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名录(黄—五卷)

  黄龟朋(字显洛,号益甫,南宋·德化水口承泽村人[古属清泰里])、黄圭(又名黄奎,字耿爃,南宋·德化水口承泽村人)、黄霆发(又名震发,字起雷,南宋·德化水口承泽村人)、黄适(字德夫,南宋·晋江人)、黄秉衡(清·晋江人)、黄万顷(字景度,南宋·同安人)、黄朴(字文卿,南宋·龙溪人,绍兴卅年任安溪知县)、黄坚叟(南宋·福州人。嘉禧四年任安溪知县)、黄承讚明·浙江义乌人,万历八年任德化知县)
  黄南春
(字砚石,号生庵,清·广东镇平人。雍正九年署德化县,雍正十一年实授,乾隆三年委护永春州,乾隆四年回任。前后在德化莅任9年。)黄南金(字用宇,明· 南安县人。)
  黄宪文
(又名承琏,字元美,号简亭,清·德化水口湖坂人。身世[祖父黄遂权。长伯祖黄遂梁。次伯祖黄遂桂。外曾祖父林朝垣]。本传。五子[长黄守仁。次黄尚仁。四黄宗仁。五黄好仁。])黄宪清(字以宪)
  黄琮
清·江宁人。顺治三年任德化知县)、黄森(字淑乔,号骁峰。明·惠安县螺阳镇东风村沈厝人)、黄登(北宋人,由南安徙晋江。)、黄焕彰(字愧渊,清·晋江人。)、黄中通(字睿夫,号抑公,明末清初·晋江人。随征粤西,太平知府。永州知府。贵州左布政使。广西按察使。)
  黄元骥
(字德臣,明末清初•晋江人。由海上归命。候补参议、延安府管粮同知。南昌知府、江西驿盐道副使。广西按察使。山东布政使。革任归家,卒。)、黄元勋(字肇纪,明末•南安人)
  黄日
(字邦耀,清初·晋江人。左都督。同安营把总。)黄梧阳(字喈南)、黄永、黄光癉
  黄琰
(字莹甫,号姬璧,晚号百拙居士。明末晋江潘湖人。南海县令。余姚县令。南京户部广东司主事。居家卒。)
  黄乔栋(字以藩,号肖葵。《黄乔栋墓志铭》按注。)、黄怿字德和,号笔峰,明·浙江萧山人。安溪知县。黄怿《宪台指教序》。起修嘉靖版《安溪县志》。陈让《序安溪县令黄公遗思碑》。、黄裴(字岩伯,号梅岩)、黄继伯(字符长,或作元长,号云间,清•南安人。)
黄任
[字于莘,号莘田,又号“十砚翁”、“十砚斋老人”。清•永福(今福建永泰县)白云乡人,住福州南后街光禄坊早题巷。身世。四会县令,兼署高要县事。家居福州(砚癖。修《永春州志》、《泉州府志》等。)。卒于家。工诗。]
  黄护(名宏隆,字迅奋,号逊顺,北宋末南宋初·晋江安海镇黄墩人。身世。建镇廨。扩建鳌头精舍。造安平桥。)
  黄鑅(字于宣,明·晋江县人。南京户部主事、南京礼部郎中。擢守思恩军民府、移守桂林。)、黄瑗(字纯玉,明·晋江人。知长山县、历户部员外郎。知肇庆府。)
黄云蒸[字大矞,号宛思。明末清初·惠安县 忠恕乡六都鳌塘铺前黄村人(今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进士及第。陇州知州(缉捕盗贼。严禁骚扰百姓。奖耕兴建。重新修纂《陇州志》。治绩第一。)。卒。]黄瑶观[字舟玉、宾宇,号西园。清·惠安县忠恕乡六都鳌塘铺前黄村西园自然村人(今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进士及第。安邱知县(赈灾恤民。政治清明。卒于官。)]、黄朝栋(名玉枝,朝栋其字,号清士,近代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人。)、黄正元(字抡卿,号舜廷,清·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人。)

黄龟朋

  黄龟朋(约1180~?),字显洛,号益甫,南宋·德化水口承泽村人(位石牛山北坡山腰,古属清泰里),约淳熙七年(1180年)生;黄镕孙,黄奎胞侄(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奎》)。嘉泰二年(1202年)壬戌科进士,历广西朝阳县主簿、梧州推官、廉州教授。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2·科目志·宋·进士》:黄龟朋侄,嘉泰二年壬戌科。”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4·人物志(下)·文学·宋·黄龟朋》:黄龟朋,字益甫 ,清泰承泽人。嘉泰壬戍进士。除广西朝阳县簿,历梧州推官、廉州教授。所著有《周易解》若干卷。”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8·摭佚志》:“清泰里承泽乡美山(指“美山堂”)前有巨石,高数丈,形如龟。宋淳熙(1174—1189年)间,鸣三日夜,黄龟朋生;庆元(1195—1200年)间鸣,黄奎登第;嘉泰(1201—1204年)初复鸣,龟朋登第。”(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祠堂·氏·美山堂》)

  相传,龟朋曾名龟鸣,取诞生前有“石龟鸣声”之意。龟鸣长至孩提时,常自个儿或邀集小伙伴玩耍嬉戏于石龟旁,终日与石龟为伴,遂更名龟朋

  石牛山中狮岩(顶岩)山巅深坳间的石壶洞(紫霄洞)中,有黄龟朋撰写楹联悬于正殿,联云(复制):“破洞伏魔开福地,传统度法保生灵。”(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儒道释寺庙·石壶洞》)

黄圭

   黄圭(1150~?年),又名黄奎,字耿爃,南宋·德化水口承泽村人,绍兴廿年(1150年)生。

  黄镕,字正器,有学识,曾任河南光州副牧。

   黄奎幼秉庭训,聪明好学,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己未科会试获特奏名第2名,赐同进士出身,历任广东海丰县簿评事等。工诗,咏《太湖山》、《宿仪林寺》、《云津桥》等篇收辑于《瓷都德化古今诗萃》(鹭江出版社1993年7月版)。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8·摭佚志》:“清泰里承泽乡美山(指“美山堂”前有巨石,高数丈,形如龟。宋·淳熙(1174—1189年)间鸣三日夜,黄龟朋生;庆元(1195—1200年)间鸣,黄奎登第;嘉泰(1201—1204年)初复鸣,龟朋登第。”(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祠堂·氏·美山堂》)

黄霆发

   黄霆发(1192~?年),又名震发,字起雷,南宋·德化水口承泽村人,绍熙三年(1192年)生;黄奎孙,黄龟朋堂侄(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奎黄龟朋》)。

  相传,黄霆发诞生时,适逢雷霆电闪,故名霆发震发,字起雷

   黄霆发秉赋聪颖,且得家学渊源,后又从师本县名儒张应辰,学业早成,23岁登嘉定七年(1214年)甲戌科进士。

  其经历、任职、事略等失考。

黄适

  黄适,字德夫,南宋·晋江人。绍兴廿七年(1157年)王十朋榜进士,历知广州东莞县、守新州。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黄适》:黄适,字德夫,晋江人。以词赋称。绍兴中第进士。知广州东莞县,不苛而办。府帅意县有余藏,会谒府,遣掾摄其职,掾奉意指,籍常赋为嬴 (“嬴”应为“赢”之误)以献。他日府责赋,报掾已输矣,府岂欲令再敛邪?文移数十,讫无以应而上。帅因荐 治状籍记中书。秩满,守新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黄适》:黄适,字德夫。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治广州东莞县,不苛而办,府帅荐治状,秩满,擢守新州。”

黄秉衡

  黄秉衡,清·晋江人,著名医家。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8·人物志·方伎·国朝·黄秉衡》:黄秉衡,世传医业,复得异人指授。济世为怀,以疾相延者,每辍餐应赴,弗计申酬。所试辄效,人称名医。”

黄万顷

  黄万顷,字景度,南宋·同安人。绍兴廿七年(1157年)王十朋榜进士,累官雷州、廉州、琼州知州。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黄万顷》:

  “黄万顷,字景度,同安人。绍兴末第进士。

  知雷州,陛对言马政甚悉,上嘉叹,改知廉州。秩满,除知琼州。从宦四十年,不植亩田、椽屋。仕才起辄仆,视之怡然。

  所著诗文数百篇,又集古今诗话为《笔苑》五卷。”

黄朴

  黄朴,字文卿,南宋·龙溪人,绍兴三十年(1160年)任安溪知县。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绍兴中……黄朴,三十年任。”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黄朴》:黄朴,字文卿,龙溪人。前后居官,捕治豪强,击走寇盗,以阳江尉改秩宰安溪,崇学校,课农桑,终官倅福州兼西外宗丞。师相梁克家居荐首。”

黄坚叟

  黄坚叟,南宋·福州人。嘉禧四年(1240年)任安溪知县。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3·叙官·宋·知县》:“嘉禧中……黄坚叟,四年任。”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3·叙官·宋·知县·黄坚叟》:坚叟,福州人。前令陈宓取上乘废刹田赡士,至坚叟为县,田被赀豪所窃。坚叟白守颜颐仲复之。邑士自时三十增至四十,至坚叟增为六十。”(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宓颜颐仲》)

  淳祐元年(1241年),重建县署鼓楼,余克济有《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邑卫所司城·泉州邑城·安溪县城·县署·南宋淳祐余克济﹤重建鼓楼记﹥》)

黄承讚

   黄承讚明·浙江义乌人,万历五年丁丑(1577年)进士,授武进知县,万历八年(1580年)迁德化知县,升南京刑部主事。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1·秩官志·明·知县》:黄承讚,万历八年任。”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宦迹·知县·明·黄承讚》:黄承讚,浙江义乌人。万历丁丑进士。先任武进,抗忤权势,为所中伤,调德邑。勤修职业。以文风未盛,集诸生,朔望会课,面评高下,行赏有差,一时士类振起。后武进事白,升南京刑部主事。”

黄南春

   黄南春,字砚石,号生庵清·广东镇平人,监生。雍正九年(1731年)由古田调署德化县,雍正十一年(1733年)实授;乾隆三年(1738年)委护永春州,乾隆四年(1739年)回任德化知县。前后在德化莅任9年。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1·秩官志·国朝·知县(署县附)》:黄南春,雍正九年十月署。”“黄南春,雍正十一年回任。”“黄南春,乾隆四年回任。”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宦迹·知县·国朝·黄南春》:

  “黄南春,字砚石,号生庵,广东镇平人。监生。

  雍正九年由古田调署德邑,十一年引见得实授。以屯粮纳户散拆征输两难,详请归社各造的名推收,如民粮例,民甚便之。倡修文庙及东岳庙,造鸣凤桥。又继前令筑云龙桥,宏整壮丽。

  乾隆三年,委护永春州,四年回任。移建关帝庙,鼎建朱子祠,再造鸣凤桥……

  前后莅任九年,告终养归。”

黄南金

  黄南金,字用宇, 明·南安县人;黄天爵孙,黄自勉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天爵》)

  民国《南安县志·人物志·黄南金传》“府县志”为作传,曰:

  “黄南金,字用宇;宪副天爵孙,岁贡自勉子。

  嘉靖戊午(嘉靖卅七年,1558年)举人,谒选授肇庆府广宁令。

  广宁系新设,猺狪杂居,带刀听讼,前令侨他邑遥制,豪横不可治。南金至,单车抚绥,开布恩信。修城郭以备非常,严责罚以禁攘夺,锄豪猾以清积逋,立正籍以别邻封。适江陵相张居正,江陵人,人称张江陵严清丈,南金上十议,凿凿中窍。

  前此,邑多游手好闲,不事生业,南金教以树艺,而民始知力田。又建置黉宫及乡贤名宦诸祠,朔望召邑子弟谈经课义,而士始知向风。他如毁淫祠,通桥梁,核屯田,疏盐法,诸政绩俱有实惠及人。百姓为立生祠,督学陈万言碑文纪德。

  时端州守为山阴王泮,荐南金治行第一,迁赣府别驾,寻擢禹州守。以不屈于中贵,力求解组。

  徒步归家,课子读书,混迹渔樵,人不知为归田太守也。年六十三卒。”

黄宪文

   黄宪文(1676~1735年),又名承琏,字元美,号简亭,清·德化水口湖坂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四月廿四日生;名士,诗人。岁贡,考授司训。勤于著述,工诗赋,善书法,艺文选登《永春州志》、《八闽通志》。

   身世

   黄宪文祖父黄遂权(1621~?年),字可中,号永茂,县廪生,著有《七松楼记》、《纲监摘要》;其诗作《登石牛山绝顶》、《飞仙亭》收辑于《瓷都德化古今诗萃》。

   长伯祖黄遂梁(1603~1650年),字可揆,邑增广生。

   次伯祖黄遂桂(1604~1650年),字可弼,明隆武拔贡,有诗作流传后世,《承译锦园斋》收辑于《瓷都德化古今诗萃》。

   外曾祖父林朝垣《1582~1654年),德化桂阳人,县廪生,为进士林模伯父(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林模》)。

   本传

   黄宪文幼年失恃,5岁丧父,由母笔娘(1642~1718年)抚育成长。少师事仙游彭帝时,弱冠府试第一,拔入邑庠,后考选司训。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4·人物志(下)·文学·国朝·黄宪文》:

  “黄宪文,字简亭,清泰湖山人。

  少孤力学,师事仙游举人彭帝时,弱冠,府试冠军,督学汪棣园拔入邑庠。经史淹博,勤于著述,工诗、善书。

  所遗有《西山小草》、《省斋外编》,选《历科墨萃》、《闽海元灯》、《元明诗隽》,又著《家训十则》。

  膺荐退老,居乡恂恂,非公不至,历任邑令每过访焉。”

   黄宪文耽山水,好旅游,德化名山胜迹皆有他的足迹,所到之处均留下诗篇。《登石牛山》、《石牛山天台岭》、《游石壶》、《秋声园》、《飞凤山》、《雪山登眺》、《盖德溪》等10余首收揖于《瓷都德化古今诗萃》。

   黄宪文生前建秋声园(又称植香斋),筑栖宁堡,倡修湖山祠。

   雍正十三年(1735年)正月廿二日卒,年60岁。县令黄南春手撰祭文,举人、桂阳林昱为撰《墓志铭》。

   五子

  黄宪文有五子。

  黄守仁(1694~1782年),又名卜铨,字孚品纯夫,号静山。(详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守仁》)

  次黄尚仁(1696~1773年),字孚果,号南野,太学生。通经博史,能诗能文。

  四黄宗仁(1702~1780年),字孚来,号德园,副贡生。通经博史,能诗能文。又工隶篆书法,善篆刻,尤善《百福寿图》。著《历试草》、《篆隶谱》、《百福寿谱》、《图章谱》等。

  五黄好仁(1712~1795年),又名卜錀,字孚选,号知园,县庠生。科试,县令黄南春取为文童第一名,永春知州取进院第二名。其文章入课选。诗作《湖坂溪》收入《德化县志》,《浐溪》收入《温陵诗选》。著有《历试草》。

黄宪清

  黄宪清,字以宪,明·晋江人;黄汝良之父。(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汝良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6·同知黄以宪先生宪》:

  “黄宪清,字以宪,晋江人。

  嘉靖甲子(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举人。

  隆庆(1567—1572年)初知阳春县。

  县属万山中,亡命窟穴,桴鼓数起,官皆挟兵自卫。宪清一意抚循。

  尝奉诏清核民田,盘跚橇楯,跋履皆遍,所至茹糗席蓐,不以供应烦民;五阅月而田之溢于旧额者几倍,然惟按旧籍,才足而止,岁赋十二三,民大便之;立石着为令,复革奏籍例金。

  迁廉州同知。珠海故多盗,设有戈船守兵,墨者纵兵入海,诡云游徼,而阴与为市。宪清无寇輙出者罪之。

  再摄雷廉守篆。并以节爱称。丁外艰归,卒。

  子汝良。”

黄琮

  黄琮清·江宁人。顺治三年(1646年)任德化知县,顺治四年(1647年)死于庄廷书张益攻城。(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历史事件·泉州农民起义·清·顺治四年》)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1·秩官志·国朝·知县》:黄琮,江宁人。拔贡。顺治三年任。”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忠烈·国朝·黄琮》:黄琮,江南江宁人。顺治三年由拔贡来任知县。明年九月,南寇庄廷书张益率众万余围困县城。焚冲霄塔、云龙桥,燬学宫。城中食罄茹草,守将弃城遁。不屈,死之。”

黄森

  黄森(1516—1604年),字淑乔,号骁峰。明·惠安县螺阳镇东风村沈厝人,黄汉第3子,沈厝氏7世。正德十一年丙子(1516年)生。

  嘉靖十九年庚子(1540年)举人中式五十一名,嘉靖卅二年(1553年)癸丑科陈谨榜进士,嘉靖卅三年(1554年)任江西浮梁知县。

  历户部主事、观督察院政,擢工部虞衡司员外郎中,进阶中宪大夫、司郎镇库;黄森清介自许,忤权贵,迁岷王府长史。

  万历卅二年甲辰(1604年)卒,年八十九岁。

  妣郑氏(1519—1603年),诰赠恭人,谥号慈淑。续妣陈氏(1539—1609年),谥号慈惠。子迁拔(1538生)、迁抡(1559生)、道生迁授道潘(1578生)。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之1·山川形势之1·舆域·山》载:

  “戴雾山,自陈五郎叠峰而至,势甚峻峭,云烟常绕,非极霁不见山顶,登之瞰数百峰。其下家族于斯。

  按:

  守恭,由晋开元寺分派蓝邑参山,复分派于此地,号科名,子姓蕃衍。

  其乡又有大樟树,周围五丈,高二十余丈,覆荫数十丈,故老相传为唐所植。元·至正间,有章大材应乡试得隽,报者依住址寻到,仅一大树,始知乃其神也。明·进士黄森赠以联云:‘科场夙蜚声,端赖神光赫濯;远近承樾荫,莫非枝叶扶疏。’今菁茂未艾。乡人祀之,祈祷如响。 ”

黄登

  黄登,北宋人,由南安徙晋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7·人物志·隐逸·宋·黄登》:

  “黄登,由南安徙晋江。

  少游上庠,与陈觉民有研席之好且三十年。及守泉,涉两岁,未尝干以私。[按:陈觉民,字达野,仙游人,崇宁五年[1106年]知泉州。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觉民》]

  既卒。以文诔之,谓:‘其穷经耻受命,学道深造大方。蔬茹如享太牢,燕处若奉五戒。’

  张读不苟许可,亦以隐君子目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张读》)

黄焕彰

  黄焕彰,字愧渊,清·晋江人。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年)解元,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年)连捷进士。授检讨,充玉牒馆纂修,历礼部祠祭郎中、征江知府、刑部山东司员外、湖广司郎中、贵州司郎中。卒于京,年五十八。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黄焕彰》:

  “黄焕彰,字愧渊

  康熙丁酉解元,戊戌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充玉牒馆纂修。

  迁礼部祠祭郎中,管理营田水利。

  出知征江府。以官庄完官粮,民免赔累之苦。又复除盗魁,安编户。

  越二年,内补刑部山东司员外,迁湖广司郎中。议刑决狱,轻重得宜,大司寇廉其仁明。

  丁艰,起补刑部贵州司郎中。

  以疾卒于京邸,年五十八。”

黄中通

  黄中通,字睿夫,号抑公,明末清初·晋江人。

  随征粤西,太平知府

  黄中通登顺治六年己丑(1649年)进士,随征粤西,同年除授广西太平府知府,未任。

  康熙《永州府志·卷4·秩官志(上)》:黄中通,福建晋江人。己丑进士。”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黄中通》:黄中通,字睿夫,晋江人。顺治己丑进士,随征粤西,授太平知府。”

  永州知府

  顺治十一年(1654年),洪承畴“调赴军前效用”,十月到达长沙,入洪承畴幕府。顺治十四年(1657年)就任永州知府,“招集散亡,通工易市”,永州城墙及城内的公署、鼓楼,东安、祁阳及衡、郴等地共24处城墙均由他督修完成。

  康熙《永州府志·卷4·秩官志(上)》:黄中通历永府知府,顺治十四年任。”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黄中通》:“调永州。永为滇黔门户,中通措饷给军,军兴无缺。”

  贵州左布政使

  擢贵州左布政使。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黄中通》:

  “历贵州左布政使。

  黔经兵乱后,册籍焚毁,中通准赋役成书,经画财赋,公私便之。

  是秋,大兵渡泸,米价腾涌,复请以仓储与民和籴,民赖以安。”

  广西按察使

  迁广西按察使,卒于官。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黄中通》:“迁广西按察使,卒。”

黄元骥

  黄元骥,字德臣,明末清初•晋江人。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5•黄元骥“道光旧志”为作传(《福建通志列传选•卷3•》选录)

  由海上归命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5•黄元骥》:黄元骥,字德臣,晋江人。由海上归命。”

  黄元骥是泉州府童生、郑泰的女婿,任明政权太常卿。

  郑泰郑成功的族兄,也是明政权的户官;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因郑经怀疑郑泰与策动拥立郑袭拒己的黄昭勾结,先封郑泰为金厦总制,后伏甲兵扣押之。郑泰之弟郑鸣骏郑泰之子郑缵绪大为惊恐,即率所部自金门入泉州向清帅耿继茂投降,黄元骥即随军降清;同日郑泰自缢而死。(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郑泰郑成功郑经郑鸣骏郑缵绪》)

  候补参议、延安府管粮同知

  黄元骥投清后,授予虚职“候补参议”,一直没得到任用。康熙七年(1668年),黄元骥被举报“假降”,反而受到清廷注意,以“参议”授延安府管粮同知实职。

  清·郑端《政学录•福建》:“康熙七年,候补参议黄元骥疏称台湾方域北望浙、南望广,地非小也;阿兰夷(荷兰)据时流寓民巳数万,人非寡也;其土沃衍多水泉,禾稼丰登,食非乏也。欲入其国者必。”

  氏关系文书》收录1份部覆批文,称:福建泉州府南安县儒学投诚生员臣黄元龙谨奏:为君恩未报,再密陈清假贼以降真贼、以重名器事,下列一系列所谓假投降的名单,其中有黄元骥黄元骥,泉州府童生。因娶郑泰女,诳报伪太常卿;部覆参议用。”

  《延安府志·卷18·宦2》:“管粮同知……康熙七年,黄元骥,福建人。”

  钦定四库全书《陕西通志·卷96·艺文12》收录黄元骥《登靖边城》(今榆林市靖边县)诗:“危楼雉堞晓云平,溪水东流雨后声。北望旌旗摇玉帐,西连鼓角动金明。藁砧昔断深闺梦,刁斗空怜远戍兵。秦月汉关人不见,风沙萧瑟若为情。”

  南昌知府、江西驿盐道副使

  授南昌知府,擢江西驿盐道副使,以道兼府又摄臬事。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5•黄元骥》:

  “康熙闻,授南昌知府。

  逆窃据袁、临各郡,简亲王帅师屯南昌,征讨四出,军兴旁午,一切军需皆倚办焉。

  擢江西驿盐道。

  师行络绎,官船不敷,元骥为之立法,按船给票,约以曾载兵一次者后免再应。于是民船四集,有余船可供商旅,百货流通,预备糗粮刍茭俱集水次。

  一夕,王谕明旦出师,恐粮与舟难猝办,则曰:‘已备矣!’黎明,官兵登舟,百物无缺。

  时南昌戒严,城门书闭。元骥以城中多留百姓,无益实用,且耗米谷,乃留壮丁守屋,余纵其他出,男妇子女以亿万计。

  元骥以道兼府又摄臬事,日议军政,夜批文移,裁决如流。”

  晋江市陈埭镇氏大宗祠内至今嵌有一“重藩都督”匾,款“中宪大夫、知江西南昌府事黄元骥,为钦奉旨都督命事,以平岛有功,晋阶右都督,统辖官兵镇守江西南昌府地方等处。丁良立。”

  广西按察使

  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年),擢广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康熙朝实录》:“康熙十九年庚申,三月……升江西驿盐道副使黄元骥为广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5•黄元骥》:

  “擢广西按察使。

  会大兵由粤进滇讨逆,将军赖塔素知元骥才,移书总督金光祖委司转饷。兼程直趋百色,宣布德威,苗蛮向应,建议就地募夫充运。又行图转递运法:自竹州塘直抵滇省,计里设塘、塘有目,计塘设站、站有长。一夫斗米、一行十里,以炮为信;逐塘递接、按程交替,更番休息。先至者,别出赏旌之。前后运粮数百万,日用夫六千六百名;于口粮外,加赏银二分。人心踊跃,丛山叠岭间,挽运如飞。滇南军前数十万征师咸歌腾饱以至凯捷,元骥力也。”

  康熙廿二年(1683年),两广总督吴兴祚、广西巡抚郝浴、广西布政使崔维雅、广西按察使黄元骥等组织纂修康熙)《广西通志》。

  黄元骥《邕江即事》诗曰:“青入青山雨后松,寒泉倚枕晓淙淙。江村远近渔家火,水国依稀野寺钟。欸乃声中横一棹,苍茫影外过千峰。朝来回首维舟处,百尺滩头云举重。”

  山东布政使

  康熙廿二年癸亥(1683年),升山东布政使司布政使。

  《康熙朝实录》:“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九月……升广西按察使黄元骥为山东布政使司布政使。”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5•黄元骥》:

  “擢山东布政使。

  首革例金,以苏民困。

  登莱旧界外地,元骥护巡抚时以海宇既康,特疏入请,令民归故居,复就业。海滨弛禁,听民采捕,民以富饶。”

  康熙廿四年(1685年),山东布政使黄元骥重修济南府文庙,规制弘丽,儒林巨观也。

  康熙廿五年(1686年),山东巡抚张鹏、布政使黄元骥再次重葺趵突泉白雪楼以纪念李攀龙,并增建白雪书院学舍后堂,复其明代旧名“历山书院”清•任弘远《趵突泉志•人物志•国朝•张鹏》:张鹏,字南溟,丹阳人,官巡抚。与方伯黄元骥同修趵突泉及白雪楼。有诗并题额。”

  革任归家,卒

  康熙廿七年戊辰(1688年),黄元骥被举“不职”革任归家。事因康熙廿四至廿五年(1685—1686年),黄元骥见东宁(台湾氏)降卒生活实在太苦了,建筑了栖流所予以收容。

  《康熙朝实录》:“康熙二十七年戊辰,春……二月,以山东布政使黄元骥不职革任。”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5•黄元骥》:

  “致仕归,有司毫无干请。

  卒,祀广西名宦。

  子良佐。”

  著《省斋诗集》4 卷、《广西转运事略》。

黄元勋

  黄元勋,字肇纪,明末•南安人。崇祯间从军,积资擢参将。后从唐王朱聿键入闽,为南明•隆武朝(1645—1646年)右都督;乞归,隐居天心洞为道士。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高士传卷4•黄元勋“道光旧志”为作传(《福建通志列传选•卷6•黄元勋》选录):

  “黄元勋,字肇纪,南安人。

  幼读书;崇祯间海上兵兴,从军。积资擢参将,南捣黎峒、北援登州,屡立战功。

  后从唐王入闽,为右都督;见时事日非,遂乞归。

  始学诗,日与朋侣倡和成帙。葺故所营天心洞居之。与刘若作方外游,道服终其身。”(按:刘若即僧如幻。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宗教•佛教•清•名僧•如幻》)

黄日

  黄日,字邦耀,清初·晋江人。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列传选·卷35·黄日“道光旧志”为作传。

  左都督

  康熙十九年(1680年),从万正色率舟师克海坛、平海、湄洲、浯州、厦门。康熙廿二年(1683年),从施琅平台,授左都督。(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万正色施琅》)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列传选·卷35·黄日》:

  “黄日,字邦耀,晋江人。

  康熙十九年,从万正色率舟师克海坛、平海、湄洲、浯州、厦门。

  二十二年,从靖海侯·施琅克澎湖、台湾。叙功授左都督,拜他喇布勒哈番。”

  “初,之捣澎湖也,风急帆摇,敌势方张,舟人畏怯观望。日奋袂起,夺舟师所捩舵,乘风突进;诸军皆进,遂破之。统兵者抚其背曰:‘壮士得非黄日乎!’”

  同安营把总

  久之,借补同安营把总,26年不调不迁以终。年八十卒于家。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列传选·卷35·黄日》:

  “久之,借补同安营把总,视前所授阶降,而处之恬然。饬伍卫民、赈穷戢暴,积二十六年不调不迁,以卒。”

  “又尝受知于总督满保。然皆以老故,不果荐。年八十,卒于家。”

黄梧阳

  字喈南,清·泉州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拔貢。咸丰二年(1852年)举人。

黄永

  明初·晋江人。为郎为守先后二十七年。

  少充邑庠生,转诸生,讦奏教谕,明·洪武中以事被逮至南京,悉革为民。永时髻年,得发户部充吏,尚书目试而奇之,以人才举,授本部主事,升员外郎。出为宁波知府,节冗清狱,锄盗安民。调守湖州,岁饥设法赈贷,以余修筑水利,岁丰倍入。复调广信,勤民苦节,始终清操不渝。

  致仕归后,由南京徙居永春县西二十五都儒林里,仅营一宅。

  子,宣和举人,海阳主簿。长孙,居儒林;次孙偕子,后重返晋江;曾孙、元孙光昇(参见《泉州人名录·黄光昇》)、玄孙乔栋(参见《泉州人名录·黄乔栋》)、裔孙

黄光癉

  明·晋江人(今石狮市宝盖镇仑后村)。嘉靖间进士,历官浙江水利佥事、刑科给事中、刑部尚书。

  黄光癉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海塘工程专家。他在浙江任水利佥事期间,对江南地区的水利建设作出过不小的贡献。他始编海盐塘字号,创建“五纵五横桩基鱼鳞石塘”,后人誉为“海上长城”

  任刑科给事中回乡服制期间,适逢泉州府清复学地,黄光癉为泉州府文庙撰《泉州府清复学地记》碑文,见证了泉州府文庙在历史上的价值和地位。(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寺庙·文庙》)

  黄光癉在任刑部尚书时,亲自审理的大案包括严世蕃罗龙文案,还有一案为海瑞上疏。当海瑞买棺材,别妻子,散童仆,以死上疏,劝说世宗不要相信方士骗术、振理朝政,因而激怒世宗,诏命下狱论死。宰相徐阶力救海瑞,黄光癉则把海瑞上疏比拟儿子骂父,以减轻罪责,并乘机把海瑞留在狱中,营护海瑞甚力,适时又奏请释放海瑞出狱。

黄琰

  黄琰,字莹甫,号姬璧,晚号百拙居士,明末晋江潘湖人;黄光昇黄光升)孙。(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光昇》)

  南海县令

  黄琰明·万历廿五年(1597年)丁酉科乡试举人,万历廿六年(1598年)戊戌科赵秉忠榜联捷进士,授南海令。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黄琰》:黄琰,字莹甫。万历戊戌联捷进士,授南海令。”

  庶政毕举,简斥世缁。邑饶,税契率匿,四而报一,报所税万八千金,尽数登报。

  委查番舶,令商自言应纳额;后人极力搜取,额反而少。监司章邦翰问其故,曰:“搜财受商诈,故额少;令自报纳,彼不敢少。”

  余姚县令

  丁内艰,服除,万历卅一年(1603)起补余姚县令(今宁波余姚市)。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黄琰》:“丁内艰,起补余姚。牟山湖为通邑水利,豪家傍侵为田,申请刬平之,万民利赖。”

  今余姚市低塘街道黄清堰村尚存“高风千古”坊(严子陵纪念坊)。1987年10月列为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严光,字子陵,东汉·会稽余姚人;曾与刘秀同窗。后刘秀登基为汉光武帝,屡次征召,严光均婉拒,后索性隐居富春江一带,耕钓自足;晚年归于余姚,卒葬于陈山(客星山)。严光宁静淡泊、不慕权贵,追求自适的生活及处事态度,极为后世文人仕宦所推崇。

  清•光绪《余姚县志》:

  “征士严光墓。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巡抚尹应元檄所司刈草莱、治倾圯,树之绰楔。洪启睿撰《重修严光先生祠、墓并建坊记》。”(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洪启睿》)

  “《重修严子陵先生祠、墓并建坊记》:

  赐进士第浙江按察司按察使温陵洪启睿撰文、赐进士第刑科给事中邑人杨文焕书丹、赐进士第翰林院编修邑人史钶篆额,御史中丞公抚浙之浃月揆文‘奋武威德’。

  ……大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孟冬之吉。

  余姚县知县黄琰奉钦差提督军务、巡抚浙江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尹应元立石,五十一世严昌世重修。”

  该牌坊为四柱三间石结构建筑,残高6.12米;明间、次间楼顶均圯无存,各间存下枋、花枋、上枋、上花枋及定盘枋,坊柱用材硕大,抹角方形。明间:柱间置下枋,两面均高浮雕“双狮戏球”图案,底下两侧施雀替以作支撑;花枋阳面字板从右至左刻“为汉征士子陵?先生立”,阴面则镌历代余姚氏精英的名讳;阳面上枋为高浮雕图案,阴面亦如此,但均毁损甚泷;上花枋大字板阳面刻“高风千古”四大字,边款“钦差提督军务巡抚浙江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使汉阳尹应元、明进士文林郎知余姚县事晋江黄琰,大明万历甲辰□□□□孟冬”字样,背面字板镌“清节流芳”4大字,边款漫漶。两次间上下坊均浮雕麒麟、海马、仙鹤等,形象饱满生动。该牌坊虽有残损,但雕刻细腻。

  南京户部广东司主事

  万历卅四年(1606年),擢南京户部广东司主事,甫数月,浙中监院自简至矣,旋归里。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黄琰》:“擢南京户部主事,甫数月告归。”

  居家

  黄琰居家期间,日惟与琴为伍,偕同志陟泉郡清源山巢云岩诸名胜,饮酒赋诗,浩然自得,晚自号百拙居士。营生冢,预为文自志焉。

   为文踔发沈深,砥川柱流,墓铭传志,非深知可传者不屑;作诗则力追盛唐,尤慕元亮子美摩诘乐天诸风雅。为人刚毅浑厚,择友而交,言行不苟。于书无不窥,至山经水泽诸书皆精研,术家与谈辄敛云。著有《莹甫诗文集》。

  年七十卒。无子,以族子维序为嗣。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黄琰》:“年七十卒。”

黄乔栋

  字以藩,号肖葵,明末·泉州潘湖垵边临漳人,刑部尚书黄光昇长子(黄光昇卒赠太子少保,谥恭肃。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光昇》)。

  明·詹仰庇黄乔栋墓志铭》(站长标点、按注)

  明·中宪大夫临安知府致仕肖葵 公墓志铭

  赐进士第嘉议大夫刑部右侍郎予告前都察院左副佥都御史协理院事年家眷生詹仰庇撰文

  赐进士第奉训大夫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纂修正史分直起管理诰敕妹夫史继偕纂额

  赐进士第承德郎南京户部广东司主事期侄黄琰书丹

(以上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詹仰庇史继偕黄琰》)

  临安郡太守肖葵 公殁,其子若孙将襄其大事,以状谒余曰:“先君子有言,知我者莫如司寇先生,顾伯铭其墓。”嗟乎!盖余何忍铭公哉!

  盖余不佞,之获交于潘湖埯边临漳,而以儿曹缔姻公也,则缴盟少保公。少保公名德为世所宗,余获秩屦者二十余年。公时宦游四方,少保公旦夕念公不置。公解临安绶归于舍,余以少保公幸会潘湖临漳间。少保公既殁,余失所严,事虽无老成,尚有典型,思其人幸获似,而况乎质行百貌之象贤也。

  余之于公,敢忘徼惠于先好,庶几于乎生欢,终始以之矣!诚如公言,先未有知公如余也。余何忍解铭于公!

  按公状讳乔栋,字以藩,其先世长治讳尝寓居永春儒林,迨广信太守公长治讳之后,始复迁晋江潘湖埯边临漳。高祖曰,曾祖曰赠尚书,祖曰教谕赠尚书,父曰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恭肃,母曰夫人,公其子也。

  生而器度端凝,黄光昇留氏王氏爰而无屯,曰:“是儿也颖,太守公得无绳其武乎!”始就纶,能句读记诵。三十得补博士弟子员,试辄冠。其俦侪,性至孝,遭夫人丧哀,毁几绝岗。从少服抵公宦耶!

  少保公开府于蜀,值三殿采木之役。少保公图可以纾蜀困者,夜坐述蜀民艰苦,公恻然卞采木词,绰有先忧之致。

  以少保公叙绩,荫入太学。少保公晋式司空及留都大司农也,公辄以进则定省,退则力学,竟以数奇见其所。

  (隆庆元年,1567年)少保公得予告归,乃以少保命谒选,授南京中军都督都事。动以礼自持,甘淡薄,计口而食。都事衙前地间扩,都督拟建射堂,其中而艰于妨幕衙也。公曰:“武事久废矣!吾岂敢以私宿公。”卒成之,暇则共阅习焉。

  故事:凡祝鍪于府堂,陈设仪仗,监以二御史拜毕,赍表而出。有御史由中门双灯前道,驰甬道而上,至则与鸿胪赞礼者就不决。公正色曰:“去此堂而逋廊南向。俨然,不违咫尺矣!御史可张灯直驱道而上,谓礼法何?御史不有朝廷?严有鸿胪官,而奚以来?”胜为御史不能夺也!

  壬申(隆庆六年,1572年),过覃恩授文林郎;已,升都督府经历,改应天府治中。

  治中,京兆朊秩,公自饬一如都事时。躬阅江襄兵准所额数,须给毫无濡深;所覆白江使者“九事”及条“六事”,鉴鉴皆江防长荣;时行条鞭法而节省,议起府尹,尽减诸役催钱,胥徒供讫,簿不能自给;浇千官,公量编,诸务当所便宜,公私赖之。

  无何,擢云南临安守。临安,滇中一大都会也,地产金石珍贷,民饶乐,人为公得善地贺,公自饬一如治中旨。

  有宦滇者,谓公母秩,告者不来,钧矢安从具,公不谓然。

  以情理听断,事细者宥勿治。初至,讼者数百人,月余数十人,后乃讼而希矣。椽史奏讼牒罚钱,岁输六百两为额,讼既寡,并二三月乃得一月赎锾,不足,稍以柴薪月俸抵也。

  郡苦旱,齐心行祷,开石屏、龙湖诸水以济耕者,旱不为灾。

  末逾期,临安称治。公乃叹曰:“吾难膝下久矣!间关山万里,依依白云,作岵岵屺想,岂以二千不易一日养哉!”遂致仕,四请而后得报者。

  有土舍(土司)以府檄袭职,无所索例,心德公,具谢。公已在告矣,罢却之。及出关,又以二白马谢,又以却之。

  入里门,行宕不能偿宿负,少保公欣尔叹曰:“我儿乎!吾知免矣!”

  既归养,侍少保侧。少保食寝,公乃食宿,出入必告;少保出,则扶翊登舆,必以从;或少保公不以从,虽夜分必俟其还,省乃安,愉愉如也,翼翼如也。少保公病,亲汤药,不交睫者两阅月;少保公且易箦,周身周棺,必诚必慎,既属圹,毁不自胜,杖乃起;既葬,庐于墓公旁焉。

  居家以睦族为先,所训诫必本忠信,不喜神怪,不事祠祷;人告以窘乏,系倒禀为济。居怀念仲弟以公车殁,独有季弟谢事老矣!相携于山水间,蛊盘款洽。雅操琴音游,以琴笙遇所会,必鼓一二曲,与谷响泉声相应。季弟亦好琴听,筑山舍相距里许。曰:“以宾朋过从,其友爱殆天性欤。”刻励于学,善著书,老而不倦。

  谓少保公经学皆有纂述,而礼祀有所未尽,乃采摭诸儒经传,辑为《三礼辑义》。取少保公《易书》、《诗》、《春秋说》、《附以已见》、《骈学庸论》、《孟孝经》合为《黄氏十二经》(即《十二经传习录》)。晚读《老子》,悟其旨,作《老子解》。湛于声诗,著《诗经名物考》、《杜工部希豳集咏》,又增补少征鉴作历代史抄。少保公著《昭代典则》,公复辑嘉靖间《实录》抄,作《世宗皇帝政识》(又有《读书管见》、《无益子集》)

  其书籍藏于家塾,然会博雅君子获览观焉;庶几行远,亦稽古核今,一梗暨公所为;文会吟杜,多与贤士大夫游。至笃志问学,而淳行于天性伦常间,即士大夫人人推逊,谓公于家庭之渊源,有潘湖会也。少保称公孝,人无间言也哉!

  公元配陈氏,安福县令陈会女,赠孺人;继配潘氏,南安处士潘志昂女,封孺人。

  公生于明·嘉靖辛卯年(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初一日亥时,卒于万历乙巳年(万历卅三年,1605年)十月初八日亥时,享年七十有五。

  子男三:长曰,郡庠生,娶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襄惠张岳子庆远府知府张宓长女,后公卒。次曰,由潘湖埯边临漳移居官田儒林里,永春县庠生,娶郡庠生陈容女,继娶郡庠生维馨女,先公卒。皆陈孺人出。季曰,晋江县庠生,娶湖广布政使司左布政杨道会女,孺人出。

  女:自孺人出者,适无锡县丞用宾第六子鸿逵;自孺人出者,为余洪谦妇。

  孙:自出者,曰维垓,由潘湖埯边临漳移居官田儒林里,永春县禀生,娶通政使杨廷相子庠生士章女。自出者,曰维垲,聘庠生孙懋相女;曰,聘庠生洪有鼎女。

  孙女:自出者三:长适刑部郎中赵日崇子郡庠生世敬,次适粤东佥宪王宗会子晋江邑庠生应昶毓昆,季适太学生丘宇寿尧观。自出者二:长适太学生王居圻承镔,次适惠安县庠生骆铎子庠生。自出者二:长许庠生蔡增彦嗣铤,次许余儿詹洪渐葑林

  曾孙女维垓出,许庠生李之慎锡凤

  墓在南安县锦源山之原。公承少保公之命,筑以俟老者。为圹三:左若右已二孺人兹于,明·万历乙巳年十二月十四日奉公以葬。

  铭曰:“域厥考斯窿,而德厥岗斯岿。窈乎,其穸而所辟;归乎,其体而所适;邈乎,其世视斯石。”

  黄怿,字德和,号笔峰,明·浙江萧山人;正德八年癸酉(1513年)领乡荐(举人), 嘉靖五年丙戍(1526年)任安溪知县。

  安溪知县

  黄怿以举人于嘉靖五年(1526年)任安溪知县,后升常州通判去。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明·知县》:“嘉靖中:黄怿,五年任。”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明·知县·黄怿》:

  黄怿,字德和,萧山人。以举人任。

   举行明六谕,辑氏乡约、氏训词,附列教条为十四禁,以防民止汰。月立长、副董之,善有纪恶有书而考成焉。

  县承剧寇残伤之后,缓刑薄征,令富室能贷饥民者,熟日官倍偿之。

  县产美葛,阖镇峻索无休,下令禁织罢市,以止征求。

  同安驿借助不赀,持义力辩,竟罢百年无名之赋。

  至其他治行,真切条理,父老道之,有击节震襟者。

  升常州通判。

  晋江陈琛诗,其序曰:‘安溪好山水,念欲往游,未暇也。近闻诗书礼义之政浸灌于山水之间,山弥高而水弥深,使我神爽飞越,便欲蹑履持竿,登高临流,而老足未能也。’有诗载于后。(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琛》)

  黄怿《宪台指教序》

  黄怿甫宰安溪,臬司都宪周爌为指导其施政,曾授予罗一峰罗伦一峰)《谕属文》、胡太初《画簾绪论》及《为政准则》3书,黄怿汇总刻印为《宪台指教》1册,亲为之《序》,供庠序、乡校学子学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罗伦》)

  ·嘉靖《安溪县志·7文章类··

  “宪台指教序

  黄怿(县令)

  嘉靖丙戍(嘉靖五年,1526年)冬,余宰安溪,政出旁午,抱拙弗克,赖臬司宪长公,悯余愚而指教之者再,始颁罗一峰所著《谕属文》,继颁胡太初所著《画簾绪论》与夫《为政准则》。庄诵浃旬而自奋,顿忘学步邯郸之诮。窃惟大学之法,豫养俊秀,官刑之制,具训蒙士。顾此三书,治体攸具,非特属吏赖以砭愚,抑亦士人之所当用心者也。

  乃命工锓梓,总为一帙,题曰《宪台指教》,颁诸庠序,暨于乡校,俾聚首之日,互相磨砺。苟有用我,执此以往,庶几公之教不但及于今,凡储用之士亦幸私淑而与有闻。公之泽不但及于闽,凡天下编氓,皆得以沫其余润矣。

  公讳,字充之,以乙丑名进士尹于莆,历迁今秩,又擢都宪。此皆其已试之验,而尤不可以无传云。”

  起修嘉靖版《安溪县志》

  嘉靖八年(1529年),黄怿主持起修嘉靖版《安溪县志》,聘请其老师林有年主纂,书成未刊行去。嘉靖卅一年(1552年),安溪知县汪瑀主持接修,仍请林有年主纂成书。(参见www.qzhnet.com《泉南著述·安溪县志》)

  林有年《序》中记录了黄怿如下一段话,说明修志目的:欲知天地之道,民俗之宜,而为政之先后缓急者;欲知职官之贤否,而为政之取舍劝惩焉;欲知学校之兴舍,人物之盛衰,而为政之转移设教焉;祀典,欲知之崇之,而解咎涵休焉;惠政,欲知之举之,而宣风布德焉。事有关于政务者,皆欲知之,而为政之因革,用助聪明之弗逮也。非志曷知,志容缺乎?”

  陈让《序安溪县令公遗思碑》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记》收录陈让(监察御史)”《序安溪县令公遗思碑》(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让》),文曰:

  “公浙萧山人,讳,字德和,世居笔峰山下,因号曰‘笔峰’。受刚直敏惠之性资,沉酣典谟载籍,容止温庄,声气芳朗,圆智应于无方,而条理精实,故夙著令闻。领正德癸酉(正德八年,1513年)乡荐,嘉靖丙戍(嘉靖五年,1526年)出宰安溪。

  承剧寇残伤之后,因之以饥馑,公帑如悬,公深忧之,乃缓刑薄征,令境内富室,能贷饥者一钟熟官为倍偿。富室感公之义,全活甚众。

  邑皆崇山窈壑,民朴愿尚巫,公悉厘无稽之祀为小学,群俊秀择行义者为师,课其勤惰,语以洒扫应对,可达天德,广黉舍以居才士,与习正心诚意之学,由是人士益彬彬逊志时敏矣。

  安溪产美葛,阉镇峻索无休,乃令民毋织絺,市不得鬻,后遂无索者。先时同安驿借助安溪不赀,公持义辩请,竟罢百年无名之征,当时赖之,此其章章较著者也。

  耆民吴标、引礼李泮辈数十百人,皆能道公事神、防民、正已、驭吏、备警、防饥之事,真切条理,至有击节霑襟者。

  于戏!不以地隔时异,达上下而相感者,人心自然之理,下不可伪为,上不能以情私势使也。故今安溪遇饥馑则思公之善赈,服絺葛则思公之所留,学则思公之教;苦征求则思公之帡幪覆露,四者皆人心所同。公先得之,故人心同。然于公人心不异,则碑不能无;人心不死,则碑不能磨。是为感应一致无穷之道,何有于情私意致哉。公迁常州别驾,去之日而民遮留攀号镇道。

  余游郡序时,辱公之知。公子九皋,登戊戍(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与道义相求,考民所称,与见闻不异,故为论著,施诸金石,以垂昭劝。”

黄裴

  字岩伯,号梅岩,清·泉州人。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年)举人。授侯官县教谕,教督诸生,具有条理。

  丁内艰,起补长汀教谕。汀故朴地,士习颇淳,黄裴慎饮射读,法外未尝数谒令长,接生徒讲论,务致其诚,上官谓其有古师长风。家贫而齿日繁,杯酒自适,委运自然,事上敬,接下恭,交友信,种种可法。卒于官,年五十二。

黄继伯

  黄继伯,字符长,或作元长,号云间,清•南安人。乾隆(1736—1795年)间贡生,权连江、归化二县训导,乾隆廿二年(1757年)迁凤山训导、教谕,擢粤西理苗知县,历龙英知州、南宁府隆安知县,调河南布政司都事、彰德府同知(署彰德府分府粮捕通判)。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循吏传卷2•黄继伯“道光旧志”为作传(《福建通志列传选•卷6•黄继伯》选录),曰:

  “黄继伯,字符长,南安人。
乾隆间贡生,权连江、归化二县训导,迁凤山教谕。

  擢粤西理苗知县。县地新辟,民俗刁悍;继伯恩威并济,苗民帖服。值邻县械斗,死者枕藉,檄令穷治;继伯往谕之,民皆感泣,愿受约束。乃请于军门,治为首者,余置不问。

  历官龙英知州、隆安知县,调河南布政司都事、彰德府同知,皆有惠政,以老归。”

  《重修凤山县志•卷8•职官志•训导》:黄继伯:南安人,廪贡。乾隆二十二年二月任。”

黄任

  黄任(1683一1768年),字于莘,号莘田;因收藏10方古端砚,又号十砚翁”、“十砚斋老人;清•永福(今福建永泰县)白云乡人,住福州南后街光禄坊早题巷;康熙廿二年(1683)生。与泉州的联系,是受聘编修《永春州志》和纂修《泉州府志》。

  身世

  家世代书香门第。黄任的曾祖父黄文焕是明•天启进士、翰林院编修,因编修过国史,人称“太史公”
黄任12岁受业于福州著名诗人许友,又于外祖父处学诗,同时又拜擅长楷书的林佶进士学书法。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黄任廿岁乡试中式举人。后七试春官不第,往返京、闽,流寓吴、越,学诗于新城王渔洋,与顾侠君汤西涯姜西溟等酬和应答,诗益精进。性好宾客,谈笑诙谐,口若悬河。

  四会县令,兼署高要县事

  雍正元年(1723年),黄任出任广东四会县令,次年兼署高要县事,在任期间颇有口碑。后因与上官不合,于雍正五年(1727年)被劾去职。

  晚居福州

  砚癖

  高要系古端州地,所辖之端溪三洞正是著名的砚石产地。黄任工诗善书,尤有砚癖,于是在任上节衣缩食,将余俸购买砚石,得良砚百余台。罢官归,船中所载惟砚石。

  归里后,他选择质地最好者交付良工精制砚石,最后选取10方最佳者,视为至宝。在他的福州住宅南后街光禄坊早题巷的“香草斋”中修建“十砚轩”收藏这些砚石,并自号十砚老人。他还为这十方砚石取了“美无度”、“古砚轩”、“十二星”、“天然”、“生春红”、“著述”、“风月”、“写裙”、“青花”、“蕉石”等名。

  黄任还能刻砚,他常把赋诗刻于砚背铭之。黄任所藏端砚亦多精品,至今闽中仍有遗砚流传,多镌顾二娘造”

  黄任性好宾客,每日与名士对砚唱和吟诗饮酒,谈笑风生,口若悬河。

  修《永春州志》、《泉州府志》等

  乾隆廿二年(1757年),应永春知州杜昌丁请,黄任受聘与黄惠编修《永春州志》35卷。(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杜昌丁》、《泉南著述·郡邑志乘·县志·永春志•清乾隆永春州志》)
又受鼓山涌泉寺僧委托,主修《鼓山志》。

  乾隆廿六年(1761年),黄任应泉州知府怀荫布之聘,来泉与郭赓武纂修《泉州府志》。不过,时黄任时已79岁高龄,没多久又“因丁内忧归里”,故在修《泉州府志》一事上仅是挂名而已。《泉州府志》一直到乾隆廿八年(1763年)方告成。(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怀荫布郭赓武》、《泉南著述·郡邑志乘·府志·泉州府志·清乾隆泉州府志》)

  卒于家

  黄任归里后生活清苦,晚年贫病交加,年八十三时病故。晚年寓居福州城内光禄坊早题巷故居遗址现由福州市人民政府挂上黄任故居”横匾。

  黄任既殁,砚旋散失。其后“风月”、“写裙”2砚曾为黄任后人觅得;“生春红”后为林白水所得,白水被害后归李律阁;另解放初期郭沫若存其一,白云山家存其一,郑庭椿教授存其一,霞浦氏存其一,闽清宏琳厝姓宗亲存其一,福州剪纸艺术研究会会长吴文娟女士存其一;黄任生前赠好友李霖村一砚,现此砚无从查询。

  工诗

  黄任善书法,尤工诗,以博采唐宋、明、清众家之长、自成一体、委婉奇丽为时人所称,七绝尤负盛名。著有《秋江集》6卷、《香草笺》、《消夏录》诗话2卷。

  《秋江集》收入诗计970余首,其中七言绝句有600余首。

  《香草笺》系选自《秋江集》中200首诗而成,流传台湾,自清代以来一直风靡台湾,乃至成为书房讲授诗学的范本及灯会射虎的必备参考书,对台湾诗坛影响颇大。

  沈德潜编《清诗别裁集》不录尚存世诗人的作品,却破例选录了黄任的6首。

  著名诗人袁枚《随园诗话》说他“诗有音节,清脆如雪竹、冰丝,非人间凡响,皆有天性使然,非关学问,在唐则青莲一人李白青莲居士,而温飞卿继之温庭筠飞卿,宋有杨诚斋杨万里诚斋,元有萨天锡萨都剌天锡,明有高青邱高启青邱子,本朝继之者,其惟黄莘田乎!”

  建瓯郑方坤、长乐王元麟、永泰陈应魁先后为黄任的诗集作注。

黄护

  黄护(1085~1145年),名宏隆,字迅奋,号逊顺,北宋末南宋初·晋江安海镇黄墩人。

  身世

  黄护,是黄纶23世孙。黄纶,又名肇纶(669—755年)字彬夫,泉州黄守恭第4子。唐·垂拱二年(686年),黄守恭舍宅建寺后,从匡护禅师言,五子迁“五安”黄纶即迁入同安县南坑柄村(今金柄),为同安氏紫云派始祖。(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守恭》、《泉州儒道释寺庙·开元寺》)

  黄护之父黄硕进是一名诸生。黄护从小接受儒家教育,17岁参加科考未中。之后,经商务贾,随姑丈高纪昌出洋,先跑两广,后远航东南诸国商埠,未久即成远近闻名的大海商。因安海港(时称“安平”)有通航之便,应在此时开基晋江安海黄墩。故氏桐林大宗族谱》载:黄护,晋江安海黄墩人。”

  黄护事业有成,以归守乡土为本,在安海购置了十多家店面,经营食杂等生意。此时的黄护依旧是文人做派,嗜好篆隶、棋弈、诗谜等,喜欢结交高僧,常到龙山寺和高僧品茶论禅。

  黄护还热心公益,一心造福乡里,在当时参与了3件大事——建镇、兴学、造桥。

  建镇廨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泉州府请示朝廷,于当年始建安海镇(时称石井镇)。首任石井镇监是吏部郎朱松(号韦斋朱熹之父)(参见泉州历史网 《泉州古港·围头湾·安海港·南宋·建炎创石井镇》、《泉州人名录·朱松朱熹》 )

  其时,“欲辟廨所,量夺民居,人皆难之。”黄护得知,挺身而出,说:“息贫风,补弊政,此善事可为也。”自愿捐出一块土地,在石井书院西侧兴建镇廨,此即安海历史上第一个“镇政府”办公署。此事在清·柯琮璜《安海源流考》上有载:“建炎四年,设石井镇。黄护建廨于鳌头西,夫子韦斋为镇官。”

  扩建鳌头精舍

  朱松任石井镇监时,幼年朱熹随全家人上任。朱松公余乃择民之秀者充弟子员,教以义理之学。为开启民智,朱松发起兴学倡议,黄护等乡士纷纷捐募响应,扩建镇廨畔“鳌头精舍”,作为朱松讲学馆所。致后人有“谁是当年辟草莱?层轩高栋傍崔嵬”之思(《安海志·卷38·诗咏》)。

  绍兴廿三年(1153年)秋七月至绍兴廿六年(1156年)七月,朱熹任同安县主簿兼领学事。在此期间,屡往来于相距百余里的泉、同之间,必经安海访父执,在“鳌头精舍”与耆士论说经义,文风大振 。

  “鳌头精舍”即为“石井书院”前身。(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学校·石井书院》)

  造安平桥

  古时,安海与水头为五里碧涛隔断,商人旅客往来只能靠舟渡,交通十分不便,且飓风潮波,无时不至,船交水中,进退不可,失势下颠,漂垫相保,从古已然,大为民患。

  绍兴八年(1138年),僧祖派始为石桥,黄护与僧智渊各施钱万缗(每缗为铜钱1000文)为之倡。黄护还亲自参与监理建桥,操劳多年。未待安平桥竣工,绍兴十五年(1145年)黄护卒,年仅59岁。

  黄护辞世后,安平桥工程被迫中断。一直到绍兴廿一年(1151年),在泉州太守赵令衿主持下,黄护之子、新兴化令黄逸继承父志,率僧惠胜续建安平桥,并于隔年的11月竣工。

  南宋朝廷追赠黄护为文林郎、晋江县尉。淳祐十年(1250年),泉州知州韩识作《清源志》时曰:“为不没人善,乃记其名,以垂不朽。”

  (参见泉州历史网 《泉州桥梁·安平桥》)

黄鑅

  黄鑅,字于宣,明·晋江县人。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黄鑅》、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黄鑅》有传。

  南京户部主事、南京礼部郎中

  黄鑅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第三甲第136名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转礼部郎中。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黄鑅》:“黄鑅,字于宣,晋江人。宏治癸丑进士。”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迹3·黄鑅》:“黄鑅,字于宣。弘治癸丑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转礼部郎中。”

  擢守思恩军民府、移守桂林

  擢守思恩军民府,后移守桂林。丁艰归,卒于乡。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黄鑅》:“擢守思恩军民府。思恩故土官承氏世袭之后,民蛮杂处,余孽跳梁,至,悉擒捕之。团结保伍,令民缓急相救,增设县治,定税均徭,建学置驿,治如内郡。由是土蛮始知有长官,不敢肆骜云。”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迹3·黄鑅》:

  “擢守思恩军民府。思恩故土官氏世袭,氏败,余孽犹时跳梁,至,悉擒捕之。仍团保伍、均徭役,建学校,置驿道,由是夷氓帖服。

  移守桂林。丁艰归,卒。”

黄瑗

  黄瑗,字纯玉,明·晋江人。

  知长山县、历户部员外郎

  黄瑗登弘治十八年乙丑(1505年)进士第,授长山知县;历户部员外郎。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黄瑗》:

  “黄瑗,字纯玉,晋江人。

  弘治乙丑进士,知长山县。时山东旱蝗,多方赈济,邻境饥民来就食者万计。有老妪子商贩戕于盗,计获真盗,置之法。青、齐有疑狱,藩臬多檄鞫之,无不得情。

  历户部员外郎。”

  钦定四库全书《广东通志·卷41·名宦志·黄瑗》:黄瑗,字纯玉,晋江人,进士。”

  知肇庆府

  正德(1506—1521年)间知肇庆府,后以疾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黄瑗》:“擢守肇庆,以平贼功进三品秩。既而广西盗起,起肇庆之兵会捕之。以疾卒。”

  钦定四库全书《广东通志·卷41·名宦志·黄瑗》:“正德间知肇庆府。心存抚字,修堤防,辑戎事。恩平贼首苏寓唐国钦相继作乱,集民兵剿灭之。”

黄云蒸

  黄云蒸(1599—1663年),字大矞,号宛思,明末清初·惠安县忠恕乡六都鳌塘铺前黄村人(今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黄文惠堂侄。故居仍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文惠》、《泉州民宅·黄云蒸故居》)

  清·道光《惠安县志》、道光《福建通志·良吏传》有传。

  进士及第

  黄云蒸生长在翰墨仕宦世家,家中藏书极多,他嗜书如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他天性爱干公益事,如义务帮邻居乡亲写信、契约、春联之类,带头捐献钱物铺街筑路、建造水坝桥梁等,因而青年时期在村中人望颇高。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黄云蒸还捐资倡建前黄祠堂(即今前黄祠堂后部分)。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云蒸赴福州参加明朝福建最后1次乡试 ,中何承都榜举人。此后,政局纷乱,崇祯十七年(1644年)崇祯帝自缢于北京景山,明亡,清兵入关;东南沿海由北而南的南明小朝廷一个个如昙花般稍现即逝,郑成功据守金、厦,清军蜂拥入闽……黄云蒸同家人一道四处游避。(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成功》)

  清·顺治九年(1652年),黄云蒸上京赴壬辰科试,登邹忠倚榜进士第三甲18名。

  陇州知州

  经例行的3年见习和吏部铨选候缺后,顺治十四年(1657年)黄云蒸选任为陕西凤翔府陇州知州(今陕西省宝鸡市陇县),阶员外郎。

  缉捕盗贼

  陇州山岭崇峻,树繁草茂;还因渭河流经境内,沟河纵横,沼泽地里芦苇丛生。盗贼出没于高山峻岭芦苇丛中,非常猖獗,境内屡屡发生盗窃抢劫案件,民怨载道。历任知州为之疲于奔命,却收效甚微。

  黄云蒸上任伊始,即着手整顿捕衙,加强捕盗力量,从严缉捕盗贼。黄云蒸深入勘查,得知有好几股盗匪团伙时而单独行动,时而相互配合,既有组织性,也讲究策略,难怪前几任知州有时围剿他们连影子也找不到。黄云蒸宽严有度,恩威并施,胁从不究,首恶严惩,分别采用不同计谋智取,各自击破,彻底瓦解这几股匪伙,使窃贼迅即减少。

  严禁骚扰百姓

  陇州属边地要冲,官府公文上传下达,官员上调下派,军队调动,粮草运输,邮件往返等,常人马车船首尾相衔,连续不断。当地官府疲于奔命,便往民间大量抓夫派差。陇州百姓既要防范盗贼,又要逃避和应付官府的兵差夫役,苦不堪言。同时,邻近的云南、贵州很不安定,往来运输物资常遭驿兵骚扰。

  黄云蒸一是严禁官府人员随意抓夫派差,以减轻百姓的劳力负担,即使是公务或缉盗需要,也不允许随意骚扰百姓;二是清除驿兵骚扰运输的弊病。

  奖耕兴建

  北方战事初定,流亡避乱的百姓纷纷回原籍或是择地而居,境内豪强也趁机圈围肥沃的土地占为己有,使流亡在外的百姓回籍后无地可耕,只好又辗转流离,增加社会混乱。

  黄云蒸禁止在拓荒中随意圈地,划定田地供流散人员开垦,组织抢搭草棚,发粮接济,鼓励归民大量开垦荒田,还进一步招人垦荒;对于开荒者,既可免除徭役,又可减免赋税。

  为陇州的长治久安计,黄云蒸进一步发动民众大修水利、铺筑道路、建造桥梁、兴建州城,还发动当地豪强富户捐献钱物,兴学助教。

  重新修纂《陇州志》

  任内,黄云蒸有感于旧州志早在火灾中付之一炬,于是殚精竭力搜辑资料,主持重新修纂《陇州志》16卷。至康熙五十年(1711年),该志已成残卷。现佚。

  治绩第一

  由于黄云蒸廉政爱民,整治有方,其所主政的陇州,被公誉为关中各州县中“治绩第一”

  顺治十七年(1660年),黄云蒸作为名宦被荐参加“分闱”考试(各省分场考试,朝廷稽考有政绩官员以备提拔的1种形式)。同时参加“分闱”考试而被提拔的黄云蒸吴子瑜康体谦3名汉官,时人誉为“三冰鉴”

  考试后,黄云蒸被升调入京为礼部员外郎(从五品)。时黄云蒸任陇州知州4年,未及赴京,母卒,依例回籍守制(丁忧),陇州百姓倾城出动 相送。后来,陇州百姓“感念其德”,将其入祀“名宦祠”

  卒

  康熙二年(1663年)3年“丁忧”制满(实2周年),擢黄云蒸为陕西凤邠盐法道道台,未及赴任,病殁于家。赠奉直大夫。云南省云南府宜良县湖广郧阳府房县知县王璋为撰《皇清赐进士出身、大夫、陇州知州宛思 先生暨配勅封宜人陈氏合葬墓志铭》。

  除《陇州志》16卷外,黄云蒸还著有《诗骏选刻》等书。

黄瑶观

  黄瑶观(1703~1747年),字舟玉宾宇,号西园,清·惠安县忠恕乡六都鳌塘铺前黄村西园自然村人(今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故居仍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黄瑶观故居》)

  《福建通志》有载。

  进士及第

  黄瑶观出生于书香门第。父黄其宗,小有文名,尔后设馆授徒,门下弟子多人登科。

  清· 雍正十年(1732年)乡试得中叶有词榜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春闱”金德瑛榜进士第三甲55名。

  安邱知县

  乾隆十年(1745年)授山东省青州府安邱知县(今山东省潍坊安丘市)。御史范端植赞其是“安静之吏,悃幅无华,有西汉循吏之风”

  赈灾恤民

  黄瑶观知安邱,最令人称道的是倾尽身心赈灾恤民。

  黄瑶观甫到任,值山东大旱,庄稼无收,饥民遍野,安丘亦不能幸免;朝廷决定赈灾。黄瑶观于饥民集中处设厂煮粥,为防饥民哄起抢食,他分饥民10人为1处,逐一分食。他开仓发粟,每次给饥民赈济粮物时,都要亲临现场检查点验;为防营私舞弊,他责成全县衙役要亲手将粮食送给灾民,不得转经他人之手;赈灾点也是酌情分布,方便灾民领取粮食。因而灾民不生纷扰,许多人赖黄瑶观的赈济得以活命。

  次年春上,山洪暴发,大水漫过河堤,几淹至官仓。黄瑶观连日置身风雨中,督率工役抢堵决口,加固河堤,仓储得安。当年夏天麦季歉收,饥民又聚,黄瑶观又着手新的赈灾事务。

  第3年秋,安丘县境又发大水,刚出土的禾苗又遭灭顶之灾;黄瑶观亲临灾区踏勘,禀奏朝廷获准赈灾。黄瑶观对赈灾和灾后重建诸务事必躬亲,有条不紊地安排登记造册等工作,对灾民优恤有加。

  政治清明

  安邱县酷旱洪涝并作,境内不靖。黄瑶观在处置错综繁杂的政务时,善于切中要害,使其余小事迎刃而解。施政中重于治本,别人认为纷繁无绪的事务,都让他化繁为简,治理得井井有条。尽管水旱连连,饥民充塞,但安丘境内安靖,不曾出现过大乱子。

  黄瑶观不仅治政廉明,还注重教化,倡导学风,关怀奖掖士人。政务之暇,常邀集诸生畅论诗文,不分尊卑贵贱,相互坦诚切磋。举县士人皆把黄瑶观引为知已,诸事与商。尽管造访者络绎不绝,黄瑶观从不显示出丝毫厌烦,总是以礼相待,因此很得当地士人的拥戴。

  黄瑶观办案公平公正,常以法度教化百姓,从而减少地方犯罪率。

  对于衙门借调人员,黄瑶观不时规劝他们秉公做事,曰:“我最痛恨那些凭着滥用武力、严酷压榨来博取‘能吏’虚名的人了!”

  卒于官

  黄瑶观身心劳瘁,积劳成疾,在安邱县任职不到3年任满,卒于任上。

  安邱县官民对黄瑶观感恩戴德,公推为“名宦”、“能吏”。之前,惠安籍的陈犹龙也曾在此任知县,亦有善举德政,民谣云:“前有公,后有公。”

黄朝栋

  黄朝栋(1870—1940年),名玉枝朝栋其字,号清士,近代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人;清末御前侍卫黄正元之子。故居“静芳斋”尚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宗祠家庙·前黄祖祠·族贤》)

  近代文人,善诗文、楹 联、书法、画兰。

  诗作如:

  《为定楼而作》“户对帽山山不老,门迎芹水水长流。十二栏干时得月,万千气象始登楼。”

  《集唐诗有感四首》(录2首):“高阁张灯酒后清,问花落地听无声。劝君更尽一杯酒,醉后无知世上情。”“万户伤心生野烟,江枫渔火对愁眠。干戈满地能高卧?只有芦花浅水边。”

  楹联如:

  自题书斋联:“静坐无聊,终日字临;芳情可爱,有时画学芝、兰。”

  勉后辈联:“溯祖父富贵兼全,既见惜衣惜食;愿子孙耕读俱备,须知克俭克勤。”

黄正元

  黄正元(1844—1906年),字抡卿,号舜廷,清·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人(古属惠安县),道光廿四年(1844年)生;黄实芳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宗祠家庙·前黄祖祠》)

  黄正元从小习武,有头、臂、肚武功“三绝”

  同治十二年(1873年),黄正元中癸酉科武举第5名。

  光绪三年(1877年),黄正元与泉州武举人黄达祥黄贻楫等人同往京城赴考。经会试、殿试,登佟棠榜,黄达祥中武状元,黄贻楫中武探花,黄正元中武进士二甲第3名,时人称“泉州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贻楫》)

  黄正元授乾清宫侍卫,赏戴蓝翎。光绪四年(1878年),即任御前侍卫的次年,黄正元回乡建侍卫府(今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侍卫府》)

  后,黄正元擢武翼都尉、诰封修职郎。

  光绪廿六年(1900年),黄正元丁父忧返乡,期满即请休致。

  光绪卅二年(1906年)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