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林华侨建筑群
(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区)

  概说
    ——梧林蔡氏。
    ——著名侨亲(蔡德鑨。蔡顺意。蔡德燥。)
    ——华侨建筑群。
    ——整治。

  德养宅。
  三栋厝。
  德卫宅。
  德鑨宅(1)
  德鑨宅(2)
  容膝居。
  德越宅。
  朝东楼与朝东宅。
  坑墙楼。
  德鑨楼。
  德兜楼。
  修养楼
(悠闲楼,枪楼)
  五层厝。
  侨批馆
(顺意楼,旧学堂)
  “长程小筑”洋楼。
  “胸怀祖国”楼。

  梧林华侨建筑群,位于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区,方圆不足1平方公里。

  “泉州市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区”,2016年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梧林近代建筑群(民国):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区”(主要由“朝东楼”、“德鑨楼”、“顺意楼”等组成),2020年11月列为福建省第十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概说

  梧林

  梧林古村落位于晋江市新塘街道西南部,背靠石鼓山,面临梧垵溪。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民围塘而居,自古有“三脚筐”美誉。

  梧林氏,是北宋·泉州知府蔡襄的后人,至今梧林民居乃留有“忠惠传芳”堂号,及篆刻的各类称颂蔡襄的诗词。(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襄》)

  梧林古村落形成于明·洪武(1368—1398年)间,梧林氏尊蔡旺生为开基祖。蔡旺生,石狮市祥芝镇山兜村丰田始祖蔡均用隐斋)的第6子。时蔡旺生沿溪赶放鸭群至此觅食。族人相传,蔡旺生拟返回时,无论用什么办法,鸭群都不走,即使他取出5篮稻谷喂鸭引导,仍盘桓不去。蔡旺生以为天意,便定居于此,称其地“五篮”,繁衍生息。泉语“五篮”、“梧林”同音,久而久之,便雅称“梧林”。现梧林不管高楼或草屋,门楣大都镌有“济阳衍派”“丰田衍派”的堂号。

  至清初,梧林形成村庄的初步规模。康熙(1662—1722年)间,蔡旺生10世裔孙蔡以褚施琅平台有功,封“镇国将军副总戎”;27年后,其子蔡光座高中进士。石鼓山现存“镇国将军”墓,梧林氏宗祠存“镇国将军”、“进士及第”烫金字匾各1块。

  梧林是著名侨乡。清朝中、后期至廿世纪初,梧林人几乎是以“亲拖亲,厝边拖田埂”的形式,大批相携渡海出洋到吕宋(今菲律宾)、马来半岛等东南亚地区谋生,开基立业。

  目前,梧林古村落有548户居民,户籍人口约1800人;旅港1000多人;旅居海外华侨约1.5万人,绝大多数侨居菲律宾。

  著名侨亲

  近代梧林氏的旅外侨亲,走出了多位名噪海内外的富商巨贾,以蔡德鑨家族及蔡顺意家族最为著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国内外抗日活动的梧林华侨,有记录的就有几十人。如蔡顺意蔡德鑨等踊跃捐资捐物支援抗战、庇护同胞;蔡怀祖蔡天祥等人积极参与了侨居地的抗战组织,抛头颅洒热血;蔡怀翻蔡怀紫堂兄弟和蔡怀长蔡怀程兄弟加入菲律宾华侨游击队;蔡怀禅在菲律宾经商的3位叔叔,不仅参加了在菲的抗战队伍,还因坚决不把他们的商船交给日军使用,船只尽数被日军炸毁,损失惨重……

  蔡德鑨

  蔡德鑨共有兄弟7人,依次为:德献德院德越德卫德淡德鑨德辙德鑨居其6。

  蔡德鑨年少时便振衣南下菲律宾谋生,经多年摸索,初期经营玻璃生意,后来生意越做越旺,发展为跨行业大亨。

  蔡顺意

  蔡顺意蔡咸堧的养子。据《梧林亶裕派下家谱》载,蔡顺意之父蔡咸影(族人称“咸堧”),清•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年)十月十七日生。蔡咸堧年轻时便随乡人一道前往吕宋谋生,攒下一定家底,创办“三合兴”商号。

  廿世纪10年代,闽南侨乡军阀混战、兵匪交扰,特别是1917年闽粤战争爆发,“百业毁颓,民生凋敝”蔡顺意迫于生计,随父荡舟至菲律宾,开始经商生涯。

  时菲律宾大商业均操控在英国、美国、西班牙等国的大公司手里;华侨除贩卖一些土产、推销洋货外,基本上只能开些日用杂货店,或当苦力。英、美等国为了进一步垄断菲律宾经济命脉,怂恿菲律宾政府加强排华,提出“零售商菲化案”,使得华侨零售商不能获得新的营业执照,华侨在菲处境日益艰辛。菲律宾政府甚至还在马里拉等地施行有组织的暴力排华行动。

  蔡顺意将目标锁定在雨伞、麻绳、沙文(肥皂)、西纱等当时需求量很大的商品上,下决心开办日用品生产加工工厂及商铺,用可靠的质量赢取口碑,逐步在菲律宾商场中站稳脚跟,“三合兴”在他手里被发扬光大,鼎盛时雇工多达500人,其中不少就是来自梧林的家乡人。

  “三合兴”还注重对地产租赁业的投资。蔡顺意适时买下仙合其里的1条商业街,一方面作为自己商号生产与销售的根据地;另方面还把剩余的店铺分割租赁出去,每月能获得高达3万多大洋的收益。

  民国廿年(1931年),蔡顺意等地方绅商集资10万银元,承顶泉州电灯股份公司;1932年改组后,蔡顺意是泉州电灯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之一。《泉州工商史料》载,1931年淞沪之战结束后,十九路军入闽,地方稍为安宁,海外爱国华侨纷纷有回国投资建设之举。蔡顺意也回国参与了泉州电气公司的改组。泉州电气公司创始于1917年9月间,因经营不善,业务无法开展,“当时泉州电气公司已至无力维持的地步,爱国归侨、晋江安海人蔡子钦乃邀国外华侨和归侨陈清机万福来周起抟周起特吴善卿蔡顺意蔡露亭吕良以佘芳梅蔡梨生,以及地方人士李丹臣蔡德远罗贻谦黄克绳等集资承项,准备改组。”泉州电气公司最终改组为泉州电灯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泉州第一家侨办电力工业企业,蔡子钦被公推为经理;1932年8月开始营业,翌年11月间恢复供电,电灯盏数由3000余盏一下子猛增至1万余盏。

  过去的梧林道路不畅,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聘不到教师。蔡顺意决意兴办私塾,一力承担教师工资,重金延聘名师,不少课程则是特地延请惠安名人来讲授(如曾接受过西方先进教育的兰丽生),主要培养自己家族及同村氏子弟。至廿世纪40年代,体量较小的私塾已不能满足需求,蔡顺意又出资创建铭仁完小(后称铭仁小学),这也是梧林村里的第一所小学。后来,蔡顺意的儿子、侄儿也纷纷捐资助学,推动铭仁小学发展,学校中的嘉彬大礼堂就是他侄子蔡嘉彬捐建的。

  蔡顺意在菲律宾被氏族人推选为菲律宾济阳公所(即后来的菲律宾柯蔡宗亲会)主席,前后历任达6届(第26、27、28、32、33、34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菲岛沦陷时代,蔡顺意领导的菲律宾济阳公所积极为流离华侨提供庇护,为国内抗日提供支持。

  廿世纪50年代末,蔡顺意卒。

  蔡德燥

  梧林旅菲华侨蔡德燥,一直奔走在实业救国的路上。

  十九世纪90年代,当时贬黜退居在家的内阁学士陈宝琛和光禄寺卿张亨嘉发起一场以“收回利权”、杜绝列强觊觎为目的的抵抗运动,1905年9月“商办福建全省铁路总公司”在福州应运而生,陈宝琛出任总经理。
为打破西方列强对中国铁路建设的垄断,该公司于1906年对外宣布将修筑
“漳州—厦门”、“泉州—东石”、“福州—马尾”3条海岸线铁路,并制定《福建铁路招股简章》,向社会招商引资。

  为集股筹金,陈宝琛四处奔走呼吁。得知福建铁路建设正在招股后,蔡德燥毅然将在泉州后城街正在建设的济阳别墅的油漆钱、谢土钱,以及他手头上的余钱,共约2万块银元,全部购买了铁路股份。

  1910年,全长28公里的漳厦铁路江嵩段正式通车,这是福建省内第1条铁路。

  蔡德燥坚持实业救国的同时,还乐善好施。他曾捐资为家乡梧林修筑了两条石板路;附近贫苦人家如果上门求助,也几乎有求必应;还曾资助不少泉州人赴菲谋生,并允许失业的人在自己店中栖身或打工。

  善名远播的他,1919年获颁“急公好义”匾。

  抗日战争爆发后,蔡德燥在侨界中游走宣传,动员华侨支持抗日,并鼓励儿子蔡联璧在菲律宾参加“南洋华侨技工服务团”回国抗日。

  华侨建筑群

  梧林旅居海外的华侨事业有成后,饮水思源,大多返梓或寄回积蓄建造宅邸,村庄规模扩大。

  据《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古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载,梧林古村落的特色华侨建筑大部分建于廿世纪初至抗日战争爆发前,这些建筑物风格各异。现存闽南传统官式大厝43座、古罗马式和哥特式洋楼15座、南洋风味的“番仔楼”22座、中西合璧特色石头厝19栋。村落整体呈现中西合璧的特点,这些建筑建造技艺精湛,凝聚侨乡文化精华,记录了闽南地区从清末至民国、新中国的建筑风格演变,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而当地另有一说,称这些华侨建筑现存有104座,号称99座,占地约220亩;其中闽南官式古大厝58座、洋楼11座、番仔楼10座,以及其他;其中26座纳入泉州华侨历史建筑群,有52座可修葺,其余的已荒废。

  整治

  在1个多世纪的风雨中,这些老建筑有的无人看管,有的渐渐破败,多数老屋缺乏维护保养,坍塌损毁严重。
为让历史记忆得以延续,近年来,泉州市、晋江市及梧林街道、社区开始重视华侨建筑的修缮问题。

  2014年,梧林华侨建筑群被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授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晋江市展示点”

  2016年11月,梧林古村落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7年,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被列为福建省重点项目。

  此外,梧林古村落还是泉州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项目、晋江市首批“最美乡村”、晋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根据梧林社区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编制《梧林古村落保护发展规划》,项目总范围1900亩,投资规模初步概算10亿元,分3期进行建设,计划开辟华侨文化路线、闽南文化路线、宗族文化路线、田园风光路线等4条文化游线:

  一期为核心保护区。占地176亩,现存的明朝百福墙、清朝官式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136幢各式古建筑,都属于一期核心保护区,将打造为高品质的城市文化休闲空间。首期需拆除房屋20栋,投入1.5亿元,修缮传统民居1万平方米,以及景观改造工程约10.2万平方米。

  二期坑仔堀片区。占地358亩,规划成游客服务中心、酒店、大师工作室、停车场等。

  三期闽台田园风光区。

  现在,各方已投入巨资,先期用于梧林华侨建筑群的环境整治、道路硬化、社区绿化及古民居修整,还计划建设1个华侨文化博物馆。

德养

  德养宅,俗称“99门大厝”,旅菲蔡德养建于1901年。占地850平方米,是闽南官式大厝。

三栋厝

  三栋厝,由3座闽南官式大厝组成,是1个建筑群,旅菲蔡咸晒蔡咸乾蔡咸揣兄弟合建于十九世纪末。

  “三栋厝”的3座大厝是先后建成的。蔡咸晒3兄弟早年到菲律宾开办个小杂货店,获利不多。3兄弟省吃俭用,将所获盈利寄回家买田建厝。他们先建了现在的“三栋厝”最左侧的两进三开间硬山顶砖石木建筑。后来,3兄弟的生意不断拓展,积蓄渐丰,就再建了最右侧二进五开间的建筑。十几年间,他们在菲的小杂货店成长为垄断一方的大百货公司,1933年3兄弟合计后再建了中间那幢2进5开间带楼亭的砖石木建筑。

  “三栋厝”占地约1200平方米,3座大厝坐东看西,一字排开;红砖、白石、绿瓦筒、燕尾脊。厝前有宽畅石埕,以墙街围合,以门亭交通。建筑群内部木雕、砖雕、石雕、灰雕保存较完整,楹联及身堵都刻有字画。

  大门堵上镌有诗:“淡饭粗衣未足羞,心田失种却堪愁。留些余地勤修福,多少贫人仰面求。”

德卫

  德卫宅,旅菲蔡德卫建于1910年,占地700平方米,3间张,连榉头。大厝年久失修,如今只剩上落。坍陷的后界,竟长有一棵逆生长的盘根错节巨榕。

德鑨宅(1)

  德鑨宅(1),与德卫宅”并排。1921年旅菲蔡德鑨迈入而立之年,是其返乡建造的首栋宅邸。

  德鑨宅(1)为闽南官式大厝,2进5开间。大厝入门双塌寿,出规梁木斗拱雕工精细,重叠有致。镜面墙砌印花砖,构成几何图形或吉庆喜彩的图案。内部木饰古朴大方,极具大户望族的气派。

德鑨宅(2)

  在建造首栋宅邸3年后,蔡德鑨在菲生意逐步扩大,再次回乡建造1座闽南官式大厝。

  庭前石埕铺设十分考究,采用石面走水铺设工艺,铺板时用卷烟纸检验石板与石板间是否达到无缝对接。

  厝身正面入口同样做双塌寿,髹漆丽饰。

容膝居

  容膝居,是旅菲蔡顺意于1928年返乡时所建的宅邸,1929年落成,以“室仅容膝”自谦。2015年春,为完成居住在菲律宾的蔡顺意儿子蔡嘉龄的夙愿,蔡嘉龄的女婿陈其良回乡重修。

  “容膝居”坐北朝南,占地约400平方米,2层,平面呈“七字形”布局,整体建筑采用外砖石、内砖木的结构,是幢中西合璧红砖洋楼。

  正面随平面布局建“七字形”外廊,第1层篆刻楹联石柱外廊,第2层建连续拱券外廊,方形红砖廊柱,西洋券柱式,墩子粗壮,拱券呈几何弧形。

德越

  德越宅,旅菲蔡德越建于1928年。

  德越宅是民国风格闽南大厝,占地500平方米,2进5开间。

朝东楼与朝东

  朝东楼与朝东宅都是旅菲蔡朝东的府邸,一楼一宅共有99个房间。

  朝东楼,旅菲蔡朝东建于1930年,是梧林第1座水泥洋楼,也是建筑年代最早的“番仔楼”“朝东楼”坐东北朝西南,由主楼、回向辅楼、右侧穹顶门楼合围而成,总占地面积 452平方米,建筑面积928平方米。主楼3层,为钢筋水泥西式建筑;2楼有廊道连通,上下楼有木楼梯可通达;罗马科林斯廊柱、山花、铁艺、穹形屋顶装饰,充满着浓郁的古罗马风情。外部回向辅楼为两层半罗马式洋楼。内部为闽南大厝构造,2进4开间。

  朝东宅在朝东楼不远处,是闽南古大厝红砖白石,古色古香。

坑墙楼

  坑墙楼,与德鑨楼”一墙之隔,是旅菲侨胞蔡咸坑蔡咸墙双胞胎兄弟于1932年所建的宅邸。该楼是梧林华侨建筑群中装饰较为考究的“番仔楼”之一。

  蔡咸坑蔡咸墙蔡德鑨长兄蔡德献的遗腹子。蔡德鑨秉持“大嫂早寡,敬之以礼;侄儿少孤,抚之以爱”,对年幼侄儿尽力抚养,长大后又带他们到南洋学做生意,多有提携,终促其开基立业。事业有成后,蔡咸坑蔡咸墙便在叔叔家隔壁建此大楼,守望相助。据说,此楼也是蔡德鑨帮助建造的。

  “坑墙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为2层半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洋楼。外部为钢筋混凝土夯墙,古罗马式建筑;内部葆有闽南大厝的空间机理,门窗、廊柱、山花、天花板等细部堆花工艺精巧,水泥宝瓶栏杆装饰外廊,花瓶造型窗户意蕴“平平安安”

  内部沿用中国传统中轴线对称布局,采用木隔扇和木漏窗隔墙,2进3开间。下落中间为前厅,以雕花隔墙隔断,两侧设厢房;厅堂后设通透巷廊,巷廊一端开设边门,一端架梯通2楼。2楼坐向改为坐东朝西,菲律宾红土朱漆装饰地板。钢筋混凝土、西式门窗、采光井等建筑材料及工艺的运用,使得洋楼在层高、跨度、采光、通风上都有不小的提升。

  门框、廊柱上,都有富含追本溯源意味的题刻,借以训育后人。

德鑨

  旅菲蔡德鑨随着生意振兴、获利倍增,1932年再次返乡,聘请英国设计师前来进行整体设计,引进新型建材,建造德鑨楼”。1936年主体建成。

  德鑨楼”是中西合璧洋楼,是梧林华侨建筑中装饰最为考究也最具代表性的“番仔楼”之一。但大楼主体完工后,正值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蔡德鑨家族投身于抵御外寇的斗争中,把钱财用于抗日救亡运动,因此德鑨楼”始终没有完成后期装修,但门窗、廊柱、山花等建筑细部仍洋溢浓郁的南洋情调。

  德鑨楼”坐西北朝东南,占地400平方米,共2层半,为古罗马式建筑,外部为钢筋混凝土夯墙,内部也以钢筋混凝土构造,由上海租界派遣100多名混凝土建筑工人分组日夜连班注筑而成。雕花彩玻璃和西式门窗的运用,使洋楼的层高、跨度、采光、通风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大楼正面设外廊,中间抺45度角出规,以4支罗马科林斯廊柱支撑,廊柱以饰有吉祥图案的拱券连接,罗马式山花、水泥宝瓶栏杆围合楼上走廊。柱身镌联:“正其谊不谋其利,敏于事而慎于言。”门扇和楼下的窗板都加了铁板,可用于防弹。内部葆有闽南大厝空间机理,沿用中国传统中轴线对称布局,属2进5开间格局。
1楼两侧设巷廊和厢房,巷廊各有1部楼梯通往楼上。

  2楼尚存柱联:“德明玉烛辉尧世,鑨析金龙化禹门。”隔扇上书有《朱子训蒙诗》,内容涉及世间万物的本源、行为规范、培养人的心性3个方面。

  3楼向西偏开,前留宽畅砖坪,门面以罗马柱、堆花拱券、火炎形山花装饰,并以水洗技术饰面。大厅的隔扇上书有蔡德鑨侄子蔡咸泳所撰德鑨行寔》,描述蔡德鑨一生经历激励后人,如:“少而努力,壮而建树。”“事父母以孝,处兄弟以和;大嫂早寡,敬之以礼;侄儿少孤,抚之以爱。”楼顶还设有铁制可滑动的“枪眼孔”,用于狙击土匪。

  当年的德鑨楼”中,已经有了自动自来水和抽水马桶设备。楼中的木作油漆历经近百年岁月,仍光亮如新。铺设的地砖被称为“红珠纱”,全部运自菲律宾。

  在廿世纪50年代初,该楼曾作为晋江县第八区公所所址。

德兜

  德兜楼,旅菲蔡德兜建于1934年。

  为钢筋混凝土夯墙中西合璧洋楼,占地350平方米。

修养楼

  修养楼,又名“悠闲楼”、“枪楼”,位于梧林村中央。

  1934年,社会动荡,梧林周边常有盗贼、土匪出没,旅菲蔡顺意为保护亲眷、族人及乡民,与宗亲出资合建。

  “修养楼”是1座3层罗马式洋楼,也是碉楼,面积虽小,但构造精巧;钢筋混凝土夯实墙结构,外表修长、四四方方,似“瞭望楼”,十分坚固。其采用“借柱造廊”技艺,四面出规,形成圈形外廊,出规末端以两支独立的罗马科林斯叠柱支撑,形成“四面八柱”构造。各层各面的门窗雕花形态各异,构搭“一层一境,四面八境”的建筑景观。楼中还集中展示了罗马式建筑雕花工艺。四面窗户都有铁罩,楼上廊道留有窥视孔、射击眼,建成后楼内放置枪支,时刻有人巡逻。

  后来,村里姓族人每商议族内大事,或归侨或乡贤名流相聚,也均到修养楼会面、谈话,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了“议事厅”

五层厝

  五层厝,是旅菲蔡德鑨建于1936年的宅邸,是梧林华侨建筑群中最高的“番仔楼”,曾是当时泉州南门外的地标性建筑。

  占地400平方米,主楼4层半(号称5层)。英国设计师设计,古罗马建筑风格,宝瓶栏杆,圆形廊柱。所用钢筋水泥全部采购自国外。

  1、2层采用闽南大厝传统的塌寿构造,即入口抹45度出规,在塌寿外立1对罗马式水泥柱支撑出规的阳台。2楼大门门楣镌“济阳衍派”字样。

  与“侨批馆”一样,“五层厝”至今一直以毛坯房的状态伫立着,没有完成装修。其原因见下文“侨批馆”

侨批馆

  “侨批馆”,俗称顺意楼”,旅菲蔡顺意建于1938年。

  蔡顺意原意是建成后以此开办“批馆”,为海外华侨与本地侨眷提供书信投递和货币汇兑服务,故一直俗称“侨批馆”。当时除梧林的“侨批馆”外,蔡顺意还在台湾岛内和厦门鼓浪屿岛上各盖了1幢与梧林“侨批馆”一模一样的建筑,这两处建筑也是准备用来开办侨批馆的。后来,梧林“侨批馆”曾借与村民兴办学堂,故又俗称“旧学堂”

  “侨批馆”坐西北朝东南,2进3开间,共2层半,西班牙哥特式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清水红砖外墙。占地面积 250平方米,建筑面积 516平方米。

  此楼一反多数民居建筑中轴对称布局,采用略带戏谑性的左、右各异布局。大楼左、右两侧建外廊,正面只在正中入口设塌寿式出规,入口台基上出规及大楼右侧镜面墙为抹六角形凸出造型,出规以4支异状清水砖围砌成的罗马塔斯干柱支撑,既强调入口,又丰富室内外空间。

  2楼正中入口塌寿两侧设边门,增加空间感。2楼铺以红木地板。

  3楼只在左侧角间建一阁楼与梯间连接,右侧角间设拱式斜板造型,上覆红琉璃瓦,点缀中式元素。楼顶设有形状不规则的空中泳池,备有抽水机。

  “侨批馆”外秀内糙,内部还是土坯的,并没有完成装修。原因是大楼开始内部装修时,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侨道被封锁,蔡顺意遂将用于装修洋楼的钱银捐给民国政府,支持抗战。

  新中国成立后,蔡顺意家族即将该楼借与乡民兴办学堂、发展教育所用,直至1987年新小学建成后,学堂才迁出。至今洋楼大门上方还留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字样。

  如今,梧林正准备恢复它原本的功能,将侨批馆1楼建成邮局,2楼建成侨批展览厅,展现民国时期华侨与家乡来往的书信。

“长程小筑”洋楼

  “长程小筑”洋楼,旅菲蔡怀长蔡怀程两兄弟建于1949年。时曾引来前清举人曾遒到此参观并赋诗。(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曾遒》)

  天井处4支承力柱上镌联,有:“怀抱虽宽还须俭约,长才就范益守矩规。”

  1987年保留外墙墙面翻修。

“胸怀祖国”楼

  “胸怀祖国”楼,旅菲蔡怀翻蔡怀紫堂兄弟合建于1953年春,是目前梧林华侨建筑群中保护最完整、装饰最精致的建筑。

  蔡怀翻蔡怀紫早年追随先辈在菲律宾谋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加入华侨游击队,投身抗日战争。建国后,2人解甲从商,颇获利;1953年春归国,共同营建此楼以为故乡宅邸。

  难能可贵的是,蔡怀翻蔡怀紫虽是同辈份的堂兄弟,但学血缘已相隔10代,两人凭经济实力,完全有能力各自建造1栋大洋楼,但他们仍然决定在家乡共同建造1座楼宇,希望子孙也能如同他们一样和谐相处,敦睦生活。

  “胸怀祖国”楼坐东朝西,占地600平方米,是2层2进5开间中西合璧式洋楼。

  楼顶正面题“胸怀祖国”4大字。红色印花砖堆砌镜面墙,堵角的砖雕历史人偶清晰地浮现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文字。

  该楼在梧林华侨建筑群中,使用木雕、砖雕、灰雕、水洗等技术最为集中,表达喜庆吉祥意蕴。