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祠堂(9划:赵氏)

  甲第巷赵氏大、小宗祠[泉州新门街甲第巷内。南宋建宗祠。宋末元初赵氏族人星散。明(明初恢复“祖屋”。明·成化 重建。)。清·乾隆 重建合称“赵氏大、小宗祠”。现代。]
  青阳赵氏宗祠(晋江市青阳。肇基。传衍。播迁。宗祠。)
  双柄赵氏祖厝(晋江市金井镇玉山村双柄。肇基。祖厝。)
  路水头宋皇室合族赵氏大小宗祠
南安市区东郊柳城路水头
  三赵祠堂
(惠安县黄塘镇后西村过宅自然村)
  金谷赵氏宗祠(深安堂。安溪县金谷镇金谷村深内。肇基。传衍。族谱。宗祠。)
  郭溪赵氏宗祠(安溪县城厢镇过溪村。肇基。宗祠规制。)
  厚山赵氏宗祠(安溪县参内乡镇东村厚山自然村)

甲第巷赵氏大、小宗祠

  甲第巷氏大、小宗祠,位于泉州新门街甲第巷内(原文锦铺境内),是宋皇族南外宗的宗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历史事件·南外宗正司》)

  南宋建宗祠

  金兵入侵,宋室南渡,史称南宋。时“宗正司”随之南迁,最后迁南外宗正司于泉州府城旧馆驿,由皇室自行管理南迁泉州的太祖派皇族。

  时文锦铺甲第巷内有地形如牛,四肢粗大,鼻上长角,称“犀牛”; 每当月亮从东边升起,就照耀在这“犀牛”身上,地因称“犀牛望月”穴。氏就其地建有宗祠2座,称“温陵宋皇室合族氏大、小宗祠”氏小宗祠属井霞房。

  宋末元初氏族人星散

  宋末元初,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叛宋降元,“杀宋宗室及士大夫三千余人”,宗祠也毁于一旦。

  幸免于难的姓族人则或外逃、或变姓改名以避难,沦为平民。“或罹兵革,或窜姓名,或弃谱牒,或投遗像于水火,生且存者,所真字号,亦或去之弃之,惧祸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蒲寿庚》)

  清·光绪五年《安平星塔氏族谱》载:“德祐丙子年(德祐二年,1276年),杭京被元陷。都设于福州,军士失守,元兵直追下;君臣兵众驾舟停泊于泉州之港,蒲寿庚自擅海泊,以私于降元,宗室一时被害,惨哉难当,移东走西,逃南迁北,变姓改名者,难以尽举也……”

  明

  明初恢复“祖屋”

  入明,氏后裔陆续重新凝聚起来,宗祠稍有恢复,称“祖屋”赵惟宪并首次主修泉州《南外天源氏族谱》。

  明·成化重建

  明·成化(1465年)间重建“祖屋”。右大厅为大宗,奉祀太祖太宗魏王3派历代有功德之考妣;左大厅为井霞小宗,奉祀太祖派井霞房先祖。

  清·乾隆重建合称“氏大、小宗祠”

  清·乾隆廿一年丙子(1756年),“祖屋”倾圮,除重修井霞小宗祠外,氏南外宗合族[主要是泉州、安溪、永春、南安、晋江安海坑土甲(“土甲”合一字)的宋太祖魏王后裔]共同支付银两款项,又在小宗祠左侧重建大宗祠,合称氏大、小宗祠”。右小厅有赵桓赵特峰)等4人的塑像。

  大门外悬挂的“乡贤名宦”额匾(今存),是明•云南姚安知府李贽当年题赠赵桓的。赵恒于明·嘉靖卅六年(1557年)由两浙盐运司同知擢任云南姚安知府,虽9个月后即乞养亲归,因“惠政及民”,深受姚安军民崇敬。20年后的万历五年(1577年),同乡后辈李贽又出任姚安府知府。李贽十分敬重赵恒,在姚安任上题刻“乡贤名宦”匾送到泉州,敬赠赵恒“乡贤名宦”匾杉木质,宽1.88米,高0.72米,横书,上款直书特峰 公德政”,下款署“云南姚安军民府知府李贽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赵桓李贽》)

  祠中现尚存乾隆廿一年丙子(1756年)《有宋氏大宗祠记》碑。文曰:

  “氏有宋千周迁于泉建睦宗院,子孙成进士者凡百三十余人,载自郡《志》,班班可考。越有明以逮国朝(清),世代元魁踵起,井霞光照耀人耳目,人称为‘神仙点’,地得‘犀牛望月’之精,故钟毓特盛。

  今其祖屋历久倾圮,井霞房因议与我联房为大宗,立券告庙,收我房等捌拾两,修井霞小宗祠外,剩付伊房,本支均分,即日焚香卜告,于乾隆二十一年丙子孟冬重新鼎建,而合祀始祖宋太师公暨历代有功德者之考妣焉 。

  参其我亲支出银同建,则文斋公房穆官叁拾两,祥瑞公房福官叁拾两,述轩公房安官叁拾两,永春云台绰斋公房邃若同出叁拾两,以祠工浩大再出叁拾两,而加倍焉,安溪郭溪慎斋公房叁拾两,楚官叁拾两,五代哲庵公房大模等叁拾两,郭溪公银拾伍两,其向劝而勉输万嘉际会,与末孟森孟翰振芳各肆两,与佑交壹两,坑土甲(“土甲”合一字)陆两肆钱,与成出石一方估银五两,其余子姓散处虽多,概无一人宥襄是举,而总综此较人指输之数计还井霞房捌拾两,晋主设席杂费肆拾伍两,元材鸠工合计叁百余两,统除前捐,不敷用外则怡庵公房嗣苏自出己银以襄其成,不鸠于众而独肩焉。

  兹建立尚需大备修整,颇著规模。庙前面大园形如吸乳,后背大埔辛方金象,居井霞小宗之左,凡我宗亲有能率祖攸行,将见天储其精,地效其灵,绵绵相继甲科,不又及光辉映哉,我房等更宜广置祀业,以求明禋,是地能与日月升恒,徵应不爽,氏德福之贻,殆益蕃衍于无既乎!

  爰志堂左以叙建立之由,且以示子姓之人,有力不知所勉,而不能使其考妣及身从祀祖宗之堂,入朝保无愧,思后世尚有遗赀否。

  是为记。

  特授文林郎、四川叙州府隆昌县知县、雍正甲辰科举人、选荐明通进士裔孙元慧谨志。(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赵元慧》)

  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詹事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加一级记录二次、前提监陕西广西学政安溪官献瑶敬书。(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官献瑶》)

  宋•太师尚书令晋封魏王二十六世孙嗣苏仝勒石”

  明、清时期,泉州宋皇室子孙出仕当官,代有名贤。此后,几经沧桑世变,居泉氏后裔对大、小宗祠保护有加,避免兵焚命运。

  现代

  廿世纪50年代前,宗祠由太祖派井霞房赵祖建赵祖培和路水头赵德树及居甲第巷的魏王赵德氆嗣苏第4代孙)管护,每年主持冬祭。

  廿世纪60 年代,宗祠被占用改作工厂并拆除宗祠古建筑,仅存的小宗祠一角,亦在几年前被改造为私宅。至是,甲第巷宋皇室合族大、小宗祠荡然无存。

  现在,氏族人成立泉州赵族总会和泉州赵宋南外宗正司研究会,印发会刊,建立氏总族网站,为海内外宗亲认祖归宗服务;还冀在甲第巷重建宗祠。

青阳氏宗祠

  晋江青阳氏系出宋太祖·赵匡胤支脉,曾是青阳人口五大姓之一。 

  肇基

  建炎南渡,南外宗正司移于泉州。南渡迁居泉州者,太祖派有其7世孙子镠子侁,为氏入泉1世祖。(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历史事件南外宗正司)

  宋太祖·赵匡胤曾亲笔为兄弟3派撰下玉牒(皇族族谱),其中太祖派字辈为:德惟守(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青阳氏一直遵守这个排行。

  青阳氏的肇基始祖是赵师玖赵师玖赵子侁之孙、宣议郎赵伯诚之子,其世系为:宋太祖赵匡胤——燕懿王德昭——维忠——从蔼——世纲——令藕——子侁(入泉始祖之一)——伯诚——师玖(青阳始祖)。

  赵师玖肇基青阳的时间在南宋绍兴(1131—1162年)间。有些谱志称宋末不确。

  ·青阳李伯元(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伯元》)《青阳志》载:“谱称燕懿王•德昭第四子徙南畿,四传忠翊郎子侁,字常履,则与太宗玄孙士王吾(“王吾”合一字及魏任公廷美来泉。子侁师玖,绍兴间择居青阳旧市,是为始祖。

  在《安溪厚山氏族谱》中,赵元慧(清·康熙甲辰科举人)录有赵鼎《青阳氏族谱图序》,有曰:忠翊郎子侁之孙、宣议郎师玖将欲避祸,不善(或作不慕”)仕进,徘徊在山水之间,相其地之可隐者而迁居之。一旦,往青阳山,见其山之秀丽,乐其地之丰腴,乃可以衍振振子孙,可以其绵绵之家者,于是乔迁此山之下旧市居焉。台湾氏族人带回的古谱《阳林氏家谱》也有相同记载。

  传衍

  青阳氏世系自师玖(青阳始祖)起,仍沿用宋太祖制定的太祖派排行,为:师玖(青阳始祖)——希周——与愈——孟贤——由清(弟由洁——宜伸——顺仲

  顺仲,字辈排行14字用完,青阳氏即续用排行:功士昌元复祖基,辉前映后在英俊。

  顺仲功全古《谱》记,赵功全,号四十三,贡元,南宋·淳祐十年(1250)生,元·至元廿四年(1287)卒;妣张氏,继室林氏张氏葬石壁黄堂山,功全林氏合葬晋江十三都英井道场山。

  赵功全4子:

  长子仕雅,留住青阳。

  次子仕廉,留住青阳,建有万石岭庵宇、官桥。

  三子仕道,自青阳先迁居黄恩(即今安海黄墩),从外祖姓易殁后方于神主复书氏,“生之谚实始于此;后迁居坑呷(今安海星塔),隐居不仕。·光绪五年《安平星塔氏族谱》载:“德祐丙子年1276年,杭京被元陷。都设于福州,军士失守,元兵直追下;君臣兵众驾舟停泊于泉州之港,蒲寿庚(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蒲寿庚》)自擅海泊,以私于降元,宗室一时被害,惨哉难当,移东走西,逃南迁北,变姓改名者,难以尽举也……”仕道有子五:昌达昌经昌华昌元昌丰。长子昌达分居广东潮州;次昌经分漳州;三子昌华传星塔(古安平,今安海);至今星塔氏族裔已传有三千多人;新编字行:应、运、开、宗、绍、祖、汉、策、铭、际、泰、钦、英、贤。星塔原有宋抄族谱二本,后来两本或外地族亲借阅未还,或丢弃,皆没。《安平氏族谱》有载:“夫我族有宋之谱,名谓之玉牒,铁券丹书,有二本,一则明代潮州亲派有事,借去而不还;一则我朝征剿海滨迁弃。现古谱存有康熙十八年赵良琨撰的《天潢氏家谱》;光绪五年赵世材修的《安平星塔氏族谱》一套,四册;康熙十八年赵良琨撰、光绪二十三年赵世瀛重修《天潢氏家谱》一册,其余本或掉叶、或不全。四子昌元不详;五子昌丰族谱留有支系图,不知所向。

  四子仕谊,元·泰定(1324~1327年)间,自青阳迁居安溪县城厢员潭肇基。(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民系·泉州宗祠·郭溪氏宗祠》)

  青阳氏曾蔚为当地大族。

  ·青阳李伯元(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伯元》)《青阳志》载:

  赵师玖玄孙由清,谱称登进士,为府丞、通直郎;由洁,充庠生,贡入成均,擢承郎。遭寿庚之叛,以官在外得免。由洁无嗣,今皆由清裔也。

  由清顺仲,谱称贡元。

  孙士廉,建万石岭庵宇,造官桥。

  曾孙昌世,开旧市清白泉、后盛大龙井,人咸德之。

  四传瑞智,以八十官带荣寿。弟嗣宗,以庠生保张别驾为御史,黜充吏,后任新会巡司。

  瑞智启昇,以庠生充吏,任铅山尉,时状元当国,弟犯法不曲狗,为迁所慕,致仕,邑人立祠。子忠诚与侄忠实尔彦,俱由庠。

  是后,见紫文和聚阳萃锡与子学海,及今县试首名汝璋,又有伯贤,俱先后庠生。次池君,起身椽吏官府幕;子如龙,继授典史。

  盖师玖自来青阳后,迁石龟、曾林、岭后、王墩、安平、安溪、仙游不一,称十九世矣。

  崇祯丙子(崇祯九年,1636年瞻崖甲谟登科,官广东揭阳知县;子潜玄及侄皇纶俱占籍庠宫云。

  《阳林氏家谱》也记:

  “历至五世,由清公登进士第,而为府丞、郎;由洁公充宗学生,而为承务郎。

  又至八世,仕廉公建万石岭山头庵宇,以为行人休息之所。造官桥、坑桥以通行人往来之便。

  “九世禹臣[昌世功全孙,生元·大德七年1303年),卒至正五年(1345年)]克绍先业,建宗祠以奉先,构第宅以遗后,其祠宇之规模仿佛于古制,第宅之基址周数乎百丈,立祭田百余亩,以供宗庙之粢盛,建巨坟二首以为祖先之幽宅;开旧市清白泉井,后盛大龙井,以济二境之人渴。

  播迁

  青阳自赵师玖肇基后不断向外播迁。

  据上引明·青阳李伯元《青阳志》所载,至19世,有迁石龟(今龟湖)、曾林、岭后、王墩(今黄墩)、安平(今安海)、安溪(如员潭、厚山、金谷、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宗祠·郭溪氏宗祠、厚山氏宗祠、金谷氏宗祠》)、仙游不一”。

  而后,又有迁居双柄(今晋江市金井玉山村双柄。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民系·泉州祠堂·双柄氏祖厝)、惠安(如黄塘)、南安(如水头)、漳州、潮汕地区,乃至金门(如浦边,2006年撰有《卯浦氏天源绵远谱》)、澎湖、台湾(如天运壬子年撰有《台湾苗栗卯谱赵氏天源绵远谱牒》)、南洋者亦为数不少。

  现台湾氏从宋太祖算起已有四十来世,可大陆青阳氏支脉迄今只传到三十多世。

  氏宗祠

  自南宋绍兴(1131—1162年)间子侁师玖分派青阳,即建宗祠以祈考妣。

  如前述,传至9赵昌世禹臣),再建宗祠以奉先,构第宅以遗后,其祠宇规模仿佛古制,第宅之基址周数乎百丈,立祭田百余亩,以供宗庙之粢盛。

  奇怪的是,自明末开始,青阳氏不知何故陆续迁出,至今竟一户不剩。祠堂和祖厝年久倾圯,只留遗址。

  适逢现代晋江市区改造,宗亲合力诉求,政府偿还房产150平方米,赵氏宗祠遗产得以传承。

双柄氏祖厝

  双柄氏祖厝,位于晋江市金井玉山村双柄。

  肇基

  双柄氏系晋江青阳氏一脉,支承8赵师玖(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民系·泉州宗祠·青阳氏宗祠》)

  青阳古《谱》记,至15赵功全,南宋•淳祐十年(1250)生,元•至元廿四年(1287)卒;妣张氏,继室林氏张氏葬石壁黄堂山,功全林氏合葬晋江十三都英井道场山。功全之孙、17赵昌世,生元•大德七年 (1303),卒至正五年(1345),“构墓庐于石壁,营巨坟共五首,立祭田百余亩。”18赵妈奴,为昌世堂侄,“娶王氏,生三子:分居王墩(今黄墩)分居平海,分居金井。

  估计在明初,赵妈奴之子赵成即从青阳迁居金井双柄,以看守英井道场山祖墓及管理当地的祭田,成双柄氏肇基祖

  经历代繁衍,现居住于双柄的氏有一百多人,还有五十多人在福全。

  祖厝

  双柄氏分前厝份、后厝份,旧有五开间大厝4座。清朝中叶建祖厝以奉昭穆。1999年,族人重修后厝份祖厝1座作为祀祖之所。

  祖厝坐东朝西,由原本五开间改为三开间,前带两庑,石构硬山顶建筑,大门上构双披高脊门亭。

  大门匾额镌刻“天水衍派”。门联刻:“南外宗支绳祖武,中华玉牒启人文。

  厅前柱联:“沙原富稻粱,绵绵瓜瓞;埕水滋兰桂,济济云礽。厅内安置案桌神橱。

  左庑壁上石刻1999年《双柄赵氏后厝份祖厝重修记》“吾宗远绍大宗太祖派,支承八世祖师玖公。明代避乱,自青阳移居于此。当时村名日堤山,清代改称沙堤,后改称双柄。清朝中叶乃建祖厝,以奉昭穆,于今历二百余载……”

柳城路水头宋皇室合族赵氏大、小宗祠

  路水头宋皇室合族赵氏大、小宗祠,位于南安市区东郊柳城路水头。这里居住着由泉州甲第巷分支而衍的南外宗宋皇室后裔太祖派一千七百多人。(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历史事件·南外宗正司》

  柳城路水头氏,出自南宋·绍兴任福建转运使入泉的赵子缪(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赵子缪》)之后赵与蕃一脉。

  《南外氏天源族谱》载:迁居路水头氏皇室后裔系宋太祖之后,太祖长子赵德昭惟吉守廉世奉,迨及令磅子缪;建炎南渡,子缪入泉(墓葬南安霞美橄榄安山),传伯遏师沆,传希系与蕃孟伟由腾宜贤,后裔顺阳普镄纲亮,传鼎中建鼎,迁居路水头。

  南宋·景炎(12761277年)间,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叛宋降元,残杀南外宗子和士大夫,所幸时任监税官的赵与蕃仕于外而未遭剿杀,其在泉苗裔谨慎避祸,秘藏不露,才繁衍柳城路水头氏皇室余脉。(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蒲寿庚》)

  传至宋太祖27世孙赵宜爵,创业有成,富甲武荣(南安),同治元年壬戍(1862年)选贡,光绪(18751908年)间诰封五品衔,建第宅数座,并仿泉州甲第巷宋皇室大、小宗祠规制,仍曰“犀牛望月”,在柳城路水头建宋皇室大、小宗祠,分祀历代考妣。

  大宗祠对联:“温陵甲第衣冠旧,罗水门闾俎豆新”、“犀牛镇罗江,夹马居路水。”

三赵祠堂

  三赵祠堂,位于惠安县黄塘镇后西村(古称湖山乡)过宅自然村。2006年6月列为惠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后西村氏为宋宗室后裔,属太祖派。南宋末年蒲守庚献泉州城叛宋降元,大杀南外宗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蒲守庚》、《泉州历史事件·南外宗正司》)。为逃元兵追杀,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10月,赵学礼(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7世裔孙)一家从泉州逃亡至现在的后西村搭茅屋居住。赵学礼有四子,长子、三子留在后西村繁衍,二子迁往福清市一带,四子的一个儿子携家眷继续往南边迁徙,不知所终。

  三赵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所谓“三赵”,指赵匡胤三兄弟,后分为氏宗室三派。大堂挂着宋代18位皇帝的画像及简历。

金谷氏宗祠

  金谷氏宗祠,位于安溪县金谷镇金谷村深内安溪九中围墙边,名“深安堂”

  肇基

  安溪县金谷氏是青阳氏一脉。厚山《谱》载:氏之占籍清溪也,有三出焉:一隶永安里之郭溪,一隶长泰里之厚山,一隶崇善里之谷口(即金谷)。此三派者皆发源于晋江,而属有宋天潢支脉,故后先相率入安溪,居不越五十里……”(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民系·泉州宗祠·青阳氏宗祠、金谷氏宗祠、郭溪氏宗祠、厚山氏宗祠》)

  明·嘉靖(1522~1566年)间,赵从昂(又作鼎昂,号显斋),自晋江青阳迁入安溪县城南街。不久,其子赵世僴(字世郎,号双崖)又迁居崇善里谷口乡(今金谷镇金谷村)传衍,奉赵从昂为金谷1世祖。

  据安溪金谷氏太祖派世系表(以僖祖·赵朓1世):

  1世僖祖·赵朓——2世顺祖·赵珽——3世翼祖·赵敬——4世宣祖·赵弘殷

  5世太祖·赵匡胤——6世燕懿王·德昭(子惟和惟忠惟固惟吉惟正——7惟吉——8守廉(终供备库副使,赠内藏库使)——9世奉——10令磅

  11子缪。入泉始祖,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任福建转运使;子伯逷伯迥伯迭(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子缪》)

  12伯逷,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知漳州。

  13师沆——14希系——15与蕃(任浙江监税官)——16孟伟——17由腾(旧名甫腾,字哲卿——18宜贤

  19顺陽。子德锦(又作德鉘,开基南安路水头)、德铭

  20德铭

  21惟珤,一名纲珤,榜名,字德用,号古愚;成化十二年(1476年)首修《泉州南外天源氏族谱》。据《南外天源氏族谱》赵世通撰文载:赵惟珤,一名纲珤,榜名,字德用,郡庠生。成化乙酉科(成化元年,1465年中解元,登丙戌(成化二年,1465年进士第,授刑部浙江司主事,迁员外郎,转奉议大夫,广东按察司佥事,奉敕提督学政,卒于官。庚申(正统五年,1440年生,享年四十有一,归柩葬于惠安十八都石船伏虎山先茔侧。子五人从新从宽从昂(开基金谷)、从升从奇(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赵珤》)

  22从昂(又作鼎昂),号显斋,明·嘉靖(1522—1566年)间自晋江青阳迁入安溪县城南街。娶林氏再娶王氏,合葬于晋江县四十一都(今洛江区双阳镇)坝头乡莲埔尾。子三:世僴世伟世仪

  23世僴(金谷2世),又名正僴,字世郎,号双崖,明·嘉靖(1522—1566年)间随其父赵鼎昂自晋江青阳迁入安溪县城南街,不久又迁居崇善里谷口乡(今金谷镇金谷村)开基传衍,尊赵鼎昂为金谷1世祖。世僴张氏殷氏,合葬于金谷镇金东村龟山尾挂洲埔口瓦窟顶(今茶农市场对面)穴名虎形牧杀,面向汤内村,墓碑文“明·双崖?公妣张氏殷氏。有子令绍令钠

  传衍

  赵世僴肇基金谷后的传衍,据安溪金谷氏太祖派世系表(以僖祖·赵朓1世,见上文)为:

  24世令绍大绍),世居金谷;令钠有子有子伯乞伯晋伯酉伯乞有子师凉师凉希尾希戍开基惠安县二十二都前院乡;伯晋传至从懿伯酉传至从政,开基浙江苍南灵溪今浦亭乡和平村、安徽马鞍山市慈湖镇、广德县小东乡。)

  25子涞同涞)。

  26碧峰,墓在西山林田茶园;有子碧山东山平山居山

  27平山,时已入清;墓湖丘山。

  28际雨,墓湖丘山。

  29守衷,字元慧,号晓园,清·康熙(1662~1722年)间生。雍正二年甲辰(1724年)俞荔榜举人,选荐明通进士。雍正十一年(1733年)首修《金谷氏家谱》。墓在定明院对面狗头山。(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赵元慧》、《泉州儒道释寺庙·定明院》)

  30居渊,墓陈后山;子从阳从在

  31从在,墓扬美居门口。

  32丕成,墓大湖山;子新居造土造尔造梗造榜 

  清末,金谷氏族人远涉重洋,到南洋群岛(大部分在马来西亚)开发创业。马来西亚沙巴州的斗亚兰坡,就是侨亲赵德茅赵德王兄弟组织华工和土民开发的,谐音“到也难”而取名“斗亚兰”。当地政府为表彰赵德王兄弟创业功绩,把斗亚兰主街命名为赵德王门街”。日占时期,赵德王之子赵及泉积极组织领导华侨与日本侵略者斗争,因而赵及泉父子3人惨遭杀害;光复后,当地政府为表彰赵及泉父子,授赵良辉(赵及泉幸存之子)“太平绅士”勋章。现赵德茅赵德王的后裔已达100多人。

  至今,安溪金谷氏已传17世,分4支派系,分布金谷村扬美、上吟,金山村湖丘和蓬莱镇美滨村路尾等地。

  金谷14字字行为:德惟(维)守(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命)由宜顺。”

  金谷上吟氏(赵元慧三房支脉14字字行为:天家衍派源流古,金谷分支统绪长。

  族谱

  ·成化十二年1476年),赵古愚(名惟珤)首修《泉州南外天源赵氏族谱》

  ·雍正十一年(1733年)赵元慧首修《谷口氏家谱》。民国元年(1912年),永春云台宗亲赵贻谋赵怡谋)重修《金谷氏家谱》。留存的3本家谱,2本因保管不当毁于蚁患,1本在廿世纪60年代文革时受破坏,均无存;其它下落不明。

  2014年,历经数年的《重修金谷氏家谱》完成。因旧资料散佚,《重修金谷氏家谱》只能参校1994年赵世通重新编纂装褙影印的泉州《南外天源氏族谱》、清溪《厚山氏家谱》、永春《云台氏家谱》的相关内容,以及先辈祖茔、口传等资料进行编辑。

  2014年《重修金谷氏家谱序》曰:

  “宋太祖(960年)建立赵宋王朝后,除了追封先祖之外,还为皇家制定玉牒,‘太祖派’字辈为:‘德惟守(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立遗嘱:‘吾族无亲疏,世世为缌蔴。’

  吾氏,‘太祖派’燕懿王·德昭分支,瓜瓞繁衍,代有闻人,散居海内外。

  原家谱:二十一世古愚明宪宗·成化十二年间(1476)首修泉州《南外天源氏宗谱》,均遗留。二十九世元慧公清·雍正十一年(1733)首修《谷口氏家谱》,民国初期,云台宗亲贻谋公重修《金谷氏家谱》。由于,保管原因及文革受破坏,全部遗失,慨为憾事。

  如今参校:公元1994年宗亲世通先生重新编纂装褙影印的泉州《南外天源氏族谱》,清溪《厚山氏家谱》,永春《云台氏家谱》,先辈祖茔、先贤口训等等相关资料为依据,稽查真伪,厘定详略,累数载之功,以作续修之蓝本,彰彰可考。

  燕懿王·德昭第五代孙子缪南宋·绍兴(1131—1162年)间与子侁随南外宗正司迁入泉州,‘泉之有赵自子谬子侁始也。古愚公子五人:从新从宽从昂从升从奇从昂公尊为金谷鼻祖,子三人:世僴世伟世仪世僴又名正僴,字世郎,号双崖,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从泉州(晋江)迁入安溪县城,在南门不久,移金谷开基。此谱追本溯源,分枝明晰,祖上之德得以昭彰,后世孝悌从此有序,述古传今,光前裕后。先贤对联赞曰:‘天家衍派源流古,金谷分支统绪长’(据传也是金谷氏辈行的字子)。

  如今,人神振奋,值此大功告竣之际,余乃一介村夫,文笔粗糙,恐有负众望,然如此弘扬祖德、泽被后人之大事,岂能置之不理乎?故不揣浅陋,作此俚词,未敢称‘序’,愿与吾族宗贤共勉之!

  太祖派万胜谨撰。

  公元二0一四年暑月吉旦

  宗祠

  金谷氏宗祠“深安堂”始建无考,当由第一世祖厝改建。代有修葺重建,最近1次于1985年冬重修。

  楹联:

  “深绕石峰福地吉,安居金谷华堂昌。

  “火炉永耀天水第,石行长青深安堂。

  “深葺祠宇宗功永,安居仁里祖德兴。

  “体恤民隐,清风拂两袖;功解螺讼,佳话传千秋。(赞赵元慧

  金谷氏还有乾顶厝(三房祖厝)、扬美厝祖厝等。

郭溪氏宗祠

   氏宗祠,位于安溪县城厢镇过溪村。2002年10月列为安溪县文物保护单位。

  肇基

  ·泰定1324—1327年)间,晋江青阳赵功全之子赵仕谊赵匡胤15世孙)迁居安溪县城厢员潭肇基,其6世孙赵季治赵匡胤21世孙)再从员潭迁徙植根郭溪(今城厢镇过溪村赵厝),赵仕谊1世祖,至今已繁衍26世。(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民系·泉州宗祠·青阳氏宗祠》)

  后裔遍布省内外各地及香港、澳门、台湾,还有聚居或散居在马来西亚、美国、英国等地。

  《郭溪氏族谱》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秋由举人赵元慧(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赵元慧》)首修,廿世纪60年代被烧毁,后来失修。

  太祖派14字字行为:德惟(维)守(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命)由宜顺。

  宗祠规制

  氏宗祠由原祖居房屋改建而成,后屡经修葺,2003年4月按原基原向翻建。

  现宗祠二进十间,坐北朝南,石木结构,白石红砖砌体,琉璃瓦屋盖,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屋顶装饰四位太子神像及30个排楼。

  门联:“郭溪择地崇先哲,天水传芳起后贤”、“祖宇重修钟世德,鸿基又奠鼎新祥

  堂前置津池。堂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厅堂悬挂“进士”、“佑军守府”4块匾额。厅联:“天水衍派源流远,夹马传芳世泽长”、“元稳鸿篇传百世,开先懿德播千秋等。

厚山氏宗祠

  厚山氏宗祠,位于安溪县参内乡镇东村厚山自然村。

  ·嘉靖(1522—1566年)间,晋江青阳氏太祖派赵功全长子赵仕雅9世孙赵天佑(字延年,号肇溪),自青阳迁居南安诗山后山,不久又迁居安溪参山虎美,再肇基安溪长泰里厚山(今参内乡镇东村厚山自然村),为厚山1世祖。(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民系·泉州宗祠·青阳氏宗祠》)

  厚山氏至2004年传19世,分为3支派系,分布于镇东村厚山、凤城镇朝阳居、下西居等。后裔有迁往新加坡、印尼等,现已繁衍800多人。

  天佑14字字行为:德惟(维)守(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命)由宜顺。”

  天佑14字字行为:溥纲鼎建存忠厚,礼义谦和勖永循。

  ·雍正十一年(1733年)冬,由举人赵元慧首修参内镇东《清溪厚山赵氏族谱》(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赵元慧》),原谱保存至今。光绪十七年(1891年)再修。2000年修有《安溪后山氏族谱》。

  宗祠新建,2013年1月31日落成。其规模与郭溪氏宗祠相当,正中供奉宋太祖宋太宗宋魏王神像以及列祖列宗的木主神位。(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民系·泉州宗祠·郭溪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