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儒道释寺庙(5划—东)

  东岳寺[安溪东岳寺(东岳行宫,东岳庙。安溪县治北郊凤山山麓,属凤城镇先声社区。五代·刘乙、詹琲隐居地。北宋初肇建为“东岳行宫”。南宋。明代。清代。现代扩建。)、石湖东岳寺]
  东岳庙(诚峰东岳庙
[泉港区峰尾镇诚峰村。沿革。规制。]、崇武东岳庙[惠安县崇武镇靖江村东城门内]、螺城东岳庙[惠安县螺城镇北关社区])、
  东台祠
(永春县乐山[南安市九都镇、向阳乡五台山])
  东宫古地

  东崇寿寺

  东山岩
(东埔庵。德化县美湖乡美湖乡洋田村东埔与洋坑村接壤的云济山佛化岐山麓。沿革。规制。)
  东边宫、
  东宅宫

  东福宫
(田都元帅府。晋江市内坑镇街上)

东岳寺

  安溪东岳寺

  安溪东岳寺,原名“东岳行宫”,又称“东岳庙”,位于安溪县治北郊凤山山麓,属凤城镇先声社区。(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 《泉州山川·凤山·安溪凤山》)

  东岳寺景色幽雅,北倚凤山,南瞻蓝溪,前有笔架三峰拱秀。俯览城郭,烟火云蒸;仰观山峰,晨夕霞蔚。四季林茂花香,意趣盎然。由于“东岳寺”地处凤山胜境,古来多有名人涉足于此。

  “东岳庙(安溪县)”,列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五代·刘乙詹琲隐居地

  五代时,高士刘乙詹琲喜爱凤山蓝水,曾隐居凤山(凤髻山)之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刘乙詹琲》)

  刘乙,字子真,五代·闽国时人(或说泉州人)。闽康宗·王昶通文(936—939年)时官闽国·凤阁舍人,后隐居安溪凤山(凤髻山),终身不出,有“扫石云生帚,耕山鸟傍人”的凤山断句。

  刘乙与清溪县(后改“安溪县”)开先县令詹敦仁(字君泽)友善,詹敦仁尝遣子詹琲访之,赠《遣子访刘乙诗云:“扫石耕山旧子真,布衣草履自随身。石崖壁立题诗处,知是当年凤阁人。”(按:“旧子真”:指汉·褒中人郑朴,字子真,居谷口,世号“谷口子真”。修道守默,汉成帝时大将军王凤礼聘之,不应;耕于岩石之下,名动京师。)(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詹敦仁》)

  詹琲,号“凤山山人”,五代末宋初·安溪县崇信里多卿乡(今祥华乡美西村)人,詹敦仁次子。

  北宋王朝建立(960年)后,闽地漳、泉两郡仍为南唐·清源军节度、泉南等州观察使陈洪进所管领。陈洪进迫于形势,心不自安,于乾德元年 (963年)即遣使向北宋朝贡。(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洪进》)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陈洪进决意归宋,嘱詹琲代撰《献地表》上太宗陈洪进献地归宋后,宋太宗陈洪进为武宁军(今江西九江西南部)节度使、同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

  陈洪进极力推荐詹琲入朝做官,但詹琲无意功名,赋《追和秦隐君秦系辞荐之韵(指秦系《辞张建封》诗),上侯乞归凤山》诗以献:“谁言悦口是轻肥?独酌鹅儿瞰翠微。名利薄于青纸扇,羊裘暖甚紫罗衣。心随倦鸟甘栖宿,目送征鸿远奋飞。击壤太平朝野客,凤山深处觅光辉。”(该诗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8·征文·诗》收录,名《追和秦系<辞张建封>诗献陈洪进》)陈洪进读其诗后,不再勉强,詹琲遂归隐安溪凤山之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秦系》)

  北宋初肇建为“东岳行宫”

  “东岳寺”始建于北宋初,或说唐末,初为道观,称“东岳行宫”,祀青帝(岳帝)。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77·寺观·泉州府·安溪县·东岳行宫》:“东岳行宫,在县北。”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2规制类·寺观(宫院附)·东岳行宫》:“东岳行宫,在风髻山之麓,面午山。始建年代无考。”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5·风俗人物之2·考迹··东岳行宫》:“东岳行宫,在县治北凤山之阿,建岳宫奉祀岳帝。历代修葺者多其人。”

  清·康熙《安溪县志》载:“宋初建山麓,有东岳行宫,邑人多游焉。”

  南宋

  【绍兴朱熹标题“凤麓春阴”】

  南宋·理学家朱熹于绍兴廿三年(1153年)秋七月至绍兴廿六年(1156年)七月任泉州府同安县主簿兼领学事,曾游览安溪山水,登临“东岳寺”观赏,标题“凤麓春阴”,名列古代“清溪八景”之首。至今安溪县文庙尚保存1方“凤麓春阴”碑刻,旁署晦翁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熹》、《泉州史迹·清溪八景》)

  【绍兴重建】

  南宋·绍兴卅二年(1162年),安溪县令李铸重建。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2规制类·寺观(宫院附)·东岳行宫》:“宋·县令李铸新之。”

  明代

  【天顺重建】

  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建。其“结构爽闿,邑人多游焉。”名士墨客“因景写怀,壁间留韵,有金玉其音者,自堪藏之名山尔。”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2规制类·寺观(宫院附)·东岳行宫》:“岁久倾圯。国朝·天顺四年重建。每岁于此迎春。余修志寓焉,盖爱其山水之胜也。”

  明·黄仲昭 《八闽通志·卷77·寺观·泉州府·安溪县·东岳行宫》:“天顺四年重建。”

  【嘉靖汪瑀《东岳劝农》诗】

  明代,“每岁仲春望日,令有劝农之典,在凤麓之郊。”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诗》收录“《东岳劝农(前人)》”,曰:

  “ 东岳劝农(前人)

  二月望省耕,同望山瑞峰二生,饮于东岳之官阁,既而生昆季携酒后至,复移樽乐饮,薄暮醉旧,亦一乐事也,诗以记之:

  ‘四阳初动鸟催耕,税驾东皋戴晓星。馌饷私田泥滑滑,筵开官阁雨冥冥。莺啼隔叶怀音好,柳拂高堤照眼青。日暮何当髦士集!春风桃李醉翁亭。? ”

  此诗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8·征文·诗》亦录,但无小序,作者作 “令汪瑀汪瑀,歙县人,明·嘉靖廿七年(1548年)出任安溪知县。

  【万历“六老同游”】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安溪县崇信里多卿人(今祥华乡美西村)、刑部右侍郎詹仰庇(号“咫亭”)引疾返乡归隐,曾与同朝为官的庄国祯林云程欧阳模黄凤翔林乔相“六老同游”安溪诸景点,也至“东岳寺”,留有题咏。(参见泉州历史网w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詹仰庇庄国祯林云程欧阳模黄凤翔林乔相》)

  清·康熙 《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8·征文·诗》收录曰:

  “登东岳题凭虚阁(咫亭):‘玉殿香飘翠影浮,东岩真气乱峰头。千村烟火孤云晚,百雉山城万树秋。大岭霞残飞过鹜,清溪天净舞潜虬。盘桓且醉今宵月,况伴神仙太乙楼。'

  又黄凤翔仪庭,郡人,榜眼):‘崔巍飞阁散秋晴,把酒凭栏近太清。箫鼓声高催落照,郊原望尽俯孤城。千家烟火连云渺,一片溪山带月横。自笑老来身不系,良辰胜赏却关情。'

  又林云程(郡人,太守):‘入座青浮佛阁虚,山光长护白莲居。清溪缥渺慈航渡,宝篆氤氲劫火余。蝉咽秋声催落木,鸟啼菩树说真如。平畴万井村烟霭,知是宰官化日舒。'”

  【万历黄凤翔撰联】

  明·万历(1573—1620年)间,黄凤翔撰联:“千家烟火连云渺,一片溪山带月横。”(参见泉州历史网w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凤翔》)

  [按:黄凤翔(1538—1614年),明·泉州府城文山铺人。隆庆二年(1568年)榜眼及第,万历廿一年(1593年)官至南礼部尚书,以养亲归。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凤翔》]

  【万历秦锺震题咏】

  秦锺震,字伯起,明·晋江人,住泉州府城(亦晋江县治)。万历卅二年(1604年)进士,历官知府,以目疾归。秦锺震在安溪有许多好友,多次游历安溪,留下《清溪八景》回文诗八首等诸多题咏。(参见泉州历史网w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秦锺震》)

  秦锺震《凤麓春阴》(“清溪八景”回文之一)曰“阴晴幻貌山环郭,日出啼禽春水麓。深涧流云抱石眠,林芳隐凤标灵岳。”

  秦锺震《九日登凭虚阁得登字》(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8·征文·诗》收录),曰:“每逢佳节喜高凭,虽复望游不厌登。溪上云峰秋我老,尊前骚雅旧吾朋。敲残钟磬空林月,挂剩烟霞古壁藤。况值山城疏警柝,茱萸一插话孤僧。”

  【天启李凤鸣赋《题凭虚阁》诗】

  李凤鸣,字罔甫,号阆瀛,明·安溪县感化里人(今湖头镇)。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历任松陵县令、户部主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凤鸣》)

  李凤鸣《题凭虚阁》诗(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8·征文·诗》收录),曰:“蹑屐攀藤过,烟霞祗树林。俯城寒漏彻,到处白云深。如是风清梵,朅来月涤襟。无人贤度辈,解道净莲心。”

  【崇祯张瑞图为题两匾】

  明·崇祯(1628—1644年)间,晋江张瑞图为题“凤麓古刹”、“慧光普照”两匾。

  张瑞图(1570—1641年),号二水,明·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今青阳镇莲屿下行)人,万历卅五年(1607年)举第2名进士(探花),天启六年(1626年)官至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崇祯三年(1630年),张瑞图被遣归。自此隐居故里,优游田园林壑,忘情泉州各地山水,以诗文翰墨自娱,留下大量书法及诗歌作品。崇祯十四年辛已(1641年)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瑞图》)

  【王以宁《题东岳宫》】

  明·嘉靖 《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诗》收录惠安举人王以宁《题东岳宫》,曰:

  “题东岳宫

  王以宁(举人,惠安人)

  ‘遥望凤山翠几重,道人午夜叩疏钟。鹤舞花间碧汉去,龙吟渊底彩云从。千章古木藏风雨,九曲飞泉渡海江。我来到此亦奇迹,万古多留第一峰。”

  清代

  【修建】

  清·康熙十二年(1674年),安溪知县谢宸荃重建。清·康熙《安溪县志·卷5·风俗人物之2·考迹··东岳行宫》:“皇清·康熙十二年冬,邑令谢宸荃重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谢宸荃》)

  康熙六十年(1721年),知县刘懋龄重修。

  雍正三年 (1725年),知县邱镇重修“冯虚阁”

  乾隆八年(1744年),知县王植重修,后住僧德辉又先后募建“方丈释子寺”“檀樾祠”

  至清代中叶以后,外侵内患,民生凋弊。“东岳寺”周围树林每被砍伐。

  【乾隆庄成题诗】

  清·乾隆十八年 (1753年)到任的安溪知县庄成在此留下两诗:

  《登冯虚阁》:“杰阁登临瞰一城,每逢休沐寄闲情。香风拂槛花争笑,宿雨归云鸟弄声。俯视千门游化日,遥瞻四野布春耕。坐来渐觉尘心净,蓦地疏钟到耳清。”

  《朱文公标题清溪八景名目——凤麓春阴》:“公余许我一登临,郊外青山惬素心。最喜半寒兼半暧,护花天气是春阴。”

  【乾隆宋应麟题诗】

  清·乾隆廿四年(1759年)出任安溪知县的宋应麟亦以《登凭虚阁》为题留下诗曰:“公暇叩禅关,登临尽日闲。斜阳沉远树,倦鸟落山空。佛榻香烟合,僧廊曲水环。坐深归思促,袖得白云还。”

  现代扩建

  清末民初,“东岳寺”增祀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成为道佛合一的寺院。

  民国时期,“东岳寺”更趋荒废。

  1966年“东岳寺”被拨充别用。“东岳寺”周围整片树木基本被砍光,凤山成为秃头山。寺内菩萨和功曹、罗汉塑像成为灰泥,寺空、佛毁、台拆、僧散。寺阁成为农业中学教室和建筑社仓库。继由先声村盖两座茶叶初制厂堵塞古刹面前。

  1981年部分邑老及僧人自发结合,重开寺门,恢复寺务。然因年久失修,倾塌堪虞。

  1988年,新加坡侨亲王瑞壁和新加坡安溪会馆主席唐裕集资倡修,陈德耀董其事,并增建“集贤堂”、“晦翁亭”、“莲花池”,重建“释子寺”、“池头宫”等。台胞及海外信众又先后增建山门、弥勒造像及其他园林设施,使“凤山胜境”更具规模。

  2002年2月,“东岳寺”所在的“凤山风景旅游区”,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家AAA级旅游区”

  规制

  【概述】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5·风俗人物之2·考迹··东岳行宫》:

  “帝殿后有福、禄、寿三星君之像。

  阶继以梯,层级而上,则为‘冯虚阁',俯瞰城户,烟火云蒸。面拱笔峰,晨夕霞蔚。昔所谓‘东皋渔舍'、‘葛磐坐钓'者,俱在其麓之溪畔,可望而神怡者也。

  毋宁兹游兴未阑,赑屃数武。或欲左眺,则达于‘百草庵';或欲右览,则抵乎‘观真庵'。其寻幽陡巅,均不下二里许。因景写怀,壁间留韵,有金玉其音者,自堪藏之名山尔。

  每岁仲春望日,令有劝农之典,在凤麓之郊。”

  “东岳寺”现存主体建筑,基本是清·康熙、乾隆(1662—1795年)间遗物基础上按旧制修葺而成。

  “东岳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土木结构,平面2进,实递高4层,高低相次,整体由山门、石埕、正殿(前殿)、后殿(冯虚阁)组成。

  【山门与石埕】

  寺院前一大石埕,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两侧峙立牌楼式石坊:右坊正临大道,上题“凤麓春阴”,为“东岳寺”山门 ; 左坊为城隍庙山门。

  【正殿】

  正殿亦称“前殿”, 宽、深各3间,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构架。前檐加筑覆船式长廊。砌上露明阶,东西翼为厢房。殿后两侧为钟鼓亭。

  正殿前落悬山式屋顶,内有壁画“十八地狱”、“二十四孝图”

  殿堂神龛 祀东岳大帝和2尊活动阎罗,左龛祀福、禄、寿“三星君”,右龛祀伽南尊王

  明·张瑞图“凤麓古刹”、“慧光普照”2匾仍悬挂于殿内。

  柱联如:

  “千家烟火连云渺;一片溪山带月横。”(明·黄凤翔题)

  “鼓震钟鸣,普醒众生尘幻梦;山明水秀,全彰古佛法王身。”[清·光绪六年(1880年) 武状元黄培松题。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培松》 ]

  “座上绿垂令柳,眼中青是晦翁山。”(清·光绪安溪县教谕谢金銮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谢金銮》)

  【后殿】

  出前殿沿石阶而上可达后殿(冯虚阁)。

  殿门上挂“冯虚阁”匾额。

  后殿正中祀观音菩萨;背后则为“三世尊佛”:中为释迦牟尼立体塑像,左右为文殊普贤;殿前 1尊金弥勒佛,东、西两侧肃立韦陀坚努2护神。殿左厢奉祀地藏王菩萨,右厢祀注生夫人

  【寺院周边】

  寺院外右侧隔巷为“池头宫”,奉祀青提夫人;再隔巷为“集贤堂”,是为纪念刘乙詹琲两贤士和朱熹所建。堂前“莲花池”,池上有六角亭,如浮水莲花。六角亭内镌联曰:“四面腾空赊月色,一池澄澈浸花香。”(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刘乙詹琲朱熹》)

  寺院左侧隔巷为“檀樾祠”,祀乡贤御史张读姓檀樾牌位。(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读》)

  “檀樾祠”隔巷连着“释子寺”(即僧房)。

  寺院后偏左有晦翁亭”。 亭柱上镌南宋·朱熹所题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亭边有棵参天古榕,传说是朱熹栽种。

  寺前石埕下建有“万善堂”、“德辉塔”

  “万善堂”堂前两旁对联曰:“万物静观皆自得,善心启化励良民。”墙壁绘有“魁星踢斗”、“寿星松鹤”、“天女散花”等彩画。

  石湖东岳寺

  亦称东岳庙,位于石狮市石湖金钗山上。山上有日湖塔(六胜塔)。故庙中有联:“离明日在湖,震位心当塔。”

  寺前屹立着两尊金刚力神的“打鼓将军”。传说:明代某年,倭寇攻陷石湖城,到处烧杀奸淫,惨不忍睹。一天晚上,两位“打鼓将军”率领军民袭击寇穴,并亲自擂鼓助阵,鼓声震天动地,军民如排山倒海般直捣敌巢,倭寇四处逃窜,军民乘胜追击,将倭寇歼灭在海滩上。村民塑“打鼓将军”祀于寺前。

东岳庙

  诚峰东岳庙

  峰东岳庙,位于泉港区峰尾镇诚峰村圭峰小学对面,是一座保护较好的宋代庙宇。这里北障沙格,南近黄峰,与兴化吉口、湄洲诸岛互为犄角,自古就是一道海防要塞。明·洪武廿年(1387年)为御倭寇侵扰,筑石构城垣,即峰尾城,城东旧城顶高阜,筑有烟墩烽火台。东岳庙就建在峰尾城南门外旁。

  “东岳庙(泉港区)”,列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诚峰东岳庙:泉港区峰尾镇诚锋村”,2013年1月列为第八批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沿革

  东岳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一说始建于德佑(1275—1276年)年间。

  ·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年),清廷为切断沿海人民与郑成功的水上联络,下旨“迁界”,沿海居民缩界内迁。峰尾庶民内迁仙游赖店,人去庙毁。(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历史事件·清初迁界》)

  康熙廿二年(1683年)“复界”村民奉诏返乡。康熙卅三年(1694年)五月,在原基址上重建东岳庙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大修。

  光绪十一年(1885年),法夷侵扰闽台,峰尾诸多商运船舶被封困台岛海港,乡人恩谢侯王庇佑“不日旋棹荣归”“灵异”卜示,慨捐巨资,光绪十四年(1888年)对东岳庙做1次较大的扩建修缮,工期逾12年之久。此次大修,由惠安崇武溪底匠师王益顺1861—1938年)领场主操。

  “文革”期间,庙宇遭受严重破坏,谱牒、匾额、史料等泯没殆尽。

  1978年重建,峰尾乡亲共襄善举,历经15年竣工。

  现代重修。

  规制

  东岳庙坐北朝南,占地668平方米,硬山式结构。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戏台、两廊、大殿。

  庙宇门拱贡埭(亦名南塘”),匾题“威镇南塘”即缘此。

  山门为小三椽结构,门开于左右两侧,中间筑楼阁。山门前有一对透雕大石狮,山门两侧壁上有填灰砖雕的花、鸟、禽、兽图景。正中八角形大窗上赫赫三字“东岳庙”阴镌金字,山门上有“参三才”、“妙万物”阳字镌雕。

  戏台悬空立于庙内左、右山门中间的楼阁后,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大修时,由王益顺父子设计制作,当年名噪一时,是闽南一带现存的稀有古建筑。戏台为重檐歇山式抬梁木结构,距地1.5米,方形,面宽4.65米,深长4.75米,层高5.10米(至藻井顶内八卦图)。戏台顶上正中是八角藻井。它不用楹桷,而以千百大小形状不一的木块,制成斗拱,相嵌入榫互叠而成。外为四方形,内为八角形,自下而上逐层缩收分成半笠状,俗称“蜘蛛结网”。藻井外周雕饰倒垂悬木兑,与层迭的繁缛精制的三跳如意斗拱承托,并敷以色彩斑斓的图案。台上由木构屏风隔成前后台,木屏为透雕制件,正圆形图案居中,圆内点缀花蕊朵朵,四周镂刻蝙蝠、花鸟和古典戏文人物。左、右小拱门上镶有碧绿色芭蕉叶形,并镌“出忠”、“入孝”的浮雕楣冠,正中上方悬“钧天岳”横匾。台后木阁楼,左右的八角形小窗两侧,有唐代宋之问王维张巡李崎所作的五言律诗四首,四幅苏体楷书墨宝,苍劲有力,不知何人所书。

  戏台与大殿间有天井,面积逾82平方米,可容纳数百名人。

  大殿抬梁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殿廊东西耳门上加筑两个重檐歇山式屋盖,重檐出墙2米,无楹桷支撑。斗拱镂刻制件承托

  大殿面阔、进深各5间,由殿门、屏风与殿廊隔开。正殿东岳大帝正顺尊王正顺尊王爵号“正顺灵惠显翊忠侯王”,乡民称“本官爷”

  大殿内外立有木、石大柱38根,楹联、匾额数十副(方)。殿廊下为龙雕坛阶、庭阶走廊及天井

  大殿廊檐前有1对辉绿岩镂空透雕雌、雄大龙柱,立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柱高2.95米,周长2.20米,系崇武五峰石雕名师蒋双家杰作。柱上雄、雌两蟠龙张牙舞爪,一足立波涛之上,一足悬空屈起,翘首昂视,口里含珠,双角凌厉。两眼圆睁,竖鳞飘髯,雄、雌两龙的神态似潜似翔,威猛不凡;还雕有八仙过海和花鸟浮雕。尤其奇异的是,若持硬物轻敲,东柱发出清亮的“当当”钟音,俨如云龙吟啸,而西柱却为“笃笃”低哑鼓声,籍此区分雌、雄,东龙为雄,西龙为雌。

  崇武东岳庙

  崇武东岳庙,位于惠安县崇武镇靖江村东城门内。20066月列为惠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沿革

  始建于明•洪武廿年(1387年),与崇武建城同时。(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卫邑所司寨城•泉州守御千户所城守御崇武千户所城》

  ·崇祯《崇武所城志》载:“所东岳庙,在城东门内。各官员拜贺圣寿及元旦、冬至先一日,则迎龙亭于殿中习仪。”“中殿祀青帝;后殿祀地藏王,左祀地祗司、祀前代忠臣,右祀灵惠王妃、建城时四公侯;前殿左祀福、禄、寿星君,右祀主胎夫人。?

  现存为民国时重修。

  主要庆典日为农历三月廿八日东岳大帝诞辰。庆典期间举行庙会等习仪,民俗表演有献金、车鼓、南音、芗剧等。

  规制

  崇武东岳庙占地面积73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长方形回字结构。坐北朝南,面阔三开间,纵深三进,逐进升高。

  庙前有石埕,埕外设照墙,墙上书“岱泰宗岳”4个大字。殿前左侧立《东岳庙碑记》石碑。庙前还有“东岳前井”,明•洪武廿年(1387年)江夏侯建崇武所城后所凿。

  山门篆刻1副里人詹石如题楹联:殿拱森罗,失足便沉地狱;庵邻恒淡,回头即是西方。恒淡指与东岳庙东邻的恒淡庵,明•崇祯1628—1644年)间建,祀三世尊佛。

  庙门高大,为3扇双扉大门并列,中门上立东岳大帝匾额。门内是宽大的坊厅。

  门坊向内为一个深广的天井,天井两侧至主殿前长列廊庑围护。

  连接天井的是中庭,抬高明显。由数级台阶升高的中庭台座中部是一幅巨大的浮雕盘龙图,似潜似翔,威猛不凡。中庭座上有前、后两座四方迎龙拜亭,基座石筑加高。拜亭由8根雕龙圆柱顶住八角藻井木构瓦顶亭盖。藻井外四方内八角,自下而上逐层缩收成斗笠状的“蜘蛛结网” 藻井外围雕饰倒垂悬棁,与叠层如意斗拱衬托,跳斗梁坊组合巧妙,疏密有序,并雕绘精美彩色图案。藻亭悬挂赏善罚粟”、“珂里雍熙牌匾。(按:“粟”为繁体字“惡”的异写。珂里”:对别人家乡的敬称。雍熙:和乐升平。)

  回廊尽头即主殿,殿内主祀东岳大帝,黑脸威仪。

  螺城东岳庙

  螺城东岳庙,位于惠安县螺城镇北关社区。2006年6月列为惠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代有修葺。

东台祠

  东台祠,位于永春县乐山。乐山与南安市九都镇、向阳乡相接,南安称五台山。五台山有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观日峰)等五座峰。东台祠顾名思义应在东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五台山》

  神姓,唐•光启(885~888年)间隨王潮入闽,为奋威将军,镇戍桃林(永春),家于此。年八十卒于永春乐山,“时著灵异,以卫乡井,凡水旱祷之多应。”乡人立庙祭祀。

东宫古地

  位于晋江市金井镇金井社区。2007年6月与金井镇下丙村霞里宫、深沪镇首峰村深林宫合为“晋江沿海妈祖庙(明—现代)”项目公布为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祀妈祖(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妈祖》)。始建于元、明间,历经重修。现代扩建为三开间双层楼大殿,坐东向西,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

  庙中尚存明代木雕妈祖像1尊,清代木制圣旨牌1方,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金井天上圣母宫”碑一方,民国七年(1918年)“公约碑”1方等文物。

东崇寿寺

  东崇寿寺,在府治东,确址无考。始建未详,明初已废。《八闽通志》有载。

东山岩

  东山岩,原名“东埔庵”,位于德化县美湖乡美湖乡洋田村东埔与洋坑村接壤的云济山佛化岐山麓。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8·祠宇志·寺宇(附)·东埔庵》:“东埔庵,在新化里洋坑岩下东埔尖。”

  “东山岩(德化县)”,列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沿革

  云济山西南坡山腰有“东埔庵”,不知建于何时。

  北宋·皇佑(1049—1054年)间,僧人陈真应(法号灵应,洋田村人)在“东埔庵”研读经文,后为主持。熙宁三年(1070年),陈真应在云济山佛山崎坐化。

  熙宁四年(1071年),洋坑、洋田(恒奕)两地乡民重建“东埔庵”,纯木结构,更名“东山岩”,塑陈真应金身奉祀,佛号灵应祖师

  清·道光廿七年(1847年)、光绪十五年(1889年)、民国廿五至廿六年(1936—1937年),东山岩曾先后大修。民国以来均有住僧主持。

  1985年重建。廿世纪90年代,开通洋坑、恒奕至东山岩公路,方便游客前往东山岩朝圣观光。2015年翻建。

  规制

  东山岩坐南朝北(坐癸向丁兼子午),土木结构,外墙砌砖,整体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平方米,有正殿和左、右两偏殿。屋顶悬山式,双层燕尾翘脊。屋梁中间塑葫芦,左右两边雕双龙腾飞,边脊塑双鱼冲天。屋梁下有古典人物和花、鸟图案。

  岩宇前有内、外两个大埕,大埕左、右各有1个水池,左边为圆形,称“日池”,右边半月形,称“月池”,隐日月交替、佛光永照之意。

  绕过“日池”,便是山门。山门外,原有一株千年大杉木,现虽仅存树底部。

  正殿大门外是门前廊。走廊前石阶两旁的石板上,刻着“欧公氂階”、“段道砌墀”两行大字。走廊还留存旧时的古典人物和花鸟图案壁画。

  殿堂宽7.1米、进深6.05米、高4.95米,“四点金”起架,屋架为穿斗抬梁式,斗拱梁架简单。

  主祀灵应祖师,配祀公圣君张公法主)、三代祖师公真仙公祖师神农大帝昊天帝君保生大帝温公元帅观音菩萨观音伽蓝达摩祖师库司尊王哪吒太子等神佛。

  清·同治四年(1865年)乡试解元郭尚品撰联:“祖本西来,岩自东世,奉为师,到处莫非天竺;法教魔伏,神通胜任,凭做主,此间即是石壶。”

  佚名撰联:古刹现真如,是祖是师,咄咄灵钟东土;名山留清象,为君为圣,巍巍迹镇南天。

  殿堂四壁留存清代民间艺人许荣白绘制的壁画8幅。东壁“双龙吐水”,西壁“两虎显威”;东、西中壁有两幅“八仙游戏图”,画面宽1.3米,高1.5米;还有“锄鸟图”、“鱼钓图”

  正殿两边有库房、护厝和横厝。

  除此之外,还有百年大鼓、香炉以及400多斤重的大钟等文物。

东边宫

  位于鲤城区浮桥镇东边村。始建未详,建筑面积20平方米,主祀家将之五郎六郎七郎,配祀走马舍人公孟良焦赞

东宅宫

  位于鲤城区江南镇路边村。始建未详,建筑面积10平方米,主祀福佑帝君杨大帝,配祀田相公夫人妈

东福宫

  东福宫,又称田都元帅府,位于晋江市内坑镇街上,明·万历(1573—1620年)间从南安十七都坑口祖庙分护而来。(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儒道释寺庙·坑口宫》)

  东福宫原来规模不大,自建造以来,多次重修,香火日渐旺盛。建国后,尤其是经过“文革”,宫宇已破旧不堪。1989年,乡人捐资,在原基上重建,扩展宫宇、拜亭,焕然一新。

  现东福宫坐东向西,单檐歇山宫殿式建筑,进深1间,面阔1间。联云:“东自左来神威有感,福从天降思敬平安。”殿堂内置神案,主神田都元帅·雷海青头戴插金花的学士纱帽,身穿红色蟒袍,正襟危坐,目视前方。神案前摆有还愿弟子答谢敬赠的八仙桌,署“光绪九年癸未”(1883年)字样。

  宫内两壁粘贴彩图磁砖。北面壁图有“天降麒麟儿”、“畲寨金凤凰”、“奉诏入京城”、“谏君勤朝政”、“忠烈殉国难”、“戏界尊祖师”、“英名万古长”等27幅记载雷海青事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雷海青》)。南面壁图有姜太公钓鱼”、“桃园三结义”、“八仙过海”、“三藏取经”、“乌江自刎”等27幅用于求信杯辨吉凶的图解。

  殿前连接一拜亭,中有四根圆柱,外有四根方柱,镌有“九天都院歌白雪,十八学土醉青春”、“文坛英名千古事,武威显赫一戎衣”等槛联。拜堂雕梁画栋,流光溢彩,置有香炉;亭屋双龙飞脊。

  宫宇另有楹联:“察理阴阳,庙貌垂千古;鉴观善恶,神威镇四方。”可知东福宫不仅仅是戏神庙,也是内坑一带的“挡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