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名录(10划-中)

  倪人俊(字子范、倪炜(字怿仲)
  倪鸿范
[字伯畴,号随庵,清•晋江人。台湾镇右营千总、加都司佥书,入侍卫、授平望守备。苏松中军游击,川沙参将,嘉兴副将。温州镇总兵。南澳镇总兵,历署福建水师、广东全省提督(南澳镇总兵。署福建水师提督:倡设厦门玉屏书院。又权广东全省提督:修南澳总镇署。)。浙江提督,卒于官。耽吟咏。]
  顾珀[字戴祥,号新山,明·泉州城区人(古晋江县治)。父顾美。少读书清源山“泰嘉岩”。弘治十二年进士,历知虹县、旌德县、和州。嘉靖元年起南吏部考功郎。历兵部武库司、湖广布政参议、湖广按察副使,致仕。嘉靖五年再起为四川按察副使,历河南右参政、江西左布政。寻擢南京太仆寺卿,历南京太常寺卿、南户部右侍郎署篆、摄宪部、都台。致仕居家(嘉靖十三年致仕返籍。对家乡多有贡献。嘉靖廿九年正月张岳造访。)。嘉靖廿九年正月十八卒于家。建祠立坊。评价。]
  顾可久(号洞阳)

倪人俊

  字子范,清·晋江人,侨属。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倪人俊在安海倡建养生堂(后改称育婴堂),收养晋江、南安一带弃婴。至1949年,共收养21504人。解放后改称红婴院,1963年附设养老院,收容孤寡老人。该堂创建以来,屡受海外侨胞捐助。

倪炜

  字怿仲,清·晋江人。

  以明经为崇安司训,同司铎倡建学宫。适李光地游武夷山,谒朱文公祠,倪炜从之游,告以祠屋残破。在李光地的过问下,五曲书院留云书屋重修,焕然一新。李光地有《留云书屋记》载其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光地》)

倪鸿范

  倪鸿范(1689—1759年),字伯畴,号随庵,清•晋江人;明•学士倪维哲裔。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武迹•国朝武迹•倪鸿范》有传。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6•倪鸿范“道光旧志”为作传(《福建通志列传选•卷4•鸿范》选录)。民国连横《台湾通史》亦有传,内容大同少异。

  台湾镇右营千总、加都司佥书,入侍卫、授平望守备

  倪鸿范于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年)武举。

  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凤山以养鸭为业的朱一贵因不满知府王珍父子的酷政暴敛,发动武装起义。南澳总兵蓝廷珍、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出师讨伐。(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施世骠》)

  时倪鸿范之父倪兴为台湾镇提标中军参将,居守防区。随营的倪鸿范承父命,招募丁壮,自备器粮,六月十六日随清师从台南鹿耳门登岸,镇压朱一贵义军,擒获朱一贵苏张周和等。七月初六朱一贵被清军俘获。
战后,倪鸿范因功授台湾镇右营千总、加都司佥书。后入侍卫,任都司,授江南平望营守备,奉命留京师。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武迹•国朝武迹•倪鸿范》:

  “倪鸿范,字伯畴,号随庵,晋江人;明学士维哲裔。康熙辛卯武举。

  会台湾不靖,父时为提标中军参将,例应居守。鸿范承父命,招募丁壮,自备器粮,请大帅麾下效力。从攻鹿耳门,先登陷阵;又穷捣贼巢,生擒贼将苏张周和等。

  以功授千总,加都司佥书,入侍卫,授平望守备,奉命留京师。”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6•倪鸿范》:

  “倪鸿范,字伯畴,康熙辛卯武举。

  会台匪朱一贵乱,父时为提标中军参将,例应居守。鸿范承父命,招募丁壮,自备粮械,请大帅麾下效力。从攻鹿耳门,先登陷阵;又穷捣贼巢,擒贼将苏张周和等。以功授千总。”

  苏松中军游击,川沙参将,嘉兴副将

  雍正五年(1727年),倪鸿范任江南苏松水师镇标中营游击,升川沙营参将,又升浙江嘉兴协副将。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武迹•国朝武迹•倪鸿范》:

  “旋授苏松中军游击。南北要冲,奸匪丛集;鸿范勤缉密防,商船安堵。辛亥(1731年)秋,潮暴涨,淹没庐舍,兵民乏食;星夜冒险,白抚军亟集米船,全活无算。

  升川沙参将。有王大聚党,迷诱儿童采割折生,匿支河,莫能踪迹;鸿范独廉知,穷捕抵法,其害遂息。

  升嘉兴副将。(乾隆)八年,闽饥,奉旨运米十万帆海,刻期而至,桑梓利赖。”

  钦定四库全书《江南通志•卷111•职官志•武职》:“镇守苏州水师……中营游击……倪鸿范,福建人,雍正五年任”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6•倪鸿范》:

  “累迁至苏松游击。雍正九年(辛亥,1731年)秋,潮暴涨,淹没庐舍,兵民乏食,星夜驰白抚军,集米船以接济。

  擢川沙参将。有王大聚党诱儿童采割,匿支河,莫能踪迹。鸿范廉知,穷捕抵法,其害遽息。

  擢嘉兴副将。”

  温州镇总兵

  擢浙江温州镇总兵官。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武迹•国朝武迹•倪鸿范》:“升温州镇。开万全斗门、造华盖山瞭台,以资灌溉、防火灾。捐建育婴堂。”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6•倪鸿范》:“迁温州镇总兵。捐建育婴堂,开万全斗门以资灌溉,造华盖山瞭台以防火灾。”

  在乾隆十四年六月卅日,倪鸿范曾上《题报奉到加上皇太后徽号并册封皇贵妃摄六宫事》奏折。

  南澳镇总兵,历署福建水师、广东全省提督

  南澳镇总兵

  乾隆十四年己巳(1749年)六月,倪鸿范由浙江温州镇总兵调任闽粤南澳镇总兵(地属广东汕头)。乾隆十五年(1750年),倪鸿范以南澳总兵署福建水师提督,驻厦门,兵权再度涵盖台湾。之后又以南澳总兵署广东全省提督。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乾隆十四年己巳……六月……调浙江温州镇总兵倪鸿范为闽粤南澳镇总兵。”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武迹•国朝武迹•倪鸿范》:“调南澳镇,历署福建水师、广东全省提督,俱着威惠。”

  倪鸿范有描写南澳景色的诗《隆澳》“络群峰海曙明,绝壑几重道。藤葛莽纷披,忽复间隆澳。寒英缀古松,好景天然造。路曲遶猿窝,巢危藏鸟菢。休言佳境稀,古磴罕人到。西阁多场圃,宅方连井络。紫门稻花香,石桥泉脉导。周巡迹已频,村农识画纛。”

  南澳岛深澳镇有清初“梅花村”遗址。村前巨石“梅花村”三榜书,为倪鸿范题。

  南澳岛青澳山北青径口南山坡有陆秀夫墓,乾隆十六年(1751年),南澳同知印光任与总兵倪鸿范重修。在陵墓正后方十多米处矗立的巨石上刻有“丞相石”3个1米见方大字,款印光任题”

  署福建水师提督:倡设厦门玉屏书院

  乾隆十五年(1750年),倪鸿范以南澳总兵署福建水师提督,驻厦门。乾隆十六年(1751年)倡设玉屏书院,聘进士蓝应元出任山长。玉屏书院位于厦门岛玉屏山麓,即今厦门第五中学玉屏校内,是厦门有记载以来最早的官办书院。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武迹•国朝武迹•倪鸿范》:鸿范笃好读书,款接文士。厦门玉屏书院久废,为僧所据;署提篆时,会商道、府,扩清鼎建,至今雒诵不绝。”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6•倪鸿范》:“权福建水师提督。厦门玉屏书院久废,为僧所据,鸿范商之道、府重建之。”

  清•道光周凱《厦门志•卷2•书院•玉屏书院》:

  “玉屏书院,在城内东北隅。有石屹立如削,晶瑩可爱。前设有义学,海氛时鞠为茂草。底定后,将军吴英建文昌殿、萃文亭;又建小堂一间,祀仙,时降乱作诗,名曰‘卖诗店’。后户部郎中雅奇构集德堂,增置学舍,为士子课文所;买漳之垣泥乡水田若干亩,岁收谷若干石,为士子会文之需(有碑记)。

  未几而生徒寥落,僧占之,租入作香灯之资,假人作寓。

  乾隆十六年,倪鸿范以南澳总兵署水师提督,与兴泉永道白瀛、同知许逢元、绅士黄日纪林翼池刘承业廖飞鹏及生监共谋设学,乃逐僧徒、迁佛像,劝绅士捐金二千有奇,于文昌殿右辟地、折旧屋,盖讲堂一所;其旁为斋庑八间,以其二与馆役宿处,余为学舍。又其高者,为必自轩,为三台阁,与旧祀朱子萃文亭相连。今奉朱子于集德堂,立石碑,镌‘魁’字祀之。规模焕然一新。

  以是年十月兴工,次年十一月工竣,靡白金千八百余两。合各属输捐,共存银三百余两,寄典生息,为每岁掌教修金;而膏火之费缺如。

  侍御谭尚忠任兴泉永道,劝绅士黄日纪等捐白金三千余两,交厦防厅生息,每年计得息六、七百两备膏火。传檄各属,于道署先行考试,优取生员二十名、童生二十名,送生、童各十名入院肄业;十名在外与课,不给膏火。每月三期课文,每名给膏火一两。每岁佥董事、生员二人以辅掌教。行之数年,士皆德之。”

  倪鸿范曾游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后埔村西北的莲花山太华岩寺,赋有《太华岩》诗,留下“为怜西岳高堪仰,聊把莲花拟岱宗”佳句。

  漳州东山岛大澳港莲叶崖有一“风动石”倪鸿范于上镌有“风动石”3个大字,石面镌诗1首,曰:“嵯峨一卷石犹奇,百鸟巢边人不知。偶度悬崖风引动,点头欲语意何如。”这块风动石在“文革”中遭破坏,遗迹无存。

  又权广东全省提督:修南澳总镇署

  倪鸿范又权广东全省提督。南澳总镇府位于深澳城区(称大衙口),是总兵、副总兵驻地。乾隆廿二年(1757年),倪鸿范重修南澳总镇署。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6•倪鸿范》:“又权广东全省提督。”

  清《南澳志》:“总镇署居城正中。明•万历四年(1576年)副总兵晏继芳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地震倾圮,副总郑惟藩改建于金山之麓,凿山填土,因资力不足,未能建成。副总兵黄岗从众议,因于旧址而重建。四十七(1619年)年坏,副总兵何斌臣修。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总兵杨嘉瑞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总兵倪鸿范修……”

  浙江提督,卒于官

  乾隆廿三年戊寅(1758年)五月,倪鸿范擢浙江提督。乾隆廿四年己卯(1759年)卒于官,年六十九。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乾隆二十三年戊寅五月……以闽粤南澳镇总兵倪鸿范为浙江提督。”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七月……

  浙江提督倪鸿范奏:‘沿海岛澳每有奸艘潜匿扰害商船,臣严饬出洋官兵梭织巡哨,极力搜捕。至绍兴、嘉兴、湖州、等处,支河港氵叉尤易藏奸,臣令每营拣选目兵数十名,酌派干弁督率领缉,并核其获贼之有无量为赏罚。’

  得旨:‘所言甚得要矣,实力行之。’”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武迹•国朝武迹•倪鸿范》:“升浙江提督。巡阅军伍,重山复岭中冲犯岚气,疾作,股肿,犹简阅不稍懈。至缙云卒,年六十九。”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6•倪鸿范》:

  “终浙江提督。

  从子邦良,字耜南,乾隆壬申举人。知广东安定县,值黎变,亲冒矢石平之,地方恃以安谧。丁艰归,以哀毁卒。”

  耽吟咏

  倪鸿范好为诗,耽吟咏。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武迹•国朝武迹•倪鸿范》:

  “晚年耽吟咏,有《和御制诗纪行》。

  又著有玉堂、和声、同声、西湖、武彝、罗浮、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名胜诸诗集数十卷。”

  泉州城东北百里许仙游、马甲交界处的洛江区虹山村虹山有白虹漈(白云漈),倪鸿范诗:“奔腾南下气如霓,众脉分支东复西。形势直随青汉迥,翠光还与白虹齐。岩崖错落云相映,林木参差鸟欲迷。几度攀跻登绝顶,等闲拾级是天梯。”(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水利•白虹漈》)

顾珀

  顾珀(1464—1550年),字戴祥,号新山,明·泉州城区人(亦古晋江县治),府第在“崇名铺”(今花巷北侧)。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5·侍郎顾新山先生》:顾珀,字戴祥,晋江人。”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人物·明·顾珀》:顾珀,字载祥,晋江人。”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顾珀》:顾珀,字戴祥,晋江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顾珀》:顾珀,字戴祥,号新山。”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2·古迹志坊宅附·城中宅·明宅》“侍郎顾珀宅:在崇名铺。”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人物·明·顾珀有记。

  郡、县《志》和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顾珀》有传。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5·侍郎顾新山先生综述“《闽书》、旧《郡志》、《清源文献》”为作传。

  顾美

  宋代,顾珀的先祖由莆田入泉州,爱“清源”山水之秀,因而占籍家焉。

  清·道光《晋江县志》载:

  顾珀之父顾美,明白夷才具优,瞻现故匮乏者,周之资,而不诣债者,毁其券。
癸丑年
(弘治六年,1493年)山东饥,奉诏入粟账饥,赐冠带称‘义民’。

   晚与蔡观慧(字允元,理学家蔡清之父)张苗(通政使)等十四人组织‘逸乐会’。”(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清》、《泉州典故•逸乐会》)

  少读书清源山“泰嘉岩”

  顾珀少年时,曾读书于清源山“泰嘉岩”,且求教于名儒蔡清。(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清源山·泰嘉岩》)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5·侍郎顾新山先生》:“少而忠信好义。”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5·杂志上》“引《闽书抄》”

  少司徒生时,清源山鸣顾美以为吉兆,为其子取字“戴祥”)

  五岁,善对偶。蔡文庄封君(指蔡清之父蔡观慧试一联:‘宰相本书生’,公应声曰:‘忠臣繇孝子’。时称神童。

  尝随大母往后寮庙,神为起长。

  读书于清源‘泰嘉岩’,朔望诣‘文庙’,一夕还山,见二童灯导之,呼大人,忽不见。”

  顾珀少年时曾结庐读书于清源山“泰嘉岩”(址在清源风景区水流坑,已废。)。顾珀《泰嘉岩记》曰:新山顾珀新山早岁读书隐居焉。玩索之余,曾与山约曰:‘他日能有尺寸,当使斯岩其有兴乎?’”

  蔡清年长顾珀11岁,《闽书》载顾珀曾与同窗好友田嵓一道求教于蔡清。(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田嵓》)

  弘治十二年进士,历知虹县、旌德县、和州

  顾珀于弘治八年(1495年)中举,弘治十二年已未(1499年)进士,初授虹县知县;丁父忧,服除,正德元年(1506年)补旌德县令(今安徽宣城一带)。擢守和州(今安徽和县)。坐忤控制朝政的太监刘瑾,被逮下狱,廷杖。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5·侍郎顾新山先生》:

  “弘治十二年进士,除知虹县。丁父忧。

  服除,正德元年补旌德令。

  擢守和州。

  岁大饥,不俟申详,发仓库赈恤。

  时巡按奉檄督逋甚亟,计民贫无措,召富商喻以大义,悉代输货,秋成还之,商民两无所累。

  坐忤刘瑾,被逮,廷杖四十。”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顾珀》:

   “弘治己未进士,知旌德县。

  守和州。罹大饥,不俟申请,出仓廪赈恤。”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人物·明·顾珀》:“弘治进士。知虹县及旌徳,擢知和县,皆有恵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顾珀》:

  “弘治已未进士。

  知虹县,丁外艰。

  服除,知旌德。公平明断,勤积贮,宁国一郡饥,独旌不害。

  擢守和州,复罹大饥。不俟申详,发仓库赈恤。

  坐忤刘瑾,被逮,廷杖。”

  嘉靖元年起南吏部考功郎

  明·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欲暗杀武宗·朱厚照,立他自己的从孙为帝,事败,刘瑾受磔刑而死。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嘉靖即位,下诏:“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十八日以后,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二十二日以前,在京、在外大小官员等,有因忠直谏诤及守正被害……奏请定夺……起复原职酌量升用……”

  嘉靖元年(1522年),顾珀被重新起用为南吏部考功郎。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5·侍郎顾新山先生》:败,乃以治行旌擢南吏部考功郎。”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顾珀》:败,擢南吏部考功司郎中。”

  历兵部武库司、湖广布政参议、湖广按察副使,致仕

  母卒,顾珀丁内艰。3年服阕,除兵部武库司,升湖广布政参议。

  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朱厚熜入承大统,乞休5上;嘉靖元年(1522年)乃升湖广按察副使致仕归乡。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5·侍郎顾新山先生》:

  “丁母忧,服阕除兵部武库司。当正德颓纲之日,事多因循。秉正执法,凡兵器出纳京卫勾解,极意振刷,宿蠹一清。

  升湖广布政参议。

  行部至蕲,有妖僧诈称奉敕往名山挂幡,所在恣横,密发其奸,置之法。

   宁藩反南昌[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史称“宸濠之乱”]扼黄梅为池皖援。会武宗亲征,民争逃窜,榜喻安辑之。事平乞休,不允。

  世宗嘉靖帝入承大统,以护送圣母劳,赐银币。复上疏乞休,遂升湖广按察副使,予致仕。”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顾珀》:

  “以治行擢兵部武库司。正德中政多因循,秉正执法,宿蠧一清。

  升湖广参政。宁庶人(指“宁王”,后废为庶人,故称)反南昌,扼险黄梅为池皖援。”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顾珀》:

  “丁内艰,复除兵部武库司。

  升湖广布政参议。行部至蕲,有妖僧诈称奉勅往名山挂旖,所在恣横。密发其奸,置之法。

  庶人反南昌,扼险黄梅,为池皖援。会武庙亲征,民争逃窜,榜谕安辑。事平,乞休五上,乃升湖广按察副使,予致仕。”

  在家3年,修清源山“泰嘉岩”

  嘉靖五年再起为四川按察副使,历河南右参政、江西左布政

  嘉靖五年(1526年),顾珀再度被朝廷起用,任四川按察副使;逾年升河南右参政,以荐升江西左布政使。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5·侍郎顾新山先生》:

  “都御史秦金吴廷举席书、御史何鳌唐符马纪前后荐闻,而桂文襄为县时,为所知,文襄当国,欲大用之。

  【按:“桂文襄”:桂萼,字子实,号见山,谥“文襄”。江西饶州府安仁县人(今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锦江镇)。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历丹徒、武康、成安知县。嘉靖初年擢南京刑部主事。嘉靖三年(1525年)升翰林院学士。嘉靖四年(1526年)任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嘉靖六年(1527年)历任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嘉靖八年(1529年)兼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参预机务,继张璁为内阁次辅。】

  嘉靖五年,起四川按察副使,整饬威、茂二州。既至,修理城堡墩台,召募武勇,弹压羌夷,核历年赏番虚糜,岁省万金。土酋入贡,令释刀易马乃入,遂为定规。

  逾年,升河南右参政。

  以荐升江西左布政。”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顾珀》:“嘉靖五年,以荐起四川按察副使。整饬兵备,修理城台,召募武勇,弹压羗夷。土番来贡者率挟利器,创防馆于郊外,使人守之,令释刀易马乃入,遂为定规,民无恇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顾珀》:

  “嘉靖五年,起四川按察副使。修城堡,募武勇,弹压羌夷。历年赏番多虚糜,核实余银几万两,创会馆郊外,令贡夷至者释刀易马乃入。守为定规,民无恇扰。
逾年,升河南右参政。

  以屡荐升至江西左布政使。”

  寻擢南京太仆寺卿,历南京太常寺卿、南户部右侍郎署篆、摄宪部、都台

  寻擢南太仆寺卿,升南京太常寺卿,寻升南户部右侍郎署篆;又摄宪部(刑部),摄都台(尚书省)兼督江防。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5·侍郎顾新山先生》:“寻擢南京太仆寺卿,升南京太常寺卿,寻升南户部右侍郎署篆。疏上《便宜十二事》,悉蒙嘉纳施行。在部五年,清望一时推重。”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人物·明·顾珀》:“累迁南京户部右侍郎,上便宜十二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顾珀》:

  “寻升南京太仆寺卿。检旧牍,举马政。近郊有屯田荒芜,民以官征宿逋不敢耕,令开垦,依亩征粮,取足额而已。

  擢南户部右侍郎。疏上便宜十二事,留心度支,京廪充溢。

  寻督江防。”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顾珀》:

  “寻擢南太仆寺卿,署南户部右侍郎。篆疏上便宜十二事,留心度支,京廪充溢。

  摄宪部,摄都台兼督江防。”

  致仕居家

  嘉靖十三年致仕返籍

  顾珀屡疏乞休,嘉靖十三年(1534年)冬乃许二度致仕,返籍。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5·侍郎顾新山先生》:“屡行乞休,乃许致仕。”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顾珀》:“致仕。”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人物·明·顾珀》:“致仕。”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顾珀》:“屡疏乞休,乃许致仕。”

  对家乡多有贡献

  顾珀致仕归来,嘉靖十四年(1535年)重修清源山“泰嘉岩”,匾曰新山旧隐”。据明代《国朝献徵录》及《氏晋江宗谱》记载,顾珀对泉州贡献颇丰,包括重修“天妃宫”(后称“天后宫”)、“万安桥”(洛阳桥)、“笋江桥”、“顺济桥”、“留公坡”、“灵济宫”,减免“清源山”地税,安溪弛禁私盐以利民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清源山·泰嘉岩》、《泉州儒道释寺庙·天后宫》、《泉州古桥梁·洛阳桥、笋江桥、顺济桥》、《泉州水利·留公坡》)

  顾珀见祖闾已成丘墟,予以复建。嘉靖廿三年(1544年)十月祖闾及祠堂建成,顾珀就在这里安度晚年。(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氏祖闾》)

  嘉靖廿九年正月张岳造访

  明·嘉靖廿九年(1550年)正月,时任总督湖、贵、川、滇军务的惠安人张岳从惠安来拜访卧病在床的顾珀。当月顾珀便辞世了。(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岳》)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5·杂志上》《闽书抄》曰:

  “公致政家居,年八十有六矣。

  其春正初,襄惠从惠安来,谓公曰:‘遥望清源失色,公盍保重。’

  公曰:‘老夫当之矣。’

  望后越夕,大星陨,而公终。”

  嘉靖廿九年正月十八卒于家

  明·嘉靖廿九年(1550年)正月十八,顾珀卒,年86。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5·侍郎顾新山先生》:

  “年八十六卒。

  抚按表闻,赐祭葬,赠都察院右都御史。”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人物·明·顾珀》:“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顾珀》:“卒年八十六。”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顾珀》:

  “年八十六卒。

  赐祭葬,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顾珀临终前留言诚告子孙。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5·杂志上》《续小学》曰:

  司徒示子孙曰:

  范文正范仲淹谥“文正”)有言:?祖宗积德百余年,至吾始为大官,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何以见祖宗于地下??

  我平生居官守法,不得言富,然秩亦不见卑矣。列位伯叔兄弟贫老可念,宜每位每年各拨租谷八石以恤之,依时送与,不可短少。

  乃系之诗曰:‘化工造物更无私,枯瘁荣滋自有时。万叶千枝原一本,细看《棠棣》八章诗。’”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太仆卿顾珀墓:在城东南万岁山东。”即今丰泽区东海镇院前村。(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墓·顾珀墓》)

  建祠立坊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泉州知府万庆(安徽和州人)有感于顾珀曾在他家乡当过父母官,有德于民,倡议重修他少年读书处的“泰嘉岩”,立新山书院”匾,并刊顾珀生前的《新山文集》。(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万庆》)

  明·天启六年(1626年),在府学东侧(今华侨大厦处)建顾新山祠”祀之,并在丽正门(亦称“南鼓楼”,原名“崇阳门”,泉州中山中路与承天巷交界处)内阳义铺为立“司徒坊”。(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府文庙•泉州府文庙周边专祠•顾新山祠》、《泉州牌坊•泉州府城古牌坊—明坊•双门前至南门•司徒坊》)

  评价

  顾珀为官,历弘治、正德、嘉靖3朝,是明代泉州名宦之一。

  明•著名诗人、散文家王慎中亲撰《祭司徒顾新山公文》、《顾新山先生请祀乡贤呈文》等,赞顾珀“始终克免,耆硕完德”。(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慎中》)

  据宗谱载,张岳“大司徒新山 公特祠”撰联:“誉望继史型,二十六名题雁塔;文章垂后裔,一十八次夺龙标。”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5·侍郎顾新山先生》:

  清坦简谅,恬澹寡欲,历官未尝以家累自随,室中绝媵侍之奉、声乐之娱。比休官,晚节益坚,罔犯在得之戒,平居燕处如斋,端坐如塑。遇二亲讳,素食悲悼,老如一日。教子侄以守法循义,穷民有丧葬不能举者,竭力周恤。居常绝意干谒,至一方利病,则不惮肫切上说下教,力可为者即自任之。其于息争喻善,常以懿言代鈇钺,和色当醴醪。不义者忌之知,而衣冠后进,望以为楷。

  陈琛‘历仕中外,如凝冰出壑、素月悬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琛》)

  天叙序公《教劄》曰:‘公之宦绩,收之志传,勒之碑板,采之实录,天下所共知也。至于乡行家范,非其乡人、后学受教而知德者,则未易知也。’

  溯公之贵几五十年,自少至耄,气静神闲,筋强骨竦,望之俨然如泰山乔岳,即之温然如霁月光风。

  少读书‘泰嘉岩’,每朔望月考,或值烟雨,衣巾靴屐自山而下,事竣即还山读《易》,每三百遍,如是者十年。其资深邃养,发为文章,措诸事业,以当大任者,夫岂偶然哉。”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顾珀》:清夷简谅,恬澹寡欲,室中绝媵侍之奉,声乐之娱。僮仆皆短衣芒鞵。居常绝意干谒。若一方利病,则不惮盹切陈之有司。教子侄以守礼循义。至今里中传达之。”

顾可久

  顾可久,号洞阳,明·无锡人,嘉靖(1522—1566年)初以户部郎中出守泉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据旧《志》,参《闽书》、《 紫峰文集》、《小山类稿》 为作传 :

  “顾可久,号洞阳,无锡人。正德进士,好学工诗文。

  初授行人,疏诤南巡,与张岳同时逮系。见其狱中时,慷慨浏湸,无凄恻声,心服之,遂与定交。

  嘉靖初,起谪籍,以户部郎中出守泉州。问何以治泉?曰:‘民心无常,惟上所感。’可久喜曰:‘譬之作诗,诗因感而成声,政因俗而成理。 ’

  其为治,崇廉耻,敦风俗,简而有体,明而不苛。省属邑不益之费,斥去浮惰之穴于官病民者。定赋期,令民各以期输,而总其赢乏之数为稽察。讼者至庭,悉两造之词而参伍之,至词穷情见,然后罪其尤无良者。闲雅镇定,吏卒敛畏。训小民如教子弟,所措置皆中会。课士务先实行,所取文必根于理。

  称其笃于自信,有汉循吏风。

  陈琛称其善政善教,本仁而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