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潮
【原名王审潮,字信臣,唐·光州固始(今属河南省)人。】

  身世。
  王绪召置军中:军正。
  南奔福建

    ——入汀、漳。
    ——王绪欲杀王潮兄弟之母未果。
    ——南安“竹林之变”。

  入据泉州:泉州刺史
    ——据泉。
    ——治泉。

  尽有福建五州地

    ——入福州:自称留后。
    ——福建观察使,威武军节度使。

  卒
    ——乾宁四年卒。
    ——后事。

  评价。
  附:清修《开闽始祖广武王墓志铭》。

  

  王潮(846—898年),原名王审潮,字信臣,唐·淮南道光州固始县(今河南省固始县)人;王审邽王审知之兄。(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审知王审邽》)

  北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有载。

  明•《闽书》、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潮》、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司空世家》、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潮《泉州府志》、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等有传。

身世

  王潮,据传是秦国名将王翦的34代孙。其5世祖王哗曾任固始令,因家焉。曾祖王友,后赠光禄卿;祖王蕴玉,后累赠司空;至其父,世业农,家境富裕,后累赠太尉;母徐氏(一说董氏),随诸子南下。王潮兄弟3人,王潮为长,次王审邽、三王审知

  北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兄弟)光州固始人。父,世为农民。”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兄弟)光州固始人也。父,世为农。”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潮》:王潮,光州固始人也。父,世业农。”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潮》:王潮,字信臣,光州固始人。父,世业农。”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司空世家》:“司空姓,名,字信臣,光州固始人也。五代祖,为固始令,民爱其仁,留之,因家焉。及父,业农,颇以赀显。(原按:于兢《忠懿王庙碑》云:曾祖,赠光禄卿;王父蕴玉,赠秘书少监;父,赠光州刺史,继赠太尉。)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王潮,字信臣,光州固始人。五代祖为固始令,民爱其仁,留之,因家焉。世以资显。兄弟三人,长即,次审知审邽。”

王绪召置军中:军正

  唐朝末年,王潮为固始县佐史,与弟王审知王审邽以材气知名,邑人合称“三龙”。时藩镇割据,兵祸不息,加之连年水旱灾害,民不聊生,山东的王仙芝黄巢等被迫率农民揭竿而起;中和元年(881年),安徽寿州(今安徽寿县)屠户王绪和妹夫刘行全也同时啸聚五百人起义,攻占寿州,一时响应者万余人,自称将军。月余,王绪取光州,陷固始,召王潮兄弟置军中,以王潮为军正,主管粮秣。

  清·光绪《光州志·卷3·武功列传》:王潮……世以资显,初为县史。”

  北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唐·广明(880—881年)中,黄巢犯阙,江、淮盗贼蜂起。有贼帅王绪者,自称将军,陷固始县。审知时为县佐,署为军正。”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王审知,为县史。唐末群盗起,(唐·中和元年,881年,八月)寿州人王绪攻陷固始,兄弟材勇,召置军中,以为军校。”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潮》:为县佐。唐末群盗起,寿州人王绪攻陷固始,闻及弟审邽审知俱材勇,召从军中,以为军正,信用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潮》:为县史。唐末僖宗入蜀,群盗起,寿春人王绪刘行全攻陷固始,闻及弟审邽审知俱材勇,召从军中,以为军正。”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司空世家》:“唐末,僖宗入蜀,群盗起江、淮。寿春屠者王绪与妹婿刘行全聚众五百,据寿州。未几,众万余,自称将军,复取光州,劫豪杰置军中。时为县佐史(《通鉴》以为固始县佐。《新唐书》、《五代史》以为县史,皆非是。按唐制,诸县丞簿尉之下,有司功佐、司仓佐、司户佐、司兵佐、司法佐、司士佐,通谓之县佐。县佐皆有史。路振《九国志》曰:少为县佐史。今从之。),与弟审邽审知以材气知名,邑人号曰‘三龙’。为军正,主廪庾,士推其信。”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亦载:僖宗入蜀,盗兴江淮。寿春人王绪刘行全,合群盗据寿州,未几众万余,自称将军。复取光州,陷固始,劫豪杰置军中。自县史署军正,主廪庾,士推其信。”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唐末盗起,寿州人 王绪 攻陷光州、固始。”

南奔福建

  入汀、漳

  时蔡州节度使(今河南汝南)秦宗权募士益兵,乃以王绪为光州刺史,召其兵会击黄巢王绪迟留不行,又责租赋不能应,光启元年(885年)正月,秦宗权即遣兵攻之。王绪自度不敌,以刘行全为前锋、王潮为副前锋,率光州、寿州兵五千南奔;王绪部一路向南,自南康略浔阳,转掠江州(郡治今江西九江)、洪州(今江西南昌)、虔州(南康郡,今江西赣州),转至福建,八月陷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今漳州),时拥众数万。

  北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蔡贼秦宗权为光州刺史,寻遣兵攻之。率众渡江,所在剽掠,自南康转至闽中,入临汀,自称刺史。”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是时,蔡州秦宗权方募士以益兵,乃以为光州刺史,召其兵会击黄巢迟留不行,宗权发兵攻率众南奔,所至剽掠,自南康入临汀,陷漳浦,有众数万。”

  《资治通鉴·卷256·光启元年正月》:王绪率)光、寿兵五千人,驱吏民渡江。”

  《资治通鉴·卷256·光启元年八月》王绪自南康略浔阳,“转掠江、洪、虔州”,又“陷汀、漳二州。”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潮》:“是时蔡州秦宗权方略众以益兵,乃以为光州刺史。宗权责租赋于光州,不能给。宗权怒,发兵攻惧,悉举光、寿二州兵五千人渡江,转掠江、洪、虔州。光启元年陷汀、漳。”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潮》:“是时蔡州秦宗权方募士以益兵,以光州籍附焉,乃以为光州刺史。他日责租赋于光州,不能应,宗权怒发兵攻惧,与行全拔兵南走,悉举二州兵渡江,转掠江、洪、虔州。光启元年陷汀、漳,有兵数万。”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司空世家》:“是时,蔡州秦宗权方募士以益兵,提二州籍附宗权宗权为光州刺史,召其兵会击黄巢迟留不行,宗权发兵攻率众南奔(《新唐书》云:他日赋不如期,宗权切责,惧,与刘行全拔众南走。今从《五代史》。),略浔阳、赣水,取汀州,陷漳浦,皆不能有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亦载:提二州(寿州、光州)籍附秦宗权,他日赋不如期,宗权切责。惧,与行全拔众南奔,略浔阳、赣水,取汀州,自称刺史,入漳州,皆不能有也。”

 清 ·道光《晋江县志·18·武功志王绪为蔡州秦宗权所攻,率南奔,自南康入临汀,陷漳浦。”

  王绪欲杀王潮兄弟之母未果

  军至漳州,以道险粮少,王绪令尽弃老弱自随者,违者斩。时徐氏(一作董氏董氏亦随军中,王潮兄弟拒命,王绪命斩母,将士皆为之请而舍之。

  《资治通鉴·卷256·光启元年八月》王绪至漳州,以道险粮少,令军中‘无得以老弱自随,犯者斩!’唯王潮兄弟扶其母董氏崎岖从军,等责之曰:‘军皆有法,未有无法之军。汝违吾令而不诛,是无法也。’三子曰:‘人皆有母,未有无母之人;将军奈何使人弃其母!’怒,命斩其母。三子曰:‘等事母如事将军,既杀其母,安用其子,请先母死。’将士皆为之请,乃舍之。”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潮》:以道险粮少,令军中无得以老弱自随,犯者斩。惟兄弟挟其母以从;怒,命斩其母。等曰:‘等事母如事将军,既杀其母,安用其子?请先母死!’将士皆为之请,乃舍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潮》:以道阻粮少,令军中无得以老弱自随,犯者斩。时兄弟扶其母以从;切责。曰:‘吾闻军行有法,无不法之军;人皆有母,不闻有无母之人。’怒,命斩其母。曰:‘等事母如事将军,既杀其母,安用其子?请先母死。’将士皆为之请,乃止。会母死,不敢哭,夜殡道左。”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司空世家》:“初以粮少,故兼道驰,约军中曰:‘以老孺从者斩。’与二弟时奉母行,切责,欲斩其母,等请先母死,会诸将士皆为请,遂舍之。(《新唐书》云:会母死,不敢哭,夜殡道左。疑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初以粮少,故兼道驰,约军中曰:‘以老孺从者斩。’与二弟奉母行,切责曰:‘吾闻军行有法,无不法之军。’对曰:‘人皆有母,不闻有无母之人。’怒欲斩其母,三子同辞曰:‘事母犹事将军,杀其母焉用其子。’舍之。会母死,不敢哭,夜殡道左。”

  南安“竹林之变”

  王绪素猜忌,滥杀部下,诸将自惧。光启元年(885年)八月,军次泉州府南安县,王潮联络前锋将等豪首发动兵变(或说“前锋将”即刘行全,不确。刘行全与弟德全待全已被王绪忌杀于漳州,“前锋将”应另有其人),擒废王绪(后自杀),拥立王潮为将军。

  北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多疑忌,部将有出己之右者皆诛之。与豪首数辈共杀,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祝曰:拜此剑动者为将军。拜,剑跃于地,众以为神异,即奉为帅。”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

  性猜忌,部将有材能者,多因事杀之,颇自惧。

  军次南安,说其前锋将曰:‘吾属弃坟墓、妻子而为盗者,为所胁尔,岂其本心哉!今雄猜,将吏之材能者必死,吾属不自保朝夕,况欲图成事哉!’前锋将大悟,与相持而泣。乃选壮士数十人,伏篁竹间,伺至,跃出擒之,囚之军中。后自杀。

  已见废,前锋将曰:‘生我者也。’乃推为主。”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潮》:

  “有望气者谓军中有王者气,于是见将卒有勇略及气质魁岸者,皆杀之,众皆自危。

  行至南安,说其前锋将,伏壮士篁竹间擒自杀。众遂奉为将军。”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潮》:

  “有望气者谓军中当有暴兴者,潜视部将有勇略及气质魁岸者,多因事杀之;众惧。

  军次南安,说前锋将刘行全曰:‘吾属弃坟墓、妻子而为盗者,为所胁耳。今雄猜将吏之材,能者必死,吾属不自保朝夕,况欲图成事哉!’行全大悟,与相持而泣,乃选壮士伏篁竹间擒自杀。众推行全为将军,辞曰:‘我不及,请以为主。’固辞不克,乃除地剚剑祝曰:‘拜而剑三动者奉以为主。’至其弟审知,拜剑跃于地,众以为神,罗拜之。审知,自为副。”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司空世家》:

  “有术士望军气,言军中当有暴兴者,益猜忌,潜视部下,魁梧雄杰者多因事诛之,刘行全亦死焉。众惧曰:‘行全亲也,且为军锋之冠,犹不免,况吾属乎!’(《闽书》:行全与弟德全待全戮力行间,王绪忌而杀之;王审知有国,悼其死非罪,为立庙漳州。)

  行次南安,说其前锋将曰:‘吾属弃坟墓、妻子而为盗者,为所胁尔,岂其本心哉!今猜刻不仁,将吏之材能者,必死军中,方不保朝夕,岂能图成事哉!且子美须眉,才绝众,吾不知子死所矣!’

  前锋将大悟,与相持而泣。乃选壮士数十人伏篁竹间,伺至,跃出擒之,一军皆呼万岁。(按《新唐书》,缚王绪者,即刘行全,非也。今从《通鉴》及《九国志》。)

  推前锋将为主,前锋将曰:‘生我者也,请以为主。’

  苦让,不克,乃除地剚剑,祝曰:‘拜而剑三动者,我以为主。’至审知,剑跃于地,众以为神,皆拜之。审知,自为副。

  叹曰:‘我不能杀是子,非天乎?’(后于别馆,惭,自杀。)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

  “时望气者言军中有王气,素猜忌,潜视魁梧雄才者,皆以事诛之,众惧。

  次南安,行全曰:‘子美须眉,才绝众,吾不知子死所。’而行全亦不自安,与左右数十人伏丛翳,徂缚以狥,众呼万岁。

  行全为将军,辞曰:‘生我者也,请以为主。’苦让,不克,乃除地剚剑,祝曰:‘拜而剑三动者,我以为主。’至审知,剑跃于地,众以为神,皆拜之。审知,自为副。

  叹曰:‘我不能杀是子,非天乎?’遂自杀。”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王绪至南安,逼近郡城,所在剽掠,为其军校王潮所囚,自杀。”

入据泉州:泉州刺史

  据泉

  光启元年(885年)八月王潮主军后,原拟挥军转西取交广、巴蜀。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泉人苦之。泉人得知王潮部抵达南安(或说沙县),遣士绅张延鲁率乡绅耆宿,携带牛酒抵军,恳求王潮率部入泉。王潮改变主意,即向泉州进军。光启二年(886年)八月,拔泉州,杀廖彦若;又平狼山贼帅薛蕴。福建观察使陈岩表荐王潮为泉州刺史。

  北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军民若之,闻为理整肃,耆老乃奉牛酒,遮道请留。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唐·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为泉州刺史。”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是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泉人苦之,闻略地至其境,而军行整肃,其耆老相率遮道留之,即引兵围彦若,逾年克之。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泉州刺史。”

  资治通鉴·卷256·光启元年八月?:王潮约其属,所过秋毫无犯。行及沙县(?),泉州人张延鲁等以刺史廖彦若贪暴,帅耆老奉牛酒遮道,请留为州将,乃引兵围泉州。”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潮》:王潮引兵将还光州,约其属,所过秋毫无犯。行及沙县,泉州人张延鲁等以刺史廖彦若贪暴,帅耆老奉牛酒,请为州将。乃引兵围泉州,逾年克之。福建观察使陈岩遂表为泉州刺史。”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潮》:

  令于军曰:‘今天子蒙难,当出交广,入巴蜀,以幹王室。’遂引兵将还光州,戒其属所过秋毫无犯。

  行及沙县,泉州人张延鲁等以刺史廖彦若贪暴,帅耆老奉牛酒迎潮。围泉逾年,克之,遂有其地。福建观察使陈岩为泉州刺史。”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司空世家》:

  令于军曰:‘天子蒙难,今当出交广,入巴蜀,以幹王室。’于是悉师将行。
会泉州人张延鲁等以刺史廖彦若贪暴,闻治军有法,帅耆老奉牛酒迎留为州将,乃引兵围泉州,时光启元年
(885年)八月也。明年八月,拔泉州,杀彦若,遂有其地。(《新唐书·纪》:王潮陷泉州,刘彦若死之。按诸书皆作廖彦若,《新·纪》作“”,恐误。)

  先是,黄巢将窃有福州(时建州刺史李乾祐弃城走,后守李彦圣与战死。),建宁人陈岩聚众千余人,号九龙军,率众拔之,福建观察使郑鎰奏为团练副使。左厢都虞侯李连骄慢不法,纵其徒为郡人患,将按诛之,连奔溪洞中,合众攻福州,击破之。自代,拜观察使。至是,遣使降之,为泉州刺史。”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

  令于军曰:‘天子蒙难,今当出交广,入巴蜀,以奖王室。’于是悉师将行。

   会泉州刺史廖彦若贪暴,州人张延鲁治军有法,率耆老奉牛酒迎

  围城岁余,克之;杀彦若,有其地。请降于观察使陈岩为泉州刺史。”

  治泉

  王潮泉州励精图治,招怀离散,均赋缮兵,并兴筑泉州子城。从此,氏3兄弟即以泉州为根据地,向北扩展。(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沿革》、《泉州古城》)。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潮》:招怀离散,均赋缮兵,吏民悦服。”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司空世家》:既得泉州,招怀离散,均赋缮兵,吏民悦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居泉,招怀离散,均赋缮兵,泉人称便。”

尽有福建五州地

  入福州:自称留后

  唐·大顺二年(891年),福建观察使陈岩病剧,书召王潮欲授以军政。景福元年(892年),王潮未至而陈岩卒,陈岩婿(或作“妻弟”)、护军都将范晖拥兵自立,称留后,陈兵列阵,拒王潮接管福州。景福元年(893年),王潮遣堂弟王彦复任都统、三弟王审知任都监,发兵攻之。百姓闻知王潮举兵北上,纷纷送米以供军需,平湖洞以及沿海各地方武装也都以兵、船相助。

  范晖坚守福州城,王彦复等久攻不克。范晖又向陈岩的姻亲、威胜军节度使董昌求助,董昌调温、台、婺三州将兵五千人驰援范晖王彦复王审知遭前后夹击,死伤颇多,请班师,王潮不许;又请王潮自临军,且益兵,王潮不许。王彦复王审知只得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对福州发起猛烈攻势。

  景福二年(893年)五月,福州城内粮尽,军仍心涣散。范晖弃城走,为将士所杀。董昌见福州城失,也撤兵回师。王潮入城,占据福州,改迁官署至此,自称留后;又礼葬陈岩,将女儿嫁给陈岩之子陈延晦,厚抚其家。

  北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大顺(890—891年)中,卒,子婿范晖自称留后,审知将兵攻之。逾年,城中食尽,乃斩而降。”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景福元年(892年)卒,其婿范晖自称留后。审知,久不克,士卒伤死甚众,审知请班师,不许。又请自临军,且益兵,报曰:‘兵与将俱尽,吾当自往。’审知乃亲督士卒攻破之,见杀。”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潮》:

  “大顺二年,疾病,遣使召,欲授以军政,未至而卒;都将范晖讽将士推己为留后,发兵拒

  遣从弟彦复为都统,审知为都监,攻福州。经年不下,白罢兵。报曰:‘兵与将俱尽,吾当自往。’彦若(应为“彦复”之误)等惧,亲犯矢石,急攻之。弃城走。为将士所杀。

  入城,自称留后;素服葬,以女妻其子延诲,厚抚其家。”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潮》:

  “大顺二年,病,召欲授以军政,未至而卒;其婿范晖拥兵自称留后。

  遣从弟彦复为都统、审知为都监攻之。经年不下,白罢兵。报曰:‘兵尽益兵,将尽益将,兵将尽,吾当自往。’彦复惧,亲犯矢石破之。弃城走,为将士所杀。

  入城,自称留后;素服葬,以女妻其子延诲,厚抚其家。”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司空世家》:

  “大顺二年(891年)病剧,遣使以书召,欲授以军政,未至而卒。妻弟、都将范晖讽将士推己为留后。(按《五代史》云:,景福元年(892年)卒。蒋文怿《闽中实录》云:大顺中,薨。《十国纪年》在大顺二年(891年),《通鉴》从之。《昭宗实录》在明年三月,今从《十国纪年》。又《新唐书》、《薛史》、《闽书》、《闽中录》皆云范晖婿,余书则云妻弟。林仁志《王氏启运图》载监军程克谕表,云妻弟。此为得实,今从之。)

  旧将多归,言‘可取’(《通鉴》云:骄侈失众心。)。乃以从弟彦复为都统,弟审知为都监,攻福州,弥年不下。(《通鉴》云:民自请输米饷军,平湖洞及滨海诸蛮皆以兵船助常驻辎重于武安场,宿重兵守之,名曰柳营。)

  乞援于威胜节度使董昌姻好,发温、台、婺州兵五千救之。彦复等以援师且至,请班师,不许;又请自临军,且益兵。令曰:‘兵尽益兵,将尽益将,兵将尽则吾至矣。’于是彦复等急攻

  景福二年(893年)五月,以印授监军,弃城走。庚子,彦复等入城。辛丑,为将士所杀,入福州,自称留后;素服葬,以其女妻其子延晦,厚抚家。”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

  “及陈岩卒,其婿范晖拥兵自称留后,遣从弟彦复将兵攻审知监之。

   守弥年不下,遣人白,请罢兵。报曰:‘兵尽益兵,将尽益将,兵将尽,吾至矣。’于是彦复急攻,亡入海,追斩之。”

  王潮入福州,自称留后;为陈岩卜葬,素服哭之,以女妻其子。”

  福建观察使,威武军节度使

  王潮由此声威远播,汀州刺史钟全慕、建州刺史徐归范携带户丁田粮册籍,亲赴福州请归王潮节制,山岭海岛也有二十余股地方武装闻风来降;即据有泉州、漳州、福州、汀州、建州5州之地。景福二年(894年)十月(《十国春秋》作九月),唐昭宗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乾宁三年(896年)九月,朝廷升福建为威武军,拜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闽人安之。

  北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由是尽有闽、岭五州之地。即表其事,昭宗因建威武军于福州,以为节度、福建管内观察使,审知为副。”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唐即以为福建观察使,审知为副使。”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潮》:

  “汀、建州降,群盗自溃。是岁,唐即以为福建观察使。黄连洞蛮围汀州,遣兵击破之。闽地略定,乃遣僚佐巡州县,劝农桑,定租税,交好邻道,保境息民,闽人安之。

  乾宁三年,唐以福州为威武军,拜为节度使。”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潮》:

  “汀、建二州皆举听命,尽有五州地。是岁,唐即以为福建观察使。黄连洞蛮围汀州,遣兵击破之。闽地略定,乃遣僚佐巡州县,还流亡,劝农桑,定租税,交好邻封,保境息民,闽人安之。

  乾宁三年,唐以福州为威武军,拜为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司空世家》:

  “建州人徐归范以州应,刺史熊博死之。(何乔远《闽书》云:熊博,建阳人,有才勇,尚气节。徐归范据州应王潮遂遇害。《稽神录》云:本建安津吏,岸崩出一古冢,有古铭云:“欲陷不陷被藤缚,欲落不落被沙阁,五百年后遇熊博。”使平先寺僧葬之。后至建州刺史。)

  汀州刺史钟全慕举籍听命,岭海间群盗二十余辈皆降溃,乃尽有五州之地。

   九月戊戍,唐帝以为福建观察使。(《新唐书》云:昭宗福建等州团练使,俄迁观察使。今从《通鉴》。)

  乾宁(894—898年)初,黄连洞蛮二万围汀州,遣将李承勋将万人击之,蛮解去,承勋追至浆水口,破之,闽地略定。

  乃创四门义学,还流亡,定租税,遣吏巡州县,劝课农桑,交好邻道,保境息民,人皆安焉。

  (乾宁)三年(896年)九月庚辰,唐升福建为威武军,拜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

  “建、汀二州皆举听命,尽有五州地。”

  昭宗福建等州团练使,俄迁观察使。乃作四门义学,还流亡,定赋敛,遣吏劝农,人皆安之。

  乾宁(894—898年)中,罢福州为威武军,即拜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

  乾宁四年卒

  乾宁四年(897年)冬,王潮遘疾,舍子(王延兴王延虹王延丰王延休)而命弟王审知知军府事(时二弟王审邽亦在世);十二月,王潮卒,享年五十二岁。唐廷追赠司空、秦国公,谥“广武”王审知代立。

  北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寝疾,舍其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命审知知军府事。十二月丁未,薨。”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乾宁四年(897年)卒,审知代立。”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潮》:(乾宁)四年卒,审知代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潮》:(乾宁)四年卒,赠司空。弟审知嗣为节度。”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司空世家》:(乾宁)四年(897年)冬,有疾于兢《碑记》云:乾宁三年,仆射遘疾。今从《通鉴》。)审知知军府事。十二月丁未,薨,表闻于朝,赠司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卒赠司空。审知代立。”

  王潮子5:王延兴(曾任福建观察副使)、王延虹王延丰王延休王延晦(或早逝);女1(适福建观察使陈岩之子陈延晦)。

  后事

  唐·乾宁四年(897年),王审邽为筑墓于晋江县北郊盘龙山(今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西北800米处之凤旗山东麓),今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墓·王潮墓》)。

  王潮转战南北,在惠安螺阳镇盘龙村建有故居。《泉州府志·卷37·古迹》载:“节度使王潮宅在盘龙山下,后改为寂光寺。”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司空世家》:(后梁)开平(907—911年)时,王审知立庙,称曰水西大王。”

  南宋•绍兴(1131—1162年)间,泉州太守刘子羽王潮德政,在泉州崇阳门楼为王潮建广武王祠(刺史祠),塑像崇祀。今已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刘子羽》)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

  刺史祠:在府治崇阳门楼,宋·绍兴间守刘子羽建,祀唐·王潮

  《闽书》:‘公始牧泉,当干戈荡析之际,独能兴义学、创子城、罢役蠲征,保境安民,以惠爱称,追封秦国公,泉人塑像以祀于楼;后毁于火。’

  国朝·乾隆十七年(1752年),知县黄昌遇重建门楼,仍移祀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昌遇》)

  王潮据地泉州,为开闽发祥之地,于是他被誉为闽台姓的祖先。其后裔分布于本省有惠安、安溪、厦门、漳州、永安、莆田、仙游、大田、古田等地,省外有香港、澳门、台湾等,外国有菲律宾、新加坡。

评价

  唐·张元晏《授王潮威武军节度使制》“术深金匮,学富玉钤。弯弧传百战之名,抚剑号万人之敌。才高御众,志本勤王。风(阙)暗合于机谋,霜雪不移其节概。为仁由已,重士逾山。雅负将才,犹精夷理。自抚宁列郡,振举六条,疲氓怀爱戴之心,漓俗仰廉洁之德。集是休烈,溢于听闻。而职贡交修,赋舆靡阙。尊主之诚可见,胜残之化无逾。是用负海建牙,逾闽锡社。徇彼远人之恳,慰其阖境之情。爰壮中权,仍迁左揆。”

  唐·于兢《琅邪郡王·王审知德政碑铭(并序)》“初,公(指“王审知”)志尚谦恭,誉蔼乡曲,善于和众,士多归之。福建节度使陈岩既向其名,又以所属泉州求牧,乃遣礼而请之;及到任,颇著嘉声。后在军病甚,不能视事,军士等惧无统御,皆愿有依从,泉牧遂以郡委于仲弟审珪,而与公偕赴。至则积恶者屏去,为善者获安,因诏授节度使,累加检校右仆射。于是刬其讹弊,整其章条,三军无哗,万姓有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审知·政绩·于兢《琅邪郡王·王审知德政碑铭(并序)》)

  明·苏茂相《登崇阳楼读刺史王潮遗事诗》“颦鼓中原沸似波,将军闽峤还横戈。匡扶无望唐襄武,保障差强汉尉。事定千年无战伐,时清万户有弦歌。英雄遗迹依稀寄,暮倚高楼一啸过。”(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茂相》)

  明·王夫之《读通鉴论》

  高骈之所统,天下之便势也。有三吴之财赋,有淮、徐之劲卒,而繇后以观,若钱镠杨行密王潮者,皆可与共功名者也。”

  “当是时,人各自以为君,而天下无君。民之屠剥横尸者,动逾千里,驯朴孤弱之民,仅延两闲之生气也无几。而王潮约军于闽海,秋毫无犯;王健綦毋谏之说,养士爱民于西蜀;张全义招怀流散于东都,躬劝农桑;杨行密定扬州,辇米赈饥;成汭抚集凋残于荆南,通商劝农。此数子者,君子酌天地之心,顺民物之欲,予之焉可矣。

  存其美,略其慝,不得以拘致主帅之罪罪王潮,不得以党贼之罪罪全义,不得以僭号之罪罪王建,不得以争夺之罪罪行密,不得以逐帅自立之罪罪成汭。而其忘唐之尚有天子,莫之恤而擅地自专者,概可勿论也。

  王潮不能全闽海之一隅,非王建不能保两川于已乱,非全义不能救孙儒刃下之余民,非行密不能甦高骈虐用之孑黎。且其各守一方而不妄觊中原,以糜烂其民,与暴人争衰王。以视朱温李克用之竭民肝脑、以自为君而建社稷,仁不仁之相去,岂不远哉? ”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司空世家》:沈勇有智略,弟审知为观察副使,有过辄加捶楚,不以为嫌,审知亦无怨色。寝疾时,舍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等,而托审知以大事,世咸服其能知人。”

附:清修《开闽始祖广武王墓志铭》

  清?嘉庆廿年乙亥(1818年)重修王潮墓时,作《开闽始祖广武王墓志铭》,刻于页岩上,高41厘米,宽52厘米,楷书,字径0.9厘米。

  全文曰:

  “开闽始祖广武王墓志铭

  公讳,字信臣,初为河南光州固始县佐,王绪礼请尊为军政提兵,以副先锋由康入汀、漳。多杀戮,为众反缚以殉,推公为主,奉授泉州观察使。大唐加封检校右散骑常侍,工部、户部尚书,敕拜福建观察处置等使,授威武军节度使,后追封秦国公,谥‘广武'。

  大父公,字自成,以门荫补奉礼部郎,后以子贵,赠太尉、光州剌史。大母徐氏,封河南郡夫人,享年六十有三,葬固始县西岭山之阴。

  公兄弟三人:长讳;次讳审邽,谥‘武肃';三讳审知,封闽王,谥‘忠懿'。皆以材气雄名,率众南奔,扶母徐氏入闽,建邦启土,仁德保民。(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 王审邽王审知》)

  乾宁四年(897年)腊月,公寝疾,舍其子,命审知授威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封琅琊王,以掌军府事。公享年五十有二。

  始为泉州牧也,公当干戈荡析之余,独能兴义学,创子城,罢役宽征,保境息民。泉人德之,塑公像立祠奉祀于崇阳门楼,岁时郡牧祭享。

  公娶侯氏,封晋安郡夫人。

  子二,曰延望,曰延广;女一,适福建观察使陈岩之子延晦也。

  延望继隆,后为所杀,无传。

  延广继孝继仁继德,弃官隐于永邑山中。及境内清平,继孝继仁或住永邑,或移徙偏处,谱志未及传闻。惟继德来居泉州晋邑行春门楼边,即今府口氏家焉。

  公生于会昌丙寅年(会昌六年,846年)三月十一日申时,卒于乾宁丁巳年(乾宁四年,897年)十二月廿四日午时。侯氏生于大中癸酉(大中七年,853年)九月十三日亥时,卒于天祐乙丑年(天祐二年,905 年)正月十五日巳时。

  公葬从君王仪礼,择在惠安县平康里盘龙山之滨。茔冢之内筑地宫石室四落,外则布置华表、人物,祭享克壮,封鬣观瞻,特崇威武。坟灵自唐、宋及元、明至清,历五朝而祀典昭垂,仍就墓特尊致祭。

  不幸前明·万历之世,冢内珠襦、玉匣、金银器具被盗剽窃。不知何年时。邑绅,呈请邑令春及详奉督抚列宪饬析修葺,奏奉准置守冢,每岁清明,有司躬行致祭无替。(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 《泉州人名录? 叶春及》)

  孰意世远年湮,华表推折,半出地土,坟堆被水倾圮数丈。裔孙逢魁培元等思本溯源,触目伤心,谨择大清·嘉庆乙亥岁(嘉庆廿年,1815年)九月朔日未时兴工。随而劳心劳力,向族氏而劝勉,往乡邑以捐资,督理修葺,惟冀完成,庶公开创之功不朽,崇祀之迹长存。但恐久远莫稽,故特志勒石,以存万古遗绪。

  乃为铭曰:

  ‘将以武用,牧以文权,克文克武,惟公乃全。
  桓桓广武,命唐自天,奋迹固始,裕后光前。
  政令严肃,开创独先,建邦启土,功德缠绵。
  择惠安葬,盘龙之巅,佳城荣耀,节钺千年。
  岂疑崩塌,兴嗟募捐,议修重葺,再振英贤。
  家规孝友,茂族昭然,支派长远,簪组蝉联。
  公灵宛在,魁培志坚,猗欤监笃,衍庆团圆。
  牛眠马鬣,时祀永虔,诒谋萃盛,降福如泉。
  继继绳绳,孙子其渊,勒石启后,昌炽无边。'

  皇清·嘉庆二十年岁次乙亥(嘉庆廿年,1815年)九月谷旦重修

  董事裔孙举人逢魁偕男绍谋绍诒,处士培元 偕男金平,同叩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