部)数万屯聚山谷。庐江王·李瑗讨之,数为所败。设谋击之,多所克获。

  既至硖州,阻萧铣,久不得进。高祖怒其迟留,阴敕硖州都督许绍斩之。惜其才,为之请命,于是获免。

  会开州蛮首冉肇则反,率众寇夔州,赵郡王·孝恭李孝恭与战,不利。率兵八百,袭破其营,后又要险设伏,临阵斩肇则,俘获五千余人。高祖甚悦,谓公卿曰: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因降玺书劳曰:卿竭诚尽力,功效特彰。远览至诚,极以嘉赏,勿忧富贵也。又手敕曰: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

  四年(正月)又陈十策以图萧铣高祖从之,授行军总管,兼摄孝恭行军长史(统辖十二总管)高祖孝恭未更戎旅,三军之任一以委

  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

  九月,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兵始集,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孝恭从之,(十月)进兵至夷陵(湖北宜昌)

  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曰:士弘之健将,士卒骁勇,今新失荆门,尽兵出战,此是救败之师,恐不可当也。宜自泊南岸,勿与争锋,待其气衰,然后奋击,破之必矣。孝恭不从,留守营,率师与贼合战。孝恭果败,奔于南岸。贼舟大掠,人皆负重。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获其舟舰四百余艘,斩首及溺死将万人。

  孝恭率轻兵五千为先锋,至江陵(南梁都城),屯营于城下。士弘既败,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

  孝恭以大军继进,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俘甲卒四千余人,更勒兵围城。明日,遣使请降,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时诸将咸请孝恭云: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且犬吠非其主,无容同叛逆之科,此蒯通所以免大戮于汉祖也。今新定荆、郢,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已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

  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赐物二千五百段。

  《新唐书·李靖列传》:

  “从平王世充,以功授开府。

  萧铣据江陵,诏安辑,从数轻骑道金州,会蛮贼邓世洛兵数万屯山谷间,庐江王·讨不胜,为瑗谋,击却之。进至峡州,阻兵不得前。帝谓逗留,诏都督许绍为请而免。

  开州蛮冉肇则寇夔州,赵郡王·孝恭战未利,率兵八百破其屯,要险设伏,斩肇则,俘禽五千。帝谓左右曰:使功不如使过,果然。因手敕劳曰:既往不咎,向事吾久已忘之。

  遂陈图铣十策。有诏拜靖行军总管,兼摄孝恭行军长史,军政一委焉。

  武德四年621年八月,大阅兵夔州。时秋潦,涛濑涨恶,未能下,不设备。诸将亦请江平乃进。曰:兵机事,以速为神。今士始集,铣不及知,若乘水傅垒,是震霆不及塞耳,有能仓卒召兵,无以御我,此必禽也。孝恭从之。

  九月,舟师叩夷陵,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曰:不可。士弘健将,下皆勇士,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宜驻南岸,待其气衰乃取之。孝恭不听,留守屯,自往与战,大败还。贼委舟散掠,视其乱,纵兵击破之,取四百余艘,溺死者万人。即率轻兵五千为先锋,趋江陵,薄城而营。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俘甲士四千。孝恭军继进,大惧,檄召江南兵,不及到,明日降。

  入其都,号令静严,军无私焉。或请将拒战者家赀以赏军,曰:王者之兵,吊人而取有罪,彼其胁驱以来,藉以拒师,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今新定荆、郢,宜示宽大,以慰其心,若降而籍之,恐自荆而南,坚城剧屯,驱之死守,非计之善也。止不籍。由是江、汉列城争下。

  以功封永康县公。

  检校荆州刺史、检校桂州总管

  诏命检校荆州刺史,迁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

  《旧唐书·李靖传》:

  “诏命检校荆州刺史,承制拜授。

  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皆遣子弟来谒,承制授其官爵。凡所怀辑九十六州,户六十余万。

  优诏劳勉,授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

  《新唐书·李靖列传》:

  “检校荆州刺史。乃度岭至桂州,分道招慰。酋领冯盎等皆以子弟来谒,南方悉定。裁量款效,承制补官。得郡凡九十六,户六十余万。

  诏书劳勉,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以岭海陋远,久不见德,非震威武、示礼义,则无以变风。即率兵南巡,所过问疾苦,延见长老,宣布天子恩意,远近欢服。

  平辅公祏:东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武德六年(623年)七月,原投降唐皇朝的农民起义军将领杜伏威辅公祏二人不和,辅公祏杜伏威入朝之际,窃据丹阳(今南京)举兵反唐。唐高祖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率李勣等七总管东下讨伐;擒之,江南平;设东南道行台,授李靖为行台兵部尚书。其年行台废,改授李靖为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旧唐书·李靖传》:

  “六年,辅公祏于丹阳反,诏孝恭为元帅、为副以讨之,李勣任瑰张州黄君汉等七总管并受节度。

  师次舒州,公祏遣将冯惠亮率舟师三万屯当涂(今安徽当涂)陈正通徐绍宗领步骑二万屯青林山,仍于梁山连铁锁以断江路,筑却月城,延袤十余里,与惠亮为犄角之势。

  孝恭集诸将会议,皆云:惠亮正通并握强兵,为不战之计,城栅既固,卒不可攻。请直指丹阳,掩其巢穴,丹阳既破,惠亮自降。孝恭欲从其议。曰:公祏精锐虽在水陆二军,然其自统之兵,亦皆劲勇。惠亮等城栅尚不可攻,公祏既保石头,岂应易拔?若我师至丹阳,留停旬月,进则公祏未平,退则惠亮为患,此便腹背受敌,恐非万全之计。惠亮正通皆是百战余贼,必不惮于野战,止为公祏立计,令其持重,但欲不战,以老我师。今欲攻其城栅,乃是出其不意,灭贼之机,唯在此举。孝恭然之。

  乃率黄君汉等先击惠亮,苦战破之,杀伤乃溺死者万余人,惠亮奔走。率轻兵先至丹阳,公祏大惧。先遣伪将左游仙领兵守会稽以为引援,公祏拥兵东走,以趋游仙,至吴郡,与惠亮正通并相次擒获,江南悉平。

  于是置东南道行台,拜行台兵部尚书,赐物千段、奴婢百口、马百匹。其年,行台废,又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丹阳连罹兵寇,百姓凋弊,镇抚之,吴、楚以安。

  《新唐书·李靖列传》:

  “辅公祏据丹阳反,诏孝恭为帅,召入朝受方略,副孝恭东讨,李世绩等七总管皆受节度。

  公祏冯惠亮以舟师三万屯当涂,陈正通步骑二万屯青林,自梁山连锁以断江道。筑却月城,延袤十余里,为犄角。

  诸将议曰:彼劲兵连栅,将不战疲老我师。若直取丹阳,空其巢窟,惠亮等自降。曰:不然。二军虽精,而公祏所自将亦锐卒也,既保石头,则牢未可拔。我留不得志,退有所忌,腹背蒙患,非百全计。且惠亮正通百战余贼,非怯野斗,今方持重,特公祏立计尔。若出不意,挑攻其城,必破之。惠亮拔,公祏禽矣。孝恭听之。

  黄君汉等水陆皆进,苦战,杀伤万余人,惠亮等亡去。靖将轻兵至丹阳,公祏惧,众尚多,不能战,乃出走,禽之,江南平。

  置东南道行台,以为行台兵部尚书。赐物千段、奴婢百口、马百匹。行台废,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安边:历检校安州大都督、灵州道行军总管、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

  隋末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皇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皇朝分庭抗礼;另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扰。

  武德八年(625年)八月,突厥颉利可汗率十余万人越过石岭,进犯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唐高祖马上调在平定江南中功勋卓著的李靖到北方,任行军总管,反击突厥。武德九年,突厥莫贺咄设寇边,征李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抗击东突厥。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唐太宗登基,颉利可汗乘机率十几万精锐骑兵再次进犯泾州(今甘肃泾川西北),长驱直入,兵临渭水便桥之北。当时征调的诸州军马尚未赶到,仅李靖率兵倍道趋豳州,截贼归路。唐太宗冒险亲临渭水桥,与颉利可汗和亲结盟,突厥才退兵。事后,唐太宗李靖为刑部尚书;贞观二年(628年)以本官兼检校中书令,贞观三年(629年)转任兵部尚书。

  《旧唐书·李靖传》:

  “八年,突厥寇太原,以为行军总管,统江淮兵一万,与张瑾屯大谷。时诸军不利,众独全;寻检校安州大都督。高祖每云:李靖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及也!

  九年,突厥莫贺咄设寇边,征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颉利可汗入泾阳,率兵倍道趋豳州,邀贼归路,既而与虏和亲而罢。

  太宗嗣位,拜刑部尚书,并录前后功,赐实封四百户。贞观二年,以本官兼检校中书令。三年,转兵部尚书。

  《新唐书·李靖列传》:

  “帝叹曰:公祏之膏肓也,古何以加!

  八年,突厥寇太原,为行军总管,以江淮兵万人屯大谷。时诸将多败,独以完军归。俄权检校安州大都督。

  太宗践阼,授刑部尚书,录功,赐实封四百户,兼检校中书令。

  击灭东突厥:代州道行军总管、定襄道行军总管、代国公、加左光禄大夫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李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贞观三年(629年)八月,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瑾副之;又任命并州都督李勣、华州刺史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等为各道总管,分道出击。贞观四年(630年)正月,李靖一举攻入定襄,俘获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政道及原炀帝萧皇后颉利可汗仓皇逃往碛口(今内蒙二连浩特西南),以功进封代国公。

  与此同时,李勣也率军从云中(今山西大同)出发,与突厥军在白道(今内蒙呼和浩特北)遭遇。颉利可汗一败再败,退守铁山,残兵败将只剩下几万人马。颉利可汗山穷水尽,派执失思力入朝请罪,请求举国归附唐朝、愿意入朝。

  同年二月,李靖进军阴山,俘获突厥斥候千余帐;又乘颉利可汗放松戒备,破突厥军,杀隋·义成公主颉利可汗率万余人想北过大漠,在碛口受李勣所阻;不久,被大同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擒获,送到京师;东突厥宣告灭亡。诏加左光禄大夫。

  《旧唐书·李靖传》: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

  四年,进击定襄,破之,获隋齐王·之子杨正道及炀帝萧后,送于京师,可汗仅以身遁。

  以功进封代国公,赐物六百段及名马、宝器焉。太宗尝谓曰: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自破定襄后,颉利可汗大惧,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又以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往迎颉利颉利虽外请朝谒,而潜怀犹豫。

  其年二月,太宗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慰谕,揣知其意,谓将军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遂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公谨曰:诏许其降,行人在彼,未宜讨击。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督军疾进,师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帐,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大悦,不虞官兵至也。军将逼其牙帐十五里,虏始觉。颉利畏威先走,部众因而溃散。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杀其妻隋·义成公主颉利乘千里马将走投吐谷浑,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之以献。俄而突利可汗来奔,遂复定襄、常安之地,斥土界自阴山北至于大漠。

  太宗初闻颉利,大悦,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于是大赦天下,酺五日。

  御史大夫温彦博害其功,谮军无纲纪,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太宗大加责让,顿首谢。久之,太宗谓曰:隋将史万岁达头可汗,有功不赏,以罪致戮。朕则不然,当赦公之罪,录公之勋。诏加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真食邑通前五百户。未几,太宗曰:前有人谗公,今朕意已悟,公勿以为怀。赐绢二千匹。

  《新唐书·李靖列传》:

  “突厥部种离畔,帝方图进取,以兵部尚书为定襄道道行军总管,率劲骑三千繇马邑趋恶阳岭。颉利可汗大惊,曰:兵不倾国来,敢提孤军至此?于是帐部数恐。纵谍者离其腹心,夜袭定襄,破之,可汗脱身遁碛口。

  进封代国公。帝曰: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颉利走保铁山,遣使者谢罪,请举国内附。以为定襄道总管往迎之。又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慰抚。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虏必自安,若万骑赍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人在彼,奈何?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哉!督兵疾进,行遇候逻,皆俘以从,去其牙七里乃觉,部众震溃,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万,禽其子叠罗施,杀义成公主颉利亡去,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禽以献。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帝因大赦天上,赐民五日酺。

  御史大夫萧瑀持军无律,纵士大掠,散失奇宝。帝召让之,无所辩,顿首谢。帝徐曰:·史万岁达头可汗,不赏而诛,朕不然,赦公之罪,录公之功。乃进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户至五百。既而曰:向人谮短公,朕今悟矣。加赐帛一千匹。 ”

  尚书右仆射

  李靖在贞观四年(630年)灭东突厥后,因功迁尚书右仆射(右相)。贞观八年(634年)十月,以足疾辞唐太宗不许,慰留,加授特进,在第摄养;贞观九年(635年)正月,赐灵寿杖助足

  《旧唐书·李靖传》:

  “拜尚书右仆射。性沉厚,每与时宰参议,恂恂然似不能言。

  八年,诏为畿内道大使,伺察风俗。寻以足疾上表乞骸骨,言甚恳至。太宗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曰:朕观自古已来,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不问愚智,莫能自知,才虽不堪,强欲居职,纵有疾病,犹自勉强。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乃下优诏,加授特进,听在第摄养;赐物千段、尚乘马两匹,禄赐、国官府佐并依旧给,患若小瘳,每三两日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

  九年正月,赐灵寿杖,助足疾也。

  《新唐书·李靖列传》:

  “迁尚书右仆射。每参议,恂恂似不能言,以沈厚称。

  时遣使十六道巡察风俗,以为畿内道大使,会足疾,恳乞骸骨。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谕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虽疾顿惫,犹力于进。公今引大体,朕深嘉之。欲成公美,为一代法,不可不听。乃授检校特进,就第,赐物段千,尚乘马二,禄赐、国官、府佐皆勿废。若疾少间,三日一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加赐灵寿杖。

  征吐谷浑:西海道行军大总管

  贞观九年(635年)三月,吐谷浑犯凉州。李靖不顾年事已高及足疾未愈,主动请缨。十二月,唐太宗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5人为各道行军总管,统由李靖指挥反击。

  贞观十年(636年)闰四月,唐军在库山(在今青海天峻)与吐谷浑交战,李道宗部首战告捷,吐谷浑伏允可汗往西败退。李靖薛万均李大亮等从北道,侯君集李道宗从南道,兵分两路,大军齐发,连战告捷。经两个月奋战,将伏允可汗所率一千多骑兵逼进碛中。不久,伏允可汗为部下所杀(一说自经死”)。其长子大宁王·慕容顺杀死天柱王,率众降唐,吐谷浑告灭。唐朝为控制吐谷浑旧境,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趉故吕乌甘豆可汗,留李大亮协防。

  《旧唐书·李靖传》:

  “未几,吐谷浑寇边。

  太宗顾谓侍臣曰:李靖为帅,岂非善也!乃见房玄龄曰:虽年老,固堪一行。太宗大悦,即以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兵部尚书、任城王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三总管征之。

  九年,军次伏俟城,吐谷浑烧去野草,以餧我师,退保大非川,诸将咸言春草未生,马已羸瘦,不可赴敌。唯决计而进,深入敌境,遂逾积石山。前后战数十合,杀伤甚众,大破其国。吐谷浑之众遂杀其可汗来降,又立大宁王·慕容顺而还。

  《新唐书·李靖列传》:

  “顷之,吐谷浑寇边。

  帝谓侍臣曰:能复起为帅乎?往见房玄龄,曰:吾虽老,尚堪一行。帝喜,以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任城王道宗侯君集李大亮李道彦高甑生五总管兵皆属。

  军次伏俟城,吐谷浑尽火其莽,退保大非川。诸将议,春草未芽,马弱不可战。决策深入,遂逾积石山。大战数十,多所杀获,残其国,国人多降,吐谷浑伏允愁蹙自经死。更立大宁王慕容顺而还。

  晚年: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

  晚年时,发生高甑生串通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诬告李靖谋反事件。唐太宗查明真象,判高甑生以诬罔罪减死、流放边疆。但从此李靖阖门自守,杜绝宾客。唐太宗恩宠有加:贞观十七年(643年)与长孙无忌24人图像凌烟阁,奉为功臣;贞观十八年644年)进位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

  《旧唐书·李靖传》:

  “初,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总管,以后军期,薄责之,甑生因有憾于。及是,与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谋反。太宗命法官按其事,甑生等竟以诬罔得罪。乃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

  十一年637年),改封卫国公,授濮州刺史,仍令代袭,(因子孙丧命)例竟不行。

  十四年640年)妻卒,有诏坟茔制度依汉卫青霍去病故事,筑阙象突厥内铁山、吐谷浑内积石山形,以旌殊绩。

  十七年643年),诏图画赵郡王·孝恭等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李靖明察事件,善于见微知著。唐太宗要他教侯君集兵法,后来侯君集上奏太宗,说李靖将反,因为每到精微之处,李靖则不教授。唐太宗听后责备李靖李靖却回答说:“这是侯君集想要谋反。如今中原安定,我所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如今侯君集求学尽臣的兵法,是他将有异志啊。”此时,侯君集尚无反迹,唐太宗似不相信。一次,朝后回尚书省,侯君集骑马越过省门数步尚未发觉。李靖见状,对人说:侯君集意不在人,必将谋反。”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侯君集果然与太子承乾谋反,败露后被杀。】

  十八年644年),帝幸其第问疾,仍赐绢五百匹,进位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

  太宗将伐辽东(高句丽),召入阁,赐坐御前,谓曰:公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唯东有高丽未服,公意如何?对曰:臣往者凭藉天威,薄展微效,今残年朽骨,唯拟此行。陛下不弃,老臣病期瘳矣。太宗愍其羸老,不许。

  李靖虽未从征高句丽,但对前线的战事颇为关注。唐太宗进至驻跸山(今辽宁辽阳南)时,高句丽兵倾国出动,内部空虚,李道宗曾请率精兵五千奇袭平壤,唐太宗未答应。事后回京,唐太宗询问李靖说:“我用天下的军队,如今却被小国所困,这是为什么呢?”素以出奇制胜的李靖以为太宗未能听从李道宗的计谋,便说:“请李道宗解答。太宗询问李道宗,他说明了当时的建议未被采纳,唐太宗怅然:“时间太快了,我竟不记得来了。”

   《新唐书·李靖列传》:

  “甑生军繇盐泽道后期,靖簿责之。既归而憾,与广州长史唐奉义告靖谋反,有司按验无状,甑生等以诬罔论。靖乃阖门自守,宾客亲戚一谢遣。

  改卫国公。

  其妻卒,诏坟制如故事,筑阙象铁山、积石山,以旌其功,进开府仪同三司。

  帝将伐辽,召靖入,谓曰:‘?公南平吴,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惟高丽未服,亦有意乎?对曰:往凭天威,得效尺寸功。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且瘳矣。帝悯其老,不许。

  二十三年649年),病甚。帝幸其第,流涕曰: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

  薨

  贞观廿三年(649年)四月二十三日,李靖薨于家,年七十九。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景武

  《旧唐书·李靖传》:二十三年649年)薨于家,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四十人、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新唐书·李靖列传》:薨,年七十九,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余事

  《旧唐书·李靖传》:德謇嗣,官至将作少匠。

  《新唐书·李靖列传》:

  “德謇嗣,官至将作少匠,坐善太子承乾,流岭南,以故徙吴郡。

  ,字药王,以功袭永康公,梓州刺史。

  弟客师,右武卫将军,累战功封丹阳郡公。致仕,居昆明池南。善骑射,喜驰猎,虽老犹未衰。自京南属山,西际澧水,鸟鹊皆识之,每出,从之翔噪,人谓之鸟贼。卒,年九十,赠幽州都督。

  孙令问玄宗为临淄王时与雅旧。及即位,以协赞功,迁殿中少监。预诛窦怀贞,封宋国公,实封五百户。进散骑常侍,知尚食事,恩待甚渥。然未尝辄干政,率游畋自娱,厚奉养,侈饮食,至躬视刲宰。有讥之者,答曰:此畜豢,天所以养人,与蔬果何异,安用妄分别邪?后坐其子与回纥部酋承宗连婚,贬抚州别驾,卒。

  五代孙彦芳,大和827—835年中为凤翔司录参军。家故藏高祖太宗诏书数函,上之。一曰:兵事节度皆付公,吾不从中治也。一曰:有昼夜视公疾大老妪遣来,吾欲熟知公起居状。太宗手墨,它大略如此。文宗爱之不废手。其旧物有佩笔,以木为管弢,刻金其上,别为环以限其间,笔尚可用也。萧铣时,所赐于阗玉带十三胯,七方六刓,胯各附环,以金固之,所以佩物者。又有火鉴、大觿、算囊等物,常佩于带者。天子悉留禁中。又敕摸诏本,还赐彦芳,并束帛衣服。权德舆尝读太宗手诏,至流涕曰:君臣之际乃尔邪!

  评价

  《新唐书·李靖列传》:

  “赞曰:

  ‘唐兴,其名将曰英、卫,皆擢罪亡之余,遂能依乘风云,勒功帝籍。盖君臣之际,固有以感之,独推期运,非也。

  若阖门称疾,畏远权逼,功大而主不疑,虽古哲人,何以尚兹?之节,见于黎阳,故太宗勤勤于托孤,诚有为也。至以老臣辅少主,会房帷易夺,天子畏大臣,依违不专,委诚取决,惟议是听。乃私己畏祸,从而导之,武氏奋而唐之宗属几歼焉。及其孙,因民不忍,举兵覆宗,至掘冢而暴其骨。呜呼,不几一言而丧邦乎?惜其不通学术,昧夫临大节不可夺之谊,反与同科,可不戒哉!

  世言精风角、鸟占、云祲、孤虚之术,为善用兵。是不然,特以临机果,料敌明,根于忠智而已。俗人傅著怪诡禨祥,皆不足信。故列所设施如此。

  成神

  李靖战功显赫,死后经常显灵,百姓为其建庙供奉。至晚唐起,李靖渐被神化,成为跨佛、道两界的神邸,其3位太子在佛、道教中也有崇高地位。

  最早的印度佛教神系中有四大天王,其中有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沙门Vaisramana),又名“施财天”,住须弥山水晶埵,管领罗刹﹑夜叉,既是财神,又负责保护北方。佛教传入中国后,这个天王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中唐,他曾帮唐明皇退蕃兵的围困,唐明皇为感恩,特命“诸道州府城西北及营寨并设其相”供养,佛寺也特设别院供养,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三天王。元时,建东南西北旗,绘其像于旗上。其形象,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持宝幡或舍利塔,左手卧神鼠(银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民众财富。在其形象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李靖的故事被杂糅进来,托塔天王成了李靖毗沙门天王的结合体。

  “佛经”中,天王有3个太子:大太子金吒是佛祖座前莲台弘法菩萨,二太子木吒独健)是尊者(另说,金吒木吒是菩萨弟子,前世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弟子);三太子哪吒也是佛教护法神,以右手执戟、左手托宝塔、眼观四方之神姿,随侍其父左右。《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曰:“尔时哪吒太子,手持戟,以恶眼见四方。又载哪吒之言曰:“我护持佛法,欲摄缚恶人。”

  道教中,李靖“托塔天王是天宫中的卫戍司令、著名的道教护法神,也是中坛元帅哪吒的父亲。他的形象特征,身穿铠甲,头戴金翅乌宝冠,左手托玲珑宝塔,右手持三叉戟,还会使用宝剑。所生3子,长子金吒为灵山前部护法,二子木吒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的大徒弟,三子哪吒在自己的帐下效力。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等有详尽描写。

李大亮(李王爷、李王府、李大巡、李星君)

  李大亮,亦称李王府大巡、李星君,是泉郡富美宫配祀廿四司王爷神之一。祀李大亮的宫庙还有:鲤城区南门第三码头旁后山宫(后山四王府)、鲤城区五堡街道溪灵宫(溪灵殿、伍堡四王府、伍堡阿爷宫)、鲤城区宜春巷兵马司桥边宜春宫(配祀)、鲤城区江南镇火炬村大房王公宫、鲤城区江南镇下店村乐安宫、鲤城区江南镇玉霞村四王府(龙水殿)、鲤城区江南镇官林村官林宫(配祀)、鲤城区江南镇玉霞村洋屿洋仕宫(配祀)、鲤城区江南镇坑头村康元帅宫(配祀)、鲤城区江南镇火炬村池店锦美宫鲤城区浮桥镇延陵村后轩宫鲤城区浮桥镇东浦村浦口锦浦宫、泉港区山腰镇埭港村白石港龙见宫(新宫)、晋江东石郭岺玉龙殿、石狮市祥芝镇祥渔村斗美宫等。

  李大亮造像鹤发童颜,是仁义之神,圣诞日四月廿六日。

  李大亮(586~644年),隋末唐初·雍州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人,生于隋·开皇六年(586年),是唐朝开国功臣,文韬武略,功勋卓著。《旧唐书·62·列传12·李大亮有传。

  传说李大亮池梦彪吴孝宽朱叔裕范承业4个结拜兄弟,李大亮居大,死后俱为神,代天巡狩,称五府王爷。

  《旧唐书·62·列传12·李大亮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后魏·度支尚书之曾孙也。其先本居陇西狄道,代为著姓。祖,后魏·南岐州刺史。父充节,隋·朔州总管、武阳公。

  大亮少有文武才干,隋末,署韩国公庞玉行军兵曹。大业十三年,617年)在东都与李密(瓦岗军)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义兵李渊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李世民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下书劳之,赐马一匹、帛五十段。

  其后,胡贼(指突厥)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请降。大亮又杀所乘马,以与之宴乐,徒步而归。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李渊大悦,超拜金州(今陕西安康)总管府司马。

  时王世充遣其兄子弘烈据襄阳,令大亮安抚樊、邓,以图进取。大亮进兵击之,所下十余城。高祖下书劳勉,迁安州刺史。

  又令徇广州巴东,行次九江,会辅公祏反,大亮以计擒公祏张善安公祏寻遣兵围猷州,刺史左难当婴城自守,大亮率兵进援,击贼破之。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高祖闻而嗟异,复赐婢二十人,拜越州(今浙江绍兴)都督。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让位予秦王·李世民,是为唐太宗改元贞观。】

  贞观元年(627年),转交州(今越南河内)都督,封武阳县男。在越州写书百卷,及徙职,皆委之廨宇。

  寻召拜太府卿,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

  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太宗下之书曰:‘以卿兼资文武,志怀贞确,故委藩牧,当兹重寄。比在州镇,声绩远彰,念此忠勤,无忘寤寐。使遣献鹰,遂不曲顺,论今引古,远献直言,披露腹心,非常恳到,览用嘉叹,不能便已。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宜守此诚,终始若一。古人称一言之重,侔于千金,卿之此言,深足贵矣。今赐卿胡瓶一枚,虽无千镒之重,是朕自用之物。’又赐荀悦《汉纪》一部,下书曰:‘卿立志方直,竭节至公,处职当官,每副所委,方大任使,以申重寄。公事之闲,宜寻典籍。然此书叙致既明,论议深博,极为治之体,尽君臣之义,今以赐卿,宜加寻阅也。’

  时突厥颉利可汗败亡,北荒诸部相率内属。有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等,尚散在伊吾,以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以绥之,多所降附。

  朝廷愍其部众冻馁,遣于碛石贮粮,特加赈给。大亮以为于事无益,上疏曰: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故《春秋》云: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自陛下君临区宇,深根固本,人逸兵强,九州殷盛,四夷自服。今者招致突厥,虽入提封,臣愚稍觉劳费,未悟其有益也。然河西氓庶,积御蕃夷,州县萧条,户口鲜少,加因隋乱,减耗尤多。突厥未平之前,尚不安业;匈奴微弱已来,始就农亩。若即劳役,恐致妨损。

  以臣愚惑,请停招慰。且谓之荒服者,故臣而不内。是以周室爱人攘狄,竟延七百之龄;秦王轻战事胡,四十载而遂绝。汉文养兵静守,天下安丰;孝武扬威远略,海内虚耗。虽悔轮台,追已不及。至于隋室,早得伊吾,兼统鄯善,既得之后,劳费日甚,虚内致外,竟损无益。远寻秦、汉,近观隋室,动静安危,昭然备矣。

  伊吾虽已臣附,远在蕃碛,人非中夏,地多沙卤。其自竖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蕃臣,盖行虚惠,而收实福矣。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置于内地,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久安之计也。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帅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縻费。以中国之币帛,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

  太宗纳其奏。

  八年(贞观八年,634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大亮激浊扬清,甚获当时之誉。

  (贞观八年[634年]十二月,吐谷浑凉州。)及讨吐谷浑(贞观九年[642年]初),以大亮为河东道行军总管,与大总管李靖(尚书右仆射、西海道大总管)等出北路,涉青海,历河源,遇贼于蜀浑山,接战破之,俘其名王,虏杂畜五万计(唐军获胜后,扶持慕容顺为吐谷浑新主,太宗慕容顺势单,不能统国,遣李大亮引数千精兵前去为之声援)。以功进爵为公(武阳县公),赐物千段、奴婢一百五十人,悉遗亲戚。仍罄其家资,收葬五叶宗族无后者三十余丧,送终之礼,一时称盛。

  后拜左卫大将军(或作右卫大将军

  【贞观十五年(641年)冬十月,北方的薛延陀以同罗、仆骨、回纥、靺鞨二十万之众(一说八万),渡过大漠,屯兵白道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大举南侵。唐太宗任命营州都督张俭统所部压薛延陀东境;任命兵部尚书李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统兵六万、骑千二百,屯羽方;任命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治回乐县,今宁夏吴忠市境内)道行军总管,统兵四万、骑五千,屯灵武,分道以御薛延陀。这样,右卫大将军李大亮就又成为到灵州(治回乐县,今宁夏吴忠市境内)出任最高军事长官的唐朝将军。

  十七年(贞观十七年,643年)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即后来的唐高宗,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太宗和太子的寝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

  太宗每有巡幸,多令居守。房玄龄甚重之,每称大亮王陵周勃之节王陵:是汉初名臣、大将,封固安侯、任右丞相。周勃:汉初名臣、大将。,可以当大位。

  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事兄嫂有同于父母。

  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而泣,恨相得之晚。多推家产以遗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有官爵请回。’太宗遂迁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不自伐也。

  十八年(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幸洛阳,令大亮副司空玄龄居中。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临终上表,请停辽东之役(东征高丽),又言京师宗庙所在,愿深以关中为意。表成而叹曰:‘吾闻礼,男子不死妇人之手。’于是命屏妇人,言终而卒,时五十九。

  死之日,家无珠玉可以为唅(古俗,一般富裕人家的人死后,嘴里要含一块玉石),唯有米五石(每石120斤)、布三十端(每端2丈,或说5丈)。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吴孝宽(吴王爷、吴大帝、威勇真君)

  吴孝宽亦称大帝,泉郡富美宫廿四司王爷神之一。原鲤城区二堡街浦西宫(二堡宫)、鲤城区西街开元寺东畔紫云宫亦有祀,均废。

   吴孝宽神名“代天巡狩玉封护国威勇真君”忠勇之神。造像年轻勇猛须,圣诞日九月十五。

  吴孝宽隋末唐初·江苏吴县(今属江苏)人。龆龄时与范承业最为莫逆,联声同气。后与李大亮朱叔裕池梦彪范承业为结拜兄弟,辅助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

  吴孝宽志烈秋霜,嫉恶如仇,精忠不二,文业武功受众兄弟的敬仰。从唐高祖开国有功,授中郎将,不久又举进士,出任知府,爱民如子,得唐高祖器重,继任吏部尚书。吴孝宽娴熟地理风水,善观星望斗占卜,治军之余还经常教导百姓凿渠引水,开辟田地,改善生活,时人赞其“眼望天、心在地”

吴汉(广平尊王)

  吴汉(东汉广平侯),称广平尊王,祀鲤城区东街行春门楼上行春宫(废)、鲤城区会通巷北端西鼓楼边会通宫。

吴三春、朱益利、赵仁义、黄存孝四王爷

  吴三春朱益利赵仁义黄存孝四王爷,晋江永和镇马坪村南熏宫祀。

  吴三春,明·晋江人,善正骨,精内科;与泉州少林俗家拳师朱益利赵仁义黄存孝结为金兰。

  倭寇入侵永宁、安平时,吴三春朱益利赵仁义黄存孝率民众150多人配合官兵,奋勇杀敌,不幸罹难,村民奉为王爷,塑四像祀之。

佘王府

  王府来自上海,南安市仓苍镇蔡西村寮洋灵应堂(三王府)有祀。

邱葵(邱王府)

  邱葵,称王府,晋江市安海镇塔兜瑞丰殿有祀,明代敕“代天巡狩王府”,全称为“泉郡瑞丰殿代天巡狩王府正堂”

  邱葵(1244—1333年),吉甫,号钓矶,宋末元初·泉州府同安县小嶝岛人,是朱熹的四传弟子、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宋亡后,隐居小嶝,著书立说,因自号钓矶翁。元·延佑四年(1317年),仁宗先后特派御史中丞马伯庸和泉州达鲁花赤征召,邱葵坚不出仕。年八十九卒。著有《易解义》、《书解义》、《诗解义》、《春秋解义》、《周礼补亡》(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南著述·周礼补亡》)及《钓矶诗集》等。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邱葵》、《泉州寺庙·瑞丰殿》)。

陈王爷

  王爷,惠安县张坂镇浮山村(又名獭窟岛)西峰后宫(獭窟西峰后宫、六王府)有祀。

陈文瑞(陈府王爷)

  陈文瑞,字应萃,号同凡,明·泉州府同安县集美人。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钦点苏州吴县知县,兼任苏州府考试官,任上洁己为民,秉公执法,勤政爱民。

  据说死后成为同安县大同镇祥桥村莲鸿宫王爷,称府王爷

苏王

  王爷鲤城区浮桥镇石崎村石崎宫(配祀)、惠安县张坂镇浮山村(又名獭窟岛)西峰后宫(獭窟西峰后宫、六王府)有祀。

  或说王爷是大将苏定方

匡王爷

  王爷,鲤城区西坑村西坑宫有祀。

杨家将(杨大帝、杨王府,杨五郎、杨六郎、杨七郎)

  家将,称大帝、王府,祀五郎六郎七郎不一。

  祀杨家将、大帝、王府,但神名笼统或不清的宫庙,如鲤城区江南镇华星村小庙、鲤城区江南镇华星村山后宫、鲤城区江南镇路边村下宅宫、鲤城区江南镇路边村东宅宫鲤城区江南镇火炬村大房王公宫、鲤城区江南镇店头村杨厝顶王公宫、鲤城区江南镇华星村坑柄宫、鲤城区后城街东端后城宫、鲤城区新门街老先生巷北端佑圣宫(废)。

  神名明确的如:鲤城区江南镇赤土村赤土古庙(杨六郎)、鲤城区江南镇锦田村锦田宫(青山宫)(祀杨大帝·杨六郎)、鲤城区浮桥镇金浦村金山宫(杨六郎)、鲤城区北门小希夷元帅庙(小希夷宫,祀杨六郎)、鲤城区浮桥镇东边村元帅宫(祀杨六郎)、鲤城区江南镇赤土村元帅庙(祀杨五郎)、鲤城区后城西段祖师巷祖师宫(杨五郎)、鲤城区新门街中段崇正宫(师公宫,祀杨五郎,废)、鲤城区江南镇龙岭村龙头岭龙岭宫(祀杨五郎杨六郎)、鲤城区浮桥镇东边村东边宫(杨五郎杨六郎杨七郎、安溪县芦田镇紫云山半山麓的三洋村圆通堂(祀杨五郎杨六郎杨七郎,当地称五使公六使公七使公)、安溪县官桥镇上苑村尪公庙(祀大德禅师·杨五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