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府志

  泉州府志
     ——嘉定《清源前志》。
     ——淳佑《清源后志》。
     ——至正《清源续志》。
     ——嘉靖志。
     ——隆庆志。
     ——万历志。
     ——乾隆志
(纂修。期于详尽。重印)

  泉南杂志
(明·嘉兴陈懋仁著)

泉州府志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首·郭赓武序》:

  “(泉)州之地自宋定,而志亦自宋始。顾嘉定(1208—1224年)、淳(1241—1252年)二志,仅存其名。

  元九十余年间又未闻继作(注:不确,见《清源志》)

  明自洪武至嘉靖乙酉(1525年),方一修之。搜罗故籍,用力甚勤,遗漏亦复不少。历隆庆戊辰(1568年),相去仅四十五年,踵事增华,颇称完备。至万历壬子(1612年),大加删汰,以就省约而论者,终以隆庆一志为不可没云。

  我朝康熙、雍正年间,两经修辑,物议中止,稿多无存。”

  一、南宋·嘉定《清源志》

  习称《清源前志》,七卷,修于南宋·嘉定(1208—1224年)间,为泉州修志之始。本书 以官方角度笔撰,内容主要记载泉州并及闽南一带的历史沿革及政军民情风俗。元末已佚。

  其著者有两说:

  一说:知州事程卓主持,光泽李芳子(字公晦,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进士,调泉州观察推官)修撰。

  一说: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至嘉泰元年(1201年),泉州知州刘颖戴溪编成《清源志》7卷。

  二、南宋·淳祐《清源志》

  《清源志》续修本,12卷,又称《清源新志》,习称《清源后志》。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修。明代中叶散失不存。

  《岛夷志略·吴鉴序》:“后志止于淳佑庚戍(淳祐十年,1250年)。”

  刘克庄《后村题跋·卷8·清源新志跋》载,淳祐十年(1250年),泉州郡守韩识“郡志五十年不修,亦阙典之一也”,以属寓士徐明叔仲晦王稼无逸二君,“订旧闻之伪舛者,失记载者,摭近事之有考据者,未流传者”,为《清源新志》12卷。该志起于嘉泰元年(1201年),止于淳祐十年(1250年)。跋文又说:仲晦懋功,名茂叔,于是书尤有劳。”(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刘克庄》)

  三、元·至正《清源续志》

  20卷。元·三山吴鉴等修撰,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年)修成。(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吴鉴》)

  元·至正九年(1349年),闽海宪使高昌亻契玉立为泉州路达鲁花赤。(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亻契玉立》)

  吴鉴《序》曰, 亻契玉立“监政之暇,考求图志”,有感于《清源前志》佚失,《清源后志》止于淳佑十年(1250年),“顾是邦古今政治、沿革、风土、习尚、变迁不同,太平百年,谱牒犹有遗逸矣。今不纪,后将无征”,“遂分命儒生,搜访久闻随邑编辑成书。”“志二十卷,以补清源故事,然故老澌没,新学浅于闻见,前朝遗事,盖十具一、二,以传言云尔。”

  吴鉴以卓识的眼光,将汪大渊《岛夷志》编入《清源续志》,作为《清源续志》的附录。(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汪大渊》、《泉南著述·岛夷志》)

  《清源续志》自至正九年(1349年)起,至至正十一年(1351年)完成。其书经宋、元战乱和明初“福建之役”的浩劫,陆续散失,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已散失殆尽。今尚存吴鉴的序言一篇,被割移作江西人汪大渊《岛夷志略》的序。

  乾隆《泉州府志·卷首》嘉靖《泉州府志·林俊序》“泉州七闽上郡,志独废,文献无徵,殆甚焉。”

  四、明·嘉靖《泉州府志》

  26卷。嘉靖二年癸未(1523年)至嘉靖四年乙酉(1525年)完成,知府高越主持,晋江史于光等修撰。清·乾隆前已不存。(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高越史于光》)

  林俊《序》(清·乾隆《泉州府志·卷首》录)云:“泉州七闽上郡,志独废,文献无徵殆甚焉。”故修《府志》,“为类十又四,卷二十又六。”“纲十又七。”

  乾隆《泉州府志·卷首·定长序》载,至乾隆时,“嘉靖旧《志》不存,存者率简略论谬。”

  五、明·隆庆《泉州府志》

  22卷。迄5月,至隆庆二年戊辰(1568年)而书成。现已失传。

  《泉州府志》自嘉靖四年乙酉(1525年)纂修后,已历40余年。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和州万庆知泉州,隆庆元年(1569年)起重修之意,延聘傅夏器尤烈朱安期赵恒等人搜罗掌放,广采旧闻,进行纂辑。最终又以致仕尚书黄光升、侍郎黄养蒙“总其成”,隆庆二年戊辰(1568年)告成,历时5个月,是为隆庆版《泉州府志》22卷。(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万庆傅夏器尤烈朱安期赵恒黄光昇黄养蒙》)

  黄光昇《序》云:“为八志:首舆地志,凡为目十有一;次规制志,凡为目十有二;次版籍志,凡为目十有三;次官守志,其目有五;次武卫志,为目亦五;次秩祀志,其目有十;次人物志,其目有八;终曰杂志,其目有四。至其所以类编之意,则目录之前,总为凡例,而八志之下,又各有小序矣。”

  康朗《前序》云:“约旧十七志而为八志,凡卷二十有二。”(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 《泉州人名录·康朗》)

  六、明·万历《泉州府志》

  24卷。明·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年)成书。为今存最早的一部泉州志书,今仅尚存一部在北京图书馆。

  知府阳思谦主持,原礼部尚书、晋江黄凤翔、省元李光缙、晋江林学曾等编修。(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阳思谦黄凤翔李光缙林学曾》)

  黄凤翔《序》云:“因隆庆志。”“凡六阅月而志告成。”

  七、清·乾隆《泉州府志》

  清·乾隆《泉州府志》,46目,76卷、首1卷,为仅存的两部《泉州府志》之一,泉州图书馆藏。

  纂修

  《泉州府志》自明•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年)重修之后,近150年间未曾再修,虽在清•康熙、雍正年间(1662—1735年)两次试图重新辑修,却因非议众多而被迫中止。

  乾隆廿一年丙子(1756年)怀荫布授泉州知府。乾隆廿四年己卯(1759年)秋,怀荫布启动《泉州府志》编修工作,请永福人黄任(号莘田)和曾任贵州安顺知府的晋江人郭赓武(号虞阶)主修。不过,乾隆廿六年(1761年),当黄任受怀荫布之邀前来纂修《泉州府志》时,已79岁高龄,且没多久就“因丁内忧归里”,所以在修《泉州府志》一事上仅挂名而已。黄任一走,郭赓武一人挑起主修《府志》的重任。历时多年,终于在乾隆廿八年癸未(1763年)十二月告成。(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怀荫布黄任郭赓武》)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国朝·知府·怀荫布》:

  怀荫布,号涵邨。满洲正黄旗进士。乾隆二十一年丙子授泉州府知府……

  重修《泉州府志》。

  《志》自明·万历间修后,历百五十余年,重以兵燹,简略残脱。国朝·康熙、雍正年间,两经修辑,未成。

  荫布大张文告,广征群言,移牒分采,汇报开局。延三山黄莘田任,本邑前贵州安顺守郭虞阶 赓武暨各绅士竭力纂修。起自己卯之秋,俱经裁定。

  书未成,壬午(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荫布入都引见,署郡守嘉谟申之;癸未回任,告竣,顿改旧观。”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郭赓武》:“郡守怀怀荫布以《府志》自万历壬子后经一百五十余年未修,延请总葺。苦心殚精,搜罗遗书数千卷,目阅手钞,期于详尽。”

  郭赓武《泉州府志•序》云:“为目四十有六,卷七十有六。”

  期于详尽

  乾隆《泉州府志》“期于详尽”

  南宋•嘉定《清源志》仅7卷,南宋•淳祐《清源志》为12卷,乾隆《泉州府志》之前的各代府志版本均不超过30卷。而乾隆版《泉州府志》,却一下子猛增至76卷、首1卷,这除了与地方人文史料的增厚有关外,也与主要纂修人谨慎周全、力求完美的态度有关。

   怀荫布乾隆《泉州府志•序》称:“郡乘者,征文考献之书也,而实与政治相筦錀,盖一郡所辖幅员既广,其中形势之险易,习尚之淳浇,土田贡赋之肥确绌赢,学校文风之兴衰隆替,胥于志乎考乃能详审……”

  重印

  同治八年己巳(1869年)议修《泉州府志》不成,同治九年(1870年)知府章倬标等照乾隆《泉州府志》旧版并补刊若干重印。

  1984年,《泉州志》编纂委员会据泉山书社民国十六年(1927年)乾隆版补刻本影印,分订40册4函装,内部发行。

  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点校本乾隆《泉州府志》,2000.1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发行,共77卷(含首1卷),160 多万字。

  乾隆版《泉州府志》及一些补刻的木板尚有2000左右块今存于泉州市文管会,但已腐朽不堪。

泉南杂志

  《泉南杂志》2卷。明·嘉兴陈懋仁(字无功,万历间任泉州府经历)著。泉州图书馆有藏。(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懋仁》)

  《四库提要》

  “《泉南杂志》二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明·陈懋仁撰。

   懋仁无功,嘉兴人,官泉州府经历。《浙江通志》称其不以簿书废铅椠,记泉南事多故牒所未备,即是书也。

  其所载山川、古迹、禽鱼、花木以及郡县事实,颇为详具。中如‘淳化帖’、‘尼无著’等一两条,亦稍有考证。其‘官山’一条,破闽俗葬地之说,持论亦正。

  下卷则多记其在泉所施设之事,皆得诸身历者。然如泉人之官嘉兴,及嘉兴人之官泉者,俱缕列姓名,即簿尉亦并载之,此非天下之通例。懋仁以嘉兴人而宦泉州,故两地互记耳。使修地志者人人皆援此例,则罄南山之竹不足供其私载矣。凡著一书,先存一厚其乡人之心,皆至薄之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