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牌坊:县坊

  惠安县(含泉港区)古牌坊
    ——明《八闽通志 》记11坊。
    ——柳街孝节坊(泉港区南埔湾畔的柳街中。沿革。规制)。
    ——獭窟“节孝坊”[惠安县城南廿六都獭窟铺(今泉州台商区东南端张坂镇浮山村)]

  南安县古牌坊
    ——丰州。
     ——县境内。

  安溪县古牌坊
  永春县古牌坊
  德化县古牌坊

  古同安县牌坊
    ——厦门岛内(《清·乾隆<鹭江志>》载。清·道光《厦门志·卷2·分域略·坊表》载。民国《厦门市志》补记。现存。)。
    ——同安县(明·黄仲昭《八闽通志》记古同安县城牌坊。民国《同安县志》载。现存。)。
    ——金门(清《金门志》载。现存。)

惠安县(含泉港区)古牌坊

  明《八闽通志》记11坊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惠安县》记惠安县11坊,其中:①县治东1坊,即位于儒学之左的儒林坊。②县治南4坊:锦田驿左右有迎恩坊、重译坊,已废的有光华坊、崇文坊。③县治北6坊:福宁道前左右有肃政坊、激扬坊,已废的有宾贤坊、登龙坊、文明坊、登春坊。

  曰:

  “儒林坊,在县治东儒学之左,正统(1436—1449年 )间御史柴文显立。

  迎恩坊,成化十九年(1483年)重立。重译坊,天顺元年(1457年)重立。上二坊在锦田驿之左右。

  光华坊、崇文坊,上二坊俱废。

  已上四坊俱县治南。 

  肃政坊,激扬坊;上二坊在福宁道前左右,俱正统(1436—1449年)间佥事陈祚立。

  宾贤坊、登龙坊、文明坊、登春坊,上四坊俱废。

  已上六坊俱县治北。”   

  柳街孝节坊

  柳街孝节坊,位于泉港区(原属惠安县)南埔湾畔的柳街中,是泉港罕见的牌坊遗存。

  沿革

   该坊建于清·宣统三年辛亥(1911年)三月,为肖氏郭氏而立。

  光绪(1875—1908年)间,柳厝柳芝兰早逝,妻肖氏孀居抚孤,子柳财贵娶妻郭氏,生孙。柳财贵因生意不顺客死福州,光绪廿四年(1898年)郭氏又殁。肖氏含辛茹苦抚育裔孙。

  宣统元年(1909年),柳芝兰柳春花与邻村某发生矛盾,被强行掳去,欲勒诈赎金。族势弱,推荐秀才柳祖梅赴京伸冤,求助于当时莆田人、监察御史江春霖(1855—1918年),并叙及两氏孝节之事。江春霖禀奏朝廷,柳春花之事状转刑部,并获旨旌表两氏,允立坊褒扬。

  柳祖梅返乡,柳春花获释。宣统三年(1911年),姓族人即遵照圣旨捐造石坊,宣扬两氏孝节美德。

  石坊于“文革”中毁废,仅存遗构。

  规制

  石坊通体采用质地坚硬的花岗岩垒砌而成。原坊高约8米,长5米,4柱,3门,3层楼阁。建筑精细,雕饰艺术高超。坊柱琢磨得平滑如镜,梁枋、匾额、斗拱等雕刻精美。第1层中间铭刻坊主人的生平事迹,周围镶龙、凤、麒麟等图案,栩栩如生,神态逼真。第2层为匾额,镌刻褒义词以宣扬坊主美德。第3层正中嵌着“圣旨”字样牌座。

  石坊已废圮,现存构件有:石狮8只。麒麟、花草图案浮雕若干方。边柱两根,中柱半截,柱联残存“千秋”、“万代”4字。断匾1块,一面有“双旌囗囗”字样,落款为“户部郎中、都察院御史叶题雁,礼部郎中林栋;另一面为“孝节囗囗”、“宣统辛亥年三月吉旦立”字样。其余构件流失殆尽。

  獭窟节孝坊

  獭窟“节孝坊”,位于惠安县城南廿六都獭窟铺(今泉州台商区东南端张坂镇浮山村)。清·乾隆三年(1738年)立。

  《獭江氏族谱》载:

  秉德公,讳有德,字惟达,号敬亭。生于康熙甲申年(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七月初十日,卒于乾隆壬戌年(乾隆七年,1742)九月十一日。丁未年(雍正四年,1727年)入泮,乾隆戊(乾隆三年,1738)科举人。

  乾隆三年(1738年)秉德氏为母请旌节孝,奉旨建旌,旌表修入县、府《志》,进主节孝祠,春秋配祭,有志铭行略载小传。”

南安县古牌坊

  南安县(今南安市)古牌坊,除石井“邦伯坊”外,现基本无存。从史料可知曾立有以下诸坊:

  丰州

  古南安县县治长期在丰州,至1939年12月始迁溪美,故古牌坊在丰州古县城内较集中。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南安县》:

  “武荣坊,在县治前。唐改县为武荣州,因名。国朝·成化十八年(1482年)知县陈连忠重立。

  龙云坊,县治前东街。

  衣锦坊,为唐·欧阳詹归省立。(位于古县城西街。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欧阳詹》)

  贰卿坊,宋·嘉泰(1201—1204年)间,郡守倪思为侍郎诸葛廷瑞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倪思诸葛廷瑞》)

  进德坊、登贤坊、归仁坊,上二坊(应为“上三坊”)在旧学前 。[按:“登贤坊”始建在县西预备仓前,原在县西街旧学宫左,后圮。清·乾隆九年(1744年),里人苏祉移址重建。]

  阛阓坊,在前街。 

  协和坊,在西街之中。

  明义坊,在后巷。

  上八坊俱县治西。

  知逊坊,在县治西北隅。”

  此外尚有:

  “大启文明坊”:在丰州古县治前,明·弘治九年丙辰(1496年),邑令黄济为己酉科(弘治二年,1489年)傅智,壬子科(弘治五年,1492年)傅俊武宁,乙卯科(弘治八年,1495年)黄玑黄河清等乡试中式举人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玑黄河清》)

  “父子进士坊”:在丰州古县治前,为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黄澄,嘉靖廿年(1541年)辛丑科黄养蒙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澄黄养蒙》)

  “会元坊”:在丰州古县治前,为嘉靖廿九年(1550年)庚戌科傅夏器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傅夏器》)

  “三进士坊”在丰州古县治前,为嘉靖卅八年(1559年)己未科黄襄洪有第欧阳模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襄洪有第欧阳模》)

  “两广台察坊”:在丰州古县治,为御史陈储秀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储秀》)

  “节孝坊”在丰州古县治前,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县汤启声建,乾隆廿三年(1758年)知县伍炜重建,为洪道炯黄氏傅几德柯氏黄贻玉陈氏立。

  “银台坊”:在丰州古县城南门内,为通政使黄河清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河清》)

  “天官坊”:在丰州古县城南门内,为吏部郎中黄养蒙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养蒙》)

  “神仙坊”:在丰州古县城北郭外。

  县境内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南安县》:

  “朝天坊,在县东三都潘山中。

  颁云坊,在高士峰之下。

  袭庆坊,在三十三都。宋·翁庆寿张氏年九十一岁,县令徐鹿卿为立坊。

  上二坊俱县西。

  康寿坊,在县北。宋·郡守刘炜叔陈焕然年九十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刘伟叔》)

  选贤坊、忠贤坊、拱辰坊、厚德坊,上四坊在三十六都大盈铺前。 

  应星坊,在康店铺前。宋时为度支郎王克恭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克恭》)

  已上五坊俱县南。”

  此外尚有:

  “进士”、“孝子”坊:位于丰州镇大坑村与铺顶村之间、大钟山麓西南部,所在位置曾是泉州与永春县的古大道。清·乾隆(1736—1795年)间为铺顶人、五经进士、太常寺少卿陈大玠建立。“二坊合一”式,1坊2匾,正面“进士”,背面“孝子”。现仅存残构件。(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 陈大玠》、《泉州牌坊•概述与现存•丰州陈大玠“进士”、“孝子”坊》)

  “邦伯坊”:在四十五都、现石井镇郭前村,巡按福建监察使王瑛为石井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进士、云南知府郑普立,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泉州知府万庆、南安县知县甘宫重修。现存完好。(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普万庆》、《泉州牌坊•概述与现存• 石井郑普“邦伯坊”》)

  “皇恩三锡坊”:在南安县廿一都乌石,清代为赠中书舍人陈士辉立。

  “升平人瑞坊”:在亭头岭上,清代为刘林乡侯土瑶百岁立。

  “五代同堂坊”:2座,均建于清代,一为南城黄俊立,一为凤坡梁国俊立。

  “贞烈坊”:在南安四都产田乡墓前,为明·晋江王命赓周氏立。

  “节孝坊”:均清代建。一在一都金鸡桥南,为旌表苏敦实何氏吴肇迎林氏建;一在六、七都,为旌表潘鼎发谢氏建;一在十一都,为旌表戴隆龄郑氏建;一在十二都,为旌表吴□□□氏建;一在十六都,为旌表雷廷外侯氏建;一在廿都,为旌表苏廷宝郑氏建;一在廿七都,为旌表洪奕湛朱氏建;一在后吕乡,为旌表苏直毅黄氏建。

安溪县古牌坊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5·风俗人物之二·考迹·坊》记载古牌坊和牌楼39座,时已废21座,其余18座今也无存。

  “牧爱坊,在县前。旧名‘敏政’,明·天顺(1457—1464年)间令杨纪立。正德(1506—1521年)中令龚颖改名‘承宣’。嘉靖(1522—1566年)中令黄怿改名‘抚字’。令汪瑀鼎建,改今名。今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龚颖黄怿》)

  中和坊,在县东街,宋令颜振仲立。今废。[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安溪县》:“中和坊,宋宝庆间县令颜振(嘉靖《安溪县志·地舆》作“颜振仲”)立……在县治东抵行春门街中”]

  忠清永祚坊,在县前东街,为开先令詹敦仁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詹敦仁》)

  梯云坊,在东街。初名‘攀鳞’,宋令孙昭先立,改‘梯云’。今废。[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安溪县》:“梯云坊,宋•嘉定(1208—1224年)间县令孙昭先立……在县治东抵行春门街中。”]

  升俊坊,在东街。初名‘亨衢’,宋令林彻改‘升俊’,后改‘冠英’,咸淳(1265—1274年)间重立。明·正统(1436—1449年)中令邵公阳重立。今废。(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安溪县》:“升俊坊……宋•咸淳间立,国朝•正统间知县邵公阳重立……在县治东抵行春门街中。”)

  兴贤坊,在东街。旧为‘凤池’坊,后改‘履道’,令林彻改‘擢秀’。咸淳(1265—1274年)间重立,名‘兴贤’。今废。[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安溪县》:“兴贤坊……宋•咸淳间立,国朝•正统(1436—1449年)间知县重立……在县治东抵行春门街中。”]

  激扬坊,在县东分司前,明·正德(1506—1521年)间令王廷佐立。今废。

  瀛洲坊,在东街,宋令赵遵夫立。今废。[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安溪县》:“瀛洲坊,宋•嘉定(1208—1224年)间立……在县治东抵行春门街中。”]

  省元坊,在东街,宋为庚戌礼闱第一人陈应雷立。今废。(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地理·坊市·泉州府·安溪县》:“省元坊,宋•县令汪愈陈应靁立……在县治东抵行春门街中。”)

  直讲坊,在县治东,旧名‘凤髻’,明·弘治(1488—1505年)中令吴琎立。正德中令龚颖为宋直讲张读改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吴琎龚颖张读》)

  美政坊,在县西街。宋名‘济川’,宋令林彻改‘美政’,后改‘亨衢’。令吴丙重立,名‘美政’。今废。

  坊,在县西街。旧曰‘新堤’,以西通仰堂,改名。今废。

  进士坊,在县西,临溪;宋为进士黄申孙立。今废。

   侍御坊,在县治西,旧名‘龙津’,明·弘治(1488—1505年)中令吴琎立。正德(1506—1521年)中令龚颖为御史刘安生改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吴琎龚颖》)

  秋鹗横霄坊,在县西,明·正德(1506—1521年)中为举人刘春立。

  兴仁、和义二坊:宋·嘉定辛未(嘉定四年,1211年),县前东西新辟一字路,立二表,东表曰‘兴仁’,西表曰‘和义’,绍兴(1131—1162年)中令刘庞坊之。今废。[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安溪县》:“兴仁坊,宋•绍定(1228—1233年)间县令刘庞立……在县治东抵行春门街中。”“和义坊……宋•嘉定(1208—1224年)间立……在县治东抵行春门街中。”]

  仙桂坊,在县南街,明·正统(1436—1449年)中令邵公阳立。今废。(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安溪县》:“仙桂坊……在县治南抵儒学前街中。”)

  会元坊,在县南街。旧名‘熙春’,明令吴琎立。正德(1506—1521年)中令龚颖为宋·陈应雷改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吴琎龚颖》)

  国宾坊,在县治南,明·弘治(1488—1505年)中为举人陈兴仁立。今废。

  贞节坊,在南街,明·正德(1506—1521年)中为旌表节妇詹琎林氏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詹琎》)

  四牌楼二,一在县治前十字街;东扁‘进士’,西扁‘世科’,南扁‘绣衣’,北扁‘峨豸’;明·正德(1506—1521年)中为御史詹源立。一在儒学前大街;南扁‘儒林’,北扁‘文苑’,东扁‘腾蛟’,西扁‘起凤’;明·正德(1506—1521年)中令龚颖立。今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詹源龚颖》)

  宣化坊,在县前街,明·正统(1436—1449年)中令邵公阳立。今废。(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安溪县》:“宣化坊……在县治南抵儒学前街中。”)

  父子侍御坊,在直街,明·万历(1573—1620年)中为詹源詹仰庇父子立。今存。(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詹源詹仰庇》)

  育贤坊,在儒学前,明·正统(1436—1449年)中令邵公阳立。今废。(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安溪县》:“育贤坊……在县治南抵儒学前街中。”)

  文教坊,在儒学前,明·弘治(1488—1505年)中令吴琎立。今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吴琎》)

  泮宫坊,在儒学门前,明·正德(1506—1521年)中令龚颖立。今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龚颖》)

  兴贤坊,在儒学前东。

  育才坊,在儒学前西。

  父子进士坊,在十字街,明·万历(1573—1620年)中为詹源詹仰庇父子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詹源詹仰庇》)

  豸绣承恩坊,在直街,明·万历(1573—1620年)中为詹源詹琎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詹源詹琎》)

  世承天宠坊,在直街,明·万历(1573—1620年)中为户部郎中詹彬詹赐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詹彬》)

  天恩申锡坊,在新路,明·万历(1573—1620年)中为湖广参政詹启东詹文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詹启东》)

  貤封坊,在分司前,明·万历(1573—1620年)中为庚辰进士李懋桧李云霄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懋桧》)

  世科坊,在直街,明·万历(1573—1620年)中为李懋桧族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懋桧》)

  梯云坊,在感化里,明·弘治(1488—1505年)中为举人李煜立。

  掇英坊,在崇信里,明·正统(1436—1449年)中为举人詹靖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詹靖》)

  云梯坊,在崇信里,明·永乐(1403—1424年)中为举人冯谷立。今废。”

  另,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安溪县》还载有:

  “进贤坊,宋•嘉定(1208—1224年)间县令黄坚叟立……在县治东抵行春门街中。”

  “汇征坊,宋•宝祐(1253—1258年)间县令赵汝畋立……在县治东抵行春门街中。”

  “熙春坊……在县治南抵儒学前街中。”

永春县古牌坊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永春县》:

  “两制坊,宋·开禧(1205—1207年)中为侍郎庄夏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庄夏》)

  龙津坊,宋·淳祐(1241—1252年)间立。

  上二坊在县治前抵东岳桥街中。

  亚魁坊,宋·绍定(1228—1233年)间为司业陈晋接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晋接》)

  两优释褐坊,宋·淳熙(1174—1189年)间为尚书颜棫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颜棫》)

  兴贤坊,宋·嘉定(1208—1224年)间为颜耆仲立。

  省元坊,宋·绍定(1228—1233年)间为王胄立。

  魁武坊,宋·建炎(1127—1130年)间为陈谧魁武举立。

  世科坊,宋·绍圣(1094—1098年)间为陈彦圣知柔相继登第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知柔陈朴陈谟》)

  纯孝坊,宋·绍兴(1131—1162年)间邑令黄瑀立。

  章武坊、仙华坊、正顺坊、蓬壶坊、桃源坊、德政坊、兴仁坊。

  上十四坊在县治前西抵儒学前街中。”

德化县古牌坊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5·建置志·坊》载宋坊12座、明坊12座、清坊6座,共30座;时其中宋坊全废,明坊已废10座,仅余8座(其中明坊2座、清坊6座)。

  “宋

  恢义坊,在县治西。

  仁寿坊,在龙济桥。

  旌孝坊,在县治西。为孝子张兴渭立。

  褐魁坊,为上舍优等第一人释褐苏总龟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苏总龟》)

  使星坊,宣和(1119—1125年)中为苏钦登第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苏钦》)

  应宿坊,绍兴(1131—1162年)中为陈师文登第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师文》)

  朱紫坊,在儒学前。

  制锦坊,在县门前。

  绣使坊,为提刑陈师文、运判苏钦立;合使星、应宿二坊为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师文苏钦》)

  熙春坊。

  好德坊,以市廛富乐、民俗淳厚,故立。

  师模坊,郡守吕用中为辟邑人张过典教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吕用中》)

  

  步瀛坊,在杨梅上,永乐三年(1405年)训导吴仲贤为举人凌辉立。(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德化县》:“步瀛坊……在杨梅上团……县西北。”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凌辉》)

  攀桂坊,在杨梅上,知县孙应辰为举人凌辉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凌辉》)

  锺秀坊,在东西团,永乐十二年(1414年)知县刘谧为贡士蒋应立。(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德化县》:“锺秀坊,在东西团……县西北。”)

  登云坊,在杨梅上,永乐十八年(1420年)邑监察御史凌辉为举人曾灏立。(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德化县》:“登云坊……在杨梅上团……县西北。”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凌辉》)

  擢桂坊,在杨梅上,永乐十八年(1420年)教谕赵琬为举人曾灏立。

  常德坊,在城隍庙前,宣德四年(1429年),教谕朱希亮为举人余英立。

  青云坊,在儒学左,知县何复为举人余英立。(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德化县》:“青云坊,在儒学之左……县治东。”)

  凤鸣坊,在分司西,宏治七年(1494年)府县为举人林真立。

  星郎世美坊,为万历(1573—1620年)间贡士林栋林枢兄弟立。

  以上坊俱废。

  恩荣二坊,在石杰后房街,御史陆清源为封承德郎郑扬及子户部主事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郑沛》)

  望隆玉署坊,在来凤门内,御史陆清源为翰林院左春坊赖垓立。今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赖垓》)

  国朝

  异平人瑞坊,在县大门左,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旌百有四岁老人张岳荣

  节孝坊,在上林社桥头坊,雍正六年(1728年)连时质陈氏

  节孝坊,在上林社甲头乡,雍正六年(1728年)连宏籍陈氏

  节孝坊,在高卿社张乾乡,雍正七年(1729年)陈天桂潘氏

  节孝坊,在梅上里卓地乡,乾隆三年(1738年)陈存若苏氏

  寿妇坊,在十八格,乾隆三年(1738年)旌百有四岁寿妇林李氏。”

  另,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德化县》记有“礼贤坊……县治东。”清•乾隆时已圮。

古同安县牌坊

  古同安县,隶属于泉州府,辖区包括今厦门市全境、泉州市金门县,以及漳州市属龙海市的部分地区。

  厦门岛内

  厦门岛古称“嘉禾屿”,属同安县嘉禾里。明·洪武廿年(1387年)将永宁卫辖的中、左千户所官兵调“嘉禾屿”戍防,始设“中左千户所”,亦称“嘉禾所”;洪武廿七年(1394年)建成城池,称“中左所城”,亦称“厦门城”。民国三年(1914年)析嘉禾里置思明县,民国廿二年(1933年)置为厦门特别市,民国廿四年(1935年)析出厦门岛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1949年解放后,厦门岛仍为厦门市,设思明、开元、厦港、鼓浪屿、禾山5区。2003年厦门市区域调整后,岛内改设思明、湖里2区。

  《清·乾隆<鹭江志>》载

  《清·乾隆<鹭江志>(整理本)·辑佚补缺·卷2·坊表》“《厦门志·卷2·分域略·坊表》”载:

  “‘进士’坊:在厦门城南门内,为明·嘉靖己丑(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杨逢春立。今圮。

  ‘代巡三省、侍御两京’坊:在吴仓社街,为明·操江军门傅镇立。

  ‘大中丞’坊:在厦门城,为明·傅镇立。今圮。

  ‘天官名卿’坊:在厦门城,为明·嘉靖乙丑(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池浴德立。今圮。

  ‘功敷海表、泽普南天’坊:在镇南关,为靖海将军·施琅立。

  ‘功高大树、爱永甘棠’坊:在崎岭,为靖海侯·施琅、水师提督·施世骠父子立。

  ‘勋崇山海、泽沛军民’坊:在崎岭,为威略将军·吴英立。

  ‘节孝坊’:在西边社,为池源珍杨氏立。”

  清·道光《厦门志·卷2·分域略·坊表》载

  ·道光《厦门志·2·分域略·坊表》:

  “‘进士’坊:在厦门城南门内,为明·嘉靖己丑(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杨逢春立。今圯。(《鹭江志》)

  ‘代巡三省、侍御两京’坊:在吴仓社街,为明·操江军门傅镇立。(《县志》、《鹭江志》)

  ‘大中丞’坊:在厦门城,为明·傅镇江立。今圯。(《县志》)

  ‘天宫名卿’坊:在厦门城,为明·嘉靖乙丑(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池浴德立。今圯(《县志》)。

  ‘功敷海表、泽普天南’坊:在镇南关,为靖海将军·施琅立。

  ‘功高大树、爱永甘棠’坊:在崎岭,为靖海侯·施琅、水师提督施世骠父子立。

  ‘勋崇山海、泽沛军民’坊:在崎岭,为威略将军·吴英立。

  (以上俱《县志》、《鹭江志》)

  ‘钦赐祭葬’坊:在白鹤岭深田内,为大鹏营参将杨起麟立。(采补)

  ‘钦赐祭葬’坊:在紫云岩后,为广东左翼镇总兵许廷桂立。

  ‘盛世梯航、天南都会’坊:在玉沙坡接官亭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厦防同知蒋元枢建。(采补)

  ‘节孝’坊:在道署之左,为明·池宗宝郑氏立。今圯,坊碑犹存。(《县志》)。

  ‘节孝’坊:在西边社,为池源珍妻杨氏立。(《县志》)。

  ‘节孝’坊:在户部衙,为黄国楷妻陈氏立。

  ‘节孝’坊:在演武亭右,为许志正庄氏立。

  ‘节孝’坊:在麻灶埔,为方宗汉涂氏立。

  ‘节孝’坊:在将军祠前,为黄明观叶氏立。

  (以上补采)”

  民国《厦门市志》补记

  “‘理学’坊,在吴村街,为元·吴澄立。现圯,惟存石柱。

  ‘赐葬’坊,在洪山柄,为清·提督胡贵立。

  ‘赐葬’坊,在吴村埔,为清·提督陈化成立。

  ‘乐善好施’坊,在吴村埔,为清·黄心广立。

  ‘乐善好施’坊,在吴村埔,为清·吴鹄立。

  ‘孝阙增光’坊:在普佑殿(今中山路中华城西北角),为清·孝子黄传昌立。”

  现存

  因历史悠久湮圮和现代建设需要拆除,厦门岛内古牌坊仅存2座。

  【“代巡三省、侍御两京”坊】

  移址厦门市博物馆。

  【许廷桂“钦赐祭葬”坊】

  即广东左翼镇总兵许廷桂的墓道坊。位于今万石植物园紫云岩西麓的“雨林世界”里,是厦门岛内仅存的1座原址原状的古牌坊。

  许廷桂,字伟臣,号鼎斋,清·广东归善人,祖籍湖北,寄籍厦门。由行伍擢千总。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从提督黄仕简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因功累迁署金门守备、游击、护海坛镇左翼总兵,后以罣误降调。嘉庆五年(1800年)授香山都司,擢香山协副将,屡有功,褒嘉为护理左翼总镇官。嘉庆十四年(1809年)六月率舟师巡桅广东夹门外洋,击海盗总兵宝张保仔,伤重为贼所擒,受支解而死,年58岁。祭葬如总兵例,墓葬厦门紫云岩。

  许廷桂墓道坊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花岗岩条石构筑,坐东朝西,冲天式,通高5.5米,宽6米,4柱3开间,明间高4米、宽3.5米。额枋雕饰双龙祥云纹,左、右花板饰灵芝瑞草纹。

  正中坊额镌楷书“钦赐祭葬”4字。柱为方形,边宽0.25米。内柱镌联:“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赐恤报勤,国家之盛典。”外柱镌联:“祭葬待颁,庶享匪躬之报;幽魂以慰,聿昭不朽之荣。”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许廷桂》)

  同安县

  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地立大同场,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升大同场为同安县,属泉州。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厦门市撤禾山区,改设郊区,同年8月析同安县划归厦门市。1970年划同安县归晋江专区,1973年复析同安县归厦门市。1995年撤县,设同安区。2003年调整行政区划,同安区分设同安、翔安2区。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记古同安县城牌坊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3·地理·坊市·泉州府·同安县》记录古同安县城(今厦门市同安区治)中牌坊(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邑城·古同安县城》),曰:

  “‘平政’坊

  ‘爱民’坊

  上二坊,成化九年(1473年)知县张逊重立。

  ‘激扬’坊

  ‘振肃’坊

  上二坊,成化八年(1472年)推官柯汉重立。

  ‘荣成’坊

  ‘籋云’坊

  ‘名卿’坊

  ‘朝元’坊

  上八坊,在朝天门至厚德门直街。

  ‘宣化’坊:在县治前。成化十五年(1479年)知县张逊重立。

  ‘登云’坊

  ‘福星’坊:旧名‘魁星’。宋·嘉定(1208—1224年)间为许巨川立,后改今名。

  ‘两科太守’坊:宋·王南一擢两科,任漳州太守。尚书洪天锡为立坊。(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洪天锡》)

  上三坊在西市巷抵北辰门街中。

  ‘兴贤’坊

  ‘儒林’坊

  上二坊,成化八年(1472年)推官柯汉重立。

  ‘荣贤’坊

  ‘仁寿’坊

  ‘龙门’坊

  ‘龙津’坊

  ‘丞相’坊:宋时为苏颂立,旧名‘荣义’。朱文公朱熹为主簿,改今名。国朝成化十五年(1479年),知县张逊重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颂朱熹》)

  上七坊,在朝天门南转至铜鱼门街中。”

  民国《同安县志》载

  民国《同安县志·卷7·建筑·坊表》:

  “‘丞相’坊:在朝天门南转,为宋·苏颂立。旧名‘荣义’,朱子改今名。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知县张逊重建。
朱子旧治’坊:《县志》旧为‘宣化坊’,明·知县刘裳改是名。
‘名卿’坊:在前街,为宋·林棐立,今废。筑隘门号东关名卿隘。
‘两科太守’坊:在县治内
(土地庙中)。宋·绍定二年(1229年)王南一擢两科、除漳州太守立。存。
‘仁寿’坊、‘荣春’坊:在东门外。
‘龙津’坊、‘激扬’坊、‘振肃’坊:俱在旧按察司前。
‘平政’坊、‘亲民’坊:在县前。
‘贞肃’坊、 ‘风纪’坊:俱在旧按察司前。
‘兴贤’坊、‘儒林’坊、‘黄甲’坊、‘青云俊彦’坊:俱在儒学前。今多废。

  【“兴贤坊”亦称“兴贤育才坊”,位于同安孔庙左侧青云桥上,明·天顺五年(1461年)建,为纪念朱熹而立。】

  ‘同民安’坊:在小盈岭上,为南同交界之处。宋·绍兴甲戌(绍兴廿四年,1154年)朱熹建立,以补岭缺。雍正甲寅(清·雍正十二年,1724年)圮,匾字俱存。乾隆戊子(乾隆卅三年,1768年)林应龙黄河清等呈请倡捐,仍就坊迹建造关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熹朱熹与同安•小盈岭“同民安”坊》)

  ‘福星’坊:初名‘魁星’。在西市巷,嘉定(1208—1224年)间为许巨川立。

  ‘进士’坊:在大西门外,为明·永乐甲辰科(永乐廿二年,1424年)李贤祐立。

  ‘忠义’坊:在县治西,为明·叶秉乾立。

  ‘解元’坊:在东市街,为成化丙午(成化廿二年,1486年)举人立。

  ‘进士’坊:在东门内,为弘治庚戌(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张定立。

  ‘奕世科第’坊:在旧按察院右,为弘治庚戌(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张定张凤征张继桂,举人张宜张文录张日益立。

  ‘鹏起南溟’坊:在东桥,为弘治壬子(弘治五年,1492年)举人陈华玖立。

  ‘攀龙’坊:在东街,为明·弘治乙卯(弘治八年,1495年)举人吕用立。

  ‘攀桂’坊:在铺后,为弘治戊午(弘治十一年,1498年)举人叶荡立。

  ‘摄云’坊、‘登成’坊、‘龙门’坊:在南门外溪边保,今坊废而名犹存。

  ‘从龙’坊:为明·正德丁卯(正德二年,1507年)举人王纲立。

  ‘登云’坊:在东市,为正德丁卯(正德二年,1507年)举人吴蕴立。

  ‘奕美’坊:在东市,为明·吴德范立。

  ‘伯仲联芳’坊:在小西门内,为明·进士谢昆、举人谢复春立。

  ‘解元’坊:在南街,为嘉靖戊子(嘉靖七年,1528年)举人刘汝楠立。

  ‘少卿’坊:在岭下,为明·光禄少卿张晖立。

  ‘三吴持斧、两越扬旌’坊:在东桥头,为明·副使刘存德立。

  以上废。

  ‘岳伯’坊:在北门内,为明·嘉靖丙戌(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陈健立。

  【“岳伯坊”,位于泉州同安县城关北门内(今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后炉街),是厦门市现存少数规模较大且保存完好的政绩坊之一。

  陈健(1491—1561年),字时乾,号沧江,明·泉州同安县翔风里阳翟社人(今金门阳翟),迁居同安。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历知江西南安郡知府(今江西大余)、广东廉州知府(今广西合浦)、广西南宁知府(今广西南宁),史称“三府太守”。(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健》)

  嘉靖廿一年(1542年),泉州知府俞咨伯、同安知县袁杉等上奏朝廷,获准后会同巡按、按察司在同安县城北门建“岳伯坊”,褒彰陈健的治绩。石坊取名“岳伯”,乃因古代时有分掌四方的诸侯,周朝又有方伯为诸侯之长,所以后来就用“岳伯”作为边疆官吏的代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俞咨伯》)

  “岳伯坊”体型比所有的“节孝坊”大,造型庄重,装饰简朴,体现了明代石坊的建筑风格。

  石坊通高8米多,明间宽3米,次间宽1.34米。上层屋脊两端寅尾,中间葫芦状抱鼓石。正面匾额上书“岳伯”,背面匾额上书“秋官”。明间小额坊两面同镌“嘉靖丙戍进士陈健字样,其花板和中层上的圣匾已失。大额坊上坊名石两侧青草石镌刻立坊者的结衔题名。】

  ‘御史中丞’坊:在东门内,为万历(1573—1620年)都御史洪朝选立。

  ‘尚义’坊:在圭东保甑笼山下,为郭尚彦立。

  ‘凤山钟秀’坊:在岭后,为成化(1465—1487年)举人洪敏立。

  凤山钟秀坊”:位今同安区大同街道碧岳社区岳口村古街(古驿道)上,明·嘉靖三年(1524年)建,为成化十九年(1483年)同安金门凤山西洪举人洪敏立,是厦门地区现存最早的石牌坊之一。因位于凤山东麓,且氏为金门凤山人,故名。

  石坊坐西朝东,4柱3间3楼歇山顶,面阔7.8米,高7米。坊额正面横镌楷书“凤山钟秀”,坊额背面横镌楷书“太学横经”洪敏曾任南京国子监助教)。圆形坊柱,直径0.4米,前、后夹柱石高1.7米。】

  ‘太卿’坊:在铜鱼桥头,为明·通政使张苗立。今废。

  ‘进士’坊、登庸’坊、清风可师’坊:俱在县前街,为明·进士周源立。‘清风坊’存。

  ‘文宗廷尉’坊:在岭后,为明·正德丁丑(正德十二年,1517年)提学佥事林希元立。丁卯(隆庆元年,1567年)圮,重修,改名‘理学名臣’。

  ‘绩光铜柱’坊:在溪头乡,为清·靖海侯·施琅立。

  【“绩光铜柱坊”:位今同安区大同镇顶溪头村,横跨在漳州与泉州之间的古驿道上,是厦门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清代石牌坊。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同安知县刘兴元等立。

  重檐仿木牌楼式石构,通高9米多,上檐有镂空“恩荣”匾,以及“双龙抢珠”、“太公垂钓”等浮雕。石坊正面镌“绩光铜柱”,典用东汉·建武中伏波将军·马援统兵平定交趾(今越南),立铜柱以纪功事件;石坊背面镌“恩永岘碑”,典用西晋·羊祜镇守襄阳时,善施仁政,绥怀远近,后人为其立去思碑(又名岘山堕泪碑)。】

  ‘急公尚义’坊:在岭头塔下,为清·奉直大夫高以彰立。

  ‘乐善好施’坊:在岭头塔下,为清·奉直大夫高以彰、岁贡生高有继立。

  ‘升平人寿’坊:

  在同禾六都沈井,为清·陈士珍立;

  一在感化里隘头,为清·刘攀龙立;

  一在东门外,为授宣德郎郭寅元立。

  ‘萱寿延祺’坊:在溪边,为清·吴际斯夫人□氏立。

  ‘乐善好施’坊:在灌口黄庄乡,为清·二品封典杜文艮立。

  ‘贞寿’坊:

  ‘在县治葫芦山前(今同安后炉“太守坊“”左侧),为清·奉直大夫高育茂妻、 封太宜人洪氏立;

  一在顶溪头大路(位今同安大同镇顶溪头村),为傅士渊吴氏立;[清·道光廿一年(1841年)为旌表同安县故儒傅士渊吴氏贞寿102岁而建。]

  一在岭头塔下,为清·郑旭许氏立;

  一在安仁里安民,为清·乡宾林茔三黄氏立。

  ‘贞节’坊

  在明伦堂外,为清·庠生杨殿奎胡氏立。

  ‘节孝’坊:

   在铺前街,为明·通判蔡宗德杨氏立;

  【按:

  此坊实为“贞节坊”,《同安县志》所记“节孝坊”有误。位同安区南门外铺前街与溪边路交会处附近。明·万历卅八年(1610年)建。

  石坊,坐东朝西,横跨铺前街,2柱单间3层楼式,规制小于其他节孝坊,以示“嫡庶之分”。匾额“圣旨”,横坊镌“明乡进士、梧州府通判、诰赠贵州布政司左参政蔡宗德杨氏

  蔡宗德,明·金门琼林人。嘉靖十年辛卯(1531年)举人,历任广州、台州通判;调广西梧州通判,未上卒。(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宗德》)

  蔡宗德有妻洪氏、妾杨氏杨氏是金门杨礼室之女,少通经史,18岁嫁蔡宗德为妾,23岁守寡,因自己没有子嗣,先后3次欲自缢殉节,但都被正室洪氏救。后杨氏守节,洪氏卒后,杨氏当家,抚养洪氏所生4子1女成人。蔡宗德蔡贵易于隆庆二年(1568年)成进士。万历十二年(1584年)杨氏卒,年61岁。万历十七年(1589年),蔡贵易蔡献臣又成进士。(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贵易蔡献臣》)

  蔡献臣上疏为庶祖母请旌表,但因是侧室身份按例不准。万历卅二年(1604年),蔡献臣再上《祖妾孤贞难泯微臣遵例直陈乞赐旌表以裨风化疏》,有言:“妻之事夫,犹臣之事君。臣之尽忠,既无分于大小;妻之立节,又何间于嫡庶?”破例获准,开启了封建时代为妾树坊的先例。】

  一在东岳路右,为生员吴恭康氏立;

  一在北门内,为康氏立;

  一在西山,为吴氏立,废;

  一在苧溪桥西,为黄忠蔡氏立;

  一在感化里隘头乡,为刘世辅颜氏立;

  一在感化里锦宅乡(按:为积善里锦宅乡之误),为黄日旭王氏立;

  一在同禾里三忠宫,为陈元漋刘氏立;

  一在积善里,为李彦登叶氏立;

  一在积善里留塘保,为门姑媳朱氏李氏立;

  一在安仁里灌口大路堧,为生员王登泰张氏立;

  一在积善里汤溪桥头,为蔡健柯氏立;

  一在安仁里安民,为林赞育杜氏立;

  一在节孝祠前,为郭翼根安人立;

  一在节孝祠前,为凡守节妇汇集勒名为总坊;

  一在北门内,为汪德行叶氏立;

  一在西门内,为余修健王氏立;

  一在五显宫第一桥头,为郑文贞杨氏立;

  【郑文贞杨氏“节孝坊”:位于同安区五显镇垵炉村第一溪桥北“五显宫”里2号斜对面,约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

  坐东南朝西北,4柱3间3楼石坊,面宽6.8米,高8米。明间第3楼以辉绿岩仿古建筑结构建成升斗交互迭涩并加饰垂莲柱,正中所嵌“圣旨”牌缺失。明间有横枋镌刻“旌表故儒士郑文贞妻杨氏坊”“节孝”匾。坊柱镌刻楹联,柱两侧立有葫芦形夹柱石。】

  一在同禾里石浔乡(今同安洪塘石浔村),为吴维果陈氏、胞侄昭坦庄氏立;[清·光绪(1875—1908年)间建]

  一在东门内,为文林郎叶文哲陈氏立;

  一在小西门外河岸街,为儒士刘逢芳林氏立;

  一在小西门外河岸街,为邑庠生陈联康石氏立;

  一在渡船头河仔边?,为儒士王纯开陈氏立;

  【王纯开陈氏“节孝坊”:位今同安旧影剧院前,同新路双溪公园前,清·光绪(1875—1908年)间建。上刻有“小洋人”字样。】

  一在青头崎,为明经陈世芳颜氏立;

  一在茂林下祥露乡,为庄允升张氏立。”

  【庄允升张氏“节孝坊”:位于今同安区祥平街道祥路里,清·乾隆卅二年(1767年)建。背面、正面花板上都有类似的“天官献瑞”人物雕像,左边人物手捧冠,右边人物手捧爵,喻“加官进爵”。】

  现存

  岛外现存的牌坊较多。如上述志书所载的“同民安坊”、“岳伯坊”、“兴贤育才坊”、“凤山钟秀坊”蔡宗德杨氏“贞节坊”(《县志》作“节孝坊”)、“绩光铜柱坊”傅士渊吴氏“贞寿坊”庄允升张氏“节孝坊”王纯开陈氏“节孝坊”吴维果陈氏“节孝坊”郑文贞杨氏“节孝坊”等。

  此外,现存还有部分牌坊,志书无载,如:

  胡元轩墓道坊

  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3块匾额上分别镌着“昊天”(后补)、“席地”、“幽宅”

  陈沧江墓道坊

  亦称“岳伯坊”,位于今同安区五显镇明溪村后烧村西面鹤来山麓陈健(号沧江)墓区,明·嘉靖卅五年丙辰(1556年)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墓·陈健墓》)

  刘静轩墓道坊

  位于今同安祥桥镇过溪。始建于明。匾额上书“静轩寿域”4字。

  林潆川墓道坊

  位于今同安美人山水库旁。明·万历卅六年(1608年)建。

  蔡贵易墓道坊

  明·万历卅九年(1611年)建。正面匾额上书“望洋阡”,背面匾额上书“西山佳气”。(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贵易》)

  洪觐光墓道坊

  建于明代后期,乡人俗称“五里牌”

  【“恩永岘碑”坊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同安知县刘兴元等为靖海侯·施琅立。

  林君升钦赐祭葬坊

  即林君升墓道坊,位翔安区马巷镇井头社区井头北里村中。清·乾隆廿年(1755年)为林君升建立。林君升历雍正、乾隆两朝,官至浙、闽、江、广4省提督,清代名士庄有恭在所撰林君升墓志铭》赞其一生“可谓真将军,真福将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有恭》)

  林君升墓道坊”,匾额上书“钦赐祭葬”;两侧花板上的字,合起来读为:“为诰授骠骑将军、晋荣禄大夫,历镇定海、汀邵、碣石、金门、台湾总兵官,提督浙、闽、江、广四省军务,左都督加三级,钦赐金祭、金葬,加赠一级,谥‘温僖’,臣林君升建立。”

  墓道坊后的望柱、墓前石狮、墓围、墓碑,均保存完好。墓前左侧建有碑亭,立有1块御制《江南提督林君升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

  许承宰江氏贞寿坊”】

  位于今同安汀溪镇五峰村。清·乾隆(1736—1795年)间为许承宰江氏101岁立。

  陈日升张氏节孝坊”】

  位今同安区大同街道溪边街银湖大桥底下,清代建,具体建成时间不详。现被镶嵌在民居墙体之中。

  石坊坐西向东,为4柱3间3楼歇山顶,面阔4.33米,坊底混凝土地面垫高,余高4.35米。

  原牌坊顶层悬挂着1块“天旌”匾额,背后刻有“潜德幽光”4字,今无存,只剩下2根小花岗岩石柱支撑着顶盖。

  明间二楼坊额装饰有3块青石板:中间石板刻有“节孝”2字,左、右侧分别为一中年慈眉善目、一老年胡须飘逸的天官形象。青石板的下方明间横枋镌刻“旌表故儒士陈日升张氏坊”

  明间小额坊的浮雕龙首箍头,双面浮雕双龙回首戏珠。次间小额坊的正面雕刻有仙鹤和喜鹊,背面则是“万”字图案。

  明间的两根长柱上刻有对联:“享寿六旬九龄松坚柏老;守贞四十一载玉洁冰清。”

  许玉田陈氏节孝坊”】

  位于今同安汀溪镇五峰村。清·嘉庆(1796—1820年)间建。

  金门

  金门,古称“浯洲”、“仙洲”,自古属泉州府同安县辖地。民国元年(1912年),厦门与金门一同从同安县独立设置为思明县。民国四年(1915年),金门始独立设县,辖境包括大、小金门,大、小嶝岛及周边岛屿。1949年大、小嶝岛及周边岛屿解放,设大嶝区,委托由南安县(今南安市)代管;大、小金门仍为占区。

  清《金门志》载

  明、清时期,金门人才辈出,仅嘉靖至万历年间(1522—1620年),登进士者就达20余人,因此建立不少牌坊。

  仅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2·分域略·坊表》不完全记载,就有10座:

  “‘银台进士’坊,在青屿,为张苗张定父子立

  ‘褒忠’坊,在青屿,为御马监张敏立。

  ‘封君’坊,在东洲,为封编修许振之立。

  ‘文章垂世、孝友传家’坊,在庵前社旁,为编修许獬立。

  ‘监察御史’坊,在官里乡,为嘉靖己未(嘉靖卅八年,1559年)进士许福立。今圯。

  ‘盛世儒英’坊,在琼林乡,为方伯蔡守愚希旦立。

  ‘节烈’坊,在后浦渡头,康熙(1662—1722年)间为许元洛黄氏立。

  ‘节孝’坊,在后浦东门,嘉庆(1796—1820年)间为赠提督邱志仁许氏立。

  ‘一门在节’坊,在琼林。

  ‘节孝’坊,在琼林,为蔡颜氏立。”

  现存

  历经岁月沧桑,金门现存牌坊,除邱良功墓(位于金门县太武山麓金湖镇东门小径村琼林里)、陈健墓(位于金沙镇东珩村)墓园前的墓道坊外,尚有陈祯“恩荣”坊、许獬“文章垂世孝友传家”坊、邱良功之母许氏“钦旌节孝”坊、蔡仲德颜氏“钦旌节孝”坊、蔡仲环陈氏蔡尚闻陈氏蔡尚神黄氏“钦旌节孝”坊。(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墓•邱良功墓、陈健墓》)

  陈祯“恩荣”坊】

  陈祯“恩荣”坊,位于金门金沙镇阳宅村,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

  陈祯(1459—1526年),字应加,号双溪,明•金门金沙镇阳宅人,阳翟信房18世祖。正德十年乙亥(1515年)岁贡,授广东惠州长乐县训导。陈祯生有2子,次子陈健,为嘉靖五年丙戌(1526年)进士,历任江西南安、广东廉州、广西南宁3府知府。陈祯卒后,因父以子贵,朝廷诰赠陈祯为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妻李氏受封太宜人。

  牌坊坐东北朝西南,4柱3间冲天式结构,面阔7米,高4.5米,夹柱石高1.65米。四柱双面置葫芦状夹柱石头,主间双柱柱顶置石狮1对,次间双柱柱顶置石葫芦。主间横额镌“诰赠刑部员外郎陈祯,上方置“恩荣”圣旨牌。

  许獬“文章垂世、孝友传家”坊】

  许獬文章垂世、孝友传家”坊,位于金门县金城镇庵前村(古称“庵前社”),建于明•万历卅四年(1606年),为编修许獬立。现代重修。

  许獬(1570—1606年),原名行周,字子逊,号钟斗,明·泉州府同安县翔风里十九都后浦人(今金门县金宁乡珠浦后湖村)。万历廿九年(1601年)辛丑科会试第一(会元),官至翰林院编修。早卒,年37。(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许獬》)

  牌坊为石质4柱3间,面阔约6.8米,高约4.6米。主间双柱柱顶置石雕坐狮,次间双柱柱顶雕饰石葫芦。横额镌“明•翰林院编修许獬?文章垂世孝友传家”

  许氏“钦旌节孝”坊】

  许氏“钦旌节孝”坊,位于金门县金城镇东门(古称“后浦东门”),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建,为赠提督邱志仁许氏立,是台澎金马地区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牌坊。列台湾一级文物古迹。

  许氏邱志仁之妻、邱良功之母。

  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2·分域略·列女传》许氏,后浦邱志仁妻,年未三十夫殁,遗孤良功生才弥月,艰辛抚养,守节三十余年,嘉庆间,良功官浙江提督,奏请旌表,建坊,封一品夫人,祀节孝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邱良功》)

  牌坊坐东朝西,4柱3门5楼石仿木结构,以泉州白花岗石和青斗石雕刻建筑而成。高约7.5米,面阔5.8米。4根柱子底下分别有4对雄、雌石狮作为夹柱石。

  顶檐立“圣旨”牌,正匾镌“钦旌节孝”4字。

  坊上横梁镌“诰赠振威将军邱志仁之妻,钦命提督浙江全省等处地方、统辖水陆军坊节刻各镇、加一等、记大功六次、晋封三等男爵世袭邱良功之母,诰赠一品夫人许氏坊”

  牌坊的龙柱、云纹等镂雕透雕石刻精美,花、鸟、人、兽各具神韵,形象生动。

  坊柱镌联句4副,叙述许氏节孝事迹:

  主间两边联句为浙江定海及黄岩总镇李光显谢恩诏撰:

  “三十五日遗孤,在昔身肩教养;
  二十八年苦节,于今德沛云仍。”

  余3对,为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撰:

  “抚周月幼孤,麟阁勋名标彤管;
  垂千秋壶节,鸾书褒奖表冰心。”

  兵部尚书蒋攸铣撰:

  “鸾镜分辉,龙驹迎月;
  麟图着绩,凤沼千秋。”

  工部侍郎阮元撰:

  “华表阐幽光,不负冰霜苦节;
  编封绵世泽,长留史册芳声。”

  【颜氏“钦旌节孝”坊】

  颜氏“钦旌节孝”坊,位于金门县金湖镇琼林村,清•道光五年(1826年)为蔡颜氏建。

  颜氏蔡仲德妻。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2·分域略·列女传》颜氏?凤娘,贤聚人,琼林蔡仲德妻。年二十六守节,卒年八十一,道光五年旌。”

  牌坊坐东朝西,石质4柱3门5楼样式,面阔5.4米,高约6米。主间额枋上方经过重修,正匾书“钦旌节孝”4字。次间花板上麒麟及主间上方的圣旨牌及龙柱雕刻工艺精湛。

  4柱楹联保存完整,坊柱楹联分别由开澎进士蔡廷兰颜高飞薜允中等撰写。

  蔡廷兰的联句为:

  “苦节坚贞,廿六岁矢志柏舟,备感风凄雨惨;
  恩锡奖纶,千百年垂名华表,无惭玉洁冰清。”

  陈氏陈氏黄氏“钦旌节孝”坊】

  蔡仲环陈氏蔡尚闻陈氏蔡尚神黄氏“钦旌节孝”坊,习称“一门三节坊”,位于金门县金湖镇琼林村,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建。

  “一门三节坊”是旌表道光年间琼林新仓蔡仲环陈氏及次子蔡尚闻陈氏、三子蔡尚神黄氏婆媳3人。蔡仲环妻子陈氏,为斗门陈海之女,29岁夫死守寡,含辛如苦抚养幼子芳桂尚闻及遗腹子尚神长大成人。后蔡尚闻娶斗门陈文心之女为妻,陈氏21岁时又夫死守寡,蔡尚神娶汶水黄志传之女为妻,黄氏29岁时也夫死守寡,一门三寡妇。晚年家苦尽甘来,五代同堂,家族兴旺。道光十一年(1831年)获旌建坊,以昭幽微。

  牌坊坐东北朝西南,4柱3门石仿木结构。面阔5.7米,高约4.5米,柱宽0.35米。边门及顶檐等均有重修,正匾“钦旌节孝”及4柱楹联为原件。

  柱联由江西即用知县蔡廷兰、乡进士李嘉卉、广东水师提督军门吴建勋、台湾安平左营游府郭扬声所撰。

  郭扬声的对联是:

  “苫席偕安,一姑两媳冰霜节;
  柏舟共矢,万苦千辛铁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